儿童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及其教育价值评价

合集下载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多元视角
理解儿童的多元身份和经验,并扩大我们对儿童发展的认识。
结论和要点
•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的心理变化和成长。 • 常见的理论观点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社会学习、生态系统、构
建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 不同的理论提供了我们对儿童发展理解的不同视角和方法。 • 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健康和幸福。
多重生态系统
儿童与家庭、学校、社区和文化等 多个生态系统互动。
微系统和宏系统
生态圈互动
儿童发展受到微系统(家庭、学校) 儿童与不同的生态系统互动,互动
和宏系统(文化、社会)的影响。
影响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构建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儿童在与环境互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理解。
1
主体性认知
儿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实践和体验
社会交互
2
建构知识。
社会交互和合作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3
建构知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儿童通过建构新的知识和理解来促进他们 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理论关注儿童在现代社会中的身份建构和多元化。
身份建构
儿童在多样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创造自己的身份和认同。
权力关系
后现代主义理论分析儿童与权力关系的互动和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的影响,特别是通过观察和模仿。
1 观察学习
儿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学习新的技能和行为模式。
2 建模行为
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对儿童的行为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
3 社会化
社会化是儿童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生态系统理论

发展心理学主要理论及评析

发展心理学主要理论及评析

三、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的发 展就是“性”的发展,或称心理性欲的发展。
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岁)。性感区是口腔。父母应及时喂奶,不应过早断奶,否 则容易造成“口腔人格”,没有得到满足或满足过度,性感区可能固着在口腔部位。
2、肛门期(1—3岁)。此时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排泄时产生的轻 松与快感,使儿童体验到操纵与控制的作用。
3、前生殖器期(3—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开 始对生殖器感兴趣,性欲的表现主要在于“俄底普斯情结”, 即男孩对自己的母 亲有性兴趣(又称恋母情结),而女孩则过分迷恋自己的父亲(又称恋父情结)。 4、潜伏期( 6—11 岁)。这时期儿童的典型特征是对性缺乏兴趣,男女之间 界线分明,儿童主要与同性别伙伴玩耍。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青春期。 5、青春期( 11-13 岁开始)。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儿童在前一时期平静下来的冲动与能量又重新活跃起来,对性的兴趣剧增。个体的 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同时,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 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四、认知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贡献:使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 确信:儿童是有着丰富的知识结构 的积极的学习者。促进了强调发现学习和直接与环境相联系的教育观 念和教育方法的发展。 局限:低估了婴儿和学龄前儿童的综合能力,儿童思维的成熟依 赖于他们对任务和各种实际知识的熟悉程度。
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学习只是促进成熟,为发展提
供适当的时机而已。 贡献:突出成熟机制的重要性;为研究儿童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局限:夸大成熟的作用,缩小环境的功能。

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一.前言二.成熟势力说三.行为主义观四.社会学习论五.精神分析论六.相互作用论七.社会文化论八.生态系统论九.毕生发展观一.前言1.理论:一组可以用来描述、解释和预测行为的有序、完整的陈述。

2.理论是重要的工具①理论为我们观察儿童提供了有效的构架—给我们所见到的问题提供指导和说明;②被证实的理论可以成为实际行动的可靠依据。

主要内容一.前言二.成熟势力说三.行为主义观四.社会学习论五.精神分析论六.相互作用论七.社会文化论八.生态系统论九.毕生发展观二.成熟势力说1.代表人物:①美国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二.成熟势力说1.代表人物:2.主要观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

基因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为成熟,心理成熟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

成熟是心理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不能推动发展。

a)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b)较好与较差的发展年头相互交替;c)儿童的身体类型与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二.成熟势力说1.代表人物:2.主要观点3.代表性研究: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婴儿带着一个天然进度表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它是生物进化3,000,000年的成果”(Gesell,1977)二.成熟势力说1.代表人物:2.主要观点3.代表性研究:4.主要贡献制定出格塞尔行为发育诊断量表(年龄常模)二.成熟势力说1.代表人物:2.主要观点3.代表性研究:4.主要贡献5.对幼儿教育的启示①教育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拔苗助长;②教育要“适时”;③教育要适应幼儿的个别差异。

二.成熟势力说1.代表人物:2.主要观点3.代表性研究:4.主要贡献5.对幼儿教育的启示6.缺点过于强调成熟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

研究表明,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成熟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成熟势力说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理论:1、成熟: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2、成熟就是推动个体发展的主要动力3、成熟与学习的区别:成熟就是一个内部因素,决定这心理发展的方向与模式;而学习室一个外部因素,对个体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4、个体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

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因此年龄便成为心理发展的主要参照物。

5、发展的本质就是结构性的,只有结构的变化才就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

心理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心理形态的演变,其外显的特征就是行为差异,而内在的机制仍就是生物因素的控制。

(儿童在成熟之前,处在学习的准备状态,只要生理上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

)6、格塞尔的理论表明了身体成长为心理发展与个性形成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但过于注重基因规定的顺序,对外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关注不足。

相关研究:<双生子爬楼梯研究>得出结论——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学习与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

二、行为主义观【华生】(早期行为主义)理论:1、心理的本质就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而不就是意识。

(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就是刺激—反应的学习过程。

发展史行为模式与习惯的逐渐建立与复杂化,就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因而不体现出阶段性。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该就是客观的方法。

包括: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3、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就是为了“预测人的行为,并控制人的行为”。

认为环境与教育就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曾提出可以把婴儿养成任何职业…)相关研究:<通过条件反射习得害怕>得出结论——任何行为(包括情绪),不论就是积极的还就是消极的,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习得。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获得的解释)理论:1、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儿童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及其教育价值评价

儿童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及其教育价值评价

儿童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及其教育价值评价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间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理论被提出来解释儿童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八大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并评价它们在教育中的价值。

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儿童的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学习过程形成的。

这一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在教育中,这一理论提醒我们要赋予儿童正确的激励和反馈,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由Jean Piaget提出,认为儿童的思维能力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根据这一理论,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和文化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认为,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参预来学习和发展。

在教育中,这一理论提醒我们要重视儿童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

4. 情感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关注儿童情感的发展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儿童的情感经历和情感关系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以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

5.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由Albert Bandura提出,认为儿童的信念和期望对他们的行为和成就产生重要影响。

这一理论强调儿童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匡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6.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由Lev Vygotsky提出,认为儿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互动来学习和发展。

这一理论强调儿童在社会互动中的学习和发展过程。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鼓励儿童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7.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由Urie Bronfenbrenner提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多个层面的影响,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和文化等。

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

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

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
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心理发展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并探索这些发展过程如何与教育相互作用。

在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1.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儿童在各个年龄段的认知能力发展,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发展。

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

2. 儿童情绪和社会发展:研究儿童在情绪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发展,如情绪识别、情绪调节、自我意识、同理心和友谊等。

巴尔比的情绪发展理论和沉浸式学习理论是这方面的重要理论。

3. 儿童学习和教育:研究儿童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例如,心理建构理论强调儿童通过主动参与学习和积极建构知识。

4. 儿童发展与教育干预:研究如何通过教育干预促进儿童发展,提高其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

比如,歌德学前教育理论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对于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优化教育方法和实施儿童教育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1. 引言本文将探讨发展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对教育效果的评价。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不同生命周期内发展和变化的科学,而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发展心理学如何指导教育实践;(2)发展心理学在师生互动、课程设计和评估中的应用;(3)针对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我们如何评价其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2. 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发展心理学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比如,根据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的阶段特点,设计相应启蒙课程,在保证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提升。

3. 发展心理学在师生互动中的应用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互动。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水平,以便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沟通方式。

例如,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认知发展阶段特点和游戏化教学方法,与幼儿进行互动,并促进其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4. 发展心理学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基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课程设计提供指导。

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构建符合他们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发展需求的课程模块。

比如,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而在高中阶段,则强调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5. 发展心理学对教育效果评价的影响针对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我们需要评估其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收集学生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状况、社交能力等多个指标数据,并与传统教育方式进行对比分析。

此外,还可以进行观察研究、访谈等方式收集师生的主观感受,从而全面评价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有效性。

6. 结论综上所述,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对提升教育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准确了解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采取更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

格赛尔美国1 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

2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较好的年头和较差的年头 (也即发展质量较高与较低)有序地交替。

3 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优点:以科学的方式展示成熟机制的作用。

缺点:过于注重基因规定的顺序,对外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关注不足。

华生斯金纳美国1 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客观的方法。

3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预测人的行为,并控制人的行为”。

优点:强调客观与实证,把重点从意识转向行为,注重刺激与反应间的可预测关系。

缺点:排斥对中间心理过程的研究,难以解释个体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机制;过分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否定儿童自身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忽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

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人的大部份行为是操作性的,个体偶尔发出动作得到了强化,这个动作后来浮现的概率就会大于其他动作。

优点:使人们对行为的认识更加接近现实,在行为矫正和教学实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缺点:明显的机械主义色采。

行为主义发展观的最基本要旨便是主张心理发展只是量的不断增加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的。

班杜拉美国1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即模范,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儿童既不需要直接做出反应,又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就可以完成学习,也称为“无尝试学习”)是心理与行为发展的主要途径,主张儿童可以通过行为作用于他们的环境,并时常通过有效的方式改变他们的环境。

2 自我效能理论,强调个体拥有的信念对自身思想和行为的作用,特别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念,即自我效能感 (指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能力的知觉或者信念) 对人们思想和行为所起的作用。

自我效能概念的提出标志着班杜拉的理论从社会学习论到社会认知论的跨越。

自我效能机制又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和选择过程而调节人类活动。

突破了传统的行为主义。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自出生开始到青春期结束期间,心理发展的科学。

它关注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旨在帮助父母、老师和其他关注儿童成长的人了解儿童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实践。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代表性理论之一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认知上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他们逐渐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2. 社会情感发展理论社会情感发展理论关注儿童在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发展。

爱默生提出了儿童的人格发展理论,强调了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需要与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以获得情感支持和安全感,这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3. 自我发展理论自我发展理论探讨了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自我形象的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儿童在成长中会经历一系列的身份探索和危机,通过解决这些危机,他们逐渐形成了稳定的自我身份。

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儿童需要机会去探索社会角色、性别身份和价值观念,以形成独立自主的个体。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实践应用1. 教育引导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思维发展。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儿童的情感状态和社交能力,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家庭教育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实践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环境,家庭教育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充分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以适当的方式和程度提供支持和指导。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与儿童互动玩耍,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以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1.启发理论启发理论强调儿童主动探索和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性。

该理论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自主探索,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和理解模式。

通过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和自我调节等过程,儿童逐渐理解和掌握世界。

2.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中进行的。

根据该理论,儿童通过社会互动和与他人的合作,不断发展和调整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

同时,社会认知理论还注重了儿童情感、动机和社会判断等方面的发展。

3.发展生命周期理论发展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逐渐增长的过程。

该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青少年期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任务。

儿童在经历各个阶段的同时,会逐渐获得新的能力和技能。

4.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满足需求的过程,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和尊严需求以及自我实现和成长需求。

按照这个理论,儿童在满足一层需求之后才能追求下一层更高级的需求,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5.承认学习理论承认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儿童发展的核心过程,儿童通过模仿、观察他人、接受指导和参与实践等方式,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掌握新的技能。

6.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理论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理论是由布罗芬伦纳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处于多个系统的互动中进行的,包括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时间系统。

儿童被认为是一个生活在各种环境和社会网络中的个体,这些环境和网络相互作用影响着儿童的发展。

以上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些主要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不仅对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有重要意义,也指导着儿童教育和培养的实践。

不同的理论观点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研究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大智能理论

八大智能理论

八大智能理论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八大智能理论八大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自然智能、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心理学的原理:1、罗森塔尔效应: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友善的、和蔼的那么孩子是聪明的;对待孩子的态度是粗爆的、不好的那么孩子是愚笨的。

2、皮革马利翁效应:细心呵护,对其有所期待地对待,相信他一定是很优秀的、很棒的,所梦想的便一定会实现。

一、语言智能:语言理论,表达能力强,词量大,会多种语言,善于以文字表达(包括书面的和口头的)。

(一)发展模式:出生的哭啼---口头的呀呀学语---口头表达清楚----书面语言。

(二)主要表现在:1、相比其他孩子说话时间要早。

2、喜欢听故事、儿歌,喜欢模仿别人说话。

3、喜欢讲话,喜欢与人交谈。

4、喜欢看书。

(甚至看不懂也看得津津有味)(三)促进语言智能发展的方法:1、要有意识地、饶有趣味性地训练。

2、结合实物、图片丰富内容,让孩子认识物体。

(例如:车--汽车--黄色汽车--四个轮子的黄色汽车--四个轮子的黄色玩具汽车)3、多看书、多听故事、多听磁带。

以身示范,给孩子一个学习的份围。

(好的故事磁带--《故事盒》)多买有益的玩具、书、磁带,少买电动玩具。

4、反复念同一首儿歌听。

(一遍一遍的熟悉)5、引导孩子看卡通片。

但是在陪孩子看电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帮助孩子选择符合孩子看的内容;(2)及时解答孩子看电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3)提醒孩子看电视时的距离及正确坐姿;(4)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以内;(5)陪着孩子看电视。

6、通过游戏来发展孩子语言。

尽情地说,想到什么说什么。

7、防止口吃和口齿不清。

引起口吃和口齿不清主要原因是孩子好模仿,家长要告诉他那是不好的。

让孩子慢慢说清楚。

二、数学智能在:抽象概括、逻辑推理、数字概念强,有计算能力。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任何事情会问许多的问题。

发展心理学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发展心理学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情感社会发展
儿童与他人和社会互动的能力,以及情绪和人际关 系的发展。
认知能力
儿童思维和知识的发展,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发展
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从简单的语音和词汇到复杂 的语法和语用。
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1
帕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进行学习。例如,巴甫洛夫对狗进行的唾液分泌实验。
2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例如,训练小白鼠按下按钮获取奖励。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行为模型的建立
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例如,孩子模仿父母的日常活动。
认知发展理论观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描述了儿童智力构思的四个阶段, 从感知运动期到抽象逻辑期。
维果茨基的近期发展区域
指出儿童在与他人合作时能够完成 的任务和自主行动之间的差距。
3
社会文化背景
社会对儿童的期望、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对其发展产生影响。
4
个体差异
每个儿童在基因、性别、性格和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差异。
信息加工模型
解释了儿童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包括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
社会文化理论观点
1 文化影响
2 社会交往
3 依附与情感
儿童的发展受到文化价值观 和社会规范的影响,包括语 言、信仰和行为准则。
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 会参与来建立关系和学习。
亲子关系对儿童的情感发展 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 响。
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 的主要理论观点
本文将介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主要理论观点的定义和解释,包 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生物学理论和心理社会学 理论观点,同时探讨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阶段和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阶段和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阶段和理论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内的心理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从婴儿到成年人的认知、情感、社会和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阶段和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心理成长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阶段和理论。

一、儿童发展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传感期: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经验来认识世界。

- 操作期:儿童开始使用符号进行思考和表达。

- 具体操作思维期:儿童开始具备具体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只限于具体的对象和事件。

- 形式操作思维期:儿童具备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处理抽象的概念和推理问题。

2. 爱因斯坦情感发展阶段理论- 依恋阶段:婴儿形成基本的信任与依恋关系。

- 自我和情感的认识阶段:儿童逐渐认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懂得调节。

- 自我和他人关系的建立阶段:儿童学会与他人建立互动和合作的关系。

二、青少年发展1. 克里斯滕森身份认同理论- 冒险和探索期:青少年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和价值观。

- 混乱期:青少年在身份形成中经历困惑和矛盾。

- 责任感和成熟期:青少年逐渐接纳自我身份,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感。

2. 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理论- 性激情期:青少年面对自我身份和性欲望的内外冲突。

- 困境和抗拒期:青少年逐步形成性别角色和性倾向,面对性取向的挑战。

- 成熟期:青少年建立稳定的性身份。

三、成年期发展1. 马尔科夫区域辅助性习得理论- 探索阶段:成年人开始探索个人和职业发展道路。

- 满足和参与阶段:成年人逐渐找到生活和工作的满足感,并融入社会。

- 责任和责任阶段:成年人承担起家庭、工作和社区的责任和义务。

2. 中年转折期理论- 抗拒和否定阶段:成年人面对生理和心理变化,可能会抗拒和否定自己的年龄。

- 探索和调整阶段:成年人努力探索新的兴趣和生活目标,并调整自身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

- 接受和成就阶段:成年人逐渐接受自己的年龄,并感到满足和成就。

以上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阶段和理论的详细介绍。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发展过程和变化的科学学科。

它关注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并探索这些发展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和个性。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其中一些最具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

行为主义是最早出现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之一,它强调个体行为是在外部刺激条件下习得的。

根据经典条件反射的概念,这一观点认为儿童的行为是通过建立特定的刺激-反应关联来学习的。

例如,通过给予奖励和惩罚,儿童可以学会一些行为模式,并避免不受欢迎的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的支持者认为,环境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遗传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认知发展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强调儿童的认知能力在其发展中的重要性。

该理论认为,儿童通过主观的、内在的认知过程构建关于世界的理解。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根据这一理论,儿童在感知运动期开始时,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理解世界。

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逐渐能够进行逻辑思考和抽象推理,最终达到形式操作期。

认知发展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儿童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是通过不断积累和适应新经验而发展的。

社会文化理论是由俄国心理学家杜宾卡提出的,他认为个体的发展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根据这一理论,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发展是通过与他人互动和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来实现的。

儿童通过模仿、合作和接受他人的指导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社会文化理论的支持者认为,社会互动和文化背景对儿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生态系统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洛芬伯根发展的,他关注儿童发展过程中个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多个嵌套的环境系统中进行的,包括微系统、介观系统、外部系统和宏系统。

微系统是指儿童直接参与和互动的环境,例如家庭和学校。

儿童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及其教育价值评价

儿童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及其教育价值评价

儿童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及教育价值评析一、成熟势力说(一)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二)主要观点:1.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2.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较好的年头与较差的年头(也即发展质量较高与较低)有序地交替;3.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三)教育价值:机体成熟和后天学习都对婴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机体成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

学习需要一定的成熟做基础,某机能的生理机构未成熟之前,学习训练是不能进行的,只有达到足以使某一行为模式出现的发育状态时,训练才能凑效,即成熟因素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因素。

故在实际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儿童的实际水平,避免提前教育和过度教育。

(四)评价(优缺点):格赛尔通过长期的、大量的观察和归纳,以更为科学的方式展示了成熟机制的作用。

表明人类行为并不是完全决定于遗传因素,身体成长也为心理发展和个性形成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但是成熟轮过于注重基因规定的顺序,对外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关注不足。

二、行为主义观行为主义大致可分为三代,早期的行为主义是第一代,代表人物为华生;新的行为主义是第二代的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为斯金纳;第三代的行为主义是新的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一)早期行为主义1.代表人物:华生2.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行为,只有行为是可以直接观察并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

内心的欲望、趋力以及主观体验、意识、心理冲突,无法直接进行观察和了解,不能进行科学研究。

(2)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

(3)环境与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强调外周论以及环境决定论。

3.教育价值: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

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4.评价:优点: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建立对当时心理学的发展是有益的,它强调客观与实证,主张研究行为而非意识,强调以绝对客观的而绝非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学,注重刺激与反应间的可预测关系,使心理学获得了与其他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从而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

发展心理学重要理论

发展心理学重要理论

发展心理学重要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被广泛应用和研究。

这些理论涵盖了人类认知、情感、人格发展和社会心理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几个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包括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和巴德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该理论描述了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的发展过程。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在感知-运动期,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逐渐形成基本的物体知觉和运动技能。

前操作期,儿童开始发展语言和图像符号的能力,开始使用象征性思维。

具体操作期,儿童逐渐理解逻辑推理和保留长度等概念。

最后,在形式操作期,儿童能够进行抽象的思维和推理。

皮亚杰的理论对认知发展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2. 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是一位德裔美国心理学家,他的社会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和成长。

埃里克森的理论提出了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与之相关的生理和心理挑战。

例如,婴儿期的主要挑战是建立信任与依赖,幼儿期的挑战是自主性,青少年期则是身份与角色认同。

在每个阶段中,个体都需要解决相关的心理冲突,以促进健康的发展。

埃里克森的理论提醒人们重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强调社会交往和身份建构的重要性。

3. 巴德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巴德拉是一位加拿大心理学家,他的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人类对他人行为的推理和解释。

巴德拉提出,人们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对他们内部心理状态的推理来理解和解释他人的行为。

根据巴德拉的理论,人们使用心理理论来解释他人的行为,其中包括意图、信念和欲望等因素。

这种理论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和解释他人的行为,同时也影响着人们自身的行为。

巴德拉的理论对于理解社会交往和人类行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为社会认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第三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第三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第三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过程的学科。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儿童的发展。

以下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三个主要理论观点:1.约翰·彻米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约翰·彻米斯基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该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彻米斯基认为,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经历了一系列的阶段。

他的理论核心概念是“区别(distinction)”,即儿童通过对自身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行逐渐深入的区分。

彻米斯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通过积极参与和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他还提出了“近代发展区域(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概念,指的是儿童在经过教育和社会化的过程中,能够完成但仍需帮助的任务。

这一理论强调了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

2.爱因斯坦的社会发展理论:爱因斯坦是另一位重要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他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了社会互动和文化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以及与他人的互动来学习和发展。

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种社会过程,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爱因斯坦还提出了“内化(internalization)”的概念,指的是将外部的社会经验和知识转化为内部的心理过程。

他的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塑造作用。

3.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了个人内心中不同冲突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发展受到冲突和欲望的驱动。

他提出了心理动力学的结构模型,包括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他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冲突力量。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五个阶段,包括口唇期、便秘期、阴蒂期、潜伏期和青春期。

他的理论强调了儿童发展中潜意识和冲突的作用。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简介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简介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简介第一篇: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简介一、先天论/遗传决定论格塞尔(A.Gesell)成熟论理论内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

成熟被定义为是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

成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推动发展。

格塞尔认为,成熟是通过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突然转变而实现的,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

只有结构的变化才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生理结构的变化按生物的规律逐步成熟,而心理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心理形态的演变,其外显的特征是行为差异,而内在的机制仍是生物因素的控制。

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

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取决于成熟。

在发展的进程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观察与归纳,格塞尔总结出三个重要的观点:1、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2、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较好的年头与较差的年头(也即发展质量较高与较低)有序地交替;3、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测量工具:格塞尔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格塞尔收集整理了数以万计儿童的发展行为模式,推出了格塞尔行为发育诊断量表(即年龄常模)。

通过与行为发育的年龄常模相比较,即可判断不同儿童的心智发展水平。

该诊断量表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十分广泛。

该量表主要诊断4个方面的能力: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

动作能分为粗动作、细动作。

粗动作如姿态的反应、头的平衡、坐立、爬走等能力;细动作如手指抓握能力,这些动作能构成了对婴幼儿成熟程度估计的起点。

应物能是对外界刺激物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是运用过去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对物体、环境的精细感觉。

应物能是后期智力的前驱,是智慧潜力的主要基础。

儿童发展心理重要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重要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重要理论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了儿童在生理、认知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中,有一些重要的理论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包括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杜威的儿童教育理论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瑞士心理学家,他对儿童认知发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感知运动期,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获取和理解世界。

随着认知的发展,儿童逐渐进入前运算期,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内心思维和符号运算。

当他们进入具体运算期时,他们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思维和操作。

最后,在形式运算期,儿童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教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然爱因斯坦主要是物理学家,但他的相对论也对儿童发展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受到观察者的运动状态而影响。

这个理论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被称为相对论。

根据相对论,儿童的观念和认知也受到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情境的影响。

儿童的思维和行为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受到周围环境和经验的塑造。

因此,在儿童发展中,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和经验,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杜威的儿童教育理论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儿童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

根据杜威的理论,儿童应该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通过与身边的物体和环境互动来建构知识。

儿童应该被视为积极的学习者,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

杜威的儿童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了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佛洛伊德是维也纳的一位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他的理论被广泛用于儿童发展心理学中。

根据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儿童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器期和性格形成期。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探索与应用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探索与应用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探索与应用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儿童的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会等方面,而儿童发展心理学就是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学科。

本文将深入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实践和应用。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儿童发展心理学是指对儿童在身体、情感、认知、社会等方面的生长和发展,进行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研究和探索。

它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儿童发展的规律性、动力机制、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等。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1.发展阶段理论:根据儿童的生长和发展规律,将儿童的发展过程分成多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主要任务。

代表性理论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爱因斯坦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认知发展理论:针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探寻和解释儿童认知及其变化的机制和原因。

代表性学派有皮亚杰和维高斯坦等。

3.社会情感发展理论:研究儿童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探讨情感和社会行为形成的因素和机制。

代表性学派有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等。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实践1.儿童成长评估:通过观察儿童的生长和发展,进行量化和描述性的评价,对儿童进行不同方面的评价和监测。

2.干预和治疗: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采取多种干预和治疗措施,包括认知干预、情感治疗、社会技能训练等。

3.教育和培养:将儿童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于教育和培养中,深入挖掘和发挥儿童的潜力和能力,提高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1.教育领域: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教育阶段,通过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开展各种教育形式和内容的设计和实施,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2.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和特点,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从情感、认知、社会等多个方面,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支持、指导和培养。

3.心理咨询和治疗:根据儿童的不同问题和困难,进行相关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儿童游戏疗法、儿童支持小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及教育价值评析一、成熟势力说(一)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二)主要观点:1.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2.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较好的年头与较差的年头(也即发展质量较高与较低)有序地交替;3.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三)教育价值:机体成熟和后天学习都对婴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机体成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

学习需要一定的成熟做基础,某机能的生理机构未成熟之前,学习训练是不能进行的,只有达到足以使某一行为模式出现的发育状态时,训练才能凑效,即成熟因素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因素。

故在实际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儿童的实际水平,避免提前教育和过度教育。

(四)评价(优缺点):格赛尔通过长期的、大量的观察和归纳,以更为科学的方式展示了成熟机制的作用。

表明人类行为并不是完全决定于遗传因素,身体成长也为心理发展和个性形成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但是成熟轮过于注重基因规定的顺序,对外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关注不足。

二、行为主义观行为主义大致可分为三代,早期的行为主义是第一代,代表人物为华生;新的行为主义是第二代的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为斯金纳;第三代的行为主义是新的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一)早期行为主义1.代表人物:华生2.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行为,只有行为是可以直接观察并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

内心的欲望、趋力以及主观体验、意识、心理冲突,无法直接进行观察和了解,不能进行科学研究。

(2)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

(3)环境与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强调外周论以及环境决定论。

3.教育价值: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

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4.评价:优点: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建立对当时心理学的发展是有益的,它强调客观与实证,主张研究行为而非意识,强调以绝对客观的而绝非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学,注重刺激与反应间的可预测关系,使心理学获得了与其他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从而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

同时也也有助于儿童行为发展进程的了解。

缺点:由于华生排斥对中间心理过程的研究,因此早期行为主义发展观难以解释个体高级心理过程发展机制,过分强调环境与教育的作用,虽然在行为矫治方面有独到的实际意义,但否定了儿童自身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忽视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

(二)新行为主义1.代表人物:斯金纳2.主要观点:(1)学习有两种模式,应答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

斯金纳认为机体的行为分为两类,即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2)操作行为形成的重要手段是强化。

斯金纳认为,一个操作发生以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增加。

(3)强化理论:强化指的是能增强反应率的后果。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强化用以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出现的概率,进而增加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3.教育价值:(1)程序教学: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斯金纳认为,传统的班级教学在提供强化和塑造行为上存在很大弱点,如强化较少;强化不及时;缺乏塑造教学行为的有效程序等,而程序教学则可避免这些弱点。

(2)行为塑造与行为矫正: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为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由于所有行为都是强化训练的结果,因而我们可以通过连续强化来塑造预期的行为。

4.评价:优点:(1)斯金纳发现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现象,发展了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并对其进行了认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这项研究丰富了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填补了条件反射类型上的一项空白,同时也打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错误观点。

(2)斯金纳的“无错误辨别”学习的实验研究是有意义的。

它不论在动物的行为训练,还是在学生的行为塑造上都是可借鉴的。

而且,对课堂教学也有指导意义。

(3)斯金纳所做的"强化程序"的实验研究既深入,又具体,系统性很强。

揭示出的强化规律客观可靠。

它是驯兽师的必修课,对人类的行为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和激励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他提出的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对于提高人的学习效率和发展教育心理学都有积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⑤在心理治疗、儿童行为矫正领域卓有贡献,属行为矫正技术的创始人之一。

缺点:(1)斯金纳犯有同传统行为主义者同样的错误,即只注重描述行为,不注重解释行为;只注重外部反应和外部行为结果.而不探讨内部心理机制。

他把内部过程看成是一个“黑箱”。

因此.他是一位极端的行为主义者。

有人把他的思想体系称为“描述性”的行为主义。

(2)斯金纳在晚年仍然坚持自己的行为主义观点,反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反对对学习过程和行为塑造过程的认知解释。

站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立场上看斯金纳,他是一位坚定的行为主义者;而站在认知心理学和心理学发展的角度上看,他是一位顽固者。

(3)斯金纳倡导的"程序教学",其实践效果并不像斯金纳预想的那样好。

他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习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这是一种机械主义的、生物学的观点。

教学实践表明,程序教学减少了师生直接对话的机会,阻碍了师生间的及时交流,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学生在教学机器上学习,还会有盲目地追求学习进度、猜想问题的答案和不求甚解等不良倾向。

这些不利因素致使程序教学运动没有得到继续发展,而只成为教育史上留下的个体化教学方式之一。

三、社会学习论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老行为主义学派主要通过对动物(如白鼠、鸽子等)的实验来建构理论,并用这些理论来解释人类行为。

这些理论受到抨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行为的社会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

(一)代表人物:班杜拉(二)主要观点:1.交互决定论:行为、个体(认知和其它个人因素)和环境都是作为相互交错的决定因素起作用的,而且这些决定因素双向地相互影响。

三个决定因素的相对影响,会因不同的活动、不同的个人,和不同的环境条件而不同。

2.观察学习及其过程:班杜拉的观察学习,也就是替代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班杜拉把他人所接受的强化对学习者本人的影响称为“替代强化”,而学习者通过对别人的行为和结果的观察所完成的学习又称为“无尝试学习”。

观察学习是一个从他人身上获得信息的普遍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过程四个过程。

3.自我强化:是当个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方式来增强、维持行为的过程。

4.自能效能感: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形成的对自我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的期望的影响。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三)教育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要意识到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影响作用,积极发挥榜样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优秀科学家、有成就者的事迹来教育学生,发挥替代性强化的作用。

另外,个人自我效能预期的强度决定了他面临困难情境时的态度,如果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话,就会产生焦虑和逃避行为,而如果他判断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那么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学习。

所以,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正确归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成功体验或他人的成功获得对自我的感知和认识,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树立成功的信心。

(四)评价:优点:区别于传统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行为、认知等多因素的交互作用。

1.突出观察学习和榜样示范的作用。

2.班杜拉的实验结果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而得出的,这就避免了行为主义以动物验对象,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

3.强调人的自我效能感,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这一影响因素。

不足:1.忽视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主要强调的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2.虽然强调了人的认知能力对行为的影响,但对人的内在动机、内部心理结构等因素没做研究,其理论本身仍然有较大的局限性。

(五)总结部分——行为主义发展理论评析:1.对华生的行为主义的评析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是对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心理学传统的反抗。

行为主义的兴起和延续,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贡献。

(1)使心理学从哲学的边缘跳入科学之林。

(2)使心理学研究从主观内省转入客观经验研究。

(3)使心理学走出学院的围墙进入广泛的实用领域。

(4)对儿童心理和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原则。

如反对体罚,从小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等。

不足之处:(1)首先,由于华生否认意识——确切地讲,否认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条件反射来解释行为,把心理归结为肌肉、腺体的活动,甚至把高级心理过程也归纳为含蓄的习惯反应一类,这就把复杂的心理现象简单化、庸俗化了。

(2)其次,华生强调客观的、实证的、可重复的经验研究,排斥任何形式的内省,不可避免地造成研究方法的单一,不利于心理学的研究。

(3)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面发展为教育万能沦,强调对儿童发展的控制。

否认了遗传的重要性,又否认儿童主观状况对发展的影响,夸大了教育、环境的功能。

2.对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的评析(1)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概念,丰富了华生的S—R公式的内容。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有机体所处的环境、有机体的操作以及操作所产生的结果所组成,一个操作的发生(反应),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于是,再次发生的强度(概率)就增加。

在这个基础上,斯金纳又提出了“强化程序表”,揭示山不同特点的强化对行为的不同影响和不同效果。

此外,斯会纳指出影响有机体行为的外部环境不仅包括现存环境,还包括历史环境和遗传环境。

于是,斯金纳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变得更精细、更符合行为的真实性。

对于心理的内部过程,他承认其存在,也承认这些东西应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立场比早期行为主义更坚定,他不仅想描述行为,更在于想控制行为。

不足:他认为内部的心理过程(私有事件)与外显行为(公开事件)具有同样的维度,心理过程是行为本身的一部分。

他把反映客观事物的心理映像与客观事物本身混同了起来,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制造了混乱。

3.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评析1.观察学习更加接近儿童的真实学习过程。

班杜拉从人的社会化角度研究学习问题,指出观察学习的重要性,改变了过去的学习理论重个人轻社会的理论倾向。

使学习理论更加贴近儿童的真实的学习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