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_陈昌凯
心理学与生活在线阅读(全)
心理学与生活在线阅读(全)《心理学与生活》(Psychology and Life),为美国心理学家Floyd L. Ruch撰写的一部心理学教科书著作。
此书历经十九次改版,在第八版(1971年)时菲利普津巴多加入改版,最新版本则由津巴多及理查德格里格合作撰写。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是心理学基础教材中第一品牌书、被美国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推荐为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
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的"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课程选用的经典教材。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原书中所有元素--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十分宝贵,此中译本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这些资料。
心理学与生活在线阅读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一、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1、定义心理学(psychology):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包括一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
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另定义见第二章)行为(behavior):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2、心理学的目标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1)描述发生的事情行为数据(behavioral data):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
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
按照事实的本相去收集它们(2)解释发生的事情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做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216301课程名称:心理学与生活英文名称:Psychology and Life课程类别:通识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大一至大四非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把心理学理论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心理学这门科学,同时关注这门科学在一般大众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程在突出基础心理学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同时,兼顾可读性和普及性。
在本课程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操教育与弘扬中华传统的优秀的心理学思想与思潮的内容。
共包括十二个专题,既包括导论性质的心理学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基础,又包括心理过程为主体的感知觉和意识、学习与认知、智力与创造力等章节,以及行为和心理动力、人格与人格评估等阐述个性心理的内容,并有意识地把成长与个体心理发展、压力管理与健康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社会心理学归入课程体系的范畴,意在加强心理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心理学与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发展的紧密联系。
内容叙述上力求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图表、生动的日常生活案例和趣味实验。
英文简介"Psychology and Life" program to link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psychology of people's daily life, work, study, use of user-friendly language, to learn more on thescience of psychology, at the same time concerned about the science in the general public of the application of life . This course in psychology to highlight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and intellectual at the same time, both to improve the readability and popularity. Including a total of 12 topics, including Introduction to the nature of both the study of psychology, history and research methods, psyc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basis of behavior, which also covers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of sense perception as the main body and consciousness, learning and cognition,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such as chapters, as well as the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personality assessment of the content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and conscious to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ress management and health psycholog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psych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areas of psychology and is intended to strengthen the close ties of life,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personal growth, social harmony and development in close contact. Seek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narrative, attractive, easy to understand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use of charts, the daily life of a lively and interesting test cas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将课程定位为“心理素质拓展课”。
心理学与生活_陈昌凯
心理学与生活大学昌凯慕课笔记目录心理学与生活 (1)大学昌凯慕课笔记 (1)1.《心理学与生活》 (3)2. 感知与记忆 (3)2.1 颜色 (3)2.2知觉: (3)2.3 错觉 (3)2.4 记忆 (3)2.5重构 (4)2.6记忆有大脑开关吗? (4)2.7时间都去哪儿了? (4)2.8 梦 (5)2.9感知与记忆单元测试 (6)3. 发展与教育 (8)3.1延迟满足 (8)3.2婴儿气质 (8)3.3情感依恋 (8)3.4咿呀学语 (8)3.5性别认同 (9)3.6游戏人间 (9)3.7学习方式 (9)3.8行为塑造 (10)3.9发展与教育单元测试 (11)4. 情绪与情感 (13)4.1需要:情绪和情感的催化剂 (13)4.2具身认知:谁说情绪是主观的? (13)4.3微表情:你会察言观色吗 (13)4.4所谓爱情:认知神经的视角 (13)4.5互补:你们是因为这个相爱吗? (13)4.6共情:学会与他人联接! (13)4.7吃喝玩乐:与压力同行 (14)4.8上网:痛并快乐着 (14)4.9情绪与情感单元测验 O (15)5. 动机与人格 (18)5.1你未必知道的人格 (18)5.2你不知道的东西,潜意识知道 (18)5.3你运用自如的自我防御机制 (18)5.4广告为什么会有用:人本主义的解释 (19)5.5你的心理正常吗? (19)5.6挨千刀的心灵鸡汤:行为主义的视角 (19)5.7人心,可测吗? (19)5.8血型与星座,可信吗? (19)5.9人格与动机单元测试 OK (20)6. 文化与社会(第五章) (23)6.1情境:你并没有那么自由 (23)6.2服从:唤醒心的“邪恶” (23)6.3归因:保护自己的尊严 (23)6.4社会认知:情人眼里出西施 (23)6.5助人行为:不能相信的媒体 (24)6.6认知失调:求助的女神最美 (24)6.7态度:谁能改变你的行为 (24)6.8群体行为:被别人“惯”坏的你 (24)6.9文化与社会单元测试单选(5分) (25)1.《心理学与生活》导言:欢迎你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你是否发现,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你是否发现,似乎每个人都是大众心理学家,谁都可以说点“心理学”!但,你知道吗?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心理学”绝大部分是错的,剩下的一小部分也是不全面的。
心理学与生活第三章陈凯昌笔记摘抄
心理学与生活第三章陈凯昌笔记摘抄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行为和大脑过程的科学,它涉及到许多领域,如生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
2.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而多变的,但也有其基本的规律,如意识、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
3.心理与行为的关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是相互关联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人的行为,而行为也能反映人的心理状态。
二、生活中的应用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人际关系、促进事业发展等。
2.心理咨询的作用:心理咨询是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心理咨询可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提高应对能力等。
3.自我认知与自我成长:自我认知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通过自我认知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三、具体内容1.意识:意识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觉察。
意识的有无、清晰程度、范围大小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知觉:知觉是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觉和认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知觉的过程是复杂的,它涉及到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心理过程。
3.记忆:记忆是指人们对过去经历的事情的保存和回忆,它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也是人们学习、思考和行为的基础。
4.思维:思维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过程,包括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它涉及到大脑的认知和神经过程。
5.情感:情感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包括喜怒哀乐、爱恨忧愁等。
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它与人的需要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6.意志:意志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意志力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它涉及到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等多个方面。
7.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协调统一,符合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陈昌凯心理课观后感
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心理学系副教授、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陈昌凯先生,给我们上了一节心理课,听完后,受益良多。
陈昌凯教授从一场简单而有趣的心理学测验开始,以三个累计分数段的形式进行演示,阐述了精神紧张的程度与生命动机的关系。
接下来,陈老师以自己的生活为切入点,以“吃甜食”、“与儿子谈心辅导”等简单、生动的实例,分析了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特别是面对我们年轻人的压力和压力的本质。
并对学生提出了殷切的告诫和期待:注意那些特别内向、很少参加团体活动的学生,主动地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
接下来,陈昌凯教授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疲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学生的学业倦怠并不是由大学的课程设置造成的,而是在大学的头十年里,许多学生都是在应试教育的高压环境中度过的,因此,他们的父母只能靠着“上大学就好了”这样的字眼来鼓励他们,但事实上,大学是一个更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的地方。
这样一来,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变得游手好闲,不想学习,只想呆在寝室里。
“疲惫会让人分心,分心会让人心情不好。
”陈昌凯教授将“人的需要”归纳为四个层面,即“生命-安全-控制-意义”,以此来衡量一个人的生命快乐程度。
接下来,对积极的生活提出了建议:对自己的内在进行反思,并从中挑选出自己想要投入的那部分;避免幻想和过分的规划,直接行动的效果通常会更好;把目标分解,逐一解决;不要与他人过多地攀比,将视线从你的身上移开。
陈昌凯教授用诙谐的比喻和恰当的事例,使学生受益匪浅。
陈教授还就学生所提出的“人生意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地倾听自己的心声,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演讲在热烈的鼓掌中落幕。
陈昌凯心理学与生活 吃喝玩睡与压力同行观后感
陈昌凯心理学与生活吃喝玩睡与压力同行观后感《心理学与生活》的读后感篇1刚刚阅读完了《心理学与生活》中的相关内容:听觉。
我们在对世界的体验中,听觉和视觉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
作者指出,由于听觉的范围是如此的广泛,声音的物理强度通常是比率而不是绝对大小来表示,声压——导致响度体验的振幅大小的指标——通过一些被称为分贝的单位来测量。
也显示了相应的声压作为比较。
长时间的处于大声环境中会导致失聪。
要想听到声音必须发生四个基本能量的转换,第一个转换中,振动的空气分子进入耳朵,一些声音直接进入外耳道,另外一些被外耳或者耳廓反射后进入。
发生在耳蜗中的第二个转换阶段,空气波变成“海浪波”。
在第三个转换阶段,基底膜的波浪形运动使得与基底膜相连的毛细胞弯曲。
第四个转换阶段,神经冲动通过一捆被称作听神经的纤维束离开耳蜗。
这些神经纤维与脑干的耳蜗核相遇。
第四个转换阶段发生在整个听觉功能系统。
不同的频率在基底膜的不同位置上产生它们最大的运动。
对高频率的音调来说,声波产生的最大运动区域位于耳蜗底部。
而对于低频率的音调来说,声波产生的最大运动区域在相反的一端。
尽管人类缺乏这样特殊的能力,却可以运用声音来判定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特别是当很难看到物体的时候,通过两种机制来实现。
第一种机制涉及的神经元,可以比较进入每一只耳朵的声音的时间差距。
第二个机制依赖于这个原理:对于声音首先到达的耳朵而言,声音的强度会稍微高一些因为头本身投射出一个声影使信号变弱。
当我们闭上眼睛时,不能辨别位置,所以必须转动头部,改变耳朵的位置,去打破这种对称以便提供声音定位的必要信息。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频率和振幅的结合产生了音调,响度和音色知觉。
从耳到达大脑,听觉信息经过了若干个转换,声波变成流动波,流动波产生神经反应的模式。
声音定位同样也至少需要两个过程:大脑具有检测到达两耳声音的相对时间和相对强度的细胞。
《心理学与生活》的读后感篇2生活中,我们有可能会碰到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也有可能会碰到莫名其妙讨厌我们的人,让我们摸不着头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心理学与生活陈昌凯
心理学与生活南京大学陈昌凯慕课笔记目录心理学与生活 (1)南京大学陈昌凯慕课笔记 (1)1.《心理学与生活》 (3)2. 感知与记忆 (3)2.1 颜色 (3)2.2知觉: (3)2.3 错觉 (3)2.4 记忆 (3)2.5重构 (4)2.6记忆有大脑开关吗? (4)2.7时间都去哪儿了? (4)2.8 梦 (5)2.9感知与记忆单元测试 (6)3. 发展与教育 (8)3.1延迟满足 (8)3.2婴儿气质 (8)3.3情感依恋 (8)3.4咿呀学语 (8)3.5性别认同 (9)3.6游戏人间 (9)3.7学习方式 (9)3.8行为塑造 (10)3.9发展与教育单元测试 (11)4. 情绪与情感 (13)4.1需要:情绪和情感的催化剂 (13)4.2具身认知:谁说情绪是主观的? (13)4.3微表情:你会察言观色吗 (13)4.4所谓爱情:认知神经的视角 (13)4.5互补:你们是因为这个相爱吗? (13)4.6共情:学会与他人联接! (13)4.7吃喝玩乐:与压力同行 (14)4.8上网:痛并快乐着 (14)4.9情绪与情感单元测验 O (15)5. 动机与人格 (18)5.1你未必知道的人格 (18)5.2你不知道的东西,潜意识知道 (18)5.3你运用自如的自我防御机制 (18)5.4广告为什么会有用:人本主义的解释 (19)5.5你的心理正常吗? (19)5.6挨千刀的心灵鸡汤:行为主义的视角 (19)5.7人心,可测吗? (19)5.8血型与星座,可信吗? (19)5.9人格与动机单元测试 OK (20)6. 文化与社会(第五章) (23)6.1情境:你并没有那么自由 (23)6.2服从:唤醒内心的“邪恶” (23)6.3归因:保护自己的尊严 (23)6.4社会认知:情人眼里出西施 (23)6.5助人行为:不能相信的媒体 (24)6.6认知失调:求助的女神最美 (24)6.7态度:谁能改变你的行为 (24)6.8群体行为:被别人“惯”坏的你 (24)6.9文化与社会单元测试单选(5分) (25)1.《心理学与生活》导言:欢迎你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你是否发现,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你是否发现,似乎每个人都是大众心理学家,谁都可以说点“心理学”!但,你知道吗?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心理学”绝大部分是错的,剩下的一小部分也是不全面的。
《心理学与生活》解析
《心理学与生活》解析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系统介绍心理学知识和应用的书籍,它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反应,并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以下是对该书的详细解析:
首先,该书全面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这些原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帮助他们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不同方面。
其次,书中详细解析了心理学的四个主要成分:科学、行为、个体以及心智。
它强调了心理学的科学性,即所有结论必须建立在科学方法的证据之上。
同时,该书也关注行为的分析,即有机体如何适应环境的方式,以及个体内部过程和心智活动对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此外,《心理学与生活》还提供了大量实际应用的例子,帮助读者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例如,面对挫折、减轻压力、对抗焦虑、缓解抑郁等,书中都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这些实用内容使得该书不仅适合心理学专业学生阅读,也适合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知识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最后,该书作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多所大学的教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权威性。
其写作流畅、通俗易懂,使得读者能够轻松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同时,该书也注重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总的来说,《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
它不仅全面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提供了大量实际应用的例子和方法。
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反应,并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该书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权威性,是学习和了解心理学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
心理学与生活在线阅读(全)
心理学与生活在线阅读(全)《心理学与生活》(Psychology and Life),为美国心理学家Floyd L. Ruch撰写的一部心理学教科书著作。
此书历经十九次改版,在第八版(1971年)时菲利普津巴多加入改版,最新版本则由津巴多及理查德格里格合作撰写。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是心理学基础教材中第一品牌书、被美国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推荐为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
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的"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课程选用的经典教材。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原书中所有元素--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十分宝贵,此中译本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这些资料。
心理学与生活在线阅读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一、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1、定义心理学(psychology):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包括一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
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另定义见第二章)行为(behavior):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2、心理学的目标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1)描述发生的事情行为数据(behavioral data):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
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
按照事实的本相去收集它们(2)解释发生的事情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做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
心理学与生活_陈昌凯
心理学与生活南京大学陈昌凯慕课笔记目录心理学与生活 (1)南京大学陈昌凯慕课笔记 (1)1.《心理学与生活》 (3)2. 感知与记忆 (3)2.1 颜色 (3)2.2知觉: (3)2.3 错觉 (3)2.4 记忆 (3)2.5重构 (4)2.6记忆有大脑开关吗? (4)2.7时间都去哪儿了? (4)2.8 梦 (5)2.9感知与记忆单元测试 (6)3. 发展与教育 (10)3.1延迟满足 (10)3.2婴儿气质 (10)3.3情感依恋 (10)3.4咿呀学语 (10)3.5性别认同 (11)3.6游戏人间 (11)3.7学习方式 (11)3.8行为塑造 (12)3.9发展与教育单元测试 (13)4. 情绪与情感 (15)4.1需要:情绪和情感的催化剂 (15)4.2具身认知:谁说情绪是主观的? (15)4.3微表情:你会察言观色吗 (15)4.4所谓爱情:认知神经的视角 (15)4.5互补:你们是因为这个相爱吗? (15)4.6共情:学会与他人联接! (15)4.7吃喝玩乐:与压力同行 (16)4.8上网:痛并快乐着 (16)4.9情绪与情感单元测验 O (17)5. 动机与人格 (20)5.1你未必知道的人格 (20)5.2你不知道的东西,潜意识知道 (20)5.3你运用自如的自我防御机制 (20)5.4广告为什么会有用:人本主义的解释 (21)5.5你的心理正常吗? (21)5.6挨千刀的心灵鸡汤:行为主义的视角 (21)5.7人心,可测吗? (21)5.8血型与星座,可信吗? (21)5.9人格与动机单元测试 OK (22)6. 文化与社会(第五章) (25)6.1情境:你并没有那么自由 (25)6.2服从:唤醒内心的“邪恶” (25)6.3归因:保护自己的尊严 (25)6.4社会认知:情人眼里出西施 (25)6.5助人行为:不能相信的媒体 (26)6.6认知失调:求助的女神最美 (26)6.7态度:谁能改变你的行为 (26)6.8群体行为:被别人“惯”坏的你 (26)6.9文化与社会单元测试单选(5分) (27)1.《心理学与生活》导言:欢迎你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你是否发现,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你是否发现,似乎每个人都是大众心理学家,谁都可以说点“心理学”!但,你知道吗?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心理学”绝大部分是错的,剩下的一小部分也是不全面的。
心理学与生活_陈昌凯.doc
心理学与生活_陈昌凯.南京大学心理学与生活陈昌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笔记目录心理学与生活1南京大学陈昌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笔记11.01030130 32。
感知和记忆32.1颜色32.2感知:32.3幻觉32.4记忆32.5重建42.6记忆有大脑开关吗?42.7时间到哪里去了?42.8梦52.9感知和记忆单元测试63 .发展和教育83.1延迟满足83.2婴儿气质83.3情感依恋83.4牙牙学语83.5性别认同93.6玩伴93.7学习风格93.8行为塑造103.9发展和教育单元测试114 .情感和情感134.1需求:情绪和情绪的催化剂134.2物理认知;谁说情绪是主观的?134.3微观表达:你知道如何看待事物134.4所谓的爱:认知神经学观点134.5补充;这就是你们相爱的原因吗?134.6移情:学会与他人沟通!134.7吃喝玩乐:同伴压力144.8互联网接入:痛苦和快乐144.9情绪和情绪单元测试O 155。
动机和个性185.1个性185.2你不知道什么,潜意识里知道185.3当你自由使用你的自卫机制时,为什么广告有用185.4:人文解读195.5你心理正常吗?195.6千刀心灵鸡汤:行为主义观点195.7人的心,它是可测量的吗?195.8血型和星座可信吗?195.9个性和动机单元测试合格206。
文化与社会(第五章)236.1背景:236.2你不是那么自由服从:唤起内心的“邪恶”236.3归因:236.4社会认知:情人眼里出西施236.5助人行为:难以置信的媒体246.6认知障碍:246.7寻求帮助的女神是最美丽的态度:谁能改变你的行为246.8团体行为:你246.9文化和社会单元测试,被别人宠坏(5分)251。
《心理学与生活》简介:欢迎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你发现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心理学!你是否发现每个人似乎都是一个大众心理学家,可以说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东西!但是你知道吗?我们每天谈论的大多数“心理学”是错误的,其余的是不完整的。
陈昌凯心理健康教育观后感
陈昌凯心理健康教育观后感2022年2月4日下午,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心理系副教授陈昌凯老师应邀来到健雄报告厅为大家带来了题为“阳光心态与情绪管理”的精彩演讲。
吴健雄学院各年级50余人出席了本场讲座,讲座由吴健雄学院20级本科生曹俊主持。
讲座伊始,陈昌凯教授从一个简单有趣的心理小测试讲起,通过三个累积分数段的分析展示,说明了精神压力的程度和生活动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接着陈老师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出发,用诸如“吃甜食”、“和儿子聊辅导班”这些朴实有趣的例子,剖析了日常小事中反应的现代人,尤其是针对于我们青年人的压力来源和压力本质。
同时给予同学们殷切的提醒和期望:关注身边特别内向、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的同学,积极与他们聊天,关系这些同学的情感状况。
随后,陈昌凯教授接着围绕当代大学生学习倦怠(burnout)这一话题展开了自己的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本质上不是因为大学课程的设计,而是在上大学的前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中,很多学生都处于一种高压的、辛苦的应试教育培养模式下,以至于长辈要依靠“上了大学就轻松了”这类话语进行激励——而实际上大学是需要更多努力的地方。
如此很多大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趋向于娱乐和松懈,比如一大早出门就不想学习、只想呆在宿舍这些表现。
“倦怠会带来干扰,干扰会使得一个人状态不佳”寥寥数语便道尽了大学生产生倦怠的影响。
最后,陈昌凯教授通过有关灾难后人们的幸福状况调查的调查研究总结,把“人的需要”浓缩为四个方面“生理-安全-控制-意义”,这四个方面可以作为评估个人生活幸福感的标志。
接着给出了有关积极生活的倡导:重新审视自己内心,选择人生愿意投入的部分;避免空想和过度计划,直接着手去做效率往往更高;目标分解,逐个击破;减少和别人的过多比较,把目光收回到自己的内心。
陈昌凯教授以风趣幽默的比喻和妥帖的例子贯穿演讲过程,让同学们获益匪浅。
最后,陈老师也针对同学们提出的有关“大学生活意义感”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引导我们要真正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陈昌凯《心理学与健康》即时体会
陈昌凯《心理学与健康》即时体会首先,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我把兴趣放在第一位。
记得有一位老师对我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并从中赚钱。
”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不管是选择职业还是课程或者是其他更复杂的选择,我都会把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因为我相信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从中受益。
其次,我想对自己有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而《心理学与生活》或许能帮助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学会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学会如何放松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理人格。
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
因此,选择这门课程绝对没错。
最后,我相信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不仅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
我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可以学会观察并理解他人的心理以及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几周的时间,说不上深入了解了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但我确实收获不少。
虽然这只是选修课,但我确从未错过蔡老师的每一节课。
或许有一部分同学对于大学的大部分课程存在着抗拒甚至厌烦的心理,出于压抑且无聊的课堂氛围。
与之相反的,《心理学与生活》带给我的是无尽的兴趣与快乐。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
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陈昌凯
心理学与生活南京大学陈昌凯慕课笔记目录心理学与生活 (1)南京大学陈昌凯慕课笔记 (1)1.《心理学与生活》 (3)2. 感知与记忆 (3)2.1 颜色 (3)2.2知觉: (3)2.3 错觉 (3)2.4 记忆 (3)2.5重构 (4)2.6记忆有大脑开关吗? (4)2.7时间都去哪儿了? (4)2.8 梦 (5)2.9感知与记忆单元测试 (6)3. 发展与教育 (8)3.1延迟满足 (8)3.2婴儿气质 (8)3.3情感依恋 (8)3.4咿呀学语 (8)3.5性别认同 (9)3.6游戏人间 (9)3.7学习方式 (9)3.8行为塑造 (10)3.9发展与教育单元测试 (11)4. 情绪与情感 (13)4.1需要:情绪和情感的催化剂 (13)4.2具身认知:谁说情绪是主观的? (13)4.3微表情:你会察言观色吗 (13)4.4所谓爱情:认知神经的视角 (13)4.5互补:你们是因为这个相爱吗? (13)4.6共情:学会与他人联接! (13)4.7吃喝玩乐:与压力同行 (14)4.8上网:痛并快乐着 (14)4.9情绪与情感单元测验 O (15)5. 动机与人格 (18)5.1你未必知道的人格 (18)5.2你不知道的东西,潜意识知道 (18)5.3你运用自如的自我防御机制 (18)5.4广告为什么会有用:人本主义的解释 (19)5.5你的心理正常吗? (19)5.6挨千刀的心灵鸡汤:行为主义的视角 (19)5.7人心,可测吗? (19)5.8血型与星座,可信吗? (19)5.9人格与动机单元测试 OK (20)6. 文化与社会(第五章) (23)6.1情境:你并没有那么自由 (23)6.2服从:唤醒内心的“邪恶” (23)6.3归因:保护自己的尊严 (23)6.4社会认知:情人眼里出西施 (23)6.5助人行为:不能相信的媒体 (24)6.6认知失调:求助的女神最美 (24)6.7态度:谁能改变你的行为 (24)6.8群体行为:被别人“惯”坏的你 (24)6.9文化与社会单元测试单选(5分) (25)1.《心理学与生活》导言:欢迎你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你是否发现,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你是否发现,似乎每个人都是大众心理学家,谁都可以说点“心理学”!但,你知道吗?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心理学”绝大部分是错的,剩下的一小部分也是不全面的。
《心理学与生活》点评
《心理学与生活》点评《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心理学教科书,其作者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均为心理学领域的杰出学者。
这本书以其全面而深入的内容、生动的案例和实验、以及跨学科的联系而备受推崇。
首先,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领域。
从认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从社会心理学到生理心理学,再到临床心理学,这本书几乎涉及了心理学的所有方面。
这种全面性的介绍不仅让读者对心理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各个分支。
其次,这本书非常注重实际应用。
作者不仅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来展示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这种实用性的导向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作为教材使用,也适合作为一般读者的心理学入门读物。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来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效率、管理情绪等。
此外,这本书还非常注重跨学科的联系。
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展示了心理学的广阔视野和深远影响。
这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心理学,也有助于培养读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然而,尽管这本书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某些章节的内容可能过于深入,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此外,这本书的篇幅较长,可能需要读者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阅读和理解。
总的来说,《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心理学教科书,它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同时也展示了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本书的整体评价。
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和一般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与生活南京大学陈昌凯慕课笔记目录心理学与生活 (1)南京大学陈昌凯慕课笔记 (1)1.《心理学与生活》 (3)2. 感知与记忆 (3)2.1 颜色 (3)2.2知觉: (3)2.3 错觉 (3)2.4 记忆 (3)2.5重构 (4)2.6记忆有大脑开关吗? (4)2.7时间都去哪儿了? (4)2.8 梦 (5)2.9感知与记忆单元测试 (6)3. 发展与教育 (8)3.1延迟满足 (8)3.2婴儿气质 (8)3.3情感依恋 (8)3.4咿呀学语 (8)3.5性别认同 (9)3.6游戏人间 (9)3.7学习方式 (9)3.8行为塑造 (10)3.9发展与教育单元测试 (11)4. 情绪与情感 (13)4.1需要:情绪和情感的催化剂 (13)4.2具身认知:谁说情绪是主观的? (13)4.3微表情:你会察言观色吗 (13)4.4所谓爱情:认知神经的视角 (13)4.5互补:你们是因为这个相爱吗? (13)4.6共情:学会与他人联接! (13)4.7吃喝玩乐:与压力同行 (14)4.8上网:痛并快乐着 (14)4.9情绪与情感单元测验 O (15)5. 动机与人格 (18)5.1你未必知道的人格 (18)5.2你不知道的东西,潜意识知道 (18)5.3你运用自如的自我防御机制 (18)5.4广告为什么会有用:人本主义的解释 (19)5.5你的心理正常吗? (19)5.6挨千刀的心灵鸡汤:行为主义的视角 (19)5.7人心,可测吗? (19)5.8血型与星座,可信吗? (19)5.9人格与动机单元测试 OK (20)6. 文化与社会(第五章) (23)6.1情境:你并没有那么自由 (23)6.2服从:唤醒内心的“邪恶” (23)6.3归因:保护自己的尊严 (23)6.4社会认知:情人眼里出西施 (23)6.5助人行为:不能相信的媒体 (24)6.6认知失调:求助的女神最美 (24)6.7态度:谁能改变你的行为 (24)6.8群体行为:被别人“惯”坏的你 (24)6.9文化与社会单元测试单选(5分) (25)1.《心理学与生活》导言:欢迎你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你是否发现,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你是否发现,似乎每个人都是大众心理学家,谁都可以说点“心理学”!但,你知道吗?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心理学”绝大部分是错的,剩下的一小部分也是不全面的。
你知道吗?简单的生活现象实际富含复杂的心理学。
本课程将带领你用独具的慧眼看到一个与原先完全不同的生活世界。
2. 感知与记忆导言:你看世界仅仅通过你的眼睛吗?其实你感知到的世界不仅仅是眼睛看到,还包含着你各种各样的经验,以及你自己主观的加工,即使是你引以为傲的记忆也常常会欺骗和戏弄你哦!“耳听为虚,眼见也未必实”,掌握这些感知与记忆的知识,将会帮助你了解你自己究竟是如何“看”这个世界的。
这其中也包括那个在你熟睡之后,绮丽奇幻的梦中世界!2.1 颜色•红裙效应。
•视锥细胞。
•颜色更是一种视觉经验。
餐馆是暖色,候车厅冷色。
•不同感觉通道的神经系统“混搭”——连觉。
比如说Daniel Tammet。
•语言在感知中起了很大作用。
2.2知觉:•错觉: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的情况。
•知觉过程:觉察——>分辨——>确认•知觉特性:选择性、解释性、整体性、恒常性。
经验对知觉的塑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3 错觉•我们对于立体物体的知觉,完全依赖于我们视网膜上对这些物体的线条,阴影等信息进行快速整合和解释。
•在关键时期的经验确实让他们无法建立其基本的视觉系统。
这是一个时机的问题。
经验对视觉系统是重要的,要有一套适合我们的经验系统。
2.4 记忆记忆的分类:1.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需要可以努力去记忆。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不需要意识控制,也不需要意志努力。
2.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一种关于怎么做事情的过程、步骤等具体操作的记忆。
如如何放置大象。
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一种依靠语言描述来进行的记忆。
如背单词。
3.情景记忆(episodic ):对过去经验中时间、地点、过程等的记忆。
语义记忆(semanticmemory):对抽象语言符号的记忆。
•容易忘记:语义记忆,外显记忆,陈述性记忆。
难以忘记:情景记忆,程序性记忆,内隐记忆。
•感觉记忆(0.5—4s);短时记忆(5s—60s):容易被打扰;长时记忆(大于60s)2.5重构•记忆重构:记忆存储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已经有的经验会发生变化。
人们会利用概括、归类等方式来重构信息。
在被重构的过程中,信息变得更加简单,不重要的细节完全别忽略,突出和强调那些重要的细节,这个故事就变得更加合理、符合去背景和常识。
(还记得初中时候见到的第一位同学吗,你当时的心情如何?)•外界的干扰也很容易让我们重构一些错误的记忆。
譬如,言语信息的诱导;主观压力;社会情绪。
可参考经典的质疑目击者实验。
•想象膨胀:想多了的事情人们会当成发生过的事情。
区分实际经历和想象的线索,由于某些原因而“丧失”或“混淆”的时候,人们倾向于将记忆中流畅的时间当做经历过的事件。
难免会把一下想象过的事件仿作经历过的事件。
•记忆回涨:儿童时期更普遍。
2.6记忆有大脑开关吗?•记忆脑区:海马。
•长时记忆:来源于神经元之间不断地刺激。
•恰当的编码和提取可以增强记忆。
记忆的编码过程有特异性反应,即当提取的背景和编码的背景完全相同的时候,回忆起来就容易得多。
记忆编码还有系列位置效应。
•对编码进行精细加工。
2.7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知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或者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包括四种形式:时序知觉、时距知觉、时间点知觉、时间预测知觉。
时间知觉不是某个特定感官的功能,人们借助视觉、听觉、皮肤觉、嗅觉等等都能感知到时间。
•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数量越少性质越简单,你的时间估计就会越长。
•蓝色使人安静。
红黄色则使人热烈。
2.8 梦•睡眠:人类的睡眠是由快速眼动(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共同组成的,而非快速眼动睡眠还包含四个不同的睡眠周期。
盗梦在非快速眼动(NREM)下手最佳。
•弗洛伊德:显性梦境(manifest dream)和隐形梦境(latent dream)。
•中国有《周公解梦》。
厄瓜多尔印第安人则把释梦作为一宗日常活动。
早产人们会坐在一起分享梦境,达到共识。
•如果梦是随机出现的,为什么我们会反复梦到童年的事情?梦是有“习惯”的。
它可能把熟悉或者印象深刻的某些东西,如情绪、经验反复地用来作为梦境的材料。
•梦可以别重构吗?梦不仅仅是生活的简单反映,你完全可以努力去对它进行加工,以此对你真实的生活有所帮助。
2.9感知与记忆单元测试1单选(5分)视网膜上对颜色识别起作用的细胞叫( D )。
A.视觉细胞B.视杆细胞C.别选我,我不是答案D.视锥细胞2单选(5分)“你随风飘扬的笑,有迷迭香的味道”这句歌词中,一个感觉通道唤起另一个感觉通道的感知的现象叫( B )。
A.通感B.联觉C.联想D.别选我,我不是答案3单选(5分)我们把本不关联的部分知觉为一个完整的图像是由于知觉的( B )。
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4单选(5分)把平面图形知觉为3D图像就是由于( D )。
A.视觉神经系统异常B.视觉系统正常但不完善的结果C.别选我,我不是答案D.正常人把三维世界里的认知策略拿到两维世界里使用5我们为什么不要自己去看3D画展?( A )A.现场其实看不出效果,必须的用相机拍下来看照片才有效果B.别选我,我不是答案C.3D画看得太费眼睛D.票价太贵6婴幼儿期失明的人即使长大后恢复视力也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看”世界的根本原因是( B )。
A.经验习得太迟来不及了B.关键时期的经验缺失导致他们无法建立起根本的视觉系统C.别选我,我不是答案D.视觉的神经元之间连接过多7( D )是不需要意识控制,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实现的记忆。
A.陈述性记忆B.别选我,我不是答案C.外显记忆D.内隐记忆8你很难跟人解释怎么跑步,但是你却会跑步,是因为关于如何跑步是一种( B )。
A.别选我,我不是答案B.程序性记忆C.陈述性记忆D.情景记忆9 关于记忆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
A.记忆遗忘的难易程度可根据记忆类别分别讨论B.短时记忆是比较稳定的记忆C.周日你和家人度假的情形可归为情景记忆D.别选我,我不是答案10单选(5分)当你回忆开学的第一天时,有些记忆会被简化,而有些则会非常生动、具体,甚至被你按更符合常识的方式加工后记住,这样的回忆过程叫( A )。
A.记忆重构B.记忆消退C.别选我,我不是答案D.记忆回涨11单选(5分)在测验的一段时间后,记忆量反而有所提高是( B )现象。
A.记忆超常B.记忆回涨C.记忆异常D.别选我,我不是答案12单选(5分)关于记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别选我,我不是答案B.记忆的储存过程是一个静态过程C.言语信息的诱导、社会压力和主观情绪都能影响记忆重构D.我们的记忆能准确区分事实经过与个人想象13将大脑处理记忆的过程与电脑类比,可以把这个过程分为( C )、存储和提取。
A.记录B.输入C.编码D.别选我,我不是答案14单选(5分)在比赛中我们往往记得第一位和最近出场的几位选手,而中间的选手较难分清,说的是记忆编码的哪个特征( D )。
A.编码特异性B.精细加工或编码C.别选我,我不是答案D.系列位置效应15单选(5分)时间知觉包括时序知觉、时距知觉、时间点知觉和( A )知觉。
A.时间预测B.别选我,我不是答案C.时间计划D.时间评价16单选(5分)“会议已经进行20分钟了”这里用到哪种时间知觉( A )。
A.时距知觉B.时间点知觉C.时序知觉D.别选我,我不是答案17单选(5分)梦境主要出现在睡眠的( A )阶段。
A.快速眼动B.平均分布在各个阶段C.别选我,我不是答案D.非快速眼动18单选(5分)弗洛伊德认为梦( C )。
A.梦是睡眠中大脑活动的产物B.别选我,我不是答案C.梦反应了被压抑的愿望D.梦是大脑对生活经历的整合19单选(5分)马来西亚的森诺伊人告诉小朋友,如果梦到有陌生人,应该( A )。
A.让他教小朋友唱歌跳舞B.赶紧躲开C.从山顶上跳下去D.别选我,我不是答案20单选(5分)马来西亚的森诺伊人说如果再梦到掉落悬崖,你应该( A )。
A.轻松地展臂飞翔B.掐自己,让自己醒过来C.大声呼救D.别选我,我不是答案3. 发展与教育导言:你会不会常常觉得自己的自制力不够?或许这恰恰是因为你的延迟满足能力不强。
无论是延迟满足,还是性别意识,许多能力和特质都是你从小慢慢培训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