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范畴

合集下载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诊重点第一章绪论1、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解):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①院前急救②急救科抢救③急重病(症)救护④急救医疗服务体力的完善⑤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与研究工作等内容。

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合适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合适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第二章院外急救1、院前急救(名解)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的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2、院外急救的任务:①平时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③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④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⑤急救知识的普及3、院前急救的运转模式4、医院急诊科救治:是院前急救的继续,又是医院内急救的第一线,24小时不间断地对来自院前的各类伤病员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实施急诊和救治5、医院急诊科的任务:①急诊急救(P9页)②教学培训③科研④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治任务6、急诊科的运转模式:①独立自主性:急诊科医护人员完全固定②半独立性:部分固定的医护人员③轮转型:无固定的医生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1、每张抢救床净用面积不小于12m*12m2、各种抢救药品、物品做到“四定”: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3、留院观察时间不超过48-72h4、急诊科24h连续接诊,相关科室10min之内到达在接到会诊后,患者5min内得到处置5、急救绿色通道: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在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救护理学1、市区急救的反应时间是15分钟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组成: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作用: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4、急诊护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及措施:(选择)P18(1)、稳定急诊护理专业队伍(2)、提高分诊准确率(3)、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4)、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5)、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6)、提高急诊患者的住院率(7)、规范护理文书(8)、保证互换沟通通畅5、ICU的人员编制:床位:医生人数=1:0.8以上床位:护士人数=1:2.5-3以上ICU 收治对象:(1)、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心肺复苏后需要对其功能进行较长时间支持者(3)、严重的多发伤、复合伤(4)、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疾病症,如中毒、溺水、触电、虫蛇咬伤和中暑患者(5)、有严重并发症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各种术后重症患者或年龄较大,术后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高危患者(7)、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失衡者(8)、严重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等分泌危象患者(9)、各种原因大出血、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全需要支持者(10)、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6、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性增加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中复杂各种进入性治疗、护理操作较多多种耐药菌在ICU7、检伤分类的原则:(1)、优先救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2)、分类时不要在单个伤病员身上停留时间过长(3)、分类时只做简单可稳定伤情但不可过多消耗人力的急救处理(4)、对没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放弃治疗(5)、有明显感染征象的伤病员要及时隔离(6)、在转运过程中对伤病员动态评估和再次分类以上仅用于灾难或突发事件医疗资源不足的,无法满足每个伤病员的就只需求时,为最大提高伤病员存活率的情况。

急危重症护理学 绪论

急危重症护理学 绪论

绪论第一节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急危重症护理学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并伴随着急诊医学和危重病医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学科,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抢救创伤病人、治疗危重病人、降低各种灾难事故的死亡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30年来,随着急诊医学和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及社会需要的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护理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护理学的进步。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研究的范畴(一)院前急救院前急救(Pre-hospital care)是指急危重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呼救、现场初步复苏、途中监护和安全运送。

院前急救的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为进一步诊治打下基础。

首先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恢复基础生命体征,再根据病情和现有条件采取输液、止血、止痛、包扎、固定、解毒等措施,借助通讯联络工具向急救中心呼救并通报病人的病情。

在转运途中连续监护和救治,为病人继续治疗赢得时间。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做好急救知识和初步急救技能的普及工作,提高大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使在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能首先给病人实施必要的初步急救。

科学的管理体系,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急救通讯、调度、指挥系统的不断完善,将使院外救护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二)医院急诊救护医院急诊科(Emergency department)是接收、处理日常急诊就诊,及对院外转送的急诊危重病人进行院内救治的重要场所。

急诊科应有完善的急救仪器与设备。

急诊救护人员需经过专门而系统的培训,掌握精湛的急救技术和多学科知识,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并熟悉相关的法律和卫生法规。

急危重症护理学研究的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学研究的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学研究的范畴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关注危重病患者的救治的学科,它涉及到基础知识,疾病诊治、护理干预等方面。

在当今现代医疗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也越发凸显。

1.基础知识研究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首先涉及到基础知识的研究,包括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对于急危重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只有了解相关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才能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有效的护理干预。

2.疾病诊断和治疗研究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还涉及到对于各种急危重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研究。

针对不同的疾病,如心脏病、脑卒中、创伤等,都需要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和护理方案,以此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3.护理干预研究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还包括对于护理干预的研究,这包括患者的监测、营养支持、气道管理、疼痛缓解、感染控制等方面。

这一方面的研究涵盖的范围广泛,需要护理人员更细致的工作,去评估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

4. 技术支持和仪器设备研究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急危重症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药物途径、实验室检测、重症患者监控到心肺支持、各种治疗器械等,都需要护理人员掌握相应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知识,以确保其在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还涉及到与医疗技术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的仪器设备以及探索更好的治疗手段。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极其广泛,涵盖了多个学科,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全方位地对患者进行评估、干预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命的保障。

5.团队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需要整个医疗团队的协作配合,包括医生、护士、检验师、康复医生等。

护理人员需要与其他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及时和科学的护理。

6. 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急危重症患者处于高度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下,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以促进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念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危重病人抢救与护理的跨学科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教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这既适用于日常的急诊医疗,也适用于大型灾害和意外事故的急救。

3.院前急救是指对急、重、危伤病员在进入医院前所进行的医疗救护,包括伤员现场的医疗救护、运送及途中监护等环节。

4.心搏骤停指心脏在严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突然停止跳动而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引起全身缺解或去除衣血缺氧。

5.多发伤: 同一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造成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

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①院前急救②急诊科救护③重症监护病房救护④灾难救护⑤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2.(一)院前急救的特点①社会性及随机性较强②时间紧急③流动性大④急救环境条件差⑤病种复杂多样⑥以对症治疗为主⑦体力强度大(二)院前急救的原则院前急救总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先重后轻”。

①立即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区②先救命后治病,先救治后运送③急救与呼救同时进行④争分夺秒,就地取材⑤保留离断肢体和器官⑥搬运与医护一致性⑦加强途中监护并记录病情3.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取坐位4.这个题了解心搏骤停后,心泵功能丧失,血流停止,血氧浓度显著降低,全身组织器官均缺血缺氧,但体内各办概还脏器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是不同的。

正常体温时,中枢神经系统对缺血、缺氧的耐受程度最差,所以在缺血、缺氧时最先受到损害的是脑组织。

一般心搏骤3~5s,病人即可出现头晕、黑朦;停搏10s左右可引起晕厥,随即意识丧失,或发生阿-斯综合征,伴全身性抽搐,由于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松弛,可同时出现大小便失禁;心搏骤停发生20-30s时,由于脑中尚存的少量含氧血液可短暂刺激呼吸中枢,呼吸可呈断续或无效呼吸状态,伴颜面苍白或发;停搏60s左右可出现瞳孔散为停搏4-6min,脑组组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数分钟后即可从临床死亡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简述急危重症护理的研究范畴

简述急危重症护理的研究范畴

简述急危重症护理的研究范畴摘要:一、引言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1.院前急救2.急诊科抢救3.危重病(症)救护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5.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三、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危重症护理学在抢救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1.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指的是在医院外的急救措施,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

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给予正确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并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安全、舒适。

2.急诊科抢救急诊科抢救是指在医院内对急性病情进行紧急救治的过程。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急救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便在关键时刻迅速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如药物治疗、血管通路的建立、机械通气等。

3.危重病(症)救护危重病(症)救护是指对危重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救治和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评估、药物治疗、并发症预防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护理人员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急救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5.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和专业素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急救护理需求。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不断开展科学研究,探索新的急救技术和护理方法,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总结急危重症护理学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院前急救、急诊科抢救、危重病(症)救护等。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急救技能、敏锐的病情观察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救治质量。

同时,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也至关重要。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大纲(供护理、助产专业参考使用)一、课程任务《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它重点介绍了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ICU监护和灾难救护的相关理论和急救、监护技能。

其任务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危重症病人快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急救能力,能肩负起运用多学科知识、多团队协作挽救生命、减轻痛苦的神圣使命。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能阐述急救生命链的概念和环节、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多发伤的病理生理改变、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ICU的感染控制、灾难救护的组织和特点等。

2.能理解并遵守院前急救的原则和工作内容、急诊室的护理工作质量要求、ICU的监护内容和监护分级、灾难救护中护士的角色和任务等。

3.能说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和三个环节、院前急救的特点、急诊科的设置和布局、ICU的设置要求、灾难救护系统等。

技能目标:1.能独立操作现场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2.能独立完成气道异物梗阻的判断、有效的拍背、海氏手法;3.能配合团队完成创伤病人的检伤分类、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4.能独立完成淹溺、电击伤、中暑、毒蛇咬伤病人的急救;5.能在5分钟内运用各种方法快速准确评估病人病情,熟练使用多功能监护仪;6.能配合完成各种维持气道通畅的方法;7.能理解并配合完成各种呼吸支持的方法;8.能理解并配合完成各种循环支持的实施;9.能配合完成常见中毒患者病人的急救;10.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护理;11.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呼吸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护理;12.能独立完成危重症病人“三管”的护理;13.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护理;14.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消化系统功能的监测和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15.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肾功能和体液平衡的监测和护理。

职业道德和素质1.在言行举止上能体现“生命至上”、“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理念,对生命心存敬畏;2.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能理解并展示“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3.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初步具备能沉着应对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有良好的心理素质;4.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理解并表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第一节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 (3)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3)(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3)(二)我国急危重症医学与护理学的发展 (4)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5)(一)院前急救 (5)(二)急诊科抢救 (6)(三)重症监护 (6)(四)急危重症护理培训 (6)(五)急危重症护理的科学研究 (6)三、急危重症护士培训与资质认证 (7)(一)国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与资质认证 (7)(二)我国急危重症护士培训与资质认证 (8)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10)一、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环节与任务 (10)(一)院前急救 (10)(二)医院急诊科救护 (12)(三)重症监护 (12)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 (12)(一)国外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 (12)(二)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 (14)急危重症护理学(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是研究各类急性疾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各种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与科学管理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促进急危重症患者维待生命健康、减少伤残和快速康复,以提高其生命质量,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伴随着急诊医学与危重症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科名称由急诊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演变为急危重症护理学,其内涵也不断拓展,现已成为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第一节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最早可追溯到19 世纪弗罗伦斯·南丁格尔的年代,1854-1856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南丁格尔率领38 名护士前往战地实施救护,通过将重伤员集中安置在靠近护士工作站的病房、加强对环境的消毒处理及营养支持等手段使前线的英国伤员病死率由42% 以上降至2%, 充分体现了护士在抢救急危重症伤病员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4电大《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辅导

2014电大《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辅导

2014电大《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辅导《急危重症护理学》各章节辅导内容:序论、院外急救、急诊科管理、重症监护、CPCR、脏器功能衰竭、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常见危重症救护绪论学习目标写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定义列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和内容叙述急救医学体系(EMSS)的组成及管理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危重症护理学范畴--院前急救--急诊科抢救--危重症救护--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急危重症护理学的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3.急救医学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院前急救: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院内救护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救护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院前急救在大量伤员的现场快速、准确的将伤员分类、抢救、安全转运等是挽救生命、减少伤残的有效措施。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代表着社会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公民的素质水准是近代社会急救医学体系的一个显著标准也是急救医学体系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急诊室是急救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室的主要任务承担急救站转送的和来诊的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抢救和留院观察工作。

承担院前急救和重症病人监护工作。

综合医院的急诊科设有内、外、妇、儿、五官等专科诊室。

急诊科的工作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应了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

重症监护单位(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新兴的一个特殊单位,是用先进的诊断方法和监测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的、细致的观察,用以对危重病人进行生命功能的最大抢救和复员。

急危重症护理学简答与大题

急危重症护理学简答与大题

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词解释✓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知识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转运救护,急诊科和ICU 负责院内救护。

3.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救护或现场救护,是指在进入医院前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

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的这一阶段的救护。

✓4.急救半径:是指急救中心(站)所承担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市区内不应超过5km,农村则不超过15km。

✓5.反应时间:是指急救中心(站)接到120呼救电话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

✓6.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急危重症患者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程序按情况补办。

✓7.重症监护病房:又称加强监护病房,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先进的诊疗护理技术,对危重症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及护理的一种特殊场所。

✓8.心搏骤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急性心肌缺血、电击、急性中毒)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不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严重缺血、缺氧。

✓9.心肺脑复苏:是通过机械、生理和药理学方法,是心搏和呼吸停止患者恢复生命体征的急救医疗措施。

✓10.基础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或现场急救,是指在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现场,由最初目击者通过徒手操作维持人体生命体征最基础的需要。

✓11.心脏电复律:是用除颤器产生高能脉冲电流通过胸壁或直接作用于心脏,消除各类快速心律失常,使心脏恢复为窦性心率的方法。

12.中毒:某些物质接触或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会损伤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使之发生严重障碍,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3.急性中毒是指毒物短时间内经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器官功能障碍14.中毒后反跳现象:有机磷农药中毒经抢救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可在数日至一周后突然急剧恶化,重新出现急性中毒症状,甚至发生肺水肿或突然死亡15.急性酒精中毒89:一次饮入过量乙醇或酒类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16.热射病98:由于在烈日下较长时间暴晒且头部无防护,引起脑组织充血水肿17.中暑97是指在高温或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发生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受损的一种急性疾病18.淹溺又称溺水101,是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呼吸道被水、污泥、杂草等杂质堵塞,引起换气功能障碍、反射性喉头痉挛而缺氧、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或其他液体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严重者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呼吸、心搏骤停而死亡19.电击伤105,指一定强度的电流或电能量通过人体,造成机体组织不同程度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发生心搏和呼吸骤停20海姆立克手法110是冲击伤病员腹部及膈肌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气体形成一股气流,长驱直入气管,将堵塞住气管、咽喉部的异物去除简答✓1.急危重症护理工作范畴3①院前急救②急诊科急救③重症监护③灾难救援④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培训和科研工作2.院前急救的特点①突发性②紧迫性③艰难性④复杂性⑤灵活性⑥社会性⑦风险性3.院前急救的任务①平时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②大型灾害或战争中的院前急救③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④急救通讯网络的枢纽任务⑤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教育4.院前急救的原则①先排险后施救②先重伤后轻伤③先施救后运送④先固定后搬运⑤急救与呼救并重⑥转运与监护相结合⑦紧密衔接、前后一致5.现场评估循环成人颈动脉,婴幼儿肱动脉①桡动脉触摸不到,收缩压<80mmHg②股动脉触摸不到,收缩压<70mmHg③颈动脉触摸不到,收缩压<60mmHg6.什么是首诊负责制?首诊负责制包括医院、科室、医生三级。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1急救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

2院前救护: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前的急救护理,研究包:院前救护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3院内急诊救护:是指院内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接受各种急诊病人,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并根据病情变化,对病人作出出院,留院观察,立即手术,收住专科病房或收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的决定。

4ICU:是指专业医护人员将各类危重病人集中管理,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和先进的临床检测技术对病人进行严密的监护,有力的治疗和护理,从而使病人能度过危险期,为康复奠定基础,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率。

5反应时间:是指急救中心(站)接到呼救电话至救护车抵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

6平均反应时间:是指急救中心(站)在本区域内历次反应时间的平均值,也是评价急救中心(站)院前急救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7BLS:是指当病人突然发生心搏,呼吸停止时,在缺少器械,药物的现场,可进行简单的人工通气和心脏按压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

BLS步骤:A 为气道,即开放气道;B为呼吸,即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C为血液循环,即胸外心脏按压。

8ALS:指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实施BLS,进行初步复苏后或有条件情况下,利用急救医疗器械和急救技术,建立和维持可靠的人工气道通气和维持血液循环,包括氧疗和药物治疗。

ALS的步骤:A为建立可靠的人工气道通气,采用气管内插管,活瓣面罩呼吸,环甲膜穿刺等技术,给予有效氧吸入;B为人工循环,应用机械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心脏电除颤或开胸心脏按压术C为开放静脉通道,应用药物治疗。

9首诊医生:凡是第一个接待急诊就诊病人的科室和医生为首诊科室或首诊医生10急诊分诊:是根据病人的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以便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的技术11医院感染:凡是住院病人和医院职工,因在医院期间遭受感染而引发的任何显示症状的疾病,不管受害对象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应称为医院感染12中心静脉压:代表右心房和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为5~12cmH2O 13内生肌酐清除率: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的能力14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ICU病人自身存在的细菌引起的感染15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通常是指病原体来自与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或医院中工作人员,医院环境中存在的细菌,以及未彻底消毒灭菌或污染的医疗器械,血液,血液制品及生物制品等16母婴感染:是指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胎盘或产道所发生的感染17定植:是指正常菌群和各种病原菌经常从各种环境进入人体,并在其能适应的部位和组织中生存下来,进而继续生长繁殖18头痛:主要指自眉弓以上额,顶,颞及枕部范围的疼痛19胸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急性症状,也是常见的护理问题。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第一章 概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
❖Emergency Nursing
急救标志“生命之星”。
如何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
1.培养应急、应救能力 2.熟悉掌握急救技能 3.具有内、外、妇、儿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 4.良好的职业道德 5.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6.掌握急诊护理新信息
突发事件
v 地震 v 海啸 v 9.11恐怖事件 v SARS事件 v 禽流感 v 矿难 v 火灾 v 车祸
❖急诊科抢救
▪ 医院急诊科配备充足、高素质医务人员及设备,抢救急 危重症病人
❖危重病救护:ICU
▪ 危重患监护治疗、ICU人员设备、ICU技术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养及科学研究
一、院外急救
❖ 院外急救又称院前急救,是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 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在到达 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护,包括呼救、现场救护、 医学监护、运输等环节。
印度洋海啸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内容
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3.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危重症护理学(emengercy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 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 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 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危急重症病人抢救、 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 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在早期只是将危重患者集中在靠 近护士站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于护士密切观察与 护理;先将外科手术后的患者送到复苏室,待清醒 后再转入病房。以后相继成立了各专科或综合监护 病房。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院外急救(院前急救): ➢指对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第一章-绪论(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急危重症护理学)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19世纪南丁格尔(F. Nightingale)年代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国外的发展历程: 美国是急救护理学的发源地。 1、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欧美一些国家建立 了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2、1963年,美国耶鲁大学的医院急诊科首次运用 分诊技术。 3、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救医学是一门独立 的学科 4、1983年,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设立危重症医学 专业。 5、1983年之后,急危重症护理迅速发展,变得国 际化、标准化。
一、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二、1980年10月,卫生部正式颁布第一个 关于急救的文件——《关于加强城市急 救工作的意见》。 三、目前,我国二级以上的医院均设有急 诊科,地市级城市均有急救中心或急救 站,综合性大医院都建立了重症监护病 房,配备了一定的专业队伍。
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1、建立灵敏的通讯网络 2、改善院前急救的运输工具 3、加强急救专业人员培训 4、普及社会急救 5、完善卫生法律法规 6、组建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概念上强调急诊 的即刻性、连续性、层次性和系统性。主 要是针对地震、水灾、重大交通事故、楼 房倒塌、爆炸等灾难事故造成的群体伤员 的紧急医疗救治。
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 完整的EMSS:现场急救 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具 高水平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 (ICU)
我国急救医疗服务发展史
1
对于急诊护士的要求:
急危重症的患者起病急、病情 危重、变化快、病因复杂,要求 护士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 方法对进行初步诊断,并给予紧 急救护。
对于急危重症护士的要求:
一、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有责任心,不怕脏、不怕 累、不怕危险,高速度、高效率地抢救病人。 二、具有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 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内外妇儿、心理学、社 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灵活运用。

急救练习题

急救练习题

第一章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是急危重症护理学范畴()。

A.院前急救B.急诊科抢救C. 流行病学D.重症监护2. EMSS组成包括()。

A.现场急救、院内急诊科、重症监护B.现场急救、院内急诊科、院前急救C.重症监护、院前急救、现场急救D.重症监护、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二、多选题(组成包括()A.手术室B.院前急救C. 院内急诊科D.现场救护E.危重症监护2.急救护理学范畴()A.危重症监护B.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C.院前急救D.急诊科抢救E.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第二章一、单选题1.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不仅取决于院前的医疗救护水平,还与公众的()密切相关。

A.自我保护能力B.自我保护能力和医院分布C.自救与互救能力D.自我保护、自救与互救能力%2.衡量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功效的重要指标是()。

A.抢救效率B.反应时间C.抢救成功率D.出诊量3.院前急救与传统的急诊最大的区别是()。

A.医疗技术B.急救器材C.急救药品D.工作模式4.院前急救是处理疾病的()。

A.慢性阶段B.初级阶段C.后期阶段D.中间阶段5.下列病人中优先处理的是()。

A.股骨骨折B.头皮挫伤C.血气胸D.尿道损伤6.进行护理体检是,原则上不移动病人,尤其对()的病人。

A.不能确定伤势B.脏器脱出C.休克D.昏迷(7.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

A 人员、时间、技术 B.通讯、网络、技术C.通讯、交通、技术D.人员、交通、技术8.危重病人呼救的目的()。

A.稳定病情B.减轻痛苦C.挽救生命D.避免并发症9.急诊病人呼救的目的()。

A稳定病情 B.维持生命体征 C.挽救生命 D.就地抢救10.院前急救主要负责()。

A.现场救护和安全转送B.现场救护和快速诊断C.安全转送D.现场救护/11.急救运输工具的配备,哪项不正确()。

A.原则上每5~10万人口配1辆急救车B.车辆应集中停在急救中心,以便于管理C.车辆性能要满足急救需要D.每辆车配备医护人员与驾驶员各5人12.一般要求,市区的平均反应时间为( )。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急危重症护理学是医学护理的一个专业领域,研究重症病人的预防、救治和护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疾病特点、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

疾病特点急危重症疾病包括心源性休克、呼吸系统衰竭、严重感染、危象、各种原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这些病症具有急性、危重和多系统受损的特点。

在这些疾病中,多器官功能紊乱是导致机体死亡的主要原因。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有效地监测和评估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治疗方法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还包括疾病治疗方法。

目前,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措施主要包括镇静、肌松、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支持、液体管理和营养支持等。

在这些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急危重症护理学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以及其他特殊情况。

还需要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护理措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还包括各种疾病的护理措施。

急危重症病人需要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感染控制、血糖控制、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床位护理、营养支持等多个方面。

在护理过程中,急危重症护理学需要充分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提高护理效果。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个涉及广泛的专业领域。

在疾病特点、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等多个方面都有相关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急危重症护理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指导,并为患者的救治和康复贡献更大的力量。

急危重症护理学在临床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急危重症疾病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急危重症护理学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以全面提供保障和支持。

急危重症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急危重症护理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疾病的出现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也可能会对病人的情绪和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概念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类急性病

概念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类急性病
目前全国县级以上的综合性或专科医院都组建成立了急诊科与相应的急救中心形成急救网络并规定我国统一的急救电话为120第三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是综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和icu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第一章
二、研究范畴
1.院前急救 2.急诊科救护 3.重症监护病房救护 4.灾难救护 5.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 6.中毒患者救护
1.院前急救
又称院外急救,是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 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在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护, 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监护两大任务。
现场急救:在发病现场对 患者进行初步救护,如 复苏、止血、解毒等的救护。 途中监护:从发病现场转送 到医院途中需要实行的监测及护 理,为后续救治争取时机。
第二节
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简史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
急危重症护理学起源于19世纪南丁格尔时代。 1854-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南丁格尔带领护士到 前线实施救护,使士兵死亡率从 50%(42%) 下降到2.2%。 有效的抢救及急救 护理技术对伤病员 的救护是非常重要的。
二、国际急危重护理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一、概念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 是综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和ICU救护和各专科 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EMSS把急救医疗措施迅速送到危重症患者身边或发病 现场,经初步急救处理,维护其基础生命,再把患者 安全地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确保用最短的时 间把最有效的医疗服务提供给急危重症患者。
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学范畴

.实用文档.急危重症护理学范畴急危重症护理学研究包括:1.院前急救2.急诊科抢救3.危重病救护4.急救医疗效劳体系的完善5.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等内容。

〔一〕、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员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病人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病人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院前急救是一项效劳于广阔人民群众的公益事业,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大型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护以及战地救护,需要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有领导、有组织地协调进行,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抢救效果。

为了实现非医务人员和专业医务人员的救护相结合,应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和初步急救技能训练的普及工作,使在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能首先给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初步急救。

〔二〕急诊科抢救除具备急诊独立小区和合格的装备外,急诊科要具备有足够、固定的编制及高素质的医护人员,以提高急诊抢救的水平及应急应变能力。

〔三〕危重病(症)救护危重病〔症〕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接收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以及续发于各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病人进行全面监护及救治护理。

其研究范围主要有:①危重病人的监护与治疗;②ICU人员、设备的配备与管理;③ICU技术。

(四)急救医疗效劳体系的完善研究如何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急救医疗效劳体系,大力建设和完善城市及乡村紧急救护通信设施,已经建设者那么应不断研究如何充实和完善。

〔五〕急危重症护理的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急危重症护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工作,是开展我国急救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要组织现有护理人员学习急诊医学和急危重症护理学,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应有方案地组织急诊医学讲座、急救技术培训等急救专业学术活动,提高急危重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危重症护理学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学研究包括:1.院前急救2.急诊科抢救3.危重病救护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5.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等内容。

(一)、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员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病人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病人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院前急救是一项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公益事业,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大型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护以及战地救护,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有领导、有组织地协调进行,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抢救效果。

为了实现非医务人员和专业医务人员的救护相结合,应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和初步急救技能训练的普及工作,使在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能首先给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初步急救。

(二)急诊科抢救
除具备急诊独立小区和合格的装备外,急诊科要具备有足够、固定的编制及高素质的医护人员,以提高急诊抢救的水平及应急应变能力。

(三)危重病(症)救护
危重病(症)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接收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以及续发于各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病人进行全面监护及救治护理。

其研究范围主要有:①危重病人的监护与治疗;②ICU人员、设备的配备与管理;③ICU技术。

(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研究如何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建设和完善城市及乡村紧急救护通信设施,已经建设者则应不断研究如何充实和完善。

(五)急危重症护理的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急危重症护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工作,是发展我国急救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要组织现有护理人员学习急诊医学和急危重症护理学,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应有计划地组织急诊医学讲座、急救技术培训等急救专业学术活动,提高急危重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为了适应急诊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必须加强急危重症护理科学研究及情报交流工作,使急危重症护理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提高学术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