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秉坚2010506089
菌物学心得
这学期我们跟随张亚平老师学习了菌物学这门课,我系统了解了菌物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到菌物学在微生物学科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了各类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知识,感觉自己获益匪浅。作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张老师又给我们安排了调查实习。让我们调查了植物并观察研究相应植物的分布和发病情况。五月和六月的多次实习,我们调查了石河子大学南区的植物分布和植物相应的病毒和真菌病害,并做了观察记录。调查中我们主要观察了生长期、花期、果期的植物叶子、花朵、果实的颜色、形态特征以及有无病害情况等。
对于木本植物,我们主要调查了白榆树。大叶白蜡,樟子松等。回去后进行了资料查找和相应的整理。
1. 白榆树落叶乔木,高达25米。白榆树树干直立,枝多开展,树冠近球形或卵圆形。树皮深灰色,粗糙,不规则纵裂,单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缘多重锯齿。白榆树花两性,早春先叶开花或花叶同放,紫褐色,聚伞花序簇生。翅果近圆形,顶端有凹缺。花期3~4月;果熟期4~5月。
2.大叶白蜡落叶乔木,高8~15m。树皮褐灰色,一年生枝条褐绿色,后变灰褐色,光滑,老时浅裂。芽广卵形,密被黄褐色绒毛或无毛。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多为5,大形,广卵形、
长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5~15cm;顶端中央小叶特大,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先端尖或钝尖,边缘有浅而粗的钝锯齿,下面脉上有褐毛,圆锥花序顶生于当年枝先端或叶腋;萼钟状或杯状;无花冠。翅果倒披针状,多变化,先端钝或凹,或有小尖。花期5月。果期8~9月。
3.樟子松常绿乔木,树高15 — 20 米,最高30 米。最大胸径1 米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皮脱落。轮枝明显,每轮 5 — 12 个,多为7 -9 个,20 年生前大枝斜上或平展,一年生枝条淡黄色,2 — 3 年后变为灰褐色,大枝基部与树干上部的皮色椭圆形或长圆卵状不等,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粗硬,稍扁扭曲,长 5 — 8 厘米,树脂道7 — 11 条,维管间距较大。冬季叶变为黄绿色,花期5 月中旬至6 月中旬。
我们小组对于草本植物观察研究的很仔细。禾本科雀麦、狗尾草、虎尾草等等;菊科的万寿菊、蒲公英:享有东方玫瑰称号的月季,苜蓿、三月草、车轴草、白花地丁、紫花地丁,唇形科的一串红等等。我们小组豆都由我一一拍照,以备回去继续研究。
调查中我们看到艳阳高照的六月,一些花儿和叶子却枯萎衰败了,有的花儿上长了斑点,有的叶子产生了褐斑和黄斑,特别是一品红的褐斑病较严重。
后经过查阅资料才得知,植物病害是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正常生
长、发育的进程,从而影响人类经济效益的现象。
有些植物叶片的褐斑是有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褐斑病的病原为尾孢菌Cercospora insulana Sacc,分生孢子梗淡褐色,束生。分生孢子无色,鞭形,具3-7个隔膜。大小
30-983.4-4微米。本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7-30℃,37℃以上或5℃以下停止发育,致死温度为45℃,10分钟,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
26-31℃,最适相对湿度98%-100%,以水滴状最好。
对于该病害的鉴别: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直径为5至10mm,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单株受害叶片、叶鞘、茎秆或根部,出现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以后病斑变成黑褐色,腐烂死亡。
我们小组还查询了一品红褐斑病的防治方法:在高温高湿天气来临之前或其间,要少施或不施氮肥,保持一定量的磷、钾肥,避免串灌和漫灌,特别要避免傍晚灌水。
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1600倍液。
通过这次实习调查,我了解到大部分植物病毒和真菌是有害的,造成作物家产,传染疾病等。但是听老师说过也可以用来培育新花卉。实习的时间很短暂,但是大家在一起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大家各施所长,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调查实习任务。
最后再次感谢张老师给我们提供的这次调查实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