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案例分析
《倒数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通过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的整合,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知识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欣赏风景图片、汉字并与倒数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开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抽象与概括的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
2. 掌握倒数的求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及0为何没有倒数。
【教学准备】《倒数的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出示山水风景图片(均有山水倒影),观赏后回答:美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我们祖国的汉字,有些通过变化,就可以成为另外一个字,非常有趣,大家一起来看看。
(课件播放动画)吴——吞士——干谁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通过观察图片,欣赏美景,做变字游戏,充分利用不同学科之间的资源,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从形式上为倒数的认识作好铺垫。
)3、我们数学里的分数也可以像这些汉字一样变化,变化后有很多有趣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倒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复习把下列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1)12 (2)8 (3)105 (4)73(复习题的设计为完成求整数的倒数作好铺垫。
)三、新课教学一)教学倒数的意义1、课件出示例1。
(1)师:这些分数中那两个的乘积是“1”?(2)根据回答,课件出示:3/8×8/3=1 5/4×4/5=1 7/10×10/7=1(3)这三个式子都有什么特点?根据回答课件出示:乘积是1 两个数(4)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从例题中引出乘积是1的算式,然后让学生找出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当学生找出乘法算式等于1的时候,再让学生说出几个和这些算式类似的算式,根据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
《倒数的认识》导入案例与分析

《倒数的认识》导入案例与分析倒数的认识是一部由美国犯罪悬疑导演罗伯特·斯特斯拉夫斯基(Robert Stanislavski)所执导的电影,由Josh Hartnett和Olivia Wilde主演。
影片描述了一个大学毕业生因犯有绑架罪行而陷入困境,他不得不倒数至平安逃脱,在这过程中他接触到黑帮和美国司法系统,感受到了残酷而混乱的现实世界。
主要角色:雷·詹纳斯(Ray Jennings):Ray Jennings是一名大学毕业生,他因犯有绑架罪行而被判入狱,但在贪污案和黑帮干涉下,他得以被提出狱外。
在倒计时中,雷不断面临危险和死亡的威胁,先后拯救了妻子Katie及好友Ken,最终以一己之力击退黑帮,保全全部人员。
凯蒂·凯普森(Katie Capshaw):Katie Capshaw是雷的妻子,她是一个有良好社交能力的企业家,有丰富的国际商务经验,但当黑帮不断威胁雷的安全时,她却无力抵挡,困惑不已。
而当一切都结束了,凯蒂重新回到雷的身边,他们重新建立了强有力的家庭联系。
肯·莱斯特(Ken Lester):Ken Lester是一名聪明过人的特工,他成为雷的救星,他助雷完成了倒计时的任务,共同抵挡黑帮的暴力,最终与凯蒂重新团聚在一起。
案例分析:倒数的认识是一部犯罪悬疑刺激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大学毕业生因犯有绑架罪行而陷入困境,他不得不倒数至平安逃脱这个故事。
影片深刻揭示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复杂性,雷·詹纳斯必须解决数百万美元的负债,以及黑帮和司法系统之间的钳制,重演了一幕大多数无犯罪者深受其害的社会悲剧。
犯罪并没有帮助雷,即便逃脱了它也只是让雷重新回到被害的境地。
影片把雷的发生犯罪和他每一次的倒数记录在案,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它的压力。
同时,影片还着力关注美国司法系统的不完善和暴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这是一部极富情感的电影,让观众能够由内心去感受每一个形象和动作,并从广泛社会问题中获得启迪和思潮。
倒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教案:倒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倒数的含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交换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倒数的含义,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倒数的概念,熟练运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 运用直观演示、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倒数的概念。
3. 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倒数的关系。
2. 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找出两个乘积为1的数,并互相交流。
3. 讲解:讲解倒数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交换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位置,求出它们的倒数。
5.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倒数的含义和求倒数的方法。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倒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反思:1. 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是否讲解了倒数的含义,让学生理解了倒数的概念。
3. 是否引导学生掌握了求倒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5. 是否在教学中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倒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倒数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观察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评价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倒数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分数折扣、简化分数等。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倒数的理解和应用。
倒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一篇:倒数的认识教材分析《倒数的认识》的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的例题,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六的第1~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2、经历倒数的意义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举例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数学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自主发现1、0的倒数,小数、带分数倒数的求法。
教材简析 :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分数乘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倒数是一个以分数相关的基本数学概念,认识倒数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必要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分子分母颠倒了位置”而不是倒数的本质内涵“两数乘积为1”。
因为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计算分数乘法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在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倒数的意义,并通过进一步的自学加深对倒数的理解,真正领会倒数的本质内涵。
教学建议:1、在组织学生认识倒数的概念时,要通过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2、在引导学生探索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时,要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的位置变化,概括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要让学生明白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
分析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例7——教学倒数的认识。
倒数的知识主要是两点:一点是倒数的概念,另一点是求倒数的方法。
前一点是基础知识,后一点是计算分数除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建立倒数概念之后,求一个数的倒数就容易了。
因此,例7十分重视概念的形成以及对概念的准确把握。
而倒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点入手,因此教材的教学从寻找乘积是1的分数开始。
在8个分数中能找到3对乘积是1的分数,这项貌似游戏的活动凸显了“倒数”是乘积为1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教学倒数概念必须掌握的内涵。
人教版《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第一篇:人教版《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内容:倒数的认识例1、2(第二单元P24—25)对教材的理解:学习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就是除以一个数就是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但是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个人觉得意义最重要。
那么这节课是倒数,就得理解倒数的意义。
从本质上去理解,那就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从概念的外延上去考虑,倒数也就是两个分数分子分母互为颠倒的现象。
对于学生来说,肯定注重后者,也就是以为倒数就是对于分数来说,分子分母换一下位置,而忽视了其本质,导致不能求小数的倒数。
因此,在这节课的意义的认识上,一定要让学生关注本质。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概括、抽象,从本质上理解倒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从本质上理解倒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呈现数据,先计算,再观察发现。
1、出示:3/8×8/3 7/15×15/7 5×1/5 0。
25×42、计算后,这些数据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二、交流思辨,抽象概念。
1、汇报。
乘积都是1。
2、你能根据上面的观察写出乘积是1的另一个数吗?3/4×()=1()×9/7=1 说说你是怎样写得,有什么窍门?你还能写出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不过要写得与众不同!(鼓励学生写出整数、小数)你是怎样想的?如0。
5、1。
73、抽象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可以说谁和谁是互为倒数,也可以说谁是谁的倒数。
4、让学生说说上面的数(用两种说法)。
5、是互为倒数的它们的积是1,这两个数有特点吗?仔细观察这些数。
学生讨论:分数的分子分母调了一下位置;师:那么5×1/5 0。
2×5乘积也是1哟!怎么?把整数和小数也化成分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2】篇〗设计说明“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分数乘法计算的后继内容,又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部分知识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倒数的意义;二是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基于以上的教学作用和内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1.游戏激趣,迁移揭题。
上课伊始,通过反义词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意义,为构建新知扫清语言理解上的障碍,然后通过知识迁移,自然地导入倒数知识的学习。
2.发现、讨论、探究新知。
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发现、讨论的机会。
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引出倒数的意义,再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好学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7分钟)引导学生理解“互为”的意义。
根据每组字的规律填数。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仔细观察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它们之间有哪些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根据这样的位置关系来学习新知识——倒数的认识。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20分钟)1.明确倒数的意义。
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1)引导学生认真计算并思考,发现规律。
(2)交流发现的问题。
(3)教师说明这样的两个数就互为倒数,并引导学生总结这几组算式的共同特点,尝试描述倒数。
(4)明确倒数的意义。
(板书)(5)指名举例说出什么是倒数。
2.探究求倒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28页例1。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快速地找到一个数的倒数?(3)组织学生讨论: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4)师生共同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
倒数的认识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倒数这一概念虽然抽象,但对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四年级学生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倒数,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倒数的含义,能够找出给定数的倒数,并熟练地进行倒数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挑战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倒数的基本运算。
2. 教学难点:将倒数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倒影现象,如镜子中的倒影、水中的倒影等,引导学生思考倒影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2. 提问:倒影和物体有什么关系?引出倒数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合作学习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倒数,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2. 操作演示:教师提供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通过操作找出它们的倒数,并展示在黑板上。
3.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数字的倒数,总结出倒数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 填空练习:完成一些关于倒数填空的题目,如找出下列数的倒数:2,-3,1/2,-1/3。
2. 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应用题,如计算购物找零、计算路程等,让学生运用倒数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提升思维1. 数学游戏:设计一些与倒数相关的数学游戏,如“找倒数接力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探究性问题: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如“为什么0没有倒数?”、“倒数有什么实际应用?”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6篇)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6篇)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计算、观察、概括,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发现一些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和求法,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一些特征。
1、0的倒数,小数的倒数。
教学准备:写有数的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组字:杏–呆,吴–吞。
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能说说你们的发现吗?小组内说一说。
然后让学生个别说。
同学们给予评价。
学生:我们发现这两组字都是由相同的字构成的,都是上下结构。
上下两部份交换位置就成了另一个新字。
师说:在数学中,有没有像这样的数字上下两部份交换位置成了另一个新的数,这样的两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有,是分数,上面部份是分子,下面部份是分母。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能成一个新的分数。
比如:2/3和3/2、6/5和5/6。
师:这样的两个数我们给它们取个名叫互为倒数。
(板书:倒数的认识)二、新知探究。
(一)小组验证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
师:那好,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
我给大家30秒的时间,请你写出分子与分母交换了位置的两个数,看谁写得多。
师:你们刚才写的所有算式都有怎样的共同点?学生:我们写的每组数的分子与分母的位置是调换了的。
师:请第一组用加、第二组用减、第三组和第四组用乘的方法验证刚才2/3和3/2、6/5和5/6,能发现什么规律?(分小组活动)板书:第一组:3/2+2/3=9/6﹢4/6=13/66/5+5/6=36/30+25/30=61/30第二组:3/2-2/3=9/6-4/6=5/66/5-5/6=36/30-25/30=11/30第三组和第四组:3/2×2/3=16/5×5/6=1师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加、相减、相乘有何特点?学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加的和不相等,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减的差也不相等,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乘的结果都是1。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倒数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技巧。
4.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倒数的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倒数的性质和求倒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运用倒数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倒数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材中,《倒数的认识》这一章节是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和应用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倒数,学生能够理解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概念,并能够求出一个数的倒数,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倒数的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容易将倒数与分数、除法等概念混淆,难以理解倒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导向: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通过互动交流、分享想法和经验,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4.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本案例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倒数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首先,我会邀请各小组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让学生体会到倒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然后,我会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倒数的概念和求法,以及倒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和深入地掌握倒数知识。
(五)作业小结
三教学中,我注重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倒数的概念。例如,在讲解倒数的定义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明买饮料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倒数的概念。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倒数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更好地理解倒数的概念。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倒数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倒数的认识》这一章节中,学生需要掌握倒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以及倒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由于倒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因此,在这个章节的教学中,我旨在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思考中,理解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
在《倒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倒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以及倒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
1.理解倒数的概念,能正确表述倒数的定义。
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能运用该方法求出给定数的倒数。
3.了解倒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反思与评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例如,在讲解完倒数的求法后,我会问学生:“你认为求倒数的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求倒数的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我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5篇)

数学课《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5篇)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免费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1、通过一些实例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
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使学生经历倒数意义的概括过程,提高衙门观察、比较、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
1、谈话理解“互为”。
师: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人在社会上除了亲人之外,也要有朋友,你们有自己的朋友吗?让一名学生(甲)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谁?(乙)师:能用一句话表达两人之间的朋友关系吗?还可以怎么说?能说甲是朋友,乙是朋友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学生对于互为两个字的理解比较难,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在这里,我用你是我的朋友,我是你的朋友这一关系多次转化,在自然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知道什么是“互为朋友”,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互为”的含义,分散了教学的难点。
2、游戏,按规律填空。
吞———吴呆———()3/8 — — —(/ )10/7 — — —(/ )(1 )学生观察填空,指名回答,并说出是怎么样想的。
(2 )师:你们能按照上面的规律再说出几组数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3、学生观察板书的几组分数,看看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每组中两个分数的特点,教师注意引导。
(主要是分子、分母的数字特点和两个分数的乘积方面。
)4、师:能根据每组中两个分数的特点,给这几组分数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吗?教师揭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5、师: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选择板书。
如:(1 )什么是倒数?(2 )怎么样求一个数的倒数?(3 )认识倒数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探究的起点和动力,在谈话、游戏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数学教案:倒数的认识(10篇)

数学教案:倒数的认识数学教案:倒数的认识(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案:倒数的认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案:倒数的认识1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的“倒数的认识”,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的一个重要概念。
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引出倒数的意义;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学生尚未学习分数除法,因此,教材接着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采用自学与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难点:1、0的倒数的求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课前啊,老师发现许多同学是结伴来到多媒体教室的,比如说~你们俩是不是好朋友啊?(请点到名字的两名学生分别表述一下两人之间的关系)师:好朋友是双向的,可以说成“____为好朋友(也可以说____好朋友)教师找一对儿同桌,让他们也说说相互间的关系。
(____为同桌,一起来上数学课)二、揭示倒数的意义师:那今天咱们来学点儿什么呢?1、(课件出示例7)请学生动手找找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2、师:你知道吗?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把它称之为互为倒数。
(课件展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教师请学生提炼一下,然后板书: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3、举例子说清两数之间的关系。
比如3/8和8/3的乘积是1,我们就说3/8和8/3互为倒数。
(师板书3/8和8/3互为倒数) 师:还可以怎么说呢?像刚才我们表述朋友、同桌关系一样。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好学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主题师: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天天与数打交道,并且总结出关于数的运算的一些非常重要的规律,比如:一个数和1相乘还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还是0;一个不是0的数除以它本身结果得1;……这些运算中都有着非常稳定的规律,说明两个数的关系比较稳定。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两个数的关系。
出示:请大家思考:每组中的两个数有怎样的关系?(生交流汇报)生1:每组中都是一个真分数和一个假分数。
生2: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正好颠倒了。
生3:它们的乘积都是1。
师:看来大家已经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了两个数的本质关系,即乘积都是1。
请大家逐个验证一下。
2、学生举例,丰富体验。
师:请大家自己举出这样的例子。
生:……3、提炼概念。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具有这种关系的数叫互为倒数。
谁来具体说一说什么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
)二、加深理解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在这个概念中你认为哪个词比较关键?为什么?自己思考后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小组交流后汇报)组1:“互为”非常关键。
师:“互为”是什么意思?组1:“互为”是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比如:中,不能说是倒数,应该说是的倒数,即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倒数。
师:还可以怎么说?组1:是的倒数。
组2:我们组认为“两个”这个词非常关键,必须是两个数。
师:,成倒数关系吗?组2:不成,因为我们研究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多了不行。
组3:我们组认为“乘积是1”非常关键。
如果乘积不是1的两个数就不能称为“互为倒数”。
倒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倒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倒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倒数的性质,求一个数的倒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倒数的概念和求倒数的方法。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练习求倒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概念,引入倒数的定义。
2. 讲解:讲解倒数的含义,演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 练习:学生独立练习求倒数,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倒数的性质和求倒数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多少?2. 请学生总结倒数的性质,并用文字描述。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倒数的理解和运用是否熟练。
2.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归纳总结能力。
3. 教师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4. 教师反思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巩固学生对倒数的概念和求倒数的方法。
5. 教师总结经验,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倒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数的倒数、概率的倒数等。
2. 引导学生探索:倒数与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
七、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倒数的含义、求倒数的方法和倒数的性质。
2. 学生分享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倒数的体会。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是否及时解答了学生的疑问。
2. 教师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教师反思作业布置是否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倒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一个数的倒数是几分之几,求这个数。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通用17篇)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通用17篇)《倒数的熟悉》教学设计与评析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一册第27-28页倒数的熟悉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使同学理解倒数的意义,把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力量目标:采纳自学与小组争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力量,提高同学观看、比较、抽象、归纳以及合作学习的力量。
(3)情感目标:提高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进展同学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教学难点:1、0的倒数,小数、带分数倒数的求法。
教学用具:媒体展现台教学过程:一、竞赛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竞赛吗?现在我们进行小组间竞赛。
(说明竞赛事项)竞赛内容:写两个数的乘法算式,要求:乘积等于1;竞赛时间:30秒;竞赛规章:每人每次写一式,写完后传给小组内其它同学。
竞赛结果评定:比较数量与正确率(重复计一次)。
(写在白纸上)2、同学开头紧急激烈竞赛,老师组织评议,评比出优胜小组。
师:短短30秒你们就写出了这么多算式,本事真大,由此也反映出数学课堂里“时间就是效率”的真谛,我们从小要养成珍惜时间习惯。
追问:假如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时间,你们还能写吗?能写多少个?生:可以。
能写很多个。
(板书:很多)4、说明: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已经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这就是今日要学习的倒数。
(板书课题)今日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倒数的学问。
[以同学宠爱的竞赛拉开一堂课的序幕,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与乐观性;借助30秒的竞赛时间教育同学要珍惜时间,让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在数学课;通过追问让同学初步感知倒数有很多组,同时竞赛的内容为倒数意义的揭示打下伏笔。
]二、引导质疑,自主探究。
1、引导质疑。
师:看着“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你的脑子里产生哪些问题?生:什么是倒数?生:倒数是指一个数吗?生:倒数应当怎样表述?生:怎样求倒数?生:倒数是不是肯定是分数?生:倒数有什么用?生: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2、自主探究。
倒数的认识教学评析“倒数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

倒数的认识教学评析“倒数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倒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
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思考、交流等探究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推理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理解概念计算下面各题。
××5××12(教师提出要求:先独立计算,计算后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通过计算,我发现每道算式的乘积都是1。
生2:通过观察,我还发现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师: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生1:×=1生2:×=1师:同学们,像这样相乘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正好是另一个数,这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板书课题)请读一读课本,想想什么是倒数。
生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说一说你对倒数的意义是怎么理解的?生1:两个数的乘积必须是1。
生2:相乘的只能是两个数。
生3: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不能是一个数。
师:下面这道题的说法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出示:因为×=1,所以是倒数,也是倒数。
)生1:这道题的说法不对,因为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倒数。
生2:这道题应该这样说,因为×=1,所以是的倒数,是的倒数。
生3:还可以这样说,因为×=1,所以和互为倒数。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对大量感性材料的观察、思考、推理和交流,最终获得对倒数意义的理性认识,同时,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运用概念,探究方法师:(出示教材第24页例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610生1:和互为倒数。
生2:6和互为倒数。
生3:和互为倒数。
师:(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下面的例子,你能说一说找倒数的方法吗?,的倒数是。
倒数的认识案例分析

倒数的认识案例分析追求新的教学境界看了张良朋老师的《倒数的认识》的案例再现,我深受感动,整个课的感觉就是舒服,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并质疑解答,一层层深入下去而又环环相扣,教师和学生都体验到了课堂生活的快乐,这的确是一节“形散而神不散”的数学课。
这样的数学课,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享受。
我想:这节课之所以产生这样好的效果,原因在于教师能够深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心地设计。
虽然看起来,这节数学课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课,看似没有一般的数学课那样严谨,但教师却能很好地紧扣教材的重难点,把“明确倒数的意义和探求倒数的求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并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过程及环节的设计都注意到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主要着眼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自己质疑,引起兴趣,自主学习,领会新知;学生再次质疑,集体解决等等。
这样的教学预设保证了学生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有价值的研究活动中。
同时,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也因为有宽阔的空间做舞台而异彩纷呈。
如课堂一开始,教师以“倒数”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教师提出问题“这个词谁会读?”循序渐进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然叫倒数,大家想想,那肯定和什么有关?”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本节课中,张老师把原来由教师逐一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改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自己构建学习材料的过程中来学习数学,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尝试的欲望,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学解决。
“有问题继续问”一句话,引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在争论中获取新知等等。
当学生在为“小数也有倒数”而争论不休时,教师很巧妙地顺势将学生的思维拉了回来。
“通过刚才的争论,我们知道了小数也有倒数,但有时不太好找。
倒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倒数的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一)[案例]“倒数的认识”的教学(一)谈话表演,突破难点。
师:我碰到了好朋友,会怎么办?生:握手。
师:谁来表演给大家看看?(一名学生走到讲台前向老师伸出了手,老师故意把手放到了背后。
这学生又将手伸向坐在最前面的一名同学,两人握手。
)师:举高一些,握给大家看看。
几个人才可以握手?生:两个人。
生1:不一定要两个人才能握手,我一个人也可以握手。
(两手握在一起,并举起上下晃动。
)师:哦!恭喜恭喜!(老师模仿学生的动作,同学们笑。
)还得要两只手,有两只手才能握手,同意吗?生:同意。
师:我们班本学期来了4名新同学,经过十多天的接触,他们和原来的同学有了友谊,相互成为了—生:朋友。
师:谁来解释一下,你是怎样理解“相互成为朋友”这句话的?生1:“相互成为朋友”的意思就是“互相成为了朋友”。
生2:“相互成为朋友”的意思是,我是他的朋友,他也是我的朋友!(这一部分从内容上看是师生的一种普通的交流形式,但通过这个形式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互为”的含义,理解了“互为”这个倒数概念中的关键词语,为下面教学倒数的意义作了铺垫。
)(二)、师生合作,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已经六年级了,我们学校里有几个六年级班?生:7个。
师:对,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六年级数学老师有7个,3个男的,4个女的。
下面我们师生合作,我根据3和4说一个数,同学们也根据3和4说一个数。
试试看!师:3是4的3/4。
生:4是3的4/3。
师:继续进行。
8是3的8/3,3是8的3/8。
1是3的1/3,3是1的3/1(3倍)。
4是1的4倍,1是4的1/4。
师:再看看我们师生合作的结果,你又发现了什么?生1:这些数好象倒来倒去的,真好玩。
生2:在这些数的中间加入乘号,积都是1。
生3:两个数之间是有关系的。
师:一起检查,加了乘号后,积都等于1吗?你们是不是想给它们取一个名字?生:取个名,叫倒数。
教师揭示课题——倒数师:那么,什么叫倒数呢?观察黑板上的这些数,说说看!生1:分子和分母换一下,就叫倒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数的认识》案例分析
一、设计科学、合理的、富于思考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本节课中,教师在关键处提出一些内容恰当,难易适度、并富于思考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了分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设计方案。
比如:
师:“……既然叫‘倒数’那肯定和什么有关?”
生:“数”。
师:“倒数,与数有关,还与导有关,大家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么?”
生又问……,教师依次板书:是什么?什么样?怎么求?干什么?分层递进,逐步深入。
这样有序的引导,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过程。
二、教师利用问题,将学生思路引向既定方向,由教学内容的灌输者转变成为了启发者。
在本节课中,教师不是把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搬进课堂,不管学生乐意听还是不乐意听,听得懂还是听不懂,独霸讲台,一讲到底,搞“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搭桥铺路”激活学生思维。
比如:
师: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
师:你这么肯定,为什么?……
师: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师:哪种数的倒数最好求?那种数的倒数最难求?……
师:为什么分数的倒数最好求?……
等等问题,或启发学生思考,或提问、设问,或引导学生讨论、互问等,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发挥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真正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
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边学习边训练,促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来。
确实体现了启发式教学。
三、有效地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在此案例中,我们能看到几处学生通过讨论获得结论的场景。
比如:
生:1 的倒数是1
生:不对!
生:怎么不对?
生:不对!1 是带分数,我们应该把它化成假分数,也就是,然后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是
生:我补充一点,1 和1 的乘积肯定大于一。
所以它们俩肯定不是互为倒数……
又如:
生1:0的倒数是谁?是0么?
生2:不是,0乘以任何数都是0,不可能得1。
所以0没有倒数。
生3:如果把0看成是,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成了,但是0不能作分母……
以上这些片断,使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在教师成功的组织下,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场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合作学习,最终获取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