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通信实验微波控制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微波的技术实验
微波技术实验微波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尖端技术,以其高效、均匀、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受到普遍关注,在科学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观测手段,并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等领域。
随着社会向信息化、数字化的迈进,作为无线传输信息的主要手段,微波技术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测微波的产生和传播的特性,使同学们了解微波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微波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若干种微波测量方法,并理解微波通信的基本原理,为从事与微波有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一、微波的性质微波是无线电波中波长最短的电磁波,其波长在1mm~1m范围,频率范围处于光波和广播电视所采用的无线电波之间,为300MHz~300GHz。
微波又分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
微波具有电磁波的一切特性,但因其波长的特殊性,微波在产生、传输、接收和应用等方面跟其他波段很不相同,具有下述几个独特的性质,主要表现在:(1)波长短。
其波长比地球上一般物体的几何尺寸小得多或在同一数量级上,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利用这个特点能在微波波段制成方向性极强的无线系统,也可以接收到地面和宇宙空间各种物体发射回来的微弱回波,从而确定物体的方位和距离,广泛用于通信、雷达、导航等领域。
(2)频率高。
微波的频率很高,电磁振荡周期(10-9~10-12s)很短,与电子在电真空器件中的渡越时间相似。
因此,低频的电子器件在微波阶段都不能使用,而必须采用原理上完全不同的微波电子管、微波固体器件和量子器件来代替。
在不太大的相对带宽下可用带宽很宽,所以信息容量大。
此外,作为能量,可用于微波加热、微波武器等。
(3)量子特性。
在微波波段,电磁波每个量子的能量范围大约是10-6~10-3eV,能被很多的原子分子吸收或发射,成为研究物质结构的重要手段,发展了微波波谱学和量子电子学等尖端学科,并研制了低噪音的量子放大器和极为准确的分子钟与原子钟。
(4)似光性,微波介于一般无线电波与光波之间,它不仅具有无线电波的性质,还具有光波的性质,以光速直线传播,有反射、衍射、干涉等现象。
微波电路的工艺原理及应用
微波电路的工艺原理及应用1. 引言微波电路是在微波频段进行信号传输、处理和控制的电路系统。
它在通信、雷达、无线电测量以及其他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微波电路的工艺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微波电路的工艺原理微波电路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材料、设计和制造过程,下面将分别进行讲解。
2.1 材料微波电路的工艺中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材料,以满足高频高速传输的需求。
常用的材料包括: - 陶瓷基片: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稳定的电性能,能够实现高频传输。
- 金属化膜:用于制作导线、电极等电路元件。
- 衬底材料:提供电路支撑和封装的基础。
2.2 设计微波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耦合和抗干扰等因素。
设计时需要充分理解电路元件参数和信号传输特性,应用电磁场理论和微波传输线理论进行设计优化。
常用的设计工具有: - 微波仿真软件:用于仿真电路的工作性能,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 条线和微带线:用于传输微波信号,具有低损耗和可靠性。
2.3 制造过程制造微波电路时,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步骤,以保证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 掩膜光刻技术:用于制作电路的导线、电极等元件。
- 焊接技术:将电路元件进行连接,保证信号的传输和耦合。
- 薄膜沉积技术:用于制作微波电路的金属化膜,提高电路的导电性能。
3. 微波电路的应用微波电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其在通信、雷达和无线电测量中的应用。
3.1 通信在通信领域,微波电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传输和网络设备中。
它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信号放大和滤波等功能。
常见的应用包括: - 宽带通信系统:通过微波电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提供稳定的通信连接。
- 无线基站:微波电路用于信号的放大和滤波,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3.2 雷达雷达技术中的微波电路用于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提供距离、速度和方向等信息。
在雷达系统中,微波电路的应用包括: - 天线:微波电路用于天线的匹配和信号的传输。
微波电路-实验内容
微波通信概述微波无线通信是以空间电磁波为载体传送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构建微波无线通信时不需要用线缆连接发信端和收信端。
因而在航空航天通信、海运和个人移动通信以及军事通信等方面,微波无线通信是其它通信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微波通信是一种先进的通信方式,它利用微波(载频)来携带信息,通过电波空间同时传送若干相互无关的信息,并且还能再生中继。
由于微波具有频率高、频带宽、信息量大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通信业务中。
如微波多路通信,微波接力通信,散射通信,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同时,用微波各波段的不同特点可实现特殊用途的通信,具体如下:A. S-Ku波段的微波适于进行以地面为基地的通信;B. 毫米波适用于空间与空间之间的通信;C. 毫米波段的60GHz频段的电波大气衰减大,适用于近距离的保密通信;D.90GHz频段的电波在大气中衰减很小,是一个无线电窗口频段,适用于地—空和远距离通信。
E.对于很长距离的通信L波段更适合。
微波通信的主要特点根据所传输基带信号的不同,微波通信又分为两种制式。
用于传输频分多路——调频(FDM-FM)基带信号的系统称作模拟微波通信系统。
用于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的系统称作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后者又进一步的分为PDH微波和SDH微波通信两种通信体制。
SDH微波通信系统是未来微波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调制和复用技术,一条微波线路可以传送大量的信息。
这是微波通信的一个主要优点,例如,一个标准的4GHz微波载波,带宽约为10%~20%,可以传送几万条电话信道或几十万条电视信道。
微波通信系统的组成微波通信传输线路的组成形式可以是一条主干线,中间有若干分支,也可以是一个枢纽站向若干方向分支.但不论哪种组合形式,主要是有由微波终端站、中继站和分路站等组成的。
如图所示:终端站中继站再生中继站终端站微波微带电路系统实验设计平台一、适用范围本设计平台主要面向各大中专院校微波通信工程、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开设的《微波技术》、《微波电路》、《天线原理》、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而研制的最新产品。
5_8GHz微波接收机电路设计
<)=> 编 码 ! 速 率 为 !$"789: ! 调 制 方 式 为 !634 或 &0$634 副 载 波 的 二 进 制 相 移 键 控 ’ /?(@ ( 调
制 ! 数 据 误 码 率 为 &" $ 图 & 为 ’()* 通 信 系 统 工 作 模
AB
图 & ’()* 通 信 系 统 工 作 模 式 图
2 E * #I/ <5 E !I/
混频器
+ 设计原理
+(+ 接 收 系 统 的 作 用 距 离 和 灵 敏 度 估 算 ./, 的 下 行 唤 醒 作 用 距 离 为 % !E ! #" ""#$#%&’ (DF G
2 E A ! I/ <5 E ! I/
!
"& (
+&- 式 中 ! ! E 载 波 的 波
2 E !# I/ <5 E ! 0 & I/
低噪声 放大器
2 E A J I/ <5 E J I/
带通 滤波器
2 E !$ I/ <5 E J 0 J I/
前置中频 放大器
2 E $& I/ <5 E J 0 B I/
数据 中频放大 处理 和 /?(@ 解调电路
本振 信号源 图 ! )(, 接 收 机 组 成 方 框 图 及 各 级 增 益 ) 噪 声 系 数 分 配 图
益 " 其 中 -! 4%$2( " -/ 4&2( " 两 级 共 !#2( " 其 他 增 益 值 如 图 ! 所示! 故可求得?
%0 &
微波电路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微波电路的技术研究与应用一、微波电路的概述微波电路是一种特殊的高频电路,在通信、雷达、无线电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微波电路的频率范围一般在300MHz到300GHz之间,其特点是具有高速、大容量等优点,因此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微波电路的种类1. 微带线微带线是一种常用的微波传输线路,是用于制作微波集成电路的主要元件。
它由一层金属覆盖在介质基板上构成,嵌入在基板的内部,具有低成本、低损耗、小体积等优点。
2. 高频放大器高频放大器是一种用于放大微波信号的电路,它的主要作用是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所需的输出幅度。
高频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放大增益、频带宽度、可靠性等。
3. 微波滤波器微波滤波器是一种用于滤波微波信号的电路,它的主要作用是将输入信号中某个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滤去或保留,以实现信号的分离或合并。
微波滤波器分为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两种类型。
4. 微波混频器微波混频器是一种用于将不同频率的信号混合产生中频信号的电路,它的主要作用是将输入信号的频率转换到新的频率范围内,以实现多路信号的混合和解调。
三、微波电路的应用1. 通信领域微波电路在通信领域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
无线电通信中,微波电路主要用于收发机、反射器、放大器等电路中,以实现协议通信和广播。
2. 雷达领域雷达是一种用于探测目标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微波电路在雷达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微波电路主要用于雷达天线、放大器和混频器等电路中,以实现雷达信号的发射、接收和处理。
3. 无线通信领域微波电路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无线网络、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
微波电路主要用于天线、放大器、滤波器等电路中,以实现无线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四、微波电路的制作工艺微波电路制作工艺相对复杂,要求制作精度高,材料的选择和工艺控制也很关键。
一般来说,微波电路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选择微波电路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主要包括基板材料、电极材料和封装材料等。
(整理)电子科技大学微波通信实验一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李亚洲学号:201322040409指导教师:杨宏春课程名称:微波通信专业学位综合实验1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李亚洲学号:201322040409指导教师:杨宏春实验地点:科研楼707实验时间:第一周一、实验室名称: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人工电磁材料在微波无源器件中的应用(频域)三、实验原理:1、人工电磁材料概述人工电磁材料通常是指自然界中不存在的,通过人工制造且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电磁性质的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
广义地,如果描述材料的一组主要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具有自然材料所不能达到的取值,且这些参数及其变化可以用来满足人们的某种特殊电磁功能需求,那么,这些材料都可以成为人工电磁材料。
例如,高介电常数(εr~102量级),适当电导率(σ~104-1010),电磁带隙结构(Electromagnetic Band Gap,EBG),光子晶体(Photonic Band Gap,PBG),负介电常数、正磁导率材料(Epsilon Negative Material,ENG),正介电常数、负磁导率(Magnetic Negative Media,MNG),左手材料(Double Negative Material,DNG)等等人工合成材料,都可以称为人工电磁材料。
人工电磁材料既可以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确定材料(如高介电常数、适当电导率材料等类型),这些材料往往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为正值,也称DPS(Double Positive Material)材料;也可以是在自然材料基础上,通过加工某种功能结构,使其电磁带隙、介电常数、磁导率等参数达到人们的某个预期取值,进而实现一些自然材料不能实现的功能。
尽管人工电磁材料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功能特征,但从物理实质上看,总是因为材料中微观载流子运动环境(如势场、能带结构、散射与复合机制等)发生了变化,或使得电磁波传输函数发生改变,而这些变化可以宏观地归结为材料的一个或多个统计参数发生了改变。
单片射频微波集成电路技术与设计
单片射频微波集成电路技术与设计单片射频微波集成电路(Monolithic RF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MMIC)是一种在单个芯片上集成了射频(RF)和微波电路的技术。
它在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单片射频微波集成电路的技术原理和设计方法。
单片射频微波集成电路的核心是集成电路芯片,该芯片上集成了射频和微波电路所需的各种功能模块,如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功率放大器等。
相比传统的离散组件,单片射频微波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靠性高等优点,能够满足复杂电路的集成需求,提高系统性能。
单片射频微波集成电路的设计过程包括射频电路设计、微波电路设计、封装和测试等环节。
首先,需要根据系统需求和设计规范确定电路的工作频带、增益、带宽等参数。
然后,通过射频和微波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结构和器件参数。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电路的稳定性、噪声、线性度等指标,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在单片射频微波集成电路的设计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电路的布局和封装技术。
合理的布局和封装可以降低电路的串扰和杂散,提高电路的性能。
同时,封装技术也需要考虑电路的散热和可靠性等因素。
现代封装技术如BGA(Ball Grid Array)和CSP(Chip Scale Package)等,可以满足单片射频微波集成电路的高集成度和小尺寸的要求。
当单片射频微波集成电路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测试和验证。
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和仪器,对电路的性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评估。
通过测试结果,可以了解到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随着射频和微波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片射频微波集成电路在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能够实现高度集成化、低功耗、小尺寸的设计要求,为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未来,随着射频和微波集成电路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单片射频微波集成电路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全)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序号:日期:1实验二:分支线匹配器一、实验目的掌握支节匹配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微带线的基本概念和元件模型;掌握微带线分支线匹配器的设计和仿真。
二、实验原理支节匹配器支节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适当的电纳(或者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
单支节匹配器:调谐时,主要有两个可调参量:距离d 和分支线的长度l。
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d,使其在距离负载d 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Y 是Y0 + jB 形式,即Y = Y0 +jB ,其中Y0 = 1/Z0。
并联开路或短路分支线的作用是抵消Y 的电纳部分,使总电纳为Y0,实现匹配,因此,并联开路或短路分支线提供的电纳为−jB ,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并联开路或短路分支线的长度l,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
双支节匹配器:通过增加一支节,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长度,就能够达到匹配(注意双支节匹配不是对任意负载阻抗都能匹配的,即存在一个不能得到匹配的禁区)。
微带线微带线是有介质εr(εr > 1) 和空气混合填充,基片上方是空气,导体带条和接地板之间是介质εr,可以近似等效为均匀介质填充的传输线,等效介质电常数为εe ,介于1 和εr 之间,依赖于基片厚度H 和导体宽度W。
而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与其等效介质电常数为εe 、基片厚度H 和导体宽度W 有关。
三、实验内容已知:输入阻抗Z in = 75 Ω 负载阻抗Z L = (64 + j35) Ω特性阻抗Z0 = 75 Ω介质基片εr = 2.55,H = 1mm,导体厚度T 远小于介质基片厚度H。
2假定负载在2GHz 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d1 = λ/4 ,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d2 = λ/8。
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度从1.8GHz 至2.2GHz 的变化。
(整理)微波通信实验-微波控制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宫大鹏学号:201222040406指导教师:张小川电 子 科 技 大 学实 验 报 告学生姓名: 宫大鹏 学 号: 201222040406 指导教师:张小川 实验地点: 科研楼701实验时间:2012.10一、 实验室名称:微波通信专业学位实验室 二、 实验项目名称:微波控制电路的设计及测试 三、 实验原理:微波控制电路根据其用途分类,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微波信号传输路径通断或转换——微波开关,脉冲调制器等;(2)控制微波信号的大小——电控衰减器,限幅器,幅度调制器等;(3)控制微波信号的相位——数字移相器,调相器等。
控制电路广泛用于微波测量、微波中继、雷达、卫星通信等系统。
本实验重点讲解微波SPST 和SPDT 的工作原理、设计及开关、环形器、隔离器主要电性能指标的测试。
衡量开关的电性能指标有:工作频率范围,插入损耗,隔离度,功率容量等。
具体定义为:1. 工作频率范围,指满足各项指标要求的频率范围,用起止频率表示;2. 插入损耗,是开关导通时传到负载的实际功率与理想开关传到负载的功率之比;3. 隔离度,是开关断开时负载上的实际功率与理想开关传到负载的功率之比; 如果用二端口网络参量表征开关网络特性,则开关的插入损耗和隔离度的定义可用(1-1)式表达()11lg 10lg10221--== S P P L outa1.二极管开关工作原理由二极管实现SPST分为串联型和并联型,其原理电路及等效电路如图3-1所示。
在串联型电路中,器件呈低阻抗时,对应开关的导通状态,信号沿传输线传输。
当器件呈高阻抗时,对应开关断开。
在并联型电路中,情况正好相反,当器件呈高阻时,信号可传送至负载。
器件呈低阻时,电路近似短路,信号几乎全部反射。
单刀双掷开关常用于实现共用天线收发信机中接收支路和发射支路间的相互转换。
与SPST相似,SPDT按PIN管联接方式,也可分为并联型和串联型两种电路,电路原理图如图3-2所示。
射频微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射频微波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 掌握射频微波元件的特性参数测量方法。
3. 熟悉射频微波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技术。
4. 提高对射频微波电路设计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射频微波技术是现代通信、雷达、遥感等领域的重要技术。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射频微波传输线:了解射频微波传输线的种类、特性及其在射频微波系统中的应用。
2. 射频微波元件:掌握射频微波元件(如衰减器、隔离器、滤波器等)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参数。
3. 射频微波系统:了解射频微波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1. 射频微波传输线测量: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微带传输线的特性参数(S参数)。
2. 射频微波元件测量:测量衰减器、隔离器和滤波器的特性参数(如插入损耗、隔离度、带宽等)。
3. 射频微波系统搭建:搭建一个简单的射频微波系统,并进行调试。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射频微波传输线测量(1)准备实验设备:矢量网络分析仪、微带传输线、测试夹具等。
(2)设置测试参数:起始频率、终止频率、步进频率等。
(3)连接设备:将矢量网络分析仪、微带传输线和测试夹具连接好。
(4)进行测试:启动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S参数测量。
(5)分析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微带传输线的特性参数。
2. 实验二:射频微波元件测量(1)准备实验设备:矢量网络分析仪、衰减器、隔离器、滤波器等。
(2)设置测试参数:起始频率、终止频率、步进频率等。
(3)连接设备:将矢量网络分析仪、射频微波元件连接好。
(4)进行测试:启动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特性参数测量。
(5)分析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射频微波元件的特性。
3. 实验三:射频微波系统搭建(1)设计系统方案: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射频微波系统方案。
(2)搭建系统:按照设计方案,搭建射频微波系统。
(3)调试系统:对系统进行调试,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4)测试系统:对系统进行测试,验证系统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射频微波传输线测量结果:测量得到微带传输线的S参数,分析其特性参数。
(整理)微波技术实验
微波技术实验微波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尖端技术,以其高效、均匀、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受到普遍关注,在科学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观测手段,并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等领域。
随着社会向信息化、数字化的迈进,作为无线传输信息的主要手段,微波技术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测微波的产生和传播的特性,使同学们了解微波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微波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若干种微波测量方法,并理解微波通信的基本原理,为从事与微波有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一、微波的性质微波是无线电波中波长最短的电磁波,其波长在1mm~1m范围,频率范围处于光波和广播电视所采用的无线电波之间,为300MHz~300GHz。
微波又分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
微波具有电磁波的一切特性,但因其波长的特殊性,微波在产生、传输、接收和应用等方面跟其他波段很不相同,具有下述几个独特的性质,主要表现在:(1)波长短。
其波长比地球上一般物体的几何尺寸小得多或在同一数量级上,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利用这个特点能在微波波段制成方向性极强的无线系统,也可以接收到地面和宇宙空间各种物体发射回来的微弱回波,从而确定物体的方位和距离,广泛用于通信、雷达、导航等领域。
(2)频率高。
微波的频率很高,电磁振荡周期(10-9~10-12s)很短,与电子在电真空器件中的渡越时间相似。
因此,低频的电子器件在微波阶段都不能使用,而必须采用原理上完全不同的微波电子管、微波固体器件和量子器件来代替。
在不太大的相对带宽下可用带宽很宽,所以信息容量大。
此外,作为能量,可用于微波加热、微波武器等。
(3)量子特性。
在微波波段,电磁波每个量子的能量范围大约是10-6~10-3eV,能被很多的原子分子吸收或发射,成为研究物质结构的重要手段,发展了微波波谱学和量子电子学等尖端学科,并研制了低噪音的量子放大器和极为准确的分子钟与原子钟。
(4)似光性,微波介于一般无线电波与光波之间,它不仅具有无线电波的性质,还具有光波的性质,以光速直线传播,有反射、衍射、干涉等现象。
(整理)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了解与使用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级别:选做开课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时:2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波测量线系统的组成,认识各种微波器件。
2.学会测量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1.3厘米固态信号源2.隔离器3.可变衰减器4.测量线5.选频放大器6.各种微波器件三、实验内容: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2. 学习使用测量线四、基本原理:图1.1 微波测试系统组成1.信号源信号源是为电子测量提供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电信号的设备,微波信号源是对各种相应测量设备或其它电子设备提供微波信号。
常用微波信号源可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发生器、标准信号发生器和扫频信号发生器。
本实验采用DH1121A型3cm固态信号源。
2.选频放大器当信号源加有1000Hz左右的方波调幅时,用得最多的检波放大指示方案是“选频放大器”法。
它是将检波输出的方波经选频放大器选出1000Hz基波进行高倍数放大,然后再整为直流,用直流电表指示。
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极低的噪声电平。
表头一般具有等刻度及分贝刻度。
要求有良好的接地和屏蔽。
选频放大器也叫测量放大器。
3.测量线3厘米波导测量线由开槽波导、不调谐探头和滑架组成。
开槽波导中的场由不调谐探头取样,探头的移动靠滑架上的传动装置,探头的输出送到显示装置,就可以显示沿波导轴线的电磁场的变化信息。
4.可变衰减器为了固定传输系统内传输功率的功率电平,传输系统内必须接入衰减器,对微波产生一定的衰减,衰减量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衰减器,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称为可变衰减器。
衰减器有吸收衰减器、截止衰减器和极化衰减器三种型式。
实验中采用的吸收式衰减器,是利用置入其中的吸收片所引起的通过波的损耗而得到衰减的。
一般可调吸收式衰减器的衰减量可在0到30-50分贝之间连续调节,其相应的衰减量可在调节机构的度盘上读出(直读式),或者从所附的校正曲线上查得。
五、实验步骤: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1.1观看如图装置的的微波测试系统。
无线应用射频微波电路设计
无线应用射频微波电路设计嘿,朋友们!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实验室里,灯光柔和而明亮,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摆放得整整齐齐。
我们的主角小李,一位年轻而充满激情的工程师,正站在实验台前,眉头微皱,目光专注地盯着面前的电脑屏幕,他正在进行一项神秘而又重要的工作——无线应用射频微波电路设计。
小李穿着一件整洁的白色实验服,手中拿着一支笔,不时地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
他嘴里还念念有词:“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到底怎样才能让这个电路的性能更优呢?”旁边的同事小王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别着急,咱们一起想想办法。
”你可能会问,这无线应用射频微波电路设计到底是个啥?其实啊,它就像是一个无形的魔法通道,让我们的手机能够接收到千里之外的信号,让我们能在家里轻松地通过无线网络畅游互联网的世界。
就拿咱们日常用的手机来说吧,如果没有精心设计的射频微波电路,那你的手机可能就会变成一块只能看看时间的“板砖”,别说打电话、上网了,就连个短信都发不出去。
这不就好比你肚子饿了,面前有一桌美食,可就是没有筷子,只能干看着,多让人着急!再说这设计的过程,那可真是像走钢丝一样,得小心翼翼。
每一个零部件的选择,每一条线路的布局,都像是在完成一幅极其精细的拼图。
一个不小心,整个电路就可能出问题。
小李就曾经因为一个小小的电容参数选错,导致整个实验失败,那叫一个郁闷啊!他心里直嘀咕:“我怎么就这么粗心呢!”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测试和优化。
这就像是给一个刚刚学走路的孩子不断地纠正姿势,要有耐心,更要有技巧。
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个最佳的方案,小李他们得反复试验几十次,甚至上百次。
而且,这射频微波电路设计可不只是在实验室里闭门造车。
还得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各种情况,比如不同的环境温度、湿度,还有电磁干扰等等。
这就像是要让一个运动员在各种复杂的场地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小李他们终于成功设计出了一款性能卓越的无线应用射频微波电路。
微波实验
波长范围
1m~10cm 10cm~1c m 10mm~1m m
频率范围 频段名称 (GHz)
0.3~3 3~30 30~300 超高频UHF 特高频SHF 极高频EHF
亚毫米波
1mm~0.1m m
300~300 0
超级高频
微波基础-微波的特点
• • • •
波长极短,它与所使用的元件、设备的尺寸可比拟。比地 球上一般物体的几何尺寸小得多或在同一数量级上。 微波的频率很高,在不太大的相对带宽下可用带宽很宽, 所以信息容量大。并且在微波波段的电波能穿透电离层。 微波的振荡周期极短,与电子在电真空器件中的渡越时间 相似。所以低频的电子器件在微波段都不能使用。 似光性,微波介于一般无线电波与光波之间,它不仅具有 无线电波的性质,还具有光波的性质,以光速直线传播, 有反射、衍射、干涉等现象。
y ,内尺寸用b表示,电磁波是沿z方向传播。 为方便对波导内场型的了解,通常将x、y方向称为“横 向”,z方向称为“纵向”。a与b的数值一般取:
a 0 .7
b (0.3 0.35)
三分的矩形波导内尺寸应为:
a b 22.86 mm 10.16 mm
(四)隔离器 微波隔离器是一种特殊的衰减器,隔离器对入射波的衰 减很小,对反射波的衰减则很大,两者之比值称为“隔离 度”。 使用隔离器目的在于减小因负载阻抗变化对振荡频率带 来的影响。一般在矩形波导的横向加上恒定磁场,
所以晶体检波率n由校准曲线斜率求得
(2) 测量线终端短路,测出半峰值读数间的
距离W, 如图所示 ,则 n = log0.5/logcos(πW/λg)
根据测定的晶体检波律,即能得到晶体平
方律检波的工作范围。 实验中大多数微波测试系统属于小信号工 作状态,因此,晶体 检波律基本为平方律,如果不是精密测量,通常可取n = 2。
射频微波电路设计.pdf
射频微波电路设计.pdf射频(Radio Frequency,RF)和微波电路设计是一项专业领域,涉及设计和优化在射频和微波频段工作的电路。
这些频段通常包括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和其他高频应用。
以下是进行射频微波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1.需求分析:确定项目需求和规格,包括工作频率、带宽、增益、噪声等方面的要求。
2.电路拓扑设计: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如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等,以满足规格要求。
3.元件选型:选择适当的被动和主动元件,例如电感、电容、晶体管等。
确保元件的特性符合设计要求。
4.仿真和建模:使用电磁场仿真工具(如HFSS、ADS等)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设计在预期频率范围内的性能。
5.优化和调整:根据仿真结果对电路进行优化。
调整元件值、几何结构或布局,以实现更好的性能。
6.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如果设计的是集成电路(IC),则需要进行射频IC设计,包括电源、布局、传输线等方面的考虑。
7.电源和地网络设计:设计稳定的电源和地网络,确保电路在工作频率下具有足够的功率和抗干扰性。
8.PCB设计:在设计射频电路的同时,考虑PCB布局和设计。
射频PCB设计需要特别注意传输线、电磁屏蔽和地平面等。
9.原型制作:制作电路原型进行实验验证。
在此阶段,可能需要调整元件值或布局。
10.测试和验证:对原型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达到设计要求。
11.生产和集成:将设计转移到批量生产,如果是部分系统的一部分,则进行集成。
12.系统测试:进行整个系统的测试,确保它在真实环境中的性能达到预期。
在射频微波电路设计中,理论知识、仿真工具的熟练使用以及实验经验都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人员通常需要掌握电磁场理论、微波电路理论、射频系统知识等。
此外,密切关注射频和微波技术的发展也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微波技术实验自编讲义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第一章《微波技术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080703213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学时:12学时学分:1学分开课学期:第五学期先修课程:高频电路适用专业:通信工程课程简介:《微波技术实验》是一门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是使用ADS、HFSS等设计软件进行微波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使用微波测试仪器进行微波特性参数的测量及微波通信系统的组装、调试。
通过该实验课的基本训炼,使学生初步具备微波实验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微波测试仪器、器件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常见微波系统的测量方法和常用微波特性参数的测量,具备初步的处理实验故障的能力。
一、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二、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项目1:标量网络分析仪的构成及电压驻波比的测试1、教学内容(1)标量网络分析仪的构成原理。
(2)频谱仪的基本操作。
(3)电压驻波比、回波损耗等概念。
(4)使用标量网络分析仪进行电压驻波比测试方法。
2、教学目标(1)掌握频谱仪校准、信号跟踪源参数的设置过程。
(2)掌握使用标量网络分析仪进行电压驻波比测试方法。
(3)掌握插损校准与端口损耗校准的方法。
实验项目2:微波定向耦合器的原理与测试1、教学内容(1)定向耦合器的每个端口的含义。
(2)耦合度、隔离度的定义。
(3)定向耦合器的分类与基本原理。
(4)耦合度、隔离度、驻波比的测试方法。
2、教学目标(1)掌握耦合度、隔离度的概念。
(2)了解定向耦合器的分类与基本原理。
(3)掌握耦合度、隔离度、驻波比的测试原理。
实验项目3:用ADS软件设计阻抗匹配网络1、教学内容阻抗匹配网络的设计原理。
(1)/4(2)并联单端短路微带线匹配网络的设计原理。
(3)并联单端开路微带线匹配网络的设计原理。
(4)ADS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5)使用ADS软件进行阻抗匹配网络设计。
2、教学目标(1)了解ADS的基本操作。
(2)理解阻抗匹配网路的设计原理。
(3)熟练掌握使用ADS设计阻抗匹配网路。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
式中,λc 为截止波长。 一般波导工作在主模状态,其 λc =2a 。本实验中波导型号为 BJ-100, 其宽边为 a =22.86 mm ,代入上式计算出工作波长。 在波导中,还可利用下面公式计算波导波长:
g
0 1 ( 0 / 2 a )
(2-8)
式中,λ0 为真空中自由空间的波长(实验中近似有 λ0≈λ)。 4. 频率测量 微波频率测量是利用微波圆柱谐振腔体制作而成的一种谐振吸收式波长表。当吸收式波长 表与信号源产生的微波信号频率共振时,将从电路中吸收最大的能量,系统中选频放大器的指 示达最小,此时在频率计上圆柱谐振腔的固有频率与系统的工作频率相同,从频率计上直接读 出频率 f0 值即为信号源的工作频率。该频率计测量频率范围为 8.2~12.4GHz、测量精度可达 ≤0.3% 。另外信号源工作频率 f 可由工作波长 λ 求得:
图 2-2 交叉读数法测量波节点位置 为了使测量波导波长的精度较高(接近实际的波导波长),采用交叉读数法测量波导波长。在 测试系统调整良好状态下,通过测定一个驻波波节点两侧相等的电流指示值 I0 (可选取最大值的 20%)所对应的两个位置 d1、d2,则取 d1、d2 之和的平均值,得到对应驻波波节点的位置 dmin1 。 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另一个相邻波节点的位置 dmin2 ,如图 3-1 所示,则 dmin1 、dmin2 与系统中波 导波长之间的关系为:
实验原理
图 1-1 示出了实验室常用的微波测试系统。进行微波测量时,首先要正确连接与调整微波 测量系统。微波测量系统的调整主要指微波信号源、微波测量线的调整、晶体检波器的校准。 信号源的调整包括振荡频率、功率电平及调制方式等。本实验主要讨论微波测量线的调整和晶 体检波器的校准。 1. 微波测量线的调整 微波测量线是微波系统的一种常用测量仪器,它在微波测量中用途很广,可测驻波、反射 系数、阻抗、相位和波长等。 测量线通常由一段开槽传输线、探头座(耦合探针、探针的调谐腔体和输出指示) 、传动装 置三部分组成。由于耦合探针伸入传输线而引入不均匀性,其作用相当于在线上并联一个导纳, 从而影响系统的工作状态。为了减少其影响,测试前必须仔细调整测量线。实验中测量线的调 整一般包括的探针深度调整和耦合输出匹配(即调谐装置) 。通常测量线探针深度及调谐装置均 已调好,不易轻易变动! 2. 晶体检波器的工作原理 在微波测量系统中,送至指示器的微波能量通常是经过晶体二极管检波后的直流或低频电 流,指示器的读数是检波电流的有效值。在测量线中,晶体检波电流与高频电压之间关系是非 线性的,因此要准确测出驻波(行波)系数必须知道晶体检波器的检波特性曲线。 晶体二极管的电流 I 与检波电压 U 的一般关系为 I=CU n (2-1) 式中,C 为常数,n 为检波律,U 为检波电压。 检波电压 U 与探针的耦合电场成正比。晶体管的检波律 n 随检波电压 U 改变。在弱信号 工作(检波电流不大于 10μA)情况下,近似为平方律检波,即 n=2,此时选频放大器的分贝量程 一般置于 50 dB (或 60dB)档;在大信号范围,n 近似等于 1,即直线律。 测量晶体检波器校准曲线最简便的方法是将测量线输出端短路,此时测量线上为纯驻波, 其相对电压按正弦律分布,即:
波导代入电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波导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微波技术中的应用。
2. 掌握波导代入电路的设计方法及实验操作步骤。
3. 分析波导代入电路的传输特性,如传输线特性阻抗、衰减特性等。
4. 通过实验验证波导代入电路的设计理论和实际应用效果。
二、实验原理波导是一种特殊的金属管状结构,用于传输高频电磁波。
在微波技术中,波导具有传输效率高、损耗低、隔离性好等优点。
波导代入电路是将波导与电路相结合,实现微波信号的有效传输。
本实验中,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波导代入电路,包括波导部分和电路部分。
波导部分用于传输微波信号,电路部分则用于处理和放大微波信号。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波导:矩形波导,尺寸为50mm×10mm。
2. 电路板:FR-4材料,厚度为1.6mm。
3. 信号源:频率范围为GHz。
4. 功率计:测量微波信号功率。
5. 频率计:测量微波信号频率。
6. 示波器:观察微波信号波形。
7. 电缆连接器:连接波导与电路板。
四、实验步骤1. 波导设计:根据实验需求,设计波导的结构和尺寸,包括波导长度、宽度、高度等参数。
2. 电路板设计:根据波导结构,设计电路板布局,包括放大器、滤波器、耦合器等组件。
3. 波导制作:使用波导加工设备,按照设计图纸制作波导。
4. 电路板制作:使用电路板加工设备,按照设计图纸制作电路板。
5. 组装波导代入电路:将波导与电路板连接,确保连接可靠。
6. 测试波导代入电路:使用信号源、功率计、频率计、示波器等仪器对波导代入电路进行测试,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传输线特性阻抗:通过测量不同频率下的传输线特性阻抗,分析波导代入电路的传输特性。
2. 衰减特性:通过测量不同频率下的衰减特性,分析波导代入电路的损耗情况。
3. 信号放大效果:通过测量放大器输出功率,分析波导代入电路的信号放大效果。
六、实验结果1. 传输线特性阻抗:实验测得波导代入电路的传输线特性阻抗约为50Ω,与理论值相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技大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宫大鹏
学号:201222040406
指导教师:张小川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宫大鹏 学 号: 201222040406 指导教师:张小川 实验地点: 科研楼701
实验时间:2012.10
一、 实验室名称:微波通信专业学位实验室 二、 实验项目名称:微波控制电路的设计及测试 三、 实验原理:
微波控制电路根据其用途分类,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微波信号传输路径通断或转换——微波开关,脉冲调制器等;(2)控制微波信号的大小——电控衰减器,限幅器,幅度调制器等;(3)控制微波信号的相位——数字移相器,调相器等。
控制电路广泛用于微波测量、微波中继、雷达、卫星通信等系统。
本实验重点讲解微波SPST 和SPDT 的工作原理、设计及开关、环形器、隔离器主要电性能指标的测试。
衡量开关的电性能指标有:工作频率范围,插入损耗,隔离度,功率容量等。
具体定义为:
1. 工作频率范围,指满足各项指标要求的频率范围,用起止频率表示;
2. 插入损耗,是开关导通时传到负载的实际功率与理想开关传到负载的功率之比;
3. 隔离度,是开关断开时负载上的实际功率与理想开关传到负载的功率之比; 如果用二端口网络参量表征开关网络特性,则开关的插入损耗和隔离度的定义可用(1-1)式表达
()11lg 10lg
102
21--==ΛΛΛΛΛΛΛS P P L out
a
1.二极管开关工作原理
由二极管实现SPST分为串联型和并联型,其原理电路及等效电路如图3-1所示。
在串联型电路中,器件呈低阻抗时,对应开关的导通状态,信号沿传输线传输。
当器件呈高阻抗时,对应开关断开。
在并联型电路中,情况正好相反,当器件呈高阻时,信号可传送至负载。
器件呈低阻时,电路近似短路,信号几乎全部反射。
单刀双掷开关常用于实现共用天线收发信机中接收支路和发射支路间的相互转换。
与SPST相似,SPDT按PIN管联接方式,也可分为并联型和串联型两种电路,电路原理图如图3-2所示。
以并联型电路为例来分析其工作原理。
当D1导通,D2截止时,由于D1管近似短路,经过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后,相当于开路,因此B2为开关的导通端,B1为隔离端。
反之,当D2导通,D1截止时,B1为开关的导通端,B2为隔离端。
00
(a)串联型(b)并联型
out
P
0 P P
out
(c)串联等效电路(d)并联等效电路图3-1 单刀单掷开关电路简化图
g
λ
g
λgλ
g
λ
(a)并联型(b)串联型
图3-2 单刀双掷开关原理电路
2. 三极管开关
FET 开关是三端器件,由g V 栅压控制开关状态,典型开关特性是负偏压时()
p g V V >,栅偏压大于截止电压,对应高阻抗状态;零栅压时对应低阻抗状态,都处于器件的线性工作区。
不论器件处于导通和截止的哪种状态,均不需直流偏置功率,因此可归入无源部件类。
三极管开关理论分析可利用等效电路,利用微波网络知识,具体分析求解开关的电性能指标。
若开关不是点频工作,需采用微波仿真软件ADS 或Microwave Office 等软件进行仿真。
四、 实验目的:
1. 了解微波控制电路的分类,工作原理及电性能指标定义;
2. 在掌握微波单刀单掷开关(SPST )和微波单刀双掷(SPDT )的设计方法及仿真软件的
基础上,实际分别设计一个SPST 和SPDT ;
3. 掌握微波开关路主要技术指标如插入损耗,隔离度的测试方法。
五、 实验内容:
1. 根据指标要求,选用管子,传输线类型及基片;
2. 在ADS 中建立文件名;
3. 从元器件面板中调出MSUB 并设置其参数;
4. 计算50欧姆传输线参数(微带线指宽度,鳍线缝隙宽度等);
5. 添加PIN 开关模型;
6. 设置开关电路原理图,并给出各电路的初始值;
7. 在原理图设计窗口中选择“Simulation-S_Param ”列表,设置开关端口,选择S 参数
扫描控件并设置扫描频率和步长; 8. 进行初始仿真;
9. 在数据窗口中查看S 参数;
10. 设置优化变量及优化目标,不断进行优化直至达到设计目标。
表5-1 实验室可提供的PIN二极管型号及参数
六、实验器材
网络分析仪(E5071C)——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待测件S参数(包括幅度及相位);
矢量信号源(N5182A)——提供微波信号
射频信号分析仪(N9010A)——测试微波信号的频谱及功率大小
功率计(N1913A)——测试被测微波信号的功率
测试系统组成:
SPST,SPDT,环形器和隔离器,四者的主要技术指标是插入损耗,隔离度及端口驻波。
SPST和隔离器插入损耗和隔离度的测试有三种方式,如图4-3,图4-4,图4-5所示。
当将SPDT, 环形器不需测试的另一端口接匹配负载后,测试方法与SPST相同。
图6-1 无源器件插入损耗及回波损耗(驻波)测试框图
图6-2 无源器件插入损耗测试框图
图6-3 无源器件插入损耗测试框图
七、实验步骤:
用网络分析仪测试待测件的插入损耗、隔离度及端口驻波
1.开启网络分析仪,预热10-20分钟;
2.设置网络分析仪,包括测试频率,功率,测试点数等;
3.图4-3中不接待测件,对网络分析仪进行校准;
4.将待测件接入系统,根据待测件的不同工作状态,测试其插入损耗(S21)、隔离度(S21)
及端口驻波(S11,S22);
5.记录数据。
用射频信号分析仪测试待测件的插入损耗、隔离度
1.开启矢量信号源,预热10-20分钟;
2.设置信号源和网络分析仪,包括测试频率,功率(数值在器件和射频信号分析仪能正
常工作范围内),开启射频信号分析仪;
3.按照图6-2连接测试系统;
4.记录测试数据,插入损耗,隔离度为射频信号分析仪与信号源输入功率之差。
用功率计测试待测件的插入损耗、隔离度
1.开启功率计,预热15-30分钟,开启矢量信号源,预热10-20分钟;
2.设置矢量信号源参数,包括测试频率,功率(数值在器件和功率计能正常工作范围内),
3.设置功率计参数,包括测试频率,校准因子;
4.按照图4-3连接测试系统;
5.记录测试数据,插入损耗,隔离度为功率计读数与信号源输入功率之差。
八、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九、实验结论:
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心频率2GHz,带宽400MHz的范围内满足插入损耗小于1dB,隔离度大于15dB;
十、总结及心得体会:
1.实验过程中,原理学习不够,导致动手能力不足,实验效果不是太好,不过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学习到了相关仪器的使用,通过动手实验加深了产生信号源的原理,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指导老师在整个实验过程认真讲解、悉心指导,帮助我们能够准时、正确、安全的完成实验,特此感谢。
十一、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因为个人能力的差异,而且对于研究生有一部分人可能在本科阶段没有接触过这个专业的一些东西,包括理论知识、工具软件等,所以建议开课的时间能够适当的往后延迟或
者老师的PPT能够有更加详细的操作流程,这样可以顺着自己动手做一下。
报告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