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情+地情市情
陕西省情省貌
![陕西省情省貌](https://img.taocdn.com/s3/m/3b47187a102de2bd9705880d.png)
因库”之称,野生种子 植物3300余种,约占全 国10%,珍惜植物30种, 药用植物800种。
14
2020/6/9
(五)野生动物资源: 陕西野生、陆生珍贵物
种多;大熊猫,金丝猴, 羚牛,朱鹮等12种被列 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5
2020/6/9
“天然历史博物馆” 世界遗产(8个): 秦始皇兵马俑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大雁塔、小雁塔、 兴教寺塔、张骞墓、 彬县大佛寺石窟
历史概况; 文化概况;
(一)位置面积:
地处东经105,29`111.15`,北纬 31.42`~39.35`.与山西, 河南,内蒙古,宁夏,甘 肃,四川,重庆,湖北接 壤,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面积2.14%。
2020/6/9 3
2020/6/9
1、陕西的总面积是( ) A、不到20万平方千米 B、20万至21万平方千米 C、26万平方千米 D、30万平方千米
(三)矿产资源:陕北和渭北:优质煤、石油、天
然气、铝土矿、水泥灰岩、黏土类及盐矿。陕北神府煤田 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磷、低硫、低灰、高热量优质环保煤。
查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42.56万亿元,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其中天然气、盐、钛、钼、煤、镍等58种款产保有量占位 居全国前10位。
13
2020/6/9
19
2020/6/9
(一)人口:
2011年5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陕西常住人口:
37327378人,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人口总数同比增长
3.55%。人口性别比由108.42下降到106.92,人口年龄结构
:0~14岁人口比重下降10.29个百分比,65岁以上人口比重 上升2.63个百分比。
公共基础知识精编(陕西省省情)
![公共基础知识精编(陕西省省情)](https://img.taocdn.com/s3/m/6fc1a04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4.png)
公共基础知识精编(陕西省省情)陕西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总面积为20.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1%。
陕西与7个省接壤,与8个省相邻,其中与山西省隔黄河相望。
陕西省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500公里。
陕西地势的总体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
秦岭和北山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黄土高原、关中盆地和陕南秦巴山地,其中黄土高原面积最大,陕南秦巴山地面积次之,关中盆地面积最小。
黄土高原是陕西省的中心部分,面积约9.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
关中盆地也称为关中平原,东西长,南北窄,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港口,号称“八百里秦川”,实际上东西长约360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9%。
关中平原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
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
陕南秦巴山地面积为7.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
秦巴山地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富集区。
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
陕西省横跨三个气候带,陕南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
全省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
陕西省境内的河流以秦岭为界,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也是陕西省最大的河流,年流量占全省总流量一半以上。
1577公里的丹江是中国中部区域水质最好的江河,而丹江口水库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
丹江是汉江最长的支流,注入丹江口水库后与汉江交汇。
陕西省的水资源时间分布严重不均,全省年降雨量60%~70%集中在7~10月份。
汉中、安康盆地是陕西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被誉为“陕西小江南”。
陕西的年平均降水量在340-1240毫米之间,南部地区较为湿润,而关中则是半湿润区,陕北则是半干旱区。
黄河水系的主要河流包括渭河、无定河、延河、泾河和北洛河等。
陕西省省情知识点总结
![陕西省省情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12d4d3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6.png)
陕西省省情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 地理位置- 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
- 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四川、重庆、湖北,北界内蒙古。
- 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
2. 行政区划- 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9个地级市和1个示范区。
- 地级市包括: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汉中市、榆林市、安康市、商洛市。
- 示范区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二、自然资源1. 土地资源- 陕西省总面积约为205,800平方千米。
- 地形分为关中平原、陕北高原和陕南山地三部分。
2. 水资源- 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汉江等。
- 拥有大型水库如三门峡水库、安康水库等。
3. 矿产资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盐矿资源丰富。
- 拥有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三、人口与民族1. 人口-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陕西省总人口约为3800万。
- 人口构成以汉族为主,同时拥有多个少数民族。
2. 民族- 陕西省共有55个少数民族,包括回、藏、蒙、满等。
-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陕北和陕南地区。
四、经济概况1. 农业- 陕西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
- 特色农产品有苹果、猕猴桃、红枣等。
2. 工业- 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 拥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3. 服务业- 旅游业发展迅速,拥有兵马俑、华山等著名景点。
- 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逐渐兴起。
五、文化教育1. 文化- 陕西省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 世界文化遗产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等。
2. 教育- 高等教育机构众多,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
- 基础教育体系完善,普及率高。
六、交通运输1. 公路- 高速公路网络发达,连接全省各地级市。
- 国道、省道贯穿全境,交通便捷。
陕西省情知识
![陕西省情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d311c15e518964bce847c2e.png)
陕西省情知识【水资源】陕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76.4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25.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9位。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80立方米,最大年水资源量可达847亿立方米,最小年只有168亿立方米,丰枯比在3.0以上。
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时间分布上,全省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7-10月份,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春夏两季旱情多发;地域分布上,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6.7%,水资源量占到全省总量的71%;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3%,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
【土地资源】陕西地带性自然土壤包括粟钙土、黑垆土、褐土、黄褐土和棕壤等,由于长期耕种和自然力的侵蚀,已演变成复杂多样的农业土壤。
全省农业用地(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2772万亩,未利用土地1503万亩。
土地资源主要特点为山地多而川原少,全省海拔800米以下河川、台原、山前洪积扇等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0%,土地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原、川地、沙地、沼泽等六大类。
【植物资源】陕西生态条件多样,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数据,陕西现有林地670.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6%;天然林 467.5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山、黄龙山和桥山。
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有野生种子植物3300余种,约占全国的10%。
珍稀植物30种,药用植物近800种。
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生漆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冠。
红枣、核桃、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药用植物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省内草原属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陕北,类型复杂,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动物资源】陕西野生陆生脊椎珍贵动物众多,现有野生动物604余种,鸟类380种,哺乳类147种,均占全国的30%;两栖爬行类动物77种,占全国的13%。
陕西省省情
![陕西省省情](https://img.taocdn.com/s3/m/3b0023df84254b35eefd3419.png)
省情概况之陕西省基本情况一、位置面积,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1)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
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平方千米。
(2)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黄土高原、中部关中平原,南部秦巴山地。
(3)陕北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兼具沙漠气候特征。
关中平原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
陕南在维度上仍属北方,但是由于秦岭和汉中盆地的影响体现亚热带的气候风貌降水明显,温度叫同纬度地区相对偏高,冬季温暖湿润,有小江南之称、二、主要河流和主要山脉(1)主要河流:延河:渭河:北洛河:嘉陵江:汉江:丹江:(2)主要山脉:太白山:化龙山:首阳山:终南山:华山:白子山:巴山:子午岭:三、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已发现拥有矿产130余种,探明储量的91种。
矿产535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64处,探明储量居全国第1位的有锶、铼、不泥灰岩等9种,居2、3位的有汞、钼、天然气、煤等18种。
全部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超过8.24万亿元,居全国第4位。
(2)能源资源:全省含煤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4。
保有储一1619.6亿吨,居全国第3位。
主要集中于陕北、渭北,以低灰、低硫磷、高发热量为特色。
正在开发的神腐煤田探明储量1400亿吨,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其灰分仅8%,含硫0.5%,磷0.06-0.03%,发热量66900大卡/公斤,是世界上少有的优质动务煤、气化煤。
全省煤炭预测储量达一万亿吨。
天然气储量丰富,榆林地区的气田面积即达2000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700亿立方米,远景储量3.69万亿立方米以上。
陕北的石油探明储2.7亿吨,年开采、加工能力100万吨。
(3)有色金属:金堆城钼矿累计探明储量在全国名列第三,钼精矿产量占全国的一半,汞矿储量居全国第二,旬阳县有特大型汞锑矿床数处。
陕西省情概况各省市简介
![陕西省情概况各省市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addcb31b90d6c85ec3ac6c8.png)
西安市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
现辖9个区4个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1万。
因为建都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厚,使得古都西安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独步一方。
悠久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
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品味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有不少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
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曲江池、西安碑林、明西安城墙等文物景点驰名中外。
自然景观资源则以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为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华清池、楼观台、蓝田溶洞等风景名胜区。
古貌新姿与独特的民风民俗、民间艺术构成了当代西安的城市文脉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
近几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已形成“四区一基地”的开发新区格局,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西安不只是古老的,更是现代的;不只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也是一座蓬勃发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城市,热诚欢迎海内外人士来西安这方热土投资兴业。
宝鸡市宝鸡是陕西省关中西部的中心城市,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四个对称省会城市西安、兰州、银川、成都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起着承接东西连接南北的作用,系区域性物流商贸中心。
现辖3个区、9个县,总面积181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6万。
公共基础知识精编(陕西省省情)
![公共基础知识精编(陕西省省情)](https://img.taocdn.com/s3/m/165cb814af1ffc4ffe47ace1.png)
陕西省省情1.陕西精神是“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
2.陕西省总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1%。
3.陕西省与7省接壤,与8省相邻(与山西省隔黄河相望)。
陕西位于中国内陆腹地、西北地区的东部。
(2013社区考试出现)4.陕西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500公里。
5.陕西地势的总体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
6.秦岭和北山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黄土高原、关中盆地、陕南秦巴山地。
(北山指黄土高原南缘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的一系列以灰岩为主的石质山丘。
)7.三大区域面积大小:黄土高原> 陕南秦巴山地> 关中盆地。
8.陕北黄土高原面积约9.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陕南秦巴山地面积7.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关中平原面积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9%。
9.陕北黄土高原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10.关中盆地也称关中平原,东西长,南北窄;它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港口,号称“八百里秦川”(约400千米),实际上东西长约360千米。
11.关中平原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西窄东宽,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
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
12.秦巴山地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富集区。
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
13.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陕南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
14.陕西全省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
15.陕西省境内的河流以秦岭为界,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
16.黄河、长江发源于17.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
(2013社区考试涉及)18.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境内,流经宝鸡峡进入关中平原,东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流域范围主要在陕西省中部,河水含沙量较高。
陕西省省情常识
![陕西省省情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f5be27ee59eef8c75ebfb3ca.png)
陕西省省情常识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北部、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 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厚50—180 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陕北黄土高原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关中盆地:关中盆地(渭河盆地)内部的平原称为关中平原(渭河平原)。
关中盆地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南至秦岭,北接渭河北山。
关中盆地面积约 3.4 万平方千米,西窄东宽,东西长约300 千米,海拔400 米左右,地势西高东低,至黄河河床降到340 米。
南北宽窄不一,东部最宽达100 千米,西安附近约75 千米,眉县一带仅20 千米,至宝鸡逐渐闭合成峡谷,形似“新月” 。
被称为“八百里秦川”汉中盆地:又叫汉中平原,西起勉县武侯镇,东至洋县龙亭铺,长约116公里,南北宽约5〜25 公里。
由汉江冲积而成,形成肥沃的原野。
汉中盆地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4〜15C, 10C以上活动积温4500〜4800C,无霜期240〜汉中盆地中的梯田250天,年降水量800 毫米左右。
河水不冻,冬无积雪,霜害少,风力小,有利于水稻、油菜、小麦及亚热带作物柑橘、枇杷、棕榈的生长。
耕地集中,灌溉便利,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水稻占陕西省水稻总播种面积的60%,产量则占65%以上。
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是陕西省的稻、麦两熟地区。
有“陕西小江南”之称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气候差异大。
由北向南依次是: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气候。
总气候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渭河:发源于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东至陕西渭南市潼关镇县汇入黄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陕西省情+地情市情
![陕西省情+地情市情](https://img.taocdn.com/s3/m/86f5d3f0f61fb7360b4c6532.png)
综合介绍【位置面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 北纬31°42′-39°35′之间。
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
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
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
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
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
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
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
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气候】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
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13.7℃,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
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
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
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人口统计】 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比上年增加人口14万人,其中男性1933.9万人,占51.41%;女性人口1828.1万人,占48.59%,性别比为105.79(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陕西省省情知识点
![陕西省省情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2a8a3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2.png)
陕西省省情知识点陕西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本文将介绍陕西省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经济、旅游资源和名胜古迹等省情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陕西省位于中国中部,东经104°29′04″-111°15′45″,北纬31°42′14″-39°35′03″之间。
东与山西、河南相邻,南与湖北、重庆、四川交界,西与甘肃、宁夏接壤,北与内蒙古相连。
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辖11个设区市,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
二、行政区划陕西省辖11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延安市、榆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杨凌示范区。
这些地区均设有市政府和相应的行政机构。
三、人口根据最新统计数据,陕西省常住人口已超过4千万人。
西安市人口最多,约为1100万人,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
其他地区的人口数量较西安市略低,但总体人口规模较大。
四、经济陕西省是中国西部的重要经济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陕西省的经济以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要支柱。
近年来,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陕西省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五、旅游资源陕西省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中国最具有旅游吸引力的省份之一。
其中,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和历史名城,以秦始皇兵马俑、大唐不夜城、古城墙等著名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
另外,延安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华山的险峻山峰和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是陕西省的热门旅游景点。
六、名胜古迹陕西省有许多世界级的名胜古迹,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中的守护神,规模宏大,栩栩如生,至今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大雁塔、华清宫、骊山等历史名胜也是陕西省的重要文化遗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总结:陕西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享有盛誉。
其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都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览选择。
陕西地形总结
![陕西地形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0afddf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2.png)
陕西地形总结陕西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地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是一个地理环境多样且地形复杂的地区。
陕西省的地形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类型。
山地陕西省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地。
主要山脉有秦岭、太白山和祁连山。
其中,秦岭是陕西省的主要山脉,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
秦岭北起陕西宝鸡,南至四川省宣汉县,全长约1234公里。
秦岭山势雄伟,峰峦起伏,最高峰华山海拔为2154米。
秦岭的地势东高西低,形成了临渭文水,渭河从秦岭腹地穿过,并将秦岭分为北、南两个部分。
太白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也是秦巴山脉的一部分。
太白山以其壮丽的山势和丰富的风景资源闻名于世。
祁连山位于陕西省西北部,属于祁连山脉的一部分,是中国六大山脉之一。
祁连山地势较高,山顶常年被积雪覆盖,山脉绵延起伏,构成了壮丽的山水画卷。
丘陵陕西省除了山地外,还有一些丘陵地带。
主要丘陵地区包括关中平原和南部的丘陵地区。
关中平原是陕西省的核心经济区域,也是中国六大平原之一。
该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地势较低,河流纵横交错,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南部的丘陵地区地势较为起伏,山峦连绵不绝,植被丰富,是旅游和生态资源的宝地。
盆地除了山地和丘陵地区,陕西省还有一些盆地。
主要盆地有渭北盆地和关中盆地。
渭北盆地位于秦岭的北麓,地势相对平坦,农田广泛分布,是陕西省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
关中盆地位于陕西省的中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六大盆地之一。
关中盆地地势相对平坦,农业发达,盆地内还分布着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和历史名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因此,陕西省的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类型。
山地主要包括秦岭、太白山和祁连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和南部地区,盆地主要包括渭北盆地和关中盆地。
这种多样的地形为陕西省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也为发展旅游、农业和生态产业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条件。
以上是对陕西地形的总结,希望对大家了解陕西的地貌特点有所帮助。
陕西概况文档
![陕西概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d671ba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a.png)
陕西概况基本信息陕西省位于中国的西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5°29′ - 111°15′,北纬31°42′ - 39°35′之间。
陕西总面积为205,600平方公里,是中国较大的省份之一。
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汉中、榆林、安康、商洛。
历史文化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陕西有着众多的历史古迹和遗址,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的创始人秦始皇的陵墓,位于西安市的秦岭北麓。
这座陵墓规模宏大,是世界上保存完好的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
兵马俑位于陕西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东侧,它们是秦始皇陵的守护者,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的瑰宝之一。
兵马俑是秦代的战士雕塑,数量之众、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都是世界上罕见的。
敦煌莫高窟位于陕西省的酒泉市敦煌县,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有千余个洞窟,保存着丰富的壁画和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此外,陕西还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西安的大雁塔、鼓楼、小雁塔等,延安的革命圣地延安会议纪念馆等。
经济发展陕西是中国的重要经济省份之一,其经济发展迅速。
陕西省的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同时也发展农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
陕西是中国的能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陕西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冶金等领域。
农业方面,陕西省具有丰富的农田资源,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菜等作物。
此外,陕西还有着独特的农业特色,如渭南的葡萄种植、商洛的苹果种植等。
此外,陕西还发展了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旅游等领域。
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和重要城市,拥有较完善的金融和旅游服务体系。
自然资源陕西省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陕西省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陕西省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铅、锌等。
陕西省情
![陕西省情](https://img.taocdn.com/s3/m/b09ee7d680eb6294dd886c97.png)
(1)陕西省地理位置;陕西省地形地貌;陕西省主要山脉与河流地理位置:陕西省位于祖国中部,地处东经105°29′~115°15′,北纬31°42′~39°35′之间,属内陆省份。
地形地貌:陕西南北狭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
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主要山脉与河流:太白山、化龙山、首阳山、终南山、华山、白于山、巴山、子午岭;汉江、无定河、延河、泾河、渭河、北洛河、嘉陵江、丹江。
(2)陕西省气候特征;陕西省环境状况;陕西省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气候:境内气候差异很大,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
年平均降水量576.9毫米,年平均气温13.0℃,无霜期218天左右。
环境: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开发和转化潜力巨大;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素以风雅和谐富庶著称于世;陕南秦巴山地山青水秀,聚南国之神韵。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西岳华山、秦始皇陵等。
(3)陕西省的工业与农业;陕西省的交通、人口与民族工业与农业:201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23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继续位居第一方阵。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0.9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6836.27亿元,增长16.9%。
交通:1.铁路——全省现有干线和支线铁路18条,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基本形成了“两纵三横三个枢纽”骨架网布局。
西安地处“陆桥通道”、“包柳通道”和“宁西通道”交汇处,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
2.公路——全省公路基本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四通八达的骨干网络。
3.航空(包括机场,已建和筹建跑道)——陕西现有民用及军民合用机场共5个,形成了“一主四辅”的格局。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
人口与民族:人口3735.05万,汉族居多,少数民族有回、满、蒙等。
常识: 陕西省情概况
![常识: 陕西省情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eea06ec984254b35eefd34c3.png)
常识: 陕西省情概况一、地理位置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西北地区东部,地处北纬31º42'~39º35',东经105º29'~111º15'之间,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南连重庆、四川,西接甘肃、宁夏,北与内蒙古接壤。
陕西地域南北长、东西窄。
面积约20.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1%。
陕西四至:最东到榆林市府谷县黄甫镇;最西到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最南到安康市镇坪县华坪乡;最北到榆林市府谷县古城乡。
中国大地原点在陕西泾阳县永乐镇,于1979年建成。
[西安朱远征老师个人整理]二、地形地貌陕西境内山塬起伏,河川纵横,地形复杂多样。
陕西地形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平均海拔为1127米。
最高海拔3771.2米,位于宝鸡市太白县鹦鸽镇;最低海拔168.6米,位于安康市白河县城关镇。
最高点3740米,位于西安市周至县厚畛子镇钓鱼台村;最低点345米,位于西安19临潼区何寨镇寇家村。
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明显,平均坡度为19.9度。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关中盆地,南部是陕南秦巴山地。
(一)陕北黄土高原陕北黄土高原,位于北山(北山,泛指陕北黄土高原南缘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的一系列以灰岩为主的石质山丘。
)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海拔800~1300米,面积约9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0%。
黄土高原上分布着一些不太高的山地,有白玉山、子午岭、崂山、黄龙山等。
(二)关中盆地关中盆地也称关中平原,南倚秦岭,北界北山,介于陕北黄土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
它西起宝鸡峡,东至漳关港口,平均海拔520米。
东西长,南北窄。
东西长约360千米,面积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
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击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土质肥沃,水源丰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耕地广阔,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3,号称“八百里秦川”,是陕西省工农业生产最发达地区,也是人口分布最稠密的地区。
陕西省省情知识点
![陕西省省情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2b3b2b9cfc789eb162dc843.png)
陕西省省情知识点1.中华大地原点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2.陕西地形癿总特点:南北高中部低。
3.北山,泛指陕北黄土高原南缘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癿一系列以灰岩为主癿石质山丘。
4.关中盆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5.太白山旳主体由规模庞大癿花岗岩体组成,地质学家称其为“太白山花岗岩”。
1986年7月,太白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中国生物圈保护网络”。
6.终南山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癿美称。
7.化龙山,山地立体气候明显,有“生物物种基因库”之称。
8.2006年4月5日,米仓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陕西省内湖泊很少,其中,最大癿是神木县癿红碱淖。
10.陕西省癿土地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原,川地,沙地,沼泽等六大类。
11.陕北蕴藏优质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
关中有煤,钼,金,非金属建材,地热等矿产。
陕南产出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
12. 关中八景: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13.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
14.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12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劢物。
15.陕西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癿省份之一,被誉为“天然癿历史博物馆”。
16 .陕西省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处:西安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国家级风景区5处:华山风景区,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宝鸡天山风景名胜区,黄帝陵风景名胜区,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
17.陕西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癿首要污染物仍是颗粒物。
18.2011年10月27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公告,决定分别授予汉中市留坝县等25个县区,西安市户县甘河镇等16个乡镇,宝鸡市千阳县草碧镇草碧村等8个村“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称号。
19.陕西已形成以机械,电子,纺织,医药,化工,食品等为主体癿门类较全,基础较好癿工业体系。
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之公共基础知识
![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之公共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081295b6529647d26285259.png)
公共基础知识一.陕西省省情省貌1.陕西基本概况2.陕西历史与文化3.全面建设西部强省二.政治基础理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2.毛泽东思想概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法律基础知识1.法的概述2.宪法3.实体法和程序法四.公共管理与社会工作基础知识1.公共管理概述2.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3.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4.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5.社会工作直接方法五.公文写作1. 公文基础知识2. 常用公文写作3. 公文写作要求陕西省省情省貌一.陕西基本概况1.位置面积、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A.位置面积位置: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中国大地原点: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面积:全省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14%。
B.地形地貌①陕北黄土高原: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5%;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
②关中平原:西窄东宽;总面积39064、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9%;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
③陕南秦巴山地:两山夹一川;总面积7401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6%;地貌类型是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
C.气候特征气候差异:陕南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
气候特点: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平均气温:全年平均13、7℃;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21℃—28℃;无霜期160-250天,年均降水量340mm-1240㎜。
2.主要河流和山脉A.主要河流黄河水系的主要河流:渭河、无定河、延河、泾河、北洛河。
长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汉江、嘉陵江、丹江。
省情
![省情](https://img.taocdn.com/s3/m/fcc44390dd88d0d233d46a36.png)
陕西省省情一、概述陕西省简称“陕”,位于祖国中部,地处东经105°29′~115°15′,北纬31°42′~39°35′之间,属内陆省份,东西最宽500公里,南北长约870公里,呈现南北较长,东西较窄的形状。
陕西省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为邻,西边与甘肃省接壤,东南及南边与河南、湖北、四川等相接,北部、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毗连。
陕西是我国东部和西北、西南地区联系的交通要地。
二、自然地理陕西历史悠久,陕西大地古老而神秘,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的大地原点就在境内泾阳县。
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黄河支流泾河、渭河在在此注入黄河,中国铁路大动脉陇海线横穿中部,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中国大西北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
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辖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汉中、延安、榆林、安康、商洛10个省辖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07个县(含3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人口3735.05万,汉族居多,少数民族有回、满、蒙等。
陕西南北狭长,从北向南形成三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区: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开发和转化潜力巨大;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素以风雅和谐富庶著称于世;陕南秦巴山地山青水秀,聚南国之神韵。
境内气候差异很大,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
年平均降水量576.9毫米,年平均气温13.0℃,无霜期218天左右。
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孕育出万千物种和世间珍奇,堪称自然博物馆。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
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介绍【位置面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 北纬31°42′-39°35′之间。
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
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
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
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
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
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
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
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气候】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
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13.7℃,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
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
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
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人口统计】 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比上年增加人口14万人,其中男性1933.9万人,占51.41%;女性人口1828.1万人,占48.59%,性别比为105.79(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全年出生人口38.64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23.32万人,死亡率为6.21‰。
城镇人口1583.8万人,占42.1%;乡村人口2178.2万人,占57.9%。
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7.75%,15-64岁人口占73.28%,65岁及以上人口占8.97%。
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自然增长率为4.08‰。
【民族分布与人口比例】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陕西省共有54个民族,总人口为35365072人,其中汉族35188693人,占总人口的99.5%,少数民族为176379人,占总人口的0.5%。
陕西省的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71.53%。
陕南秦巴山地少数民族分布仅次于关中地区,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26.55%。
陕北的延安市和榆林市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l.92%。
【历史文化】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
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座落在陕北黄陵县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大夏、隋、唐等十余个政权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0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省会西安是全国六大古都之一。
两千多年前,以古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开通,使陕西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发源地,都城长安成为闻名中外的中西商贸集散地。
唐代,陕西成为中国与日本、东南亚、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盛地。
迄今,周语、秦装、唐礼的遗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犹存。
近现代以来,陕西是响应辛亥武昌首义宣布独立的首批省份之一,特别是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陕北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秦中自古帝王州”。
陕西在历史长河中不仅展现了朝代更替的变化历程,铸造了民族盛衰、强弱易势的历史印迹,同时,也孕育和创造了丰富深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造就了一大批光照千古的文化巨匠,他们为人类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
从西周“制礼作乐”的周公旦,到秦代创制隶书的程邈;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及班彪、班固、班昭,关中经学大师马融;唐代大诗人王维、白居易、杜牧,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画家阎立德、阎立本,训诂学家颜师古等等:他们的不朽著作和业绩,树起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巍巍丰碑,广为世人敬仰。
【行政区划】全省设10个省辖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3个县级市、80个县和24个市辖区,1581个乡镇,164个街道办事处。
陕西省2008年行政区划一览西安市辖9个市辖区、4个县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周至县户县高陵县蓝田县宝鸡市辖3个市辖区、9个县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咸阳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秦都区渭城区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武功县兴平市铜川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宜君县渭南市辖1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临渭区华县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韩城市华阴市延安市辖1个市辖区、12个县宝塔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榆林市辖1个市辖区、11个县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汉中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安康市辖1个市辖区、9个县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商洛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杨凌示范区辖1个县级区杨陵区【经济概况】 2008年陕西生产总值685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3.72亿元,增长7.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08亿元,增长18.8%,占56.1%;第三产业增加值2255.52亿元,增长13%,占32.9%。
人均生产总值18246元,比上年增长15.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88.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2580.29亿元,增长22.6%;轻工业407.78亿元,增长12.2%。
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59%,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83.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5%。
其中,进口29.61亿美元,增长33.6%;出口54.07亿美元,增长15.7%。
实现贸易顺差24.46亿美元。
在进出口总值中,一般贸易进出口62.11亿美元,增长23.1%,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4.2%;加工贸易进出口16.43亿美元,下降0.3%,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9.6%。
全省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56个,实际利用外资13.7亿美元(含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部分),增长14.6%。
【水资源】陕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76.4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25.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9位。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80立方米,最大年水资源量可达847亿立方米,最小年只有168亿立方米,丰枯比在3.0以上。
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时间分布上,全省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7-10月份,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春夏两季旱情多发;地域分布上,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6.7%,水资源量占到全省总量的71%;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3%,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
【土地资源】陕西地带性自然土壤包括粟钙土、黑垆土、褐土、黄褐土和棕壤等,由于长期耕种和自然力的侵蚀,已演变成复杂多样的农业土壤。
全省农业用地(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2772万亩,未利用土地1503万亩。
土地资源主要特点为山地多而川原少,全省海拔800米以下河川、台原、山前洪积扇等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0%,土地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原、川地、沙地、沼泽等六大类。
【植物资源】陕西生态条件多样,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数据,陕西现有林地670.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6%;天然林467.5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山、黄龙山和桥山。
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有野生种子植物3300余种,约占全国的10%。
珍稀植物30种,药用植物近800种。
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生漆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冠。
红枣、核桃、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药用植物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省内草原属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陕北,类型复杂,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动物资源】陕西野生陆生脊椎珍贵动物众多,现有野生动物604余种,鸟类380种,哺乳类147种,均占全国的30%;两栖爬行类动物77种,占全国的13%。
其中珍稀动物69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12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矿产资源】陕西地质成矿条件优越,许多矿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全省自然资源丰富,矿产多,储量大。
陕北蕴藏优质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关中有煤、钼、金、非金属建材、地热等矿产;陕南产出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
全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10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金属及稀散元素矿产10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9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3种、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36种、水气矿产2种。
已列入陕西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87种,矿区726处。
全省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潜在总值超过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查明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种60多种。
源储量居全国前列的重要矿产有:盐矿、煤、石油、天然气、钼、汞、金、水泥用石灰岩、玻璃石英岩,不仅资源储量可观,且质量较好,在国内、省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
【旅游资源】陕西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