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是指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栽培措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一门应用科学。
简言之,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生产理论与技术措施的科学。
2.作物(广义):人工定向选择、驯化改良并用适当方法种植管理的植物。
3.作物(狭义):主要指农田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一般称大田作物或庄稼。
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对象是大田作物。
【作物可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作物】二、简答题。
1.简述作物栽培学的性质。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栽培措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一门应用科学。
简言之,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生产理论与技术措施的科学。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包括作物的特征特性、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根据这二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栽培措施,以达到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目的。
2.作物栽培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
【作物栽培是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潜力。
】3.作物栽培学的特点。
(1)复杂性;(2)季节性;(3)地域性;(4)变动性4.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法有哪些?(1)生物观察法;(2)生长分析法;(3)生长发育究法;(4)发育研究法5.研究作物起源的意义。
(1)人类可以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水稻的两次绿色革命);(2)可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3)进一步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6.作物起源的研究方法。
(1)调查野生种、栽培种等种质资源的分布;(2)文化遗物考究;(3)史书文献考究;(4)语言学考究;(5)杂交育种与细胞学研究(如分析杂交种的育性、同功酶酶谱类型、基因片断诊断等)。
作物栽培学各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999

水稻一.基本概念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叶蘖同伸规律:水稻主茎叶和分糵存在同伸规律,即n对n-3的同伸关系。
分蘖: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生长形成的分枝。
幼苗期;从稻种萌动开始到3叶期称幼苗期。
返青期: 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5d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称返青期。
分蘖期 :从4叶出生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节为止为分蘖期。
分蘖节: 水稻在拔节之前,基部节间并不伸长而聚集在一起,分蘖着生在基部群集的节上,统称为分蘖节。
拔节期;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抽穗: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齐穗:有效分蘖:分糵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糵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称有效分糵,一部分出生较晚的小分糵生长逐渐停滞到枯死,称无效分糵。
无效分蘖; 一部分出生较迟或生长量小的小分蘖,生长逐渐停滞至枯死,称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期 :无效分蘖期:发生无效分蘖的期间称无效分蘖期。
长穗期:总茎蘖数:生产上把单位面积上主茎和分蘖总数合称总茎蘖数。
短日出穗促进率:高温出穗促进率: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上承载的绿色叶面积,是一个比值。
粒叶比:用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的总颖花数,总实粒数和总粒重来进行的比较。
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蒸腾作用和无光合作用是水稻生理耗水的两大主要形式生态需水:水稻和生态需水主要是指用于用调节空气湿度,养料,抑制杂草等生态因子,创造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环境所需的水分,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无公害栽培:指按照无公害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无公害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作栽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生态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作物是人工定向选择、驯化改良并用适当方法种植管理的植物。
3.生育期:作物从播种材料出苗到收获产品成熟所持续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4.生育时期:作物一生可根据外部形态出现的显著变化,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这几个相对分列而又相互衔接的阶段就为生育时期。
5.群体:指某种大田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6.春化阶段:小麦种子萌动后,需要一定时期持续低温条件(0~10℃),然后才能够继续发育开花结果,这一段时间的发育称春化阶段。
7.光照阶段:是小麦一生对日照长短反应最敏感的时期。
8.分蘖:小麦茎基部分蘖节上发出的分枝。
9.分蘖节:由麦苗基部不生长的节、节尖、腋芽等紧缩在一起构成的节群。
10.同伸关系:稻麦的叶蘖伸长关系相似,故可用N-3的公式来表达。
N为主茎当时发出的叶数;3为相差三个节位之意。
11.生物产量:作物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2.经济产量:是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量。
13.作物的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产品的重量。
14.经济系数:作物的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5.玉米棒三叶:植株中上部叶片、果穗位上下各一片叶。
16.水稻最佳抽穗结实期:指一个地区温光条件最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积累量的时间段。
17.向性运动:向日葵是喜光作物,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强烈的向日性,头部向着太阳转18.原料根:甜菜属二年生作物,第一年完成营养生长,生产块根(称原料根)可供榨糖用;19.母根:第二年为生殖生长,用甜菜母根作采种株,以生产甜菜种子。
20.双低油菜:芥酸含量应小于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应低于30μmol/g。
二、填空1.群体结构内容:群体的组成、群体的大小、群体的长相、群体的长势、群体的空间分布2.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3.根据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弱冬性品种三种类型。
(完整版)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题

作物种植学各论复习题A、水稻一、名词解说感光性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叶蘖同伸规律分蘖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高效叶面积拔节期抽穗有效分蘖无效分蘖无效分蘖期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粒叶比无公害种植生理需水生态需水绿色种植有机种植最高茎蘖数期叶龄余数分蘖节有效叶面积晒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结实率加工质量营养质量水稻高产集体质量指标超高产种植智能化种植水稻抛秧浇灌定额水稻直播洁净生产二、知识重点1、我国水稻专家丁颖教授依据种植稻的发源和演变过程,把种植稻系统地分为哪 5 个级别?2、水稻生殖生长久开始的标记是什么?3、依据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起止关系,可将水稻区分为哪三种生育种类 ?各有何特色?4、水稻的产量组成要素有哪些?5、水稻根系的特色有哪些?6、水稻叶片分为哪三种?何为不完整叶片?完整叶片?、7、水稻的穗分化过程包含哪8 个期间?8、水稻的一世分为哪几个生育期?营养生长久可分为哪两个期间?9、壮秧的标准10、水稻种子的催芽技术?11、水稻晒田的作用和技术?12、一般以为,稻体汲取N、P2O5和 K2O的比率一般为多少?13、水稻的粒重是由哪两个要素决定的?14、水稻品种按其源库关系种类可分为哪三种种类?15、水稻的稻穗的特色是什么?16、水稻穗分化期间第一苞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的叶龄余数分别是多少?三、问答题:1.简述水稻的“两性一期” 。
水稻的“两性一期”或称为水稻“三性”2.简述水稻“三性”在生产上的应用?3.简述水稻几个重点的叶龄期?4.简述水稻旱育秧的主要技术。
5.简述水稻的穗分化过程?6.以地膜保温育秧为例,简述秧田管理的重点环节和技术。
7.论述水稻的几种施用氮肥技术。
8.论述水稻吸肥规律。
9.简述水稻返青分蘖期、拔节长穗期、抽穗结实期的生育特色?10.论述水稻产量组成要素的特色,11.论述水稻返青分蘖期、拔节长穗期和抽穗结实期怎样进行田间管理。
12.以水稻为例,试述怎样在实质生产中使其获取优良高产。
作物栽培学各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各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叶蘖同伸规律:水稻主茎叶和分糵存在同伸规律,即n对n-3的同伸关系。
分蘖: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生长形成的分枝。
幼苗期;从稻种萌动开始到3叶期称幼苗期。
返青期: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5d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称返青期。
分蘖期:从4叶出生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节为止为分蘖期。
分蘖节:水稻在拔节之前,基部节间并不伸长而聚集在一起,分蘖着生在基部群集的节上,统称为分蘖节。
拔节期;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抽穗: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齐穗:有效分蘖:分糵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糵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称有效分糵,一部分出生较晚的小分糵生长逐渐停滞到枯死,称无效分糵。
无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或生长量小的小分蘖,生长逐渐停滞至枯死,称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发生无效分蘖的期间称无效分蘖期。
长穗期:总茎蘖数:生产上把单位面积上主茎和分蘖总数合称总茎蘖数。
短日出穗促进率:高温出穗促进率: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上承载的绿色叶面积,是一个比值。
粒叶比:用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的总颖花数,总实粒数和总粒重来进行的比较。
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蒸腾作用和无光合作用是水稻生理耗水的两大主要形式。
生态需水:水稻和生态需水主要是指用于用调节空气湿度,养料,抑制杂草等生态因子,创造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环境所需的水分,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最高分蘖期:灌溉定额:清洁生产:无公害栽培:指按照无公害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无公害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作物栽培学各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作物属于短日照植物?A. 水稻B. 小麦C. 玉米D. 大豆A. 密植B. 间作C. 套作D. 轮作3. 下列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料?A. 尿素B. 磷酸二铵C. 钾肥D. 鸡粪4. 下列哪种作物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种植?A. 棉花B. 花生C. 烟草D. 蔬菜5. 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3植物?A. 水稻B. 玉米C. 小麦D. 大豆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2. 土壤的pH值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3. 氮肥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磷肥能促进作物的根系生长,钾肥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4. 任何作物都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
()5. 作物的产量与土壤的肥力、水分、光照等因素无关。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作物生长的三要素是____、____和____。
2. 常见的作物轮作方式有____、____和____。
3. 作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____、____和____。
4. 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有____、____和____。
5. 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两个关键时期是____和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作物栽培学的基本任务。
2. 简述作物生长与发育的关系。
3. 简述作物栽培技术的概念。
4. 简述作物栽培学的应用领域。
5. 简述作物产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适宜水稻生长的灌溉方案。
2. 制定一个小麦的施肥计划。
3. 设计一个玉米的种植密度。
4. 制定一个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方案。
5. 设计一个棉花的栽培技术方案。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作物栽培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光照等因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 分析作物栽培技术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作物的播种和收获实验方案。
作物栽培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作物:从广义上讲,凡人类以利用为目的所栽培的植物统称为作物,狭义上是指粮、棉、油、麻、茶、糖、烟等大田作物。
2、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生产理论和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
3、喜温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温度和积温都较高,其生长发育最低温度约为10℃的作物。
4、长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长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5、生态型: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6、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置。
7、复种(种植)指数: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8、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9、间作,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
10、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1、叶功能期:从叶片抽出展开到枯黄一半以上所经历的天数。
12、合轴分枝:当顶芽活动到一定时间后,生长得极慢,甚至死亡,或分化为花芽,或发生变态,而靠近顶芽的侧芽迅速发展为新枝,不久其顶芽又停止生长,便再由其侧芽代替,形成曲折的、由多级侧枝连接而成的主轴。
13、无限花序(总状花序):花序的主轴在开花期间,可以继续生长,不断产生苞片和花芽,基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上方顺序推进,依次开放。
如果花序轴缩短,各花密集呈一平面或球面时,开花顺序是先从边缘开始,然后向中央依次开放。
14、有限花序:在开花期内的花序轴的顶端由于顶花先开放不能继续生长,只能在顶花下面产生侧轴,各花由内向外或由上而下陆续开放。
15、真果——果实的果皮单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或果实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大部分属于此种)。
16、假果——除子房外还有其他部分参与果实形成的如花托,花序轴,花被。
如苹果(花托)、瓜类(胎座)、凤梨(花序轴)等。
作物栽培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1.作物的概念广义:是指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并经过人工栽培的植物。
一般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和林木三类。
狭义:指农田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糖料,麻类,烟草和饲料等种植业所栽培的大田作物。
2.作物栽培的特点①强烈的季节性②严格的地域性③对土壤的依赖性④生产的连续性⑤系统的综合性⑥技术的实用性3.作物栽培学的概念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品和品质形成规律以及其与条件环境的关系,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优化决策,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实现作物高产,优质,生态,安全,高效,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科学。
4.作物栽培学性质与特征①作物栽培学以作物群体为研究对象②作物栽培学以优质,高产,生态,安全,高效为研究目标③作物栽培学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④作物栽培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5.精耕细作的栽培技术①“深耕细锄”,“少种多收”,耕作体系的革新②农业用具发明与改进③历代重视农田水利建设④开辟了多种肥源,创造了沤肥,堆肥,熏土等一系列肥料积制方法第二章作物起源传播与分类一,作物起源1.中国起源中心黍,稷,粟,稗,大麦,荞麦,大豆,红小豆,山药,大麻,水稻等2.印度起源中心稻,绿豆,甘蔗,芝麻等3.中亚起源中心小麦,豌豆,蚕豆,亚麻等4.近东起源中心小麦(各种),黑麦,燕麦等5.地中海起源中心小麦,甜菜等6.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小麦,高粱,亚麻,芝麻等7.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起源中心玉米,甘薯,陆地棉等8.南美起源中心马铃薯,花生,烟草,木薯,海岛棉等二,作物的分类根据作物生理生态特性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喜温作物:水稻,棉花,烟草,玉米耐寒作物:麦类,油菜,豌豆,蚕豆2.按作物光周期特性分类长日作物:日照时间长于某一临界时数才能开花的作物,麦类,油菜,萝卜等短日作物:日照时间短于某一临界时数才能开花的作物,水稻,大豆等中日照作物:日照时间长短对开花影响不大的作物,荞麦,豌豆等定日照作物:只有在某一中等长度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甘蔗3.按作物对CO2同化途径分类C3作物: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高,有较强的光呼吸,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烟草等C4作物: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低,在强光下,光合强度比C3作物高,玉米,高粱,甘蔗等景天科作物:景天,剑麻,菠萝,兰花等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分类1.按播种期分类: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2.按播种密度和田间管理分类:中耕作物(玉米,大豆,马铃薯等),密植作物3.按收获季节分类:夏粮作物,秋收作物根据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粮食作物(1)谷类第一类禾谷类(麦类)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小黑麦第二禾谷类作物(粟类)水稻,玉米,高粱,谷子,糜子,薏苡其他谷类作物荞麦,藜麦(2)豆菽类大豆,杂豆(3)薯类马铃薯,木薯,甘薯,魔芋,菊芋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棉花,麻类等(2)油料作物花生,油菜,向日葵(3)糖料作物甜菜,甘蔗,甜叶菊(4)其他作物①嗜好作物:烟草,茶,咖啡,可可等②特用作物:桑,橡胶,香料等③编织原料作物:席草,芦苇等3 .饲料与绿肥作物苜蓿,羊草等4.药用作物枸杞等需要育苗移栽的作物:水稻,甘薯,烟草第三章作物生长发育特性1.生命周期:作物由播种出苗到新种子成熟这一过程为作物的生命周期,也称为作物的一生。
作物栽培学总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作物栽培用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研究对象是大田作物1、作物栽培学特点:复杂性、季节性、地区性2、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生物观察法、生长分析法、发育研究法、作物生理研究法3、作物种植一般分为三大类:粮食作物(谷类、豆类、薯芋类)、经济作物(纤维、油料、糖类、其他)、饲料和绿肥作物1.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不可逆增加。
通常可以用大小、轻重和多少来度量。
2.发育: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即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3.分化:细胞、组织和器官在形态结构、内部代谢和生理功能发生的变化。
4.S形生长过程:作物的个别器官、整个植株的生长以及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均经历前期较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又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一条S〃形的曲线。
(S型曲线的应用: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最高速率)、缓慢下降期)生产上的指导意义:可作为作物检验生长发育进程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在作物生育过程中应密切注视苗情,使之达到该期应有的长势长相,向高产方向发展。
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发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超过S形生长周期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5、棉花的主茎各节均可出生分枝,一般主茎第5~7节位以下着生的分枝多为叶枝(营养枝),其它节位着生的多为果枝,在果枝中,棉铃对叶生,枝条曲折,与茎垂直、叶枝中叶片多锐角。
棉叶为子叶、先出叶、真叶。
4、作物生产上的种子泛指用于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它包括植物学上的三类器官,即由胚珠发育成的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以及用作无性繁殖的根茎等营养器官选用粒大、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对保证全苗壮苗有重要意义。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参考复习

作物栽培学总论题库现农业经济再循环并从中获取利润的过程。
其核心是“种- 收”过程,又称之为作物栽培。
3.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研究作物生产综合技术的应用学科, 它是研究作物生 长发育规律、 作物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 并探讨作物生产实现高产、 稳 产、优质、低成本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
4. 分蘖:禾谷类作物分蘖节上着生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长成的新茎称为分蘖。
5. 定日作物:要求一定时间的日长才能完成其生育期的作物。
6. 中耕作物:株行距离较大,植株对地面覆盖度小,经常要中耕松土的一类作物。
7. 拔节:茎的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迅速进行分裂伸长, 使植株节间突然迅速 伸长的现象。
8. 有效分蘖:能生长至抽穗结实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
9. 无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
10. 一次分蘖:从主茎叶腋长出的分蘖。
11. 二次分蘖:从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
12. 剑叶:禾本科植物主茎顶部的最后一片平展叶。
13. 直根系: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
14. 须根系:由种子根(或胚根)及其侧根和茎节上发生的次生根(不定根)所组成的 根系。
15. 作物的适应性: 是作物长期适应于一定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种性状, 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16. 生长: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 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大来完成 , 既包括营养体的生长也 包括生殖体的生长 .17. 发育:器官、机能的质变过程,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特殊花、 果实、种子形成,狭义指生殖生长转变的开始。
18. 作物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时间。
19. 生育时期:在作物的全生育期中根据其形态和生理上发生显著变化的特点划分成几 个阶段称之为生育时期。
20. 营养生长:一般指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21. 生殖生长 : 一般指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22. 感温性: 作物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 23. 感光性: 作物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 24. 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作物处在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也必须有最低限 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花芽)分化的特性。
作物栽培学主要知识点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论一、作物生产概况1.中国及世界耕地面积。
2.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
3.山西省粮食作物。
4.山西省经济作物。
二、作物起源及分类1.起源于中国的作物(水稻、大豆、谷子、荞麦、大麦等共136种)。
2.起源于新大陆的作物。
3.作物的分类(三大部分、八大类别)。
三、作物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的概念(生长、发育、营养生长、生殖生长、营养体向生殖体的过渡)。
2.种子及其萌发.(1)种子的概念(种子、果实、无性繁殖的根茎叶等)。
(2)种子休眠。
(3)种子萌发过程(吸胀、萌动、发芽)。
(4)种子萌发的条件(水、温度、空气)。
(5)种子出土类型(子叶出土、子叶不出土、半出土)。
3.根和根系生长.(1)单子叶作物的根系(须根系,含种子根、节根、气生根)。
(2)双子叶作物的根系(直根系,主根与侧根)。
(3)根生长的几种趋性(向水性、趋肥性、向氧性)。
4.叶的生长.(1)影响叶生长的因素(温度、光、水、矿质营养)。
(2)叶面积指数(LAI)。
5.花.(1)花序(圆锥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总状花序)。
(2)授粉方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
四、生育时期、生育期1.生育期的概念。
2.生育时期的概念。
五、作物与环境1.生态因子与生活因子。
2.作物与光。
(1)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2)光周期反应对花原基起诱导作用的因素。
(3)长日照作物。
(4)短日照作物。
(5)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从南向北、从北向南引种后,生育期和开花期会发生什么变化。
3.作物与温度。
(1)温度三基点。
(2)耐寒作物、喜温作物。
3)冷害、霜冻、高温的危害。
4.作物需水临界期。
5.作物与空气。
(1)一年内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
(2)一天内作物群体内CO2浓度的变化。
六、作物产量及其形成1.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
2.产量构成因素(禾谷类、豆类、棉花、薯类)。
七、作物的品质1.品质的概念。
2.环境对品质的影响。
作物栽培总论复习资料.doc

作物栽培总论复习资料一>名词与概念:1.广义的作物: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栽培、利用、演化而来的貝有济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狭义的作物是指人工定向选择、驯化改11并丿]J适当方法种植管理的植物。
即人工栽培的大田植物。
人们对广义作物的栽培与管理叫种植业;对狭义作物的栽培与管理叫作物栽培。
2.农业资源: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所涉及到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町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如光、热、水、土地、生物、矿质元素等。
工业装备水平、人力资源、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等3.生长——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枳、数量、巫量上不可逆的增加的过程。
生长是量变过程。
4.分化——从一种同质细胞类型转变成形态、结构、功能与原来不相同的异制质细胞类型的过程。
即从无到冇过程。
5.发育——作物体细胞、组织器官分化的质变过程。
6.植物学意义上的种子由胚珠受精发育成的繁殖器官。
7•农业上的种子指用來繁殖下一代的繁殖器官(播种材料)&休眠:有生活力的种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仍不能萌发的现彖9.强迫休眠••种子具备发芽能力,因缺乏发芽必需条件处于静止状态。
10自发休眠或生理休眠:种子给以适宜条件也不发芽11.发芽…胚根、胚芽伸长突破种皮12.种子的寿命: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能力经历的时间。
13不定根-在基部茎节上发生的根14节根••地下茎节上的不定根;15气生根■■地上茎节上的不定根16•分藥节--茎或分槃的基部茎节不伸长密集于地表处称为分槃节17.分麋力一禾谷类作物产生分麋的特性和能力18•分麋期:全111有50%植株出现第一分藁的时间19.冇效分藥■■能正常抽穂结实(单穗结实5粒以上)的分麋。
20•无效分麋-分麋不能正常抽穗结实(单穗结实5粒以下)。
21居间生长…禾谷类作物茎或糜的生长,主要依靠每个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空组织细胞的分裂与伸长而实现。
这种生长方式叫居间生长22.拔节-主茎或分藥基部第一伸长节间伸长达1〜3 cm时称为拔节。
作物栽培各论复习资料.doc

1.棉花苗期:棉花出苗到现蕾的时期。
2.棉花蕾期:棉花从现蕾到开花的时期。
3.花铃期:棉花从开花到叶絮的时期4.吐絮期:棉铃开始吐絮到全田收花基本结束的时期。
5•棉花果枝:能直接现蕾结铃的分枝。
6•棉花叶枝:不能直接现蕾结铃的分枝。
7•有限果枝:果枝只有一个结,顶端着生蕾铃,称为有限果枝。
8•无限果枝:果枝有多结的称无限果枝。
9•棉花的无限生长习性:在温度、肥水和光照条件允许下,棉花町以不断增长新叶、新枝和幼蕾。
10.3/8叶序:8片叶刚好|韦|成3周,第9片叶与第一片叶在垂肓而上的叶序。
11 •棉花现蕾:棉株第一果枝上岀现肉眼可见(3mm长)的三角形苞片幼蕾的现象。
现蕾期:在生产中把群体屮,50%以上棉株开始出现第一个肓径达3mm的花蕾时称之为现蕾期。
12.盛蕾期:50%以上棉株第四台果枝现蕾时称Z为盛蕾期。
13•伏前桃:7/15以前开花的成铃14.伏桃:7/16至8/15期间开花的成铃15•早秋桃:8/16至8/25期间开花的成铃16•晚秋桃:8/26至有效开花结铃终止期(9/15)开花的成铃17.单铃重:是指单个棉铃的子棉重量1&衣分:指百公斤子棉中皮棉占子棉的比重。
籽指:100粒棉花种子的重量。
19.长势:棉株不同时期生长发育速度20•长相:棉株不同时期的外部形态特征21.双低油菜:芥酸和硫廿含量低于和应标准的汕菜品种。
22•油菜苗期:汕菜从出苗(了叶平展)到现蕾历经的时期23.蕾薑期:从现蕾到初花为蕾臺期24.汕菜现蕾:指扒开主茎顶端1〜2片幼叶可见到明显花蕾的时期。
25•油菜抽薑:油菜一般在现蕾时(或前或后),主茎节间开始伸长,当主茎薑高达到10cm 时,称为抽薑根颈:在栽培上常将子叶节以下的整个幼茎称为根颈,而植物学上把根和幼茎连接处的一小段幼茎称为根颈26.角果发育成熟期:油菜从终花到角果、种子成熟为角果发育成熟期27.油菜有效分枝: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有效角果的分枝。
28•油菜“早花早薑”:汕菜冬前和越冬时出现抽蔓和开花的现象29.冬发汕菜:幼苗有9-10片绿叶,LAI1.5以上,开盘直径30cm以上的油菜。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为农业生产直接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生活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研究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农业技术措施的科学.2.作物: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植物。
3.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其全生育期需要较高的积温。
4.经济产量: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获得量。
5.生物产量:作物光合作用形成干物质总量。
6.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
7.阶段发育:植物从种子发育发到成熟的生活周期内必须经过几个顺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开始进行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的发育过程称为阶段发育.8.叶片功能期:从叶片定型到衰枯前。
9.光合势:持续光合的叶面积与光合时间的积。
10.小麦出苗期:麦田50%植株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幼苗长出地面2cm的时期。
11.小麦分蘖期:麦田50%植株第一分蘖伸出叶鞘1。
5—2cm的时期。
12.小麦拔节期:第一节间离地面1。
5-2cm的时期。
13.玉米拔节期:雄穗伸长,基部节间总长度为2-3cm时期。
14.玉米大喇叭口时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雄穗处在四分体期。
叶龄指数为60左右。
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的时期.15.棒三叶:果穗叶及其上位叶,下位叶统称为棒三叶.16.玉米穗肥:从小喇叭口期到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并以大喇叭口期为中心施用的促进穗大粒多的肥.17.水稻三性:水稻的生育期内具有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统称.18.水稻感光性:光照偏短、暗期加长,水稻完成光周期的诱导快,幼穗分化提早;光照延长,暗期缩短,水稻完成光周期的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的特性称为水稻感光性。
19.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具有在高温和短日照处理,都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的特性。
20.小秧:3叶期内移栽的水稻秧苗。
21.中秧:3.0-3。
5叶龄内移栽的水稻秧苗。
22.大秧:4。
5-6。
5叶领移栽的水稻秧苗。
作物栽培学综合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种子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称为种子的休眠.2、叶面积指数:指单位面积上绿色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3、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与其种植地点的配置.4、生育时期:在作物的一生中,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外部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的生理特性上,都会发生显著变化一系列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将作物的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或称若干个生育阶段.5、作物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即作物对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反应的特性.6、种子:植物学上的种子是指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有性繁殖器官.而作物生产上所说的种子则是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7、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收获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8、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9、感光性:作物花器分化和形成除需要一定温度诱导外,还必需一定的光周期诱导,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感光性.10、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分蘖芽的产生、气孔发育等.11、叶龄指数:作物某一时期已抽出<或已展开>叶数占总叶数的百分数,即为叶龄指数.12、复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级或两级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13、作物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所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的育种方法.14、物候期:是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15、生物产量:指作物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16、立体种植: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立体种植实际上是间、混、套作的总称.二、单选题1、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首先是〔 C 〕.A.环境B.措施C.品种D.肥料2、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的天数测定植株的生长状况,如稻、麦分蘖消长、穗分化状况等,这种研究法称为〔C 〕.A.生物观察法B.生长分析法C.发育研究法D.生长发育研究法3、研究作物栽培的基本方法是进行〔A〕.A.田间试验B.温室试验C.实验室栽培D.大田示范4、〔 A 〕是采用机械和人工的方法,按一定的种、药比例,把种衣剂包在种子表面并迅速固化成一层药膜.A.种子包衣B.种子丸化C.种子毯D.拌种5、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B 〕.A.5℃左右B.10℃左右C.15℃左右D.20℃左右6、作物种植三元结构为〔C 〕.A.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B.谷类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C.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D.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7、玉米生长过程中露出地面,生长在空气中,具有支持、吸收功能的根是〔 C〕.A.种根B.苗根C.气生根D.初生根8、耐寒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A.1℃左右B.1~2℃左右C.1~3℃左右D.2~3℃9、豆类作物的花序属〔B 〕.A.穗状花序B.总状花序C.肉穗花序D.圆锥花序10、甜菜块根上由子叶下胚轴演变而成的缩短茎,并丛生叶片的部分为〔A 〕.A.根头B.根颈C.根体D.根尾11、作物生育期的准确计算方法是〔 B 〕的天数.A.播种至收获B.出苗至成熟C.出苗至收获D.播种至成熟12、通常禾谷类作物发芽的标准是指种子萌发后胚根长至与种子等长,胚芽长达种子〔 B〕时.A.1/4B.1/2C.3/4D.等长13、作物种子休眠的最主要原因是〔 C〕.A.种子含有抑制发芽的物质B.不良的环境条件C.胚的后熟D.种皮硬实13、对作物生育期长短影响最大的环境条件是〔D 〕.A.密度高低B.营养条件C.水分条件D.光温条件15、下列是长日作物的为〔 A 〕.A.油菜B.烟草C.荞麦D.甘蔗16、〔 C 〕茎的生长按合轴生长方式生长.A.向日癸B.棉花营养枝C.棉花果枝 D油菜17、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称为〔 C 〕.A.相对生长率B.净同化率C.叶面积比率D.比叶面积18、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称为〔D 〕.A.相对生长率B.净同化率C.叶面积比率D.作物生长率19、小麦的水分临界期是〔 C 〕A.出苗-拔节B. 拔节-孕穗C. 孕穗-抽穗D.抽穗-开花20、按产品用途和生物学系统分类,下例属于薯类作物的是〔C 〕A.大豆B.油菜C.马铃薯D.苜蓿21、小麦的花序属〔 A 〕.A.穗状花序B.总状花序C.肉穗花序D.圆锥花序22、按作物对温光条件的要求分类,下例属于喜凉作物的是〔 C 〕A. 玉米B. 棉花C.小麦D.甘薯2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的同化途径分类,下例属于三碳作物的是〔 D 〕A.高粱B.玉米C.甘薯D.大豆24、玉米收获的主产品是〔 A 〕A.籽粒B.地下块根C. 地下块茎D.地中茎25、下例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 A.〕A.玉米B. 小麦C. 水稻D.大豆26、在一年一熟制条件下的"大豆→小麦→玉米"种植方式为〔 A 〕.A. 轮作B. 连作C. 复种轮作D.复种连作27、〔 B 〕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A. 作物布局B. 作物栽培制度C. 轮作D.复种28、下列哪种情况最能在两地间相互引种成功〔B 〕.A.同经度的两地B.同纬度的两地C.同海拔的两地D.同生产水平的两地29、〔A 〕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A.生物产量B.经济产量C.光合产量D.净生产量30、产量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具有〔C 〕.A.吸收作物B.光合效率C.自动调节D.净光合生产率31、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称为〔 B〕.A.相对生长率B.净同化率C.叶面积比率D.比叶面积32、下列是长日作物的为〔 A 〕.A.油菜B.烟草C.荞麦D.甘蔗15、作物种子的萌发过程可划分为〔ACE 〕.A.吸胀B.破胸C.萌动D.出苗E.发芽33.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或同行混播在同一田地上称谓〔 C 〕.A. 间作B. 套作C. 混作D. 轮作34、一般播种的种子要求净度达到〔 B 〕A. 98%B. 95%C. 90%D. 85%35、作物器官、个体、群体等的生长均呈〔 D〕趋势.A.直线增长B.指数增长C.抛物线增长D.S形增长36、麻类的收获适期为〔 D 〕.A.伸长期B. 蜡熟期C. 生理成熟期D. 工艺成熟期37、小麦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C 〕.A. 18%B. 15%C. 13%D. 5%38、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谓〔 B 〕.A.最大效率期B. 需水临界期C. 旺盛生长期D. 开花期39、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称为〔 C 〕.A.相对生长率B.净同化率C.叶面积比率D.比叶面积40、一般播种的种子要求纯度达到〔 B 〕以上.A. 98%B. 96%C. 90%D. 85%41、开花前不要求昼夜长短,只需达到一定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在自然条件下均可开花的作物类型是〔 C 〕.A.短日作物B.长日作物C.中间型作物D.所有作物42、下列不是三基点温度的是<C >.A.最低B.最适C.最快D.最高43、作物对土壤的酸碱度都有自己适宜的范围,〔 A〕被称为盐碱地的先锋作物.A.紫花苜蓿B.甜菜C.高粱D.棉花44、下列不属于种子发芽必备的内在条件的是< B > .A.种子充分成熟B.适宜的环境条件C.有完整的胚D.完成了休眠期45、水体污染的防治,以〔 B〕为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A.污水灌溉B.养水生植物C.水质检测D.废水处理46、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是〔 B 〕.A.积温B.有效温度C.活动积温D.有效积温48、播种面积大于耕地面积的熟制称为〔 A 〕.A. 多熟种植B.轮作C.间作D.套作三、多选题1、作物栽培包括〔ACD 〕三个环节.A.作物B.播种C.环境D.措施2、在作物生产中下列以子实为主要用途的作物有〔BC 〕等.A.马铃薯B.水稻C.玉米D.甘薯3、引起作物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有〔ABCD 〕.A.胚末成熟B.硬实C.环境条件不良D.发芽抑制物存在E.土壤养分匮乏4、下列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有〔 ABCD 〕A.玉米B. 大豆C. 棉花D.烟草5、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 ABCD 〕几种.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C.中性作物D.定日照作物6、下列属于高温—短日型的作物有〔 AC 〕.A.水稻B.小麦C.玉米D.大豆E.油菜7、作物生产上的种子包括下列器官〔ABCDE 〕.A.种子B.果实C.块根D.块茎E.茎段8、确定播种期的原则应考虑〔ABCDE 〕等几方面因素.A.气候条件B.栽培制度C.品种特性D.病虫害E.种植方式9、作物种子清选主要包括〔ABC 〕.A. 筛选B.风选C. 液体比重选D. 盐水选E. 硫酸铵水选10、在作物生产中下列以子实为主要用途的作物有〔BC 〕等.A.马铃薯B.水稻C.玉米D.甘薯11、作物生产潜力包括〔CDE 〕.A.营养生产潜力B.现实生产潜力C.光合生产潜力D.光温生产潜力E.光温水生产潜力12、作物"S"形生长曲线按作物种子萌发至收获来划分,可分为〔ABCD 〕A. 缓慢增长期B.缓慢下降期C.快速增长期D.减速增长期E.稳定生长期13、〔ACE 〕是麦类作物生育时期划分的生育时期名称.A.拔节期B.鼓粒期C.抽穗期D.现蕾期E.乳熟期14、薯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ABC 〕A.株数B.每株薯块数C.单薯重D.分枝数E.衣分15、作物产品品质取决于所形成的〔ABCDE 〕等物质.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糖E.纤维16、决定作物品质形成的非遗传因素包括〔ABC 〕.A.生态环境条件B.栽培措施C.矿质营养D.相对生长率E.净同化率17、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ACE 〕A. 穗数B.分蘖数C.每穗实粒数D.有效颖花数E.粒重.18、表土耕作的主要方法有〔 ABCDE 〕.A.耙地B.耢地C. 镇压D. 作畦E.起垄19、影响作物根系生长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土壤水分B.土壤阻力C.土壤通气D.土壤养分E.土壤温度20、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 ABCD 〕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的科学.A.高产B.稳产C.优质D.高效21、生长分析主要有〔ABCDE 〕等方面.A.相对生长率B.净同化率C.叶面积比率D.比叶面积E.叶干重比22、作物栽培的特点有〔 ABCD〕,A.复杂性B.季节性C.地区性D.变动性23、下述作物中,〔 AC 〕为起源于我国的本土作物.A.水稻B.马铃薯C.苦荞D.玉米24、下列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有〔 ABCD 〕A.玉米B. 大豆C. 棉花D.烟草E.小麦25、〔AC 〕为喜温作物,其生育的最低温度为100C左右,其全生育期需要较高的积温.A.水稻B.小麦C.玉米D.油菜27、种子和用以繁殖的营养器官能否发芽,主要取决于〔 ABCD 〕,它们缺一不可.A.种子发芽力B.温度C.水分D.空气E.土壤28、鉴别种子生活力的方法有〔ADE 〕.A.利用组织还原能力B.利用细胞液中的酶活性C.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性D.利用原生质的着色能力E.利用细胞中的萤光物质29、作物种子的萌发过程可划分为〔ACE 〕.A.吸胀B.破胸C.萌动D.出苗E.发芽30、豆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有〔 ABCDE 〕.A.株数B.每株有效分枝数C.每分枝荚数D.每荚实粒数E.粒重31、粮食作物的产品品质可概括为〔BCDE 〕.A.碘价B.食用品质C.营养品质D.加工品质E.商品品质32、评价作物产品品质的物理指标包括〔ABCDE 〕.A.形状B.大小C.滋味D.香气E.色泽33、播种方式包括〔BCDE〕.A. 机播B.撒播C.条播D.穴播E.精量播种34、作物栽培科学常采用〔 ABCD 〕研究法对作物自身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进行研究.A.生物观察法B.生长分析法C.发育研究法D.生长发育研究法35、〔ACE 〕是麦类作物生育时期划分的生育时期名称.A.拔节期B.鼓粒期C.抽穗期D.现蕾期E.乳熟期36、影响作物花器官分化、开花授粉受精的主要外界条件有〔ACDE 〕.A.营养供给B.光照强弱C.气温高低D.水分保障E.风力与降雨大小37、作物的干物质积累动态遵循Logistic曲线〔S形曲线〕模式,经历〔 ABDE〕.A.缓慢增长期B.指数增长期C.最大增长期D.直线增长期E.减慢停止期38、目前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有〔BCD 〕.A.没有全部使用塑料地膜B.漏光C.光饱和浪费D.条件限制E.品种不好40、从作物对温度的要求来看,下列是耐寒作物的是〔ABCE〕.A.荞麦B.小麦C.燕麦D.芝麻E.蚕豆41、以下属于喜N作物的有〔 ABDE 〕.A.水稻B.小麦C.大豆D.玉米E.高粱42、禾谷类作物穗的库容量由〔 DE〕决定.A净同化率 B.叶面积比率 C.源大小 D.籽粒数 E.籽粒大小43、〔ABC 〕是决定作物产量的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A.源B.流C.库D.温E.光44、种子处理包括〔 ABCDE 〕.A. 晒种B.石灰水浸种C. 药剂浸种D. 拌种E.包衣45、作物种植制度包括〔ABCDE 〕.A. 作物布局B. 复种C. 间作D. 套作E. 轮作46、复种程度的高低主要受〔ABCDE 〕条件的影响.A.热量B. 水分C. 肥力D. 劳畜力、机械化E.技术47、有利于作物叶片宽度和厚度增长的条件有〔B C〕.A.较高的气温B. 较低的气温C.较强的光照D.较弱的光照E.充足的水分四、简答题1、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2、地膜覆盖的作用是什么?3、影响茎、枝<分蘖>生长的因素4、评价作物产品品质常采用的指标有哪些?5.轮作的作用是什么?6、影响根系生长的主要条件7、可持续农业"的基本含义 ?8、影响花器官分化、开花授粉受精的外界条件9、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10、连作的危害.11、作物布局的基本原则12、作物引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五、论述题1、论述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2、论述作物个体与群体关系?如何协调两者关系以促进作物高产?3、试述作物源、流、库的关系与其生产上的意义?4、试述提高产量潜力的途径有哪几个方面?5.试述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6.试述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与改善品质的途径7、试述作物生育进程理论应用价值.农业推广学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狭义的农业推广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3、群体4、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5、农业创新扩散6、职前培训7、大众传播法 8、成果示范 9、广义的农业推广10、心理定势 11、气质 12、在职培训13、集体指导法 14、方法示范 15、现代农业推广16、沟通 17、行为 18、中间试验19、农业技术市场 20、促销 21、农业推广教育22、经济上限 23、技术上限 24、成果分布二、单选题:1、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推广属于.A、狭义的农业推广B、广义的农业推广C、现代农业推广2、农业推广的基本属性是,是一种农村社会教育.A、教育B、咨询C、服务3、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和培养的个人能力和素质.A、农业技术干部B、农民C、农业技术专家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我国农业的根本大法,该法于1993年7月2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后颁布实施,后于12月修订.A、2002年B、1997年C、2000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于7月2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后颁布实施.A、2002年B、1997年C、1993年6、在同一类型、同一地区、相同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条件下,推广人员把情况相同或相似的一些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小组会议、示范、培训、参观考察等方法,集中地对农民进行指导和传递信息的方法叫.A、大众传播法B、集体指导法C、个别指导法7、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的推广方法叫.A、大众传播法B、集体指导法C、个别指导法8、推广人员和个别农民接触,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叫.A、大众传播法B、集体指导法C、个别指导法9、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推广多侧重于.A、农村教育和信息咨询B、教育C、农事活动指导10、广义的农业推广强调.A、农村教育和信息咨询B、教育C、农事生产的指导11、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对,即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应用在生产中,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A、农村教育和信息咨询B、教育C、农事生产的指导12、利用经济手段、合同形式,把推广人员与生产单位和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来推广技术的一种经济责任制度叫.A、农业技术承包服务B、技术咨询服务C、技术经营服务13、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的农业技术服务叫.A、农业技术承包服务B、技术咨询服务C、技术经营服务14、农业推广机构兴办各种经营性实体,把推广技术与提供各种必要的经营服务结合起来,"既开方,又卖药",更好地促进技术专化为生产力的农业技术服务叫.A、农业技术承包服务B、技术咨询服务C、技术经营服务15、把农业技术纳入到整个经济活动和商品流通中,与其他商品一样进行交换和流通,最后,将其转化、物化到农业生产中去,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农业技术服务叫.A、技术市场服务B、技术咨询服务C、技术经营服务三、多选题1、创新的特性有.A、相对优越性B、一致性C、复杂性D、可试验性E、可观察性F、复杂性2、典型的创新扩散过程具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A、突破阶段B、跟随阶段C、紧要阶段D、试用阶段E、从众阶段3、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常见的几种运行机制有等几种形式.A、科、教、推三结合的运行机制B、技、政、物三结合的运行机制C、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的运行机制D、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E、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4、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的动力有.A、农民需要是农业推广的原动力B、市场需求是农业推广的拉动力C、农村需要是农业推广的根本动力D、政府政策导向是农业推广的推动力5、推广教育的特点有 .A、普与性B、适用性C、实用性D、实践性E、长期性F、实效性6、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有.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 、启发性原则 D、因人施教原则 E、时效性原则7、农业推广组织的职能是.A、确定推广目标B、保持推广工作的连续性C、信息交换D、控制E、激励F、评估8、世界农业推广方式有.A、一般推广方式B、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C、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D、群众性推广方式E、项目推广方式F、农业系统开发推广方式G、费用共担〔分摊〕推广方式 H、教育机构推广方式9、方法示范的基本要求是 .A、短时准确B、技术人员示范规范C、操作为主讲解为辅D、农民亲自操作10、推广技术类论文的格式一般包括等部分.A、标题B、作者署名〔包括所在地区、工作单位、〕C、摘要〔英文摘要〕D、关键词E、正文F、参考文献11、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A、认识阶段B、兴趣阶段C、评价阶段D、试用阶段E、采用阶段F、推广阶段12、不同时间的创新采用者可划分五种类型.A、创新先驱者B、早期采用者C、早期多数D、晚期采用者E、晚期多数F、落后者1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有四个方面.A、成果质量B、成果数量C、转化系统体系建设D、农民需求E、政策与资金14、农业推广教学方法有.A、集体教学法B、示范教学法C、鼓励教学法D、观摩教学法E、现场教学法F、个别教学法15我国农业推广方式有.A、项目计划方式B、技术承包方式C、技物结合方式D、企业牵动方式E、农业开发方式F、科技下乡方式16、个别指导法的具体应用有等形式.A、农户访问B、办公室访问C、信函咨询D、咨询E、电脑服务17、成果示范的基本要求是.A、技术要成熟可靠B、示范目标与农民和社会生产目标相一致C、示范点要有代表性D、具备成果示范的必需条件E、示范点的选择和布局要合理F、示范人员要有精湛的技艺18、农业推广经营服务中的营销观念有.A、用户观念B、质量观念C、服务观念D、价值观念E、效益观念F、竞争观念G、创新观念H、信息观念I、时效观念 J、战略观念19、农业推广语言的特点 .A、易懂易记,简单明了B、实用实效,可行易行C、生动形象,朴实无华20、在职培训的方法有.A、每月讲习班B、两周培训班C、生产项目培训D、年培训班21、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有.A、发展农村农民教育的功能B、发展农村科技的功能C、发展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功能D、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22、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原则有.A、项目的先进性B、项目的成熟性C、项目的适应性D、项目产品的需求性E、项目的技术要求与农民的接受能力的一致性F项目要符合农民的需要 G、项目的时效性23、行为产生的主要理论有.A、需要理论B、动机理论C、态度改变理论D、激励理论E、行为改变的一般理论24、农业推广沟通与一般沟通一样,必须具备等几大要素.A、沟通主体B、沟通客体C、沟通渠道D、沟通媒介E、沟通内容F、沟通方式25、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方法有.A、调查现状法B、分析、预测法C、评议论证法D、调查研究法E、优选决策法26、推广论文选题的原则有.A、选择有创新的问题B、选择农业生产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C、选择有争论的问题D、选择与自身条件、能力相适应的题目27、农民学习的特点是.A、学习目的明确B、负担重,学习时间有限C、农民之间可以互相学习D、精力分散,记忆力较差E、有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F、精力分散28、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原则.A、综合效益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实事求是原则D、层次性原则E、资料可比原则F、因地制宜原则29、心理定势的类型有.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效应D、经验效应E、移情效应F、模仿效应30、我国的农业推广程序,概括起来包括等几个步骤.A、项目选择B、试验C、示范D、培训E、服务F、推广G、评价H、总结31、在大众传播法中,下列媒体中,属于静态物像传播媒体的有.A、广告B、电视C、报纸、杂志D、录音、录像E、科技展览F、标语32、农业推广项目的验收方法有.A、现场验收B、会议验收C、检测、审定验收33、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的方法有.A、经济的方法B、行政的方法C、思想教育的方法D、精神激励法E、法律的方法F、农业推广人员的资格地位34、农业推广试验设计的原则有.A、重复原则B、惟一差异原则C、随机原则D、直观原则E、因地制宜原则F、局部控制原则35、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方式有.A、自检评价B、现场评价C、项目的反应评价D、行家评价E、专家评价36、农业推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A、社会调查B、问卷法C、社会实验D、观察法37、沟通的基本要素有.A、信源B、渠道C、信息D、信息接受者E、反馈38、人的行为特点有.A、目的性B、差异性C、可调节性D、同一性E、可塑性39、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主要有等.A、经营因素B、技术因素C、农民素质D、政府政策以与农村家庭E、社会组织机构40、农业推广的特点主要有几个方面.A、生产性B、教育性C、综合性D、社会性E、周期性F、实用性41、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有.A、试验示范原则B、综合效益原则C、智力开发原则D、因地制宜原则E、合作推广原则F、服务配套原则G、全面系统原则 H、计划性原则42、推销人员的作用有.A、寻找顾客B、反馈情报C、沟通信息D、服务E、分配资源F、销售产品43、农业推广语言运用的原则有.A、朴实平等B、深入浅出C、科学规范D、简洁精练E、事实教育F、形象生动44、农业推广演讲稿的主题应具备的几个特征是.A、现实性B、针对性C、新奇性D、通俗性E、实用性F、教育性45、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主要依据有.A、农民的需要B、社会的需要C、市场的需要D、专家的意见E、推广单位的意见46、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结构包括.A、专业结构B、能级结构C、层次结构D、年龄结构E、知识结构F、能力结构47、农业推广调查的方法有等.A、文献调查法B、实地调查法C、访问调查法D、问卷调查法E、实验调查法F、函调调查法48、农业推广调查的步骤包括.A、选择调查课题B、拟定调查方案C、收集调查资料D、审核调查资料E、整理分析资料F、统计分析49、农业推广教学的基本原则有.A、实际、实用、实效B、直观 F、教学方式多样化D、因人施教 C 、启发E、讲授知识与实践指导相结合50、农村家政推广的内容有几类.A、家庭结构方面B、家庭教育方面C、家庭管理方面D、家庭卫生方面E、家庭卫生保健与计划生育F、家庭礼仪方面51、当前我国农技推广体系与国际市场接轨存在的不适应有.A、推广理念不适应B、职能定位不适应C、管理体制不适应D、推广方法不适应E、保障措施不适应F、法规法则不适应四、判断题1、从农业推广的概念可知,狭义的农业推广以"技术指导"为主要特征,广义的农业推广以"教育"为主要特征,现代农业推广以"咨询"为主要特征. 〔〕2、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有生态区域性、效果的不稳定性、综合性和相关性、不可逆转的时序性与持续性和应用的分散性特点.〔〕3、影响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有生理因素、社会生活条件、教育和社会实践. 〔〕4、农民行为改变有农民自身和他们所属文化教育传统的障碍和农业环境中的阻力两个方面. 〔〕5、农业推广信息采集的原则有主动、与时原则、真实、可靠原则、针对需求原则、全面系统原则、计划性原则和预见性原则.〔〕6、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其中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社交需要.〔〕7、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可调节性、差异性和可塑性等几个特点.〔〕8、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是试验目的要明确、试验要有代表性和试验结果要准确可靠. 〔〕9、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依据是国家需要、市场需要、农民需要和专家的意见. 〔〕10、农业推广学的研究程序包括选题、计划、实施和总结四个方面. 〔〕11、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基本原则有目标性原则、赢利性原则、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1.小麦的叶片按叶片的发生时期,着生部位及其与其他器官生长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哪三组?1.近根叶组包括着生在分蘖节上的所有叶片(以后发生的叶片均着生于伸长的茎节上,称为茎生叶),11叶品种为1/0-7/0叶,13叶品种为1/0-9/0叶。
主要功能:越冬以前为麦苗冬前分蘖和发根提供养分,并为麦苗越冬和返青生长奠定物质基础。
越冬期间为麦苗越冬消耗提供营养。
返青期则为麦苗发生春生分蘖与根系提供养分,并为拔节奠定基础。
2.中层叶组植株伸长节间最下面的三片包茎叶。
11叶品种7/0-9/0叶,13叶品种9/0-11/0叶。
主要功能:拔节前主要供返青后分蘖,发根和分化小穗原基所需营养;拔节后供根系生长,植株基部第一、二节间伸长、长粗、充实和分化小花原基之用。
物质分配关系:11叶品种,7/0-8/0供一节的伸长、长粗和充实,8/0和9/0叶供二节间伸长、长粗和充实。
如7/0、8/0、9/0三叶叶面积过大,势必引起基部两个节间的过长。
植株重心上抬,易倒伏。
应适当控制中层叶的叶面积。
3.上层叶组主茎最上三片包茎叶,即剑叶、倒二、倒三叶。
主要功能:抽穗前小花分化,中上部节间伸长、长粗、充实。
抽穗后子粒灌浆。
在孕穗期剪叶,小麦植株最后三片功能叶对每穗结实粒数影响:倒二叶〉剑叶〉倒三叶。
粒重和产量:剑叶〉倒二叶〉倒三叶。
可见,适当扩大剑叶、倒二叶的叶面积,并延长其功能期对保花增粒、增粒重的效果显著。
当然,上述叶片功能分组并非截然,不同叶位功能作用是递变的。
如主茎出叶11叶片的品种,7/0、9/0叶为两相邻叶组的递变叶。
当上层叶出现以后,原来的叶层叶并未枯死,其功能作用只是输向地下部根系和维持本身呼吸消耗,同时也为抽穗以后籽粒灌浆进行物质贮存(叶鞘与茎杆)。
这些贮存物质占籽粒灌浆物质5-10%左右,尤低N下作用更大。
2.小麦根系的特点是什么?答:初生根:生于胚上,一般3~5条,种子越大的初生根越多;根细,坚韧,上下直径较一致,扎根较集中,一般垂直向下生长;发根较早,出苗到拔节是初生根发挥作用的主要时期。
次生根:生于茎基部的分蘖节上,几乎与分蘖同时发生,一般每产生一个分蘖会产生1~3条次生根,分蘖越多,次生根越多;粗壮,根毛密集,与地面成锐角;主要在拔节后,穗的进一步分化发育和茎秆及叶片的分化,后期籽粒的发育起作用。
小麦分蘖及其成穗规律。
3.简述小麦春化阶段的概念和类型.小麦从种子萌动开始后到生长锥伸长必须经过一个零上低温的阶段,然后才能抽穗、开花、结实,否则终生不实,这一现象称为小麦的春化现象(春化阶段)。
80年代,《中国小麦学》将小麦品种的春化阶段分为六个类型,即:①强春型;② 春型;③冬春型;④冬型;⑤强冬型;⑥ 超强冬型<1>春化阶段可以开始于种子萌动(如果条件适宜),结束于生长锥伸长,即生长锥伸长是春化阶段结束的标志,但山东农大研究认为:二棱期才是春化阶段结束的标志。
<2>春化阶段除要求综合条件外,低温起主导作用。
<3>小麦春化阶段接受低温反应的器官是萌动种子胚的生长点或绿色幼苗茎的生长点。
2.简述小麦光照阶段的概念及划分的小麦类型。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外界条件适宜,便进入第二阶段光照阶段。
光照阶段的概念最初光周期现象而来,此发育阶段主要影响因素为日照长度,其次是温度,即这一阶段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和较高的温度,如日照长度不能满足,就不能开花结实。
根据我国栽培的小麦品种,其通过光照时对日照长短的反应情况可分为三类:1.反应迟钝在每日8-12小时的日照条件下,16天以上即能通过春化阶段而抽穗,低纬度的春性品种属此类型,扬5,宁3。
2.反应中等在每日8小时日照下不抽穗,在每日12小时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而抽穗,但需24天以上。
一般半冬性品种属此类型,如徐州114。
3.反应灵敏在每日8-12小时日照下都不能抽穗,要在每天12小时以上的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且需30-40天,一般冬性品种和高纬度春性品种属此类3.简述小麦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小麦阶段发育的理论在生产上有何意义?)阶段发育: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需要经过几个依次不可逆的质变过程,每个阶段都要经过光、温、水、气、热及养分等综合条件,但往往有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把这种依次不可逆的质变过程叫做阶段发育。
1.引种一般而言,北种南引,由于春化阶段要求低温,且通过时间长,光照阶段要求长日照,南方很难满足其要求,常表现迟熟,甚至不能正常抽穗,故引种不易成功;南种北引,低温、长日照能够满足,一般表现早熟,但抗寒性弱,易遭受冻害,难以越冬,产量低。
所以,原则上应从纬度相同或相近的生态区内引种,成功的可能性相当大。
2.品种布局与播期冬性品种春化阶段要求温度低且时间长,早播年内不会拔节抽穗,同时还有利扎根分蘖,增穗增产;春性品种播种过早,因通过春化阶段温度范围较宽,且时间较短,则很快通过春化阶段而进入光照阶段,年内就有可能拔节抽穗,易遭受冻害而减产,所以应适当迟播。
3.种植密度根据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可调整播种量。
凡是冬性强,春化阶段较长的品种,分蘖力较强,基本苗应少些,应充分利用分蘖成穗;春性品种春化阶段较短,分蘖力相对较弱,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主要利用主茎成穗。
4.加速育种世代缩短小麦春化阶段,可缩短其生育期,育种上可用此原理加速育种世代。
5.器官促控春化阶段结束的标志是二棱期,光照阶段结束的标志是雌雄蕊分化期,小麦感温感光特性影响穗分化进程。
同时,小麦温光特性还影响主茎叶片数目,春化时间越长,叶片数目越多,分蘖数越多,单株穗数越多。
实践证明,充足的基肥和苗肥,可以培育壮苗;中期管理好肥水,有延缓光周期反应、增加小穗和小花数的作用;孕穗期保证充足的水分和矿质营养,可提高小花结实率,达到培育大穗,夺取高产之目的。
4. 简述小麦的穗分化过程。
小麦的幼穗由茎顶端生长锥分化形成,在生长锥伸长前,属生期,宽度大于长度。
1.生长锥伸长期生长锥伸长,生长锥长度大于宽度,分化的叶原基11叶品种在3-5叶;12叶品种4-5叶;13叶品种5.5叶。
2.单棱期(穗轴节片原基分化期)生长锥继续伸长,并从生长锥基部由下向上分化出现分节的环状突起,为苞叶原基。
苞叶原基在小穗原基分化出现后退化。
每节一个苞叶原基,呈单棱状,故称为单棱期。
苞原基着生于穗轴节片上,所以也称为穗轴节片分化期。
单棱期分化的苞叶原基数多,将来分化的小穗数也多。
3.二棱期在幼穗中部,苞叶原基腋部出现二次突起,为小穗原基(苞叶的腋芽原基形成)。
由于小穗原基也呈棱状,与苞叶原基构成“二棱”,故称为二棱期,然后上部、基部相继出现小穗原基。
二棱后期,已分化的小穗原基不断增大,最终完全遮没苞叶原基,只能看到伸出的舌状小穗原基,称为二棱后期。
此时幼穗顶端小穗原基已分化,每穗分化的小穗数基本确定。
4.小花原基分化期最先分化的小穗原基基部首先分化出护颖原基,称之为护颖原基分化期。
但此期时间甚短。
在护颖原基内侧(下位护颖)分化出第一小花外颖原基,进入小花原基分化期,最初出现的外颖原基呈一棱状突起,位于其外侧的护颖原基呈三角形,紧接着在上位护颖原基内侧,分化出第二朵小花的外颖、内颖,此后第一、第二朵小花的内颖亦开始分化,第三朵小花的外颖、内颖继续分化。
小花原基分化的次序类同小穗原基分化,从穗的中部小穗开始,后及穗的上部与下部,在同一小穗内,小花由上而下呈向顶式分化。
当小花原基开始分化时,主茎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从小麦主茎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到剑叶露尖前,为小花分化累加期。
5.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当中部小穗分化出3-4朵小花原基时,小穗基部第一朵小花首先分化出三枚雄蕊原基,呈半球形(鼎立于内外颖原基之间,其中一枚正好位于外颖内侧),接着在雌蕊原基中间分化出现一枚雌蕊原基,称之为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此时基部第二节间开始伸长(倒三叶),相当于物候学拔节期。
6.药隔形成期雄蕊原基分化出现后,体积继续增大,由圆球形成四方柱形,并沿中部自顶向下分化出纵裂药隔,将花药分成四个花粉束,雌蕊顶端下凹,分化出两枚柱头原基(两叉状柱头),有芒品种的芒沿外颖中脉伸长。
植株第三节间开始伸长,总分化小花数在此期确定。
7.四分体形成期花粉束由孢原组织进一步发育为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而后经单核、二核花粉进一步发育为三核花粉粒),同时,雌雄蕊柱头明显伸长呈二歧状,胚珠发育也在进行。
孢原组织形成胚囊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
此时剑叶抽出,进入孕穗期,孕穗期是性器官进一步发育成熟。
四分体期是小花向有效、无效两极分化的时期,一部分小花由于营养不良,发育停滞,成为退化或不孕小花;一部分继续发育成为可孕小花。
5.试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小麦的经济产量是由每公顷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
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组合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肥水管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当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
1.小麦的穗数、粒数、粒重形成于小麦的不同生育阶段小麦的穗数决定于基本苗数、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
主茎一般能成穗,冬前出生的低节位分蘖成穗率较高,春季出生的高节位分蘖成穗率低,小麦分蘖发生的时期与数量及成穗率,与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有关,在播种时应根据品种阶段发育类型与栽培特性、土壤肥力、产量指标、播种期及气候条件等确定合理基本苗数,并在播后加强管理,在冬前有效分蘖成穗可靠叶龄期内使群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值,保证实现最佳穗数,可见群体穗数主要决定于营养生长阶段。
每穗粒数决定于小穗、小花的分化数和结实率。
小穗分化数于基部第一伸长节间开始伸长前决定,小花分化数于剑叶出生前决定。
小花退化主要集中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已分化的小花60-70 %在此期间退化成无效花,还有部分小花在开花期不能正常受精而败育。
一般正常生长条件下,提高每穗结实粒数的关键是减少小花退化数,因此小麦高产栽培需保证孕穗至开花期有良好的肥水条件供应,以减少小花退化,增加可孕小花数,提高每穗结实粒数。
>>TOP<< 粒重主要决定于生育后期。
籽粒灌浆物质来自于抽穗前茎鞘等器官贮藏物质的转化和开花后光合产物的输送,在高产条件下,后者在籽粒灌浆物质中的比例更大,即粒重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开花后的生长量及向籽粒的运转率。
因此在小麦的生育后期注意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有利于小麦粒重的提高。
6. 简述小麦籽粒灌浆的环境因素和提高粒重的途径。
1.温度灌浆期适期温度是20-22℃,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积累的光合产物多,晚上呼吸消耗少,有利于籽粒干物质积累,粒重较高。
温度高于25℃,灌浆虽慢,但籽粒失水过快,干物质积累提早结束,麦粒瘦小。
叶片C、N、叶绿体下降,叶片早衰,同化量减少,灌浆期缩短,籽粒少,产量低,同时籽粒呼吸加强,消耗CH2O多,但高温增强了土壤磷化作用,有利于籽粒蛋白质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