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7章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2,16(中)

2.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3,4,5(中),6,8,18(中),20(中)

3.隔离与物种形成7,9,10,11,17(中),19(中)

4.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2,13,14,15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遗传、变异和进化是生物界中的重要现象,下列对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自然选择保留的个体,其基因也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

C.达尔文认识到了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与变异和环境的选择都有关

解析: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但是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变异和自然选择都有关。达尔文并不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所以C错。

2.下面是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要点,则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解释的正确顺序是( C )

①祖先生活在缺草的环境里②祖先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有的个体颈、前肢较长而有的较短③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而促进颈和前肢逐渐变长④只有长颈和长前肢的个体能吃到高处的树叶而得以生存繁殖。而颈、前肢较短的个体因吃不到食物而遭到淘汰

⑤获得性的颈和前肢变长可遗传⑥代代选择经漫长年代进化而来⑦经过许多年代的用进废退而发展进化的结果

A.①→③→⑤→⑦

B.①→②→⑤→⑦

C.①→②→④→⑥

D.①→③→⑤→⑥

解析:⑤“获得性遗传”和⑦“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观点。

3.2010年8月,一种名叫NDM—1的“超级细菌”,已经蔓延全球各个大洲。对“超级细菌”的出现,医学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滥用抗生素是主要原因。依据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超级细菌”出现的原因是( A )

A.抗生素使用剂量不断加大,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大

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使病菌中抗药性基因频率不断增大

C.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病菌逐渐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

D.抗生素诱发病菌发生变异,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

解析: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抗生素使用剂量加大,在其选择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大;抗生素对病菌是自然选择,不是人工选择;变异是不定向的;在进化过程中,抗生素起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发变异。

4.有这样一个群体,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 000,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 000,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6 000。它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生存繁衍。A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频率分别是( B )

A.0.2和0.3

B.0.3和0.3

C.0.2和0.5

D.0.3和0.5

解析:该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A的基因频率

=AA%+Aa%=20%+×20%=30%,该群体内个体自由交配不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5.某一个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A )

A.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子

C.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解析:达尔文进化论中提出适应环境的个体会被大量保留,不适应环境的个体会被淘汰,而自然选择是对生物性状的选择,不能确定显隐性及个体是否纯合。

6.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解析:Q点后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说明自然选择在起作用。环境发生了改变,使A基因频率上升,当到达P点时两条曲线相交,说明A、a两者基因频率相同,a基因频率下降至近乎于0时,AA个体所占比例将无限接近于1。

7.下图表示某海岛上地雀进化的基本过程。有关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B.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该海岛上地雀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是一个种群

C.地雀原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海岛上地雀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地雀新种的基因库

解析:图示新物种的形成过程,X代表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Y是自然选择,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来源,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以后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较大的改变,与原有的物种产生生殖隔离。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的基因库,地雀新种也不例外。C项中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8.每年的4、5月间,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大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若要使蝴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下列不是应具备的条件的是( C )

A.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

B.没有迁入和迁出

C.该性状的基因突变频率稳定

D.自然选择对该性状没有作用

解析:遗传平衡时种群基因频率不变,维持遗传平衡的条件包括:种群数量足够大;自由交配,且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生存能力相同;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基因突变且携带这对基因的染色体不发生变异。

9.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下图是对此后6年间兔的死亡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生物学家从结果中得知一个事实,即兔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性的变异而毒性减小。以此为根据而得出如下结论:在较短的期间内,兔和病毒已协同进化了。关于兔和病毒进化的说明中,正确的进化原因是( D )

A.隔离、自然选择

B.隔离、突变

C.自然选择、定向变异

D.自然选择、突变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故C错。病毒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并经自然选择而毒性减小,兔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D。

10.某实验小组将多株高粱的成熟花粉分别授给多株玉米成熟的雌蕊上,结果一粒种子也没有产生。与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高粱和玉米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此实验每一株高粱与玉米的杂交组合与其他杂交组合形成对照实验

C.此实验说明玉米卵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高粱精子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存在区别

D.此实验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排除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解析:A项,生殖隔离是指两种群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包括不能交配、交配后不能完成受精、受精后受精卵不能发育或不能发育成可育个体等,此项正确。B项,本实验没有设置对照组,一个杂交组合与其他杂交组合体现的是实验的平行重复,而不是对照。C项,从授粉到不能发育成种子,可能有多个环节受影响,比如花粉是不是萌发,精子是不是可以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和受精极核是不是能正常发育等。所以此实验结果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个环节不能完成。D项,本实验中已经使用了多株高粱和多株玉米分别授粉,已经体现了重复性原则。

11.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图解,下述对现代生物进化学说的补充、完善等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D )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