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区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化工工厂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化工工厂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72e073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4.png)
化工工厂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化工工厂厂区内的动火作业安全行为,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厂区的安全生产。
所有在厂区内从事动火作业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的要求。
2. 术语定义•动火作业:指在厂区内进行焊接、切割、火焰喷射等与明火相关的作业行为。
•厂区:指化工工厂的整体区域,包括厂房、车间、储罐区等。
•动火作业申请:指工作人员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向相关部门提交的动火作业申请表。
3. 动火作业申请与审批3.1 动火作业申请的流程:•工作人员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向安全管理部门提交动火作业申请表。
•动火作业申请表中需要填写动火作业的具体内容、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
•动火作业申请表需由申请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提交。
3.2 动火作业申请的审批:•安全管理部门将对动火作业申请进行审批,审查是否符合相关安全规定。
•审批通过后,安全管理部门将核发动火作业许可证,并将信息通知给相关部门。
•如申请未通过审批,安全管理部门将向申请人说明原因,并要求整改后重新提交申请。
4. 动火作业的安全要求4.1 动火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动火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区域进行检查,确保没有可燃物、易燃气体等危险物质存在。
•检查动火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确保其正常运行。
•加装防护设备,如阻隔板、防火毯等,以防止火势蔓延。
4.2 动火作业中的安全措施:•动火作业期间,必须配备专人监护,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火服、防火手套、防毒面具等。
•作业现场必须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他人注意,并设置安全警戒线,限制非作业人员进入。
•动火作业时,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设备和急救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4.3 动火作业后的处理:•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断开所有燃气和电源,并彻底清理作业现场。
•检查动火设备和工具是否完好,并妥善存放。
•动火作业申请表和动火作业许可证必须妥善保管,并按规定时间存档。
化工工厂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化工工厂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21e152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2.png)
化工工厂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化工工厂厂区是一个高危的工作现场,各种火灾事故的发生频率较高。
因此,严格的动火作业安全规程对于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化工工厂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以供参考。
一、动火前的准备工作1. 动火作业前,应由专门的安全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动火现场不存在可燃物、易燃气体等危险物质。
2. 动火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动火计划,明确动火的时间、地点、人员等重要信息,并将计划提交至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和备案。
3. 对动火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掌握动火作业的规范和流程。
4. 准备必备的动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器具等。
二、动火作业的操作规范1. 动火作业必须由专职人员进行操作,任何未经批准和指定的人员都不得进行动火作业。
2. 在动火现场必须设置足够的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以提醒其他人员不要靠近动火区域,确保安全。
3. 动火作业时,必须全程保持有效的通风设备运行,确保动火作业现场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
4. 动火作业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火服、防火靴、手套等,以提供额外的安全防护。
5. 动火作业时,必须将易燃易爆物品从动火区域周围清除,确保火源不会引发其他危险。
6. 动火作业切勿使用明火,应选择电烙铁等其他有效的方式进行作业,以降低火灾的风险。
7. 动火现场必须配备适量的灭火器和灭火器具,并确保其在动火现场容易取用。
8. 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仔细检查现场,确保灭火设备和工具都归位,并关掉相应的电源。
三、紧急情况的处理1. 如果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动火作业,按照预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2. 如发现火灾,应立即触发火灾报警器,并在确保自主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扑灭火源或拨打火警电话求助。
3. 在紧急情况下,所有人员必须迅速撤离现场,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有序离开危险区域,并集中到指定的安全点汇报。
4. 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对动火现场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没有遗留的火源,消除安全隐患。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c14edd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7.png)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1. 作业概述动火作业是指使用明火或火花等工具进行作业的过程。
厂区动火作业是指在生产厂区进行的使用明火或火花工具的作业行为。
由于动火作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制定相关规程,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性。
2. 规程制定与修订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应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制定,并定期进行修订更新。
修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规程适用范围、作业人员资格要求、作业前准备、作业过程控制、作业后处置等内容。
每次修订后都应在企业内部范围内进行宣传和培训。
3. 作业前准备在进行厂区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查验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是否完好,如有问题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 选择适当的动火设备和工具,并对其进行检查、试验; - 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 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如防护衣、眼镜、手套等; - 将作业场地进行周围的隔离,确保作业过程中不会对其他人造成威胁; - 公告提醒,通过厂内广播、告示等方式,通知周围人员离开作业区域。
4. 作业过程控制在进行厂区动火作业时,必须对作业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确保动火设备和工具正常运行,操作人员应持有符合条件的上岗证; - 严格按照作业方案操作; - 在作业场地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带; - 严格控制作业人员数量,并配备必要的监管人员; - 严禁在作业过程中吸烟,拉闸电器及其他可能产生火花的行为; - 安全定位切断,确保动火场所的通风系统得到关闭; - 定期监测作业现场环境,维护安全隐患调度电气仪器设备,及时排除事故隐患。
5. 作业后处置作业结束后,必须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设备进行更换和维护等工作。
具体措施如下: - 安排专人清理作业现场,排除火源等隐患;- 制定作业日志和记录,并保存; - 及时检查设备状态,如有损坏或问题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6. 责任追究在厂区动火作业中,若因违反规程而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相关人员将被追究相应的责任,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d33e4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2.png)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一、总则动火作业是指使用明火、电气或其他能产生高温或火花的工具进行的作业。
为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动火作业的人员。
二、安全准备1. 动火前,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持有有效的动火作业证件。
2. 在动火现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以提醒他人注意该区域的危险性。
3. 检查动火现场的消防器材是否完好并易于使用。
4. 了解动火现场的安全出口位置,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
5. 准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火服、防火手套、防护面具等。
三、动火操作1. 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现场检查,确保操作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2. 确保消防器材处于就位状态,操作人员熟悉使用方法。
3. 动火设备必须经过检查,并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4. 严禁在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存在的环境中进行动火作业。
5. 动火作业前,清除动火区域内的可燃物质,并确保周围环境无堆积物。
6. 禁止在容器或管道上方进行动火作业,以防止火花引发危险。
7. 动火期间,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和消防器械,并经常检查其有效性。
8. 动火现场必须有专人监护,确保动火作业安全。
四、防火措施1. 检查动火设备和工具是否完好,如电焊机等,确保其工作正常。
2. 若需要使用明火进行动火作业,请确保其周围没有易燃物品,以防火势蔓延。
3. 动火场所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械,并由专人负责盯守。
4. 在动火设备旁设置防护屏障,以防止飞溅物伤害工作人员。
5. 动火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有利于排除烟气和有毒气体。
6. 在动火作业完成后,必须彻底清理现场,并检查动火设备是否完好。
7. 确保动火现场周围的通道畅通,以便紧急疏散。
五、应急措施1. 动火作业前,清晰标记出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并保持畅通。
2. 指定专人负责紧急疏散和报警,并告知所有员工相关应急流程和逃生方法。
3. 如果发生火灾事故,立即启动灭火器械进行扑救,并同时报警。
化工企业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化工企业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916a8a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7.png)
化工企业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一、动火作业的定义动火作业是指使用明火或者温度超过着火点的设备进行的作业,包括火焰、电弧焊接、电割、割炬、金属切割、喷灯、切削、热风枪、焊接机等操作。
二、动火作业的分类1. 热作业:包括氧焊、电焊、喷灯等操作;2. 切割作业:包括氧炮、喷枪、电割、割炬等操作;3. 涉及明火的作业:包括炉前作业、针线、沥青熔化等操作;4. 高温热喷涂:包括火焰喷涂、等离子喷涂等操作。
三、动火作业的安全措施1. 原则上禁止在厂区进行动火作业,如确有必要,需通过审批手续后,由专业人员组织进行;2. 动火地点必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气体管道、油罐等危险场所,周围必须设置警示标志;3. 在厂区内组织动火作业前,必须对周边区域进行强制清理,防止火源向四周蔓延;4. 动火作业必须由专人进行,动火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杜绝火源可能引起的爆炸事故;5. 动火作业时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具和防护装备,应急预案必须做好,确保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救援;6. 遵守防火规定,不能随意乱扔烟蒂、火柴等易起火源,防止引燃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四、动火申请审批的程序1. 填写《动火申请书》,必须详细说明动火作业的时间、地点、作业内容等,在申请书上签字确认;2. 提交《动火申请书》至安全办,由安全办向主管部门申请批准;3. 获得动火作业批准后,需通知厂区内相关责任人员,负责组织安排人员进行动火作业;4. 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和记录,通知安全办审核备案。
五、动火作业的注意事项1. 动火作业必须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妥善处理好动火产生的高温及火花,严禁违规操作;2. 动火作业现场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措施,并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确保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及时处理;3. 在动火现场,必须妥善保管好易燃易爆物品,做好灭火器械的检查和备用;4. 动火作业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保证在必要时能够及时扑灭火源;5. 动火现场禁止观望和聚集人群,所有人员不得离开扑灭火源的岗位和职责;6. 动火结束后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确保问题彻底解决,确保安全;六、动火作业的责任1. 动火作业的相关责任人员必须认真负责,确保安全,如发生事故,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2. 具体组织动火作业的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操作,正确使用灭火器械;3. 如有违反安全规定或操作不当导致事故发生的,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688a8a8af1ffc4fff47ac71.png)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一、厂区固定动火区的划分:1、车间维修室内。
2、临时规定的区域。
二、固定动火区,要有醒目标志,道路要畅通,严禁堆放易燃杂物,并配置一定量的灭火器材。
三、厂内除固定动火区外,其他生产区域均为禁火区,在禁火区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许可证。
四、从事下列工作,均属动火工作。
1、一切产生明火的工作:如电焊、气焊、喷灯、生火炉、电钻、砂轮等。
2、危险区内,一切能产生火花和强烈折射的工作。
五、动火类别的划分:1、特殊动火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物品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它特殊危险场所的动火作业。
2、一类动火○1仓库、易燃品存放处。
○2其他需办理一类动火的。
3、二类动火:一类、特殊动火范围以外的动火。
六、动火许可证的审批权限:1、二类动火由作业人员办理,车间主任或车间安全员批准。
2、一类动火由车间安全员办理,车间主任审核,安全科审批。
3、特殊动火由动火部门制定动火方案,安全科制定安全措施,总经理审批。
七、根据维修工作需要,禁火区可设临时动火区。
八、动火执行人在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确认审批手续齐全,措施落实,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九、易燃、易爆的设备、管道,安全处理防护措施,由设备所在部门负责进行,要指定专人处理,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十、从事设备检修的动火工作,除应办理动火许可证外,还应按规定办理“检修许可证”、“设备交出证”,严格执行“安全检修”有关规定。
十一、“动火许可证”只能在批准的期间和范围内使用,每次审批动火时间:特殊、一类最大不超过24小时。
二类有效期为72小时。
十二、一切动火工作,每次动后前必须做好下列安全措施。
1、设备、管道经化工处理合格。
2、动火分析合格。
3、动火现场内的易燃和可燃危险物品清除干净。
4、清除附着在动火工件内外及其附近的可燃、易燃物质。
5、备有合适有效的消防器材。
6、配备必要的监火人员。
7、保持现场通道、消防道路畅通。
十三、设备管道的化工处理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应切断气体或液体来路。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5篇范文)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5fd49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a.png)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5篇范文)【第1篇】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目的控制动火作业行为,使之风险降至最低,减少和避免火灾事故和其它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的生产安全。
二.定义1.动火作业:指在厂区内进行焊接、切割、加热、打磨以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星、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2.易燃易爆场所:主要指我公司涂装及喷砂场、油库、气站、危险品仓库、材料库、油品及油漆稀料、前处理剂等化学品储存及使用场所、液化气瓶储存室、变配电室、相互禁忌作业可能引起火灾的区域。
三.职责1.担当部门:主要指在公司内进行的维修、改造、施工等临时性作业的部门,如设备管理部、生产技术部等。
负责动火申请,《安全作业许可书》办理,动火现场的清理及监护等;对担当的承包方在公司区域内动火时,《安全作业许可书》的初审及动火作业状况监督。
2.承包方:负责动火作业时的申请,《安全作业许可书》办理,动火现场的清理及监护等;负责配合、落实担当部门、管理部提出的安全防范及整改、预防措施。
3.安全环保课:接受动火申请,负责批准《安全作业许可书》;检查动火作业的安全状况及督促现场改善。
四.动火作业的分类1.动火作业分类:公司内的动火作业分为a级、b级、c级三类;2.a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易燃易爆场所指本规程第二款第2条规定的区域。
3.b级动火作业:在公司区域内除易燃易爆场所外,有关部门或承包方进行的临时性的维修、改造、施工等动火作业。
4.c级动火作业:主要指在公司焊接线区域内进行的固定的长期性动火作业。
5.遇节假日、双休日或特殊情况时,除c级动火作业外,公司内进行的其它动火作业一律按a级动火作业升级管理。
五.安全操作规程1. c级动火作业要求、b级和a级动火作业基本要求(1)动火作业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遵守公司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焊割工必须具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deac21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7.png)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维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动火作业是指在有爆炸、燃烧和起火危险的场所和设备上,使用明火或者可能引起明火的设备进行的作业。
第三条动火作业必须遵循安全、专业、科学、合理、经济的原则,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第二章动火作业的管理第四条动火作业应编制并按照规定审批具有法律效力的动火作业施工方案。
第五条动火作业施工方案应包括动火对象、作业区域、使用方法及时间、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
第六条动火作业施工方案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编制,并经相关部门审核,方可进行作业。
第七条单位应组织动火作业前的安全培训,确保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八条动火作业需要准确了解动火现场的情况,包括现场物质、设备、通风情况等。
并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三章动火作业的安全控制第九条动火作业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确认,确认现场没有泄漏、没人员索要,通风设施是否完好,消防设施是否齐备。
第十条动火现场应设立专人监控,严禁外来人员入场,对动火现场实行封闭管理。
第十一条动火施工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对危险源进行合理划定,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十二条动火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检修,确保使用有效。
第十三条动火作业现场应经常清理,保持干净整洁,严禁杂物和易燃物料堆放于作业现场。
第四章动火作业的安全操作第十四条动火作业前应告知相关部门,并将动火的时间、地点等信息通知相关单位。
第十五条动火作业前应排除现场的可燃物,确保作业区域内没有任何可燃物料。
第十六条动火作业时应有专人负责看管,确保明火不蔓延。
第十七条动火作业时应检查用火工具和仪器设备是否符合要求,使用前应做好检查和试验。
第十八条动火作业现场应有足够的防护工具和设备,作业人员在进行作业时应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第十九条动火作业现场应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确保空气流通,排出有害气体。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范文(三篇)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28497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3.png)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范文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本规程旨在规范厂区内的动火作业,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和事故的发生,并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1.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厂区内所有动火作业,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切割、氧割、喷灯、点火等。
二、动火许可和管理2.1 动火许可所有进行动火作业的人员必须事先获得厂区的动火许可,未经许可不得进行任何动火作业。
2.2 动火管理2.2.1 动火作业必须在指定的动火区域内进行,严禁在非动火区域内进行任何动火活动。
2.2.2 动火作业必须由具备相应资格证书和经验的人员操作,且保持警觉状态,做好现场监控和安全隐患排查。
2.2.3 动火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看护和灭火器具,保证及时处置火灾。
2.2.4 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严格的火源检查,确认无火源后才能撤离现场。
三、动火前的准备工作3.1 防火措施3.1.1 动火区域必须进行严格的防火清理,清除易燃物品和杂物,并确保周围无堆放可燃物。
3.1.2 动火区域必须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水带等,以应对突发火灾。
3.2 安全通风3.2.1 动火作业必须保证充足的通风,防止烟尘积聚和有害气体泄露。
3.2.2 动火区域必须配备有效的排风设备,保证空气流通。
3.3 预防措施3.3.1 动火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区域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3.3.2 如果动火作业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的操作,必须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四、动火作业操作要求4.1 作业人员要求4.1.1 执行动火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操作许可。
4.1.2 动火作业人员必须配戴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防护面罩、防护手套等。
4.1.3 动火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作业规程和操作指导,严禁擅自更改动火作业方案。
4.2 火源和用火要求4.2.1 动火作业必须使用合格的火源设备和工具,严禁使用损坏或不合格的设备。
4.2.2 动火作业必须遵守安全用火的原则,确保火源或明火无飞溅和蔓延的可能性。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035735dbed5b9f3f90f1c89.png)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动火作业在生产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2、动火作业区域的划分条件和要求:(动火区域以外一律严禁动火)2、1固定动火区应设置在易燃、易爆区域主导风向的下风向;2、2距易燃、易爆厂房、罐区、设备、阴井、排水沟、水封井等,不应小于30米;2、3室内固定动火区应以实体防火墙与其它部分隔开,门窗向外开,道路要畅通;2、4生产正常放空或发生事故时,可燃气体不会扩散到固定动火区内;2、5固定动火区内不准放易燃、易爆、可燃物和其它杂物,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2、6固定动火区要设立明显标志,落实专人管理。
3、易燃易爆场所生产和储存物品的场所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火灾危险分类为甲、乙类的区域。
4、动火作业动火作业分为特殊危险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和二级动火作业三类。
4、1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他特殊危险场所的动火作业。
4、2一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
4、3二级动火作业除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
4、4凡单位或单独厂房全部停炉,装置经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后,可根据其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经公司安全科批准,动火作业可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
4、5遇节假日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5、一级和二级动火作业5、1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进入设备内、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还应执行设备内与高处作业的规定;5、2公司内管廊上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
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殊危险动火作业管理。
5、3凡盛有或盛过化学危险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必须在动火作业前进行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5、4凡处于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规定的甲、乙类区域的管道、容器、塔罐等生产设施上动火作业时,必须将其与生产系统彻底隔离,并进行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作业;5、5高空进行动火作业,其下部地面如有可燃物、阴井、地沟等,应检查分析,并采取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5、6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必须先查明内部介质及其走向,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在地面进行动火作业,周围有可燃物,应采取防火措施。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4篇)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04c3b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1.png)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动火作业是指在特定场所和环境中,使用明火或工具进行的热加工和热作业活动。
由于动火作业涉及到火源、燃料和氧气三要素,具有一定危险性。
为了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制定和执行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关于动火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动火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1 动火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动火作业方案,并报经相关部门和人员审批。
1.2 动火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场所和周围环境进行详细勘察,了解有无可燃物、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等危险品存在。
1.3 动火作业前,必须提前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让作业人员了解动火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1.4 动火作业前,必须对所使用的动火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5 动火作业前,必须准备好动火作业所需的安全工具、消防器材和应急设备。
1.6 动火作业前,必须将动火现场周围的易燃物料清理干净,并设置好隔离措施。
二、动火作业的安全操作步骤2.1 动火作业前,必须检查并确保火源稳定,无火点、火毯、火星等明火存在。
2.2 动火作业时,必须戴上防护头盔、防护手套、防火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2.3 动火作业时,必须将易燃物料移到远离动火区域,并设置好阻火屏障。
2.4 动火作业时,必须将动火区域内的可燃物料降温处理,避免引燃。
2.5 动火作业时,必须使用合适的防火设备,如抗火布、防火毯等,尽量减小潜在的火灾风险。
2.6 动火作业时,必须注意周围环境,确保无人员、设备或其他物体受到火焰热辐射。
2.7 动火作业时,必须留意火焰传播的方向和速度,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火势蔓延。
2.8 动火作业时,必须保持作业区域的通风通畅,防止积聚的可燃气体引起爆炸。
2.9 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彻底检查动火区域,排查火源,确保没有明火或隐患存在。
三、动火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3.1 动火作业时,严禁使用明火作业时喷洒可燃物料,以免引起火灾。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4篇)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1bd92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c.png)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1. 动火许可:在厂区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获得相应的动火许可。
动火许可的申请人必须具备相关的动火作业技能和知识,并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作业。
2. 动火范围:动火作业必须在指定的动火区域进行,严禁在未经许可的区域进行动火作业。
3. 检查天气条件: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检查天气条件,确保没有风力大、降雨或其他天气不良的情况,以免引发火灾或火势扩大。
4. 动火前的准备工作:动火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清理动火区域周围的杂物和易燃物,确保周围环境清洁;- 准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备,并摆放在便于使用的位置;- 对动火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并遵守使用规范。
5. 动火作业的安全措施:- 统一配备防火服、防火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在动火区域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阻挡措施,确保无关人员不进入动火区域;- 严禁在动火区域进行吸烟和使用明火;- 每次动火作业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专人监护,并与负责人保持通讯联系。
- 若发生火灾情况,立即采取灭火措施,同时及时报警并疏散现场人员。
6. 动火后的处理:- 确保动火区域内的火源已完全熄灭,并进行彻底的冷却处理;- 清理动火区域内的残留物和垃圾,并妥善处理;- 将动火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做好防护措施。
7. 动火作业的检查与记录:- 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动火作业的安全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对于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并记录相关情况。
以上是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的基本要求,为了确保厂区动火作业的安全进行,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细化。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火灾防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以规范厂区内动火作业,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完好。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本厂区内所有动火作业活动,包括初次投入使用、维修、改造等环节中的动火作业。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02a5b5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6.png)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为保障厂区动火作业的安全,制定了以下安全规程:一、动火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制定动火作业方案动火作业前,应制定动火作业方案,明确动火位置、时间、作业范围、灭火措施和安全防范措施等,并按照厂区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报经主管部门批准。
2.组织安全技术交底动火作业前,现场主管人员必须对参与动火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强调动火事故的危害性,同时让动火作业人员熟知应急措施和应用消防器材。
3.现场安全检查严格执行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动火作业前必须对现场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排查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现场环境安全,符合动火条件。
4.准备好灭火器材动火作业前,要准备好消防器材和外部应急通讯设备。
在动火过程中,应保证现场消防器材的畅通,以及在必要情况下及时呼叫消防队伍进行救援。
二、动火作业中的安全措施1.严格控制动火的时间、范围和固定位置动火作业期间,要严格控制动火的时间、范围和位置,避免动火操作范围过大,确保动火位置固定。
2.保证动火现场的通风动火作业期间,需要保持现场通风,防止空气中积聚的有害气体达到危险值,如果因氧气过低等原因动火作业无法进行,则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3.采用易燃材料防火措施在动火作业过程中,要采用易燃材料防火措施,将易燃材料移除现场,防止出现步入火坑的情况。
对生产车间等十分敏感的区域不得进行动火作业。
4.严禁喷洒易燃液体在动火现场严禁喷洒易燃液体,以免出现火势扩大的情况。
5.消防安全措施动火作业期间,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砂桶、水麻袋和水带等,并保持消防器材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立即使用。
6.监控火源动火作业期间,现场必须配备监控设备,定期巡视检查动火现场,如发现明火或火源,及时处理并做好消防准备工作。
三、动火作业后的安全措施1.做好散热动火作业后,要做好散热工作,确保温度下降至安全范围内,防止再次引燃。
2.封锁动火现场动火作业结束后,应封锁现场,并及时将易燃物品、液体送回库房,必要时使用锁栓、锁具等封住油池等易燃小区,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动火作业操作规程及安全措施(精选10篇)
![动火作业操作规程及安全措施(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6ed9e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0.png)
动火作业操作规程及安全措施动火作业是指在工业、建筑、农业等领域中进行加热、焊接、切割等操作的一种行为。
由于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明火或高温设备,因此必须有一套规范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以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火作业操作规程及安全措施。
一、动火作业操作规程1. 动火作业前的准备(1)申请动火作业许可证:申请单位必须提前向当地工业安全监管机构申请动火作业许可证,提供必要的施工图纸和工艺流程。
(2)安排及准备动火作业场所:在动火作业前,必须清除场地杂物和易燃物,确定好作业区域和安全通道。
(3)选择和准备动火设备:必须选择配备有标准保护装置的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检查、试运行。
(4)准备防火器材和防护工具:准备好适当的灭火器材和防护用具,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2. 动火作业期间的注意事项(1)定期对焊接或切割设备进行检测,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操作。
(2)在设备和管道周围设置防护屏障,以防止飞溅物造成安全隐患。
(3)在风口设置风向标示,以防止充足的烟气和金属灰尘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和产生火灾。
(4)操作期间,必须进行定期通风,以保证操作区域空气质量以及防止可燃气体积累造成安全隐患。
(5)动火作业期间,不得进行其他操作或设备运行,以避免对操作的干扰和影响。
3. 动火作业后的处理及善后(1)在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好清洁工作,避免产生杂物或火灾。
(2)将清扫出的垃圾和残留物信息上报,进行妥善存放和处理。
(3)对动火设备进行彻底清理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操作。
(4)对动火现场进行检查,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若有问题需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修复处理。
二、动火作业的安全措施1. 预防火灾的安全措施在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
例如:(1)现场设置消防器材、灭火器材等。
(2)动火作业期间,设置好防火隔离、安全防护装置等,以减少或避免火灾的发生。
(3)将易燃材料暂时搬走,以防止着火。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三篇)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d6573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a.png)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厂区动火作业的安全,确保人员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厂区内进行的所有动火作业。
第三条厂区动火作业指在厂区内进行的火种接触、明火焊接、喷灯、喷火机、番香、高温烘烤或其他可能引起火灾的作业。
第四条所有从事厂区动火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专门培训,取得动火作业证,并遵守本规程。
第五条动火作业应采取控制火源、防止火势蔓延的安全措施,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第二章动火作业前的准备工作第六条动火作业前,需进行动火作业申请,并经公司相关部门批准。
第七条动火作业申请中需明确动火地点、动火时间、动火原因、动火作业过程、作业人员名单等信息,并签署安全责任书。
第八条动火前应对作业区域进行环境检查,确保没有易燃、易爆和有害气体的存在。
第九条动火作业前,应清理作业区域内的可燃物,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火花飞溅。
第十条作业人员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如储水桶、灭火器等,并检查器材是否正常。
第十一条动火作业前,应向周边区域相关单位和人员发出动火警示通知,并进行必要的交通管制。
第十二条动火作业前,应与厂区消防队进行沟通,并安排消防人员在作业地点待命。
第十三条在临近度假区、易燃物仓库、燃气站等区域进行动火作业时,需额外增设安全防护措施。
第三章动火作业的安全操作第十四条动火作业中,严禁燃用易爆易燃液体,如酒精、汽油等。
第十五条动火作业中,明火应随时受到监控,严禁离开明火作业现场。
第十六条动火作业中,作业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火服、防火帽、防火手套等,并确保装备完好。
第十七条动火作业中,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
第十八条动火作业中,作业人员应与周围区域保持有效的沟通,确保安全。
第十九条动火作业中,如发生较大火灾,作业人员应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并及时向消防队报警。
第二十条动火作业结束后,应进行现场清理和安全检查,并填写动火作业报告。
第四章违规处罚第二十一条任何违反本规程的行为,都将被视为严重违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2b972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6.png)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一、动火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1. 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交底,明确作业内容、作业区域、作业时限、安全防护措施等。
2. 准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应急逃生设施,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控制和逃生。
3. 对作业区域进行检查,清除可燃物,并采取防火措施,确保作业区域的安全。
二、动火作业的操作规程
1. 动火作业前,应检查所有用于动火作业的设备和工具是否完好,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2. 在作业区域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确保作业区域畅通,防止他人无意中进入。
3. 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确保作业区域内没有可燃气体或有害气体。
4. 在动火作业过程中,严禁使用明火,必须使用专用的点火设备,并保持设备清洁和良好状态。
5. 动火作业时,必须配备足够的人员进行监护,并随时准备应对紧急情况。
三、动火作业后的安全措施
1. 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作业区域并关闭动火设备,确保设备及时停止运转。
2. 对使用过的动火设备进行检查,并做好防火处理。
3. 做好动火作业的记录,包括作业时间、地点、动火设备使用情况等,并进行归档保存。
总之,动火作业是一项危险的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以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施设备的完好,保障施工安全。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e02bf8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4.png)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一、总则1.1 为规范动火作业的安全操作,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确保作业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特制定本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动火作业的场所和部门,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切割、烘烤等使用明火或产生高温的作业。
1.3 所有参与动火作业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进行。
二、作业前准备2.1 动火作业前,必须明确作业区域,了解作业区域的环境、设备、物料等情况,评估火灾和爆炸风险。
2.2 动火作业前,必须清理作业区域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确保作业区域周围无明火源。
2.3 检查动火设备、工具是否完好,确保无损坏、无泄漏,并准备好必要的消防器材和救援设备。
2.4 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安全鞋、手套、护目镜等,确保个人安全。
2.5 编制动火作业方案,明确作业步骤、安全防范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等,并经过安全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三、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3.1 动火作业前,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3.2 动火作业过程中,应确保作业区域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3.3 严格控制动火作业时间,避免在高温、大风等恶劣天气下进行动火作业。
3.4 动火作业过程中,应确保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随意更改作业步骤或安全防范措施。
3.5 动火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动火设备、工具的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3.6 动火作业过程中,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确保作业人员了解使用方法,随时准备应对火灾事故。
四、作业后的处理4.1 动火作业完成后,应对作业区域进行彻底清理,清除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杂物。
4.2 对动火设备、工具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4.3 整理动火作业记录,包括作业时间、作业人员、作业内容、安全防范措施等,并存档备查。
五、应急救援措施5.1 在动火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措施,明确救援人员、救援设备、救援流程等。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9c9453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1.png)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1. 引言厂区动火作业是指在工业厂区进行热操作、明火操作或者使用易燃易爆物品进行作业的行为。
由于动火作业涉及到火源、燃料和氧气三要素,一旦不合理、不科学地进行,就会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保障厂区安全,制定本安全规程。
2. 适用范围本安全规程适用于所有工业厂区内的动火作业,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切割、钎焊、热处理等热操作,以及使用易燃易爆物品进行作业。
3. 责任和义务3.1 工业厂区管理者应保障工业厂区安全,并制定具体的动火操作规程,确保人员操作安全。
3.2 动火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证书和操作技能,并严格按照动火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3.3 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动火作业的监管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并追究责任。
4. 动火作业前准备工作在进行动火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作业安全。
4.1 准备作业区域:清除作业区域内的易燃物品、易爆品和其他危险物品,保持作业区域清洁整齐。
4.2 检查动火设备:对动火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并能正常使用。
4.3 检查防护措施:检查作业区域的防护措施,例如消防设施、防护罩等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相应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5. 动火操作规程5.1 动火前安全检查:作业人员在进行动火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无火灾隐患和安全问题。
要仔细检查动火设备、动火区域的周围环境以及现场人员是否符合作业要求。
5.2 动火操作流程:- 确定动火位置:选择合适的动火位置,远离易燃易爆区域。
- 确定动火方式:根据具体的作业需求选择适当的动火方式,例如明火、电火花等。
- 进行动火作业:严格按照动火作业规程进行操作,保证作业安全。
- 警示标志:在作业区域周围设置警示标志,以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6. 动火作业后处理在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相应的清理和检查工作,以确保安全。
6.1 清理作业区域:清除作业区域内的废弃物、残余物,并保持作业区域清洁整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公司区域动火作业分类、安全防火要求、动火分析及合格标准、《动火安全作业证》的管理等。
本规程依据国标HG23011-1999<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结合公司实际而制定,适用于赢创三征公司生产区域内易燃易爆场所及其他场所的动火作业。
(批准的固定动火区作业和固定用火作业除外)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GBJ 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HG 23012---1999 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HG 23014---1999 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3 定义3.1 动火作业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工作。
3.2 易燃易爆场所按GBJ---16----87规范中火灾危险分类为甲、乙类的生产和储存物品的场所。
公司内的氰化钠生产车间、液氨罐区、三聚氯氰车间氯气蒸发、导热油装置、冷冻机组、氯气储罐、缓冲罐等设备及室内或根据工况条件确定的范围等为指定的易燃易爆场所、区域。
3.3 固定动火区指公司机修车间室内作业区及室外作业场。
3.4 固定用火指公司职工食堂灶间用火、化验室电加热炉等。
4 动火作业分类动火作业分为特殊危险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和二级动火作业三类。
4.1 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物品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他特殊危险场所的动火作业。
4.2 一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
4.3 二级动火作业除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
4.4 凡厂、车间或者单独厂房全部停车,装置经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后,可根据其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经公司安全防火部门批准,动火作业可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
4.5 遇节日、假日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5 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5.1 一级和二级动火作业5.1.1 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进入设备内,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还必须执行《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
5.1.2 厂区管廊上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
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殊危险动火作业管理。
5.1.3 凡盛有或盛过化学危险物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必须在动火作业前进行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
5.1.4 凡是处于甲乙类区域的管道、容器、塔罐等生产设施上动火作业时,必须将其与生产系统彻底隔离并进行清洗置换。
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
5.1.5 高空进行动火作业,其下部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阴井、地沟、水封等,应检查分析,并采取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5.1.6 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必须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在地面进行动火作业,周围有可燃物,应采取防火措施。
动火点附近如有阴井、地沟、水封等应进行检查、分析,并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
5.1.7 在生产、使用、储存氧气的设备上进行动火作业,氧气含量不得超过20%。
5.1.8 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禁止露天动火作业。
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5.1.9 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火。
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
5.1.10 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5.1.11 使用气焊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应不小于5m,二者与动火作业点均应不小于10m,并不准在烈日下暴晒。
5.1.12 载铁路沿线(25m以内)的动火作业,如遇装有化学危险物品的火车通过或停留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
5.1.13 凡在有可燃物或难燃物构件的凉水塔、脱气塔、水洗塔等内部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采取防火隔绝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
5.1.14 动火作业完毕应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5.2 特殊危险动火作业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在符合一级、二级动火作业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5.2.1 在下列情况下不准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
5.2.1.1 生产不稳定5.2.1.2 设备、管道等腐蚀严重。
5.2.2 必须制定施工安全方案,落实安全防火措施,动火作业时,车间主管领导、动火作业与被动火作业单位的安全员、公司安全环保部人员、生产负责人或者技术总监必须到现场,必要时可请专职消防队员到现场监护。
5.2.3 动火作业前,生产单位要通知公司值班厂长及有关单位,使之在异常情况下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5.2.4 动火作业过程中,必须设专人负责监视生产系统内压力变化情况,使系统保持不低于980.665Pa(100mm水柱)正压。
低于上述压力应停止动火作业,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动火作业,严禁负压动火作业。
5.2.5 动火作业现场的通排风要良好,以保证泄漏的气体能顺畅排出。
6 动火分析及合格标准6.1 动火分析应由动火分析人进行。
凡是在易燃易爆装置、管道、储罐、阴沟井等部位及其他认为应进行分析的部位动火时,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动火分析。
6.2 动火分析的取样点,均应由动火所在单位的专(兼)职安全员或当班班长负责提出。
6.3 动火分析的取样点要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到动火结束。
6.4 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时,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如果现场分析手段无法实现上述要求者,应由生产总监鉴定同意,另做具体处理。
6.5 使用测爆仪或其他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检测设备必须经被测对象的标准气体样品标定合格。
6.6 动火分析合格判定6.6.1 如使用测爆仪或其他类似手段时,被测的气体或蒸汽浓度应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20%。
6.6.2 如使用其他分析手段时,被测的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小于等于0.5%;当被测得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小于等于0.2%。
7 《动火安全作业证》的管理7.1 《动火安全作业证》《动火安全作业证》为两联,特殊危险动火、一级动火、二级动火安全作业证分别以三道、二道、一道斜红杠加以区分。
7.2 《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办理程序和使用要求7.2.1 《动火安全作业证》由申请动火单位指定动火项目负责人办理。
办证人应按《动火安全作业证》的项目逐项填写,不得空项,然后根据动火等级,按照《动火安全作业证》审批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审批手续,最后将办理好的《动火安全作业证》交动火项目负责人。
7.2.2 动火负责人持办理好的《动火安全作业证》到现场,检查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确认安全措施可靠并向动火人和监火人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后,将《动火安全作业证》交给动火人。
7.2.3 一份《动火安全作业证》只准在一个动火点使用,动火后,由动火人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签字。
如果在同一动火点多人同时动火作业,可使用一份《动火安全作业证》,但参加动火作业的所有人员应当分别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签字。
7.2.4 《动火安全作业证》不准转让、涂改,不准异地使用或扩大使用范围。
7.2.5 《动火安全作业证》一式两份,终审批准人和动火人各持一份存查。
特殊危险《动火安全作业证》、一级动火《动火安全作业证》由安全环保部存查。
7.3《动火安全作业证》的有效期限7.3.1 特殊危险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和一级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的有效期为24h。
7.3.2 二级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的有效期最长为120h。
7.3.3 动火作业超过有效期限,必须重新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7.4 《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审批。
7.4.1特殊危险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由动火地点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初审签字,经安全环保部复检签字后,报生产负责人或技术总监终审批准。
7.4.2 一级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由动火地点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初审签字后,报安全环保部终审批准。
7.4.3 二级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由动火地点所在单位的主管领导终审批准。
8 职责要求8.1 动火项目负责人动火项目负责人对动火作业负全面责任,必须在动火作业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和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参与动火安全措施的制定、落实,向作业人员交待作业任务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项;作业完成后,组织检查现场,确认无遗留火种,方可离开现场。
8.2 动火人独立承担动火作业的动火人必须持有特殊工种作业证,并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签字。
若带徒作业时,动火人必须在厂监护。
动火人接到《动火安全作业证》后,应核对证上各项内容是否落实,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若发现不具备条件时,有权拒绝动火,并向公司安全消防部门报告。
动火人必须随身携带《动火安全作业证》,严禁无证作业及审批手续不完备的动火作业。
动火前(包括动火停歇期超过动火期限再次动火),动火人应主动向动火点所在单位当班班长呈验《动火安全作业证》,经班长签字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8.3 监火人监火人应由动火点所在单位指定责任心强、有经验、熟悉现场、掌握消防知识的人员担任,必要时,可由动火单位和动火点所在单位共同指派。
新项目施工动火,由施工单位指派监火人。
监火人所在位置应便于观察动火和火花溅落,必要时可增设监火人。
监火人负责动火现场的监护与检查,随时扑灭动火飞溅的火花;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动火作业,及时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监火人必须坚守岗位,不准脱岗。
在动火期间,不准兼做其他工作,在动火作业完成后,要会同有关人员清理现场,清除残火,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现场。
8.4 动火部门负责人被动火单位班组长(段长)为动火部位的负责人,应对所属生产系统在动火过程中的安全负责,并参与制定、负责落实动火安全措施,负责生产与动火作业的衔接,检查《动火安全作业证》。
对审批手续不全的《动火安全作业证》有制止动火作业的权力。
在动火作业中,生产系统如有紧急或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停止动火作业。
8.5 动火分析人动火分析人应对动火分析手段和分析结果负责,根据动火地点所在单位的要求,亲自到现场取样分析,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填写取样时间和分析数据并签字。
8.6 安全员执行动火单位和动火点所在单位的安全员应负责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在现场随时纠正违章作业。
8.7 动火作业的审查批准人各级动火作业的审查批准人,审批动火作业时必须亲自到现场,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确定是否需作动火分析,审查并明确动火等级,检查、完善防火安全措施,审查《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办理是否符合程序和使用要求,在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签字批准动火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