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诊病例

合集下载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 -回复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 -回复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回复以下是一份中医科门诊病历,主题为中医治疗胃病。

病历编号:001患者信息: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主诉:严重胃痛、消化不良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有五年左右的胃病史,主要表现为胃痛和消化不良。

胃痛为间歇性,伴随饮食过量或摄入刺激性食物加重。

消化不良表现为不规律的排便、胀气和食欲不振。

患者曾到医院进行过各类检查,但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既往史:既往无重大疾病史,也没有过敏史。

家族史:无胃病或相关疾病家族史。

个人史:患者饮食规律较好,以中式饮食为主,经常吃辣椒和油腻食物。

工作压力较大,睡眠时间不足,经常熬夜。

患者抽烟和饮酒。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体温、血压和心率均正常。

腹部触诊未发现明显压痛。

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胃气逆乱。

治疗方案:中医治疗胃病主要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整体症状与体质判断病因病机,进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针灸:根据患者主要表现为胃痛和消化不良,采用经验点穴。

主要选用中医经络理论,通过针刺疏通经络,协调脏腑功能。

草药治疗:治疗期间患者服用中草药调理胃气。

草药的配方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而定。

主要选用养胃消食的中草药,如黄连、苍术等,用于调理胃气,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饮食调理:患者饮食上应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减轻胃的负担。

增加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适量的粗纤维食物等。

饮食上应避免过量进食,多餐少食,避免长时间空腹和晚餐过晚。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改善睡眠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避免吸烟和酗酒,适当进行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随访计划: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如胃痛、消化不良等是否有好转。

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本病例仅供参考,治疗方案应结合具体情况而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胃病的特点是综合治疗,从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和草药治疗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和促进康复。

中医妇科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妇科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妇科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病历姓名:李XX 性别:女年龄:38岁
门诊日期:2021年8月12日
主诉:月经不调、腹痛
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月经周期不规律,时长不一,间歇腹痛。

每次经量中等,质地暗红色,不伴有明显血块。

腹痛部位在下腹部,呈持续性隐痛,疼痛程度可适度增加,无放射痛,无腹胀、乏力、纳差等不适症状。

既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手术史等。

个人史:婚育史:已婚、生育两次,现无怀孕计划。

月经史:初潮14岁,周期不规律,一般为30-40天,经期5-7天,无
特殊异常。

曾有一次紧急避孕措施。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查体:神清,精神状态良好,一般情况可。

血压:
120/80mmHg,心率:76次/分钟。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
明显异常。

子宫大小正常,质地稍软,活动度尚可,无压痛。

双侧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月经不调、功能性腹痛
辅助检查: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正常,内膜厚度不均匀。

诊疗计划:中医辨证分型:肝郁血瘀证。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祛瘀。

方药:调理月经方加减。

方剂:柴胡调理汤
处方:柴胡12g,白芍12g,川芎9g,赤芍9g,丹参9g,当归9g,香附9g,郁金9g,人参9g,山楂9g,柴胡9g。

用法:一副煎服,每日一剂。

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物,注意饮食规律。

生活建议:增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

复诊日期:2021年8月25日,观察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医生签名:。

中医门诊病例格式范本

中医门诊病例格式范本

中医门诊病例格式范本病例格式:
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30岁
主诉:XXX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婚育史:
家族史:
体格检查:
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诊断:
中医治疗:
中药处方:
针灸治疗:
其他治疗措施:
随访记录:
病例内容:
姓名:张三性别:女年龄:30岁
主诉:手腕软肿痛,尤其在夜间加重已有10天。

现病史:患者于10天前突然感到左手腕肿胀,伴随着发热,疼痛难忍。

在当地医院进行X光检查未见异常,于是到本院进行进一步诊治。

既往史:无。

个人史:患者平时身体状况良好,工作生活情况正常。

婚育史:已婚,未生育。

家族史:无特殊情况。

体格检查:左手腕屈曲受限,局部有肿胀和压痛,其他指节无异常。

中医辨证分型:寒湿困络。

中医诊断:手腕关节炎。

中医治疗:疏通经络,温通寒湿,活血行气。

中药处方:当归15g,川芎12g,红花10g,桑枝10g,秦艽10g,干姜10g,白芍10g,甘草6g。

水煎服,一次一剂,每日两次。

针灸治疗:选取合适的经络穴位进行针刺,如曲池、内关等。

其他治疗措施:热敷治疗,每日两次。

随访记录:患者第一次随访时,手腕症状已明显改善,局部无明显红肿和压痛。

继续维持原治疗方案,建议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劳累。

第二次随访时,患者症状已基本消失,手腕活动已基本恢复正常。

建议继续巩固治疗效果,加强锻炼,以防病情反复。

月经减少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月经减少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主诉:月经量减少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诉半年前感冒后出现月经量过少,色淡,质稀,周期正常,伴有头晕眼花,心悸气短,日服中成药乌鸡白凤丸后无明显改善,贫血貌,体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既往史:无三高,无输血史,无传染病。

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证属血虚证治疗:悬灸穴位:第一天:关元,神阙,内关,各穴灸15分钟第二天:膻中,涌泉,三阴交各穴灸15分钟每日加灸八髎穴10分钟,循环灸2个月,灸7天停2天。

病例2主诉:经行量少1年余。

现病史:患者1年前刨宫产第二胎后,出现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常感胸闷,呕吐,带下量多,黏腻,自行服中成药少腹逐瘀丸,症状稍有好装,停药复发,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滑。

既往史:既往剖宫产1次。

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证属痰浊证治疗:悬灸取穴:第一日:丰隆,解溪,命门,各穴灸10分钟第二日:关元,三阴交,膻中,各穴就20分钟每日加灸神阙穴10分钟。

循环灸一个月,每灸7天停1天,灸2个月经量正常。

病例3主诉:月经量少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诉近半年以来出现经量偏少,经色淡黯,经期尚正常,头晕耳鸣,经期腰骶酸痛,夜尿多,面容憔悴,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既往史:身体状况可,无传染病史,无三高。

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证属肾虚证治疗:悬灸穴位:第一日:命门,神阙,八髎穴,各穴灸10分钟第二日:三阴交,关元,涌泉,大椎,各穴灸20分钟循环灸:灸10日停2日,连续灸3个月,诉经量已正常,经期无明显不适。

头晕耳鸣症状消失。

病例4主诉:经血量少6月余。

现病史:患者6个月前因小产后出现月经量少,色暗红,有血块,伴有经期乳房胀痛,小腹胀痛不适,自行于药店购买益母草颗粒,服药后效果不明显。

观其面色晦暗,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既往史:剖腹产一子,人工流产一次,无其他遗传病。

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证属血瘀证治疗:悬灸取穴:第一天:关元,太冲,膻中,大椎,各穴灸10分钟主诉:月经量少3年余。

中医骨科门诊病历范文60篇(3篇)

中医骨科门诊病历范文60篇(3篇)

第1篇中医骨科门诊病历范文:患者信息: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职业:工人住址:XX市XX区XX路XX号就诊日期:2022年9月10日主诉:患者于1周前因搬重物时扭伤腰部,疼痛难忍,活动受限,遂来我院就诊。

现病史:患者于1周前在搬重物时不慎扭伤腰部,当时感到腰部剧痛,活动受限,休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仍感腰部不适。

曾自行服用止痛药,效果不佳。

近日疼痛加剧,影响睡眠,故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神志清楚,精神可,表情痛苦,体态自如。

2. 望诊:腰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局部皮肤无异常。

3. 闻诊:患者无特殊气味。

4. 闻诊:患者呼吸平稳,心率、血压正常。

(1)腰部活动度检查:腰部活动受限,前屈、后伸、侧弯均受限。

(2)腰部压痛点检查:腰部压痛点位于腰骶部,局部压痛明显。

(3)腰部肌肉力量检查:腰部肌肉力量正常。

辅助检查:1. 血常规:未见异常。

2. 尿常规:未见异常。

3. X线检查:腰椎正位片显示L4/L5椎间盘突出。

诊断:腰间盘突出症(L4/L5)治疗:1. 中医治疗:(1)针灸治疗:采用针刺腰部压痛点、足三里、委中等穴位,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拔罐治疗:在腰部压痛点进行拔罐,每日1次,每次15分钟。

2. 西医治疗:(1)药物治疗: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日3次,每次1粒。

(2)理疗:采用中频电疗、红外线照射等方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3. 日常护理:(1)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加强腰部肌肉锻炼,提高腰部稳定性。

(3)保持良好姿势,避免久坐、久站。

4. 随访:1周后复查,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经过1周的治疗,腰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有所改善,睡眠质量提高。

继续治疗1周后,腰部疼痛消失,活动度恢复正常。

总结:本病例为腰间盘突出症(L4/L5)患者,经过中医和西医的综合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感冒中医门诊病例

感冒中医门诊病例

主诉:恶寒,头疼,流涕,咳嗽现病史:体温37.5度,恶寒重,头痛,身痛,时流清涕,咳嗽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束表证方药:荆防败毒散组方:荆芥5g,防风5g,柴胡:4g,前胡4g,枳壳3g,羌活4g,独活4g,茯苓4g,甘草2g,川芎4g。

X3剂加减:若表寒重,头身痛,憎寒发热,无汗,配以麻黄、桂枝以增强发表散寒之功。

病例2主诉:身热较著,微恶风,咳嗽,痰黏或黄,咽痛现病史:37.2度,身热,微恶风,咳嗽,痰粘黄,咽喉肿痛,流黄浊涕,舌苔薄白微黄,舍边尖红,脉浮数。

中医诊断:风热犯表证(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名:银翘散加减组方:金银花8g,连翘8g,荆芥6g,薄荷5g,牛蒡子6g,竹叶6g,甘草3g,豆豉6g,桔梗6g,芦根8g,黄栀子6g X3剂贴敷方:金银花0.5g,连翘0.5g,黄芩0.5g,湿贴大椎穴,膻中穴 X3天医嘱:日一剂,水煎至120ml,分早晚温服,贴敷每天更换1次主诉:胸闷,头昏胀痛,腹胀等症状已有2天现病史:患者胸闷,头昏胀痛,腹胀,便溏,2天前自行到药店买药无效,现在我所查体,体温正常,身热,微恶风,肢体酸痛或疼痛,头昏胀痛,咳嗽痰粘,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溏,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中医诊断:感冒,暑湿伤表证治法:清署祛湿解表方名:新加香薷饮加减组方:香薷8g,金银花10g,连翘10g,厚朴8g,扁豆花10g,荷叶10g,芦根12g X3剂贴敷方:藿香0.5g,佩兰0.5g,黄芩0.5g 湿贴大椎穴,神阙穴 8h X3天医嘱:日一剂,水煎至300ml,分早晚温服,贴敷日更换1次随访:8月11日复诊,症状已消失,次方已服完,无需加服巩固病例4主诉:感冒数日,气短乏力,恶寒现病史:恶寒较甚,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嗽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中医诊断:气虚感冒治法:益气解表方剂:参苏饮加减组方:党参10g,甘草6g,茯苓10g,紫苏叶10g,荆芥8g,防风8g,前胡10g,半夏8g,陈皮8g,枳壳8g,加生姜1片,大枣1枚 X3剂贴敷方:党参0.5g,紫苏0.5g,半夏0.5g,湿贴膻中穴,神阙穴 3天病例5主诉:身热,表风,口干,心烦,已输液3天现病史:患者感冒已有3-4天,现来我所就诊,查体:体温正常,但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诊断:阴虚感冒治法:滋阴解表方剂:加减葳蕤汤化裁组方:玉竹9g,甘草:3g 大枣:2枚,淡豆豉:12g,薄荷:6g,葱白:6g,桔梗:6g,白薇:4g医嘱:日一剂,水煎服至200ml,分早晚温服。

中医门诊病例范文

中医门诊病例范文

中医门诊病例范文
病历号码: 2023052801
姓名: 李
性别: 男
年龄: 38岁
主诉: 头痛、头晕3个月余。

现病史: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症状,起初症状较轻,服用一些止痛药后可缓解,但近一个月来症状加重,头痛时疼痛难忍,伴有头重足沉、食欲不振等症状。

为求诊治,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 患者无特殊病史。

个人生活史: 患者作息规律,生活作息尚可,工作压力一般。

体格检查: 神志清楚,步态稳重,营养状况良好。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滑数。

辩证论治:
1.证型分析:本病属于痰火蒙蔽清窍之证。

症见头痛头晕,伴有头重足沉、食欲不振等,足见痰浊阻塞清窍所致。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滑数,说明本案以痰火为病机。

2.治则:宜疏肝理气,化痰开窍。

3.方药:拟加味夏枯草颗粒。

处理:
1.中药:夏枯草颗粒,每次9,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连服1周。

2.生活调理:忌食生冷、油腻、酒酪等痰热滞留之品,宜多食些芹菜、萝卜等清热化痰之品。

作息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风热感冒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风热感冒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风热感冒门诊病历模板现病史:患者自述于三天前开始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身痛等症状,体温最高达到39℃左右。

患者曾口服阿莫西林、布洛芬等西药,但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既往史:无。

家族史:无。

个人史:患者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体格检查:体温38.6℃,脉搏9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头痛、咽痛,咳嗽有痰,嗓子干燥,喉咙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呼吸音粗糙,心脏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

辨证分析:本例患者表现为风热感冒,病因为外感风邪,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热毒内生,以致于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身痛等症状。

辨证分析为风热表证,证候特点为热邪外袭,气血不通,症状为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身痛等。

诊断:风热感冒。

治疗方案: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祛风止痛。

方药组成:麻黄、杏仁、桂枝、石膏、连翘、蒲公英、金银花、薄荷、甘草。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15g。

治疗过程:患者于第二天开始服用方药,连续服用三天。

第一天,患者体温下降至37.6℃,咳嗽、喉咙疼痛明显减轻,头痛、身痛症状消失。

第二天,患者体温正常,咳嗽、喉咙疼痛、流涕等症状基本消失。

第三天,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体检正常。

随访:患者于第四天复诊,体检正常,无不适症状,建议继续观察两天,注意休息,饮食清淡。

如果症状再次出现,及时就医。

总结:风热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辨证论治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例患者采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祛风止痛的方药治疗,疗效显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饮食清淡,避免劳累,以促进身体康复。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 .doc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 .doc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范文一:中医院门诊病历模板中医院骨科门诊病历模板颈椎病主诉: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无其他肢体麻木、走路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暗、苔薄白脉象:脉弦。

查体:颈部活动受限活动度可,颈项肌紧张,左右双侧压痛,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右侧压颈试验(Spurling试验)阳性,右前臂、虎口区、手指痛觉减弱,左右上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颈椎MRI提示:C67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气滞血瘀)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处理:(处方引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诉:腰痛伴左下肢痹痛8天。

病史:患者8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腰部痛不适伴左下肢痹痛、麻木,无走路不稳、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腰椎活动受限活动度可,双侧腰骶部压痛,下腰部压痛、叩击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4字试验阴性,左小腿及足部皮肤痛觉减退,左踇趾背伸肌力减弱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腰椎MRI提示:L45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腰椎间盘出症处理:(处方引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诉: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活动受限1月。

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无小腿以下痹痛,无走路不稳、乏力。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长期酗酒病史。

舌象:舌暗、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跛行,右髋部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内旋及外展受限明显,内收肌压痛,4字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骨盘X光提示:右股骨头坏死。

诊断:中医诊断:骨痹骨蚀(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处理:(处方引用)膝关节疾病主诉:左膝关节疼痛、肿胀7天。

病史:患者7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跛行,上下楼梯疼痛加重,无小腿以下痹痛。

蛇串疮中医门诊病例模板

蛇串疮中医门诊病例模板

蛇串疮病案1主诉:自觉左胸背部皮肤灼热疼痛5 天。

现病史:患者自觉左胸背部皮肤灼热疼痛5 天,皮肤呈红色斑片状,自行外用伤湿止痛膏无效。

随后红斑处起成簇鲜红的水疱,刺痛加剧,夜不能寐,遂来就诊。

现症: 口干口苦,心烦急躁,大便干燥,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

辅助检查:暂无。

中医诊断:蛇串疮证属肝胆湿热治则治法:清热利湿,通经活络治疗方法:湿热膏药贴,3日量,贴敷于患者蛇串疮的头尾两端,并贴敷于相应的第4,5,6胸椎的夹脊穴。

贴敷持续时间8h,每日1次。

二诊:患者水疱大部分干燥结痂,红斑减轻,肿胀减轻,但局部仍时有刺痛,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继续用湿热膏药贴,3日量。

三诊: 水疱全部干燥结痂,红斑消失,肿胀消退,留有色素沉着,症状全消而病愈。

蛇串疮病案2主诉:右侧背部灼痛,起疱疹1天。

现病史:患者右侧背部灼痛,起疱疹1天。

查疱疹分布在右侧背部成簇状,大者有3簇,小者5簇,另右上肢及右侧乳房上各有一簇。

现症见: 患者心烦急躁,痛苦难耐,大便可,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

辅助检查:暂无。

中医诊断:蛇串疮证属肝胆湿热治则治法:清热利湿,通经活络治疗方法:湿热膏药贴,3日量,贴敷于成簇状疱疹的头尾两端,并且贴敷于胸4,5夹脊穴。

并以麻油外涂。

二诊:患者自述次日即感疼痛减轻,3天后结痂脱落,疼痛消失而愈。

蛇串疮病案3主诉:左上肢及颈部簇集丛样水疱3天。

现病史:患者2周前因受风寒致感冒,1周前突发肩背部针刺样疼痛,放射至前胸,疼痛难忍,夜不能寐,当时皮肤无红肿、无皮疹、无出血点。

3天前颈部出现丛集样水疱,检查发现水疱多位于C5~C7神经皮节,左手拇指肿胀明显,左手屈曲困难。

纳可,二便调,夜间疼痛难眠。

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滑。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

辅助检查:暂无。

中医诊断:蛇串疮证属湿热阻络治则治法:清热利湿,通经活络治疗方法:湿热膏药贴,3日量,贴敷于患者蛇串疮的头尾两端,并贴敷于相应的第5,6,7颈椎和胸1,2的夹脊穴。

中医实践教学门诊病例(3篇)

中医实践教学门诊病例(3篇)

第1篇病例基本信息:患者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45岁职业:教师就诊日期:2023年4月10日主诉:反复咳嗽、咳痰1个月,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无痰或少量白色痰液,伴有咽干不适。

未予以重视,未进行治疗。

近1周来,咳嗽症状加重,夜间明显,伴有少量黄色痰液,偶有胸痛,无发热、乏力、盗汗等症状。

患者自述在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父母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咽部轻度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

辅助检查:胸部X光片:双肺纹理增粗,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咳嗽(肺燥咳嗽)中医辨证分析:患者长期劳累,耗伤肺阴,肺阴不足,津液不能上承,故咳嗽不止;肺阴亏虚,虚热内生,故咽干不适;肺失滋润,肺气上逆,故干咳;肺络受损,故胸痛;肺阴不足,不能化津为痰,故痰少;受凉后,肺气失宣,故症状加重。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养阴润肺,止咳化痰。

- 桑叶15g- 杏仁10g- 百合15g- 沙参15g- 麦冬10g- 炙甘草6g- 瓜蒌皮10g- 知母10g- 陈皮6g- 紫苏子10g-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劳累,适当休息。

- 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过敏原。

- 增加室内湿度,保持空气流通。

- 饮食宜清淡,多饮水。

治疗效果:患者服药后,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夜间咳嗽减少,痰量减少,胸痛消失。

继续服药1周后,咳嗽症状基本消失,咽干不适缓解。

随访1个月,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复发。

讨论:本病例为中医实践教学门诊病例,通过中医理论分析,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辨证为肺燥咳嗽。

治疗以养阴润肺,止咳化痰为主,选用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化痰功效的中药组方。

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调整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

求中医门诊病历范文一份?2天前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遂来诊。

现在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

个人史:无特殊情况可载。

月经及婚育史:月经史:15。

已婚。

顺产1子,10岁。

流产1次。

过敏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头面颈项部:头发光泽,眼、耳、鼻及口腔未见异常。

颈项无强直,气管居中,无瘿瘤。

双肾区有叩击痛。

脊柱及四肢:脊柱无畸形、强直、叩击痛,运动不受限;四肢正常,无浮肿。

前后二阴及排泄物:前后二阴未检(或未见异常),尿液深黄浑浊(或排泄物刻下未见)。

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7* 109/L,中性粒细胞84%。

清洁中断尿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菌落>105/ml。

辨病辨证依据:素有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遂发为淋证,故临证可见尿频、尿急、尿痛等淋证见证。

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深黄浑浊;腰为肾之府,湿热之邪侵犯于肾,故见腰痛、肾区叩痛;湿热内蕴,邪正相争,故见发热、畏寒、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系湿热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有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尿液深黄浑浊等泌尿系统症状,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2.体征:体温达38。

4℃。

双肾区有叩痛,腹部上输尿管点有压痛。

3.。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白细胞管型+/Lp。

血常规示白细胞12。

7*109/L,中性粒细胞84%。

清洁中断尿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菌落>105/ml。

4.女性,36岁,有白带增多下阴瘙痒史,起病急骤。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范例3.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入,立即 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安络血注射液10mg肌注,bid4.待床入院初步诊断 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眩晕(气血两亏) 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失血性贫血我急需一份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格式,最好有示例、即书写的规范方法内科:1994年3月20日阵发性咳嗽半月。

中医门诊病例模板

中医门诊病例模板

中医门诊病例模板
一、病人信息
1.1 姓名:
1.2 年龄:
1.3 性别:
1.4 职业:
1.5 住址:
二、主诉
2.1 病症描述:
2.2 发病时间:
2.3 疼痛部位和程度:
2.4 其他不适症状:
三、现病史
3.1 病情发展过程:
3.2 治疗经历及效果:
3.3 目前治疗情况及效果:
四、既往史
4.1 常见慢性疾病史(如高血压、心脏病等):4.2 手术史(包括手术时间和手术部位):
4.3 过敏史(包括过敏原和严重程度):
五、个人史
5.1 饮食习惯(饮食偏好、饮食禁忌等):5.2 生活习惯(作息规律、运动情况等):
5.3 吸烟饮酒情况(吸量和饮量):
六、体格检查
6.1 一般情况(如面色是否红润等):
6.2 皮肤黏膜(如皮肤是否有瘙痒、发红等):6.3 头颅(如头部是否有疼痛、头晕等):
6.4 眼睛(如视力是否正常、眼睛是否干涩等):6.5 耳鼻喉(如听力是否正常、鼻塞等):
6.6 口腔(如口气是否异味、口腔溃疡等):6.7 心肺(如心率和呼吸情况等):
6.8 腹部(如腹部有无胀痛、便秘等):
6.9 四肢关节(如关节是否僵硬、活动受限等):
七、中医诊断
7.1 中医辨证分型(寒热虚实湿燥等)
7.2 中医证候分析
七、治疗方案
8.1 中药处方
8.2 针灸治疗方案
八、随访计划
9.1 随访时间及方式
9.2 随访内容及要求。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本案例患者男,正常体重,身高180cm,现年25岁,入院时体温36.8℃,活动正常,营养良好,心里症状,畏寒,头晕,头痛,面色苍白,情绪抑郁,咳嗽咳痰,腹部有轻微压痛感,肩膀疼痛,胸闷,口渴,腰痛,腿酸、发热,语言模糊,精神情绪偏低。

二、诊断
患者进行了血液、尿液、胃肠道、头部CT等检查,结果表明,患者患有慢性胃病,可能为胃溃疡、消化不良、脂肪病症。

三、中医诊断
按症状分析,患者实体部位有热病,游荡热,胃脘疼痛,消化不良,睡眠不佳,情绪抑郁,精萎靡,头晕,头痛,面色苍白,口渴,腰痛,腿酸,发热等症状,以及语言模糊、精神情绪偏低。

中医诊断为慢性胃炎合并胆绞痛,胃脘内热上攻,肝郁气滞,脾胃功能低下,表现为气血亏虚,虚证以肝郁为主,实证以湿热为主。

四、治疗方案
1.物治疗:采用清肝解郁、活血化瘀、润肺宣肠的药物组合治疗,如安氏止痛片、川芎注射液、芩联散、龙胆泻肝片等,另外,还可以配合润肠通便法。

2. 中医按摩:按摩胃脘、足三里、大椎穴等,以祛湿驱热。

3.食调理:多食甘、淡、咸、清的食物,每餐只食入少量食物,并尽量避免油腻食物,按早晚半小时分开餐次,不熬夜,注意休息。

4.他治疗:适当地采取针灸、艾灸等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病情。

五、观察
按上述治疗方案治疗,经过2个月观察,患者情况有所好转,热病减少,胃脘疼痛、头晕、头痛、口渴、精神情绪偏低症状均得到改善,腰痛、腿酸发热已消失,体重增加,心率平稳,面色红润,精神活动有所增加,表现出较好的疗效。

六、总结
本病例患者患有慢性胃炎,采用药物结合中医推拿技术综合治疗,结合调养饮食,疗效显著,为临床提供了参考。

头晕的中医门诊病例

头晕的中医门诊病例

中医门诊病例
患者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
性别:[患者性别]
年龄:[患者年龄]
就诊日期:[就诊日期]
主诉:
患者自诉近期频繁出现头晕症状,感觉头部沉重,视物模糊,且伴有恶心感,影响日常生活。

现病史:
患者近一周内头晕症状明显加重,尤其在起床、转身或长时间站立时更为显著。

自述无明显头痛、耳鸣等其他症状,但食欲有所减退,睡眠质量下降。

既往史:
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

否认有外伤或手术史。

个人史:
患者生活习惯规律,无烟酒嗜好。

近期工作压力较大,但无明显情绪波动。

家族史:
家族中无类似头晕症状病史。

中医四诊:
望诊:患者面色微黄,舌质淡红,苔薄白。

闻诊:语音清晰,无异常气味。

问诊:如上所述,患者头晕、视物模糊、恶心,伴食欲减退、睡眠不佳。

切诊:脉象弦细,提示肝气郁结。

诊断:
中医诊断:眩晕病(肝气郁结型)
治疗建议:
中药调理:以疏肝解郁、调和气血为主,开具相应方剂。

针灸治疗:选取相应穴位,以调和气血,缓解症状。

生活调护:建议患者保持良好作息,减轻工作压力,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随访计划:
建议患者一周后复诊,根据症状改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医师签名:
[医师姓名] [医师职称] [医院名称] [就诊日期]。

中医科护理门诊病例怎么写范文

中医科护理门诊病例怎么写范文

中医科护理门诊病例怎么写范文范文一:患者信息:姓名:张XX 年龄:60岁性别:女性主诉:脱发、失眠现病史:该患者自2个月前开始脱发,每日约100根左右,伴有头皮瘙痒症状,且失眠。

就诊时脱发情况加重,头皮瘙痒症状明显,伴有疲倦、精神不振等症状。

既往史:1. 高血压病史,服用降压药稳定血压。

2. 无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史。

家庭史:1. 无其他成员有类似症状。

辅助检查:1. 血常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正常。

2. 头皮镜检查:头皮瘙痒,毛囊明显萎缩。

3. 睡眠质量评估量表:失眠严重,质量差。

诊断:1. 头皮脱发症,可能为中年女性激素失衡所致。

2. 失眠。

治疗原则:调理阴阳气血,滋养营养不足的毛囊和皮肤,调整身体激素平衡,改善睡眠质量。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方剂为桑螵蛸散,包括当归、熟地黄、川芎、黄芪等药物。

2. 中医推拿按摩:在每周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体质及症状,施行经络推拿按摩,刺激头皮毛囊,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头皮瘙痒症状。

3. 中医针灸疗法:每周1次毛囊针灸治疗,刺激局部头皮血液循环及营养供应,加强治疗效果。

4. 睡眠调理: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随访计划:每周复诊1次,观察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范文二:患者信息:姓名:李XX 年龄:45岁性别:男性主诉:腰痛、尿频、尿急现病史:该患者近半年来出现腰背酸痛、下腹胀痛,尿频,排尿困难,尿急等症状。

就诊时症状逐渐加重,腰痛明显,尿频尿急频繁发作,夜尿次数增多。

既往史:1. 前列腺炎史,服用抗炎药缓解症状。

2. 无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史。

家庭史:1. 无其他亲属有类似症状。

辅助检查:1. 前列腺指检:前列腺增大,触痛明显。

2. 尿常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正常。

3.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正常范围内。

诊断: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路梗阻。

治疗原则:利尿通淋,祛风除湿,软坚散结,活血消痛。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方剂为贯珠母散,包括金樱子、川楝子、温为石等药物。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35岁就诊日期:2022年3月15日
主诉:头痛、头晕、失眠半年。

现病史:患者自半年前开始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颈椎病,经过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但近期症状复发,头痛、头晕明显加重,失眠加重。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史。

个人史:平素体健,饮食良好,精神状态一般。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疾病史。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面色稍黄,精神状态欠佳,头部无外伤,颈椎活动受限,颅神经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颈椎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C5/C6椎间盘退变。

辨证分析:患者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多由颈椎病引起,情绪不稳、睡眠不好也是病因之一。

诊断:颈椎病、失眠。

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取穴针刺治疗;中药调理颈椎、安神、促进睡眠。

处方:夜交藤15克,天麻10克,黄连30克,钩藤10克,连翘10克,乌梅10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阿胶15克,甘地10克。

水煎服,一天一剂。

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方案表示满意,签字同意接受治疗。

医生签名:XXX 日期:2022年3月15日。

中医门诊病例书写范文

中医门诊病例书写范文

中医门诊病例书写范文
患者姓名,李女士年龄,45岁性别,女职业,教师。

主诉,腹痛、腹胀、便秘2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2年余前开始出现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伴有口苦口干、食欲不振、舌苔黄腻、脉弦。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胃炎”并给予“胃药”治疗,效果不佳。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患者平素饮食清淡,作息规律,体形偏瘦。

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面色晦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辨证分型,属湿热蕴结证。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行气通便。

方药组成,黄芩、黄连、泻痢灵、厚朴、枳壳、大黄、生姜、炙甘草。

方药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辅助治疗,配合针灸治疗。

随访观察,患者服药3日后,腹痛、腹胀明显减轻,大便通畅,口苦口干等症
状逐渐缓解,舌苔略有改善。

总结,患者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结合中药治疗效果显著,符合中医辨证施治
特点。

注意事项,患者术后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

结语,本病例为中医辨证施治的典型案例,提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要注重患者
的整体情况,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科学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以上所述为本人亲身经历,仅供参考。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电话:
主诉,(患者主诉病情及就诊目的)。

现病史,(患者目前所患疾病的病程、症状表现及治疗情况)。

既往史,(包括手术史、外伤史、传染病史、输血史等)。

个人史,(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饮食情况、吸烟、饮酒等)。

家族史,(患者家族中是否有遗传性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的身体各系统的体格检查结果)。

辅助检查,(患者的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诊断,(中医诊断及西医诊断)。

治疗方案,(包括中药处方、针灸方案、推拿方案等)。

注意事项,(包括饮食、作息、心理护理等)。

随访计划,(患者的随访时间安排及注意事项)。

备注,(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其他观察及建议)。

以上内容为中医门诊病历模板,医生在填写病历时应尽可能详细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及诊疗过程,以便于日后的随访和治疗参考。

同时,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医疗纪律,保护患者隐私,确保病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希望医生们能够认真填写和保存好患者的病历,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门诊病例书写样本
范例:
主诉:咳嗽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淋雨后,渐咳嗽,恶寒,头重,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咳嗽(风寒夹湿)
治则:疏风散寒化湿止咳
方:杏苏散加减
药:
苏叶10g 防风10 g 杏仁10 g 桔梗10 g
藿香10 g 苍术10 g 厚朴10 g 甘草10 g
大火3碗水煎15分钟分3次温服
方解:本方适用于凉燥外袭、肺气不宣之外感证。

方中杏仁苦温而润、能宣肺止咳化痰;苏叶辛温,微发其汗,使凉燥之邪从表解合为主药;桔梗,助杏仁宣肺止咳;苍术配厚朴,消食且散痰湿;加防风以祛风发汗,一能燥湿,一能祛风,合用则既燥又散,风湿两邪俱除;甘草调和营卫,协调诸药同为使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