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简答论述题目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概论简答及论述题

环境保护概论简答及论述题

简答1 什么是环境问题?它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发展的?2.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高潮阶段,环境问题的表现特征有哪些区别?3. 简述传统生态学和现代生态学研究范畴的区别?4. 简要回答生态学和环境学研究的不同点?5. 简述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6. 用生态学原理解释“为什么猪肉价格要比小白菜贵”?7. 简述生态平衡概念及其特点8.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是什么?9.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包括哪些内容?10. 简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过程及其特点?11. 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12. 简述光化学烟雾现象的形成条件及其对人体的危害?13. 简述我国水资源状况及其特点?14. 我国地表水的分类及每一类水的适用范围?15. 简述水体污染的分类?16. 简要回答水体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径?17. 循环利用城市废水的意义及其利用途径?18. 介绍不同质地土壤(砂土、壤土和粘土)养(水)分保持特点及其利用方向?19. 介绍土壤污染的自然净化过程?20. 简述土壤退化特征及其成因21. 农药在土壤中迁移转化途径主要有哪些?22. 介绍按照土壤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划分,土壤污染的分类及每一类污染特点?23. 简述工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24. 简述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25. 简述放射性污染的特点和来源?26. 简述水体热污染和大气热污染的防治与控制途径?27. 简述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28. 简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内涵及基本原则?29.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及类型?30. 分析臭氧层破坏的原因以及防治对策?论述题1.论述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 土壤退化类型、退化特征及其防治措施(方向性)3 大气中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组成及其防治措施(方向性)4 全球变化的影响(方向性)5 酸雨危害及其防治6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方向性)7针对水危机的产生及引发的纠纷,你认为如何在工农业及家庭生活中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8我国(南方和北方)缺水性质及可能有效的应对措施(方向性)9论述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10三峡工程是我国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建成有利有弊,试分析三峡工程对长江沿线自然生态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影响?11论述人为活动造成生态破坏的具体表现?12结合实例说明危险废物的处置与城市垃圾有什么异同之处?13论述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14论述汽车尾气产生的环境危害及如何防治汽车尾气污染?15水污染防治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联系××省实际情况分析如何防治水污染?16怎样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规划?名词解释化学需氧量水体污染气浮土壤圈土壤元素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容量土壤污染土壤净化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平衡土壤退化土地沙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潜育化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负载有额律环境监测城市热岛效应全球气候变化地下漏斗赤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生态平衡林德曼能量传输1/10定律生态阈值生物监测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大气污染面源污染温室气体逆温干绝热递减率湿法脱硫水的社会循环水质生物需氧量能量金字塔环境污染物水体自净作用。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简答题论述题汇总_1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简答题论述题汇总_1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3年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00228)简答、论述题复习汇总整理人:王艳分1.环境问题的成因2.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涵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6.传统法律部门在救济环境与资源侵害方面的局限传统:事后救济;个案救济;分散救济环保法:事前事中事后;公共利益;生态系统整体性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民法的联系与区别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行政法的区别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及特征10.公众环境权益的内容11.公民的环境保护义务12.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概念、特征、层次、目的)13.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表现14.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管理权(统一管理、分工分部门管理相结合)15.政府行使环境与资源行政管理权的内容1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意义17.确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依据18.确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的依据19.《环境保护法》的作用率先将中国环保事业纳入法治轨道,明确了国家环保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和基本政策;为中国环保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确立了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与其他部门分工负责管理的环保行政体制,促进了环保行政机构的建立和展。

20.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的内涵(含义、实质、目的)21.协调原则的意义22.实施协调原则的制度措施23.预防原则的内涵(对象、目的、性质)24.损害预防与风险预防的区别(对象、科学确定性)25.预防原则的意义26.实施预防原则的制度措施27.受益者负担原则的内涵28.受益者负担原则的意义29.实施受益者负担原则的制度措施30.公众参与原则的内涵(主体、对象、方式、内容)31.实施公众参与原则的制度措施3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33.环境标准的种类34.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35.企业排放标准具有法的约束力的情形。

一般情况下,企业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比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更为严格,但不具有法的拘束力,只在企业内部适用,但是下列两种情况应当具有法的拘束力:(1)在企业或政府周边居民签订的环境协议中作为企业义务明确规定的;(2)司法机关认可某些特殊领域的企业排放标准可以作为鉴定标准适用的。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综合复习题(附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综合复习题(附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经中华⼈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为( ) ①实⾏审批制度 ②予以禁⽌ ③征收⼀定的费⽤ ④进⾏监视 2.建设项⽬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件对建设项⽬产⽣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 ①环境影响报告书 ②环境影响报告表 ③环境影响登记表 ④环境现状评价书 3.20世纪⼋⼤公害事件,其中发⽣最多的国家是( ) ①中国 ②美国 ③⽇本 ④英国 4.违反我国《⼤⽓污染防治法》规定,向⼤⽓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 ) ①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 ②缴纳超标排污费 ③停产整顿 ④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 5.被誉为财富之母的是( ) ①森林 ②⼟地 ③湿地 ④草原 6.征收基本农⽥以外的耕地超过多少公顷的,应由国务院批准( ) ①70公顷 ②35公顷 ③3公顷 ④10公顷 7.责令排污企业停业、关闭的处罚决定,只能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下列机关作出( ) ①公安部门 ②环境保护部门 ③⼯商部门 ④⼈民政府 8、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是当地( ) 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②公安机关 ③卫⽣部门 ④⼈民政府 9.下列不属于我国环境资源标准体系的有( ) ①国家环境标准 ②地⽅环境标准 ③环境保护⾏业标准 ④企业标准 10.下列哪⼀标准是认定排污⾏为是否超标、违法 、是否应让排污者承担相应法律义务与责任的根据( ) ①环境质量标准 ②污染物排放标准 ③环境基础标准 ④环境监测⽅法标准和环境样品标准 11.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 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适⽤的范围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规划和建设项⽬ ②对所有的建设项⽬都要实⾏环境影响评价 ③其中公众参与的⽅式包括论证会、听政会或其他形式 ④对规划实施后还应实⾏跟踪评价 12.排污者向城市污⽔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缴纳污⽔处理费⽤的( ) ①仍应缴纳排污费 ②仍应缴纳超标排污费 ③减半缴纳排污费 ④不再缴纳排污费 13.在我国有权颁布地⽅环境质量标准的是( ) ①省级⼈民政府 ②省会城市⼈民政府 ③县级以上⼈民政府 ④国务院批准的较⼤的⼈民政府 14.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矿产资源资源属于( ) ①集体所有 ②国家所有 ③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 ④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投资者所有 15.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 ①1年 ②2年 ③3年 ④4年 16.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转移固体废物出省、⾃治区、直辖市⾏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 ) ①向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报告 ②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许可 ③经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许可 ④经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许可,并报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备案 17.⽤地单位因⾮农业建设占⽤耕地,在办理各项审批⼿续、缴纳各项正常费⽤以后超过1年仍未动⼯建设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 ) ①耕地使⽤费 ②闲置补偿费 ③耕地闲置费 ④保护管理费 18.我国《⽔法》规定,国家对⽔资源实⾏的管理体制是( ) ①以流域管理为主、⾏政区域管理为辅 ②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流域管理机构 ③以⾏政区域管理为主、流域管理为辅 ④流域管理与⾏政区域管理相结合 19.除法律规定免责的情形外,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为⼈( ) ①若主观上没有过错,不承担赔偿责任 ②若主观上没有过错,可以免除赔偿责任 ③⽆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④只有从事了违法排污⾏为,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0.2002年l0⽉1⽇起施⾏的《中华⼈民共和国⽔法》规定,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资源的单位和个⼈,应当按照国家取⽔许可制度和⽔资源有偿使⽤制度的规定,向⽔⾏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许可证,并缴纳⽔资源费,取得( ) ①取⽔权 ②⽔资源 ③⽔交易权 ④⽤⽔权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四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的括号内。

考研真题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高频考点——简答题汇总

考研真题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高频考点——简答题汇总

考研真题之历年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高频考点——简答题汇总1.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国环境法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2.简述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在国际环境法发展中的作用。

3.简述我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有关野生植物生长环境保护措施的规定。

4.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我国法律规定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哪些?5.简述“环境噪声”和“环境噪声污染”的区别。

6.简述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及其作用。

7.简述我国《水法》关于解决水事纠纷方式的规定。

8.简述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权限和适用效力。

9.简述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方式。

10.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采用的经济刺激手段有哪些?11.试列举三个主要的陆地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的名称。

12.简述征收排污费制度的含义、目的和作用。

13.简述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作用。

14.简述我国有关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规定的主要内容。

15.简述国际环境法中有关外层空间环境保护的主要规定。

16.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17.试列举2004年1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民事纠纷处理的四项新规定。

18.简述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及其意义。

19.简述国际环境法中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

20.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及其对立法的指导意义。

21.简述破坏环境与资源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22.简述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法律措施。

23.简述国际环境合作的内容。

24.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内容。

25.与我国《环境保护法》确立的排污收费制度相比,《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排污收费制度的规定有什么特点?26.简述我国《矿产资源法》确立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

27.简述国际环境法的概念与特点。

28.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立法的指导原则。

29.简述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30.根据法律规定,针对大气污染物及其产生设施实行的控制措施主要有哪些?31.简述国际环境合作的主要内容。

环境法期末考试试题

环境法期末考试试题

环境法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环境污染犯罪?a) 非法向水体排放废弃物b) 非法捕捞濒危物种c) 非法砍伐森林d) 非法倾倒有毒废弃物2.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 ______ 进行的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公益权益的诉讼。

a) 个人b) 企业c) 政府d) 环保组织3. 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视环保要求,直接排放大量废气、废水,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居民只能自行维权,无法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b) 居民可以向环保部门投诉,由环保部门进行调查处理c) 居民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d) 居民只能通过示威抗议来表达不满4. 环境监督是指 ______ 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a) 环保部门b) 企业c) 政府d) 群众5. 下列哪个机构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最高行政机关?a) 生态环境部b) 国家发改委c)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d) 国务院二、简答题1. 环境影响评价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2. 请简要介绍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背景和主要内容。

3. 请简要说明环境公益诉讼的主要特点。

4. 环境监督的方法主要包括哪些?5. 请简要介绍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最高法律法规。

三、案例分析某城市的河流遭到一家化工企业非法排放废水的污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居民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请围绕该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 这种行为是否构成环境污染犯罪?为什么?2. 居民可以采取哪些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3. 政府在此案例中应该承担哪些责任?4. 你认为在预防和处理环境污染犯罪方面应该采取哪些措施?5. 居民是否可以进行环境公益诉讼?请说明理由。

四、论述题请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论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您认为的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以上为《环境法期末考试试题》,请同学们根据题目内容和知识储备认真准备,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环境保护知识》复习综合题(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名称解释题、论述题)

《环境保护知识》复习综合题(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名称解释题、论述题)

《环境保护知识》复习综合题(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名称解释题、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

环境容量由静态容量和动态容量组成。

2.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3.超城市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4.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5. 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较一次污染物还强。

最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硫酸烟雾及光化学烟雾。

6.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质量通常要通过选择一定的指标(环境指标)并对其量化来表达。

7.城市热岛效应: 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2013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后简答题

2013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后简答题

2013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后简答题第一章导论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概念有什么异同?P49环境、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在性质上属于自然存在的、不以人类一直为转移而存在的有机和无机物质的统一体。

当人类以一种静态的眼光来看待围绕人类存在的全部自然界这个整体时,就出现了环境的概念。

当人类以是否对人类有用的角度来看待自然界这个整体时,就出现了自然资源的概念。

当人类从生物的存在条件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看待自然界这个整体时,就出现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环境与资资源保护立法定义“环境”的方式有哪些?P471、采用概括的方法在立上对环境的内涵进行描述。

2、采用列举的方法。

3、采用概括加列举式的方法。

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成因有哪些?P50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环境问题的成因:1、市场失灵。

表现为:环境成本的外部化、对生态系统估值不当、产权界定不清2、政策失误3、科学不确定性4、国际贸易的影响。

外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特征?P541、城市环境污染控制立法时期(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叶)2、生活环境与自然保护立法并重时期(20世纪初叶至20世纪60年代)3、整合型环境与资源被保护立法的全方位展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特征?P571、新中国成立前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2、新中国成立后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时期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时期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改革完善时期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强化时期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理论什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它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征?P6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认为环境侵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与资源利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1、社会性(主要特征)2、政策性3、科学性4、综合性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P671、基础的直接目的。

大学线上考试导学材料 环境资源保护法学

大学线上考试导学材料 环境资源保护法学

一.选择题(以下每个题目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2分)1.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是指( D )A.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B.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C.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D.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2.我国首个国家级的环境保护行政机构是( C )A.国家环境保护局 B.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C.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D.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最主要特征是( A )A.社会性B.政策性 C.综合性D科学技术性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终极目的是( C )A.保障人体健康B.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D.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立法体系范畴的是( B )A.《生物多样性公约》B.《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C.《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环境保护守则》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6.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北京市环境质量负责的主体是( C )A.中共北京市委 B.北京市环保局C.北京市人民政府 D.北京市人大常委会7.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的实质是( C )A.对末端治理的反思 B.重视经济社会发展C.重视环境与资源的保护D.为先污染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8.为保护自然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限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制定的技术指标与规范称为( A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境基础标准C.环境方法标准D.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9.《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突发环境事件最高预警级别是( A)A.红色预警 B.蓝色预警 C.橙色预警D.黄色预警10.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已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C )A.仍需缴纳排污费B.可以加倍征收排污费C.不再缴纳排污费 D.可以减半缴纳排污费11.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地方排放标准的,须报经( B )A.国务备案B.国务院批准C.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D.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12.以下情形适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是( A )A.密封的液态废物的污染防治B.排入水体的废水的污染防治C.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D.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13.西铁公司在市区内建设地铁,需不定期进行爆破作业排放强烈噪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A. 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B. 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C. 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度D. 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2. 下列关于环境法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环境法律制度是指法律、法规和文件等构成的环境法体系B. 环境法律制度只包括环境保护法律体系C. 环境法律制度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D. 环境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刑法等各类法律体系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任务是()A. 研究环境科学与法学的融合B. 研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解决C. 研究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D. 研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保障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点之一是()A. 程序性B. 综合性C. 高度规范性D. 技术性5. 环境资源评价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础,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A. 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开发评价B. 环境风险评价和生态系统评价C. 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效益评价D. 环境可持续评价和资源利用评价二、简答题1. 解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旨在研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解决途径。

其基本任务是研究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建立与完善,以及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保障。

它既关注于环境科学与法学的融合,又注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具有以下特点:- 程序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注重研究问题的解决程序和方法,旨在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综合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

- 高度规范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的对象是法律规范,因此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指导性。

- 技术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等来解决实际问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简答题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简答题答案

《环境法学》简答题1、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内容。

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是指由开发利用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

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下列各部分构成: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环境标准;其它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2、与我国《环境保护法》确立的排污收费制度相比,《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排污收费制度的规定有什么特点?答:《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达标排放,超标违法”的制度,具体表现在: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超标排放属于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3、简述我国《矿产资源法》确立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

答: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是关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对象、范围、费率、程序和使用与管理的一整套措施和方法。

矿产资源补偿费是采矿权人为补偿国家矿产资源的消耗而向国家缴纳的一定费用,目的是为了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察、保护与合理开发,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产权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人,都应当依法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征收的矿产资源保障费主要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查。

4、简述国际环境法的概念与特点。

答:国际环境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中所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国际环境法主要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规范国际法主体的行为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国内法上的自然人和法人的关系。

其次,国际环境法所调整的主要是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国际关系。

再次,国际环境法作为一个规范国际法主体的行为的规则体系具有拘束力。

最后,国际环境法是一门交叉学科,同他关系最密切的是国际法和国内环境法,因此它既有国际法又有国内环境法的特点。

2024年高考环境保护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环境保护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环境保护答案解析2024年高考环境保护科目涉及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相关知识领域。

以下是对2024年高考环境保护科目试题的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1. 题目:以下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答案:D. 风能解析:可再生能源是指在人类时间尺度内能够循环再生的能源。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源于风的动力,可以通过风力发电装置进行利用。

2. 题目:以下哪个行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大?答案:A. 工业废水排放解析:工业废水排放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或间接排放到水环境中。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对水体造成的污染较为严重。

3. 题目:下列物质中,属于有害固体废弃物的是:答案:C. 废电池解析:废电池属于有害固体废弃物,其中包含了有毒的重金属物质,如果随意处理或排放,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二、填空题部分4. 题目:大气中最主要的污染物是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解析: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但二氧化碳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

它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发气候变化的重要气体。

5. 题目:国家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在______。

答案:湖南解析:湖南是我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所在地,它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索出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措施和模式。

三、简答题部分6. 题目:请简述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答案: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其次,倡导节约用水,鼓励人们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同时,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减少污水排放,保持水体的污染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最后,要推进水资源的综合治理,通过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7. 题目:请简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

答案:可再生能源在当前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可再生能源不仅能够满足能源需求,同时也具有较低的环境污染和排放量;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简答题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简答题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简答题答案《环境法学》简答题1、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内容。

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是指由开发利用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

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下列各部分构成: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环境标准;其它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2、与我国《环境保护法》确立的排污收费制度相比,《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排污收费制度的规定有什么特点?答:《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达标排放,超标违法”的制度,具体表现在: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超标排放属于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3、简述我国《矿产资源法》确立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

答: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是关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对象、范围、费率、程序和使用与管理的一整套措施和方法。

矿产资源补偿费是采矿权人为补偿国家矿产资源的消耗而向国家缴纳的一定费用,目的是为了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察、保护与合理开发,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产权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人,都应当依法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征收的矿产资源保障费主要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查。

4、简述国际环境法的概念与特点。

答:国际环境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中所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国际环境法主要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规范国际法主体的行为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国内法上的自然人和法人的关系。

其次,国际环境法所调整的主要是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国际关系。

再次,国际环境法作为一个规范国际法主体的行为的规则体系具有拘束力。

最后,国际环境法是一门交叉学科,同他关系最密切的是国际法和国内环境法,因此它既有国际法又有国内环境法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题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题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考试试卷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员工编号、姓名和所在科级单位的全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 二 三 四 总 分得 分一、单项选择题(请把唯一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1.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五条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B )、损害担责的原则。

5条A.政府为主B.公众参与C.部门配合2.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A)。

57条A.举报B.检举C.报告3.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B)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44条A.停止审批B. 暂停审批C.减缓审批4.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每年的( C)为环境日。

12条A.4月22日B.5月31日C.6月5日5.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A)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28条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一切单位和个人C.各级环保部门6.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A)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56条A.建设单位B.审批单位C.监督单位7.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C)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66条A.一B.二C.三8.向已制定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B)的有关规定。

16条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9.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 C)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

全国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真题)

全国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真题)
A.《议定书》被称为“谨慎原则的宣言”
B.《议定书》规定了提前知情同意程序
C.《公约》所指的“生物多样性”不包括基因多样性
D.《公约》要求成员国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
13.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采取的是
A.目的一元论
B.目的二元论
C.目的三元论
D.目的多元论
14.关于我国森林资源权属,表述正确的是
全国 2022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课程代码00228
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问题: (1)甲化工厂的行为有无违法?为什么?
(2)乙化工厂的行为有无违法?为什么?
(3)市生态环境局的行为有无违法?为什么?
23.《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是
A.公海
B.南极
C.其他国家领域
D.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E.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24.关于环境行政处罚的做出,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复议决定由人民法院做出
B.行政拘留的处罚只能由公安机关做出
C.撤销许可证只能由工商管理部门做出
D.按日连续处罚由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做出
1.我国《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的应税污染物不包括
A.光污染
B.大气污染物
C.水污染物
D.固体废物和噪声
2,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说法错误的是
A.确有必要的,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环境保护知识考试题目和答案

环境保护知识考试题目和答案

环境保护知识考试题目和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 污染者负担C. 公众参与D. 全面发展答案:D2.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一氧化碳C. 氮氧化物D. 氧气答案:D3. 以下哪个法规不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A.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答案:D4.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环境保护行为?A. 垃圾分类处理B. 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C. 增加私家车使用D. 节约用水答案:C5. 以下哪种能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水能D. 煤炭答案:D二、填空题1.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____、防治结合、公众参与、损害担责。

答案:预防为主2. 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综合性法律是____。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 以下哪种污染物属于水污染物?答案:____答案:氮磷4. 以下哪种行为有利于环境保护?答案:____答案:减少塑料制品使用5. 以下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答案:____答案:太阳能三、简答题1. 请简述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答案: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公众参与、损害担责。

2. 请简述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答案: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3. 请列举三种环境保护行为和三种破坏环境的行为。

答案:环境保护行为:垃圾分类处理、节约用水、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破坏环境的行为:乱扔垃圾、污染水体、非法捕捞。

四、案例分析题请分析以下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某城市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时,发现市民对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导致环境保护工作效果不佳。

1. 请列举两个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措施。

初中道法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简答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道法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简答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道法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简答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简答题(共6题)1、材料一: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约占全球的6%,但是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的1/4,属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与中东一些国家为伍。

材料二:我国产量占世界第一的产品近300个,但科技创新不足、附加值低。

由于我国制造企业多数不掌握核心技术、缺乏创新,2013年平均卖出100元工业产品只能赚5块多钱的微薄利润。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2)针对材料中的状况,请从国家和个人角度各提两条解决的措施。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雁鸣闻三国,笑语传三邦。

吉林省珲春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引来八方游客,2020年4月入选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1)根据图6,描述珲春市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及其城镇的分布特点。

(4分)(2)根据资料卡,概括吉林省内河运输的特点,并根据图6、图7分析其自然原因。

3、材料一:我国是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我国按人均可采矿物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5%、11%、4%。

材料二:我国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73%的冶金、电力、建材、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20%-90%,机动车油耗比发达国家高10%-20%;城市房屋比气候相近的国家采暖和空调能耗高2倍左右;按每1美元生产总值计算,比先进国家能耗高4-5倍。

材料三: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有专家指出,我国未来15年的能源需求将持续快速扩大。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提供的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2)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应如何解决经济发展快与人均能源少、消耗能源多的问题? (5分)(3)作为中学生,你能为节省能源做些什么?(至少三个方面)(5分)4、实践与探究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发展,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简答题答案解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简答题答案解析

《环境法学》简答题1、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容。

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是指由开发利用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规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

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下列各部分构成: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环境标准;其它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

2、与我国《环境保护法》确立的排污收费制度相比,《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排污收费制度的规定有什么特点?答:《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达标排放,超标”的制度,具体表现在: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超标排放属于行为,要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3、简述我国《矿产资源法》确立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

答: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是关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对象、围、费率、程序和使用与管理的一整套措施和方法。

矿产资源补偿费是采矿权人为补偿国家矿产资源的消耗而向国家缴纳的一定费用,目的是为了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察、保护与合理开发,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产权益。

在中华人民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人,都应当依法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征收的矿产资源保障费主要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查。

4、简述国际环境法的概念与特点。

答:国际环境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中所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的法律规的总称。

它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国际环境法主要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规国际法主体的行为过程中可能涉与到国法上的自然人和法人的关系。

其次,国际环境法所调整的主要是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国际关系。

再次,国际环境法作为一个规国际法主体的行为的规则体系具有拘束力。

最后,国际环境法是一门交叉学科,同他关系最密切的是国际法和国环境法,因此它既有国际法又有国环境法的特点。

5、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章简答、论述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章简答、论述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章简答、论述题1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10-12-08 16:40:06 阅读6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总论第一章、绪论1、人类环境的分类:1)按照环境要素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3)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室内环境和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4)按照环境的不同要素,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理环境。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足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的“环境”与环境科学中“环境”在范围上有哪些异同?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把环境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看待的,其概念和范围必须明确和具体,不能用环境科学中水圈、生物圈之类抽象、概括的概念,而必须把环境所包括的主要因素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尽可能具体、明确地作出列举规定。

2)从环境科学的理论看。

一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环境要素、成份、状态都是人类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是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3)人类环境的结构具有相关性。

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这就是地球表面的人类生命维持系统。

4、人类同环境的关系?1)揭示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

人类是整个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人类-环境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再从相互关系上加以研究。

2)人类同环境的关系可以作为两个方面的最基本的概括:a、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b、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通过社会生产活动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简答题整理(部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简答题整理(部分)

《环境保护法》中环境的概念、3内涵我国《环境保护法》给环境下的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与乡村等。

内涵:1、环境的范畴被限定在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影响的自然因素范围内2、这种自然因素包括各种天然的环境因素也包括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3、历史遗迹与自然状态也因其自然的本质属性而属于环境的范畴环境利用行为的概念及3构成要件环境利用行为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从事的、由立法所确认的对环境有影响的行为。

包括积极的作为和消极的不作为。

构成要件:1、环境利用行为的主体是人2、行为在主观(目的)上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3、行为的结果是获取环境要素或者从环境要素中谋取利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与4内涵内涵: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调整对象是人类在从事环境利用行为中形成的环境利用关系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与资源,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破坏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范畴及包含直接确立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也包括其他部门法中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索要控制的对象是可事前预见的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及3特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指受法律调整的环境利用行为主体之间发生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环境利用关系特征: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具有多种牵连性质的法律关系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以人类平等利用环境的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结合并体现自然生态规律的人类意志环境法的科学技术性特征的3表现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制定必须遵循生态平衡等自然规律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容以环境科学、生态科学为基础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必须依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等科技手段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5基本制度1、环境标准制度2、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制度3、环境费制度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5、治理、恢复与补救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及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1、行为的违法性。

即行为人实施了法律禁止的行为或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义务。

2、行为人的过错。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也是承担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3、行为的危害后果4、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27. 论环境法与中国入世一、中国环境法制应从政府主导型迈向公众参与型的轨道。

中国环境管理模式与中国环境法制模式大致可以“政府主导型”来描述但入世以后,这种强力政府保护环境之模式实应反思,以此为契机,我国环境法制应改弦易辙,步入公众参与的轨道:(1)明确环境权,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2)应有一透明之环保行政程序法,使公众可以监督环保行政部门之所为。

(3)在环保决策机制中,应建立听证会等程序,使与环境休戚相关之老百姓可以参与决策。

如是,使我国环境法制适应WTO的自由之精神!28. 试述《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体制。

《环境保护法》中将我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做了3个层次的规定,包括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责、地方环保部门的职责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现行环境管理体制中的问题和不足日益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了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功能和效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统管与分管部门关系不明确,地方环保部门难以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首先,我国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受国家环保总局与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而由于其财权和人事任免权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地方环保部门的工作往往受制于地方政府。

其次,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分散在环保、水利、交通、国土、公安等多个部门,分管部门间关系不明确,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被肢解和架空。

监督管理体系不完整,缺乏社会参与。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监督体制中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对公民、媒体及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环境监督管理的规定非常有限,没有形成一种全社会参与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29. 列举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重要环境管理制度。

1.环境规划制度2.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制度3.环境标准制度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5.环境保护责任制度6.“三同时”制度7.排污收费制度8.限期治理制度9.排污申报登记制度10.公众参与制度30. 试述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对行政处分规定的两种情况。

《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八条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观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十四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违反本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将征收的排污费挪作他用的,由审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回挪用款项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予以追回,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五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直接经济损失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五十万元;情节较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造成重大大气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1. 试论“谁开发谁保护”原则的意义和贯彻途径。

32.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和土地的种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2)提高土地利用率;(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土地有不同的分类。

我国的土地目前大致有三种分类:(1)按土地的自然属性分类,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类;(2)按土地的经济属性分类,如按土地的生产水平、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分类;(3)按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分类,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33. 试分析公民环境权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概念:公民环境权与法人环境权、国家环境权相对应而存在。

它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全球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及人类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而提出的。

特征:公民环境权是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项新型公民权利,它独立于公民财产权,人身权而自成体系,应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同人身权、物权、债权和继承权并行写入民法作用:其一,它顺应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其二,它有利于提高公民环境权利意识。

其三,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保证公民享有和追求高质量的生存空间。

其四,有利于预防、遏制、惩罚侵犯公民环境权的行为。

其五,有利于健全我国的法律体系,促进法治建设。

34.试述环境责任原则的内容、意义和贯彻(要求包括污染环境者、破坏环境者、开发者和政府行政领导者的责任)。

内容:该原则最充分地体现了环境保护所必须遵循的市场经济法则,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污染者负担,开发者养护,利用者补偿,破坏者恢复意义:环境责任是改善环境、控制污染,保护国家、法人、公民合法环境权益的有效手段。

该原则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防治环境污染,体现环境正义和责任公平精神的原则。

可以加强开发者、利用者、污染者、破坏者在进行某一项经济行为时充分考虑对于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权衡经济利益和环境价值之间的利弊得失,从而使人类的行为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减少的最低限度。

贯彻:贯彻环境责任原则的基本途径,是通过制定、实施体现该项原则的有关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也就是说通过有关环境立法、执法、守法活动来贯彻。

首先,为了有效贯彻环境责任原则,我国有关法律对此作了各种强制性规定。

其次,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最后,制定和实施具有预防性的环境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环境资源的监督管理,加强环境监测和制度改革、创新。

35.试述环境许可证制度(要求包括环境许可证制度的概念、种类、意义、程序和保障措施)。

概念:许可证制度是指凡是对于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的制度。

是对环境行政许可的简称,是有关环境行政许可的原则、条件、内容、程序、保证措施的法律规定的总和,是环境行政许可工作的法定化、制度化。

意义:1、便于主管机关及时掌握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制止不当规划、开发及各种损害环境的活动,及时发现违法者,加强国家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职能的行使。

2、便于把影响环境的各种开发、建设、排污活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轨道,把各种影响环境和排污活动严格限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使国家能够有效地进行环境管理。

3、便于主管机关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管理办法,规定具体的限制条件和特殊要求,促使企业加强环境管理,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造,尽量避免和减少污染和破坏,从而使各种法规、标准和措施的执行更加具体化、合理化。

许可证的种类主要有:排污许可证(如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证和排放水污染许可证)、海洋倾倒(废物)许可证、放射工作许可证、核设施安全许可证、化学危险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等。

管理程序大致包括:(1)申请。

提出书面申请,附为审查所必需的各种材料。

(2)审查。

一般要在报刊上公布该项申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征求公众和各方面的意见。

(3)决定。

作出颁发或拒绝颁发许可证的决定。

同意颁发许可证时,主管机关依法规定持证人应尽的义务和各种限制条件;拒绝颁发许可证应说明拒绝颁发的理由。

(4)监督处理。

主管机关须对持证人执行许可证的情况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可修改许可证中原来规定的条件。

可中止、吊销许可证,违法者要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6 分析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律规范体系和法规体系。

环境资源法律规范体系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旨在调整因开发、利用、改善环境所产生的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系统。

它包括:1.指导性的环境法律规范,综合性的环境法律规范和部门性的环境法律规范;2. 实体性和程序性的环境法律规范;3.有关环境资源的民事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和国家法律规范。

也可以将环境法律规范分为制裁性、奖励性、命令性、禁止性、授权性、义务性、任意性、解释性等各种不同功能的法律规范环境法规体系:指由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旨在调整因开发、利用、改善环境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所组成的系统。

我国的环境法规体系,可以从立法体制和法规的内容这两个方面来认识其组成和结构1.从立法体制看环境法规体系我国环境法规有体系有宪法、环境法律、环境行政法规、地方环境法规、环境行政规章、地方环境行政规章、其他环境规划性文件等七个层次2.从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功能看环境法规体系其基本组成有:综合性环境法律、单行性专门环境法规、各种依法制定并具有法律效力的环境资源标准及其有关法律规定、各种依法制定并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环境资源方面的计划和有关这类计划的法律规定、我国缔结或参与的国际环境条约、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其他法律部门的法律法规中有关开发利用和保护、改善环境资源的法律规定。

37 试述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示: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适用范围、内容和实施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属于预断性评价,有不同于一般的预断性评价,是一项决定有关规划和建设项目能实施开工建设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1、对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持续、协调发展具有直接意义。

可使决策的研究不仅从建设项目的外部条件分析对经济发展是否有利,还要考虑建设项目本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反馈作用,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重要法律制度。

3、从法理上说,把环境影响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法律制度是民事侵权法律原则在环境保护法中的运用。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适用范围是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和建设项目。

具体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