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康复处方—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国际专家共识(全文)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分析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分析摘要:增强型体外反搏是一种机械辅助循环技术,通过挤压和增强心室压力,使心室产生有效的充盈压(即舒张期压力)。
与传统体外反搏不同的是,增强型体外反搏由一个单向阀门和一个可调压力的驱动装置组成。
单向阀门可将流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而驱动装置则是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节其输出流量。
其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排血量,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心肌氧代谢,减少心脏前负荷和左心室前负荷。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应用较早且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争议。
本文主要综述了增强型体外反搏的原理、特点、应用现状,并探讨其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增强型体外反搏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增强型体外反搏;心血管疾病康复;应用与研究1.增强型体外反搏工作原理增强式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式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创伤性手术带来的副作用,而且使用起来也比较简单,因此更容易在临床上普及。
在工作原理上,增强型体外反搏通过利用机械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血压情况,并对心脏部位进行辅助做功,保证病人的循环系统中的血液充足,增加对心脏、肾脏、大脑等器官的血液灌注[1]。
增强型体外反搏用于心脑血管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增加病人的主动脉舒张压力,确保冠状动脉的血流供给,迅速地缓解病人的缺血和心力衰竭。
在具体的工作中,增强式体外反搏器的工作原理是在小腿和臀部周围包裹气囊,然后采用电控装置,探测患者的心电图和R波形,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确定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期,并根据气囊的充气和放气来提高患者的舒张压,从而降低患者的心脏负担。
2.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优势2.1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型体外反搏可以显著地促进内皮结构的重构、舒张血管内皮的生长和功能的恢复,其机制与EECP对血流剪切力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别。
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暴露在高血流切应力,其分泌的促炎因子和ECs、脂质过氧化标志物显著降低,如内皮素-1、氧自由基等。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运动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康复干预效果观察演示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PCI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康复问题亟待解决。
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证实EECP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但联合运动康复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前,EECP联合运动康复在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但其具体效果和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危害
PCI手术原理
PCI手术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
PCI手术适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性心绞痛等多种冠心病类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手术能够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缺血范围,防止心肌梗死进一步扩大,从而维持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概述
02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可导致心肌细胞大量坏死,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引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分组方法
实验对象
实验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具体包括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体外反搏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
对照组
仅接受常规治疗,不进行体外反搏联合运动康复治疗。
结果分析与讨论
05
本研究共纳入XX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其中男性XX例,女性XX例,平均年龄为XX岁。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运动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对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运动康复的适应性和疗效差异,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总结归纳专家共识
精心整理心血管疾病康复处方—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国际专家共识增强型体外反搏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确认EECP2002年又南中纳入动耐量和生存质量,从而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相关死亡等。
EECP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运动耐量。
有学者将EECP称为被动的“运动”。
1? EECP的工作原理国际体外反搏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增强型体外反搏疗缺血性疾病的无创性辅助循环方法。
自于缺血性心脏病及中风的治疗[1-2]。
EECP年又将充血性心力衰竭纳入其适应证。
EECP治疗的执行部件主要包括三副充气囊套,分别包扎于小腿、大腿及臀部。
在心电R波的触发下,气囊自小腿、大腿、臀部自下而上序贯充气,挤压人体下半身的动脉系统,在心脏的舒张期将血流驱回至人体上半身,改善心、脑等重要脏器血流灌注;同时,因静脉系统同步受压,因而右心的静脉回流增加,通过Frank-St arling机制提高心脏的每搏出量和心输出量。
在心脏的收缩期,三级气囊则同时排气,使心脏射血的阻力负荷减低[4-5]。
?1.1? EECP的即时血流动力效应[6-7]:EECP作用的基本原理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有相似之处,其最大的区别在于EECP出量,而IABP高动脉舒张期增压波的幅度为26%~157一,可降低收缩压9~16mmHg(临床疗效EECP病人注册研究(IEPR)结面:(12)定量心肌灌注显5)减少或消除抗心绞痛药物的使用;(6)改善生活质量。
基于上述EECP的临床效应,EECP疗法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研究证明:约75%~80%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可通过EECP治疗改善其心绞痛级别,疗效可维持3~5年[14-15]。
?1.3? EECP的作用机制:EECP治疗除产生前述的即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之外,还能加快动脉血流速度,提高血管内皮的血流切应力刺激,其长期效果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来实现的,具体表现在[16-28]:(1)血管张力调节与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包括EECP后冠心病患者循环一氧化氮(NO)水平逐渐升高,内皮素-1(ET-1)水平逐渐降低;(2)抑制炎性物质的释放:Casey等[21]证实,35h的EE CP治疗能使循环内的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分别降低了29%和20%,上述改变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相吻合;(3)抑制动脉内膜增殖与动脉粥样硬化损害,其分子机制与下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kinase,MAPK一氧化氮合酶(eNOS)/NO CT GF)基因的表达有关;(4功能(FMD);(62? 患者选择EECPEECP治疗适应证:(1)慢性稳定性/3)心源性休克;(4)充血性应用于充血性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且选择已经处于稳定期、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或以下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心血管疾病康复处方—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国际专家共识国际体外反搏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增强型体外反搏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 EECP) 是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无创性辅助循环方法。
自 20世纪 70 年代末起即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及中风的治疗 [1-2] 。
199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确认EECF可以应用于稳定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2002 年又将充血性心力衰竭纳入其适应证。
增强型体外反搏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 是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无创性辅助循环方法。
自 20世纪 70 年代末起即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及中风的治疗 [1-2] 。
19 9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确认EECP可以应用于稳定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2002 年又将充血性心力衰竭纳入其适应证。
2013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在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治指南中纳入EECP疗法(Ila ) [3]。
心血管康复是通过综合的干预手段,如药物、运动、营养、教育、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和生存质量,从而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相关死亡等。
EECP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运动耐量。
有学者将EECP称为被动的“运动”。
1 EECP 的工作原理EECFP台疗的执行部件主要包括三副充气囊套,分别包扎于小腿、大腿及臀部。
在心电R波的触发下,气囊自小腿、大腿、臀部自下而上序贯充气,挤压人体下半身的动脉系统,在心脏的舒张期将血流驱回至人体上半身,改善心、脑等重要脏器血流灌注;同时,因静脉系统同步受压,因而右心的静脉回流增加,通过 Frank-Starling 机制提高心脏的每搏出量和心输出量。
2022心脏康复分级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在各级医疗机构治疗、康复和随访。
心脏康复是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稳定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医学干预的综合性医疗措施,包括医学评估、药物治疗、运动处方、均衡营养、精神心理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等,可降低心血管风险,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改善预后。
心脏康复是由多学科团队制订综合康复方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全面全程管理。
通过心脏康复分级诊疗和三级医疗体系的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实现从医院到家庭的连续性康复医疗服务,可以满足不同临床需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各级医疗机构得到高质量心脏康复治疗。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已将心脏康复列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指南推荐。
近年来我国心脏康复发展迅速,大多数地区的部分医疗机构相继建立了心脏康复中心。
但是,各级医疗机构心脏康复技术发展仍不平衡,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和二级预防需求。
心脏康复分级诊疗制度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需要建立心脏康复分级诊疗服务和技术规范,促进心脏康复区域性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实现连续性心脏康复干预。
2021 年,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下发了《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21〕19号),提出加强各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疗能力建设等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规范心脏康复临床路径、技术规范及康复转诊标准,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心脏康复分级诊疗责任管理,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心脏康复的实施内容、转诊标准和转诊流程,结合《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运动康复分级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成人肺高血压患者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心脏康复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心血管康复的特色技术 体外反搏介绍
禁忌症:严重瓣膜疾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
治疗效果: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 率
心力衰竭治疗
体外反搏技术原 理
适应症与禁忌症
操作流程与注意 事项
临床效果评估与 随访
脑卒中康复治疗
体外反搏技术对脑卒中康复的适用性 体外反搏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具体应用 体外反搏技术对脑卒中康复的治疗效果 体外反搏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 检查设备,确 保正常运行; 患者准备,告 知患者操作流 程及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连 接体外反搏装 置,调整参数; 启动体外反搏, 根据患者情况 调整反搏压力
注意事项:注 意观察患者生 命体征变化, 及时调整反搏 压力;操作过 程中保持患者 舒适,避免过
度紧张
操作后护理: 观察患者情况, 及时处理可能 出现的不良反 应;对患者进 行必要的健康 教育,提高自
心血管康复的特色 技术 - 体外反搏介 绍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体外反搏技术原理与设备 介绍 体外反搏技术的优势与局 限性
心血管疾病现状与体外反 搏技术背景
体外反搏技术在心血管康 复中的应用
体外反搏技术的未来发展 前景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心血管疾病现状与 体外反搏技术背景
05
体外反搏技术的优 势与局限性
优势:安全、有效、无创、副作用小等
• 安全:体外反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创伤,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有效:体外反搏技术能够通过增加心脏供血量和改善心肌功能,有效地缓解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的 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于增强型体外反搏在老年人心脏康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关于增强型体外反搏在老年人心脏康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CR)通过综合的干预手段,能够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存质量,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近30%[1]。
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是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无创性辅助循环方法,自1884年起即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及卒中的治疗[2-3],2010年美国心血管和肺康复协会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诊治指南中纳入EECP疗法[4]。
EECP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CR过程中合理应用,可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再住院率等预后指标明显下降,患者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尤其是对于合并症多、身体衰弱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EECP是心脏综合康复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安全有效,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康复、管理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EECP的工作原理EECP装置的执行部件主要是三副特制气囊套,分段包裹患者的小腿、大腿及臀部,在心电R波的触发下,气囊由小腿、大腿、臀部的顺序依次充气,挤压人体下半身的动脉系统,在心脏的舒张期将血流驱回至人体上半身,改善脏器血流灌注;同时增加静脉回心血量,通过Frank-Starling 机制提高心脏的每搏出量和心输出量 [5]。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左心室射血阻力下降的前提下,EECP可使心输出量增加5%-50%(平均25%)[ 6]。
在心脏的收缩期,三级气囊则同时排气,使心脏射血的阻力负荷减低[7-8]。
通过以上步骤,增加心、脑等内脏器官的血流,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心脏功能以及机体器官的病理生理环境。
并且在EECP治疗期间,肱动脉和股动脉的剪应力分别增加了75%和402%,对于内皮细胞产生一种“按摩”形式,从而改善血管弹性[9]。
《老年人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汇总
261.《老年人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无创性辅助循环装置,在心电R波的同步触发下,于心脏舒张期自下而上对包裹小腿、大腿及臀部的气囊进行序贯充气加压,通过多种机制改善器官缺血。
EECP最初被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随着临床应用地不断深入,EECP在心力衰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并取得疗效。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EECP在糖尿病、眼部缺血性疾病、突发性耳聋、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疾病中同样发挥有益作用。
EECP作为一项安全、无创、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多系统疾病综合改善的功效受到老年病科医师的关注。
近年来EECP的临床应用也积累了大量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一、EECP工作原理和作用机制(一)EECP工作原理EECP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均为心血管辅助循环的重要手段,后者属于有创性,主要用于心源性休克的循环支持。
两者的基本原理相似,即通过机械辅助的方式,在心电触发下,提高主动脉舒张期增压波,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与IABP不同,EECP在挤压下半身动脉的同时挤压双下肢静脉,使回心血量增加,提高心排出量。
EECP是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血流灌注的一种有效的辅助循环方法。
(二)EECP作用机制1.即时血流动力学效应:(1)对动脉血压的影响:(2)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3)对冠状动脉血流的作用:2.血管生物学效应:二、EECP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一)冠心病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证实,EECP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RECC研究结果提示,EECP配合药物治疗能改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改善预后;EECP治疗促进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形成;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早期行EECP治疗对再狭窄可能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EECP通过加快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综合作用改善心肌灌注,对非阻塞性冠心病发挥明显的治疗效果。
心脏康复 体外反搏处方
心脏康复体外反搏处方体外反搏治疗机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适合于冠心病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的无创性治疗方法。
EECP通过在心脏舒张期序贯地加压于小腿、大腿和臀部, 驱动血液向升主动脉返流, 产生较高的舒张期增压波,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症状的目的。
同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过EECP治疗,运动耐量增加,生存质量得以改善。
EECP还具有心功能保护作用,心功能II-III 级的冠心病患者,经过EECP治疗,心功能级别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
另一方面, EECP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的血流切应力,提高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助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体外反搏的益处对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具有以下的益处: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心肌侧枝循环形成;降低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血管再狭窄发生率;增加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
体外反搏治疗适应症建议的适应症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冠心病血管重建术后等。
EECP尤其适合以下情况:慢性心绞痛,左室功能尚可,有1~2支冠脉病变,而左主干及前降支近端无阻塞,估计血管重建不可能提高存活率者;单支或多支冠脉有严重、弥漫病变,搭桥难以找到适当的部位;用多个小支架作血管腔内成形术亦困难者;估计搭桥术不能降低其病死率,PCI成功率也不高者;血管病变不严重,血管重建似无必要或不可能,而单纯药物又不能满意控制症状者;有慢性心绞痛,但造影显示冠脉病变不严重,无大面积心肌缺血者;历经1次或多次血管重建术,但心绞痛仍反复发作者。
此外,由于EECP特殊的肌肉挤压及增加血流切应力的作用类似于运动,但又无需患者主动用力因此被称为一种特殊的“运动”。
如冠心病患者具有心脏康复运动指征,但因为存在运动不便情况如合并严重的关节病变、肢体活动障碍如偏瘫、显著疲劳、运动耐量极低不能耐受轻微运动、有运动诱发的胸痛、气促、心悸等不适经过调整运动方案仍不能缓解以及患者对运动训练存在顾虑和主动运动意愿不强者,均可首先选择EECP治疗,待症状改善再开始康复运动或两者交替进行治疗。
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Chineseexpertsconsensusofenhancedexternalcounterpulsation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起草专家委员会【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体外反搏;增强型体外反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Keywords】Coronaryheartdisease;Externalcounterpulsation;Enhancedexternalcounterpulsation;Intraaorticballoonpump1前言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慢性心脑血管病仍然是21世纪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威胁,并构成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报告,到2020年左右,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会迎来冠心病的“流行”高峰。
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
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externalcounter-pulsation,EECP)装置是在患者的小腿、大腿及臀部分段包裹特制的气囊套,于心室舒张期通过对人体下半身气囊的序贯加压,使舒张期压力升高(又称“augmentation”,即舒张期“增压波”),从而增加心肌血供,改善心肌缺血。
我国开展EECP技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将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基础研究资料和实践经验。
近10余年来,美、德、英、日、印度、印尼、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亦相继将EECP疗法引入临床,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治疗。
1994年,由中国自主研制的EECP装置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
1999年,美国政府医疗保健财政管理局(HCFA)批准EECP的治疗费用可在Medicare(美国居民65岁以上享受政府资助的医疗保险)报销。
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正式将该疗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指南,成为确立EECP临床应用地位的历史性标志。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作者:梁塑臻钱孝贤来源:《新医学》2022年第04期通信作者简介:钱孝贤,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博士后,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血管内科主任。
199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内科学医学博士学位。
曾于2003年10月至2005年1月在UCSD做访问学者,2005年携科研论文参加美国Society for Gynecologic Investigation(SGI)会议,并获得“Wyeth President’s Presenter’s Award”。
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现主要从事循环系统疾病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对循环系统的疑难危重病例有丰富的诊治經验,临床专长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研究领域为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脏康复、老年疾病等。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高血压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冠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高血压达标中心联盟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兼基础研究学组组长。
目前主持和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分课题等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主编《高血压与糖尿病》专著1部,参加编写专著《心血管大规模临床实验》《心血管疾病临床指引》《循证医学纵横谈》《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和《络病理论科学求证》共5部。
【摘要】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无创辅助循环技术及装置,通过同步心脏收缩-舒张运动,改善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等环节,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防治工作中,如慢性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肌病、难治性心绞痛等。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国际专家共识(全文)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国际专家共识(全文)1. 国际体外反搏学会,2.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3.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执笔撰写:伍贵富(中国)*,John CK Hui(USA)*通讯作者:伍贵富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深圳 518033*共识起草专家(排名不分先后):John CK Hui,William E Lawson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Stony Brook,U SA), Richard Conti(University of Florida,USA),Gregory Barsness,(Mayo Clinic,USA)Ozlem Soran(University of Pittsburgh,USA),Andrew D Michaels(St. Joseph Hospital in Eureka, California)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伍贵富,张新霞(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董吁钢,杜志民,马虹,梁崎,杨达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兰(广东省人民医院),宁田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陈文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杨天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王朝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辉(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红宇(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安毅(青岛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医院),范志淸(大庆油田总医院),蔡琳(成都第三人民医院)1.前言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是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无创性辅助循环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即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及中风的治疗1,2。
199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确认EECP可以应用于稳定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的治疗,2002年又将充血性心力衰竭纳入其适应症。
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在冠心病增强型体外反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在冠心病增强型体外反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在冠心病增强型体外反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60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依据入院顺序差异对患者实施分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脏康复运动处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E 峰、A峰、E/A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E峰、E/A明显提升,A峰明显降低,P<0.05,相比较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结论: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在冠心病增强型体外反搏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对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冠心病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效果;预后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需要及早对患者实施治疗。
临床中医生多使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能够改善患的心脏功能[1]。
经观察发现,该种方式虽可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但缺少对患者的运动指导,从而无法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对此近年来医生开始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脏康复运动处方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搏患者中选取60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依据入院顺序差异对患者实施分组,各30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8:12,平均年龄(63.2±0.2)岁;试验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9:11,平均年龄(63.9±1.1)岁。
1.2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研究方案获得家属及病人自身同意。
1.3排除标准:①反搏肢体存在感染灶;②患有肺动脉高压症状。
1.4方法两组均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使患者服用曲美他嗪、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均采取口服用药方式,曲美他嗪为每日3次,每次20mg;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为每日2次,每次20mg,连续服用1个月。
心血管疾病康复处方—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国际专家共识(全文)
心血管疾病康复处方—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国际专家共识(全文)国际体外反搏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是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无创性辅助循环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即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及中风的治疗[1-2]。
199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确认EECP可以应用于稳定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的治疗,2002年又将充血性心力衰竭纳入其适应证。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在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治指南中纳入EECP疗法(II a)[3]。
心血管康复是通过综合的干预手段,如药物、运动、营养、教育、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和生存质量,从而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相关死亡等。
EECP 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运动耐量。
有学者将EECP称为被动的“运动”。
1 EECP的工作原理EECP治疗的执行部件主要包括三副充气囊套,分别包扎于小腿、大腿及臀部。
在心电R波的触发下,气囊自小腿、大腿、臀部自下而上序贯充气,挤压人体下半身的动脉系统,在心脏的舒张期将血流驱回至人体上半身,改善心、脑等重要脏器血流灌注;同时,因静脉系统同步受压,因而右心的静脉回流增加,通过Frank-Starling机制提高心脏的每搏出量和心输出量。
在心脏的收缩期,三级气囊则同时排气,使心脏射血的阻力负荷减低[4-5]。
1.1 EECP的即时血流动力效应[6-7]:EECP作用的基本原理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有相似之处,其最大的区别在于EECP可同时挤压双下肢静脉回心血流量增加,提高心输出量,而IABP的作用部位主要在降主动脉。
EECP可产生较高的舒张期增压波,其提高动脉舒张期增压波的幅度为26%~157%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疾病康复处方—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国际专家共识(全文)国际体外反搏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是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无创性辅助循环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即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及中风的治疗[1-2]。
199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确认EECP可以应用于稳定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的治疗,2002年又将充血性心力衰竭纳入其适应证。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在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治指南中纳入EECP疗法(II a)[3]。
心血管康复是通过综合的干预手段,如药物、运动、营养、教育、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和生存质量,从而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相关死亡等。
EECP 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运动耐量。
有学者将EECP称为被动的“运动”。
1 EECP的工作原理EECP治疗的执行部件主要包括三副充气囊套,分别包扎于小腿、大腿及臀部。
在心电R波的触发下,气囊自小腿、大腿、臀部自下而上序贯充气,挤压人体下半身的动脉系统,在心脏的舒张期将血流驱回至人体上半身,改善心、脑等重要脏器血流灌注;同时,因静脉系统同步受压,因而右心的静脉回流增加,通过Frank-Starling机制提高心脏的每搏出量和心输出量。
在心脏的收缩期,三级气囊则同时排气,使心脏射血的阻力负荷减低[4-5]。
1.1 EECP的即时血流动力效应[6-7]:EECP作用的基本原理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有相似之处,其最大的区别在于EECP可同时挤压双下肢静脉回心血流量增加,提高心输出量,而IABP的作用部位主要在降主动脉。
EECP可产生较高的舒张期增压波,其提高动脉舒张期增压波的幅度为26%~157%不等。
EECP对动脉收缩压的影响报道不一,可降低收缩压9~16mmHg(1mmHg=0.133kPa,降幅6.3%~11.0%)。
在左室射血阻力下降的前提下,EECP可使心输出量增加5%~50%(平均25%)。
1.2 临床疗效[8-13]:根据已经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国际EECP病人注册研究(IEPR)结果,结合近年来EECP临床应用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其临床疗效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缓解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症状,改善心功能级别;(2)定量心肌灌注显像提示缺血灶缩小或消失;(3)延长心绞痛患者的运动时间及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发作的时间;(4)延长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运动时间;(5)减少或消除抗心绞痛药物的使用;(6)改善生活质量。
基于上述EECP的临床效应,EECP疗法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研究证明:约75%~80%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可通过EECP治疗改善其心绞痛级别,疗效可维持3~5年[14-15]。
1.3 EECP的作用机制:EECP治疗除产生前述的即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之外,还能加快动脉血流速度,提高血管内皮的血流切应力刺激,其长期效果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来实现的,具体表现在[16-28]:(1)血管张力调节与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包括EECP后冠心病患者循环一氧化氮(NO)水平逐渐升高,内皮素-1(ET-1)水平逐渐降低;(2)抑制炎性物质的释放:Casey等[21]证实,35h的EECP治疗能使循环内的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分别降低了29%和20%,上述改变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相吻合;(3)抑制动脉内膜增殖与动脉粥样硬化损害,其分子机制与下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家族活性水平的异常增高、抑制NF-κB的过度活化、增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NO途径、下调内皮细胞整合素β1及缔结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的表达有关;(4)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5)改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6)减轻外周动脉血管的僵硬度,增加血管的顺应性。
2 患者选择EECP治疗病人的选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有一定差异。
在美国,EECP 大多应用于难治性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的患者。
而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治疗适应证和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2.1 适应证:经过美国FDA认证批准的EECP治疗适应证:(1)慢性稳定性/不稳定性心绞痛;(2)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3)心源性休克;(4)充血性心力衰竭。
需要强调的是,EECP应用于充血性血性心力衰歇治疗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且选择已经处于稳定期、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或以下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在2002年发布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疗指南中以IIb级别推荐EECP作为难治性心绞痛患者的替代治疗,在2012年发布的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基金会(ACCF)/AHA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诊疗指南中,EECP 治疗的推荐级别仍为IIb级(该指南引用的文献只限于2008年之前的研究)。
美国FDA尚未批准EECP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但卒中却是中国EECP应用的主要适应证之一,近年来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数据。
2013美国AHA/美国卒中协会(ASA)以IIb级别推荐将EECP作为增加脑血流灌注的治疗手段。
2.2 禁忌证:伴有可能干扰EECP设备心电门控功能的心律失常,以及(1)各种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2)活动性血栓性静脉炎;(3)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中心静脉压CVP>12mmHg,合并肺水肿);(4)严重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50mmHg);(5)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需要外科手术的主动脉瘤;(8)孕妇。
2.3 需要慎用EECP的情况:(1)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2)血压高于180/110mmHg 的患者,在EECP治疗之前,应将血压控制至140/90mmHg或以下;(3)心动过速的患者,应在EECP治疗之前将心率控制到100次/min以下;(4)应当慎重选择因静脉回流增加可能引发并发症的患者,在EECP治疗期间随时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肺部啰音和呼吸频率等。
通过优化反搏参数调整舒张期增压波,有助于降低心脏后负荷,减少由于静脉回流所导致的心室充盈压力增加;(5)严重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接受EECP治疗,如显著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严重的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可能导致病人静脉回流增加,从而无法从舒张期增压和降低心脏后负荷中获益。
2.4 体外反搏应用的其它注意事项[29]:(1)年龄问题:EECP治疗没有年龄限制;(2)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可以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并能取得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同样的治疗效果;(3)EECP治疗对不同程度的肥胖患者(BMI>30kg/m2)和病态肥胖有同样安全有效的疗效;(4)有破裂风险的腹主动脉瘤(AAA)不能进行EECP治疗,直径超过4.0cm 的腹主动脉瘤应在血管外科评估后再行决定是否EECP治疗;(5)心室率控制于50~100次/min的心房颤动患者可以进行EECP治疗;(6)有植入的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患者在适当的心电监护操作下也可以获益于EECP,该类患者在EECP治疗中要注意的问题是气囊充气/排气过程中产生的躯体运动,可能导致频率应答起搏器在EECP治疗过程中触发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
这种情况应关闭频率应答功能。
(7)治疗方案:至少75%的患者证实在35次(每次1h)EECP治疗后,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时间和提高运动耐量,继续延长治疗10~12h可进一步获益;EECP治疗方案应纳入心脏康复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见下文的治疗方案);(8)重复治疗:初始EECP治疗后2年以内,18%的患者会因心绞痛复发需再次接受一个疗程的EECP治疗,并取得和第一疗程同等的疗效;(9)心房颤动患者,不论节律为何,心室率应控制在50~100次/min;由于EECP 治疗由心电门控触发,心房颤动患者充排气过程的不规律对部分患者可能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其临床疗效不受影响。
3 EECP治疗的推荐方案根据EECP治疗的效果和作用机制,建议将EECP疗法纳入心脏康复的整体方案。
3.1 第一阶段(即住院期康复或Ⅰ期康复):住院期康复时间较短,为3~7d。
在出院前和转诊后,需对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以下健康教育:(1)戒烟及健康生活方式教育;(2)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基本知识、风险控制、EECP疗法及运动锻炼的基本原理;(3)心血管疾病危险症状的识别和急救方法。
出院前或出院早期(1~2周)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脏康复评估,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可能出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进行危险性分层。
心力衰竭患者则可做运动心肺功能检测(CPET)或6 min步行实验来替代常规的运动平板试验,以此进行危险分层。
情况允许时,对心力衰竭患者可尝试在密切监护下给予30min到1h的EECP治疗,如果能够耐受,可次日继续治疗1h,如果仍然能够耐受,则可给予标准EECP疗程,但仍然需密切监护患者的心功能。
高危患者,或虽属于中危但其运动耐量低下,运动不适症状明显,或暂时对运动有顾虑的患者,可先进行EECP治疗,待危险等级下降或运动耐量增加时,再进行运动训练。
对某些存在运动禁忌的情况,如不稳定性心绞痛、直立性低血压、静息心电图显示严重心肌缺血改变,合并肢体活动障碍如偏瘫,严重的骨关节疾病等情况,可先予以EECP治疗,待情况好转无运动禁忌时再开始运动训练。
对合并运动障碍和严重骨关节疾病的患者,可以EECP作为运动训练的替代方式。
3.2 第二阶段:本阶段应包括:继续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调整和维持,监督下的个体化运动训练及EECP治疗,营养和饮食咨询,心理咨询服务和药物调整。
第二阶段的重点在于EECP治疗和运动训练。
个人训练计划应该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确定。
定期进行心率、血压、12导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状况。
第二阶段计划可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的2周后开始。
建议患者应该每周进行3~5次的EECP治疗和训练。
每次治疗包括60minEECP和医务人员监护下的个体化运动训练。
一般情况下为5~10min热身,20~30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60%~80%最大摄氧量(VO2max)〕,逐渐增加到60min。
运动结束应有5~10min放松。
可通过心率、自我疲劳评分和谈话试验来控制运动强度。
EECP治疗与运动锻炼结合的方案可参考表1。
EECP疗法已被证实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
针对低危组、有运动能力的患者,运动训练与EECP疗法可同步进行;针对中危组、运动能力较差的患者,EECP疗法被证实在14d后开始帮助患者增加体力、精力,同时患者可以在医疗监督下进行运动训练直至完成35~36h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