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平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县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平台

建设方案

1项目背景

2016年 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纲要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促进大数据发展。几乎同时,环境保护部3 月初发布《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从模糊走向明朗。其中,2016年至 2018年为基础建设年,主要完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和试点示范建设,基本形成大数据采集、管理和应用格局。推动环境数据资源全面整合共享,既是《方案》的首要建设任务,也是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基础和关键。2019年至 2020年为数据建设年,主要拓展深化大数据应用,形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创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方式。大数据的应用和开展需要循序渐进。先行启动了环评、监测、应急、执法和网站等大数据应用,希望在以上 5个浙业务领域江取得大数成据应用突功破,积累软建设经验件。

2018 年 4 月,批准成立生态环境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旨在整合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一是不再局限于狭义的环境,而是扩展到整个生态领域,除环境保护以外还包含了环境优化的职能。二是在环境治理方面,将由狭隘的污染防治为主的保护工作,转而将职能扩大到生态保育和生态建设这个领域。

2018年 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统筹推进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2019年 3月底全面完成省级环保垂改。要求机构配置提升一档,镇(街道)环保办在原先镇(街道)环保所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人员配备更进一步,对环保办工作人员编制进行统一调剂;日常监管下沉一级,各镇(街道)环保办承担本辖区内生态环境保护职责,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环境执法和日常监管巡查;信访调处更快一步:面广量大的信访案件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

区县生态环境大数据监控管理平台项目的建设,是在践行国家、省生态环境厅以及市政府相关政策要求,结合环境管理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将环境管理要求与环境管理要素相结合,通过环境大数据的管理与应用,为环保绿色发展建设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

2建设目标

本项目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上,建立区县生态环境大数据监控管理平台,以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为核心,同时覆盖大气、水、声等环境管理要素,建成环境信息化管理体系,借助大数据技术加速推动环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大数据采集、管理、价值挖掘分析,实现对海量环境资源的汇聚、交互共享,并对环境管理中看似相互之间毫无关联、碎片化、反映问题某个方面表面现象的信息进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趋势、找准问题、把握规律,说清污染物排放状况,说清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准确预测、预报、预警各类环境潜在问题及污染事故的发生、发展,提高环境形势分析能力。实现环境管理部门“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推动环境监管、监察、监测监控、环境服务等方向的创新应用,提高环境管理决策水平,实现环境精准执法、精细监管、智能监测、科学决策、服务便民,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3建设内容

3.1区县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

通过我县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平台的建设,提升数据资源获取能力,加强生态环境数据资源规划,明确数据资源采集责任,建立数据采集责任目录,避免重复采集,逐步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应用”。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创新数据采集方式,提高对大气、水、土壤、生态、核与辐射等多种环境要素及各种污染源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能力。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共享,统筹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破除数据孤岛。建立生态环境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利用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管理系统,实现系统内数据资源整合集中和动态更新,建设生态环境质量、环境污染、自然生态、核与辐射等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与上级主管部门、横向农林水利等相关部门进行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同时,通过统一的分析展示平台,提供可视化的时空分布状况信息查询,将海量大数据分析结果以各种图表、GIS、动态图等形式进行展现,应用仪表盘、雷达、热力图、表格、地图、大屏等多种表现形式,形成一面全业务宏观分析、重点展示的数据墙,一张环境要素全景展示的环保图,一个随时查阅、随地预览的领导展台,实现生态环境大数据可视化应用。为生态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全面为生态环境环境精细化管理服务。

3.2区县环境污染源精细化管理平台

以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生态环境管理为主线,强化环境监管手段、从污染源档案管理、重点企业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管理等角度出发,建立污染源信息化管理新模式。

(1)建设污染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对污染源档案,许可证,建设项目等业务管理,贯穿企业从“环保建设项目管理”到“死亡”整个过程,记录企业“基本属性信息”、“排污口信息”、“环保设施情况”、“监测设备”和“环境背景信息”等全面的管理信息。

(2)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将全县所有装有在线监控设备的企业进行浙江成功软件接入,实现污染源远程监测、现场数据采集、超标报警、历史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分析和报表输出等功能,约束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为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3)建立污染源视频监控系统,利用现有网络、硬件资源,与污染源在线监控等系统相结合,开发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视频监控半自动化,主动发现排污企业偷排、漏拍、污染处理设施停运行为,自动保留违法视频;确认违法后,主动将信息推送到相关信息系统;让视频监控信息资源在环保管理过程中充分使用,发挥视频监控设备的作用。

3.3区县环境质量监控管理平台

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创新数据采集方式,提高对大气、水、噪声等多种环境要素及各种污染源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能力。同时实现对水、气、声等环境质量状况的精确分析、环境污染的追踪预防、发展趋势的预测研判。

(1)建立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理念构建,全面革新环境管理手段,主要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展示和分析功能。数据的展示从时间维度上实现历史数据的展示和实时数据的展示,从空间维度上实现区域数据的展示和单个点位数据的展示,支持具体污染情况深入分析。我县环境管理者提供简单、实用、有效的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工具。

(2)建立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集成流域水网数据、点源面源数据、水环境及污染源监测数据。对水质进行安全评价,客观准确地描述流域水质现状的构成、污染成因和发展趋势,以及各个水体的达标情况,反映流域水质存在的问题,初步识别需优先控制的河段及污染因子,使水环境管理工作更科学更便捷。

(3)建立噪声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借助先进的噪声仿真模拟软件和 GIS技术,将噪声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该系统涵盖浏览、漫游、查询、统计、交互操作辅助分析等功能,为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