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校辅修和双学位专业教育质量的研究报告
新形势下本科双学位(双专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才 的 需求 模 式呈 现 出 由单 一 专 业人 才 向跨 学科 复 合 型人
才 转 变 。“ 知识 、 能力 、 素质 ” 重 , 高 校育 人工 作永 无 止 并 是
一 露 瓣
__ 学科 间的渗 透融 会 , 具有 较 强实 践 能力 和创 新 能力 的 一 培养
抵、 免修 免听 、 证书 打印 、 电子 注册 、 就业 推荐 等方面 采取 了 相应 的具体措施 。 目前学 校开设双学 位专业十余个 . 涵盖 了 工学 、 文学 、 法学 、 管理学 、 经济学等众 多学 科 , 就读 人数 占到
在校 本科学 生 的百 分之 三十 。双 学位 ( 双专 业 ) 教育 已成为 学 校本 科教 育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也成 了学 生 提高 自身 综合 素质、 增强 就业竞争力 的首选 。
三 、 校 双 学 位 ( 专 业 ) 育模 式 实 践 我 双 教
双学 位是指 学生在攻 读 主修专业 ( 即第一专 业 , 是学 生 入 校时所 学专业 )学士学 位 的同时 .又修读 不 同学 科 门类 ( 即所授 学位不 同 ) 的第二 专业学 士学 位 。双专 业是 指学生 在修 读主修专 业的 同时 , 修读其他 专业作为第 二专业 。
育, 鼓励学有 余力 的学 生攻读双学位 ( 双专业 ) 十年 来 , 院 。 校
两级 加强管 理 、 加投 入 、 增 优化方 案 、 重点扶 持 , 如在 学分 冲
的辅修专 业供学 生选 择 。有 的学 校还要 求学 生必须 辅修 另 外一 个专业 , 才能获得 主修专业学 位。 在 国内 ,9 5 月2 18 年5 7日, 中共 中 央关 于教 育 体 制 改 《
鬟瓣
育具 有强 大的生命 力 。 目前 , 国内很 多高校都在积 极研 究, 开展此 项教 育 , 不仅 满足 了学生 个体 全 面发展 的 需要 , 而且 为社会 培 养 了大批适 用的复合型人 才。文章在 阐述 国内外发展 概况 的基 础上 , 对本校开展 双 学位 ( 专业) 育的做 法进行 了说 明 , 双 教
本科生学习辅修或双学位专业的状况分析
本科生学习辅修或双学位专业的状况分析作者:白雪晴田晓红来源:《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年第05期摘要:对东北石油大学1 035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学习辅修或双学位主要动机是为以后的升学求职和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学生最想学习的专业为语言类、经济类、计算机类和工程技术类。
学生获取辅修或双学位信息途径较单一,选课辅修或双学位专业需要科学指导。
关键词:辅修;双学位;学生评价;高等教育中图分类号:G643.7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5-0033-03一、问题的提出辅修是指学生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以自愿选课方式修读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并依据修读的辅修学分申请获得相应的辅修证书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双学位是指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自愿学习不同学科门类另一专业的辅修课程,并逐步修读相应的学位课程,若按要求同时达到两个专业的毕业要求者,可以获得两个专业的学士学位。
辅修或双学位教育是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模式之一,经历了探索、推广、创新发展等阶段。
1985年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
20世纪90年代以完善学分制、推进辅修制与学位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其中高校之间校际合作,建立联合办学机构,组建“教学共同体”使得部分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同时拥有两所高校不同专业的修读证明或学士学位证书,例如上海西南片联合办学、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湖北“十校联合办学”等[1]。
2002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对国际联合办学的学分进行认定和证书颁发做出了规定,国际校际间联合办学的模式开始出现。
如中国农业大学经济学类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毕业可以拿到中外高校的双学位[2]。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高校要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性转变[3]。
关于辅修、双专业和双学位培养工作的思考
法才得 以解决 的。因此 ,培养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是 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任 ,辅修、双专业 和双学 位恰 是高 校培 养 复合 型人 才 的一 种 重要 模 式 。 ( ) 开展 辅 修 、双 专业 和 双 学 位 可 以拓 宽 1
学生的视野 ,学习不同学科 的思想和方法 , 培养出一批具有广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主 义建设 ,实 施人 才强 国 战略 。 ( ) 开 展辅 修 、双专 业 和双 学 位 可 以让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充 分 调 动 2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满足学有余力的同学 ,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再修读其他感兴趣 的专业 ,发挥 学生 的潜能 和个性 ,提高综 合 素 质 。 ( ) 开 展 辅修 、双 专 业 和双 学 位 可 以弥 补 高 考 录取 机 制 的 3 不足 。在 主修专业 不 变 的前 提 下 ,扩大 学生 自主选 择专 业 的 自由。 由于 学生 在高考 填 报志 愿 时对
高等理 科教 育
20年第5 ( 第8期) 09 期 总 7
关 于辅 修 、双专 业 和 双学 位 培养 工 作 的思考
邓责梦
( 中山大学
刘济科
广州 50 7 ) 125
教务 处 ,广东
摘 要 辅修、双专业和双学位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笔者阐述 了 辅修 、双专业 和双 学位 的涵 义及 开设 的意 义 ,详 细分析 了当前 的开设现 状与 具体 实施过程 中存 在
读双学位未能达到双学位要求但达到双专业要求的可发放双专业证书 ,如学生修读双专业未达到 双专业要求但达到辅修要求的可发放辅修证书。 学生 申请修读辅修、双专业 和双学位 ,要求其主修专业的成绩必须达到一定的绩点 ,总的看 来 ,大部 分高 校对修 读 条件 的要 求 定位 并 不 高 ,如 我校 ,绩点 达 到 20 ( 当 于平 均 分 7 ) 可 . 相 0 以申请修读辅修 ,达到 2 8 . 可申请修读双专业 ,达到 30 ( 当于平均分 8 )可 申请修读双学 . 相 O
2023年师范大学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管理办法
师范大学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管理办法辅修,双学位,管理方法相关文章是您现在所需?可能你尚不了解辅修,双学位,管理方法相关文章写作格式内容,下面我整理的师范高校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管理方法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篇1:师范高校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管理方法淮北师范高校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管理方法(试行)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增加同学就业竞争力,促进复合型人才培育,我校实行辅修双学位和双专业人才培育模式。
为规范辅修教学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方法。
一、总则1.双学位是指同学修读跨学科门类的其次专业,并符合有关学位条例规定而获得其次学士学位;辅修双专业是指我校在籍本科生修读主修专业期间,同时修读与主修专业不同的专业。
2.本科生辅修双学位、双专业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
二、专业设置及培育方案1.依据社会需要、同学专业需求和学科特点,由教务处和学院协商确定开设其次专业名目。
您正在扫瞄的文章由www.glwk8.om()整理,版权归原、原出处全部。
2.其次专业教学培育方案和教学要求原则上与现有本科各主修专业相同,以保证教学培育质量标准的统一。
3.学院应依据同届本科生主修专业的课程名称、代码、学分数等要素确定40~50学分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毕业设计(论文)和实践性课程)4.其次专业名目及培育方案要求由教务处于每学年统一向同学公布。
三、申请条件与审批程序1.在校全日制本科同学,凡已修满第一学年主修专业教学方案规定的学分,课程平均成果75分以上(含75分),品德良好、身体健康并学有余力,均可报名申请辅修双专业、双学位。
2.开设其次专业的学院,应在每学年其次学期第十五周前填写开设其次专业申请表,并提交培育方案和招生人数,报教务处审批,经教务处同意后向全校公布。
3.符合条件的同学应在规定时间内向主修专业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修读双专业申请表,所在学院进行资格初审,学院同意后由教学院长签字、盖章报教务处审核。
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调研及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探讨
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调研及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探讨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成为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当前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教学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调研和探讨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调研1. 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普及程度目前,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已经在许多高等院校推广开来,并且得到了普及。
很多学生会选择在大一或大二的时候开始辅修第二专业,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 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同学校对于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
有的学校采取线上教学,有的学校采取线下教学,还有的学校提供混合式的教学。
3. 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教学质量一些学校的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教学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师资力量的不足等方面。
三、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探讨1. 完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学校可以建立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设置实习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还可以设置一些专业实践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2. 多元化教学方式为了解决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线上教学、线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提升师资力量学校需要关注师资力量的提升,可以通过招聘有相关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者是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来讲授一些实战经验,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加强学生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的学生评价与反馈机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中来。
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水平等的评价和意见,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四、结语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在当前社会中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但其教学质量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通过调研和探讨,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提升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浅析大学辅修与双学位制度在高校实施的几点思考
我校关 于 实施 大 学辅修 与双 学位 的 相关政 策
我校为适应社会 经济发展对 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多元
化要求 ,响应时代 发展的需 求 ,充分பைடு நூலகம்用我校优势学科和强 势专业 的教学资源 ,培养 厚基础 、宽 口径 、强能力 、高素质 的复合 型人 才 ,提高学生 在人 才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在总结
内容 ,充 分了解各专业后再作选择 。其次 ,不要盲 目地挑热 门专业 或仅 仅注重就业前景 ,而应更注重个人兴趣 ,只有对 所选专业感 兴趣 才能较容 易地 坚持 下去 。
结 语
在社会 发展 的大前提下 ,各个高校实行的大学生辅修和 双学位 的改革势将作为高校改善单一型培养人才模式的弊端 以及适 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 的需求 ,同时也满足学 生渴求 知识 、改善知识结构 、增强社会适应性择业竞争力的 主要措施得 到进 一步的完善与实施 。
教 育 新 论
浅析大学辅修与双学位制度在 高校实施的几 点思考
沈 虹 李 菲 耿素花
1 I
[ 要】 摘 为适应社 会 经济发展 对 人 才知识 结构 和 能力 的 多元 化要 求 ,我 国高等 院校 逐步 向灵 活 多样的现 代教 学运 行 机制 过渡 , 到主要 作 用 的便 是辅 修 ( 起 副修)与双 学位制 度 的具 体 实施 。我校在 辅修 与双 学位制度 改 革的 实施 中存在 的
我校多年开办辅 修专业所 积累的实践经验基础上 ,为满足学 生的学 习需求 ,我校制订 了以生为本 的相关 的政策 。 学校积极鼓励 和引导 思想 品德好 、基础扎实 、成绩优 良 的在校 生修读辅 修专 业的主要 课程 ,使之成为具有复合型知 识 结构和能力的优秀人才。辅修专业授课则是根据修读学生 实际情 况采取单 独编班何随班 听课等方式。我校在坚持 以生 为本的原则 上 ,尽最 大的努力为辅修的学生在各个方面提供 的相关 的措施与安排 。
高校“双学位”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校“双学位”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双学位教育对拓宽人才培养口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双学位”教育在取得一定教学成效的同时,也逐渐凸显出一些问题。
有鉴于此,通过对“双学位”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几点建议与对策,为进一步推动双学位教育具抛砖引玉。
标签:“双学位”;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科学定位探索高校人才科学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及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
双学位教育对拓宽人才培养口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高校在开展双学位教育过程中暴露出很多弊端,影响了双学位教育的质量。
1 “双学位”教育内涵“双学位”教育,是指主修本专业学位的同时兼修另一门类学位专业,并取得规定的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学分。
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发挥我校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专业优势,将财政学主修专业与资产评估第二专业学位相融合,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培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扎实、专业面宽、综合能力强,具有创新潜能的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 当前高校“双学位”教育存在问题“双学位”教育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我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具有创新潜能,掌握两门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但在“双学位”教育开展过程中,逐渐凸显出以下问题。
2.1 双学位人才培养定位不准高校开设“双学位”的初衷应该是响应国家政策目标,以增强学生知识面,提升其创新意识,使其成为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但很多高校在把“双学位”的开设定位为一种学校、学院创收的手段,为了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选修“双学位”,在政策、资金支持及教师配备上倾向于就业热门的学科与专业。
违背了“双学位”开设的初衷,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导致人才过剩。
2.2 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当前高校针对“双学位”教育虽然制定了“双学位管理办法”等规定,但这些规定、条例、办法等一般是原则性规定。
对目前高校辅修、双学位教育的几点思考
位不承认双学位证而放弃参加学习。
( 二 )教学 管理 体 制不完 善 。 由于 国家 对 辅 修 、 双 学 位 教 育 没 有 明 确 的规
时,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修读另外一个专业的课程 , 根据修读的学分分别授予双学位或辅修证书。它为学
生 自主构架 知识 结构 和 自主学 习提供 了充分 的机 会 ,
定 ,教学管理事务就完全 由各高校 自主决定 。不少 高校 的辅修 、双学位教育主要由开设专业 的院系负 责 ,学校没有建立统一的教学管理体系。辅修 、双 学位 教 学管 理 事务 繁 琐 ,从 学生 的录 取 、平 时 的 管 理到排课 、授课排考等各环节都需要专人负责 ,但
大部 分 院 系都 没有 专 职 管理 辅修 的教务 员 ,这 就 导
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养 “ 厚基础 、宽 口径 、高素质 ”
的复合型人 才是 目前各高 校 的共 同 目标 。辅修 、双学 位制 度作为 一种 复合 型人才 培养 模式 的探 索 和实践 ,
目 前已在我国一部分高校中实施 ,并取得了不俗的效
果 。辅修 、双学位教 育是 让学生在 修读主修 专业 的同
V o c a t i o n a / E du c a t i o n
对 目前高校辅修、双学位教育的几点思考
徐 欣 萌
摘 要 :辅 修 、 双 学位 制 度是 一 种培 养跨 学科 复 合型 人 才 的重要 教 育模 式 。然 而 , 目前 该制 度 还存 在 着政策 不 明确 、教 学 管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制 不 完善 、课 堂效 果 不理 想 、 实践教 学缺 失 等 问题 。针 对存在 问 题 ,本 文提 出以下对策 :明确政 策 、完善教 学管理机 制 、打 造 师资 队伍 以及 重视 实践教 学 。 关键 词 :辅修 ;双 学位 ;问题 ;对策
高校双学位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学位教育这个概念是在 18 9 5年第二次 全 国教 育工作 会 议后 颁发的《 中共 中央关于教 育体制改 革的决定 》 。该文件 明确 提 出 ,改 革 教 学 内 容 、 学 方 法 、 学 制 度 , 高 教 学 质 量 , “ 教 教 提 是 一项 十分 重 要 而 迫 切的 任 务 。高 等 学 校 要 针 对 现 存 弊 端 ,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实验 ……实行 学 分制 和双学位 制等” 。 在此背景下 , 一些试行学分 制较早 的高校开始 向教学管 理制 度综合改革前进 , 尝试 建立 辅修 与双学 位制。经教 育部 ( 国 家教委 ) 准 , 批 武汉大学于 18 9 3年正式 出台 了辅修 制与双学 位制度 J 。此后 , 京大学 、 安交通 大学 等高校 相继在本 北 西 科 生 中开 展 了 双 学 位 教 育 。进 入 2 l世 纪 后 , 着 中 国 加 入 随 WT O和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 会 对 人 才 的 需 求 提 出 了 新 的更 社 高 的要 求 , 即从 过 去 的 专 门 人 才 向 复 合 型 人 才 的转 变 。 斯 开 展双学位教育的 目的就是 为学 生提 供进 一步学 习的机会 , 拓 宽知识面 , 满足学生个 体全 面发 展的需要 , 为跨学科 的复 成 合型人才 , 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要。
、
双 学 位 是指 学 生 在 学 习本 专业 的 同 时 , 自愿 学 习 不 同学 科 门 类 另 一专业 的 辅 修 课 程 , 逐 步 修 渎 相 应 的 学 位 课 程 , 并 若按 要 求 同 时达 到 两个 专 业 的毕 业 要 求 者 , 获 得 两个 专 业 可 的学 士学 位 … 。双 学 位 与 第 二 学 士 学 位 的 区别 在 于 , : 学 第 二 士 学 位 主 要 招 收 大学 本科 毕 业 并 获 得 学 士 学 位 的在 职人 员 , 也招 收 少 量 大学 本 科 毕 业 获 得 学 士 学 位 的 应 届 毕 业 生 。第 二学士学位修业年 限一般 限定 为脱产 2— 3年 , 双学位 是“ ¨ 时 学 ” 第 二 学 士 学 位 是 “ 业 后 学 ” 。 在 我 国最 早 提 出 双 , 毕
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调研及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探讨
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调研及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对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辅修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指出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提升机制及建议。
对教学质量评价和改进方法进行了探讨。
在强调了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调研、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评价、改进方法、教学质量提升、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在国内高校的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辅修课程设置不够灵活多样,与主修专业缺乏紧密衔接的问题,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等。
了解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现状,分析教学质量,探讨提升机制及改进方法,对于高校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探讨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提升机制及建议,以期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1.2 研究意义研究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现状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学生数量、专业选择、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调研,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探讨教学质量提升机制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改善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分析辅修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发现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当前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现状情况,分析辅修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探讨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机制和建议。
通过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改进方法的探讨,旨在提高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机制建设,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于双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和第二学士_学位调研情况的汇报
关于双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和第二学士学位调研情况的汇报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学生们面临了更多的教育选择和机会。
双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和第二学士学位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篇文章旨在对这三种学位进行深入调研,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定义、流程以及对教育体系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包含五个部分,即引言、双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整篇文章的背景和目的,并概述接下来每个部分所涵盖的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细致而全面地调查与分析双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和第二学士学地域的特点及如何实施此类计划以提供具有参考价值且可行性高根据此调查结果将总结出各种优势、劣势以及对教育体系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提供一些建议。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在“1. 引言”这一部分中清晰地表达本文的背景、结构和目的。
请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编辑相应段落。
2. 双学士学位:2.1 定义和背景:双学士学位是指同时获得两个本科学位的一种学术模式。
该模式旨在培养跨领域人才,使学生能够在不同专业领域中获得广泛而深入的知识。
双学士学位可以在同一个大学内或不同大学之间完成,每个学位的授予依据各自专业所需的课程和要求。
2.2 优势和劣势:双学士学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教育经历和广阔的就业前景上。
通过获得两个本科学位,毕业生具备了更加全面和综合的知识背景,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此外,双学士学位还有助于发展跨领域能力,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创新思维。
然而,双学士学位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由于需要同时完成多门专业课程,在时间上可能会比单一本科专业耗费更多。
其次,对于某些特定职业来说,并非所有雇主都会认可或重视双重本科学位。
此外,学生需要更大的学术压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来平衡两个专业的学习。
双学位制度的思考辅修专业和双学位
双学位的特点
双学位制度具有灵活性、跨学科性和复合型的特点,它能够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双学位的重要性
01
02
03
增强就业竞争力
在就业市场上,拥有双学 位的毕业生往往更具竞争 力,因为他们的知识结构 和技能更加全面。
培养复合型人才
双学位制度有助于培养复 合型人才,这类人才能够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 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武汉大学自1995年开始实施双学位制度,学生可 以在校期间同时攻读两个专业的学位。双学位课 程涵盖了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多个领 域
双学位制度的经验分享和建议
经验分享 建议
双学位制度在国内外高校中得到了广泛实施,其 成功经验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确保 双学位课程与主修专业相互衔接;建立完善的学 分制度,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高校实施辅修、双学位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育符合高校教育体制改革 的需要 , 在一定程度上突 出了素 质教育 的要求 。 3 .实行辅 修 、 学位 制 能充 分 利 用 教 学 资 源 , 双
有待 改善 , 科类 学 生 思维 活 跃 、 角 力 丰 富 , 数 文 想 但 理推 理能力 、 密分 析 能 力相 对 培 养 不 足 。实施 辅 慎
分析 , 并在此基础上对加强辅修 、 双学位教育提出了
相 应 的针对 性 的对 策 , 期 促 进 辅 修 、 学 位 的教 以 双
育, 提高 辅修教 学质 量 。
高校实施辅修 、 双学位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朱 再春
( 长江 大学 教务 处 , 北 荆 州 4 4 2 ) 湖 303
摘要: 本文 阐述 了高校 实施 辅修 、 双学位制的意义, 分析 了辅修 、 学位 实践 中存在 的一 些主要 问题 , 双 并提 出了相应 的针
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 : 高校 ; 辅修 ; 双学位 ; 问题 ; 策 对 中图分类号 :6 2 0 G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18 (0 0 1.0 4 _ 0 17— 5 0 2 1 )O _ o 5 _3
辅修 、 学位制 度 作 为一 种 复合 型人 才 培养 模 双 式 的探索 和实践 , 我 国一 部分高校 之 中得到实施 , 在 并且 已经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 得 推广 与借 鉴 。但 值
在辅修 、 学位教 育 的具 体 实 践 过程 中仍然 存 在一 双 些值得 注意 的 问题 。本 文结合 教学 实践对高 校在辅 修 、 学位 实践过 程 中存 在 的一些 主要 问题 进行 了 双
关于“主辅修、双学位”模式教育的探索
1我 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 大批高层次 的 、 . 具有广博知 识 的 、 备 多 种 能 力 的人 才 , 养 高 素 质 人 才 正 是 高 等 学 校 的主 要 任 具 培 务 。 为 了 能 够更 好 的完 成 任 务 , 等 学 校 的 教 育培 养 模 式 应 该 具 有 前 高 瞻 性 . 培 养 能 够 适 应 科 学 技 术 和 时 代 发 展 并 能 有 所 创 新 的 “ 专 多 要 一 能 ” 复 合 型人 才 。“ 的 主辅 修 、 学 位 ” 式 教育 适 应 了生 产 实 践 、 学 双 模 科 发 展 向 综 合 化 和 一 体 化 方 向发 展 的需 求 , 根 本 上 克 服 单 一 专 业野O
S I N E I F R T ON C E C N O MA I
20 0 7年
第 l 期 O
关于“ 主辅修 、 双学位” 模式教育的探索
刘 崧
( 岛理工大 学 山东 青 岛 青
2 63 ) 6 0 3
2不少学生在填报高 考专业时 , 专业思想 比较模糊 , 有进入 自 报 的 条 件 。 以 前 只有 那 些 学 习 成 绩 名 列 前 茅 的 学 生才 有 资 格 参 加 , 没 对
才的缺陷。
三 、 后 实 行 “ 辅 修 、 学位 ” 式教 育 的 工作 思 路 今 主 双 模
“ 辅 修 、 学 位 ” 式 教 育 是 多 样 化 人 才 培 养 的 有 效 途 径 , 们 主 双 模 我 要 主 动 适 应 新 形势 的 变化 , 断 改 革 创 新 , “ 辅 修 、 学 位 ” 式 教 不 使 主 双 模 育不 断 的完 善 。 1转 变 选 才 观 念 , 低 参 加 辅 修 、 学 位 专 业 学 习 的 门 槛 , 宽 申 . 降 双 放
关于双学位教育的几点研究意见
关于双学位教育的几点研究意见作者:李利荣常春吴丹雯彭凯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19期摘要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过去的专门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开展双学位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开拓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为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平台,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在就业市场中,复合型人才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双学位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尝试,许多高校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双学位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及其管理方面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调查提出解决方法及意见。
关键词双学位复合型人才教学管理与监督校际办学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双学位是指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自愿选修不同学科另一专业的课程,并逐步修读相应的学位全部课程,按要求同时达到两个专业的毕业要求者,即修满两个专业所需的学分,可获得两个专业的学士学位。
在我国最早提出双学位教育是在1985年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该文件明确提出,“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高等学校要针对现存弊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实验……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等”。
在此背景下,一些试行学分制较早的高校开始尝试建立辅修与双学位制。
经教育部(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大学于1983 年正式出台了辅修制与双学位制度。
此后,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相继在本科生中开展了双学位教育。
武汉地区教育部直属七所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理念,从1999年开始联合办学,学生可以跨校辅修第二学位。
在2010年,由湖北省教育厅主导,武汉市南湖片区十所高校组成了新的十校联合办学联盟。
本次参与联合办学的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十所高校,各高校在不改变现行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和学籍管理的情况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十校联合办学辅修双学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S电lIa
(申命民lU'.啡,激J~ ~llt.{翼地74)
.. 襄3南南片区+雄'血奋,争苦11响'凰菲位已.埠ft8 年,就得1t章'曲批骨声4昏,在'民将.11.*也恰JIl错,也将在
矗m趣,如非生远非'非.lt曹帽、. .晕章法传优草叶、.....'在节tIt..t.、就拿.IML革够、. .牵躏量且掠革且崎
.赋·大量E飞如我 1 跻示.四父每意见和做鲍吩穗'海 拇辅修专业的骂t!E比例占线.11唱队
"'1 法3 年报阜拢'学生"U~4 离桃叶4
‘a 制i&Al民
JOIJ 10:>>
}014 , u
'" lOU
命.t l1l>
比附
1 11)嗨
工作霄.
Il
""
U'
,.,怆
"蜗筒" 120
" "蜘
1) 酬‘
57
+锁'民合办...晨ft佛在份同.与对黛1t街-毒草"'*11\.次粮为"
对于销曲障人才将功扮效果有鑫籍羡慕.瓢.辜负示,中 商民族大掌务事自修4毕业人才章IU警方案中的实践辉暂均 为麟业论文.学分数为 6 骂声分..修专业总学分数'哥求 为 50 学分.摸底环节所o!ílti幅为 12.91..雨中*民族大拳 垄修专业绩#方寨的就骂声分fclf均为 160 学生k寇右,而 实就被攀环节擎分簸'纯为 40 挚分iE右,所占比例为 :t5'J串,因此被修专业绩静方案中的爱戴银象环节设置与
教学质量提升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积极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实践,通过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质量提升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践背景1. 教育政策导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政策保障。
2. 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3. 学校自身发展:我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法单一等,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三、实践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素质人才:通过招聘、选拔等方式,引进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素质教师。
(2)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3)实施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优化课程设置(1)加强课程建设: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
(2)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改进教学方法(1)实施翻转课堂:将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参与度。
(3)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提高教学质量监控(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教学质量监控方案,明确监控指标和评价方法。
(2)加强教学检查与评价: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本科生学习辅修或双学位专业的状况分析--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
(一)被试 本研究以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和在读的辅修与双学位 学生作为研 究 对 象,分 别 制 定 量 表。 在 在 校 生 中 发 放 问 卷 1035份。其中,男生 608人,女生 427人。 (二)研究工具 根据辅修和双学位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从 学生自我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班级管理等方面设计问卷题 目,利用“问卷星”发放问卷并回收[4]。
详细了解后对该专业课程兴趣减退 42 4.06%
因意外错过报名
140 13.53%
修辅修或双学位意义不大
16 1.55%
辅修或双学位未通过审核
62 5.99%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学习动机调查 对学生学习意愿的调查表明,77%的学生有过学习辅修 或双学位的想法,而且学生不仅仅是为获得学分学习辅修课 程,而是希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丰富充实自己的大学专业, 跨专业学习并获得双学位证书。学生学习辅修或双学位的 主要动机为外部 动 因 “为 以 后 的 升 学 和 求 职 有 帮 助 ”,更 有 内部动因“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对学科感兴趣”和“希望像 交叉学科发展”。最终没有选择学习的主要原因是需要时间 和精力多,其次是经济压力。还有 部 分 学 生 提 到 “错 过 报 名”和“未通过审查”。 (二)学生课程学习意向调查 问卷 显 示,70.05% 的 学 生 希 望 单 独 开 班,29.95% 的 学 生希望插班学习。学生一致认为比较理想的班级人数为小 于 40人的小班。关于上课时间,学生更倾向于平时晚上上 课,其中在读 学 生 中52.38% 的 人 希 望 晚 上 上 课。 学 生 在 调 查问卷的补充意见中提到“有时候周六周天辅助专业和组织 活动相冲突,而两边都不能不出席,活动需要到场,而辅助专 业需要上课。周六周天想整理一下一周学的东西,但是辅助 专业把周六日的整天时间全部占用,实在是不舒服。宁愿把 辅助专业的课加在平时”,反映了学生学习面临的时间问题。 针对学生最想 学 习 的 专 业,前 三 位 分 别 是 “英 语 专 业 ” “计算机专业 ”“机 械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机 械 设 计 制 造 及 其 自动化专业”。学生最想学习的专业为语言类、经济类和工 程技术类。学生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学校主干专业和优势学 科,充分结合了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兴趣。 (三)学生信息获取及政策了解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我校辅修和双学位专业教育质量的研究报告宋鑫何山卢晓东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趋势日益明显,现今社会迫切需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大学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推动本科教学改革,采取多种措施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比如,为学生开设通选课、倡导学生跨院系选修、实行主辅修制、开设双学位专业等。
这些改革举措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让学生能充分利用我校多学科的教育资源,给学生创造广阔的空间以拓展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兴趣。
世界一些一流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为了培养知识复合型人才以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都允许(或要求)学生在主修专业(Major)之外,在第二个领域学习,学生在获得主修专业学位的同时,获得辅修(Minor)专业或双学位专业(Double Major)证书。
这些学校开设了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辅修或双学位专业,并强调:辅修或双学位专业不应被当成负担,相反,在导师的帮助下,它应当被当作学生毕业所要求的一部分。
学生选择另一门专业学习,虽然取决于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术兴趣,但需要得到导师和院系主任的同意,而且学生可以就如何顺利完成辅修专业从原系和提供辅修专业的院系那里获得帮助与有效的指导。
现状:北京大学在1989年开始进行辅修和双学位专业的探索,但由于学生主修课程负担较重(180学分左右),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很小,一直没有大的发展,在思想上学校也将辅修、双学位教育作为对个别智力超常学生的教育方式。
1996年在主修压力减轻之后,许多学生开始攻读辅修和双学位。
目前,我校开设的辅修专业主要有哲学专业、行政管理学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心理学专业、物理学专业、经济学专业、艺术学专业、图书馆学专业、科技信息(情报学)专业、德语专业、法语专业、日语专业和西班牙语专业。
双学位专业有哲学、经济学、艺术学、电子商务。
这些专业都有不同数量的学生修读,其中,修读计算机软件、经济学和语言专业的偏多。
据统计,2000年本科2172名毕业生中,有453人获得2个专业的证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1%,2001年该比例达到了27%。
目前,北京大学正在逐步推行新的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元培计划,这种模式给了学生基于学术兴趣而选择专业的自由。
有人质疑,在这种新的模式下是否仍有开设辅修和双学位的必要。
因为辅修和双学位制度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被看作是解决部分学生对主修专业不感兴趣的主要途径,而元培计划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结合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对待这种质疑,可以从开设辅修、双学位的意义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辅修和双学位专业最主要的开设目的是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能起到避免学生过早专业化、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
第二,就学生个体来说,现代大学生具有可塑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实用性等特点,这使得辅修和双学位有一定的市场。
有的学生对两个领域都有浓厚的兴趣,无法取舍;有的学生出于就业的考虑,不愿放弃热门专业,但自己的兴趣点在别的领域;有的学生为了有更多的择业机会,以便在就业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有的学生还无法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和适合发展的领域,他需要有进一步寻找的过程(例如,我校英语系今年接受了两名来自物理系和经济学院的保送研究生)。
辅修专业的开设为学生不断地扩展或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应付各种异想不到的挑战提供了保障。
这种种因素都预示着学校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辅修和双学位专业。
为了与我校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学校即将进行新一轮教学计划的修订。
本次修订要求主修专业毕业学分数控制在130-140学分之间,学生将会有更多时间参与第二个领域的学习。
为进一步培养知识复合型人才,学校原则上要求主修专业都要提供相应的辅修(或双学位)专业,具体要求如下:辅修教学计划:20-30学分,最低要求是20学分,5-8门课程。
双学位教学计划:在辅修教学计划基础上,增加3-6门课程,30-40学分,最低要求是30学分。
问题:主辅修制、双学位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修读两个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具有两个领域的知识素养,更有利于在交叉学科领域作出成就,在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主辅修制在我校已经实践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中间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1、认识有所偏差有些院系、教师对主辅修制度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对辅修、双学位专业的开设目标也不是很明确,认为辅修专业是自己额外的教学任务,有的老师甚至让研究生代上辅修课程;有的院系过分注重辅修、双学位专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数量很少在对我校四年级毕业班学生的一次调查(2000年)中,发现:因入学时的专业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或非自愿性,有40.1%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产生过换专业的念头,但只有7.9%的学生付诸行动。
其原因是:一方面从制度上来说,学校和各院系每年对转系、转专业的学生比例有较严格的控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自己通过辅修喜欢的专业或读双学位课程解决了问题。
这种方式既不需要打破原有的教育体制,也能缓解学生对主修专业不感兴趣的矛盾,使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自由。
在目前制度制约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个解决的办法。
但调查同时表明:仍有30.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辅修专业种类不够丰富,数量也不是很多,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而且学生对实施效果也不太满意。
3、管理失控,质量不高目前辅修、双学位是由开设院系全面负责学生的录取和课程的组织、开设及考核,教务部只参加最后的毕业审核和发放证书。
各院系的管理办法不尽相同,各辅修、双学位专业的要求也没有统一标准。
可以说,一段时期以来,学校对辅修、双学位的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近两年,随着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发展,已经有大部分院系的辅修、双学位管理进入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但内容还不完善,教务部方面还缺乏相应的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监控。
造成管理失控的最主要原因是各院系的管理模式不同,无法进行统一管理,因此建立一个全校统一的管理办法已迫在眉睫。
4、缺乏有效的指导辅修和双学位制度给了学生选择的空间和自由,但也意味着更繁重的学习任务,意味着学生要对自己的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的冲突有很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目标有清醒的估计与认识,否则,四年下来,学生不仅达不到辅修、双学位专业的要求,也会影响到主修专业的学习。
还有些学生没有把握好两个专业的学习进度,等到毕业时,主修专业的学分要求已达到,但辅修专业没完成,在目前学制不延长的情况下,学生只好把辅修课程算入主修专业的选修课程。
这都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据某些院系反映,坚持学完辅修和双学位专业的学生较少,原因有二:一是与专业课程有冲突;二是学习负担重。
学校给了学生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但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特性使学生的自由被限制在一定规范内。
这对矛盾的存在使得教师在学生申请辅修和双学位专业时给予有效的指导尤其必要,而这恰恰是我校较忽视的。
另外,因辅修学生的学籍管理在原院系,提供辅修专业的院系除了承担教学责任外,并不承担其它职责。
因而,他们对辅修学生的管理并不严。
对于学生所在院系而言,因为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提供辅修专业的院系进行,它们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缺乏必要的监控。
在学生没有强自控力的条件下,加上缺乏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导致有些学生的辅修、双学位专业学习质量不高。
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在我校确实存在。
建议:为进一步规范、促进我校辅修、双学位教学的开展,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将在教学计划修订的基础上,改进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修改相应的管理办法,指导原则是:统一辅修和双学位的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全面监控;加强与院系的沟通。
同时,学校还将明确相关院系的职责,具体如下:辅修、双学位开设院系的职责主要有: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给学生提供咨询和建议;负责学生的录取(包括先修课程的审查、已有学习成绩的审查等);指导学生选课和制定学习计划;评定学生的辅修和双学位专业的学习情况;与学生所在院系就学生两个专业的学习状况进行沟通;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录入教务管理系统,并提供给学生所在院系;对辅修、双学位所有课程的GPA提出要求;进行成绩和毕业证书资格审查等。
学生所在院系的职责主要有:给学生提供咨询和建议;查询学生辅修成绩;与开设辅修和双学位的院系就学生两个专业的学习状况进行沟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指导和监督;对应终止辅修的学生发出学术警告;将终止辅修的学生成绩转入学生主修成绩单等。
教务部的职责主要有:负责辅修、双学位专业的审定与批准;提出指导性建议或要求;规范辅修和双学位的管理;对教学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对辅修、双学位的学生情况、成绩情况进行分析;协助监督各院系工作;对学生进行毕业资格审查并发放证书。
对我校的辅修和双学位实行统一管理,可以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申请条件及审批程序:凡在校本科生完成一年学习,其成绩优良,可申请修读辅修专业和双学位。
经批准后,从二年级开始修读。
要求修读辅修和双学位专业的学生,本人要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经所在院系主任审批后,送辅修院系审批,两院系审批后报教务部审批、备案,完成注册,并通知学生所在系转告学生本人。
学习年限:对于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被准予攻读辅修和双学位专业的学生,完成两个专业学习的计划年限原则上为四年(主修专业毕业规定的时间)。
修读辅修、双学位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按主修专业毕业规定的时间),未能修完辅修、双学位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若已取得规定的学分数的70%以上者,可在毕业离校后一年内修完所缺课程(也可通过自修方式修读),经考试获得全部学分(双学位还有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要求),补发证书。
学生回校参加考试,交通、食宿自理。
教学要求:本科各主修专业均应制定辅修专业的教学计划,规定要修读的课程和学分数,并对辅修和双学位课程的GPA作出最低要求(即获得证书的最低标准),报教务部审核、主管校长批准。
开设辅修、双学位专业的院系负责在网上或书面向学生公布教学计划、课程介绍、学生修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招生人数,以便学生报名选修。
院系还可根据学科性质、特点限制招生(或修读)对象或提出先修课程的要求。
如果申请的学生数量超过所能接受学生数量,由开设辅修专业的院系负责筛选。
开设辅修、双学位专业的目的是培养知识复合型人才,一般情况下,辅修、双学位专业在专业性质上应当与主修专业不同。
原则上,把本系(在有两个或以上主修专业组成的学系里)的另外一个专业作为辅修或双学位专业,是不允许的。
如确有需要,必须经过院系主任和教务部严格的审核和批准。
学生一旦选定辅修、双学位专业,中途不得更换;若继续学习有困难,可提出书面申请、经开设辅修和双学位专业的院系主任批准,退出辅修、双学位专业的学习,已修读经考试合格的辅修课程可作为主修专业的选修课载入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