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三峡》(苏教版七上第19课)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一)【甲】《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解】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横山、庐山。
③: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不以疾也()(2)谒妙用真人祠()2.翻译下列语句。
(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然十一二峰者不可悉见。
3.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所抒发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2分)(二)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⑵)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分)(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想到的古诗句是(),()。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三)【甲】《三峡》【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苏教版初一上册《第19课三峡》同步精讲精练(含解析)
苏教版初一上册《第19课三峡》同步精讲精练(含解析)一、默写默写①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______②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______③写出文中千古传诵的佳句:______。
二、选择题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A. 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 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C. 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 素:素湍绿潭以调素琴下列加点词意义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 略无阙处(阙:通“缺”)B. 良多趣味(良:实在)C. 晴初霜旦(旦:早晨)D. 林寒涧肃(肃:严肃)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 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 文章的第2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 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说明有误的一组是()A.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假如)B. 沿溯阻绝(断)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逝)C. 或王命急宣(或者)或以钱币乞之(有人)D.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或王命急宣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D.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哀转久绝表达三峡长的句子()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 三峡七百里C.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表达三峡险的句子()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 三峡七百里C.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表达三峡窄的句子()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 三峡七百里C.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表达三峡山河秀丽的句子()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 三峡七百里C.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A.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B.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C.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D.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下边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错的一项是()A. 或/王命急宣B. 至于/夏水襄陵C. 其间/千二百里D.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下列各句翻译错误的是()A.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B.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如此快.C.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专门多趣味.D.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A.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C.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D.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良多趣味:真(或实在)B. 林寒涧肃:白色C. 属引凄异:连接D.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填空题《三峡》的作者北魏地理学家(人名)______,本选自______,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称。
三峡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
三峡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三峡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三峡》一课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言文,做一些训练题提高对课文的理解,本文是店铺整理三峡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的资料,仅供参考。
三峡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篇1一.解释划横线的字。
1.从、由/通"缺"2.如果/阳光3.漫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4.有时/早上/傍晚5.即使/飞奔的马/驾/认为、觉得/快6.急流的水7.极高/山峰/冲刷8.水情/树荣/山高/草盛/真、实在9.早晨/清凉/寂静10.连续/延长11..停止、消失二.解释:答案略三.回答问题1.自三峡七百里中……,隐蔽天日/连绵、高峻(多、高)2.水大流急3.《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素湍绿潭(回请倒影),情荣峻茂(良多趣味)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哀转久绝/林寒涧肃,哀猿凄清/渲染了三峡秋天山谷空旷,清幽寂寥6.总分结构7.B三峡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篇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郦道元《三峡》中考试题汇编
郦道元《三峡》中考试题汇编[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3分)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C.缺乏D.穿过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B.揭露C.启发D.出发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B.表承接C.表转折D.通“尔”答:①绝:②发:③而: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3分)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C.良多趣味实在有很多趣味D.飞漱其间在那里飞流冲荡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答:[甲][乙]参考答案:1.(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2.(3分)①A②D③B(每小题1分)3.(3分)B4.(2分)[甲]风霜高洁[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2、2004年云南省玉溪市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1——15题。
(10分)[甲]○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简介
郦道元及《水经注》简介《水经注》简介《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水经注》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水经注》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是中国古代水文地理的又一项中国之最。
《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
《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
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专著就叫《水经》,其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晋郭璞撰,一说东汉桑钦撰,又说郭璞曾注桑钦撰的《水经》。
当代郦学家陈桥驿认为即使汉桑钦撰有《水经》,晋郭璞为其作注确有其事,但这部《水经》和《水经注》也都已失传,今本郦道元所注的《水经》当是另外一部,是无名氏所为,其成书年代,诸家说法不一,全祖望认为是东汉初,戴震认为是三国时作品,今人钟凤年又认为是新莽时所作,诸说尚难确认,不过大体应为汉魏之作不成问题。
《水经注》则是以注《水经》而得名。
郦道元简介郦道元(466或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今河北省涿州市境内)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
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
文言文鉴赏:《三峡》带翻译和练习题
文言文鉴赏:《三峡》带翻译和练习题作者简介郦道元(472—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
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职,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
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为关右大使。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萧宝夤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所杀。
撰《水经注》四十卷。
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每日一课)文言文鉴赏:《三峡》带翻译和练习题创作背景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
它名义上是以《水经》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
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
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
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每日一课)文言文鉴赏:《三峡》带翻译和练习题《三峡》郦道元·北魏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每日一课)文言文鉴赏:《三峡》带翻译和练习题【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毫无。
阙,通“缺”,中断。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文言文《三峡》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三峡》练习及答案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略无:(2)自非亭午夜分....亭午:夜分:(3)不见曦.月曦:(4)至于夏水襄陵..襄:陵:(5)沿溯..阻绝沿:溯:(6)不以疾.也疾:(7)素湍..绿潭素湍:(8)回清..倒影回清:(9)绝.,·多生怪柏绝:(10)飞漱..其间飞漱:(11)清荣.峻茂荣:(12)每至晴初霜旦....晴初:霜旦:(13)林寒涧肃.肃:(14)属引凄异....属:引:凄异:(15)空谷传响.响:(16)哀转..久绝哀转: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内容理解。
(1)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写出了三峡的山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2)文中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最后却写到“渔者歌曰”,这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2)虽乘奔.御风 奔: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 .第二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 .第四段引用渔歌,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 .第二至四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7.《三峡》一文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对比阅读(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峡》《入蜀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峡》《入蜀记》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自雷江口行大江,江南群山,苍翠万叠,如列屏障,凡数十里不绝.。
自金陵以西,所未有也。
是日,便风张帆,舟行甚速,然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①.,摇兀掀舞,才如一叶。
过狮子矶,一名佛指矶,藓壁百尺,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犹恨.舟行北岸,不得过其下。
旁有数矶亦奇峭,□皆非狮子比也。
至马当,所谓上元水府②.。
山势尤秀拔,正面山脚直插大江。
庙依峭崖架空为阁,登降者皆自阁西崖腹小石径,扪萝侧足而上,宛若登梯。
……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趋小港,竭力牵抗,仅能入港。
(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注释】①二千斛舟:指载重二千斛的大船。
斛,古代容量单位。
②上元水府:长江水神庙之一。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B.空谷传响.响:回声C.凡数十里不绝.绝:灭绝D.犹恨.舟行北岸恨:遗憾26.最适合填入下面句子□中的一项是()旁有数矶亦奇峭,□皆非狮子比也。
A.故B.以C.乃D.然2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篇文章都是先总体概写江边群山连绵的雄伟景象,后细致描绘山水和林峦。
B.甲文着重抓住不同季节景物特征描写,乙文着重刻画一日内不同时段的景物。
C.同样是写江流迅疾的特点,甲文以正面描写为主,乙文则以侧面描写为主。
D.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游赏过程中的人生感悟。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新)试卷19三峡精品同步测试
三峡阅读语段,完成1~5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下列各组加粗词中含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写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1)略无阙处__________通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2)哀转久绝__________通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3.“自三峡七百里中”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文中在描写春冬三峡景物时,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并填空。
(1)描写急流下滩,雪浪飞溅,文章用了一个__________字;(2)描写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文章用了一个__________字;(3)描写山峰极高,山势陡峭,文章用了一个__________字;(4)描写松柏奇秀,高耸突兀,文章用了一个__________字。
5.文中没有点出“秋”字,作者如何来写三峡秋季景色的?【解析】1.该题属于文言文的基本题,考查识记的内容。
A组中,“自”的意思分别是:“在”;“如果”,故应该选A,而B、C、D各组意思均相同。
2.该题依然考查识记,当然在识记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该培养自己对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词法、语法的敏感,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3.该题考查某个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对于古文中的句子,我们可以先进行翻译,然后再去体会。
4.做这道题,我们可以先进行细部(即对文中重要词句的作用)分析,然后再总结归纳。
5.略【答案】1.A2.(1)“阙”通“缺”,解释为“残破”;(2)“转”通“啭”,解释为“鸣叫”。
3.该句点明了地点和范围。
4.文章采取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三峡》历届中考试题汇编(含答案)
《三峡》历届中考试题汇编(含答案)《三峡》中考试题2013-2018一、 2013安徽 (15分)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略无阙处阙: (2)沿溯阻绝溯:(3)则素湍绿潭素: (4)属引凄异属 (5)故渔者歌曰故: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7.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和□形成照应。
(每格限填一字)(2分)18.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4分)二、2013厦门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7-10题。
(14分)【甲】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仆去月谢病①,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③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④幽居,遂葺⑤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节选自(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仆:作者的谦称。
②还觅薜萝:正在准备隐居。
③幽岫:幽深的山穴。
④重:向往。
⑤葺:修建。
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1)清荣.峻茂(2)晴初霜旦.(3)蝉鸣鹤唳.(4)岂徒.语哉8.根据语境,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每至晴初/霜旦 B.故渔者歌/曰 C.仆/去月谢病 D.遂葺宇/其上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三峡》课堂训练
《三峡》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C.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案:B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
B.沿溯阻绝(顺流而上)
C.其间千二百里(相距)
D.清荣峻茂(茂盛)
答案:B
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B.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C.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答案:A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作者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的静景,也描写了“回清倒影”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文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冷。
D.文中作者引用渔者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凄清的气氛。
答案:D。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三峡》三峡简介
三峡简介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1公里。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的瑰宝,古往今来,闪烁着迷人的光荣。
长江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著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
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这儿,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奇光异彩。
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等。
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三峡全长191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西起奉节县夔门〔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但又是最雄伟险峻的一个峡。
瞿塘峡两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相距缺乏一百公尺,形如门户,名燮门,也称瞿塘峡关,山岩上有“坠门天下雄〞五个大字。
左边的名赤甲山,相传古代巴国的赤甲将军曾在此屯营,尖尖的山嘴活像一个大蟠桃,右边的名白盐山,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迂出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
瞿塘峡虽短,却能“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莲荆楚压摹山〞的雄伟气势。
古人形容瞿塘峡说,“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西陵峡在湖北秭归、宜昌两县境内,东起香溪口,西至南津关,约长6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以滩多水急闻名的山峡。
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
自西向东依次是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四个峡区,以及青滩、泄滩、崆岭滩、腰叉河等险滩。
兵书宝剑峡在长江北岸,有一叠层次清楚的岩石,看似一堆厚书,还有一上粗下尖的石柱,竖直指向江中,酷似一把宝剑,故得名。
2016秋苏教版语文七上第19课《三峡》练习题
2016 秋苏教版语文七上第19 课《三峡》 word 练习题《三峡》练习姓名一、累积与运用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阙()湍()涧()曦 ()()啸()溯()2、填空题。
漱 ()嶂()襄 ()奔()属()①《三峡》选自《》, 三峡就是与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字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就是,:、与(朝代 )的总称,在重庆市学家。
,,。
,,,。
③ 故渔者歌曰:“3、解说以下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 , 良多兴趣 (.②两岸连山 , 略无阙处(.③绝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⑤虽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 , 哀转久绝 (.))))))()(,))。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4、差别以下加点字的古义与今义.①自非亭子夜分古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5、解说以下词句:,,今义:今义 :,今义: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子夜分,不见曦月: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二、阅读下边的文章, 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子夜分,不见曦月。
6、解说词语含义。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016 秋苏教版语文七上第19 课《三峡》word练习题8、联合有关语句, 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归纳)9、“重岩叠嶂”与“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一样?10、“自非亭子夜分,不见曦月" 一句的表达作用就是什么?( 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此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此间, 清荣峻茂,良多兴趣。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 哀转久绝。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19《三峡》相关课外阅读苏教版
三峡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诼州市)人,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卒于关中(今陕西临漳)。
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父亲曾多年为官。
郦道元成年之后,也多次出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到过很多地方。
郦道元做官期间,执法严格,办事果断,对各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加惩处,因此触犯了一些地方豪强和皇亲国戚,后遭皇室暗算而死。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志于地理学的研究。
他喜欢游览祖国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欢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风貌。
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等广大地区,调查当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游览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势,并访问当地长者,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及河流的渊源所在、流经地区等。
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纪》、《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为他的地理学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础.
知识链接
长江三峡,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
它西起它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长二百零四公里,是中国古文化发源地之一。
三峡两岸悬崖峭壁,水流湍急,古朴与自然美妙结合,使三峡景色更加美丽。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三峡》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⑴沿溯.阻绝溯:⑵属.引凄异属: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3分)1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分)⑴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⑵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广西崇左市】三、(二)古文阅读(10分)【甲】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沿溯阻绝./猿则百叫无绝.B.回清.倒影/清.荣峻茂C.负势竞上./横柯上.蔽D.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12.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在写三峡的水时,先写夏季。
原因是作者给江水作注,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最大。
B.【乙】文段写“奇山”,用“负”“竞”“争”等字,将崇山峻岭化动为静,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C.【甲】文第②段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写景,抓住了春冬之时三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三峡幽美景色的赞美之情。
D.【乙】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1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4.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描写水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水的共同特点。
(2分)【广西梧州市】三、(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阙,通“缺”)B.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C.其间千二百里(间,间隔,相距)D.哀转久绝(绝,极)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疾也。
皆以.美于徐公。
B.其.间千二百里。
安陵君其.许寡人也。
C.至于.夏水襄陵。
贤于.材人远矣。
D.春冬之.时。
辍耕之.垄上。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写三峡的山的特征,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布局自然。
B.文章第三段以“春冬之时”领起,时易则景异,先扬后抑,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C.文章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如“清荣峻茂”,以极为凝练的语言状写了四种各具特色的景物。
D.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等。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案】12.D;13.A ;14.B;15.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湖北省黄冈市】三、(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23-27题。
(15分)【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23.解释加点的实词。
(4分)⑴略无阙.处()⑵属引.凄异()⑶二人对酌.()⑷越钱塘,绝.长江()24.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不能察,必以情D.乙翁欲扶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⑵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27.⑴《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分)⑵《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1分)【云南省曲靖市】三、(二)(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l~15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略无阙.处()②虽乘奔.御风()1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3分)【答案】11.D ;12.B13.⑴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样快。
⑵那些整天忙碌于政事的人,望见这清幽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1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的清、疾、奇的特点。
【答案】7.⑴沿溯阻绝:逆流而上⑵属引凄异:连续不断8.⑴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⑵即使乘着快马驾着轻风,也不如船行的快。
9.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清清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束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
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10.⑴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⑵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10.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三峡》中的景色描写与课内古诗的知识点迁移能力。
首先分析出《三峡》句子中的景物特点并与诗句中的意象意境相匹配。
【答案】23.⑴通“缺”,中断⑵延长⑶饮酒⑷横渡24.C25.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26.⑴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⑵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27.⑴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⑵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参考译文】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翼,雍两州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答案】11.(2分)①阙:通“缺”,空缺。
②奔:奔驰的快马。
12.(2分)B13.(3分)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比率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各1分)14.(2分)B15.(3分)示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
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
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
(①点1分,②点2分)示例二:①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
②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