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高等动力学讲解

合集下载

汽车高等动力学

汽车高等动力学

侧偏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者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Y轴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F y,相应地在地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 Y,F Y即侧偏力。

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F Y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侧偏角:车轮与地面接触印迹的中心线与车轮平面错开一定距离,而且不再与车轮平面平行,车轮印迹中心线跟车轮平面的夹角即为侧偏角。

高宽比:以百分数表示的轮胎断面高H与轮胎断面宽B 之比 H/B×100% 叫高宽比.附着椭圆:它确定了在一定附着条件下切向力与侧偏力合力的极限值。

转向灵敏度:汽车等速行驶时,在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就是等速圆周行驶。

常用输出与输入的比值,如稳态的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来评价稳态响应,这个比值称为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也就是转向灵敏度。

(即稳态的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稳定性因数:稳定性因数单位为s2/m2,是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

侧倾轴线:车厢相对于地面转动时的瞬时轴线称为车厢侧倾轴线。

侧倾中心:车厢侧倾轴线通过车厢在前,后轴处横断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这两个瞬时中心称为侧倾中心。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是指侧倾时(车轮保持在地面上),单位车厢转角下,悬架系统给车厢总的弹性恢复力偶矩。

转向盘力特性:转向盘力随汽车运动状况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转向盘力特性。

切向反作用力控制的三种类型:总切向反作用力控制,前后轮间切向力分配比例的控制,内外侧车轮间切向力分配的控制。

侧翻阈值:汽车开始侧翻时所受的侧向加速度称为侧翻阈值。

汽车的平顺性:汽车的平顺性主要是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限之内,主要根据乘员的主观感觉的舒适性来评价。

1.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情况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统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车辆系统动力学知识点(二)

车辆系统动力学知识点(二)

车辆系统动力学知识点(二)引言概述车辆系统动力学是研究车辆在各种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和特性的学科领域。

在车辆系统动力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车辆系统动力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车辆的运动和性能。

正文内容一、车辆质心与重心1. 了解质心和重心的概念2. 理解质心和重心在车辆运动中的作用3. 掌握计算质心和重心位置的方法4. 理解质心高度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5. 了解如何优化车辆的质心和重心位置二、车辆滚转与侧倾1. 了解车辆滚转和侧倾的概念2. 理解车辆在转弯过程中发生滚转和侧倾的原因3. 掌握计算车辆滚转和侧倾角度的方法4. 了解滚转和侧倾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5. 了解如何通过调整车辆悬挂系统来提高车辆的滚转和侧倾性能三、车辆悬挂系统1. 了解车辆悬挂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2. 掌握车辆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3. 理解悬挂系统对车辆操控性和舒适性的影响4. 了解不同类型的悬挂系统及其特点5. 了解如何选择和调整悬挂系统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四、车辆转向系统1. 了解车辆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2. 掌握转向系统的调整和维护技巧3. 理解转向系统对车辆操纵性和稳定性的影响4. 了解不同类型的转向系统及其特点5. 了解如何选择和改进转向系统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五、车辆刹车系统1. 了解车辆刹车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2. 掌握刹车系统的调整和维护技巧3. 理解刹车系统对车辆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4. 了解不同类型的刹车系统及其特点5. 了解如何选择和改进刹车系统以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总结车辆系统动力学是车辆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了解和掌握车辆质心与重心、滚转与侧倾、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刹车系统等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提高车辆的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车辆的动力学特性和系统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操纵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乘车体验。

汽车的动力知识点总结

汽车的动力知识点总结

汽车的动力知识点总结一、发动机1. 发动机种类发动机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

内燃机又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利用汽油燃烧产生动力,而柴油发动机则利用柴油燃烧产生动力。

外燃机主要是蒸汽机,已经逐渐淘汰。

2. 发动机结构发动机由缸体、缸盖、活塞、连杆、曲轴、气门、点火系统、供油系统等部分组成。

其中,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曲轴带动曲轴连杆件来回运动,从而实现将燃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3. 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

在内燃机中,气缸内的气体混合燃料后被点火,燃烧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将活塞向下推动,活塞通过连杆带动曲轴旋转,从而带动车轮转动。

4. 发动机性能指标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包括功率、扭矩、转速等。

其中,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功,通常以千瓦或马力为单位;扭矩是指发动机输出的力矩,通常以牛顿·米为单位;转速是指发动机每分钟旋转的圈数,通常以每分钟转/分为单位。

5. 发动机的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动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传统的内燃机逐渐被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动力系统取代。

同时,发动机的节能环保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以满足环保法规的要求。

二、传动系统1. 传动系统的作用传动系统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使车辆能够行驶。

它包括变速箱、离合器、传动轴等部分。

在传动系统中,变速箱起着功率分配和变速的作用,离合器用于连接和分离发动机和变速箱,传动轴则将动力传递到驱动轮上。

2. 传动系统种类传动系统分为手动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

手动变速箱需要驾驶员通过换档杆手动操控,而自动变速箱则通过液压系统自动实现换挡。

另外,还有不同的传动形式,如前置前驱、后置后驱和中置四驱等。

3. 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发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驱动轮的线性运动。

在手动变速箱中,通过操控离合器和换档杆,改变齿轮的组合来实现变速;在自动变速箱中,通过液压系统改变齿轮组合,并根据车速和负荷自动控制换挡。

汽车动力学ppt课件

汽车动力学ppt课件
算所得得半径。用作运动学分析。
rr
S
2nw
一般可不计差别: rs≈ rr ≈ r
4)汽车的驱动力图
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是发动机输出转矩和转速关系。 经传动系到达车轮后,可表示为驱动力与车速间的关系。
由式(1)得各档位的 Ft值。
发动机转速n与汽车行
驶速度ua间的关系
ua
0.377
rn ig io
单位 ua: km/h n: r/min r: m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试验曲线或拟合多项式表达。
▪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发动机 节气门置于全开位置
▪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发动机节气门置于部分开启位 置
台架试验特性曲线:发动 机台架试验时所获得的曲线。
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 部附件时的外特性。与台架试 验特性相差5~15%。
2)传动系机械效率
传动系各部件(变速器、万向节、主减速器)的摩擦导 致的功率损失。由试验测得。
Ft≤ FZ ·φ 对后轮驱动汽车:
FX2/ FZ2 = Cφ2 φ, 式中, Cφ2——后轮驱动汽车驱动轮的附着率
对前轮驱动汽车,前轮驱动的附着率也不能大于 地面附着系数。
将驱动条件和附着条件连起来,有:
Ff+Fw+Fi≤Ft≤FZ·φ
此即汽车行驶的必要与充分条件,称为汽车行驶 的驱动-附着条件。
一、驱动力
1.定义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至驱动轮,转矩Tt对地面 产生圆周力Fo,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即为驱动力。
2.表达式
Ft =Tt /r r—车轮半径
驱动轮转矩Tt与发动机转矩 Ttq的关系为:
故:
Ft
Ttq ig iot
r
3.表达式涉及的几项具体内容

01_车辆动力学概述

01_车辆动力学概述
8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垂向动力学的控制研究——可控悬架系统 车身高度调节系统 应用电控可调阻尼器的自适应阻尼调节系统 基于控制阀快速切换技术的可切换阻尼系统 全主动悬架(ACS)系统 70年代,Thomson完善了设计思想和控制规律 80年代,Lotus公司生产出原形样车 有限带宽主动系统 阻尼连续可变的半主动系统
电子讲稿
汽车系统动力学
主 讲:马 天 飞
1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第一章 车辆动力学概述
马 天 飞
2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第一节
历史回顾
车辆动力学的发展史
20世纪20年代,开始了解车辆振动问题; 30年代开始研究独立悬架;
开始分析转向运动学、悬架运动学; 英国Lanchester的见解对学科的早期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1932年,美国Olley在凯迪拉克公司建立了K2试验台; 是一个前后质量可变的车架; 研究前后悬架的匹配及轴距对前后轮相位差的影响;
马 天 飞
车速急剧变化时,改善附着力,避免侧滑。
7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利用纵向力的分配控制操纵性能 90年代初,动态稳定性控制(DSC或VSC)
轮胎接地印记处的摩擦力满足摩擦圆规律; 高速行驶时,通过控制驱动力保证横向稳定性。
马 天 飞
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工作,利用控制左右车 轮制动力或驱动力之差产生的横摆力矩来防止出现难以控制的侧 滑现象,保证车辆的路径跟踪能力。
马 天 飞
车辆的制动稳定性 转向制动动力学分析
13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行驶动力学
主要内容和性能指标 良好的乘坐舒适性 良好的车身姿态 车轮动载荷的控制 悬架工作行程的约束 首要问题是建立考虑悬架特性在内的车辆动力学模型。 行驶动力学问题的分类 主要行驶舒适性问题——可通过数学建模来分析 次级行驶舒适性问题——涉及到乘员主观感受

全版汽车动力学-5.ppt

全版汽车动力学-5.ppt

G2b
X2 S Fb S
mS 2 Kt Cs S Ks mS 2 Kt Cs S Ks MS 2 mS 2 Kt
CsS Ks
.精品课件.
17
随机路面输入下悬架参数的优化
G20
X2 X0
S S
MS 2 Cs Ks
Kt CsS Ks mS 2 Kt CsS Ks Cs Ks 2
代入
• 振幅的大小可用振动的初始条件来确定 ,但当系统按任一固有频率振动时,振 幅比却和固有频率一样,只决定于系统 本身的物理性质。
• 在振动过程中,系统各点位移的相对比
得到对应于p1和p2振幅A1和A2 之间有两个确定的比值。这 个比值称为振幅比,用1和 2表示:

值都可由振幅比确定。可见,振幅比确 定了系统的振动形态,因此,称为主振 型。
x2
x1 2
2
Av1 4
使用条件一定时,弹簧行程将随阻尼的 增大而单调地减小
车轮动载Fd=Kt(x1-x0)与地面静载Gc=(M+m)g
Fd Gc
2
Av 2 fs202
fs ft
2 1
42
1
fs ft
2
对求导,令
d d
Fd Fc
0
车轮动载最小的阻尼比为
1
F min 2
主振型和固有频率一样,只决定于系统 本身的物理性质,而与初始条件无关。
• 主振型与固有频率密切相关,系统有几 个固有频率,就有几个主振型。
• 多自由度系统具有多个固有频率和相应
的主振型。与p1对应的振幅比1称为第 一阶主振型;与p2对应的振幅比2称为 第二阶主振型。
.精品课件.
12
• 在第二主振型中有这样一点 ,它在整个振动过程的任一 瞬间始终保持不动,这样的 点称为“节点”。

汽车动力学_概述

汽车动力学_概述

汽车动力学_概述汽车动力学是研究汽车的力学性能和运动特性的学科,它涉及到汽车的加速、制动、转向以及牵引等方面的问题。

在汽车动力学中,有许多基本概念和理论,通过研究这些概念和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汽车的运动行为。

1.加速:汽车的加速性能是衡量汽车动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加速性能主要与汽车的动力系统相关,包括发动机的功率和转矩输出、变速器的传动比以及车辆的重量等。

通过分析汽车的动力输出特性和传动系统的效率,可以预测和评估汽车的加速性能。

2.制动:制动性能是衡量汽车动力学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制动性能主要与汽车的制动系统相关,包括刹车片的材料和摩擦系数、刹车液的性能、刹车系统的设计和调校等。

通过分析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可以预测和评估汽车的制动性能。

3.转向:汽车的转向性能是指汽车在转弯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转向性能主要与汽车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以及轮胎性能相关。

通过分析汽车的悬挂几何、刚度和阻尼等特性,可以预测和评估汽车的转向性能。

4.牵引:汽车的牵引性能是指汽车在起步或爬坡时的牵引能力。

牵引性能主要与汽车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以及轮胎性能相关。

通过分析发动机的输出特性、传动系统的传动比以及轮胎的抓地力,可以预测和评估汽车的牵引性能。

在进行汽车动力学的研究和分析时,一般会使用动力学模型来描述汽车的运动行为。

动力学模型是通过对汽车的物理特性和力学原理进行数学建模得到的,常用的动力学模型有单轴模型、二轴模型和多轴模型等。

这些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汽车的运动行为。

另外,在汽车动力学的研究中还会涉及到一些实验和测试方法。

常用的实验和测试方法包括制动测试、加速测试、方向盘转动测试以及悬挂系统测试等,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汽车动力学性能的具体数据,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汽车的性能。

总之,汽车动力学是研究汽车运动行为的学科,通过对汽车的加速、制动、转向和牵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汽车的性能。

《汽车动力学》课件

《汽车动力学》课件
《汽车动力学》PPT课件
欢迎来到《汽车动力学》PPT课件!在这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汽车动力学 的各个方面,从传动系统到车辆动力性能,带您领略汽车技术的奥妙。
一、引言
汽车动力学是研究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和行驶特性的学科。通过了 解汽车动力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汽车的运行原理。
2
制动性能
制动性能影响着汽车的停车距离和制动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驾驶安全。
3
转向性能
转向性能影响着汽车的操控灵活性和转弯半径,是驾驶乐趣的重要因素。
七、悬挂系统
悬挂类型
悬挂系统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独 立悬挂、非独立悬挂和气动悬挂等不同类型。
悬挂系统的作用
悬挂系统可以提供更好的乘坐舒适性,保证车辆在 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牵引力。
CVT变速器
CVT变速器采用无级变速技术,可以实现连续平 滑的变速,提供更高效的动力输出。
三、驱动方式
前驱
前驱车辆的动力由前轮传输,具有较高的操控稳定性和经济性。
后驱
后驱车辆的动力由后轮传输,提供更好的加速性能和操控灵活性。
四驱
四驱车辆的动力由所有四个车轮传输,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越野能力。
四、车轮动力与牵引力
八、安全性能
1 安全性能的定义
汽车的安全性能是指车辆在发生事故时能够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能力。
2 安全性能的评价
评价安全性能时常考虑碰撞安全性、被动安全性和主动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九、附录
参考资料
1. 《汽车工程学》 2. 《汽车技术手册》 3. 《汽车动力学研究》
致谢
感谢各位的参与和支持,为这堂课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汽车高等动力学分析

汽车高等动力学分析

侧偏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者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Y轴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F y,相应地在地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 Y,F Y即侧偏力。

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F Y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侧偏角:车轮与地面接触印迹的中心线与车轮平面错开一定距离,而且不再与车轮平面平行,车轮印迹中心线跟车轮平面的夹角即为侧偏角。

高宽比:以百分数表示的轮胎断面高H与轮胎断面宽B 之比 H/B×100% 叫高宽比.附着椭圆:它确定了在一定附着条件下切向力与侧偏力合力的极限值。

转向灵敏度:汽车等速行驶时,在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就是等速圆周行驶。

常用输出与输入的比值,如稳态的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来评价稳态响应,这个比值称为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也就是转向灵敏度。

(即稳态的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稳定性因数:稳定性因数单位为s2/m2,是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

侧倾轴线:车厢相对于地面转动时的瞬时轴线称为车厢侧倾轴线。

侧倾中心:车厢侧倾轴线通过车厢在前,后轴处横断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这两个瞬时中心称为侧倾中心。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是指侧倾时(车轮保持在地面上),单位车厢转角下,悬架系统给车厢总的弹性恢复力偶矩。

转向盘力特性:转向盘力随汽车运动状况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转向盘力特性。

切向反作用力控制的三种类型:总切向反作用力控制,前后轮间切向力分配比例的控制,内外侧车轮间切向力分配的控制。

侧翻阈值:汽车开始侧翻时所受的侧向加速度称为侧翻阈值。

汽车的平顺性:汽车的平顺性主要是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限之内,主要根据乘员的主观感觉的舒适性来评价。

1.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情况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统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汽车系统动力学概论

汽车系统动力学概论

汽车系统动力学概论汽车系统动力学概论摘要:汽车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汽车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较广,除了影响车辆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还有汽车在垂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

本文通过对大量教科书和文献进行了分析,对汽车动力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系统,汽车,系统动力学1系统及系统动力学的概念1.1系统系统是一个由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的各部分(即单元或要素)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为同一目的的完成某种功能的集合体。

由此可知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目的性、具有层次性、具有功能共性、具有整体性。

1.2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的学科。

它是系统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

系统动力学基于系统论,吸收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问题系统问题交叉、综合性的学科。

反馈系统就是包含反馈环节与其作用的系统。

它要受系统本身的历史行为的影响,把历史行为的结果回授给系统本身,以影响未来的行为。

如库存订货系统。

2汽车系统动力学及其研究内容2.1汽车系统动力学汽车系统动力学就是把汽车看做是一个动态系统,对其行为进行研究,讨论数学模型和响应。

是研究汽车受的力及其与汽车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汽车主要性能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提出汽车设计参数选取的原则和依据。

汽车系统动力学研究所有与车辆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包括空气动力学,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垂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即行驶动力学和操作动力学,行驶动力学主要研究由路面的不平激励,通过悬架和轮胎垂向力引起的车身跳动和俯卧以及车轮的运动,操纵动力学研究车辆的操纵性,主要与轮胎侧向力有关,并由此引起车辆侧滑、横摆和侧倾运动。

2.2汽车动力学研究内容汽车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汽车运动有关的学科,研究内容可按车辆运动方向分为纵向、垂向和侧向动力学三大部分。

2.2.1纵向动力学纵向或前进运动对于车辆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它们主要代表了运输任务需要的运动。

车辆动力学基础 ppt课件

车辆动力学基础 ppt课件
❖ 上世纪90年代,国外技术进入相对成熟期;
❖ 国内在70年代末在该方面的研究才真正开始起步, 并形成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追赶之势;但终因基础薄 弱、起步晚,虽然经过20多年的致力发展,目前仍 与国外先进技术有一定的差距;
第一章 概论
1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高速列车十大关键技术
1. 交流传动技术 2. 复合制动技术 3. 高性能转向架技术 4. 轻量化技术 5. 优良空气动力学外型 6. 自动控制监测与诊断技术 7. 密接式连接技术 8. 车厢密封及集便排污技术 9. 倾摆车体技术 10. 高性能受电弓技术
+静 平 衡 位 置
❖ 抗干扰能力+平稳性
频 域 谱 密 度 方 差 分 析
❖ 极限环计算
❖ 曲线/任意线路通过
❖ 抗干扰能力+平稳性
随 机 激 励
( 实 测 或 PSD转 换 )
解 析 激 励 (如正弦等)
❖ 特殊分析
曲 线 通 过 S型 曲 线 通 过 轨 道 扭 曲
实 测 轨 道 走 向 等 等
❖ 在产品开发前期对基本设计思想的论证。比如用简 单的模型对各种方案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初步评估。
❖ 用更精细的模型在产品设计阶段对系统性能进行优 化。
❖ 对最终设计的产品性能进行校核,即对车辆的稳定 性、平稳性、曲线性能和各类作用力进行评价。
❖ 预测实验室试验结果和现场试验结果,以辅助编制 试验计划。
❖ 利用计算机,动力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合 理选择现代车辆的参数、优化设计及预测动力性 能。
第一章 概论
29
国内在车辆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 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平稳性、稳定性、安全性); ❖ 车辆及列车脱轨理论和试验研究; ❖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分析; ❖ 磨耗型踏面设计; ❖ 车辆悬挂系统新型元件应用(空气弹簧、抗侧滚扭杆、

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解析

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解析

Dmax f cos max sin max
max
arcsin Dman
f 1 Dm2 ax 1 f 2
f
2
3)确定加速度
du g (D f ) dt
四、汽车行驶附着条件与汽车附着率
1.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称为附着力
后轮驱动汽车 附着率:
FX max F FZ
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一、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汽车动力性
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 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评价指标 1.汽车的最高车速
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2.汽车的加速时间
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指汽车由Ⅰ档或Ⅱ档起步,以最大的加速度逐 步换至最高档后到某预定的距离或速度所需要的时间。
S rr 2nw
统称为车轮半径:
rs rr r
(3)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4)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的应用
1)确定最高车速
2)确定加速度
由汽车行驶方程得:
du dt
1 m
[Ft
(Ff
FW )]
加速时间:
dt 1 du a
t
t
dt
u2 1du A
0
a u1
3)确定爬坡度 Fi Ft (Ff FW )
超车加速时间:用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 速所需要的时间。
3.汽车能爬上的最大爬坡度
汽车满载时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
二、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1.汽车的驱动力
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即驱动汽车的外力。
Ft
Tt r

汽车高等动力学分析解析

汽车高等动力学分析解析

侧偏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者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Y轴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F y,相应地在地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 Y,F Y即侧偏力。

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F Y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侧偏角:车轮与地面接触印迹的中心线与车轮平面错开一定距离,而且不再与车轮平面平行,车轮印迹中心线跟车轮平面的夹角即为侧偏角。

高宽比:以百分数表示的轮胎断面高H与轮胎断面宽B 之比 H/B×100% 叫高宽比.附着椭圆:它确定了在一定附着条件下切向力与侧偏力合力的极限值。

转向灵敏度:汽车等速行驶时,在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就是等速圆周行驶。

常用输出与输入的比值,如稳态的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来评价稳态响应,这个比值称为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也就是转向灵敏度。

(即稳态的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稳定性因数:稳定性因数单位为s2/m2,是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

侧倾轴线:车厢相对于地面转动时的瞬时轴线称为车厢侧倾轴线。

侧倾中心:车厢侧倾轴线通过车厢在前,后轴处横断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这两个瞬时中心称为侧倾中心。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是指侧倾时(车轮保持在地面上),单位车厢转角下,悬架系统给车厢总的弹性恢复力偶矩。

转向盘力特性:转向盘力随汽车运动状况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转向盘力特性。

切向反作用力控制的三种类型:总切向反作用力控制,前后轮间切向力分配比例的控制,内外侧车轮间切向力分配的控制。

侧翻阈值:汽车开始侧翻时所受的侧向加速度称为侧翻阈值。

汽车的平顺性:汽车的平顺性主要是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限之内,主要根据乘员的主观感觉的舒适性来评价。

1.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情况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统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汽车动力学》课件

《汽车动力学》课件

风阻系数性 的重要参数
阻力面积:影响 汽车空气阻力的 重要参数
空气动力学中心: 影响汽车行驶稳 定性的重要参数
汽车空气动力学设计优化
空气动力学原 理:流体力学、 空气阻力、升
力等
汽车空气动力 学设计:车身 形状、轮胎设 计、发动机进
气口设计等
03 汽车动力学基本原理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在 没有外力作用的情 况下,保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物体受 到外力作用时,其 加速度与外力成正 比,与物体的质量 成反比
第三定律: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总是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 上
应用:汽车动力学 中,牛顿运动定律 用于分析汽车的加 速、减速、转弯等 运动状态
刚体动力学
刚体动力学定义:研究刚体在力作 用下的运动规律
刚体动力学应用:汽车悬挂系统设 计、汽车转向系统设计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刚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牛顿第二定 律
刚体动力学与汽车动力学的关系: 刚体动力学是汽车动力学的基础
弹性力学基本原理
弹性力学的定 义:研究物体 在外力作用下 的变形和应力
侧向力:轮胎在转弯时产生的侧向力 纵向力:轮胎在加速或减速时产生的 纵向力
轮胎磨损:轮胎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 情况
轮胎寿命:轮胎的使用寿命和更换周 期
轮胎噪音: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 噪音水平
轮胎动力学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研究轮胎在不同路面、速度、载荷下的动力学特性 实验方法:使用轮胎动力学测试设备,如轮胎测试台、道路模拟器等 实验内容:测量轮胎在不同条件下的滚动阻力、侧向力、纵向力等参数 实验结果:分析轮胎在不同条件下的动力学特性,为轮胎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汽车高等动力学讲解

汽车高等动力学讲解

汽车高等动力学讲解(共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侧偏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者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Y轴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F y,相应地在地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 Y,F Y即侧偏力。

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F Y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侧偏角:车轮与地面接触印迹的中心线与车轮平面错开一定距离,而且不再与车轮平面平行,车轮印迹中心线跟车轮平面的夹角即为侧偏角。

高宽比:以百分数表示的轮胎断面高H与轮胎断面宽B 之比 H/B×100% 叫高宽比.附着椭圆:它确定了在一定附着条件下切向力与侧偏力合力的极限值。

转向灵敏度:汽车等速行驶时,在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就是等速圆周行驶。

常用输出与输入的比值,如稳态的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来评价稳态响应,这个比值称为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也就是转向灵敏度。

(即稳态的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稳定性因数:稳定性因数单位为s2/m2,是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

侧倾轴线:车厢相对于地面转动时的瞬时轴线称为车厢侧倾轴线。

侧倾中心:车厢侧倾轴线通过车厢在前,后轴处横断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这两个瞬时中心称为侧倾中心。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是指侧倾时(车轮保持在地面上),单位车厢转角下,悬架系统给车厢总的弹性恢复力偶矩。

转向盘力特性:转向盘力随汽车运动状况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转向盘力特性。

切向反作用力控制的三种类型:总切向反作用力控制,前后轮间切向力分配比例的控制,内外侧车轮间切向力分配的控制。

侧翻阈值:汽车开始侧翻时所受的侧向加速度称为侧翻阈值。

汽车的平顺性:汽车的平顺性主要是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限之内,主要根据乘员的主观感觉的舒适性来评价。

《汽车动力学》课件

《汽车动力学》课件

02
03
车辆模型
简化车辆结构,建立数学 模型,用于分析汽车动力 学性能。
轮胎模型
描述轮胎与地面之间的相 互作用,包括轮胎的纵向 、横向和侧向力。
驾驶员模型
模拟驾驶员对车辆的控制 行为,如加速、制动和转 向等。
汽车动力学参数
车辆质量
包括车身质量、发动机质量、传动系统质量和有 效载荷等。
转动惯量
描述车辆转动惯量的大小和分布,对车辆的稳定 性和操控性有重要影响。
汽车动力学的发展历程
早期发展
早期的汽车动力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轮 胎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汽车 的行驶稳定性方面。
现代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进 步,现代的汽车动力学研究已经扩展 到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领域,包括空 气动力学、动力系统、悬挂系统等。
汽车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轮胎与地面相互作用
研究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附着 力、滑移等特性,以及轮胎的变形和 应力分布。
行驶稳定性
研究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操控性能和 制动性能,包括对侧滑、转向不足、 过度转向等现象的分析。
空气动力学
研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气动力 和气动噪声,以及空气动力学对汽车 性能的影响。
动力系统
研究发动机、变速器和传动系统的工 作原理、性能优化和匹配问题。
02
汽车动力学基础
汽车动力学模型
01
轮胎参数
包括轮胎的滚动半径、轮胎侧偏刚度和轮胎的纵 向、横向和侧向刚度等。
汽车动力学分析方法
线性化分析方法
将非线性动力学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便于分析和求解。
数值仿真方法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学性能。
实验研究方法

汽车系统动力学精选全文

汽车系统动力学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汽车系统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范围及其发展方向。

答:内容和范围:严格地说,车辆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车辆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

它涉及的范围很广,除了影响车辆纵向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如发动机、传动、加速、制动、防抱死和牵引力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因素)外,还有车辆在垂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即行驶动力学和操纵动力学。

行驶动力学主要研究由路面的不平激励,通过悬架和轮胎垂向力引起的车身跳动和俯仰以及车轮的运动;而操纵动力学研究车辆的操纵特性,主要与轮胎侧向力有关,并由此引起车辆的侧滑、横摆和侧倾运动。

发展方向: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共同推动了现代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随着各种底盘控制系统在车辆中应用的增长趋势及各功能控制系统集成程度的日益提高,车辆动力学在未来车辆控制系统设计中的作用将愈加重要,可以预见,未来的发展将在车辆主支控制、车辆多体动力学和向“人—车—路”闭环系统的扩展等方面有所体现。

2汽车空气阻尼及怎么样降低汽车空气阻力。

答: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成为空气阻力。

空气阻力是×sc w v2空气对前进中的汽车形成的一种反向作用力,它的计算公式是:F D=116其中v为行车速度;s为汽车横截面面积,c w为风阻系数。

空气阻力跟速度成平方正比关系,也就是说:速度增加1倍,汽车受到的阻力会增加3倍。

因此高速行车对空气阻力的影响非常明显,车速高,发动机就要将相当一部分的动力,或者说燃油能量用于克服空气阻力。

换句话说,空气阻力小不仅能节约燃油,在发动机功率相同的条件下,还能达到更高的车速。

空气阻力的大小除了取决于车的速度外,还跟汽车的截面积s和风阻系统c w有关。

通过改善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比如变化尾翼、底盘罩、前部进风口和轮毂帽,都能降低风阻系数。

而降低车身高度,等于减小了截面积,或使车身更多地着盖住轮子,也有利于降低空气阻力。

3描述主动悬架的工作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偏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者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Y轴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F y,相应地在地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 Y,F Y即侧偏力。

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F Y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侧偏角:车轮与地面接触印迹的中心线与车轮平面错开一定距离,而且不再与车轮平面平行,车轮印迹中心线跟车轮平面的夹角即为侧偏角。

高宽比:以百分数表示的轮胎断面高H与轮胎断面宽B 之比 H/B×100% 叫高宽比.附着椭圆:它确定了在一定附着条件下切向力与侧偏力合力的极限值。

转向灵敏度:汽车等速行驶时,在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就是等速圆周行驶。

常用输出与输入的比值,如稳态的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来评价稳态响应,这个比值称为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也就是转向灵敏度。

(即稳态的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稳定性因数:稳定性因数单位为s2/m2,是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

侧倾轴线:车厢相对于地面转动时的瞬时轴线称为车厢侧倾轴线。

侧倾中心:车厢侧倾轴线通过车厢在前,后轴处横断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这两个瞬时中心称为侧倾中心。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是指侧倾时(车轮保持在地面上),单位车厢转角下,悬架系统给车厢总的弹性恢复力偶矩。

转向盘力特性:转向盘力随汽车运动状况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转向盘力特性。

切向反作用力控制的三种类型:总切向反作用力控制,前后轮间切向力分配比例的控制,内外侧车轮间切向力分配的控制。

侧翻阈值:汽车开始侧翻时所受的侧向加速度称为侧翻阈值。

汽车的平顺性:汽车的平顺性主要是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限之内,主要根据乘员的主观感觉的舒适性来评价。

1.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情况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统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2.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汽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评价指标。

3.时域响应与频域响应表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能。

4.转向盘输入有两种形式:角位移输入和力矩输入。

5.外界干扰输入主要指侧向风和路面不平产生的侧向力。

6.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1)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响应;2)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3)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4)转向半径;5)转向轻便性;6)直线行驶性能;7)典型行驶工况性能;8)极限行驶能力(安全行驶的极限性能)7.转向半径:评价汽车机动灵活性的物理量。

8.转向轻便性:评价转动转向盘轻便程度的特性。

9.时域响应:路面不平敏感性和侧向风敏感性。

10.汽车是由若干部件组成的一个物理系统。

它是具有惯性、弹性、阻尼的等多动力学的特点,所以它是一个多自由度动力学系统。

11.车辆坐标系:x轴平行于地面指向前方(前进速度),y轴指向驾驶员的左侧(俯仰角速度),z轴通过质心指向上方(横摆角速度)12.汽车时域响应可分为不随时间变化的稳态响应和随时间变化的瞬态响应。

13.汽车转向特性的分为:不足转向、中性转向、过多转向。

14.汽车的瞬态响应有如下特点:1)时间上的滞后((ωr1/ωr0)×100%称为超调量);2)执行上的误差;3)横摆角速度的波动;4)进入稳态所经历的时间。

15.汽车试验的两种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法(通过仪器测出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侧倾角及转向力。

)和主观评价法(让试验评价人员根据试验时自己的感觉进行评价。

)16.轮胎坐标系:x轴车轮行驶方向,z轴正回正力矩,y轴正侧翻力矩17.侧偏力FY:地面作用于车轮的侧向反作用力。

F Y =ka(k为侧偏刚度,k<0)18.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F Y没有达到侧向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的方向。

19.侧偏刚度k:决定操纵稳定性的重要轮胎参数。

轮胎应具有高的侧偏刚度(指绝对值),以保证汽车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20.轮胎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轮胎的尺寸、型式和结构参数对侧偏刚度有显著影响。

21.高宽比:轮胎断面高度H与轮胎断面宽B之比H/B*100%。

22.高宽比对轮胎侧偏刚度影响很大,采用高宽比小的宽轮胎是提高侧偏刚度的主要措施。

23.侧偏刚度随垂直载荷增加而加大;但垂直载荷过大时,轮胎与地面接触区的压力变得极不均匀,使轮胎侧偏刚度反而减小。

24.侧偏刚度随气压增加而增大,但气压过高后刚度不再变25.行驶车速对侧偏刚度影响很小。

26.一定侧偏角下,驱动力增加时,侧偏力逐渐有所减小。

27.回正力矩:圆周行驶时,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位置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

28.子午线轮胎的回正力矩比斜交轮胎大。

29.轮胎的气压底,接地印迹长,轮胎拖矩大,回正力矩也越大。

30.横摆角速度增益(转向灵敏度):稳态的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来评价稳态响应。

Ωr/φ)s=(u/L)/1+m/L2(a/k2-b/k1)u2=(u/L)/1+ku231.K—稳定性因数(s2/m2):是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一个重要参赛。

K= m/L2(a/k2-b/k1)32. 汽车转向特性的分为:不足转向(K=0)、中性转向(K>0)(K值越大,横摆角速度增益曲线越低,不足转向量越大)、过多转向(K<0)。

33.临界车速越低,过多转向量越大。

34.汽车都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原因:过多转向汽车达到临界车速时将失去稳定性。

横摆角速度增益等于无穷大时,只要有微小的前轮转角便会产生极大的横摆角速度。

这意味着汽车的转向半径极小,汽车发生激转而侧滑或翻车。

由于过多转向汽车有失去稳定性的危险,故汽车都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35.表征稳态响应的参数:1)前、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a1-a2);2)转向半径的比R/Ro;3)静态储备系数S.M.36.中性转向点:使车前、后轮产生同一侧的侧向力作用点。

37. 静态储备系数S.M.:就是中性点至前轴距离a`和汽车质心至前轴距离a之差(a`-a)与轴距L之比值。

38. S.M.=0,具有中性转向特性;S.M.为正,具有不足转向特性;S.M.为负,具有过多转向特性。

39.正常的汽车都具有小阻尼的瞬态响应。

40.以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来表征汽车动态特性。

41.表征响应品质好坏的4个瞬态响应的参数:1)横摆角速度ωr波动的固有(圆)频率ω0;2)阻尼比ζ;3)反应时间τ;4)达到第一个峰值ωr1的时间ε42.评价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的五个参数:1)频率为零时的幅值比,即稳态增益(图中以a表示);2)共振峰频率f r ,f r 值越高,操纵稳定性越好;3)共振时的增幅比b/a,b/a 应小一点;4)∠φf-0.6,f =0.1Hz 时的相位滞后角,∠φf-0.1这个数值应该接近于零;43.影响轮胎侧偏角的因素:1)前、后轴左、右两侧车轮的垂直载荷要发生变化;2)车轮有外倾角,由于悬架导向杆系的运动及变形,外倾角将随之变化;3)车轮上有切向反作用力;4)车身侧倾时悬架变形,悬架导向杆系和转向杆系将产生相应运动及变形。

44.汽车侧偏角包括:1)弹性侧偏角(FZ变化和γ的变化引起的侧偏角α的变化);2)侧倾转向角(车厢侧倾而导致前后轮转角的变化;3)变形转向角(悬架导向杆系变形引起的车轮转角的变化)。

45.轿车前侧倾中心高度在0~14cm之间,后侧倾中心高度在0~40cm之间。

46.具有独立悬架的汽车车厢做垂直位移时,在垂直放心上车厢收到的随位移而变化的力包括:一个是弹簧直接作用于车厢的弹性力在垂直方向的分量;另一个是导向杆约束反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

47.车厢侧倾角:车厢在侧向力作用下绕侧轴线的转角。

48.侧倾角的数值数值影响到汽车的横摆角速度稳态响应和横摆角速度瞬态响应。

49.侧倾力矩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悬挂质量离心力引起的侧倾力矩MφrⅠ;2)侧倾后,悬挂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MφrⅡ;3)独立悬架中,非悬挂质量的离心力引起的侧倾力矩MφrⅢ。

50.车厢侧倾时,因悬架形式不同,车轮外倾角的变化有三种情况:保持不变,沿地面侧向反作用力作用方向倾斜,沿地面侧向反作用力作用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

51.侧倾转向:在侧向力作用下车厢发生侧倾,由车厢侧倾引起的前转向轮绕主销的转动、后轮绕垂直于地面轴线的转动、即车轮转向角的变动。

52. 变形转向角:悬架导向杆系各元件在各种力、力矩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引起车轮绕主销或垂直于地面轴线的转动,称为变形转向,其转角叫做变形转向角。

53.变形转向可以使汽车具有恰当的不足转向。

54.变形外倾:受到侧向力作用的独立悬架杆系的变形会引起车轮外倾角的变化。

55.驾驶者通过转向盘控制前轮绕主销的转角,从而操纵汽车的运动方向。

56.凭借转向盘的反作用力,将整车及轮胎的运动、受力状况反馈给驾驶者,以获得“路感”。

57.转向盘的输入有两种方式:角输入和力输入。

58.转向盘力特性:转动转向盘时所需要的力随汽车运动状况而变化的规律。

59.转向盘力特性决定于下列因素:转向器角传动比及其变化规律、转向器效率、动力转向器的转向盘操作力特性、转向杆系传动比、转向杆系效率、由悬架导向杆系决定的主销位置、轮胎上的载荷、轮胎气压、轮胎力学特性、地面附着条件、转向盘转动惯量、转向柱摩擦阻力以及汽车整体动力学特性等。

60.主销位置几何参数,如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拖距、接地面上主销偏置距、车轮中心主销拖距等,对转向盘力特性、回正性能、直线行驶性等都有显著影响。

61.汽车在原地、小半径弯道低速行驶时,要防止转向盘过于沉重;在高速行驶时,转向盘力不宜过小而应维持一定数值,以帮助驾驶者稳定驾驶。

62.转向车轮干涉转向:车厢侧倾时,如果非独立悬架汽车的转向系与悬架在运动学上关系不协调,将引起转向车轮干涉转向的现象。

63.侧倾干涉不足转向:当车辆向右转向时,车身向外倾斜,外侧板簧受压缩,车轮与车架距离减小,使车轮向左转,增加了车辆的不足转向,这种现象称为侧倾干涉不足转向。

64.转向系(角)刚度:在转向盘至转向车轮之间,包括转向器、转向杆系与转向器固定处在内的刚度,称为转向系(角)刚度。

转向系刚度低,前转向轮的变形转向角大,增加了汽车的不足转向趋势。

转向系刚度高,高速行驶时的“路感”较好。

65.地面切向反作用力与“不足-过多转向特性”的关系:1)汽车在弯道上以大驱动力加速行驶;2)随驱动力的增加,同一侧偏角下的侧偏力下降。

3)前轮受半轴驱动转矩的影响会产生不足变形转向,增加了前驱动汽车不足转向的趋势。

4)随着驱动力的增加,轮胎回正力矩通常也有所增加,这也增加了前轮驱动汽车的不足转向趋势。

66.切向反作用控制可分为三种类型:1)总切向反作用力控制;2)前、后轮间切向力分配比例的控制;3)内、外侧车轮间切向力分配的控制;67.ABS就是总制动力控制,保证较佳的滑动率,提高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