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情简介
兴发乡乡情简介
兴发乡乡情简介赫章县兴发苗族彝族回族乡(简称兴发乡)位于赫章县东南部,东面与松林坡白族彝族苗族乡接界,南面与雉街彝族苗族乡毗邻,西面与珠市彝族乡、水塘堡彝族苗族乡山水相连,北枕白果镇、古达苗族彝族乡、威奢乡。
乡政府驻地兴发村,距离县城37公里,即“撤并建”前兴发区公所驻地。
赫章至松林公路从西向东横贯兴发,可达纳雍县姑开乡、水城县金盆乡,往南沿发盘公路经雉街乡可达水城县等地。
兴发乡位于东经100°48′55″,北纬26°56′50″,总面积188.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10亩,人均耕地0.95亩。
辖16个村(丫都、中营、中寨、新营、大山、石板、兴发、民族、小海、营盘、丫口、大街、摸戛、场坝、鹰嘴、栽根),73个村民组,2007年末,总户数5291户,总人口24424人,其中农业人口4940户,22285人,占总人口数的91.24%,少数民族人口9968人,占总人口数的40.81%。
兴发乡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杂居乡,居住着汉、苗、彝、回、蒙古、白、布依等9种民族,其中:苗族人口4625人,占总人口数的18.93%;彝族3611人,占总人口数的14.78%;回族1179人,占总人口数的4.82%;白族293人,占总人口数的1.20%;布依族16人,占总人口数的0.06%;川青34人,占总人口的0.12%;蔡家43人,占总人口的0.13%;蒙古族25人,占总人口数的0.90%。
兴发乡平均海拔1935米,年无霜期210天,年降雨量950毫米。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下溶洞星罗棋布,是发育较好的喀斯特地貌,其貌自然坦荡。
气候为暖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
境内的大韭菜坪、大海子地势平坦,芳草萋萋,牛羊成群,牧歌悠悠。
一幅幅天然的草原牧歌图,是旅游休闲的绝好胜地;位于兴松公路左侧的板桥水库水域面积260亩,蓄水700万立方米,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不仅调节了小区气候,而且还可以利用广阔的水域进行水产养殖和旅游开发。
赫章县情简介
赫章县情简介一、总体情况介绍(-)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地处东经104°10′28"~105°01'23",北纬26°46′ 12″~27°28'18″。
东邻毕节、纳雍,西连威宁,南接六盘水,北界云南省镇雄、彝良。
县城距省会贵阳300公里,距地区行署所在地96公里。
全县被舍虎梁子、结构梁子、三望坪、韭菜坪等大山分割,地势西北、西南和南部较高,东北部偏低。
境内山高坡徒,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流深切。
全县最高峰(也是贵州最高点)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点刹界河海拔1230米,平均海拔1996米。
赫章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乌江水系又分六冲河和三岔河两个小流域,六冲河流域面积2130平方公里,三岔河流域面积479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64.8%和14.8%。
赫章属暖温带温凉春干夏湿气候区,无霜期206~255天。
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年均温10°C~13.6°C,年总积温3650°C~4964°C,年均降雨量785.5~1068毫米,日照时数1260.8~1548.3小时。
光照条件较好,太阳幅射较高。
政区及面积。
赫章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战田时为夜郎辖地,秦置汉阳县,政区沿革几经变更,到1941年设置赫章县。
现共辖27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12个)、457个村、2851个村民组。
全县南北最大宽度77.6公里,东西最大长度84.45公里,面积3245.1平方公里。
(二)资源概况赫章自然资源和其它资源十分丰富,堪称乌蒙山区的“聚宝盆”,是黔两北很有经济开发的一块宝地。
土地资源:在全县总面积中,有农耕地163.84万亩(习惯亩为59.98万亩),其中水田4.22万亩(习惯亩2.2万亩),旱地159.62万亩(习惯亩57.78万亩)。
赫章县简介
方志学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班级:2010历史学学号:20100803036姓名:赵磊任课老师:郭国庆赫章县简介赫章之名,古曰“黑张”。
最早见于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二十九日朱元璋《洪武敕谕》载:“黑张迤南,瓦店迤北分中立一卫,如此分布定守,往来云南便宜……”;其次见于《明清内阁大库史料》卷二中记载:“(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三月十四日,水西头目阿乌谜等……屯住盐仓,安位亲扎盐仓边氏,已在黑张地名洗菜河”;最晚见于《威宁县志》中:“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平乌蒙土司安万钟判及墨特川(今县城东南土城一带)夷酋乌姆拒命,改墨特川地为黑张”。
旋即更名“赫章”。
一、地理沿革与现状。
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地处东经104°10′28"~105°01'23",北纬26°46′ 12″~27°28'18″;东西长85.276公里,南北宽77.696公里,东邻毕节、纳雍,西连威宁,南接六盘水,北界云南省镇雄。
共辖27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12个)、457个村、2851个村民组。
2007年末,全县辖27个乡镇457个行政村,有汉、彝、苗、回、布依等18个民族;其中非农业人口4.28万人,人口中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彝族、苗族;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198.66人。
全县被舍虎梁子、结构梁子、三望坪、韭菜坪等大山分割,地势西北、西南和南部较高,东北部偏低。
境内山高坡徒,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流深切。
全县最高峰(也是贵州最高点)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点刹界河海拔1230米,平均海拔1996米。
赫章县县境内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和乌江流域,乌江水系又分六冲河和三岔河两个小流域。
二、历史沿革。
赫章在历史上开发比较早,经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
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文物考古证实,赫章在新时器时期属“赤水”部落;夏时,县境为梁州之南荒服地。
《认识赫章,关注赫章》
——赫章二中历史文化与生活社团第三次会员大会召开
2017年1章印象之——平山扇子田水库风光
赫章印象之——平山中寨村(局部)
赫章印象之——平山乡休闲农业示范园局部
赫章印象之——平山乡大棚种植掠影
赫章县平山乡简介:
平山乡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下辖 的一个乡,位于赫章县东部,距赫 章县城25公里,距行署所在地毕节 市70公里。平山乡辖水塘、清塘、 中心、长冲、江南、对江、中山、 中寨、平山、农庄、呆梅沟、双塘、 田坝、后山、雄营、岔河、发香河 等17个行政村,104个村民小组, 全乡国土面积94.5平方公里,居住 着汉、苗、彝、布依、白族等5个 民族共7942户30805人。
接下来把目光调整下,我们一起进入 美丽赫章之罗州乡!
赫章印象之——罗州乡烤烟丰收在望
赫章印象之——罗州乡和平村蔬菜大棚(局部)
赫章印象之——罗州乡风景掠影
赫章印象之——罗州乡简介 罗州乡位于赫章县“中心腹部”,距 县城31公里。辖20个行政村119个村民 组6503户28547人,有汉、彝、苗、布 依等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数占总人口数 的19%。全乡总面积114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18035亩。农民收入主要以太 子参种植、养殖等为主。所辖村:海源 村,和平村,平原村。坪村,松林村, 红岩村,龙滩村,龙科村 ,民联村,水 营村,丫口村,营兴村,海子村,大寨 村,石山村,溪河村,还路村,光明村, 高山村,铜建村 发展口号:新罗州、新
印象赫章之——罗州乡龙潭循环经济 产业园掠影(采摘四季豆)
附:大自然景物欣赏
赫章二中历史文化与生活社团 第三次会员大会闭幕
毕节市赫章县项目调研报告[管理资料]
毕节市赫章县项目调研报告目录一、赫章县基本概况(一)人口(二)经济(三)交通二、赫章县城市规划(一)城镇空间结构规划(二)总体发展定位三、赫章县商业基本情况(一)赫章县商业发展现状(二)主要商圈分布及商业竞争态势(三)赫章县商业总结四、赫章县房地产市场(一)赫章县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二)赫章县新老城区典型楼盘分析五、赫章县新城区分析(一)新城区规划(二)土地价款(三)商业情况分析(四)住宅销售情况分析(五)新城区SWOT分析一、赫章县基本概况(一)人口2010年末,全县辖27个乡镇457个行政村,有汉、彝、苗、回、布依等18个民族;,其中非农业人口,人口中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彝族、苗族;。
(二)经济2012年贵州全省88个县(市、区)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预排位中,赫章县排全省第44位,比上年53位上升9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4元,%。
2011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331元增加到162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18元增加到3730元,%;银行存、、、14亿元,%、%。
2010年亿元,%;,%;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5982 元增加到141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747元增加到3126元,%。
银行存、亿元、、。
(三)交通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地处东经104°10′28"~105°01'23",北纬26°46′ 12″~27°28'18″,,,东邻毕节、纳雍,西连威宁,南接六盘水,北界云南省镇雄、彝良。
县城距省会贵阳340公里,距毕节市所在地96公里,距六盘水市107公里,横穿贵州省东西方向的326国道,从东面平山乡入境经县城向西穿威宁县后进入云南省,向北、南、东三面分别还有通往云南省镇雄县、贵州省六盘水市、纳雍县的省级公路。
赫章县韭菜坪风景名胜区基本情况简介 (1)
赫章县韭菜坪风景名胜区基本情况简介一、基本情况贵州屋脊赫章县韭菜坪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景区),位于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境内。
风景区东起巫木屯,南抵上满定,西北至大坪子,地跨东经104°37′47″—104°44′55″,北纬26°46′21″—26°52′48″。
景区距六盘水水城110公里,距大湾火车站23公里,距威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70公里,距赫章县城37公里,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里杜鹃140公里,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200公里在,距省城贵阳340公里,距昆明市500公里。
风景区于2003年11月省政府审定批准第五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总规请省建设厅规划设计院规划,经组织专家评审后,2007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景区以贵州最高峰小韭菜坪为纽带,融自然风光(喀斯特迷宫)、历史古迹、民族风情(阿西里西)于一体,由大坪子景点、上满定景点、韭菜坪景区(贵州屋脊)、石林景区(喀斯特迷宫)组成,总面积25.5平方公里。
2007年成立了赫章县韭菜坪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负责景区的行政管理工作,注册成立了阿西里西风景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风景区开发、建设、融资、管理。
采用景区管理处和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景区17公里油路工程路面工程已全部结束,正式建成通车。
景区的定位策划工作2008年5月已经结束,在贵州屋脊小韭菜坪2008年、2009年在香港城市研究院组织专家评比中连续评为十大避暑名山(赫章县委政府2008年7月已在贵阳召开过新闻发布会),阿西里西民歌评为全国十大民歌,景区以“全球变暖,我自清凉”为主题,充分打造“阿西里西”(意为:朋友,我们一起来跳舞)民族文化品牌。
公司已将“阿西里西”在国家工商局登记注册。
2009年5月启动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建设设计,设计文本现以通过县级评审。
在修规完成后,2010年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现在景区内村庄整治工作正在建设中,景区的绿化苗木基地建设已建成。
赫章县县情及资源介绍
夜郎故里避暑天堂——赫章欢迎您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战国时为夜郎辖地,秦置汉阳县,政区几经变革,到1941年设赫章县。
赫章东邻毕节、纳雍,西连威宁,南接六盘水,北界云南省镇雄、彝良,地处国发[2012]2号文件划定的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核心地带,面积3250平方公里,耕地164万亩,共辖27个乡镇、456个村、1个社区。
县内居住着汉、彝、苗、白等18个民族,总人口77.44万。
赫章平均海拔1996米,最高峰‚贵州屋脊‛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点刹界河海拔1230米。
赫章属暖温带春干夏湿气候区,无霜期253天,年均气温13.3°C,年均降雨量859.9毫米,日照时数1347小时。
赫章是胡锦涛总书记1988年倡导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是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深圳市福田区以及重庆市北部新区的对口帮扶县。
多年来,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王兆国、刘延东、杜青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亲临赫章视察。
近年来,赫章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浪潮的推动下,紧紧围绕‚矿业强县、农产富县、旅游文化兴县‛三县战略,以‚加快煤炭开发、振兴铁铅锌产业、推进城镇建设、发展特色农业、打造文化旅游‛等五大经济为着力点, 立足县情,依托资源优势和试验区政策优势,抢抓机遇,大胆探索,求实创新,埋头苦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1年已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电信网络已经普及,电话网已实现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和乡乡通。
326国道连接赫章东西、212省道贯穿赫章南北,在县城十字交叉,过境赫章连接‚厦-蓉‛、‚杭-瑞‛高速公路的毕-威高速公路将于今年建成通车,国家正在规划的昭-黔铁路穿越赫章13个乡镇,南接六盘水的赫水高速正在开展大量的前期工作,在‚十二五‛期间将全面实现村村通油路。
随着高速公路,昭-黔铁路的建成,赫章将融入贵阳两小时经济圈,八小时通达广州,赫章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正在拉近。
赫章县机关党建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材料
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创新社会服务管理——赫章县机关党建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材料尊敬的省委调研组:现将我县开展机关党建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赫章县总面积3245.1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贵州省最高峰韭菜坪就在赫章境内。
全县有机关党委7个(包括县直机关党委、公安局党委、党校党委、国税局党委、地税局党委、工商局党委、妈姑矿区社区服务管理局党委),党总支5个,党支部166个,党员3074人。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县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以‚争做敬业先锋,创建‘六型机关’‛为载体,着力抓好机关党建工作,以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带动社会管理的创先争优,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1、以党组织建设为统领,夯实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
县委高度重视机关党组织建设,把健全机关党组织、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提高机关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在由县直机关党委主抓机关党的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实际,近年来在县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建立了党委。
二是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及时对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进行了调整,对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
在班子配备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选人用人标准,积极推行公推直选等公开选拔方式,大力选拔优秀党员干部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
三是根据妈姑铅锌矿关闭破产后矿区社会问题突出、矛盾集中、工作难度大的实际,成立了妈姑矿区社区服务管理局党委,明确为副县级单位,负责做好矿区的管理服务工作,有效维护了矿区的和谐稳定。
四是按照‚两加一推‛的要求,建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和阿西里西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两个副县级机构,及时按园区发展要求选好配强管委会领导班子,将工业、经济类专业毕业、熟悉工业经济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派到园区工作,并积极筹建阿西里西管委会党委和工业园区管委会党委。
赫章县草地资源调查报告
赫章县草地资源调查报告李嫦燕,李关义(赫章县草地工作站,贵州毕节553200)文章编号:1004-2342(2019)01-0028-02中图分类号:S812.8文献标识码:C赫章县牧草品种资源丰富。
据调查,可供牲畜采食的牧草有27科129种,其中禾本科30种,豆科39种,菊科16种,莎草科7种,其他科37种。
为摸清赫章县草地资源生产能力,助推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实现草畜平衡,笔者于2017 ̄2018年开展赫章县草地资源调查工作。
本文对赫章草地资源现状及发展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规划利用草地资源,提高草地管理水平及综合利用率的建议。
1赫章县草地资源现状1.1赫章县情赫章县处于云贵高原乌蒙山脉中段的黔西北高原向黔中高原倾斜过渡地带,属黔西北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是贵州西部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地势西南部和北部较高,东部较低。
最高峰(小韭菜坪)海拔2900.6m,最低点(刹界河)海拔1230m,平均海拔1996m。
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喀斯特岩溶地貌分布较广,为典型的山区地形。
主要特点: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海拔高差大、切割深、地形破碎、谷地狭窄、山坡陡峻,地貌类型多样;远离城市、工业区及交通主干道,隔离条件好,环境无污染。
赫章县属暖温带温凉春干夏湿气候区,无霜期206~255d。
气温日差较大,年均温10℃~13.6℃,最高气温33.6℃,最低气温-3.0℃,年总积温3650℃~4964℃,年均降雨量785.5~1068mm,全年降雨量55%集中在6~8月,全年平均降水日174d,日照时数1260.8~1548.3h,无霜期210~250d。
光照条件较好,太阳辐射较高。
1.2草地资源情况全县草原面积24897.09hm2。
2009年赫章县人民政府建立了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区,面积15421.53hm2,主要分布在松林坡、兴发、古达、结构、雉街、珠市、妈姑、双坪等八个乡镇,涉及草场主要有雨磨山草场、大韭菜坪草场、结构草场、小韭菜坪草场、白雨大山草场、轿顶山草场、癞疙宝大山草场、三望坪草场,设立保护标志,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依法进行保护。
贵州毕节市及赫章县中药材种植基本情况介绍
贵州毕节市及赫章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情况目录一、毕节市中药材产业概况 (2)(1)总体情况 (2)(2)特色县区 (3)二、赫章县中药材产业概况 (4)(1)种植情况 (4)(2)园区基地 (5)(3)重点企业 (5)三、毕节特色刺梨种植情况 (6)(1)发展概况 (6)(2)基本功效 (6)(3)产品应用 (7)一、毕节市中药材产业概况(1)总体情况毕节与贵阳和遵义构成贵州金三角,乌蒙山腹地,川、滇、黔之锁钥,长江珠江之屏障,是乌江、北盘江、赤水河发源地。
自古历史悠久,夏为梁州献域,殷周至元朝,属古夜郎、罗施等国。
毕节地区盛产核桃、茶叶、生漆、油菜、辣椒、大蒜、天麻,杜仲、五倍子等农特产品,享有“中国竹荪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中国漆城”、“天然药园”之誉。
“黔地无闲草,遍地皆良药。
”毕节市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地域特色鲜明,中药材品种丰富,分布广,是贵州乃至全国中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
区域内主要种植有天麻、半夏、续断、苦参、黄柏等60个品种。
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2.17万亩,总产值预计达15亿元,培育了“大方天麻”、“赫章半夏”、“威宁党参”、“大方圆珠半夏”及“织金竹荪”等5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种。
其中大方天麻、赫章半夏等是国内外一致公认的中国质量最好的道地药材,半夏产量占全国的32%,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种植基地。
大方天麻、赫章半夏、大方半夏均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证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
战略定位:乌蒙山区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中心、我国重要的高原道地药材生产基地、“苗彝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毕节试验区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优势条件:➢种质资源良好——地处云贵高原黔中丘原过渡地带,属亚热带湿润温凉季风气候,山脉交错、沟壑纵横,气候复杂多样。
孕育丰富的动植物和矿物中药资源。
➢中药种类丰富——拥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濒危、渐危、稀有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珙桐、蓖子三尖杉、金毛狗、扇蕨、金铁锁等);拥有极具市场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资源(金铁锁、九香虫、地不容、金果榄、铁皮石斛、野生天麻、野生半夏、金钱牡丹、独脚莲、九头狮子草等);拥有国内外公认质量最好的道地药材(天麻、半夏、党参等国务院批准的出口免检)。
绿维文旅孵化大美赫章分析
绿维文旅孵化大美赫章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绿维文化产业分院依托旅游开发O2O平台与联合孵化模式,用“全程服务、联合孵化”的思想,以文化立魂为前提,整合与联合平台上各种优秀资源,注入赫章县旅游开发中,为创造出美好、生态、瑰丽多姿的赫章新篇章而做出重大贡献。
一、文化为引联合孵化赫章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总面积有30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有82万。
赫章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古夜郎国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上千年的灿烂文化。
绿维文化产业分院在探寻赫章县这片神奇土地之时,遵循文化为魂的原则,以夜郎文化为其魂,细致梳理、不断推敲与提炼,结合赫章县独有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秉持全产业链联合孵化思维,协同旅游开发平台上众多优秀资源,引入温泉、滑雪、水游乐、托管运营等众多合伙人分院,共同打造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项目;包括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九龙泉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阿西里西大草原、天上花海(韭菜坪)景区项目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共同为赫章县全域旅游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二、精彩布局多点开花绿维文化产业分院依托绿维先进的全域旅游孵化器与旅游开发服务平台,更加细致深化地对赫章县境内的旅游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引导。
(一)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赫章县巨大的文化王牌就是著名的夜郎文化,而可乐遗址作为夜郎古国最早的都城所在,即是夜郎国的发祥地与文化源头,也是夜郎文化唯一有遗址佐证的文化朝圣地。
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范围,面积约14.2平方公里。
可乐遗址被考古界称之为“贵州考古的圣地、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
夜郎文化的说头颇广,导致夜郎文化的争议性颇大,数次的夜郎文化之争及炒作,使得市场对夜郎文化兴趣降低,将直接影响本项目的市场推广;做夜郎文化的颇多,而做好夜郎文化的颇少。
可乐遗址项目的打造必须要独具特色和差异性,才能异军突起。
基于此,从品牌构建与形象推广的角度,可乐树立怎样的品牌才能一举成名,是本项目开发的重点与关键,是在项目开发伊始,要着力探讨的重点。
赫章县扶贫有关资料
旅游:从2013年至今,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58.58万人次,同比增幅为61.48%,实现旅游总收入28.2亿元,同比增幅为33.33%。
其中,今年1至6月接待旅游人数140.02万人次,同比增幅41.68%,完成旅游总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幅为42.15%。
赫章天上石林、天上花海景区现已荣获全市“十佳旅游风景区”称号。
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按照“大产业、大市场”的要求,突出特色,整合资源,以建设旅游经济强县为中心,着力打好“夜郎文化”这张牌,实施“旅游通道、资源整合、错位竞争、项目引擎、品牌经营、产业联动”六大战略,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启动和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化程度,增强核心竞争力,把赫章建设成为黔西北重要的旅游胜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景区建设中,赫章充分依托现有旅游项目,将各景区景点建设捆绑打造成一个旅游区——阿西里西旅游区。
现已成功引进山东烟台东方辐照有限公司对阿西里西景区进行建设,并签订了框架性协议,计划投资30亿元对景区进行倾力打造,分步实施。
计划5年内完成10亿元投资,10年内完成全部投资额。
目前,平山旅游景点已开展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夜郎王城(夜郎影视基地)可望今年内开工建设。
同时,将全面启动阿西里西大草原、大韭菜坪、小韭菜坪景点、平山旅游景点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赫章发展旅游业的背景是西部大开发、建设“公园省”、开发毕节旅游大区。
关于赫章旅游的发展战略,赫章已将“历史文化兴县”作为三大兴县战略之首,这从实际上说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并重,赫章旅游已从“接待型”向“经营型”过渡。
●问题:1、还未形成“大夜郎文化旅游圈”。
就是在黔西北的旅游形象宣传定位设计上也是各自为政,学者王应军曾对黔西北旅游定位为“神奇毕节,天下夜郎”,但到现在这还只是个书面设计,只有“大夜郎文化板块”,才能凸现古夜郎的民族特色。
2、虽然赫章已经成立了夜郎文化研究分院,但这还是一个临时性机构,工作人员全是抽调组成的,没有正规编制,没有办公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章县情简介
赫章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总面积3250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456个行政村,总人口79.87万人,农业人口74.73万人。
赫章属于欠开发、欠开放、欠发达的国家级贫困县,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基础十分薄弱。
1985年6月,新华社内参《国内动态清样》第1278期报道了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贫困状况。
该报道很快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作出重要批示。
同年7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到赫章县视察调研,之后,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海雀村也因此成为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
赫章被列入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深圳市福田区对口帮扶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是省委统战部、省林业厅定点帮扶的同步小康发展困难县,属于《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贵州的10个贫困县之一,也是全省13个发展困难县之一。
赫章境内资源丰富,蕴藏着煤、铁、铅、锌等25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煤炭储量约57亿吨,已探明储量18亿吨;铁矿石储量11亿吨,已探明储量4.2亿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50%以上;已探明铅锌矿储量114万吨,居贵州之首。
赫章是“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樱桃之乡”、“中国野生韭菜之乡”、全省草地生态畜
牧业重点县之一、贵州中药材主产区之一,有药用植物资源2000多种,半夏产量和品质均居全省之首。
境内有天上石林、天上花海、阿西里西大草原和平山、水塘夜郎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可乐古夜郎时期的墓葬发掘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0年可乐遗址被确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