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现象阶梯训练剖析
高、初中物理知识阶梯分析及对策
高、初中物理知识阶梯分析及对策物理学是科学的重要分支,反映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握,贯穿于全科教育课程之中,是丰富和发展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物理学知识,不仅有利于高中学生为其他学科打下基础,而且可以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正确把握物理学习的阶梯分析和对策,有助于高中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内涵,形成系统的物理学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获得物理学的精华。
一、高中物理学课程的基本知识高中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等。
其中,力学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是由质量、力、运动和能量等构成的,涉及力学中的重力、弹性力、磁力等。
热力学是分析物体在热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理论,涉及物体的热发射、温度、温度变化以及温度在物体间的传递等。
电磁学主要涉及电场、磁场、电流和磁流等,将介绍电磁场的性质、定律及其应用,学习如何利用电磁技术对人类文明进行更好的服务。
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及其它与光相关的问题的学科,包括光的发射、反射、折射、散射、吸收等。
二、初中物理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初中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物理量的定义和表示、物质的性质、运动的原理、力学原理及其应用、热学原理及其应用、电学原理及其应用、光学原理及其应用等。
物理量包括物理实体本身的量、力与力学有关的量、热学有关的量、电学有关的量、光学有关的量等。
物质的性质涉及物质的形状、质量、体积、密度、弹性、粘度、折射率、吸热、放热等。
运动的原理是一切物体运动的根本原理,其中包括运动的定义、运动的运动学原理、力和运动、牛顿定律、力学平衡等。
三、如何把握物理学知识阶梯分析及对策(1)坚持系统学习,以渗透理解为主,以运用训练为辅。
要学习物理学,不能简单地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物理学的现象、规律,有所渗透与把握,以及应用它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学习物理学要注重理解、把握和应用,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不断发展的物理学知识,而这一过程又需要强大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示意图等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物理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2 热的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知道一杯热水的温度会有规律地降低,通过讨论认识到这是热水向周围散发热量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本课指导学生研究三种形态的物质用什么方式来传热。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五个部分:第一,研究热在金属片里是怎样传递的。
通过观察金属汤匙上不同位置蜡烛的熔化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热从加热点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这就是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传导。
第二,学习酒精灯的使用。
学生在此部分第一次接触酒精灯,教材详尽而清楚地介绍了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每一个步骤都需让学生记牢、会做。
第三,研究液体和气体的热传递方式——对流。
水不是热的良导体,那么,平时我们为什么能将全部的水烧开呢?教材要求学生借助其他物体的帮助,观察一杯水全部变热的过程,这是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活动口第四,了解热辐射。
教材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烈日下的物体摸上去很烫”提出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这些热来自哪里?接下来简单介绍了热辐射的概念。
这部分知识不在课标要求范围内,学生了解即可。
第五,拓展活动。
分析教材插图中涉及到的热传递方式,这个活动意在考察学生对热传递三种方式的掌握情况。
为启发学生,图中还用箭头给予了提示。
本课以研究热传递的方式为探究主线。
热传递的实质是热能的转移,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认识热能转移的三种基本方式。
因此,本课应以学生的探索为主,让其亲身感受金属、水热传递的真实过程,从中发现和体会金属的传热规律和水的对流现象,再由探索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引申出空气的热传递方式以及热辐射。
在此基础上,将学生的已有认识推而广之,引申到物质的热传递,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升华,促成学生的知识建构。
学情分析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面,对很多冷热现象,并没有刻意地关注,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当教材引领学生聚焦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冷热现象时,当他们面对熟悉的现象而产生迷茫时,探究的欲望就比较强烈,这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热现象专题复习试卷讲评ppt 人教版优质课件优质课件
• 用图像法解决物态变化的一般步骤是: • (1)明确图像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 • (2)弄清坐标上最小分格的数字、单位 • (3)明确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 (4)根据图像作出判断,得出结论
放宽你的视野,还有更多答案
图3
• 从结构的角度:
• 从使用的角度:
请您读数(变式题1)
• 3. 表述结果,准确到位 • 表述顺序:现象、过程、依据、结
论。
解答热现象习题的两种方法
• 1. 观察比较法
• 用观察比较法解答物态变化问题的步骤是: • (1)认真观察或回忆观察到的现象 • (2)对题目中物质的状态、变化的环境、条件、
吸放热情况进行认真分析
• (3)与物态变化的规律进行比较 • (4)得出结论
28(2)(3)
14
29 NO.8
(2)
13 22(2)
知识五、其他
28(1) 19
10
15
27(3)
23(2)
NO.10
准确到位
27(1)
归纳总结 • 针对错误,谈谈注意事项
• 1、知识点方面
• 2、解题方法方面
解答热现象问题的一般步骤
• 1. 认真审题,弄清题设条件,确 定研究对象。
• 2. 分析过程,确定需要用到的物 理知识。
小组讨论交流
• 错误类型
• 1、知识点方面
• (记忆不牢、理解有误、不会应用。。。。)
• 2、解题方法方面
• (审题不清、表述不当、回答不完整、解答不规 范。。。。)
哪些困惑可以自己解决
试卷主要考查知识点
• 一、温度及其测量
• 二、物态及其变化
• 三、热量概念及公式应用
《炉火周围的热现象》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炉火周围的热现象》教学分析一、教材背景《炉火周围的热现象》是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篇重要的实验文。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热现象的基本观点,并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这些现象。
这篇文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进修《炉火周围的热现象》,学生能够掌握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基本观点,了解热现象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观察和验证热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耐心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热传导:热传导是物体内部热量的传递方式,是热现象中最常见的一种。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材质的导热性能不同,从而了解热传导的基本原理。
2. 热辐射:热辐射是物体通过辐射方式传递热量的现象,是热现象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热辐射的特点和规律,了解不同温度下物体的辐射能力。
3. 热对流:热对流是物体通过流体介质传递热量的现象,是热现象中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热对流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流体介质对热传递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验证热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2. 讨论引导: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3.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热现象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评判通过进修《炉火周围的热现象》,学生能够掌握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结果和学生的表现来评判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基本观点,了解炉火周围的热现象。
怎样进行阶梯训练教案
怎样进行阶梯训练教案教案标题:阶梯训练教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阶梯训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使其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果。
3. 提供具体的阶梯训练策略和方法,以指导学生在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学习过程中实施阶梯训练。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解释阶梯训练的概念,即通过分阶段的学习和训练,逐步提高学习成果。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阶梯训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不同学科和领域。
主体:3. 选择一个学科或领域作为示例,例如数学。
4. 解释阶梯训练在该学科中的应用,例如从基础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和扩展,建立起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5. 提供具体的阶梯训练策略和方法,例如:a. 分阶段的学习目标设定:将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b. 渐进式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理解程度,提供适当难度的学习任务,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c. 反馈和评估:定期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实施:6. 指导学生在选择其他学科或领域时如何应用阶梯训练策略和方法。
7. 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8. 提供支持和指导,确保学生在实施阶梯训练过程中取得积极的学习成果。
总结:9. 总结阶梯训练的重要性和优势,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提高的重要性。
10. 鼓励学生将阶梯训练应用于其他学科和领域,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技能。
教案评估:11. 设计适当的评估方法,以评估学生对阶梯训练概念和策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2.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进一步发展阶梯训练技巧。
教案扩展:13. 鼓励学生在其他学科或领域中尝试阶梯训练,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成果。
14. 组织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阶梯训练计划,以促进协作和学习交流。
教案资源:- 阶梯训练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学科和领域相关的教材和学习资源- 学生自主学习计划和反馈表格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阶梯训练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学会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应用阶梯训练策略和方法。
用鱼骨图解决热学简答得满分
用鱼骨图解决热学简答得满分大连中考物理试卷中有2道简答题,其中一题是热学简答题,是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如何才能把热学简答分析透彻,答案答全、答对、得到满分?我们来使用一个流程图的小工具:鱼骨图。
一、用鱼骨图分析下物态变化的答题要点。
1.搞清楚物质的状态1和状态2分别是气、液、固的哪一个。
2.判断出物态变化的名称。
3.此种物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
4.物态变化的同时伴随吸热还是放热。
5.哪些物体有接触发生了热传递。
6.一共发生过哪些物态变化。
完成以上6个步骤,那么这个物态变化的问题就得到满分了。
二、用鱼骨图把6个物态变化分析如下。
1.熔化举例:冰箱里拿出一块-10℃的冰块逐渐变小。
答:-10℃的冰与到高温空气吸热升温,温度达到0℃仍低于空气温度继续吸热熔化,所以冰块逐渐变小。
2.蒸发举例:晾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晾干。
答:衣服变干是衣服中的水蒸发吸热成水蒸气。
衣服上方空气流速不变,表面积不变,衣服在阳光下水的温度高,蒸发加快,所以更容易晾干。
3.升华举例: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的原因。
答:樟脑球在常温下升华吸热成气体,所以变小了。
4.凝华举例:秋天的早上树叶上有霜。
答:秋天早上树叶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于0℃的树叶降温凝华放热形成白霜。
5.液化举例:夏天,自来水管上会有“汗”。
答:夏天空气的水蒸气温度高,遇到凉的自来水管降温液化放热形成小水珠,就是“汗”。
6.凝固举例:冬天,池塘里的水结冰了。
答:冬天岸边的温度低于0℃,水遇到温度低的岸边放热降温,温度达到0℃仍高于岸边温度继续放热凝固成冰。
三、用鱼骨图把两次物态变化和热传递过程放在一起,问题就解决了,让我们来演练下:1.(2016年中考简答)夏天,持续数日的高温天气,下了一场急雨,雨后,山林中升起了飘渺的白雾,请分析说明白雾形成的原因。
先用鱼骨图分析下:参考答案:夏季气温高,水温度高,蒸发吸热加快,产生大量水蒸气,急雨过后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放热形成小液滴,便产生了白雾,所以在雨后,会看到山林中升起飘渺的白雾.2.(2014年中考简答)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
生活中的热现象讲解
生活中的热现象讲解热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夏天汗流浃背的体验,还是冬天在炉火旁温暖的感受,热能都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将对生活中的热现象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一、热的定义和传递方式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它能够引起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
热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三种:传导、传热和辐射。
1.传导:热能通过物体内部的传导方式传递。
当一个物体的一部分受热时,其内部的分子和原子会迅速振动,从而将热能传递给相邻的分子和原子,导致热能的传导。
2.传热:热能通过流体(例如空气或水)的对流方式传递。
当一个物体受热时,周围的空气或水被加热,从而形成热对流。
这种方式使得热能更快地从物体表面传递到周围环境。
3.辐射:热能通过电磁辐射的方式传递。
这种方式是无需介质的,热能可以直接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例如,太阳能通过辐射方式传递到地球上。
二、生活中的热现象1.热扩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事物因为温度不同而出现扩散。
比如,在冬天里,我们站在炉火旁会感到温暖。
这是因为炉火散发出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然后通过热对流迅速传递到我们周围,使我们感到温暖。
这就是热扩散现象。
2.热传导热传导是热能在物体内部通过直接分子或原子的碰撞进行传递的过程。
比如,我们拿起一杯热茶时,茶杯会迅速传递热能给我们的手。
这是因为茶杯和手之间存在温度差,热能从高温的茶杯传递到低温的手。
这就是热传导现象。
3.热辐射热辐射是指对象通过电磁辐射的方式散发出热能。
比如,当我们感受到太阳光或明火的热量时,这是因为阳光和明火通过热辐射将热能传递到我们的身体。
这就是热辐射现象。
三、热的应用除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热现象外,热能在许多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1.加热和制冷热能的应用在加热和制冷方面是最常见的。
我们使用电热毯、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来加热或制冷。
这些设备通过控制热能的传递方式来达到我们想要的温度。
2.能源生产许多能源都与热能有关。
物理竞赛辅导——热现象
的熔点与压强有关。 手压物体在冰面上施压,冰的熔点降低,冰会熔化成水,将手拿开后即施
压结束,冰的熔点恢复,刚熔化的水又凝结成冰,于是物体就被冻在冰面上了。
2、汽化 液体的沸腾时有一定的温度,叫沸点,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利 用:煮鸡蛋时,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是 100℃。液体的沸点也大气压强有关,压强越大,
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竹筒饭,为了提高气压,便水的沸点提高。
例 1、 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较快地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汁在沸 腾时不致因温度过高而变质,沸腾时的温度要低于 100 ℃。
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 并溅起油来。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干湿球温度计:它由两支相同的普通温度计组成,一支用于测定气温, 称干球温度计;另一支在球部用蒸馏水浸湿的纱布包住,纱布下端浸入蒸 馏水中,称湿球温度计。
问:哪支温度计的温度高?为什么?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两支温度计 呢?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A 、温度; B、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 C、液 体表面积的大小。还有空气的湿度,即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多少。水蒸水 含量越多,蒸发越慢。
问:常见的墙无论是水泥涂的外层,还是石灰涂的外层,离地面 右的墙面都是先坏,为什么呢?
0 . 8m 左
二、温度计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表示温度的方法有多种:摄氏温度、华氏度、
热力学温度。( 华氏度 = 32 +摄氏度 ×1.8 Nhomakorabea)
绝对零度: -273.15℃,是热力学温度的起点,即 O 开。 T=t+273.15k
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热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来说,热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热现象进行全面总结,其中包括热传导、热扩散、热辐射以及热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一、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质中热量的传递方式。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存在热传导的现象。
热传导的特点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热量到温度较低的物体。
热传导的速度与物体的导热性以及温度梯度有关。
在导热性方面,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导热性能。
金属类物质的导热性能较高,而空气等绝缘体的导热性能较差。
热传导的速度也与温度梯度有关,即温度变化的快慢。
温度梯度越大,热量传递越快。
二、热扩散热扩散是指物体内部温度的均匀分布。
当物体的一部分受热后,热量会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给周围的物质,使其温度也逐渐升高。
这种现象就是热扩散。
在热扩散过程中,热量会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
而若想减慢热扩散的速度,可以通过增加隔热层或者降低温度梯度来实现。
三、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受热后发出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过程。
它是在真空中也能传递热能的唯一方式。
热辐射的特点是无需介质传递热量,速度与光速相同。
热辐射中,发射热辐射的物体叫做热辐射体,而吸收热辐射的物体叫做热辐射体。
物体的热辐射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发射的热辐射越多。
四、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与能量转化关系的一个学科。
它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叫能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会转化成不同的形式。
在物体间的能量传递过程中,热量和功是两种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从特定热现象出发,描述了自然界中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例如,热量自然地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而不会反向传递。
这也是冷热水混合自动均匀的原因。
总结初中物理的热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包括热传导、热扩散、热辐射以及热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热传导与物体的导热性和温度梯度有关,热扩散使物体内部热量均匀分布,热辐射是物体发出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而热力学则研究热现象与能量转化关系。
2024年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2篇)
2024年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一、热现象1.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导热:热直接由物质的高温区传到低温区,如金属导热、液体导热、气体导热等。
对流:热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如气体、液体的对流传热。
辐射:热通过空间的辐射传递,如太阳辐射的热能、火焰辐射的热能等。
2. 热传递规律:热传递的速率与传热材料的导热性质、温度差、传热距离以及传热面积等因素有关。
3. 热传递公式:热传导速率Q=λ×A×ΔT/Δx,其中Q为热传导速率,λ为热导率,A为传热面积,ΔT为温度差,Δx为传热距离。
4. 影响热传递的因素:导热性质、导热面积、温度差、传热距离等。
5. 热膨胀现象:物体受热后由于温度的增加而体积膨胀,反之亦然。
6. 热量的传递: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7. 保温材料的应用:选择导热性能较小的材料作为保温层,减少热量的传递。
二、物态变化1. 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分子运动缓慢,分子之间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
液态:分子运动较快,分子之间的距离不固定,可以流动。
气态:分子运动极快,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2. 熔化(固态转液态)、凝固(液态转固态)、汽化(液态转气态)、凝结(气态转液态)、升华(固态直接转气态)、凝华(气态直接转固态)。
3. 引起物态变化的因素:温度变化、压强变化。
4. 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物理量:熔点、凝固点、沸点、气化热、凝结热、升华热等。
5. 与物态变化相关的公式:Q=m×L,其中Q为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L为物质单位质量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三、换热方程1. Q=m×c×ΔT,Q为热量(单位:焦耳),m为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c为物体的比热容(单位:J/(kg·°C)或J/(g·°C)),ΔT为物体的温度变化(单位:摄氏度或开尔文)。
2. m×c表示单位质量物质在温度变化1摄氏度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训练(热现象)及答案
初中物理热现象阶梯训练(每题10分,共100分;完成时间30分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造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它的符号是。
使用温度计前应观察它的:(1) ,(2) 。
*2.正常人体(口腔)温度约是。
体温计的量程是。
**3.医院在抢救中暑病人时,首先是在人体的皮肤上大面积地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
这种物理疗法的依据是 ( )。
A.人酒精有消毒作用 B.酒精有刺激出汗的作用C.酒精温度低,有降温作用 D.利用酒精蒸发吸热降低体温**4.将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放在-10℃的室外,则( )。
A.冰和水的温度都逐渐降为-10℃ B.水温渐渐降为-10℃,且水渐渐结冰C.水温保持0℃,且水渐渐结冰D.水渐渐降温而结冰,但冰的温度保持0℃**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发是在液体表现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C.因为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D.夏天常看见自来水管“出汗”,这些水是从水管中渗出的(2002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题)知识的应用**6.用笔划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连起来,并在后面的括号中填写吸热或放热情况。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汽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棒冰解热液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烧开水时冒“白气”升华( )冬天早晨草上有霜凝固( )**7.使用温度计测温度时,通常要事先估计一下被测物体的温度。
如果被测物体的温度低于温度计所能测的最低温度或高于温度计所能测的最高温度,就必须换用其他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因为:如果被测温度低于温度计所能测的最低温度,则;如果被测温度高于温度计所能测的最高温度,则。
知识的拓展***8.下列各小题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请分别在各题的横线上写一句或一小段话,用来说明相应的说法错在哪里:(1)任何物质吸热后温度都是升高的(2)液体的汽化都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3)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熔点***9.如果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将比被100℃的水烫伤更严重。
运动技巧知识:如何进行阶梯式训练,增加自身耐力和能力
运动技巧知识:如何进行阶梯式训练,增加自身耐力和能力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更多的人们注意到了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而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相辅相成的运动,则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训练自己的体能、提高自己的耐力和能力,则是运动爱好者所关注的重点。
而阶梯式训练,就是其中一种非常好的训练方式。
什么是阶梯式训练?阶梯式训练,又被称作渐进式训练,指的是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加运动的难度和强度,从而达到提高身体能力的目的。
它的训练方式是不同于普通训练的,通过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耐力,来逐步提高自己的体能和能力。
阶梯式训练的优点1.包容性强:阶梯式训练不局限于通过去健身房来进行,也能通过户外、家庭、旅行等机会进行。
2.适应性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强度和耐力,阶梯式训练的自我调节性也很强,可以依据自身情况慢慢调整训练难度。
3.动机积极性:渐进的训练方式能够慢慢增加动员和积极性,大大提高着训练过程中的成就感。
4.全面性强:阶梯式训练能够训练不同的身体部位和能力,从整体增强身体。
阶梯式训练的原则1.渐进性原则:缓慢地增加训练强度。
2.多样性原则: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动作来进行训练。
3.个性化原则: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训练方向和强度。
4.可逆性原则:训练也需要逐渐减弱,从而让身体有时间去适应并恢复休息。
阶梯式训练的步骤1.预备阶段:在开始训练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包含着思考自己的训练动机、目标和计划,确定具体的训练方式、时间、地点,设定好阶段目标和时间。
2.初级阶段:逐渐开始训练,此时需要注意的是适量和轻松。
然后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训练的开始强度,开始进行适合的训练。
3.中级阶段:在完成初级训练后,需要逐步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增加训练的频率和训练时间,逐渐提高自己的身体能力和耐力。
4.高级阶段:在经过足够的训练后,逐步提高训练强度和频率,同时可以选择增加一些更高难度的训练方式,以此来增加自身的挑战性和训练效果。
“静‘观幼儿体育活动中的"热'现象
“静‘观幼儿体育活动中的"热'现象作者:陈微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8年第1期一个儿童对学校来说是一个个体,对于家庭来说却是全部,幼儿健康是家长、老师心中的头等大事。
意外伤害是威胁幼儿健康与生命的一大问题,有数据显示12%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在学校,为此我们必须给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保护措施,努力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但是在园内的体育活动中,有许多“热”现象值得我们“静”思。
一、案例评析(一)热衷“冒险”,静思“创新”绳网通道的正确攀爬方法应该是幼儿在绳网通道内进行攀爬,这样既保障了幼儿的安全,又有利于幼儿攀爬动作、肌肉力量、上下肢协同能力的发展。
但是在图一中我们可以看到,四个幼儿在绳网通道的上面爬行,这样使绳网通道的作用(安全)失去了效果,攀爬活动缺乏了安全的保障,并且给幼儿一个信息,可以不遵守活动器材的要求进行活动;其次有一个幼儿爬行的方向与其他幼儿不一样,没有遵守大型器械的活动要求,有相互推拉掉下绳网的安全隐患。
冒险有时是需要的,但要有度。
百度百科对冒险的定义是指不顾危险进行某些活动。
如果这样定义的话,那冒险就不适合对幼儿了,因为幼儿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非常薄弱,不具备抗衡危险的能力,幼儿的冒险更多带来的是伤害。
在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幼儿创新,充分利用器材的多元特性进行练习,如球可以拍,可以抛投,也可以滚,还可以踢,这都没有脱离原有物质的特质。
在玩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球有弹性、球是圆的等特性,丰富了玩的方式,启发了幼儿的思维。
创新不是冒险,创新是指利用原有的知识和载体,改进或创造原来不存在或不完善的事物、方法等。
创新的前提首先要尊重原有器材的特性,其次必须要有安全的保障,否则就是无畏的冒险。
(二)热衷“勇敢”,静思“挑战”挑战从高处往下纵跳,并不意味着能从越高的地方跳下来就越勇敢,越高对幼儿骨骼发育影响就越大,这样的挑战不仅不具有积极意义,甚至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
高温环境下重复性、短时、间歇性爆发力练习人体温度的变化
摘 要:目的:本研究评估高温环境下重复性、短时、间歇性爆发力练习人体温度(核心温度)的变化。方 法:35名健康男性学员利用高墙、独木桥和水平梯进行总持续 120min热习服:15min准备活动,40min单个 障碍物练习(高墙、独木桥和水平梯),10min休息补水,40min3个障碍物的组合练习(高墙、独木桥和水平 梯),15min恢复期。分别评定第一次 40min运动,第二次 40min运动,以及 15min恢复期人体核心温度、耳 温的变化,并记录整个 RR间期。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HR、EPOC和 TRIMP均显著增加(P<0.01);与 安静状态相比,第一次和第二次运动中核心温度均值均增加(P <0.05)。运动后恢复期 15min内,核心温 度均值有降低趋势,但仍显著高于安静值(P <0.05);此外,第一次运动和第二次运动相比,人体核心温度 无显著差异(P >0.05);与安静状态相比,第一运动后即刻耳温显著增加(P <0.05),第二次运动无显著 差异(P >0.05),运动后 15min恢复期显著下降(P <0.05)。结论:在热习服初期,利用重复性、短时、爆 发力练习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高温;热习服;热适应;间歇练习 Abstract:Objective:Thisstudyistoevaluatehumantemperatureresponsesinducedarepeated,short,interval explosiveexerciseinhotclimate.Methods:35healthyyoungmalesperformed120minheat– exerciseusinghigh wall,single-logbridgeandhorizontalladders,including15minwarming-upexercise,40minsingleobstacle exercises,10minrestanddrinking,40mincombinedobstaclesexercises,and15minrecovery.Thecoreandear temperaturewereevaluatedrespectively,includingthefirst40minexercise,thesecond40minexerciseand15min recovery.AndR-R intervalwasalsorecorded.Results:TheHR,EPOCandTRIMPforarepeated,short, intervalexplosiveexercisesignificantlyincreasedcomparedtorest(P <0.01);Thecoretemperaturefortwo 40minexercisesignificantlyincreasedcomparedtorest(P <0.05),andduring15minrecoveryalsoincreased (P < 0.05),whilether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wo40minexercise(P>0.05);Theear temperatureforthefirst40minexercisewashigherthanthoseofrest(P <0.05),andnosignificantdifference wasfoundforthefirst40minexercise(P > 0.05),while15minrecoveryshowedsignificantdecrease(P< 0.05).Conclusion:duringtheinitialstageofheatacclimatization,therepeated,short,intervalexplosiveexercise isasafeandeffectivemethodtouse. Keywords:hotclimate;heatacclimatization;heatadaptation;repeatedexercise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8)10-0063-3 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8.10.025
江西省吉安县凤凰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热现象教案
(1)水的沸点=____℃=____K(2)沸水的温度=____℃=____K
(3)绝对零度是____℃=____K(4)人体正常体温是____℃=____K
4.体温计
学生阅读课文"体温计",回答以下问题。
(1)体温计是用什么液体的什么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四.热力学温度(T=t+273k)
五.体温计
1.特殊结构:弯曲细玻璃管(内装水银)
2.量程:35℃至42℃,分度值是0.1℃
五说明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执教
教学
目标
1.学习使用温度计;
2、练习估测温度
重点
学习使用温度计
难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具
演示
学生
温度计、热开水、烧杯
主要教学过程
三.归纳总结
三.思考与作业
课本P46,1、2、3;
四板书
热现象第一节温度计
一.温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
1、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2、结构
3、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三.摄氏温度
1.1摄氏度规定:P45
2.读法:5℃读:5摄氏度;-5℃读: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什么叫温度?
2.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3.零下4.7摄氏度,写作,读作:。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温度计
1.我们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认真观察温度计,首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量程是温度计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因为被测物体的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值,则无法进行测量;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了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但不能测出结果,还会使温度计内的液体把温度计胀破。所以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024年人教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部分情境突破课8人体发热过程分析249
面传至下丘脑再经传出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和骨骼肌战栗
以增加产热,使体温迅速升高
情境突破训练 1.(2023·广东东莞模拟)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 变化的刺激后,机体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调整产热和散热,使体温保持在相 对恒定的水平。下图为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温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分 析正确的是( D ) A.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只 作为感受器 B.甲细胞、乙细胞接收的信息 分子分别是激素、神经递质 C.调节的结果是甲细胞的代谢减弱,乙细胞的的直接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 热量
(3)某人受病毒感染引起发热,下图是他的体温测量记录,请结合调定点学 说分析。
AB段病人常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等,并常伴有“害冷”的感觉,
结合资料分析其原因是
。
病毒感染产生的致热源(EP)使人体体温调定点升高至40 ℃左右,低于调定
点的体温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另一方
解析 下丘脑能够感知温度变化,还能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分泌相应激素,所 以在体温调节中既是感受器,又是神经中枢和效应器,A项错误。图中甲细 胞受神经调节支配,所以其接收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乙细胞接收的信息 分子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B项错误。病原体感染机体并引起机体 发热至38.5 ℃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依次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促甲状腺激素(TSH)。激素b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 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最终使乙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从而使机体体温 上升;导致机体体温升高的另一条途径是通过神经调节直接作用于甲细胞, 促进糖原分解,使其代谢增强,产热增多,C项错误。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 体温上升,故病原体感染机体并引起机体发热至38.5 ℃的直接原因是产热 量大于散热量,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热现象阶梯训练一次逻辑*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造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它的符号是。
使用温度计前应观察它的:(1) ,(2) 。
*2.正常人体(口腔)温度约是。
体温计的量程是。
二次逻辑**3.医院在抢救中暑病人时,首先是在人体的皮肤上大面积地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
这种物理疗法的依据是 ( )。
A.人酒精有消毒作用 B.酒精有刺激出汗的作用C.酒精温度低,有降温作用 D.利用酒精蒸发吸热降低体温**4.将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放在-10℃的室外,则( )。
A.冰和水的温度都逐渐降为-10℃ B.水温渐渐降为-10℃,且水渐渐结冰C.水温保持0℃,且水渐渐结冰D.水渐渐降温而结冰,但冰的温度保持0℃**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发是在液体表现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C.因为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D.夏天常看见自来水管“出汗”,这些水是从水管中渗出的 (2002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题)**6.用笔划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连起来,并在后面的括号中填写吸热或放热情况。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汽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棒冰解热液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烧开水时冒“白气”升华( )冬天早晨草上有霜凝固( )**7.使用温度计测温度时,通常要事先估计一下被测物体的温度。
如果被测物体的温度低于温度计所能测的最低温度或高于温度计所能测的最高温度,就必须换用其他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因为:如果被测温度低于温度计所能测的最低温度,则;如果被测温度高于温度计所能测的最高温度,则。
三次逻辑***8.下列各小题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请分别在各题的横线上写一句或一小段话,用来说明相应的说法错在哪里:(1)任何物质吸热后温度都是升高的(2)液体的汽化都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3)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熔点***9.如果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将比被100℃的水烫伤更严重。
试说明道理。
****10.医生为病人检查口腔疾病时,总是拿一面带长柄的金属小平面镜放在酒精灯焰上烤一会儿,然后将小镜放人病人口腔内用灯光配合检查。
金属小平面镜在灯焰上烤,除有消毒作用外,更主要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阐述道理。
温度 温度计一次逻辑*1.物体的 叫温度。
[0.5]*2.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需要用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制成的。
[1.0]*3.现在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用符号 来表示。
这种温度单位是这样规定的:把 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这样规定的0度和100度应当分别记为(也就是写成) 和 。
[2.5] *4.人的正常体温为 ,读作 。
医用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也就是量程)一般是 。
一般寒暑表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而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
[2.5]*5.体温计与一般常用温度计相比,一个重要的不同点是,体温计可以 读数,玻璃管中的水银不会自动地退回下面的玻璃泡。
当用它测量过某人的体温,想再用它测另外一个人的体温时,必须先 。
其他温度计则不能这样做。
[2.0]*6.某温度计的示数为-18℃。
对这个示数的读法下列正确的是哪个? ( )。
[0.5]A .负18度或摄氏零下18度B .负18摄氏度或零下18摄氏度C .负18度或零下18度D .负18摄氏度或摄氏零下18度二次逻辑**7.用体温计测某人的体温,水银柱上升到37.5℃刻度处,如果不甩几下,直接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9℃的人的体温,那么这支体温计的示数将分别是( )。
[1.0]A .37℃、39℃B .37℃、37.5℃C .37.5℃、39℃D .37.5℃、37.5℃**8.某新闻报导中写道:“到目前为止,人类在实验室里获得的最高温度为摄氏25000万度。
”请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在错误的文字下面打上波浪线。
应改正为 。
[1.5]**9.请将下列各题中说法不恰当之处改正过来:[2.5](1)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8度。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0.如图3-1是家庭用的寒暑表,它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
观察寒暑表可知,所示气温是 。
[1.5]**11.我们现在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它的符号是 。
实际上,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这种温度的单位名称叫 ,符号是 。
[1.5]**1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但不能使玻璃泡碰到 或。
[1.5]**13.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 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相平。
[1.5]图3-1**14.使用温度计测温度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并估计一下被测物体的大概温度。
若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它能测的 ,或低于它能测的,就应当换一只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就可能 温度计或 。
[2.5]三次逻辑***15.温度是表示 物理量;要准确地 或 温度,必须用温度计。
[1.5]***16.图3-2所示的温度计是 ,它的分度值是 ;如果它现在的示数是37.5℃,请在温度计上标出。
[2.5]***17.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给体温计消毒的恰当方法是( )。
[1.0]A .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几次B .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片刻C .用开水煮一段时间D .用酒精棉球擦一擦***18.某护士随手取了一支体温计,此体温计曾给一个体温为39℃的发烧病人测量过。
该护士对体温计作了消毒处理,但忘记了甩几下,直接用来给另一个人测体温,结果示数为39℃,该人的体温 ( )。
[2.0]A .就是39℃B .可能高于39℃C .一定低于39℃D .可能低于39℃***1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不准确。
我们用下列办法检验:将它插人冰水混合物中,示数稳定时为5℃;将它插入沸水中,示数稳定时为95℃。
该温度计的刻度是每小格代表l ℃,而实际上它的每小格代表 ℃。
将这支温度计插入温水中,结果示数是32℃,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 。
[3.5]***20.图3-3画出了四种测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哪个?( )。
[0.5]四次逻辑****21.图3-4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
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1.5]****22.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可列出下面一些步骤:[2.0]A .选择一支温度计,观察它的分度值B .估计一下被测水的温度C .把温度计玻璃泡插入水中D .观察温度计,待示数稳定时,读出温度值以上步骤的排列不恰当。
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
****23.用一支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为-2℃;用它测量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示数为103℃;用它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示数为19℃,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
[3.5]A .16.2℃B .18.1℃C .19℃D .20℃ (2001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题)A B C D 20 10 1020 甲 乙 图3-4****24.有一支温度计,标有-10∽110格均匀的刻度,但不准确。
校正时发现:当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而插入一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时,示数为86℃,那么,用这样的温度计测得教室内温度示数为20℃时,教室内的实际气温应为多少?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熔化凝固一次逻辑*1.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
[1.0]*2.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的状态也会改变,称为物态变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
[1.0]*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在a石英、b蜂蜡、c海波、d冰、e松香、f水晶、g食盐、h萘、i玻璃、j 沥青这些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填字母) ,属于非晶体的是(填字母) 。
[2.0]*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称为这种晶体的。
冰熔化时的温度是℃,我们就把这一温度称为冰的。
二次逻辑**5.物质叫熔化。
从熔化方面看,晶体与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凡是晶体都有一定的,而非晶体没有。
[0.5]**6.我们从“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中知道:[3.5](1)晶体熔化的特点是:给晶体加热,在没有达到它的熔化温度(熔点)之前,它的温度是的,但并不熔化;当温度达到它的熔点时,继续加热,晶体渐渐熔化,但温度;当全部熔化成液态后,继续加热,它的温度。
这说明了晶体是在。
(2)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可以归纳出晶体熔化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使它的温度达到,二是必须对它继续,这说明熔化过程是吸热的过程。
三次逻辑***7.我们从“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中知道:非晶体的熔化也是 (填“吸热”或“放热”)过程,不过,只要给非晶体加热,它在升温的同时就逐渐熔化。
这说明非晶体没有一定的。
[1.0]***8.液体凝固的过程是热过程。
液态非晶体在凝固时热,温度;液态晶体在凝固时热,温度。
[2.0]***9.下列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个? ( )。
[1.5]A.不论什么晶体的熔点都相同B.晶体都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不同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一般不相同C.晶体都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且不同的晶体熔化温度一样 D.晶体只要达到它的熔点,就一定会熔化***10.海波的熔点是48℃。
由此可知温度是48℃的海波 ( )。
[2.0]A.一定是液态 B.一定能从固态熔化成液态C.要么是固态的要么是液态的 D.可能是部分为固态部分为液态***1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吸热。
所不同的是:晶体吸热熔化时温度,而非晶体吸热熔化时温度。
[1.0]四次逻辑****12.图3-5甲和乙画出了两类不同固体熔化的图象,表示晶体熔化情况的是 图象,表示非晶体熔化情况的是 图象。
请在晶体熔化的图象中,用A 、B 这两个字母把图象上表示晶体熔化过程的一段表示出来。
[2.5] ****13.冰的熔点是 。
在图3-6所示的图象中,反映冰熔化情况的是 。
[2.0]****14.在一个烧杯(可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杯)中装一些萘的固态粉末,并在粉末中插一支温度计。
用酒精灯给烧杯均匀地加热相当长的时间,我们会观察到( )。
[1.5]A .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是不变化的B .温度计的示数总是在上升的C .有一段时间温度计的示数不上升D .温度达到80.5℃时,萘粉一下子变成了液态 ****15.物质在吸热过程中( )。
[1.5]A .温度一定是上升的B .温度不一定上升C .如果是晶体,温度就一定不上升D .如果是非晶体,温度就可能不上升****16.根据熔点表完成下列习题:[3.5](1)现在有不少的个体业主制作各种金属的小工艺品,制作时必须先把金属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