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能力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方法
摘要:要提高小学生数学解题的正确率,就必须从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入手,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首先,培养认真读题的意识;其次,抓住关键字词的理解;再次,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最后,进行对比式题的训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审题能力培养方法
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正确率,就必须从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入手。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任教小学六年级毕业班的经历,谈谈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认真读题的习惯
认真读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反复地训练。当学生在作业中由于读题不认真导致错误的时候,决不能和学生一样认为只是粗心而已,简单地一笔带过,或连提都不提。这样长期下去,尽管你的新授课特别精彩,课堂气氛格外活跃,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我给同学们讲过这样一则故事:某大公司要招聘一名总经理助理,经过认真挑选,50个人有幸进入笔试。考官把试卷发给每一位考生,试卷上的题目是这样的:综合测试题(限时3分钟)第一题:请把试卷认真读完;第二题:请在试卷的左上角写上你的姓名;第三题:在你的姓名下面写上汉语拼音;第四题:请写出五种动物的名称;第五题:请写出五种植物的名称……共有20题,不少考生
匆匆扫了扫试卷,就拿起笔,“沙沙沙”地在试卷上写了起来。时间很快就到了,除了有两三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卷外,其他人还忙着在试卷上答写。考官宣布考试结束,未按时上交的试卷,一律作废时,未交卷的考生纷纷抱怨:“时间这么短,题目又那么多,怎么可能按时交卷呢?”“对!题目又很偏!”只见考官面带微笑:“很遗憾!虽然各位不能进入本公司的下一轮考试,但不妨都把自己手上的试卷带走,做个纪念。再认真看看,或许会对你们今后有所帮助。”说完,他很有礼貌地告辞了。听完考官的话,不少人拿起手中的试卷继续往下看,只见后面的题目是这样的:第十九题:请写出五个“认真”的同义词;第二十题:如果你已经看完了题目,请只做第二题。
记得当我讲完这则故事时,同学们都笑了,我问学生:听完这则故事有什么体会?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在做题前一定要先认真读完题目。我接着问:“那我们平时有没有犯这样同样的错误呢?”学生1:考试时,有的应用题要求用“解方程”来完成,我们有时没看见就直接用算式方法去做了。学生2:还有些题目的后面带有一个小括号,要求只列式不计算,而有的同学没看见,计算得很辛苦,最后导致考试时间来不及……此时的学生想起了很多之前可能因为没有认真读题而导致的错误,现在就像是在反思和总结。其实学生不是不会反思和总结,只是缺少这样一种氛围,而老师就应该营造这种氛围,相信有反思就有提高,有总结就能进步。
二、抓住关键字词的理解
在审题时,要让学生养成圈圈画画的习惯,圈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对于正确解决问题是极为重要的。如:做一对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半径2分米,高5分米,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学生在读题时,若能在题目中圈画出“一对”、“无盖”这两个关键词,在解题时就会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会时刻关注到这两个重点,准确解题。又如,在教例题“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这题作为单位“1”的量,并用线划出来,然后画图分析题目的意思。最后学生找出了两种解题方法,一种是先求出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然后减去1;另一种是把题目的问句理解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同样也可以求解。但是同学们发现不论用哪种方法解决,最关键的都是找出单位“1”的量,也就是当做除数的量。之后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都要求学生把表示单位“1”的量的字词划出来。慢慢地,他们会习惯性地在读题时圈圈画画,在提高成绩的同时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三、克服定势思维的干扰
到了小学高段,学生已经接触了较多的题目,特别在专题练习时往往出现一种类型的题目反复训练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形成了定势思维。定势思维导致的错误是很严重的,因为这种情况是学生最容易放松警惕也是最难检查出错误的。
比如在混合运算中出现这样的题目:3/8+5/8÷1/2,可能很多学
生一看到3/8+5/8正好凑成1,所以结果是2。但是只要老师一批错,他立即就会反应过来应先做÷,再做+。你问他理由,他也会说: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这是运算法则。相信每一个学过混合运算的学生都会把这个运算法则记得很清,背得很熟,但是为什么偏偏在用到这个法则时总有学生会先做加,再做除呢?这就是思维定势的干扰。解决这个问题,每个老师都可能有不同的做法,我是这样要求的,做混合运算题目,第一步不是写等于,而是用尺划出先算的那一步,比如3/8+5/8÷1/2,划的过程可能仅用1秒钟,但是个过程是学生从看到题目到动笔之间最关键的过程,也是易被大多数学生忽略的审题过程。
四、对比式题的训练
有一些题目看似差别不大,但一个字一个词的差别,往往就完全改变了题目的解题思路。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通过相似题目的对比练习,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比如:(1)食堂有6吨煤,用去1/3,用去了多少吨?
(2)食堂有6吨煤,用去1/3吨,还剩多少吨?
同样的分数加单位和不加单位存在本质的区别,“用去1/3”是指用去了这堆煤的1/3,“用去1/3吨”是指实际用去的吨数,表示一个具体的数。这样的对比练习,可以促使学生仔细读题,分辨题目中的细微差别,从而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
再比如计算题:1/8÷(3/4+3/16)和(3/4+3/16)÷1/8
这两道题运算符号和数字完全一样,唯独不一样的就是数字的顺
序不一样,就因为顺序不同,这两题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把这样的两道题同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训练,学生在以后计算此类题目时就会多加小心。
我们要在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审题方法,引领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不断优化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