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2020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教案合集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 身边的材料(全单元)》优质PPT公开课件
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塑料的来源
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 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
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羊 毛
直接来自
木 材
于大自然
花与腈纶棉的相似处与不同点
比较棉花与腈纶棉的相似处与不同点 实验一:“感官总动员”直接对比棉花和腈纶棉
谢谢观赏!
再见!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身边的材料
13.纸
讨论纸的用途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纸? 它们有什么用途?
……
各种用途的纸
牛皮纸
卫生纸
书写纸
宣纸
箱板纸
新闻纸
复印纸
人民币
古代的造纸术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 ( 公 元 105 年 ) , 蔡 伦 在 总 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 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 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 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 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 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 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 “蔡侯纸”。造纸技术的 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 文明的杰出贡献之一。造 纸术也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之一。
电线 常用工具
周围的金属制品
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用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 金属制作它们?
金 铁
银 镁
锌 铅 铜
金属的共同性质 活动一
用砂纸打磨铜棒、铁棒、铝棒的表面,仔细观察,你 有什么发现?
金属有光泽。
金属的共同性质
分工明确 观察仔细 记录整理 注意安全
注意事项
金属的共同性质 活动三
用铁锤分别敲打铜丝、铁丝、铝丝,你有什么发现?
看一看
A 棉花 白色
B 腈纶棉 白色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
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新版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一课题。
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材料有了基本的认知,本课将继续从三个层面来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
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器官去观察、触摸发现身边的材料,并尝试用生活经验来分类。
第二阶:理性认识阶段。
能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三阶段:对比总结。
分析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不同,并能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物品,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认识物品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但是并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思想,至于各种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就更不能明白了。
因此,本节课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描述的能力。
以期树立学生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材料的简单分类。
2.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之处。
【教学难点】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多寡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展示几件物品——塑料直尺、剪刀、桌子、窗帘等。
请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
]二、调查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以及分别是什么材料。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产生》优质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产生》优质教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并通过感受丰富的声音来加深认识。
2.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3.通过聆听不同动物的发声,认识动物不同的发声方式。
4.了解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科学探究:1.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
2.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画图的方式表达实验结论。
3.解释音叉激水和水鼓的现象,应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研究结论。
4.通过反证法,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科学态度: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参与到探究实验中,与同学合作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验合作研究的乐趣,感受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观察发声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分析归纳物体发声与振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将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可视化。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实验记录表、教学PPT。
学生材料:塑料袋、钢尺、音箱、气球、音钹、塑料瓶、泡沫屑、水、水槽、音叉、水鼓。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声音游戏“听和说”,感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引入新课1.谈话:我们身处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每个声音都传递着不同的信息。
闭上眼睛,仔细听一下,周围有哪些声音?(适时播放上课铃声和读书声)2.播放音频:学生活动声、大课间跑步声、学生篮球落地声、体育老师口哨音乐。
3.思考:你能听到哪些声音?从这些声音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4.学生汇报所听到的声音,以及从中获取的信息。
5.小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不同的声音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因此声音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6.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首先我们来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7.板书课题:9.声音的产生二、探究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1.展示音箱,向学生解释音箱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最新2022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产生》优质课件
让塑料袋发出各种声音
要求 请同学们用塑料袋制
造声音,看谁制造的声 音种类多。
7
搓
弹
拍
8
方法
用鼓满气的塑料袋敲击 用小尺划过鼓满气的塑
桌面,发出声音。
料袋发出声音。
塑料袋没有鼓气之前, 甩动塑料袋发出声音, 揉搓塑料袋发出声音。
用嘴吹鼓满气的塑料袋 发出声音。
9
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本
学法指导: 1.学会抓住重点,巧妙疑问。 2.指导能够大胆质疑。 3.学会带着疑问去查阅资料变有疑为无疑。 4.能够将生活中的小疑问通过学生间的质疑利用科学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5.通过质疑,能够解释一些现象,培养敢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在学习了“探索宇宙”一文,了解了宇宙的奥秘,认识了探索 宇宙的意义。 6.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 (二)自学环节自学的目的在于学习科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探究的技能和技巧,并改变以 往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信息流程为教师——学生的双向交互的信息流程的学习模式,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强化学生学生的主动性, 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习能力。 学法指导: 1.学会阅读课文,根据导学提纲分析重点、难点。 2.学会理论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通过学习“巧妙的结构“能够对常见建筑物分类: 电视塔——屋架结构,凉亭——支柱结构,大坝——实心结构 3.学会实验操作,能独立完成一些小制作 4.学会科学活动的过程、分类。 5.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 初步学会整理信息的方法。 (三)交流环节交流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善 于表达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全册《43海洋》课件
海洋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 海水不能直接饮用。 含盐类比重很大的海水又苦又咸。 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 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完成同步练习题
几天后,女主进组报道了。薇薇安,混血小美女。陈灏也认识,公司今年的新人,面孔长的喜人,身材一级棒不说,据说人家上 头还有人,所以一出道,便风头大盛,这次也是公司安排,借着林昱辰的人气来继续拉升知名度的。
小姑娘人美声甜,一进组便给大家派了一遍礼物,礼物不算太贵重,难得的是美女有这份心意,于是立马斩获了无数人的仰慕。
陈灏的小助理拿着到手的手链,美的一个劲的吐泡泡,“哎呀,陈哥,跟你真是赚到了,我前两天才拿到昱辰哥的签名照,今天 就收到薇薇安的礼物了,哎呀我以后就跟你混了,你看我过几天去跟薇薇安也要张签名照好不好?哎呀,我会被人嫉妒的......”
仲贤惠一头扎到八卦大军里去比较各自得到的礼物去了,陈灏默默地叹气:唉,这个没良心的,哥再不济,也是有点名气的艺人 吧,好歹跟了哥也快一年了,你跟哥要张签名照你会死啊......
实验结论:含盐类比重很大的海水又苦又咸。
海水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
海水中的盐的浓度约是人体体内的4倍,而人体肾脏排泄盐的 浓度最高不能高于2%。如果喝下200毫升海水,要排掉其中 含有的盐分,需要排出体内350毫升的水,不仅没有起到解渴 的作用,还会失去体内更多的水。如果大量饮用,会导致某些 元素过量进入人体,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严重的还会引 起中毒。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
海洋
教学课件
说说你对海洋的了解。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
从太空看地球
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
比较海水与淡水,了解海水发苦发咸的原因
实验材料:滴管、金属勺、蜡烛、1杯淡水、1杯模拟的海水(淡水加盐) (1)用滴管分别取 1 毫升淡水和 1 毫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电流的产生》优质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电流的产生》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电流的产生原理;- 掌握电流的产生条件;- 能够用简单的实验验证电流的产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与好奇心;- 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科学知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的产生原理- 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电流的产生原理,如电流的流动方向、电流的强弱等。
2. 电流的产生条件- 介绍电流的产生条件,包括电源、导体、回路等。
3. 验证电流的产生-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搭建电路,验证电流的产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产生,如电视机的使用、电灯的亮起等。
2. 讲解电流的产生原理- 以简明的语言解释电流的产生原理,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探究电流的产生条件- 分析电流的产生条件,重点介绍电源、导体和回路的作用。
4. 实验验证电流的产生-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搭建电路,验证电流的产生。
5. 总结与评价- 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总结电流的产生条件和原理。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具:导线、电源、电灯、电池等。
2. 实验器材:电路板、开关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了解他们对电流的产生是否有正确的理解。
2. 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工程师来学校,给学生讲解电流的产生及应用。
2. 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探究电流的变化规律。
七、课后作业- 家庭实践:请学生回家观察家用电器的使用情况,尝试解释电流的产生原理。
八、思考题1. 什么是电流?电流的产生条件有哪些?2. 你能举出其他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电流的产生吗?3. 电流的强弱与什么有关?以上是《电流的产生》的优质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一、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材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生活中的课题、科学实验、习题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材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编排,内容和形式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理解并掌握科学课本中的基础知识。
b. 了解和运用科学实验方法,掌握实验技能。
c. 积累并理解科学词汇,掌握科学术语的正确表达。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b.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c.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锻炼他们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科学是什么a. 科学的定义及特点。
b. 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c. 科学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2.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问题a. 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b. 如何观察、提问和解决问题。
c. 进行简单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 第三单元:天地人a. 天地人的基本概念。
b. 地球的构造和运动、四季变化的原因。
c. 影响人类生活的自然因素。
4. 第四单元:动植物的生长发育a. 动植物的基本概念。
b.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c. 动植物的种类和特征。
四、教学策略1. 设计引导性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实践的能力。
2. 实践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进行观察、实验等,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子教案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使用图片或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中的第1课。
本课是对后面3课学习内容的引领概括。
学生通过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认识常见材料,根据材料的不同来源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本课教科书安排了以下内容:第一个内容:就是让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的积累利用多种感官和方法去认识材料,展示自己的观察与平常的积累,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实作为依据,为他们打开一片视野,从而引起对材料的兴趣,愿意去探索材料世界的科学奥秘。
第二个内容:是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通过平时积累较好抓住材料特点,让学生在研讨中,拓展学生的认知。
第三部分内容:是知道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研讨,知道材料可以粗略划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并且揭示两种材料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事例中了解材料的构成、发展和变化。
在对棉花和腊纶进行比较中,发现它们的相似处与不同点,旨在了解材料之间的性质差异和来源渠道不同。
教科书上还安排了一个思考身边的物品中使用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多寡的原因。
意在巩固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行展开对材料的探究活动,树立保护环境资源的观念,拓展学生对材料的认识。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
通过二年级上册科学“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的单元学习,学生对生活中的材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把握课堂节奏,逻辑清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气候与季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气候与季节》教学设计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刘洋教学目标: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3、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4、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5、能够长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对动植物的季节变化进行比较并记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难点:长期观察并记录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记录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同学们汇报,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同学们,每一个季节都有一定的规律,你们想知道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气候与季节”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气候特征和季节出示课件,像这样在一定的地区,一年中天气的变化总是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这一地区的气候特征。
下面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看一下是什么季节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
像这样具有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硕果累累等这些特定气候特征的时间段就称为秋季。
具有特定气候特征的时间段叫季节。
(二)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秋季里有这样的气候特征,其它季节也有自己的气候特征,现在请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季节,来找一找它的气候特征。
你们小组选择哪一季节进行探究(小组汇报,力争使春夏秋冬三个季节都有研究)小组汇报交流。
三、拓展延伸,巩固创新。
1、我们知道了一年四季中有不同的气候变化特征,其他植物也会这样变化吗(学生举例说明)2、动物会怎样变化呢(学生举例说明)四课堂闯关,巩固练习1南国梨树一年四季的变化,连线春生长茂密,开始结果。
夏发芽开花。
秋树叶落光,白雪压枝。
冬果实成熟,树叶枯黄。
2根据成语猜季节万物复苏()骄阳似火()春暖花开()硕果累累()白雪皑皑()雷雨阵阵()天寒地冻()凉风习习()3同学们表现的真好,下面咱们来欣赏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动物的冬眠情况。
五、总结全文,谈谈收获。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种子发芽了》优质教案
1.种子发芽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到种子形态的多样性。
2.知道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是种子能否萌发的基本条件。
科学探究:1.能够理解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并初步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
科学态度:1.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种子的价值,种子萌发的意义。
【教学重点】能够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探究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蚕豆种子、苹果种子、松子、冬瓜、红枣种子、广口带盖的瓶子(6个)、水、纸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几天过去了,你们的种子发芽了吗?生:交流种植后的现象。
师:黄瓜种子很多都发芽了,很棒,发芽后隔断时间要记得浇水哦。
西红柿的种子还没发芽,不要着急哦,过几天可能就发芽了呢!孩子们每天都要观察哦。
二、认识种子多样性1.师:老师之前让大家带来一些其他的种子,你们带来了哪些种子呢?生:介绍带的种子。
师:看来种子有很多种哦,老师也带来一种种子,你们猜猜看?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这个白胖子。
生:猜测,花生。
师:你真聪明!找一找,花生的种子在哪里?生:捏开,花生米是种子。
师:你们说的很对。
2.师:这有很多不同的植物,你认识它们吗?生:蚕豆,苹果,红松,冬瓜,红枣。
师:它们的种子在哪里?生:蚕豆:拨开豆荚里面的豆子就是蚕豆种子;苹果:吃掉苹果,里面的黑色的籽儿就是苹果种子;红松:松塔里面的松子就是红松的种子;冬瓜:去掉冬瓜瓤,里面的就是冬瓜的种子;红枣:吃掉枣,里面的枣核就是种子。
师:你们找的很准确,一般我们把籽儿、核儿、仁儿、豆儿等叫它的种子。
3.师:植物的种子有很多种,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种子的特点呢?生:大小、颜色、软硬、表面......师:从这些方面观察,蚕豆,苹果,红松,冬瓜,红枣种子都具备什么特点呢?生:蚕豆: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小黑点;苹果:扁水滴形、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红松: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冬瓜: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红枣种子: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标题: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是研究自然和人类社会规律的一门学科,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特征和现象,培养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
4. 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和表达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探究物体音量的大小和声音的传播。
2. 学习解释和认识自然界中的风现象。
3. 理解和描述四季变化的规律。
4.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三、教学过程1. 探究物体音量的大小和声音的传播a.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感觉到过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吗?b. 设计实验:使用实验仪器(如鼓、钢琴、喇叭等)对比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大小,并记录下来。
c. 引导学生总结:声音大小和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越大。
d. 讨论声音的传播: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的振动传播的。
2. 解释和认识自然界中的风现象a. 引入风的概念:通过观察自然界中风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风是一种空气的运动。
b. 实验观察:使用风筝或风车等实验装置,观察风对物体的影响,并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风的认识。
c. 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风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有风,并培养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3. 理解和描述四季变化的规律a. 引入四季概念:通过讨论不同季节的天气、温度和植物长势等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四季变化的规律,并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
b. 观察和总结:使用图片、实地观察、绘画等方式,让学生观察和总结不同季节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c. 讨论与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四季变化的原因,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等不同季节,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进行研究。
4.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a. 引入植物的生长:通过观察花卉植物和一些常见的树木,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学科学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2019年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空⽓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空⽓占有空间吗》是三年级上册“认识空⽓”这个单元的第⼀课,是引导学⽣探究空⽓这种⾃然物质的起始课。
主要包括四个教学活动:第⼀,认识什么是占空间。
第⼆,通过三个活动验证空⽓能够像粉笔、⽔⼀样占据空间。
第三,探究空⽓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有弹性。
第四,压缩空⽓在⽣活中的应⽤。
【学情分析】⼀年级时,学⽣通过学习已经对空⽓有了⼀些的认识: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空⽓看不见、摸不着,也知道了空杯⼦、空瓶⼦并不真正是空的,它们⾥⾯有空⽓等等的认知。
这节课通过指导他们⽤实验的⽅法,去研究它的性质,把学⽣原有的⽣活经验提升到运⽤科学的⽅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
【教学⽬标】科学知识:1.知道空⽓要占据空间,空⽓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有弹性。
2.初步了解压缩空⽓在⽣产⽣活中的应⽤。
科学探究:1.能⽤不同的试验⽅法,证明空⽓占有空间;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关于空⽓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
3.通过“玩注射器”的活动,认识空⽓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有弹性。
科学态度: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压缩空⽓有关的技术应⽤。
【教学重点】认识空⽓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了解空⽓能被压缩,压缩空⽓有弹性。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球、矿泉⽔瓶、⼤头针、⼤烧杯、⼩烧杯、锥形瓶、漏⽃、注射器学⽣材料:纸、橡⽪泥【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故事导⼊新课1.今天给⼤家讲⼀个故事:有⼏个⼩朋友在踢球,⼀不⼩⼼,球掉进了⼀个⼤树洞⾥,树洞很深,洞⼝⼜很⼩,球拿不出来了。
(这时,将准备好的⼩球放进锥形瓶⾥)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他们吗?2.学⽣汇报:⽤⽔3.教师边演⽰边讲解:随着⽼师将⽔倒⼊到锥形瓶中,我们发现“⽔将瓶⼦⾥的空间⼀点⼀点的占满了,⼩球就出来了”“此时瓶⼦满了,如果⽼师继续往⾥⾯倒⽔,可以吗?为什么?”“是的,瓶⼦⾥的空间被⽔占满了。
2024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身边的材料《塑料》优质课件
2024/1/27
16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课是小学中的一门有趣的副课,其中的科学实验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科学实验包含的内 容很多,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就说说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 一、备课方面 虽然小学科学不是主课,但是老师应该对小学科学实验充分重视,在备课方面要精心准备。确定好教学内容和 方向,明确教学目的,对一学期的科学实验都有一个系统的规划。 二、学生准备工作 有的实验课是实验室里本来就有现成的工具可以使用的,但是有的实验课是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工具的,老 师应该在上课前,让学生们准备好相关实验工具,并提前预习实验内容。 三、提升学生兴趣 小学生刚开始对科学实验课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孩子们年纪比较小,容易在短时间内就对科学实验失去兴趣。 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动手做科学实验,并及时予以一定的奖励。 四、教学方式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有很多,有的是让学生一个个的操作过关,有的是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然后互相 合作完成实验。不管什么教学方式,一定要学生们写下详细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考核方面 小学科学实验一般不做考试要求,但是老师们可以自己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做实验的态度、实验操作过 程、实验结果进行评分,作为小学生的平时成绩,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课的重视。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4.15 塑料
第四单元 身边的材料
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目前,塑料用品已 经被广泛使用于人们的生活。
2
塑料的优点
塑料尺透明、质
塑料袋透明、价
量轻、价格便宜。
格便宜碗强度高、耐 腐蚀、不易破坏。
塑料椅质量轻、价
格便宜、容易获得、
环保。
4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6《沙漠里的植物》优质课件
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 一张卷起来后用蜡纸包住,都放在窗台前的塑料布上。
2.一个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温程度。
你发现了什么? 如何解释?
纸张
一小时后的干湿程度
平铺
卷起来
卷后蜡纸包住
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
在这个模拟实验中: 纸张模拟的是———————
叶片
平铺的纸张模拟的是———— 宽大的叶片
梭梭草有强大而发达的根系, 主根深达3至5米,分布在土壤上 层的侧根伸得很远,有的可伸出 30米。
了解沙漠植物的根
形态不同的沙漠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了解沙漠植物的根
形态不同的沙漠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具有强大的根系;叶细小;表面有不透水的覆盖层
练习与拓展
选择题
1.仙人掌茎的形状是( B )。
A.针尖状
B.掌状
2.仙人掌叶的形状是( A )。
A.针尖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是什么? 叶缩成针状,茎表面有不透水的覆盖层
2. 沙漠植物为什么能在沙漠中生存? 具有强大的根系; 叶细小; 表面有不透水的覆盖层。
认识沙漠中的植物仙人球仙人球仙人掌仙人掌沙棘沙棘沙棘沙棘骆驼刺骆驼刺骆驼刺骆驼刺认识沙漠中的植物梭梭草梭梭草梭梭草梭梭草认识沙漠中的植物芦荟芦荟芦荟芦荟宝石花宝石花宝石花宝石花我们也可以生长在沙漠哦观察仙人掌观察表面和刺找到茎和叶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别被刺扎着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植物与环境
卷起来的纸张模拟的是——— 针状叶
蜡纸模拟的是——————— 茎表面的不透水覆盖层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仙人掌储水的秘密是: ___叶___缩___成__针___状___,__茎___表___面__有___不___透__水___的___覆__盖___层______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了解土壤》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了解土壤》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
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土壤的外观说一说土壤的特征。
2、经历筛一筛、用筛网过滤土壤并观察筛网上留下的东西,用放大镜观察等实验操作了解土壤中含有哪些成份。
3、通过猜想、实验操作、验证等科学方法了解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水、沙、黏土、腐殖质等成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动口、眼、鼻、耳等感官,观察土壤的外观,了解土壤的特征。
2、通过猜想、实验操作、验证等科学方法了解土壤中含有空气、水、沙、黏土、腐殖质等成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2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特征。
2、经历用筛网过滤土壤并观察筛网上留下的东西,用放大镜观察等实验操作了解土壤中含有哪些成份。
3、通过猜想、实验操作、验证等科学方法了解土壤中含有空气、水、沙、黏土、腐殖质等成分。
(二)、教学难点:
1、通过猜想、实验操作、验证等科学方法了解土壤中含有空气、水、沙、黏土、腐殖质等成分。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课《我们周围的土壤》的学习,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知道植物要生长在土壤里面,土壤里有许多他们熟悉的小动物。
本节课,在上一课实地考察土壤,。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_《植物结果了》优质教案
4、植物结果了
课时
1
日期
教学目标
1、观察自己种的番茄或黄瓜,填写种植记录表,并能够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种植记录表进行评价。
2、比较番茄和黄瓜的生长过程,说一说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特征。
3、知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繁殖器官。
4、能够区别哪些是果实,哪些不是果实,知道我们平时吃的是植物的哪个部分,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植物资源的。
5、全班交流
小铭同学种植番茄,从播种到小番茄成熟,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三个月。
小番茄在哪段时间里生长速度是最快的?
是4月18日到5月20日这段时间,在这一个月中,小番茄的高度从6厘米变成了50厘米,增长了足足40多厘米。
在整个番茄生长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点?
在小番茄整个生长过程中,要保持充足的日照,要保持土壤湿润,在必要的时候还要给小番茄施肥,加强营养。
花生——我们吃它的果实。
菠菜——我们吃的是他的茎和叶。
香蕉——我们吃的是它的果实。
芹菜——我们吃的是它的茎和叶。
南瓜——我们吃的是它的果实,南瓜子是他的种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吃很多植物,那么请大家说一说,我们吃的又是这些植物的哪个部分呢?
4、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吃的是哪些植物的哪些部分?
吃茎:甘蔗、莴笋、竹笋、芦蒿、姜、莲藕、荸荠、慈姑、马铃薯
6、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看了小铭同学的番茄种植记录表,小铭同学经过三个月的仔细观察和护理,终于使自己种植的小番茄结出果实,成熟了。下面我们也来交流交流自己的种植记录表,虽然我们种植番茄或者黄瓜的时间不长,番茄或者黄瓜还没有成熟,但是我们也可以分享一下种植的感受。
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液体》优质课教案
《认识液体》教学设计七星关区岔河中心校宋家鑫(此小学科学实验优质课获七星关区“鸭、朱、阴”片区一等奖)实验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黏稠度的性质;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多种方法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参与,体验合作学习。
实验重点:知道液体在颜色、形状、味道、气味、透明度、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差异。
实验难点:认识液体的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
实验准备:鸡蛋、瓷盘、菜油、洗发液、酱油、水、天平、表格、锥形瓶、烧杯、试管、一次性塑料杯、液体流动演示器、液体表面张力演示器、硬币等。
实验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各位领导、老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有幸与大家一起学习、实验、研究、探讨,我非常高兴。
首先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岔河中心校的一名教师,姓宋,名家鑫,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让我们一起进行实验、研究、探讨。
我今天来到这里,看到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勾起了我的童心,让我有一种立刻想和你们一起学习、玩耍的心情。
现在我带来一些小菜,想与大家共进早餐,但一个人又忙不过来,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不知你们愿意吗?1、出示四个鸡蛋(两个生的,两个熟的),请小朋友们帮忙打开并放到指定的杯子中。
注意:让小朋友们在打鸡蛋时,为了让你们能够在一个清洁、干净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学习,因此蛋壳不能乱扔,应放在指定点,否则会污染环境卫生。
(对小朋友们进行环保、卫生教育。
)2、让学生观察并提问。
有两个鸡蛋能打开并能倒入指定的杯子中,但有两个却不能倒,为什么?根据小朋友们的回答进行总结、引入。
小结:生的那两个鸡蛋,它是液体,可以流动,所以能倒进指定的杯子中,而煮熟的鸡蛋已经变成固体了,不能流动,所以倒不出来。
(板书:液体)3 、小朋友们还知道有哪些与鸡蛋一样可以流动的液体吗?想不想知道关于液体更多的事情?那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直共进早餐,一同来认识液体。
新苏教版(2020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优质课教案合集
新苏教版(2020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优质课教案合集新苏教版(2020)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课教案2020-12-12 1.给动物分类【课标落实】《给动物分类》一课属于生命科学领域。
科学知识:1.能够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描述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2. 知道人是脊椎动物,认识脊椎、脊椎在身体内所处位置及脊椎的作用。
3.能够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给动物进行分类。
4. 能够列举出我国特有的几种珍稀动物。
科学探究: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触摸到完整的人体脊椎。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根据材料自行设计脊椎模型,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脊椎模型的制作。
科学态度:1.对动物的分类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够自主设计制作模型并通过模型的制作与操作,总结出脊椎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给动物分类》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的第一课时。
本课以动物园动物的分区导入,知道不同的动物间也存在相同特征,根据不同动物的相同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在学生心中埋下给动物分类的种子,进一步引出的科学上对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是否有脊椎。
再通过人体脊椎的触摸认识脊椎的构造,根据构造建立模型,从模型中总结脊椎的作用。
对脊椎有完整的认识后,强化练习找动物脊椎,给动物分类。
最后列举出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动物之间可以存在某种共性,这种共性可以作为一种分类的依据,通过教材上动物园将不同的动物放置在不同的园区唤醒学生的前概念。
第二部分:动物的种类众多,学生对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也有所了解,所以对动物的分类方式可以有很多,基于此揭示科学上对动物分类的依据是:有无脊椎。
第三部分:认识脊椎。
人类也是脊椎动物,通过触摸知道脊椎的构造是一节一节的,知道完整的脊椎构造:上接颅骨、下连尾骨。
教材以脊椎模型的制作对脊椎有完整的认识,同时知道脊椎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动手种植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延伸,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兴趣得到培养,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三、我是记录员
1.师:把花盆放在教室的窗台上,那里有阳光照射,比较温暖。现在是冬天,种子需水量少,每隔三天浇点水,大概两个星期后,种子就会发芽,来看看之后他们会长成什么样子。
3.师:没错,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小伙伴。西红柿和黄瓜是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它们维生素含量高,味道甜美,还可以美容养颜。我们的小伙伴要长大成熟,必须经过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几个过程,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它们发芽的过程。(板书:种子发芽了)
二、一起种植物
1.种子的发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通过一个视频观察一下。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全册优质课教案
【教材分析】
《种子发芽了》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单元中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本课内容的设计,依据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标准,对应新《课标》8.2“亲手种下盆栽植物的种子,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成幼苗,再到开花结果的过程”和12.1“用简单的实验或依据生活经验,探讨水、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例如,探究水对种子发芽的的影响”。
展示图片(西红柿/黄瓜种子--发芽--长叶)。
科学态度:
1.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的乐趣。
2.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意见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而空气可以使种子发芽,可以运用到生活中,提高种子发芽的效率,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第二课时内容通过对上节课种植的西红柿生长情况的观察,思考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再分别对每一种影响因素提出假设,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对这门课有了一定认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在一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植物》中,学生学习了观察植物不同的方法;通过二年级下册《栽小葱》,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但是并没有观察过小葱从一颗种子变成一株完整植株的过程。在这一课的课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前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善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种子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愿望。
2.师:你猜到你们组的小伙伴了吗?能不能向其他同学介绍你的小伙伴的样子?
投影仪展示学生活动单,学生回答。
生1:我们组的小伙伴是黄瓜种子,它的个头大一点也长一点,是黄色的,表面比较光滑。
生2:黄瓜种子的壳很硬
生3:我们组的小伙伴是西红柿种子,它的个头很小,扁扁的,是褐色的,上面有一些细细的绒毛。
[设计意图:认识新朋友的活动符合小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认识新朋友的欲望。通过介绍新朋友,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观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做好引导者。活跃了气氛,奠定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观看视频《种子发芽了》
2.师:你们愿意照顾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让它们也像这样发芽吗?
师:你们打算怎么种植西红柿或者黄瓜种子?
生:每天按时浇水、晒太阳,放在温暖的地方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以满足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不过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老师已经种下西红柿和黄瓜种子了,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学生材料:固体胶,彩笔,活动单,每组土壤、水若干,塑料瓶1个,花盆2只。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新朋友
1.师:今天有两位小朋友要跟咱们一起上课。不过它们想和同学们玩个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一些与它们有关的线索,同学们依次阅读线索,猜一猜它们到底是谁?如果你们猜出来了,按照要求填写活动单。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形态不同。
2.知道种植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的方法。
3.认识种子发芽的条件,能够理解种子发芽实验的设计。
科学探究:
1.能够用语言描述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的外形特征。
2.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西红柿和黄瓜。
3.能够设计栽种记录的内容,乐于长期观察记录。
4.设计“种子的发芽与什么有关”的实验,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观看视频“种植西红柿/黄瓜”。
4.师:怎样能把种子种的更好?
生描述实验步骤:
(1)把土壤放进花盆里,填满到距离花盆边缘1根手指的地方。
(2)在土壤上面放上两粒种子,两粒种子中间隔一点距离。
(3)在上面盖上一层薄薄的土,看不见种子即可。
(4)用塑料瓶浇水,等花盆底部有水流出即停止浇水。
师:种的过程中,老师还有一些温馨提示送给大家,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本课第一课时内容首先询问学生平时对于植物的观察情况,了解学生前概念。然后通过观察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这一活动,明确观察可以从形态、颜色等方面入手。同时引起学生对种植植物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完成活动一“种植植物”。最后,设计活动二“找到弄混的种子”,让学生学会利用种子的特征,把不同的种子和对应的植物联系起来的简单方法。
生阅读①四人为一个小组。
②分工明确,一人扶着花盆,一人放土壤,一人放种子,一人浇水
③浇水时动作要轻,避免将种子冲出土壤。
④记得把试验台收拾干净,恢复原样。
5.师:是的,请同学们拿出材料盘,我们用5分钟时间种植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给你们组的小伙伴一个温馨的家。
活动一:种植西红柿/黄瓜(小组活动)
师:种子种好了,我们接下来把它放到哪里呢?
【教学重点】
1.熟悉观察方法,明确记录单观察内容。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设计“种子的发芽与什么有关”的实验,初步形成对比实验的探究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发芽的西红柿和黄瓜植株各一盆,西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黄瓜、玉米、带壳葵花籽、枣、南瓜、蚕豆、苹果、松子等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