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抒怀诗-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解析版)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 咏物抒怀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
一、主要特点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都不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的想象。
写诗,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必须写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
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作者是应当明白的。
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
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写诗,不仅要有对诗的感觉,而且要掌握写作的要领,对所写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要求,要有熟悉的掌握。
只有从理性上理解了,认识了,才能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表现。
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上述三首诗都写到蝉,也都表达了情。
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
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
高中语文《咏物抒怀诗的鉴赏》名师课件
【提问方式】
1
1、你觉得 诗人笔下 的蝉具有 怎样的品 性?
12
2
2、这首诗 借物抒情, 说说这首诗 表达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
非居流垂
是 藉 秋 风
高 声 自 远
响 出 疏 桐
緌 饮 清 露
ruí虞 世 南
《 蝉 》
。,。,
蝉
外在特征: 垂緌,饮清露,流丽清响,鸣声远传。
的 形
环境特点: 疏桐(挺拔疏朗)
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
势出返没回;花在中花见丛,中参时差出时叶没际,飞于。树芳叶华间上幸下勿翻谢飞,。嘉写树了素欲蝶相的依远。
近{高注低}不刘孝同绰方(位48的1-动539作),:采南朝用梁细文节学描家写,彭,城以(蜂今、江雀苏徐、州日)、人风。、文名花颇、
叶盛这作,首衬因诗托恃才描。傲写物了,而素为蝶人所随忌蜂恨悠,仕游途,数起遇数雀伏躲。 藏;映衬日光腾起, (顺写2)了着这素风首蝶势诗的返有远回什近;么高在含低花意不丛?同中采方时用位出了的时什动没么作,表,于现采树手用叶法细间?节上(描下5分写翻),飞。
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 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 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 之明。
都抓住了蝉的特点
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际、气质彼此不同,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 风骆’ 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 沉’,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 声’,
通过什么的 描写+抒发 (寄寓、揭露) 什么感情。
作者形象: 职位卑微、四处漂泊、故园荒芜、家境清贫
手法分析:
托物言志、 以物喻人、 对比、用典、 拟人
【提问】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
高考咏物诗鉴赏-咏物抒怀诗1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 自叹身世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依依惜别图
对故居的 依恋难舍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花的
作者不求高位、
高尚气节 不慕荣利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五、咏物诗常见物象:
岁寒三友(松、竹、梅 ):高洁、傲岸、坚贞不屈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莲:高洁,出淤泥而不染 兰花(高洁、君子之德) 雁:思乡怀亲、羁旅孤独 蝉:高洁、悲凉 鹰:志存高远、远大抱负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
六、咏物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 ①志向: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
借松写人, 托物讽喻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衬托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 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沁人心脾 的“暗香”。表达了作者仍倔强地 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思想品格。
衬托手法, 象征
三、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 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 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 没有主次之分。
•
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操守:不慕名利、不羡富贵
自甘寂寞,不愿媚俗,坚贞不屈,高洁脱俗,坚 持个性,保持清白,不愿同流合污的气节;
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高考咏物诗鉴赏-咏物抒怀诗共66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高考咏物诗鉴赏-咏物抒怀诗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பைடு நூலகம்
主题02 悼亡、酬赠诗(解析版)-202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
游襄阳怀孟浩然白居易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馀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诗歌以山水发端,赋中含兴,铺绘出襄阳山水地貌的独特气势,正是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孟浩然的诗作。
B.诗人诵读孟诗,感怀其人,由感怀其人,而旅次襄阳,以追寻孟浩然遗踪。
全诗文字清淡简朴,颇有孟浩然气韵。
C.诗人南望鹿门,望得深沉、悠远,山林青翠,蔼蔼芬芳,以壮阔清丽之景将孟浩然的诗风更高一层地表现出来。
D.诗歌由彼及此,由景及人,衔接过渡极为自然,字句之间深蕴对孟浩然的景仰钦敬之心,全无萧瑟悲凉之态。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孟浩然的追怀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6分)(1)比喻,前两联,将岩岩汤汤碧山和汉水结成的秀气比作孟浩然的文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孟浩然文章的磅礴大气,表达了作者对孟浩然文才的赞美;(2)融情于景,第四联和尾联,在日暮襄阳空旷,他的旧隐在云树苍苍中的空寂和苍茫中,融入了作者对睹物思人的感伤。
(3)直抒胸臆,第四联首句,写清风无人续写,孟浩然逝世后,无能能及其才的感慨,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孟浩然文才的赞叹。
(4)通感,第五联,作者南望鹿门山,好像望见了山上的芬芳,将嗅觉的芬芳以视觉呈现,显得别致,从而表达作者对孟浩然的深情怀念。
哭李商隐(其二)崔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注:①踠,屈曲,弯曲。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凌云万丈”“虚负”“未曾开”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世途、怀才不遇的一生。
B.颔联一问一答。
“鸟啼花落”让人联想起李商隐的身世,“竹死桐枯”则暗喻李商隐的去世。
C.“三光”指日月星,“文星”即“文曲星”,常指有文才的人,此处指李商隐。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抒怀诗(知识点+方法+习题)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诗一、咏物抒怀诗内涵:咏物抒怀诗是指诗人借助自然风物,包括天象、植物、动物及人工物品为吟咏对象,通过对该物体的外形、特点、品性等进行细致的描写,将诗人的情感寄寓其中,表达诗人自己的志向、理想和精神品质。
二、咏物抒怀诗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咏柳》;苏轼《海棠》2、托物言志类这类诗歌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3、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如初唐诗人虞世南的《咏蝉》4、以物喻人类这类诗歌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如北宋宰相李纲的《病牛》5、托物言理类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如苏轼的《琴诗》三、标志1.抓题眼:题目一般都是以某种动植物或者某件东西命名,有的时候再前面加一个“咏'“题”“赠”“赞”字。
2.找意象A.植物“四君子”(梅、兰、竹、菊)、莲(荷)、松等。
梅:傲骨挺立,高洁,淡泊兰:孤芳自赏,幽真竹:清雅淡泊,谦虚,坚毅,喻指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不俗不艳,隐逸莲(荷):高洁,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松:不畏严寒,坚忍不拔B.动物常见的有蜂、蝉、蚕、燕、雁等。
蜂:勤劳、无私蝉:悲哀,感慨人生短暂易逝;高洁,表达诗人对高风亮节的追求蚕:辛苦,勤劳雁:思乡怀人,抒发羁旅之悲C.自然景物夕阳:感慨年华易逝,时光不再月:望月思人、怀乡,表达思念之情柳:与“留”音近,代指离情,表达依依惜别之情3.看内容: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含答案)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一、概念理解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物某一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诗人理想追求、襟怀抱负、情怀节操、或表达自己观点、感慨愤懑的诗歌。
此一“物”多为作者理想、志趣或人格追求、节操的化身,常见的艺术手法:咏物抒怀、托物言志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主题及类别:1、表现时代特点和揭露社会丑恶的。
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物的特点: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寄托的情感: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2、抒发政治失意人生苦闷的。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物的特点:春柳繁盛、秋柳枯凋寄托的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3、表达人生理想或愿望的。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物的特点:一支先开,幽香素艳寄托的情感: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4、写仕途遭遇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物的特点:高唱、难飞寄托的情感: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5、表达个人喜好和生活志趣的。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物的特点:花中最后凋谢寄托的情感:对菊花的喜爱6、借物事讽喻社会的。
金钱花罗隐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专题07“咏物抒怀”主题-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主题考前冲刺练习(原卷版+解析)
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的精神。
D.“青春”指美好的时光,“青春恰自来”是说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拥有了美好的时光。
【小题2】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穿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处不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萤火虫的栖息环境,用两个叠音词描写了它的美好形象。
B.颔联用一个比喻,一个转折句,描写出萤火虫群飞、萤光闪烁的特征。
C.颈联写萤火虫在微雨中穿梭,好像要把树点燃,写出了萤火虫的活力。
D.这首咏物诗,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在描摹萤火虫中寄托了诗人的感情。
【小题2】诗的尾联用了囊萤夜读的典故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诗
练习2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 已经凋谢。 只有她独自开在稀疏的 篱笆旁边,让人心生喜 悦,觉得与众不同。 更不同的是她在凋谢的 时候紧紧地抱着枝头, 任北风呼啸也不凋落。
《画菊》是宋元诗人郑思肖的一首题画诗。 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 ,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 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 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 言。
马诗
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 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
李贺 于时、怀才不遇的感慨与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愤懑之情。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李贺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我的马儿戴上金子做的马笼头,
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 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
苏轼 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
若言弦上有琴声,
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 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
放在匣中何不鸣。 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
若言声在指头上, 品)。
何不于君指上听。
练习3
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
征唐王朝由强盛到衰落的沧 病柏 桑巨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
杜命甫运时局的忧虑。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蹙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课件
情感四:以物喻人,讽喻现实。
感遇
唐 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首联用比兴手法,借孤鸿自 喻,中间两联以双翠鸟比喻 他的政敌李林甫、牛仙客, 以鸿雁的口吻对政敌发出诚 恳的劝诫。尾联写出了诗人 志存高远,无意于人间荣辱 得失的清高品行。
超级感谢您的耐心倾听!
Thank you for your patience
通过深夜难寐,绕阶 而行的所闻所感,表 达了作者壮志难酬、 忧国忧民的悲苦心境 。
即事(景)抒怀 三大常见类型
春秋感怀 登高感怀 节日感怀
春秋感怀
玉楼春
北宋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 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 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 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 芳尊惟恐浅。
抒发自己的凌云 壮志,不甘为人下 的远大抱负。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情感三:借物抒怀,抒发感受。
诗人用比兴、对照、用 典手法,抒发怀抱,表 达对“上品无寒门,下 品无世族”的不公平的 社会现象的抨击。
咏史
西晋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即事(景)抒怀诗常用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 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④白描与细节描写;⑤对照(这 类诗中常出现贫苦大众与豪门贵族生活的对照)。 3.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借 景抒情,委婉抒情
高考咏物诗鉴赏-咏物抒怀诗
小松(杜荀鹤 )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表 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 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 之情。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 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 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 想情操。
一、概念理解:
(1)咏物诗:
客观的“物”(山 特点 (形态、色彩 借描写 川河岳、草木虫鱼)的__或__其__所__处__的__环__境__)
表达 诗人理想_、__志__向__、__情__怀。
(2)主要的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
。
高考咏物诗鉴赏-咏物抒怀诗(共26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 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 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 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 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 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 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咏物诗鉴赏-咏物抒怀诗(共26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高考咏物诗鉴赏-咏物抒怀诗(共26张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咏物抒怀诗鉴赏精美详细课件
(二)局部: 3、对比、衬托 宋代王曙《牡丹》“枣花虽小结实成,桑叶虽柔解 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以枣桑 衬牡丹,讥讽华而不实之辈。
陈毅《红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 屈服,树树立风雪。”以百花衬红梅,赞美不惧恶 劣环境之人,都于鲜明对比之中,增加感染力。
总结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 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从古人咏叹的对象来看,落花、流水、夕阳,大雁、杜鹃、燕子、寒蝉, 月亮、松、竹、梅、兰、菊、莲、柳等都是诗歌中常见的所咏之物。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折柳送别、闻雁思归、 听梧桐而心悲凉,客观物象常常寄托着诗人特有的情感;借梅赞其标格 高雅节操凝重,借菊赞其欺霜傲雪品格高尚,借莲赞其出淤泥而不染处 浊世而气节高洁,借竹赞其根固有节坚贞高雅,借松赞其经冬不凋刚强 坚贞,借黍离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借冰雪比喻心志 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借草木的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等,诗 人借咏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斗角,尽职些的还得为百姓劳碌奔波,时间久了,难 免有身心俱疲之感,于是渴望摆脱官场,向往自由自 在的生活便成了咏物诗中常常寄托的一种情感。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 官场的厌倦,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咏物抒怀诗的类型
3.咏物抒怀类
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 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 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 “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 系更密切。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古诗分类鉴赏 咏物抒怀诗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咏物抒怀诗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里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①?[注:①阿谁,即“谁”。
]3.诗中柳树有什么特点?简述三四句抒发了什么情感?①特点:繁茂、悦目、柔美、孤寂。
②后两句通过柳树生长之地荒芜冷落,暗示人才生不逢时,只好终日寂寞。
阮ruǎn郎归曾觌dí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nán清昼长。
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cù水忙。
萍散漫,絮飘飏yáng,轻盈体态狂。
为怜流去落红香,衔xián将归画梁。
4.全词处处说燕,却始终不着一个燕字,正如邹祗zhī谟mó在《远志斋词衷》所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
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如用意。
”联系全词分析咏物的这一特点。
答:起首二句,不说燕子而仅以“呢喃”二字,从声音上画其特点;三、四句用“蹴水忙”三字,写燕子之神,活画了一幅飞燕闹春图;五、六句写柳絮在风中飞来飞去,正好烘托出燕子在空中飞翔的优美姿态;结尾句中的“街”正是燕子的动作。
全文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神,不取其貌,用烘托、陪衬的手法,写燕子所处的环境、声音、体态等。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5.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咏物抒怀诗专题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咏物抒怀诗专题一、李绅《忆放鹤》忆放鹤李绅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
闲整素仪三岛①近,回飘清唳九霄闻。
好风顺举应摩②日,逸翮③将成莫恋群。
凌励坐看空碧外,更怜凫鹭老江濆④。
【注释】①三岛: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②摩:接近。
③逸翮:强健善飞的鸟的翅膀。
④濆:水边,岸边。
1.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鹤的羽毛如雪一样洁白无瑕,白鹤在池水里与白云的倒影共舞,顾影自怜,自在逍遥。
B.颔联从仪态和鸣声两方面直接写白鹤,并借仙境和云天来烘托出白鹤的俊逸神采,不同凡俗。
C.诗人认为白鹤应乘风展翅高飞,展现自己的特立独行、孤高傲世,不应贪恋安逸的群居生活。
D.本诗回忆当初放鹤的情形,前两联凸显了白鹤的超凡脱俗,后两联表达对白鹤的期许和喜爱。
【答案】1.①以翱翔碧空的白鹤与老死江边的凫鹭对比,表达了对志存高远的白鹤的喜爱和赞美,对贪图安逸(没有追求)的生命的鄙视。
②以展翅凌云的白鹤来托物言志,寄寓诗人高远的志向(不甘平庸)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解析】 “凌励坐看空碧外,更怜凫鹭老江濆”,作者以白鹤与凫鹭进行对比,一个翱翔碧空,一个老死江边,“凌励”“坐看”,表明作者白鹤的喜爱和赞美,“更怜”“老”,表现了作者对对贪图安逸(没有追求)的生命的鄙视。
“凌励坐看空碧外”,白鹤乘风展翅高飞,作者托物言志,寄寓了诗人自己特立独行、孤高傲世,志存高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C【解析】C.“展现自己的特立独行,孤高傲世”分析错误,应是“展现自己的高远志向,奋勇向上”。
二、郑觉斋《扬州慢·琼花》扬州慢·琼花郑觉斋弄玉①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
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毬。
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
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②。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
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
咏物抒怀诗鉴赏专题资料讲解
咏物抒怀诗鉴赏一、何谓咏物抒怀诗?所谓咏物抒怀诗,就是诗人在自然中、生活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将自己的感情凝注于所咏之“物”或所叙之“事”,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襟怀抱负的诗歌。
二、特点归纳:1、形似: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
2、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3、艺术手法(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等;(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3)描写角度: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三、咏物抒怀诗鉴赏方法1.体察物态。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品味寄托。
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明辨技巧。
体会诗人艺术手法的高妙。
四、咏物抒怀诗思想内容及情感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或者远大抱负,老当益壮的情怀。
2、抒写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
3、通过某种事物或事情的触动,进而引发出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常见物象及象征意义五、常见意象寓意顺口溜: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六:鉴赏示例:1. 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
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
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
)菊花特点:不随俗不媚时,傲骨凌霜,宁死不屈所言之志:不愿同流合污,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
手法:托物言志拟人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或者远大抱负,老当益壮的情怀。
2.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骏马形象特点: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高考咏物诗鉴赏 咏物抒怀诗共66页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高考咏物诗鉴赏 咏物抒怀诗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
一、主要特点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都不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的想象。
写诗,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必须写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
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作者是应当明白的。
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
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写诗,不仅要有对诗的感觉,而且要掌握写作的要领,对所写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要求,要有熟悉的掌握。
只有从理性上理解了,认识了,才能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表现。
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上述三首诗都写到蝉,也都表达了情。
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
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
没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写的物就会苍白无力。
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了,才是咏物诗应有的境界。
二、经典赏析1、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
”(《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
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
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
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
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2、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
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3、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
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
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
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
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
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
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
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
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4、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
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
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
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
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5、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
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
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三、鉴赏方法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