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优质精选)
【精品】八年级物理学科精讲精练——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实验器材光具座、光源(蜡烛)、凸透镜、光屏2.三心等高: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3.物距(u):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像距(v):像到光屏的距离4.原理:光的折射5.光屏上无像(1)三心不等高(2)蜡烛在焦点附近①u>f时,v远大于2f,光具座不够长②u=f时,不成像③u<f时,成虚像(3)光具座长度小于4f6.测量焦距的方法(1)平行光线法/十倍焦距法:粗测焦距(2)两倍焦距法:精测焦距(3)焦点不成像法7.透镜一部分被挡住时,成完整的像但是像较暗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倒立/正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异侧)照相机、眼睛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异侧)精测焦距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异侧)投影仪、幻灯机u=f 不成像获得平行光u<f v>u 正立放大虚像(同侧)放大镜三、成像原理光路图例题:(2017秋?玄武区期末)小明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
其中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以上选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
再将其中一个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
练习:1.(2017秋?玄武区期末)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
通过调整内外纸简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看到远处景物的像的虚像B.看近景时,她应把内纸简向右拉一些C.使用时,应把内纸简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2.(2016秋?鼓楼区期末)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数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字与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B.此透镜只能成虚像C.此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D.此透镜不能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3.(2017秋?江宁区期末)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这个物体清晰的像,若把物体放置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成()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4.(2017秋?玄武区期末)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生: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师:我手里有个照相机,会使用照相机的同学请举手!请你给一位同学先拍一张全身像、再拍一张较大的半身像。
其他同学观察照相机和被照同学的距离有没有变化。
(学生拍照后,教师利用电脑将两张照片展现在大屏幕上。
)师:这两张照片的大小不同,可能是因为刚才拍照时什么发生了改变引起的?生:被照的同学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师:我们再做两个实验:请同学们拿起自己手中较大的凸透镜,先靠近课本看书上的字,再伸直手臂看大屏幕,观察两次成像情况。
(学生实验后,请一位同学说出这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师:刚才实验时凸透镜两次成像不同,可能是由于什么条件不同造成的?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
(二)进行新课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板书:【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生:可能跟物距有关。
生: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板书:【猜想】①可能跟物距有关;②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师:同学们的猜想都非常好,我们今天用实验只研究一下凸透镜所成的像跟物距的关系。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实验目的:
①粗测凸透镜焦距
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及光学元件1套、手电筒、蜡烛、火柴
三、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测焦距
①安装凸透镜于光具座中间并固定,同时安装光屏
②调节手电筒,使之发出平行光
③用手电筒远离凸透镜照射,并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
④在光具座上读出焦距f=cm
⑤记住f、2f的位置
3、点燃蜡烛(火柴梗放入废液缸),放于凸透镜另一测,调节三者高度,力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4、将蜡烛移到u=cm>2f处,移动光屏找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
,此时像距v=cm(思考像距的范围)
5、将将蜡烛移到f< p="">
6、将蜡烛移到u=cm<f处,移动光屏找像,若观察不到,从另一侧向透镜观察,此时像的特点是< p="">
7、你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
8、实验完毕,整理仪器保持桌面清洁化学教案
</f处,移动光屏找像,若观察不到,从另一侧向透镜观察,此时像的特点是<>
<>。
初二物理教案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最新9篇)
初二物理教案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最新9篇)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一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是什么篇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湖北省应城市实验初中张国辉【设计思想】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2.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用观察、比较、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拉近生活、社会、科技与物理的距离;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准备】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放大镜、刻度尺、小水电筒、金鱼缸、小金鱼1条、水。
【教学重点】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评课稿篇三【三维目标】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
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规律(含解析)
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规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 幻灯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C. 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D. 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2.如图是探究凸诱镜成像规律的装置,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屏上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此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C. 若将蜡烛移动到30cm处,光屏移动到80cm处,会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 若在蜡烛和凸诱镜之间放一个远视眼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A. 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B.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C.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4.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A. B. C. D.5.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A. 10cm<f<15cmB. 15cm<f<20cmC. 20cm<f<30cmD. 30cm<f<40cm6.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
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凸透镜和凹透镜D. 玻璃砖7.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知识要点1、透镜成像规律: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诀:(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2)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3、凸透镜成像实验:(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2)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3)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内③光具座不够长(4)凸透镜破了一块(或遮住一部分)的后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像会变暗;(5)使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
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被照景物离照相机的距离应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像成在胶片上,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要想使胶片上的人像大些,人离照相机的距离要近些,同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要调大些。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
投影片(或幻灯片)上的图像是物,投影片(或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屏幕上,屏幕离投影仪(或幻灯机)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
被观察的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焦距,才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显微镜也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5、眼睛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人眼靠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获得清晰的像。
6、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二、易错题精选1.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1)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成的像越大。
()(2)放大镜总能放大物体。
()(3)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大于像距,则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凸透镜成像时,如果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则一定是倒立的。
()(5)凸透镜成像时,如果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一定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和方法(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学习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乐于参加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器材准备: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各有什么特点?生:(学生思考、回答)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用放大镜先看书本上的文字,然后再用放大镜看远处的同学和老师。
你发现了什么吗?请描述一下看到的现象。
生:描述看到的现象。
如: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缩小的,近处的物体是放大的、正立的等。
(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师: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从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凸透镜,但观察到的现象却有很大不同:有时是正立的,有时是倒立的、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思考一下,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提炼学生问题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课的探究课题: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2、猜想假设师:通过我们已经了解的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和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
(说明:一定要给学生留一定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并且让学生充分讨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八年级物理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八年级物理说课稿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教法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个课时,第1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
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1
实验思路:为了 尽可能地全面地研究凸透镜 的成像规律,应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 尽可能远的地方,然后漫漫地向透镜靠近, 再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记下每一次的物 距和像距,以便研究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大 小,虚实,倒正)。物距和都是和焦距相比 较,即F,2F 。也就是说,物距首先在2F之 外,然后在2F和F 之间,在F, 所以我们在实验时候,也要将蜡烛和光屏分 放在透镜的两侧。
五:实验步骤:1:测焦距:将透镜对着太阳光,在 透镜的另一侧放置一张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又小又 亮的光斑,测量光斑到透镜的距离,既是焦距。 f=10cm,2f=20cm
2: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并点燃蜡 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将蜡烛放在2 f之外的一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 清晰的像,读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把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 N厘米,再移动光屏,观察像的倒正,虚实,大小。并读出 像距。同时将读出的物距和像距填在书本上的表格内。
那么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是否与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远近有关呢? 我们为了讨论问题方便,把物体与透镜的距离 叫物距,像到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一:探究课题:像的大小、倒正、虚实是否 与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
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 等
人眼是怎样看见平面镜中的像的?
虚像:它不是由实际光 线会聚而成,是 由反射光线的反 向延长线相交而 形成。
P
P′
3.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困惑:我们看到了人在照相的时候,总是可以得到一 个缩小的倒立的实象,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 到一个放大的实象,老爷爷还可以透过放大镜看到一 个放大了的字。这都是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所不同 的是,照相的时候,人离镜头比较远,看电影的时候, 电影胶片离镜头很近。那么同样是凸透镜,为什么可 以成这样不同的像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光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步骤分解】1、作出猜想:观察下图,你的猜想是。
【答案】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可能与放大镜以及物体的位置有关。
2、实验过程:用蜡烛作物体,把放在桌面同一直线上。
点燃蜡烛,使。
先把蜡烛放在离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向移动,移动的过程中,选取若干个位置,并调整的位置,直到,观察。
如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成清晰的像,则。
将所得数据填人表格,根据所得数据和现象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答案】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透镜;光屏;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为止;成像的情况;在合适范围内,透过透镜直接观察像的情况.3、对实验步骤的分析:(1)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
(2)实验时,甲小组同学改变蜡烛位置后,移动光屏去寻找蜡烛的像,而乙小组同学改变光屏的位置后,移动蜡烛在光屏上寻找像,你认为做法比较合理,因为。
(3)将蜡烛从很远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在这个过程中,蜡烛经过位置以后,所成的像由缩小变成放大,经过位置以后,由实像变成虚像。
(4)实验时,固定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移动光屏位置却出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都不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什么?【答案】(1)成像在光屏的中央;(2)甲;探究的是物距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影响,所以应该改变物距后,去寻找像的位置;(3)二倍焦距;一倍焦距(4)原因是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内或焦点上,成的是虚像或不成像,无法用光屏承接或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4、画出此实验的表格。
【答案】略5、从能量的角度解释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答案】光屏能承接到的是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是能量的聚集;光屏上不能承接,但眼睛能看到的是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在像的位置上没有能量的聚集。
6、实验时蜡烛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呈现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至某一位置,光屏上将再次成一个像,一段时间后,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小宇的调节是将光屏向上调节,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你的调节。
八年级上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集结知识元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讲解1.物距u>2f时,像距f<v<2f,成倒立缩小实像,如图所示:2.物距u=2f时,像距v=2f,成倒立缩小实像,如图所示:3.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f<u<2f,像距v>2f如图所示:4.物距u=f时,折射光线平行,不成像。
5.物距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如图所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物距像距物像位置像的性质分界应用举例u>2f2f>v>f物像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眼睛u=2f v=2f物像异侧等大、倒立、实像大小分界实验室测焦距2f>u>f v>2f物像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v=±∞不成像实虚分界构照平行光线u<f*v<0物像同侧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u、v、f三者的大小关系大小上看,成实像时:要么f<v<2f<u,要么f<u<2f<v,要么要么f<v=2f=u。
凸透镜成像动态变化根据之前学的口诀来判断: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对于普通光学照相机,拍摄的范围越小,则实像越大(比如同一个人的全身照和半身照相比,半身照所成的像比全身照)。
成实像时,由于比例关系,,物和像,谁离透镜远,谁就大,移动时,谁就运动得快。
也就是说“大——远——快”是一体的。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含答案
乙 丙;(5)大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答案】(1)会聚;20.0;(2)像能够在光屏上呈现;投影仪;(3)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析】(1)凸透镜能够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成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处即凸透镜的焦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50.0cm﹣30.0cm=20.0cm;(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图乙中光屏上能够呈现出像,说明此像是实像;图乙中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3)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向右缓慢移动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又出现烛焰的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即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6.(2021青海)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小,像距变小B.像变大,像距变大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答案】B【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
7.(2021眉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蜡烛移到10cm刻线处,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蜡烛移到45cm刻线处,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C.将蜡烛移到35cm刻线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D.将蜡烛从10cm刻线处移向40cm刻线处的过程中,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答案】D【解析】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线处,A、将蜡烛移到10cm刻线处,此时的物距是:50cm﹣10cm=40cm,凸透镜焦距为10cm,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将蜡烛移到45cm刻线处,此时的物距是:50cm﹣45cm=5cm,则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B错误;C、将蜡烛移到35cm刻线处,此时的物距是:50cm﹣35cm=15cm,物体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故C错误;D、将蜡烛从10cm刻线处移向40cm刻线处的过程中,物距减小,则光屏上呈现的像和像距都变大,故D正确。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含对应练习及答案)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梳理】一、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器材】标有长度的光具座,f=10cm(最好在10~20cm之间)的凸透镜一个,蜡烛一支,用白色硬纸制成的光屏一个等。
【实验步骤】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
3.调节蜡烛位置,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
4.调节蜡烛位置,使物距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
5.调节蜡烛位置,使物距u=f,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光屏的位置,都无法在光屏上看到像。
6.调节蜡烛位置,使物距u<f,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光屏的位置,都无法在光屏上看到像。
去掉光屏,从光屏这一侧向凸透镜望去,可以看到放大的蜡烛和烛焰。
【实验记录】(数据仅供参考)f=10.0cm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正倒大小是否被光屏承接150.012.5倒立缩小是220.020.0倒立等大是315.030.0倒立放大是410.0/不成像5 5.0/正立放大否【实验分析】1.当u>2f时,在光屏上可以看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此像为实像。
2.当u=2f时,在光屏上可以看到倒立等大的烛焰的像,此像为实像。
3.当2f>u>f时,在光屏上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此像为实像。
4.当u=f时,在光屏上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5.当u<f时,在光屏上不能看到烛焰的像,但从光屏一侧向透镜看,可以在凸透镜中看到烛焰正立放大的像,此像为虚像。
【实验结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静态)实验序号物距(u )cm 像距(v )cm 像的性质正倒大小虚实1u >2f 2f >v >f 倒立缩小实2u =2f v =2f 倒立等大实32f >u >f v >2f 倒立放大实4u =f /不成像5u <f/正立放大虚【注意事项】1.光具座的长度要大于凸透镜焦距的4倍、否则无法完成实验。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前预习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
2.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等于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且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课堂练习知识点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某实验小组用一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另一侧移动光屏,距凸透镜10cm处,光屏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2)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同一高度,移动光屏始终找不到烛焰所成的像;这是因为凸透镜与蜡烛的距离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所致,应将蜡烛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后,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把蜡烛移动到B处,移动光屏可得到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再将蜡烛移动到A处,并移动光屏可得到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此时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选填“大于”或“小于”)10cm。
知识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那么所成的像是( B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正立、缩小的虚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3. 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B. 凸透镜成的是虚像C. 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D. 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4.(2019·南充)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他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时,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照相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简答题(带问题详解)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简答题(带问题详解)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简答题(带答案)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桌上备有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块,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明必须先从中选出凸透镜,请你帮他设计两种挑选方案。
答(1)太聚焦法:把透镜正对太,能会聚太得到最小最亮光斑的就是凸透镜,(2)近看法:把透镜靠近书报,看到的字迹放大的就是凸透镜。
(3)远看法:用透镜看远处物体能成倒立像的是凸透镜。
(4)观察法: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
(2)如何粗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说出你的方法。
让凸透镜正对着太.拿一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之间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节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到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
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凸透镜没有正对太放置(太没有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
(4)请你简要说出实验探究前应怎样合理摆放和调整器材。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5)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和光屏所在的两个平面都与光具作的轨道(是为水平直线)___垂直_。
(6)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为什么?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7)在实验时,她将光源、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请你帮她写出一条检验三者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的方法:________.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让光源、光屏在透镜的两侧向透镜靠拢.然后调整光源、光屏和透镜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8)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找不到蜡烛的像,可能原因是什么?(1)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八年级物理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中力图体现:学习知识是一种探究的活动。
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构建,以更利于探究。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与创新,学习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体验性目标1.经历: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2.反应:能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
3.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教学准备凸透镜、光具座、蜡烛、火柴、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及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
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一)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
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你玩过凸透镜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二)演示:用投影仪把细小的灯丝投影在天花板(墙壁)上。
让学生观察灯丝的像与灯丝相比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下,在像上开口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上,在像上开口又怎样?成什么样的像,1.如何区别像的正立、倒立?什么情况像明亮、清晰?2.怎样区别实像和虚像?像与原物相比有什么特点,3.像的放大、缩小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回答: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无法用光屏承接。
像的正立、倒立是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比较是否颠倒。
“放大”、“缩小”指像与物比较的结果。
“变大”、“变小”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
4.什么是物距、像距?灯丝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三)设问:使用凸透镜产生这么多的现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成像的条件是什么呢?能猜想一下吗?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取一个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手紧靠在 杯的背面,透过水杯看到的手“变大”了。 请实际试一下,并解释这个现象。
YY作品 /yyzp/ YY作品
qtz97pts
去。九月十五、十月十五„„一个又一个圆月夜过去了,但依然还是不见张老乡,或者其他人送书信来,大家伙儿的心情日益焦虑不安起来。 尤其是郭氏,每日里除了必须干的活计之外,站在门口伸着脖子南一眼,北一眼的张望,成了她做的最多的事情。大壮每日傍晚挑水送过来时 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这个画面,这就使他自己心里边的焦虑和不安更增加了几分„„但大壮所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在小河边上转了几圈,找 到一块儿一尺五寸左右高,一尺见方,并且石面非常平整光滑的大青石。看看挺满意的,他就将这块儿大青石滚到小河边上擦洗干净,然后扛 了回来,稳稳地立在耿老爹家门口的靠南一侧。这样,郭氏没事儿了,就拿个草垫子放在上面,比较舒服地坐着张望,张望„„直望得日渐憔 悴,两鬓角生出了缕缕白发„„难挨的日子一天一天地熬到过年的时候了,但依然还是没有一丁点儿消息。于是,董家成和耿憨夫妻们商议, 还是去张老乡的老家打探一下哇,以确知张老乡最近是否回过老家。如此,大壮就决定,明年正月十六亲自跑一趟去。次年正月十六早饭后, 大壮赶着骡车拉了姥娘家给的一筐最好的苹果和不少肥枣,还有耿憨亲手制作的一大捆干透了的土豆粉条,以及郭氏亲自蒸的一大笸箩花馍去 张老乡的老家了。来到张家庄后,大壮几经打听终于见到了张老乡的兄弟。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大壮简单地向张老乡的兄弟说明来意时, 他看到这个淳朴的庄稼汉子的眼里,一瞬间滚落下来一连串的热泪!他哽咽着对大壮说:“去年秋后,俺爹娘一直不见俺哥一家人回来,老在 念叨,俺就跑去在省城里做生意的表哥那里打听情况。可表哥告诉俺,大约就在哥哥一家人到达黄河渡口的那几日,在那个必经的渡口上发生 了一次特大的船难事故。既然一家人一直没有消息,估计都已经遇难了„„直到现在,住在后院儿里俺那可怜的老爹老娘还不知道这个消息呢! 俺和妹妹商议过了,准备尽量地瞒着他们哇。咳,七十多岁的人了,哪里能经受得住这,这样的打击哇!俺和妹妹还商议了,等俺们的老爹老 娘百年以后,再把哥哥一家人留在家里的衣物都埋在爹娘的脚下,也算是做一个合葬的坟,好让他们的灵魂回来了,有个地儿歇着„„”看到 呆坐在炕沿边儿上的大壮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忠厚的汉子擦一把眼泪轻轻叹一口气,又开始劝慰大壮了:“咳,大侄子啊,俺很理解你们 挂念亲人的心情。虽然俺哥哥一家人很可能已经遇难了,但耿大哥他们父子四个是在汉口镇上哇!出门在外的,能遇到一个近老乡是很不容易 的事情哩,所以他们捎不回来书信很正常哇!你们大可不必太挂念的,耐心等着就是了。俺哥哥当年也有五、六年没有消息的情况呢!”说着 话,他又看一眼一直在一旁默默落泪的婆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在线
17
课件在线
12
小结
强 调:
凸透镜成像的成像的规律。
课件在线
13
课堂作业:
攻关小练习 共分为三层 逐层增加难度
能闯过第1关说明你还可以; 能闯过第2关说明你灵活性
好! 能闯过第3关说明你很优秀!
课件在线
14
第一关习题: 1、利用凸透镜能得到物体的放大、倒立
的实像,这个物体应放在 2f>U>f ,
如果要得到物体放大、正立的虚像,物体
课件在线
6
二、探究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
当物体从大于二倍焦距处 开始慢慢向凸镜移近过程 中,观察像的性质)。
课件在线
7
1、实验完成后,请同学到黑 板上画出所成的像。
2、演示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 成像.SWF)
课件在线
8
3、通过实验和看课件,让学生用 表格来整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U) U>2f
记 忆 口 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课件在线
10
选择题:
5、如果把今天在实验中用到的凸透 镜盖住一半,像会 C 。
A、像会消失 B、像剩下一半 C、像变暗 D、像不变
请学生回答后并用实验来论证一下。
课件在线
11
探究题:
6、小李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 律”实验时,将光源、凸透镜、和光 屏放到光具座上,然后不管怎么移动 光屏,都未在光屏上得到光源的像。 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 么?(先请学生小组讨论一下,然后 再抽他们回答)
应在 U<f 位置。
2、一个凸透镜焦距是10厘米,将物体 放在离透镜8厘米处,成 放大、正立、虚 像;将物体放在离透镜12厘米处, 成 放大、倒立、实 像;将物体放在离透镜 30厘米处,成 缩小、倒立、实像;(指像的 大小,倒正、虚实)
课件在线
15
第二关习题:
3、有一凸透镜的焦距在10~20厘米之间,当
物体距透镜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D)
A、缩小的像 B、放大的像
C、正立的像
D、倒立的像
4、当烛焰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
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 C)
A、50厘米
B、40厘米
C、30厘米
D、10厘米
课件在线
16
第三关练习
5、一块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前有一个物体,沿主 光轴从离凸透镜40厘米处逐渐移到15厘米处。在此过
像的正 像的 像的 像距 倒 大小 虚实 (V)
倒立 缩小 实像 2f>v>f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2f>U>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U=f 不成像 ---- ---- ----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
课件在线
9
4、在凸透镜成像中,物体 移动时,实像和虚像 的转折点 在哪里? 放大和缩小实像的转 换点在哪里?(请学生回答)
程中像的大小变化情( C)
A、都成放大的像 C、先成缩小的像,后成放大的像 B、都成缩小的像D、先成放大的像,后成缩小的像
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
凸透镜40厘米处向15厘米处移动时,则(B )
A、 像变大,像到物之间的距离先变大,再变小。
B、 像变大,像到物之间的距离先变小,再变大。
课件在线
教育教学优选
Add anything what you want and anything what you like.
教师:teacther
课件在线
1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件在线
2
复 相关概念: 焦点、焦距、
习
物距、像距、 实像、虚像。
课件在线
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求实的态度。
课件在线
4
(二)实验器材
凸透镜、光屏、蜡烛、 光具座、纸、火柴。
课件在线
5
一、课题引入
引课 演示课本4-23实验,引课:当凸透镜距电灯较近时 通过透 镜可以看到灯丝正立、放大的像;适当增加凸透镜 与电灯间的 距离,在墙上竟然能看到灯丝倒立、放大的像!再增加透镜与 电灯间的距离,在墙上有能看到灯丝倒立、缩小的像。 凸透镜既能成正立、放大的像,也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还能成倒立缩小的像。那麽,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时,物距、 焦距和像距间应满足什麽条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