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探索世界的本质》教案
4.1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框题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1、师生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
使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2.课堂具有民主性、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
3教学中提倡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
4教师要用激情感染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材分析】知识结构分析:本框题内容从世界的物质性入手,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的物质性三个方面。
因此本框题在学习物质含义的基础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及人的意识的物质性。
从而得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以学生已经具备的一定的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已有的具体知识中得出较为抽象的哲学原理。
从知识学习的意义看,本框题是哲学知识重要的基础理论部分,对学生唯物主义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4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和重点知识教师精讲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调动已有知识,达到知识的迁移。
【学情分析】1原有知识发展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如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定律,也对人体的大脑结构有了一定的认知,本框题的任务就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感性的、不系统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把相关知识理论化、系统化,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与严密。
3非知识因素分析:通过对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对较为抽象的哲学知识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
但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如:物质与事物的区别,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可以说是一头雾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所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尤其重要,这将直接决定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区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全面理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必修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教学案教案
度与价值
观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反对否认运动的不变论,也 要反对否认静止的诡辩论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 律办事
教学重点和难
占
八、、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4、规律与规律的表现形式
预习完成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6、 所谓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的
联系。
7、 规律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
。规律是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
有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而不能。
9、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和
利用规律,
5、“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6、“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
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
3、静止的含义
4、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二、运动是有 规律的
多媒体展示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
认识什么是规
律?
材料说明了什
么?
规律:
材料说明了:
知识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着名 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 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精品源自中考试题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理解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分析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五、【课文导语】: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
教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
教师活动3:精讲物质的本质——客观实在性,并让学生思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些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共性就是,他们都是客观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都在人的意识之外,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之后,请学生思考:人的意识能不能反映物质呢?
学生活动2:思考、讨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并得出简单结论:人的意识可以认识和反映物质,应该树立可知论的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前面所学知识,顺利引导学生对物质概念的关注。
2.展开新课
(1)物质的概念
教师活动1:在自然界中,既有千姿百态的山川湖海,也有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的事物,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可能会涉及到物质看得见、摸得着、一直存在等
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
地理环境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1:复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回答二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学生活动1:讨论、回答。对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教师活动2:引出“物质”话题。提问学生究竟什么是哲学上讲的物质,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在性于它的物质性。
教师活动4:请同学们找找这一句子的主干,并进一步思考哲学上讲的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学生活动3:从语文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教师活动5:比较二者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
A.自然界的物质性
教师活动1:介绍教材P28“上帝创世说”。并请同学们讨论:“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所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说课稿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说课稿
主备人:耿秀玲
一、课标要求,内容解读:
二、考点梳理,详细具体
三、考题回顾,把握考向
四、知识整合,核心主干(三个含义、三个关系、一个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含义、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探究世界的本质----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特点;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和过程
361度教学模式
1、课前自习布置好学习具体任务:
内容及详细知识点;自主检测题;学生课前板书考点;知识点梳理及体系
2、课堂展示,明确考向;在学生梳理的知识点基础上强调重点、突破难点、区分易错易混点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规律与规律的现象)
3、典型例题分析《步步高》P211--215典例
4、课堂小结:(三个含义、三个关系、一个原理)
5、当堂巩固与检测(5分钟)。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探究世界的本质;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辨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世界的本质是什么;2.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方法;3.学生团队合作探究世界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
2. 学习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世界的本质是什么?2.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方法有哪些?3.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
3. 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探究世界的本质。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例如:生命、宇宙、人类、自然等等。
小组成员可以自由发挥,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方法,探究自己选择的话题。
小组成员可以通过讨论、实验、观察等方式,探究自己选择的话题。
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探究世界的本质。
4. 总结环节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让其他小组成员了解他们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你们探究的话题是什么?2.你们运用了哪些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方法?3.你们的探究成果是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发言、收集学生的作品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是否了解世界的本质是什么;2.学生是否掌握了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方法;3.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究世界的本质;4.学生是否具备探究精神和思辨能力;5.学生是否具备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高中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最新考纲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本课概览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
提示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唯物主义大厦的基石。
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__________,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提醒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4.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_______。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和______。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___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是________的、______的和______的;而静止是________的、______的和______的。
(2)物质世界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统一。
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二者不能混淆。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______的______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注意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更不能把规律与规则(主观)混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板书设计
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一)世界的本质
1、物质含义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三)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社会的存在来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物质的。
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由某个人的意识决定的。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今天,是有客观规律的。我们不能随意改变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
从现实状况看,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客观的,不是人想怎样就怎样的。实践证明,建国初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就不符合当时的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使我国经济停滞不前,人民贫穷落后。这就证明,从资本主义一下子跨入共产主义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因为中间还有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二)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有共同点,比如苹果和菠萝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水果。苹果和狗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生物。苹果和石头的共同点是什么?原子。
读课本29页第一段。
老师:马克思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什么是物质?(列宁下的定义)
学生: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规律,如何利用规律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规律的客观性难点:物质的含义【教学方式】学案导学法、讨论法、自学阅读法与教师启发法【教学过程】【导入课程】:罗斯福总统打狼的故事【讲授课程】:一、知识梳理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世界是物质的(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考点二物质的运动及其规律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观点辨析:(1)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2) 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在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
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
(3)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4)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5) 飞驰不动。
考点三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教案标题: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本质是由各种自然、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构成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认识到世界的本质是多元的。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思考的方法,探究世界的本质。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与沟通,共同探究世界的本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学生用品:笔、纸、课堂笔记本等。
3. 教学资源:图片、视频、实物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世界多样性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世界多元性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探究(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例如:自然界、文化、科技等),并通过观察、讨论和调查等方式,探究这个主题在世界中的表现。
2. 提供一些资源供学生使用,如图片、视频、实物等,帮助他们收集信息。
3. 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和提问的方法,记录他们的发现和疑惑。
总结(10分钟):1. 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探究结果,并展示他们收集到的信息。
2. 引导学生总结世界的本质是由各种因素共同构成的,并帮助他们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3. 引导学生思考:你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你觉得探究世界有什么意义?拓展活动(15分钟):1. 邀请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社会、文化等特点,并制作展板或海报进行展示。
2. 鼓励学生通过互动问答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其他小组展示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和讨论。
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世界多样性的短文,包括他们在探究世界的本质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2. 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世界多样性的例子,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与沟通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等。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识记物质的概念• 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归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2、过程与方法• 联系自然界中的事物并分析其客观性,从而认识自然界的物质性• 联系社会事例,分析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然界、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意识也依赖于物质,这就是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据此,我们应该反对神创论,自觉坚持无神论思想。
二、教学重点• 运用科学研究的成果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批驳上帝创世说的荒谬性三、教学难点•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探究活动1】课本第28页●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违背客观实际的。
2、什么是物质?比较: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 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上所讲的物质、物质的结构、物质的属性,都是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一些具体论断,其物质概念只涉及物质世界中自然界这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囊括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探究活动2】课本第29页●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探究活动3】课本第30页●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四、教后感第二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 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联系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要遵循规律,否则会受到惩罚,可以结合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事例加深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反对否认运动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否认静止的诡辩论•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二、教学重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三、教学难点•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规律与规律的表现形式四、教学过程(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什么是运动?【探究活动1】课本第31页(上)●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设计人:张利红审核人:高三政治组Ⅰ·课前延伸案一、高考考点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考点梳理1.熟读课本P28-342.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P186-187“考点剖析”部分和问题探究。
3.熟记重点(1)理解4个概念①物质及其唯一特性②运动、静止及二者关系③规律的含义及特点(2)掌握5个“原理-要求”①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③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分割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能被随意创造、消灭和改变的。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新人教版)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一、@§本单兀的地位@§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怎样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本单元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人手,通过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这三方面内容构成了本单元最基本的知识目标。
@§从能力目标来说,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分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意识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说,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增强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牢固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总之,本单元探讨世界的本质,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这一内容是任何哲学都无法回避、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温故知新】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目标导航】高考考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相信你一定行!1。
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
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
什么是物质?1.什么是运动?2。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3.什么是静止?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
什么是规律?2.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什么是规律的普遍性?3。
为什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一、互动探究: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
(培根)亲爱的同学,请你参与讨论,合作共享。
1、议一议: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首先,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谈不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其次,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各有其属性与特征,而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则舍弃了这些具体属性与特征,它只承认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可能是看得见的、暂时的、可以消灭的.2、想一想:否认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什么错误?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议一议:人在规律面前应该怎么办?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必修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教学案教案
学 习 过 程
学习导航
情景设置
问题探究
体验结论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多媒体展示材料:
多媒体展示图片
多媒体展示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
思考:什么是运动?
2、认识运动的形式
3、运动的主体是什么?
思考:什么是静止?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的的含义:
2、归纳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静止的含义
4、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2、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和。
3、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的承担者。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
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 和 。
4、静止是运动的一种。静止是、 和。
5、物质世界是与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的不
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专业班教学案
教学内容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
2、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3、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过程与
方法
联系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要遵循规律,否则会受到惩罚,可以结合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事例加深理解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
2、“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地球围绕太阳转等等,这都是规律”。这种判断()
A.否定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
B.混淆了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C.认为规律是不可认识的
高三探究世界本质教案
高三《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教案盐城市第八中学王海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的概念。
(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理解哲学的运动的概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5)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三、【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和自主探究相结合四、【教具准备】多媒体五、【教学过程】【导入】探讨:世界怎么来的?学生回答:略故事:盘古开天辟地本课高考知识点展示自主探究1、世界的物质性学生知识回顾:如何理解物质的概念?2、世界是物质的探讨: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答:两种对立的观点辨别: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什么关系?(图片)【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探究: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总结(板书)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注意:1.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概念的关系是什么?复习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板书)(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板书)【知识回顾】:什么是运动?物质和运动时什么关系?导入:漫画故事:刻舟求剑下面那些句子体现了什么道理?讲解: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探究:名言名句漫画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辨别:静止与运动探究:元素周期表价值的规律漫画:为什么我没有看见引力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科学内涵2.规律的特点(1)规律是普遍的(2)规律是客观的探究: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 的遗忘曲线3.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规律办事(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规律的客观性
◇分析
(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
(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③⑤R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⑤
地球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表明,宗教的“创世说”是站不住脚的。不仅是地球,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观的。
2.什么是物质。
教材先列举了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看法,引导我们探究物质的科学含义。
◇课堂探究:(1)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
第一框题世界的物质性
一、世界的物质性(第十七课时)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课堂探究: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探究提示: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尘云形成的。地球在约47亿年前产生,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
根据以上探究,我们体会到哲学上所讲的物质不同于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具体事物,要从哲学上揭示世界的本质,我们就必须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撇开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把握它们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性。
教材引用恩格斯名言揭示出哲学上的物质,是万事万物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与具体事物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那么,什么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呢?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思维拓展: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的联系:第一,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即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第二,二者又是有区别的。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就绝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有生有灭。第三,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课堂练习: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1~2题。
1.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
四、【方法点津】:
(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五、【课文导语】:
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运动的含义
(5)静止的含义
(6)规律的含义
(7)运动是有规律的
(8)规律是客观的
◇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
(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劭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
教材引用列宁名言高度概括了哲学上所讲的物质的本质含义:第一,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第二,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第三,物质具有可知性。
(4)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二、【重点、难点】: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
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探究提示:(1)它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这些事物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着,从哲学上说,那就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