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行业标准

合集下载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释义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释义

(四)对文物古迹的评估
1、评估的主要内容。 《准则》第11条“评估的主要内容是文物 古迹的价值,保存的状态和管理的条件,包括 对历史记载的分析和对现状的勘察。对新发现 的古遗址评估需要进行小规模的试掘,应依法 报请批准后才能进行。”《阐述》第8章: “评估必须以研究为基础”,“评估对象是实 物遗存和相关环境”,“评估要有明确的结 论”。
(一)文物古迹的定义
3、文物的基本要素:
首先文物是一种物质存在,文物必 须“有物可看”。那些只有历史记载或 传说,没有实物的不能认定为文物。
(一)文物古迹的定义
3、文物的基本要素:
其次文物必须具有价值要素。包括 地点;历史的诸要素。
(一)文物古迹的定义
“1,创造精神的代表作;2在一段时期内或世界 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 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3,能为已消逝 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 是一种建筑、建筑整体、技术整体及景观的杰出范例, 展现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5,是传统人类居 住地、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 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不 可逆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6,与具有突出的普 遍意义的事件、活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 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委员会认为本标准最好 与其他标准一起使用);”
一、《准则》的编撰
中国于1993年以“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名义参加 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现在按照中国民政部社团管 理的规定,在国内名称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英文为ICOMOS/CHINA。
2005年10月,在我国西安召开了国际古迹遗址理
事会第15届大会,这是该组织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会议。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3.05.10•【文号】办保函[2013]375号•【施行日期】2013.05.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的通知(办保函〔2013〕37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为进一步加强对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管理,规范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编制,保证勘察设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我局组织编制了《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现予印发试行。

请你局指导各地按要求做好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局。

特此通知。

附件:《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国家文物局二〇一三年五月十日附件: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二〇一三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要求2.1 勘察2.2 设计2.3 文件编制第三章建筑类保护工程设计文件3.1 适用范围3.2 现状勘察3.3 方案设计3.4 工程概算3.5 施工图设计3.6 施工图预算第四章遗址类保护工程设计文件4.1 适用范围4.2 现状勘察4.3 方案设计4.4 工程概算4.5 施工图设计4.6 施工图预算第五章石窟寺及石刻类保护工程设计文件5.1 适用范围5.2 现状勘察5.3 方案设计5.4 工程概算第六章安全防护类工程设计文件6.1 适用范围6.2 一般要求6.3 资格报审6.4 现状勘查6.5 方案设计6.6 工程概算第七章专项设计要求与提示7.1 原址重建工程设计7.2 迁移工程设计7.3 近现代文物建筑结构、设备改造工程设计7.4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必要的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设计7.5 锚固工程设计7.6 灌浆工程设计7.7 防风化工程设计7.8 防渗排水工程设计7.9 防洪工程设计7.10 防护棚罩设计7.11 油饰彩画设计7.12 壁画塑像设计第一章总则1.1为加强对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规范文物保护工程申报文件的深度,保证勘察设计质量,制定本规定。

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行业规范标准

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行业规范标准

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行业标准青砖蓝四丁砖(手工砖)常用规格240×115×53mm城砖常用规格400×190×100mm室内方砖常用规格380×380×60 mm1.外观质量要求:1.1 尺寸长宽高尺寸偏差不超过4mm1.2外观青砖表面应平整,无变形。

1.3缺棱青砖棱边应直顺、无缺损。

1.4掉角青砖掉角个数应不多于1个,且掉角的最大边长应不大于5mm。

1.5蜂窝青砖表面的蜂窝总面积应小于蜂窝所在面面积的0.5%,且单个蜂窝截面面积的最大直径应小于5mm,蜂窝深度应小于3mm。

1.6层裂不允许出现层裂现象。

1.7裂纹不允许出现裂纹。

1.8石灰爆裂石灰爆裂的区域面积应小于爆裂所在面积的0.5%,爆裂区域最大直径应小于5mm,深度应小于3mm。

1.9欠火、过火不允许欠火或过火现象。

1.10颜色青砖的颜色应一致、均匀,呈青灰色。

2.物理化学性要求。

2.1 抗压强度青砖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10MPa。

2.2抗折强度。

青砖的抗折强度应不小于1.5 MPa。

2.3体积密度青砖的体积密度应不小于1.9g/cm³。

2.4吸水率青砖的吸水率单块值应不大于18%。

2.5抗冻融性能青砖经过15次冻融循环,不应出现剥落、掉角、掉棱及裂纹等缺陷增加的现象。

2.6泛霜青砖不应出现严重泛霜现象。

3.加工生产工艺要求。

青砖应使用传统制作工艺生产,传统工艺生产参考流程:3.1取土选择砂质粘土。

3.2炼泥炼泥程序:将粘土摊开晾晒,晾晒的时间不应过短,最好用隔年土;将粘土过筛,去掉杂石,得到较细的粘土;“闷泥”即粘土浸泡,一般需要二到七天;之后进行人工揉合搅拌,使粘土颗粒尽可能地均匀密实。

3.3装模按所需的尺寸将炼好的泥一次性放入制砖坯的模具,模具内撒细沙,防止模具和砖泥粘连。

3.4阴干将制好的砖坯,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水分逐渐蒸发,达到可烧制程度。

3.5装窑装窑是将阴干后的砖坯垒垛立放在砖窑内并用泥将窑顶封严。

文物保护行业发布标准一览表

文物保护行业发布标准一览表

9 10 11 12
古代壁画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规范 古代壁画病害与图示 可移动文物修复室规范化建设与仪器装备基本要求 陶制文物彩绘保护修复技术要求
GB/T 30236-2013 GB/T 30237-2013 GB/T 30238-2013 GB/T 30239-2013
敦煌研究院 敦煌研究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主要起草单位 敦煌研究院 敦煌研究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河南博物院 敦煌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08年 2008年 2009年 2009年 2010年 2010年 2013年 2013年
文物保护单位开放服务规范 文物运输包装规范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博物馆讲解员资质划分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文来自展品标牌 古代壁画保护修复档案规范
WW/T 0008-2007 WW/T 0009-2007 WW/T 0010-2008 WW/T 0011-2008 WW/T 0012-2008 WW/T 0013-2008 WW/T 0014-2008 WW/T 0015-2008 WW/T 0016-2008 WW/T 0018-2008 WW/T 0019-2008 WW/T 0020-2008 WW/T 0021-2010 WW/T 0022-2010 WW/T 0023-2010
WW/T 0053-2014 WW/T 0054-2014 WW/T 0055-2014 WW/T 0056-2014 WW/T 0057-2014 WW/T 0058-2014 WW/T 0059-2014 WW/T 0060-2014 WW/T 0061-2014 WW/T 0062-2014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科技大学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 敦煌研究院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文物建筑工程装修工程验收记录

文物建筑工程装修工程验收记录

文物建筑工程装修工程验收记录工程名称:xxx文物建筑装修工程工程地址:xxx工程施工单位:xxx验收时间:xxxx年xx月xx日一、工程概况该装修工程是针对xxx文物建筑进行的装修,旨在保护和修复文物建筑的历史特色和文化价值。

工程内容包括室内外的装修、维修以及文物的陈列等。

二、验收范围1.室内装修:包括墙面、天花板、地面、门窗、电气线路等。

2.室外装修:包括墙面、门窗、屋顶、景观等。

三、验收标准本次验收参考了《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工程的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评估。

四、验收结果1.室内装修1.1墙面:墙面的修复工作经过细致的处理,且采用了符合文物保护要求的材料。

墙面平整,没有明显裂缝和污渍。

验收合格。

1.2天花板:天花板进行了翻新工作,无明显龟裂和渗漏现象。

平整度良好,验收合格。

1.3地面:地面瓷砖进行了更换工作,铺贴牢固,无空鼓和破损。

验收合格。

1.4门窗:门窗采用了古典风格的设计,制作工艺精细,无腐蚀和变形现象,合格。

1.5电气线路:电气线路经过合格的安装和维修,无安全隐患。

验收合格。

2.室外装修2.1墙面:墙面进行了清理和修复,无明显渗透和脱落现象。

验收合格。

2.2门窗:门窗进行了修复和更换,无变形和破损。

验收合格。

2.3屋顶:屋顶进行了维修,无渗漏和龟裂现象。

验收合格。

2.4景观:景观部分进行了设计和修复,符合文物建筑的特色和历史风貌。

验收合格。

五、问题整改未发现明显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现场整体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六、总结该文物建筑装修工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施工和维修,达到了预期要求。

装修工程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恢复了其历史特色和文化价值。

施工单位在本次工程中充分考虑了文物保护的要求,采用了相应的装修材料和工艺,并经过验收合格。

七、附图(可根据需要提供相关施工照片和验收照片)八、建议对于文物建筑装修工程的维护和保养应加强,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文物古建筑维修表格模板

文物古建筑维修表格模板

单位工程质量综合评定表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古建筑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台基与露台石作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记录石驳岸(挡墙)石料的加工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石驳岸(挡墙)石料的砌筑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主体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柱类构件制作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木柱类材质验收表梁式类构件制作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木梁类材质验收表枋梁类构件制作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木枋类材质验收表搁栅檩类构件制作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木桁、檩类材质验收表屋面木基、板类制作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木椽类材质验收表木板类材质验收表下架木结构安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屋面木基层安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屋面木基层安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斗拱(牌科)制作安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立贴屋架、牮发、升、位移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大木构架修缮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大木构架移建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砖细加工与安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石料(细)加工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石料(细)安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砌石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漏窗的制作与安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地面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墁砖地面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墁石地面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木装修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窗扇(框)的制作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隔扇、长窗(框)制作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门扇制作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窗扇、隔扇、门扇安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美人靠、坐槛制作与安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挂落、飞罩、落地罩制作与安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木装修构件的修缮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装饰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木雕的制作安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砖雕的制作安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地仗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砖雕的制作安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屋面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屋面望砖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小青瓦铺设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屋脊及饰件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综合评定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开工日期年月日建筑面积:结构类型:竣工日期年月日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工程名称:(2)表中所列出的合格证、试验报告、施工验收记录、报告、资料等都应真实明确。

DB11-T_1597-2018_文物建筑勘察设计文件编制规范

DB11-T_1597-2018_文物建筑勘察设计文件编制规范

ICS91.120.P 31D 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 11/T1597—2018文物建筑勘察设计文件编制规范Code for document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 survey and design2018- 12- 17 发布2019-04-01 实施目 次前言 (ii)i范围 (i)2术语和定义 (1)3 基本要求 (1)4现状勘察报告 (2)5方案设计文件 (9)5.1 1般要求 (9)5.2方案设计说明 (10)5.3方案设计图纸 (11)5.4设计概算书 (13)6施工图设计文件 (14)6.1 i般要求 (14)6.2施工图设计说明 (14)6.3施工图文件 (15)6.4工程预算书 (17)7补充设计文件和设计变更文件 (18)参考文献 (19)刖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文物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协作单位:北京市文物工程质量监督站,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北咨工程管理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倪越、王乃海、刘瑗、田林、黎冬青、任庆生、熊炜、王玉珂、刘卫华、赵术 强、赵跃、孙艳群、欧阳苏勇、毛国华、赵鹏、杨红、钱勃。

文物建筑勘察设计文件编制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文物建筑勘察设计文件编制的基本要求和现状勘察报告、方案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 文件、补充设计和设计变更文件的编制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下列建筑物、构筑物本体的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迁移工程、原址复建工程的勘察设计文件编制,其它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可参照使用。

a)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构筑物;b)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文物建筑勘察 survey of historic building记录文物建筑的特征、现状及环境,分析病害成因,并进行评估的活动。

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修缮原则作为本工程的施工方,我公司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施工图纸,广泛听取有关古建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特编制此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1.1 编制依据1.1.1《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哲六十七祠(七如公祠)修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1.1.2《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哲六十七祠(七如公祠)修缮工程》施工投标文件1.1.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1.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1.5《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1.6《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1.7《建筑防腐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4-95)1.1.8《古建筑木结构维修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1.1.9《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南方地区) 》(CJJ70-96)1.1.10《古建筑修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159-2008)1.1.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办法》(JGJ59-2011)1.1.1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2016)1.1.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1.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12)1.1.1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1.2修缮原则1.2.1本工程为古建筑修缮工程,不仅涉及到文物保护、木构复建,也包括部分现代结构、作法在仿古建筑中的运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古建筑“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1.2.2遵循文物建筑维修、四保存的原则,即:保存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

施工中以现状测绘研究为依据,恢复建筑原有的整体风貌,尽量利用建筑的原有材料,必须换新的部分应采用相似的材料及构造做法,推测复原的部分应与当时做法基本吻合。

并在维修中提高木材的防火、防腐、抗虫的能力。

1.2.3保证古建文物安全为主的原则。

文物修缮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文物修缮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文物修缮工程施工组织方案一、工程概况1.1 工程名称:文物修缮工程1.2 工程地点:具体地点1.3 工程规模:具体修缮内容及范围1.4 工程概况:描述文物修缮工程的目的和意义,对文物的历史背景及价值做详细介绍。

二、施工单位2.1 施工单位:xxx建筑装饰公司2.2 职责分工:具体列出各施工单位的职责和工作分工三、工程组织管理3.1 总体组织形式: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3.2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防护措施、应急预案等3.3 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手段四、施工方案4.1 预处理工作:文物修缮前的清理、包装、保护等工作4.2 施工工艺:具体的修缮工序、材料和工艺标准4.3 施工程序:施工过程的步骤和要求4.4 施工条件:包括环境条件、设备设施、人力物力等4.5 现场施工管理:对人员、设备、材料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管理措施五、工程实施方案5.1 施工前准备:材料准备、人员调配等5.2 施工过程控制: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等5.3 施工收尾工作:施工结束后的整理、清理、保护等措施5.4 绿化及环境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六、安全防护措施6.1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现场标识、文明施工、危险品管理等6.2 火灾防护措施:消防设施、消防通道、消防演练等6.3 电气安全措施:用电管理、电气设备保护等七、质量控制措施7.1 施工质量控制:质量验收标准、检验方法及要求7.2 施工质量管理:承包商施工质量管理责任与义务7.3 施工质量保证制度:保证工程质量符合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规定八、现场管理8.1 施工员工管理:包括施工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等8.2 施工设备管理:设备的配置、维护、保养等8.3 现场卫生管理:施工现场的清洁卫生管理8.4 现场秩序管理:施工现场的秩序与安全管理九、文物修缮后的保护和管理9.1 保护措施:对修缮后的文物进行保护措施9.2 后期管理:文物修缮后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十、环保和节能措施10.1 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减少10.2 节能措施: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措施和能源利用十一、技术措施11.1 施工技术标准: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施工11.2 技术革新:对施工工艺进行改良和革新11.3 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综上所述,对于文物修缮工程施工组织方案的详细规划和安排将有助于确保文物修缮工程顺利进行,并且保证工程质量,做到安全、环保和节能,最终实现对文物的保护、修缮和管理。

文物保护工程专业资格考试古建筑样题

文物保护工程专业资格考试古建筑样题

古建造样题 1一、单项选择题1.宋代“四椽栿”对应的清代名词是( B )。

A.四架梁 B.五架梁C.三架梁 D.单步梁2.下列属于宋代大木作楼阁平座柱做法的是(A)。

A.永定柱造、缠柱造B.移柱造、叉柱造C.缠柱造、叉柱造D.移柱造、缠柱造3.下列建造中不属于辽代木结构佛寺殿塔的是(D)。

A.蓟县独乐寺观音阁B.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C.应县佛宫寺释迦塔D.南京栖霞寺舍利塔4.清代掌管样房的“样雷式”所做的“烫样”指的是(D)。

A.设计手册B.工具C.图纸D.模型5.栱是臵于坐斗口内或者跳上的短横木,栱的名称亦依据部位而不同,正出于坐斗摆布的第一层横栱在宋代称(C)。

A.瓜子栱B.慢栱C.泥道栱D.令栱6.干槎瓦屋面是没有盖瓦,瓦垄间不用灰梗遮挡,也不作复杂垂脊,于是屋面体轻、省料、不易生草、防水性能好。

这种屋面多见于 (C)。

A.江苏、浙江B.四川、重庆C.河南、山西D.辽宁、吉林7.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都对石作的操作程序做了规定,宋《营造法式》规定的石作造作次序是(C)。

A.打剥、粗搏、褊棱、斫作、细漉和磨砻B.打荒、做糙、錾斧、扁光、剔凿和安砌C.打剥、粗搏、细漉、褊棱、斫作和磨砻D.打荒、做糙、扁光、錾斧、剔凿和安砌8.北方清式建造小式黑活排山脊的脊件由下至上的构造做法是(B)。

A.当沟、混砖、眉子B.当沟、瓦条、混砖、眉子C.当沟、瓦条、混砖、扣脊筒瓦D.当沟、瓦条、混砖、陡板、眉子9.关于砖券摆砌规则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券砖应为单数B.看面形式为马莲对的合龙砖应以“长身”露明C.如为细作砖券不应留有“雀台”D.平券本身的高度不小于跨度的 20%10.抢险加固工程常用的加固方法错误的是(D)。

A.在构架歪闪的反方向支顶B.梁枋折断严重时,应用杆件直接顶在最危(wei)险部位C.柱子下沉时,应支垫四周的梁枋,以避免柱子继续下沉D.斗栱歪闪、缺损时,应将斗栱归位矫正,补配构件11.当梁枋构件的挠度超过规定的限值或者发现有断裂迹象时,正确处理的方法是(A)。

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行业标准

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行业标准

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行业标准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行业标准青砖蓝四丁砖(手工砖)常用规格240×115×53mm城砖常用规格400×190×100mm室内方砖常用规格380×380×60 mm1.外观质量要求:尺寸长宽高尺寸偏差不超过4mm1.2外观青砖表面应平整,无变形。

1.3缺棱青砖棱边应直顺、无缺损。

1.4掉角青砖掉角个数应不多于1个,且掉角的最大边长应不大于5mm。

1.5蜂窝青砖表面的蜂窝总面积应小于蜂窝所在面面积的%,且单个蜂窝截面面积的最大直径应小于5mm,蜂窝深度应小于3mm。

1.6层裂不允许出现层裂现象。

1.7裂纹不允许出现裂纹。

1.8石灰爆裂石灰爆裂的区域面积应小于爆裂所在面积的%,爆裂区域最大直径应小于5mm,深度应小于3mm。

1.9欠火、过火不允许欠火或过火现象。

1.10颜色青砖的颜色应一致、均匀,呈青灰色。

2.物理化学性要求。

抗压强度青砖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10MPa。

2.2抗折强度。

青砖的抗折强度应不小于 MPa。

2.3体积密度青砖的体积密度应不小于cm3。

2.4吸水率青砖的吸水率单块值应不大于18%。

2.5抗冻融性能青砖经过15次冻融循环,不应出现剥落、掉角、掉棱及裂纹等缺陷增加的现象。

2.6泛霜青砖不应出现严重泛霜现象。

3.加工生产工艺要求。

青砖应使用传统制作工艺生产,传统工艺生产参考流程:3.1取土选择砂质粘土。

3.2炼泥炼泥程序:将粘土摊开晾晒,晾晒的时间不应过短,最好用隔年土;将粘土过筛,去掉杂石,得到较细的粘土;“闷泥”即粘土浸泡,一般需要二到七天;之后进行人工揉合搅拌,使粘土颗粒尽可能地均匀密实。

3.3装模按所需的尺寸将炼好的泥一次性放入制砖坯的模具,模具内撒细沙,防止模具和砖泥粘连。

3.4阴干将制好的砖坯,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水分逐渐蒸发,达到可烧制程度。

文物建筑工程屋面工程验收记录

文物建筑工程屋面工程验收记录

文物建筑工程屋面工程验收记录项目地址:工程主要内容:本次工程主要是对文物建筑的屋面进行维修和保护工作。

一、项目概况:本次屋面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屋面瓦片更换工作:对原有的老化和损坏的瓦片进行更换,保证屋面的密封性和保温性。

2.屋面防水处理:对屋面进行防水处理,确保屋面不渗水。

3.屋面防腐处理:对屋面的木质结构进行防腐处理,防止腐烂。

4.屋面加固工作:对屋面的结构进行加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二、工程验收情况:1.屋面瓦片更换工作:经过现场测量和检查,发现瓦片更换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新瓦片的颜色、形状和老瓦片一致,未发现破损或缺陷。

2.屋面防水处理:进行了水压试验,压力达到设计要求,未发现渗漏现象。

防水层平整牢固,未出现开裂、脱落等问题。

3.屋面防腐处理:防腐剂均匀涂覆于木质结构表面,干燥后形成了一层坚固的防腐层,达到了预期效果。

4.屋面加固工作:经过验收测试,加固工作经受住了各项试验,屋面结构安全可靠。

三、工程质量评估:1.屋面瓦片更换工作:更换后的瓦片外观整齐,色彩协调,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质量合格。

2.屋面防水处理:防水层材料质量可靠,屋面未出现渗漏现象,防水效果良好。

3.屋面防腐处理:防腐剂涂覆均匀,木质结构无腐蚀现象,达到预期效果。

4.屋面加固工作:加固部位结构紧密,无松动和变形现象,保证了屋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问题及处理措施:1.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有少数瓦片发现有小裂缝,经过对裂缝进行修补后,瓦片质量符合要求,不会对使用和安全造成影响。

2.工程过程中遇到了大雨,导致部分施工材料受潮,经过鉴定后,未发现材料质量受损,不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五、结论:经过对文物建筑屋面工程的验收,工程质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要求,屋面瓦片更换、防水、防腐和加固等工作均达到预期效果。

工程不仅提高了屋面的保温和防水性能,也更好地保护了文物建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六、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文物建筑的长期保护,建议定期检查和维护屋面工程,及时修补瓦片和防水层的破损,保持防腐层的完好,确保屋面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北京市文物建筑装修暂行标准及管理规定

北京市文物建筑装修暂行标准及管理规定

In the end, I couldn't hold it, and finally I said it. I was tired of myself and my heart. I didn't dare to think about the future, and I didn't want to see the past. Everything was expected but slowly destroyed!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北京市文物建筑装修暂行标准及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确保文物建筑的安全,根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文物建筑、各区县文化委员会普查登记在册的文物建筑,进行装修的适用本标准。

第三条文物建筑装修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不改变文物建筑原状原则;不改变建筑结构和外观原则;不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文物建筑原则;不危害文物建筑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原则;可逆性原则。

第四条文物建筑装修主要包括室内吊顶、增加隔断、加铺新型材料地面、墙面重新装饰;增设水、电、暖等设施以及更新、安装对文物建筑室内现状的外观产生影响的其他各类装饰施工项目。

第五条装修装饰应具有可逆性,拆除装修后可恢复文物建筑的历史原状。

装修材料不得对文物建筑本体及其附属文物造成污染,不得给文物建筑造成各种新的安全隐患,装修材料以及现场安装必须符合消防安全、安装质量等各项行业规定和行业规范标准。

第六条文物建筑原则上不得进行改变文物原状的室外装饰装修。

第二章装修设计第七条装修设计方案不得对文物建筑结构、墙体及文物构件造成损坏或产生不良影响。

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室内有旧彩画、壁画及各种雕饰线的文物建筑,原则上不设计吊顶。

(二)增加设备及必要的附加构筑物,对接触的文物须采取有效的、可逆的保护措施。

文物保护工程监理单位资质标准

文物保护工程监理单位资质标准

文物保护工程监理单位资质标准文物保护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旨在保护、修复和研究文化遗产,以保护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为了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和规范,文物保护工程监理单位应具备一定的资质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文物保护工程监理单位应具备的资质标准。

一、专业资质要求文物保护工程监理单位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

首先,监理单位应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能够独立完成文物保护工程的监理和评估工作。

其次,监理单位的团队成员应包括专业的文物保护建筑师、文物考古学家、材料工程师以及相关技术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文物保护工程的各个方面。

此外,监理单位应具备熟悉相关法规和标准的监理人员,并能够合理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评估。

二、技术能力要求文物保护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监理单位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

首先,监理单位应具备文物保护工程的调研、方案设计和施工监理能力,包括文物的历史状况调查、材料测量和监测、施工方案评估等。

其次,监理单位应具备文物保护工程的技术评估和质量检测能力,能够对文物保护工程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测,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报告和意见。

此外,监理单位应具备处理文物保护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问题解决方案。

三、业绩评估要求监理单位的过往业绩是评估其能力和信誉的重要指标。

文物保护工程监理单位应提供其过往完成的文物保护工程案例,包括对文物建筑、文物遗址和文物藏品的保护和修复项目。

这些案例应证明监理单位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服务质量,并能够根据不同的项目要求进行灵活的合作和创新。

四、法律合规要求文物保护工程监理单位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工程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监理单位应具备熟悉相关法规的能力,并能够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施工过程符合法规要求。

此外,监理单位还应具备灵活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能够及时解决工程中的法律和技术问题。

总结:综上所述,文物保护工程监理单位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文物保护工程调研和监理能力、技术评估和质量检测能力,以及处理问题和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古建筑维修及装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古建筑维修及装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第1章综合说明 (4)1.1编制依据 (6)1.2工程概况 (9)1.3工程特点和难点 (11)第2章项目管理目标 (12)2.1质量目标 (12)2.2工期目标 (12)2.3安全目标 (13)2.4环保与文明施工目标 (13)2.5降低噪音措施 (13)2.6造价控制目标 (13)2.7信息化施工管理目标 (13)2.8全面履约措施 (13)第3章施工部署 (13)3.1前期施工准备及安排 (13)3.2施工现场组织机构及专业技术力量配备 (14)3.3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15)3.4劳动力组织与配备 (16)3.5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18)3.6临时用电方案 (19)3.7临时用水方案 (23)3.8材料管理及构配件的用量计划 (23)3.9资金保证 (26)第4章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6)4.1主要修缮项目及工序内容 (26)4.2架子工程 (27)4.3屋面拆除工程施工方案 (29)4.4椽望等木基层修缮 (30)4.5木构件(含望板、闷顶木龙骨)刷防火涂料 (31)4.6屋面护板灰、灰背层施工 (34)4.7屋面聚氨酯防水涂料两布六涂防水层。

(36)4.8按原样恢复瓦屋面 (39)4.10整修仿清式三交六碗棂花门窗 (46)4.11室内天花拆除、恢复及整修 (47)4.12油饰工程 (48)4.13彩画工程 (51)4.14防雷接地工程 (59)第5章安全施工和消防、保卫措施 (60)5.1管理目标与计划 (60)5.2组织管理 (60)5.3管理制度 (61)5.4行为控制 (61)5.5劳务用工管理 (61)5.6安全防护管理 (62)5.7临时用电管理 (62)5.8消防保卫管理 (63)5.9防盗措施 (66)5.10职业病预防措施 (66)5.11脚手架防雷接地措施 (67)第6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67)6.1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67)6.2施工进度及计划管理 (68)6.3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在施工中的作用与关系 (68)6.4工期保证措施 (71)6.5可能影响工期的因素 (74)6.6对影响进度的突发事件所采取的处理措施 (75)6.7不可预见性安排计划 (75)第7章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 (77)7.1质量目标 (77)7.2实施强化控制过程 (77)7.3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79)7.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80)7.5工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80)7.6质量保证措施 (82)7.7主要施工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89)第8章劳动力使用及主要设备计划及管理 (94)8.1劳动力计划及管理 (94)8.2施工机械设备计划及管理 (96)第9章总承包协调管理 (100)9.1总承包管理内容 (100)9.2工程项目的总承包管理 (101)9.3工程项目的协调工作 (102)第10章雨季施工措施 (107)10.1雨季施工措施 (107)10.2高温季节施工措施 (114)10.3沙尘暴气候施工措施 (115)第11章成品保护和工程保修工作的措施 (115)11.1文物保护技术措施 (116)11.2成品保护工作的组织机构 (118)11.3成品保护责任及管理措施 (118)11.4成品保护主要措施 (118)12.1管理目标与计划 (120)12.2组织保证 (120)12.3工作制度 (121)12.4场容管理措施 (121)12.5防止对大气污染 (121)12.6防止废水污染 (122)12.7防止施工噪音污染 (122)12.8废弃物管理 (123)12.9材料设备管理 (123)12.10职业病预防措施 (124)12.11其它措施 (124)第13章工程检验与试验 (125)13.1施工现场试验的原则 (126)13.2工程检验与试验 (126)13.3试验工作的机构 (126)13.4材料和设备检验 (126)13.5工艺检验 (127)13.6不合格品的处理 (127)13.7大木结构腐朽状况检测 (127)第14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30)14.1生产区布置说明 (130)14.2临时电路设置 (130)14.3临时供水及消防设施的设置 (130)14.4临时加工区设置 (130)第15章降低成本措施 (131)15.1小流水施工组织 (131)15.2缩短工期 (131)15.3项目管理效益 (131)15.4成本核算 (132)15.5保证工期 (132)15.6管理、节约措施 (132)15.7技术措施 (132)第16章工程竣工验收及保修制度 (133)16.1工程竣工验收 (133)16.2工程保修 (133)第17章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及预案 (138)17.1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138)17.2公司应急指挥及救援组织机构 (138)17.3应急指挥及救援组织职责 (139)17.4本工程安全事故隐患的辨识 (140)17.5主要事故紧急预案及措施 (140)附图1施工进度网络图 (150)附图2施工现场平面图 (151)第1章综合说明建筑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生产技术活动。

古建筑维修施工方案

古建筑维修施工方案

古建筑维修施工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依据 (2)1.2 工程概况 (3)二、工程目标 (4)2.1 历史价值保护 (5)2.2 结构安全加固 (6)2.3 预防性维护 (7)三、维修原则与要求 (8)3.1 原貌恢复 (9)3.2 结构安全 (10)3.3 环境协调 (12)四、维修材料与工艺 (13)4.1 材料选择 (14)4.2 施工工艺 (15)五、施工组织与管理 (16)5.1 组织架构 (18)5.2 施工进度计划 (19)5.3 质量控制措施 (19)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20)6.1 风险因素识别 (22)6.2 应对措施 (23)七、工程验收与移交 (24)7.1 验收标准 (25)7.2 移交程序 (26)八、后期维护与管理 (27)8.1 维护计划 (28)8.2 数据记录与档案管理 (29)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古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重要的历史见证。

随着时间的流逝,古建筑也面临着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损害,需要进行维修和保护。

本次维修施工方案的制定,旨在针对古建筑现状进行全面评估,提出科学合理的修复措施,确保古建筑得到妥善保护和维修,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1.1 编制依据本维修施工方案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古建筑修缮技术规范》、《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和建筑学理论进行编制的。

我们还参考了历年来古建筑维修的实践经验,并结合了现场勘察的结果和工程设计的要求。

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所有维修活动符合国家及地方关于文物保护和建筑维修的法律法规要求。

技术规范与标准:遵循古建筑维修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如《古建筑木结构维护规范》等,以确保维修的质量和安全性。

历史文献与资料:参考古建筑的史料、图纸、旧址照片等,以了解建筑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现场勘察结果:根据实际现场勘查所得的数据和信息,为制定维修方案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文物工程施工资料

文物工程施工资料

文物工程施工资料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遗产的重视,文物保护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物工程施工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文物工程施工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严格的施工管理。

本文将围绕文物工程施工资料展开讨论,探讨文物工程施工资料的内容、要求及重要性。

二、文物工程施工资料的内容1.征地拆迁资料:文物工程施工往往需要对原有建筑进行改建或修缮,这就需要进行征地拆迁工作。

征地拆迁资料包括土地证、房产证、拆迁补偿协议等文件。

2.施工图纸:施工图纸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文件,包括建筑结构图、水电布局图、装饰图等。

图纸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并在施工前进行备案。

3.质量检测报告:文物工程施工对质量要求极高,因此需要进行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报告包括材料试验报告、结构验收报告等。

4.安全生产资料:安全生产资料是文物工程施工的重要保障,包括施工方案、安全生产责任书、施工安全检查记录等。

5.验收报告:文物工程施工完工后需要进行验收,验收报告是对施工质量的核查。

验收报告包括竣工图、竣工报告、交房材料清单等。

6.其他相关资料:包括工程款支付证明、工程发票、施工合同等。

以上是文物工程施工资料的主要内容,这些资料是保证文物工程施工进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

三、文物工程施工资料的要求1.完整性:文物工程施工资料要求完整,不得有缺失或漏项。

2.准确性:文物工程施工资料要求准确无误,不得有虚假信息。

3.真实性:文物工程施工资料要求真实,不得造假或篡改。

4.规范性:文物工程施工资料要符合相关规范标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5.保密性:文物工程施工资料涉及重要信息,要求保密,不得外泄。

以上是文物工程施工资料的要求,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要求,才能确保文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四、文物工程施工资料的重要性1.保障施工质量:文物工程施工资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依据,只有通过资料核查和验收,才能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规范施工单位行为:文物工程施工资料要求严格,通过规范施工单位的行为,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青岛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修缮施工导则

青岛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修缮施工导则

青岛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修缮施工导则(试行)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0年1月目录一、总则 (1)二、术语 (3)三、基本规定 (8)四、修缮施工 (17)1一般规定 (17)2屋面 (19)2.1一般规定 (19)2.2卷材屋面 (20)2.3瓦屋面 (27)2.4屋架 (36)2.5细部节点 (45)3外墙装饰面 (56)3.1一般规定 (56)3.2面砖、石材面层 (57)3.3清水砖墙 (59)3.4抹灰面层 (61)3.5粉饰面层 (66)3.6外墙清洗 (67)4内墙 (69)4.1一般规定 (69)4.2砖墙 (70)4.3轻质隔墙 (71)5顶棚 (74)5.1一般规定 (74)5.2抹灰顶 (74)5.3吊顶 (75)6门窗 (82)6.1一般规定 (82)6.2窗 (82)6.3门 (86)6.4五金、合页 (89)6.5玻璃 (90)7楼地面 (91)7.1一般规定 (91)7.2水磨石地面 (91)7.3天然板材及面砖板材 (95)7.4木地板 (97)7.5新材料地面 (100)8设备 (102)8.1一般规定 (102)8.2电气线路 (103)8.3给排水 (106)8.4采暖设备 (107)8.5消防系统 (110)8.6避雷系统 (112)9细部构件 (113)9.1砖木石雕 (113)9.2装饰构件 (114)9.3石材、木楼梯 (115)10道路 (117)第一章总则1.为保护、利用、传承青岛近现代历史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规范本市近现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活动或行为,维护建筑本体安全性能,提升可持续利用的水平,发挥近现代历史建筑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管理条例》等国家、地区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及国内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先进理论实践经验,同时结合本市近现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导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行业标准
青砖
蓝四丁砖(手工砖)常用规格240 X115 X53mm
城砖常用规格400 X190 x iOOmm
室内方砖常用规格380 X380 X60 mm
1.外观质量要求:
1.1 尺寸长宽高尺寸偏差不超过4mm
1.2 外观青砖表面应平整,无变形。

1.3缺棱青砖棱边应直顺、无缺损。

1.4掉角
青砖掉角个数应不多于1 个,且掉角的最大边长应不大于
5mm 。

1.5蜂窝青砖表面的蜂窝总面积应小于蜂窝所在面面积的0.5% ,且单个蜂窝截面面积的最大直径应小于5mm ,蜂窝深度应小于3mm 。

1.6层裂不允许出现层裂现象。

1.7 裂纹不允许出现裂纹。

1.8 石灰爆裂
石灰爆裂的区域面积应小于爆裂所在面积的 大直径应小于 5mm ,深度应小于 3mm 。

1.9 欠火、
过火
不允许欠火或过火现象。

1.10 颜色 青砖的颜色应一致、均匀,呈青灰色。

2.物理化学性要求。

2.1 抗压强度
青砖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 10MPa 。

2.2 抗折强度。

青砖的抗折强度应不小于 1.5 MPa 。

2.3 体积密度
青砖的体积密度应不小于 1.9g/cm 3。

2.4 吸水率 青砖的吸水率单块值应不大于 18% 。

2.5 抗冻融性能
青砖经过 15 次冻融循环, 不应出现剥落、
缺陷增加的现象。

2.6 泛霜 青砖不应出现严重泛霜现象。

3. 加工生产工艺要求。

青砖应使用传统制作工艺生产,传统工艺生产参考流程:
3.1 取土
选择砂质粘土。

0.5% ,爆裂区域最
掉角、
掉棱及裂纹等
3.2 炼泥
炼泥程序:将粘土摊开晾晒,晾晒的时间不应过短,最好用隔年土;将粘土过筛,去掉杂石,得到较细的粘土;“闷泥”即粘土浸泡,一般需要二到七天;之后进行人工揉合搅拌,使粘土颗粒尽可能地均匀密实。

3.3 装模
按所需的尺寸将炼好的泥一次性放入制砖坯的模具,模具内撒细沙,防止模具和砖泥粘连。

3.4 阴干
将制好的砖坯,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水分逐渐蒸发,达到可烧制程度。

3.5 装窑
装窑是将阴干后的砖坯垒垛立放在砖窑内并用泥将窑顶封严。

装窑工作应在烧窑的前一天装好,一般同一个窑里各部位的温度并不完全相同,窑的下部火力比较集中,温度较高,窑的上部,温度相对较低,要根据窑温安排好砖坯的码放。

3.6 焙烧
需要对烧窑过程中的燃烧种类、数量、烧窑时间进行控制。

古代常用的燃料有草、柴、煤炭等。

砖坯焙烧时火候要控制适当,以
免出现欠火和过火的砖。

3.7洇窑
砖烧成后,用清水洇窑,砖要洇透水,通过洇窑使砖的颜色由红色变成青灰色。

3.8出窑
青砖出窑前要冷却,当青砖的温度将至环境温度后再将青砖从
窑中搬出,搬运时要遵循从上往下,从外往里的顺序。

4、出具实验报告及合格证明。

青瓦
1.外观质量要求:
1.1尺寸
对青瓦的长宽厚高允许的偏差范围w 4mm。

1.2表面质量
青瓦的砂眼、起包、磕碰、石灰爆裂等缺陷的尺寸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青瓦表面质量缺陷允许范围
1.3 变形
青瓦产生变形的允许范围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青瓦变形允许范围
1.4 欠火、分层
青瓦不应有欠火或分层的缺陷
1.5 裂纹
青瓦的裂纹长度允许范围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青瓦裂纹长度允许范围
单位为毫米
1.6纹饰
带有纹饰的勾头瓦、滴水瓦、花边瓦及饰件等应检查纹饰,其纹饰与样瓦的纹饰相一致,纹饰线条应清晰、无断线,图案应无变形。

1.7颜色
同批次青瓦颜色应一致,且与样瓦颜色协调。

2.物理化学性要求
2.1 抗弯曲性能
筒瓦、板瓦应进行抗弯曲性能试验,青瓦长度小于150mm ,可不做抗弯曲性能试验。

青瓦的弯曲破坏荷载应不小于850N 。

2.2 抗冻融性能青瓦应进行抗冻融性能试验。

经15 次冻融循环不应出现剥落、掉角、掉棱、酥碱及裂纹等缺陷增加的现象。

2.3吸水率
青瓦应进行吸水率试验。

青瓦吸水率不应大于17% 。

2.4抗渗性能
青瓦应进行抗渗性能试验。

经3h 瓦背面无滴落水滴产生。

2.4 泛霜筒瓦、板瓦应进行泛霜试验。

不应有严重的泛霜现象。

2.5加工生产工艺要求
青瓦的生产,应使用传统生产工艺。

青瓦的传统生产工艺流程:
2.5.1 取土选择粘性较好,可塑性强的粘土,保证制成坯后,坚固耐用。

2.5.2 制泥制泥工序分成几步:将粘土摊开晾晒;将粘土过筛,去掉杂石,得到较细的粘土;浸泡粘土,增加粘土的可塑性;之后对浸泡后的粘土进行人工揉合搅拌,使粘土颗粒尽可能的均匀密实。

2.5.3 制坯
将制好的泥,按所需要的形状,制成瓦坯的工艺过程叫做制坯古代制坯主要有三种方法:轮瓦法,模具法,模具与雕塑结合法。

2.5.4 阴干将制好的瓦坯,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水分逐渐蒸发,达到可烧制程度。

2.5.5 装窑
一般在同一个窑里各部位的温度并不完全相同,窑的下部火力比较集中,温度较高,窑的上部,离火源较远,温度相对低一些,装窑要根据这一特点安排好各种瓦坯的码放位置。

2.5.6 烧窑烧窑是青瓦制作的一道关键程序,需要对烧窑过程中的燃料种类、数量、烧窑时间进行控制,古代常用的燃料有草、柴、煤炭等,瓦坯焙烧时火候要控制适当,以免出现欠火瓦和过火瓦。

2.5.7 洇窑出窑前要用清水洇窑。

2.5.8 出窑
青瓦出窑前要有足够的冷却时间,使青瓦的温度降至环境温度后再将青瓦从窑内搬出。

3.出具实验报告及合格证明。

木材
1.1选材原则
文物建筑维修应依据“原形制、原结构、原材质、原工艺”的
原则。

当原构件产生病害、腐朽等问题而不能继续使用,应使用与
原构件一样的木材种类进行替换。

1.2木材构件材质要求
不论何种构件均要求全材长范围内不允许有腐朽;除柱类表层允许v 3mm的虫蛀,其他木构件不允许有虫蛀;其他木节(包括活
结、死结)、扭纹、裂纹、髓心每个构件要求均不同,具体请参考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WW/T 0062 —2014 )。

1.3含水率要求
对于文物建筑维修木材,应尽量提前备料,使用前应经过干燥处理,检验全部木构件的含水率。

木材含水率要求见表1。

表中第1、2类应自然风干至合格含水率,第3类可采用烘干方式。

表1 含水率要求
1.4 存放
存放应有固定场所,按照品种规格堆放整齐,衬垫严实、平整,每个批次每种木材悬挂标识,在不受日晒雨淋雪飘和地面潮湿的场所存放,并应离地疏隔存放,使每根木材的上下左右留有供空气流通的空袭,严禁与腐朽、虫蛀的旧木料混合堆放,使每根木材的上下左右留有供空气流通的空袭,严禁与腐朽、虫蛀的旧木料混合堆放,以保证防虫通风。

2. 出具实验报告及产品合格证。

合格证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等级、批号、检验员、出厂日期。

石材
1. 选择原则文物建筑维修应依据“原形制、原结构、原材质、原工艺”的
原则。

当需要进行石构件的替换时,所使用的新石材与所替换石材的材质、花纹及光感应一致或相近,雕刻的花纹图案应能反映文物建筑的历史特征。

2. 加工质量技术指标
2.1 平整度石材的外露面应平整,无明显凸凹。

2.2 角度石材各相邻平面的夹角应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2.3外观质量一般情况下,石材应无裂纹、隐残,纹理为沿石材形成方向最
佳。

构件的主要部位应无石瑕、红线、黑线、白线,需磨光和棱角部位应无石铁。

石材外露部分表面应平整,石材之间相邻表面应凿打平整。

3. 古建筑维修中石材加工要求不能看出机械痕迹。

4.出具实验报告及合格证明。

检验项目包括规格平整度、角度、外观质量、体积密度、吸水率、硬度、干湿稳定性。

合格证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等级、批号、检验员、出厂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