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之崔莺莺人物分析

合集下载

《西厢记》之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之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

浅析崔莺莺人物形象《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王实甫根据元稹的《莺莺传》为原本,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中脱胎而来的元代汉族戏曲剧本,是我国古典喜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主要叙述了书生张生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两人的恋情却遭到相国夫人的百般阻扰,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西厢约会、私定终生并且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圆满结局的故事。

《西厢记》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其实描绘了“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主题最成功的戏剧,更是在与其对于女主角崔莺莺的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借用金圣叹曾经给予崔莺莺的性格特征做出的评价有云:“无双,天下之至尊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有情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灵慧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矜尚女子也。

”在此,便由此展开具体的分析。

首先,一开始我们便可以得知崔莺莺乃是已故相国大人的千金小姐,芳龄十九,端的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兼具温文贤淑。

不可不谓之是大家闺秀,人比花娇。

君不见张生在普救禅寺大雄宝殿初见莺莺,便“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张生萤窗苦读二十年,原本满心“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安邦定国的大志,原意奔赴长安一心只为考取功名只为飞黄腾达的锦绣仕途,只怕是在见到崔莹莹的花容月貌之后全抛在脑后,烟消云散不知所踪,唯叹“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

而之后的孙飞虎倾慕崔莺莺的美貌,要用武力强行围困普救寺抢走崔莺莺,来作自己的压寨夫人。

以及莺莺烧香时原应两耳清净不问七情六欲的和尚也心神不定,由此可轻易得见崔莺莺的气质非凡,清丽脱俗。

再也,论才情,崔莺莺那是才思敏捷,多才多艺,无论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针黹女红,秋千蹴球,可以说是样样精通,更是有才女之誉。

借着崔莺莺月夜焚香拜月,张生隔墙观望,继而吟诗曰:“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而崔莺莺随即和曰:“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崔莺莺(二)》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崔莺莺(二)》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崔莺莺(二)》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崔莺莺(二)》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崔莺莺是王实甫《西厢记》杂剧里的主要人物之一。

崔莺莺人物形象具体分析

崔莺莺人物形象具体分析

崔莺莺人物形象具体分析1.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要分析崔莺莺的人物形象,必须要从崔莺莺所处的历史环境说起。

王实甫给故事设定的年代是唐贞元年间,但的实际上是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崔莺莺丞相之女的身份,也说明其生长环境的典型性。

封建纲常和封建礼教宣扬的是妇女要遵从夫权、政权、神权的意识统治,守好“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行为约束。

正如剧中借红娘之口对所说的“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得辄入中堂”莺莺的生活环境跃然纸上,严格苛刻的家规,严酷冰冷的礼教信条下,崔莺莺的命运几乎是注定的:那就是受父母之命,遵媒妁之言嫁给门当户对的尚书之子---郑恒。

封建礼教的封锁和教化压抑了莺莺的性格,但却没有泯灭她对青春、对爱情、对美好幸福生活追求的火焰,最终成为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2.外在形象描绘《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外在形象之美的描绘是通过张生的一系列反应来间接引入的,先给观众丰富地想象空间,然后步步推进,逐层雕琢,这正是王实甫独具匠心之处。

《惊艳》一折中,张生在普救寺第一次见到莺莺,立即“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这种夸张的惊艳之感,让观众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绝世美貌、风姿绰约的东方美女的形象出现。

而莺莺这个久居深闺的大家闺秀遇到了儒雅风流的书生张生后的反应也是耐人寻味的:两人四目相对,崔莺莺在察觉陌生男子的偷窥之后,并没有立即回避,而是回头觑视,这一细节的渲染,无疑为后来莺莺公然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行为埋下了伏笔。

因为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环境中,这一细微的动作也是不被允许的。

对崔莺莺外在形象的进一步渲染是见到张生的莺莺心绪不宁,由红娘陪着在佛殿前细语漫步,被张生远远看见。

只见莺莺白皙的面庞上宫中流行的新月般的弯眉“斜侵入鬓云边”,更叫张生心生爱慕。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

(旦云)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

《西厢记》之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之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

浅析崔莺莺人物形象《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王实甫根据元稹的《莺莺传》为原本,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中脱胎而来的元代汉族戏曲剧本,是我国古典喜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主要叙述了书生张生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两人的恋情却遭到相国夫人的百般阻扰,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西厢约会、私定终生并且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圆满结局的故事。

《西厢记》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其实描绘了“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主题最成功的戏剧,更是在与其对于女主角崔莺莺的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借用金圣叹曾经给予崔莺莺的性格特征做出的评价有云:“无双,天下之至尊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有情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灵慧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矜尚女子也。

”在此,便由此展开具体的分析。

首先,一开始我们便可以得知崔莺莺乃是已故相国大人的千金小姐,芳龄十九,端的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兼具温文贤淑。

不可不谓之是大家闺秀,人比花娇。

君不见张生在普救禅寺大雄宝殿初见莺莺,便“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张生萤窗苦读二十年,原本满心“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安邦定国的大志,原意奔赴长安一心只为考取功名只为飞黄腾达的锦绣仕途,只怕是在见到崔莹莹的花容月貌之后全抛在脑后,烟消云散不知所踪,唯叹“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

而之后的孙飞虎倾慕崔莺莺的美貌,要用武力强行围困普救寺抢走崔莺莺,来作自己的压寨夫人。

以及莺莺烧香时原应两耳清净不问七情六欲的和尚也心神不定,由此可轻易得见崔莺莺的气质非凡,清丽脱俗。

再也,论才情,崔莺莺那是才思敏捷,多才多艺,无论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针黹女红,秋千蹴球,可以说是样样精通,更是有才女之誉。

借着崔莺莺月夜焚香拜月,张生隔墙观望,继而吟诗曰:“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而崔莺莺随即和曰:“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西厢记》崔莺莺形象分析

《西厢记》崔莺莺形象分析

《西厢记》崔莺莺形象分析二、《西厢记》概述前朝崔相国去世了,相国夫人郑氏带着女儿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乡安葬,因路途受阻,暂住前相国修造的普救寺。

女主人公崔莺莺年芳十九,貌美如花,身姿婀娜,擅长针黹女工,诗词书算。

崔莺莺从小学习“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有未婚夫名叫郑恒,是郑尚书的长子。

家境贫寒的书生张珙只身进京赶考,路过普救寺,慕名寺中景致,就此住下。

在游览普救寺时,偶遇在佛殿前赏花的崔莺莺,对她一见钟情。

张生被崔莺莺俊俏的容貌和不俗的才情所吸引,为了多见几面佳人芳容,便继续停留在普救寺。

崔莺莺也有意于张生,两人在花园中联诗对吟,春心萌动。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的容颜,便包围普救寺,企图抢夺莺莺。

崔老夫人情急之下,便许诺:谁能杀退贼军,就把莺莺许配给谁。

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是武状元,统领着十万大军。

张生便请杜确派兵,最终打退了孙飞虎。

但是崔老夫人却变卦赖婚,使得崔莺莺与张生都很痛苦。

莺莺的丫鬟红娘看着不忍心,便背着崔老夫人,协助两人月夜弹琴,互表真情。

张生对莺莺的爱恋越加深厚,几日不见她,便害了相思病。

莺莺央求红娘前去探望。

张生写简帖儿向莺莺诉说自己的相思之情。

莺莺担心红娘向老夫人揭发自己与张生的私情,便故作训斥红娘,让她带信给张生责骂他无礼,实际上却是约会张生的情诗。

等到张生月夜情急跳墙出来赴约时,莺莺又数落张生行为下流,发誓再不见他。

张生被莺莺的反复无常弄得不知所措,相思病更重了。

莺莺借病探望张生,与他在房中幽会。

后来,崔老夫人发现了莺莺与张生的越轨行为。

在红娘的求情和劝说之下,老夫人无奈答应张生与崔莺莺的婚事,但是前提是张生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

崔莺莺不愿与张生分别,在长亭送别之时,嘱咐张生不管得不得官,都要赶快回来,不能抛弃自己另娶一妻。

张生连连答应。

最后张生考上状元,向莺莺报喜。

郑恒却在这时谎称张生已经抛弃莺莺,另娶高官之女。

崔老夫人再次将莺莺许给郑恒,在成亲当日,张生衣锦还乡,并识破郑恒的诡计。

关于《西厢记》中崔莺莺人物形象的分析

关于《西厢记》中崔莺莺人物形象的分析

关于《西厢记》中崔莺莺人物形象的分析关于《西厢记》中崔莺莺人物形象的分析【一】《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敢于在当时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之下歌“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美好愿望,《西厢记》确有着惊世骇俗的巨大力量。

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

这本书还让我知道了旧中国宋朝时代的腐败一百零八好汉们一次一次地被抓,每次都逃了出来,一次一次的被暗忖,杀手们却一次一次的失败,说明了好汉们的实力又如此的强。

最后,卢俊义的一个梦结束了这个故事……作者王实甫呕心沥血精心塑造出来的女主角崔莺莺,是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莺莺既爽直又含蓄,既秉礼又多情,既孝顺又刚直,而且颇具反抗心;既稚拙娴静,又聪慧灵变而多才多艺,性格非常丰富复杂。

王实甫笔下的莺莺,善于考察情人,在情势变化时敢于和善于主动采取充分必要的措施和行动,追求爱情和维护幸福,打破情场中女方被动不利的格局,居高临下,靠自己的德美智勇而获取最终胜利;她鄙视高官厚禄、名利富贵,将爱情看作高于一切;既深谋又远虑,提醒丈夫高中后勿恋异乡花草、停妻再娶。

《西厢记》中的莺莺无疑是一个完美动人且又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

《西厢记》粗看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作者却能写得复杂曲折,跌宕有致。

情节的曲折复杂又用貌似重复的手段给予表现。

尤其是对崔莺莺的感情描写最为细致。

从全剧看,围绕张崔之恋,全剧在组织富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之主线的同时,前四本的十六出还每出都分解成小的戏剧冲突,其中关键的几出情节曲折,甚至一波三折,在情节描写上极有魅力。

莺莺的感情几波几折,送简--赖简——再送简——酬简,看似重复实则变化莫测。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元代是一个较开放的朝代。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一、受封建礼教压抑的崔莺莺崔莺莺是封建社会里反封建礼教的勇士。

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崔莺莺由一位封建礼教熏陶的相国小姐,冲破重重阻力,和白衣书生张生结合的艰难过程中,对爱情的渴望和大胆追求,体现了人性的张扬和升华,寻求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身解放和人性复苏的轨迹。

闭锁深闺的她,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封建礼教泯灭了崔莺莺的人性,试图将崔莺莺培养成为封建礼教的典范。

崔莺莺她虽然长得如花似玉,容貌秀丽,感情丰富,但却长期闭锁在深闺后院,与世隔绝,接受封建礼教的教育,成为一位闭锁深闺蒙受封建礼教的毒害者。

(一)黑暗的封建社会,压抑着崔莺莺的人性崔莺莺出身于封建社会达官贵人豪门望族之家。

她父亲是当朝权重位高的丞相。

他当然也是封建礼教的守护神。

她母亲是封建门阀制度的奉行者,封建礼教的捍卫者。

她主观上十分疼爱自己女儿,希望女儿生活幸福,婚姻美满,但是她从封建礼教出发,按照封建礼教来规范女儿言行,调教女儿习性,希望将女儿培养成为循规蹈矩的封建礼教的典范,实际上她是在不断地在损害着女儿的真正幸福,压制着女儿的人性。

出生在这样一个封建势力强大,封建礼教浓郁的家庭,崔莺莺的人性早已被践踏。

(二)闭锁深闺后院,阻隔了崔莺莺人性萌芽崔府深宅后院,高墙壁垒,与世隔绝。

崔夫人常年四季将崔莺莺闭锁在深闺后院,从不让她踏出崔府大门半步。

养在深闺的崔莺莺,好象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里,避免了接受社会上所谓的“异端学说”,防止她做出离经叛道的行为,为她设定了一个真空世界。

这样残酷黑暗封闭的环境泯灭了崔莺莺对青春、对爱情、对美满幸福生活追求的火焰。

(三)封建礼教的教化,压制了崔莺莺的人性为了加强对崔莺莺施行封建礼教的灌输,崔夫人专门聘请了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一位思想迂腐意识守旧性情固执的老夫子担任崔莺莺的私塾老师。

这位道貌岸然的老学究,每天从清晨天亮到黄昏日落,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向崔莺莺讲述“四书五经”,讲解封建伦理道德,传授妇女应遵循的“三从四德”,宣扬妇女应接受“七出”责罚的封建礼教,企图将崔莺莺培养成为封建礼教的典范。

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

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

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西厢记》是元代爱情剧中的杰作。

戏剧家王实甫根据元稹的《莺莺传》为原本,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中脱胎而来。

一上台便博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作品在批判封建礼教与婚姻制度的同时,通过莺莺与张生等反抗礼教的典型形象的塑造,热情的讴歌了青年一代追求个性解放与美好理想的战斗精神,从而把崔、张的爱情故事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也很卓越。

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尤其以崔莺莺最为成功。

作者精心的刻画了这也女主人公的形象,她的性格明朗而又丰富。

莺莺是大家闺秀 ,她在作品中的唱词又是节奏舒展 ,色彩华美 ,感情含蓄 ,与婉约派词风相似。

作者用写实主义的笔法 ,加以艺术的创造 ,从而把一个活脱脱的古典中的现代青年女子形象展现在舞台上。

金圣叹对崔莺莺的性格特征做过这样的描述:“无双,天下之至尊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有情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灵慧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矜尚女子也。

”我认为这句话贴切的概括了她的整个人物的形象。

在古代封建礼教的制约下,崔莺莺这般才情为爱执着的女子,却是无双的,就算是现如今也是少有的。

首先,崔莺莺作为一个宰相之女,当真是一个大家闺秀,深份尊贵,人比花娇。

在第一本第一折中,张生无意遇见正在花前伫立的崔莺莺,情不自禁地惊呼:“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继而又说:“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连“铁石人”也会动心,可见崔莺莺容貌之美。

也正是这样好的自身条件和物质环境让她想要寻求精神上的富足。

若是一个乡野女子,每日都要为吃饭劳作发愁,想必对爱情是没有这般执着的。

同时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崔莺莺自然是灵慧的,琴棋书画定是不在话下。

在第一本第三折中,张生隔墙高吟一诗,崔莺莺不禁依韵和上:“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词清句丽,婉转地表达出她内心的寂寞闲苦,渴望寻求知心人的愿望,由此可见莺莺之才思敏捷修养之高,就连深爱她的张生也由衷赞叹:“此一时,彼一时,佳人才思,俺莺莺世间无二。

《西厢记》之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之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之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浅析崔莺莺人物形象《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王实甫根据元稹的《莺莺传》为原本,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中脱胎而来的元代汉族戏曲剧本,是我国古典喜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主要叙述了书生张生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两人的恋情却遭到相国夫人的百般阻扰,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西厢约会、私定终生并且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圆满结局的故事。

《西厢记》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其实描绘了“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主题最成功的戏剧,更是在与其对于女主角崔莺莺的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借用金圣叹曾经给予崔莺莺的性格特征做出的评价有云:“无双,天下之至尊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有情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灵慧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矜尚女子也。

”在此,便由此展开具体的分析。

首先,一开始我们便可以得知崔莺莺乃是已故相国大人的千金小姐,芳龄十九,端的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兼具温文贤淑。

不可不谓之是大家闺秀,人比花娇。

君不见张生在普救禅寺大雄宝殿初见莺莺,便“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张生萤窗苦读二十年,原本满心“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安邦定国的大志,原意奔赴长安一心只为考取功名只为飞黄腾达的锦绣仕途,只怕是在见到崔莹莹的花容月貌之后全抛在脑后,烟消云散不知所踪,唯叹“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

而之后的孙飞虎倾慕崔莺莺的美貌,要用武力强行围困普救寺抢走崔莺莺,来作自己的压寨夫人。

以及莺莺烧香时原应两耳清净不问七情六欲的和尚也心神不定,由此可轻易得见崔莺莺的气质非凡,清丽脱俗。

再也,论才情,崔莺莺那是才思敏捷,多才多艺,无论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针黹女红,秋千蹴球,可以说是样样精通,更是有才女之誉。

深度解析《西厢记》中崔莺莺形象

深度解析《西厢记》中崔莺莺形象

深度解析《西厢记》中崔莺莺形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著作《西厢记》是一部让人读来口角生香的古典文学作品。

除去情节的引人、文字的优美外,集中笔墨刻画的女主人公崔莺莺形象也是非常特别,可以堪称为就是男人心中崇高形象的典型和巅峰。

出来的女主角崔莺莺,她是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既爽直又含蓄,既秉礼又多情,既孝顺又刚直,而且颇具反抗心;既稚拙娴静,又聪慧灵变而多才多艺,性格非常丰富复杂,同时也善于考察情人,在情势变化时敢于和善于主动采取充分必要的措施和行动,追求爱情和维护幸福,打破情场中女方被动不利的格局,居高临下,靠自己的德美智勇而获取最终胜利;她鄙视高官厚禄、名利富贵,将爱情看作高于一切;她既深谋又远虑,提醒丈夫高中后勿恋异乡花草、停妻再娶。

无疑是一个完美动人且又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

崔莺莺作为元杂剧中中最为经典的角色,也是西厢记中重要角色,她勇敢地追求爱情,则是人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的期冀,因此崔莺莺这一形象有为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崔莺莺出身名门,外表俊美。

在王实甫《西厢记》中第一本第一折中,曾这样写:“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边。

未语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转,行一步可人怜,谢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似垂柳晚风前”。

细致地描绘出崔莺莺的面容如花般明艳,身似柳般娇弱,声音婉转动听的深居内院娇贵的的大小姐形象。

同时在第一本戏中,王实甫就以诙谐幽默的笔调,极力的渲染崔莺莺之美,从侧面烘托出了崔莺莺的貌美。

当在张山佛殿中偶遇当正在花前伫立的崔莺莺时,顿时惊呼起来;“呀!正撞着五百年前的风流业冤”,“眼花缭乱口难言。

魂灵儿飞在半天”,“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连“铁石人”也会动心,可见崔莺莺容貌之美。

之后在普救寺中的和尚,本是清心寡欲,六根清净之人,但和尚们也同样被莺莺的美貌所吸引。

剧中写道,当崔氏一家为老相国做法事时,本该庄严肃穆的场面,却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大师年纪老,法座上也凝眺;举名的班首真呆劳,觑着法聪头做金磐敲”。

莺莺传和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莺莺传和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莺莺传和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1 崔莺莺的形象概述
崔莺莺是中国古典小说《莺莺传》和《西厢记》中的女主人公。

她是一个具有文化修养的女子,不仅有才情,更是一个有品德和思想
的女性形象。

2 《莺莺传》中的崔莺莺
在《莺莺传》中,崔莺莺是一个聪明机敏、富有才情的女子。


在男子身边作为侍女,却展现了才华和智慧,成功地为自己和主人解
决了许多问题。

在曹衣身边,崔莺莺还表现出极强的自尊和独立主张,拒绝了曹衣的追求,最终也没有被时代偏见和男权主义征服。

3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
与《莺莺传》中的崔莺莺不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更为浪漫,她
是一个用诗词歌赋抒发内心情感的女子。

她不仅能够为自己善辩,还
能用诗词与张生爱情相通,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经典的爱情故事之一。

4 崔莺莺的形象特点
崔莺莺与其他女性形象相比,有着独特的气质和特点。

她是一个
集才华、聪明和独立于一身的女性形象,传达着自信和坚强的力量。

崔莺莺具有迷人的个性和魅力,不仅被男性角色所吸引,更是现代女
性追求的典范。

5 崔莺莺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崔莺莺这一形象充分展现了妇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

她性格独特、才情出众、独立自主、坚韧不拔,这些特点可启发现代
女性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展现自信和勇气。

同时,崔莺莺还表现出了不屈服于男权社会的品格,给女性争得了应有的尊
重和权利。

6 结论
崔莺莺这一形象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人物之一,她勇敢、自信、才华横溢,是现代女性追求自我意识的榜样,更是中国文
化中的珍贵遗产。

西厢记人物性格分析

西厢记人物性格分析

西厢记人物性格分析(一)崔莺莺的人物性格分析崔莺莺出身于统治阶级家庭,给人一种大家闺秀的感觉,知书达理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她内敛含蓄。

外在给人一种端正富有教养,内心又充满了激情。

在封建伦理的教育下,内心又充满了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在张生就她的时候她也对张生一见钟情,对张生也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她饱尝相思之苦也越来越不满老夫人对她的约束,她想冲破世俗的压力追求自由的爱情。

可是外在的束缚虽然很强大,但她内心的自我约束才是主要的,这和她接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封建社会传统伦理对于女性的束缚。

在老妇人许诺张生在考取功名之后可以迎娶崔莺莺之后,她担心张生在考中之后抛弃自己,她又担心张生落榜之后婚事成为泡影,所以她的内心一直在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迫。

《西厢记》充分的描写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她既想自由恋爱又不敢去追求,不敢去追求却又很想去爱的矛盾心理。

还细致的展现了她内心的复杂变化,就是开始受压迫束缚慢慢的敢于冲破阻力去恋爱的过程。

(二)张生的人物性格分析张生在《西厢记》中给我们的感觉是温文尔雅、饱读诗书但又有点呆头呆脑的。

他胆识过人、聪明机智为了追求爱情不畏困难和危险,他又敢于反抗封建传统礼教。

在整部戏中给我们留下一个喜剧形象。

他在进京赶考的途中遇见了崔莺莺并为她的气质和美貌所吸引并要去追求她,在崔莺莺被围普救寺,崔老妇人许下承诺之后,他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并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解决了这场危机,这也就体现了他为了追求爱情不畏强暴。

遇见困难沉着冷静、临危不乱胆识过人,也更衬托出了他的才华和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崔莺莺对他的了解,也获得了崔莺莺的芳心,为后面他们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打下了基础。

张生对崔莺莺的爱情追求中间经历了很多磨难,因为他们出身地位的差距,尤其在封建传统社会讲究门当户对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张生的这种敢于打破常规更加显得难得可贵。

还有的是他本以为救下崔莺莺之后凭着崔老妇人的许诺就可以和崔莺莺在一起,但没想到的是崔老妇人又让他考取功名后才能把崔莺莺嫁给他,虽然这个要求有着很大的难度他也没有放弃这个能和迎娶崔莺莺的机会,这也体现了他的不屈不挠、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

深度解析《西厢记》中崔莺莺形象

深度解析《西厢记》中崔莺莺形象
诗 书的张生带来极大 的心 灵震撼 ,也 为二人 的关系 发展 奠定了基础 ;二是 莺莺说话音 调婉转 、神 态动 人 。人如其名 , 莺莺说话时所表现出来的神态与音韵 之 美使得 “ 两 耳不 闻窗外 事 , 一心 只读 圣贤 书” 的张 生顿生爱慕之情 。《 联吟》 一折 中张生在太 湖石畔月 色朦胧 、 花 阴满庭 的夜晚第二次看到 莺莺 。朦胧的月 色下 , 张 生看 到莺莺影影绰 绰、 曼 妙的风姿 , 既“ 似湘


引 言
“ 非礼勿视” 思想影响 的张 生 留下 了深 刻的 印象 。写 到这里 ,观 众已经 明显地 感受到张生 被莺莺 的美貌 所 吸引, 本欲继续欣 赏莺莺 的美 貌 , 怎 奈王实甫笔锋 转, 插 入莺 莺一句话 “ 寂寂僧 房人 不到 , 满阶苔衬 落花红 ” 。_ 2 被莺莺美貌吸引还没有 回过神的张生 ,
会背景下 ,莺莺 的美 貌既对她 与张生 爱恋关系 发展 起着重要 的支撑和 沟通作 用 ,也对 整个 故事 的展 开
起着重要 的推动作 用。王 实甫 通过张 生的言行 刻画
出莺 莺是 一个极具东 方形象 美的女子 。《 惊 艳》 一折 中, “ 书剑飘零 , 功名未遂 , 游于 四方 ” 、 英俊潇洒 的贫 寒 书生张生 闲来 无事 游览普救 寺 时第 一次看到 崔相

《 西厢记 》 是我国元代 著名剧 作家王 实甫创作 的
部家喻户 晓的古典戏剧 名著 。该 剧主要 讲述 了崔 相国之女崔 莺莺与贫寒 书生张 生在 婢女红 娘的帮助

下有情人终 成眷属的 爱情 故事 。《 西厢 记》 成为 中国
元代 杂剧 的“ 压卷” 之作, 既 在于作 品对 男女 青年 为 爱情婚姻 自由而抗争 的鼓 舞和歌 颂 ,更 在于作 品在

崔莺莺性格特点_崔莺莺性格分析

崔莺莺性格特点_崔莺莺性格分析

崔莺莺性格特点_崔莺莺性格分析崔莺莺,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崔莺莺在小说中的性格也是很明显的。

下面是为你搜集崔莺莺性格特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崔莺莺是小说《莺莺传》以及《西厢记》中的女主角,小说中的崔莺莺有着非常明显的性格特点,崔莺莺性格特点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温柔、勇敢和叛逆。

小说中,崔莺莺用温柔和美丽深深吸引了进京赶考的张生,张生面对着温柔的崔莺莺也是爱慕不已。

除此之外,崔莺莺则用自己的勇敢默默承受着相思之苦以及崔老夫人的严词,同时崔莺莺也是封建时代中接触的叛逆者,她明明知道和张生不会有结果,但是还不愿意就此放弃这份爱情。

《西厢记》中十分鲜明地塑造出了崔莺莺的性格特点,崔莺莺有一个温柔的心灵,也有着一种温柔的生活品质。

小说中的崔莺莺和寻常的大家闺秀如出一辙,享受着富贵带来的种种便利,但是并没有富家子弟的习气。

崔莺莺始终都保持着一颗温柔的心,面对着张生,崔莺莺变展现出了迷人的温柔。

除此之外,崔莺莺还有着勇敢精神,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受到了很多的考验和阻挠,但是崔莺莺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一直等待着张生,甚至以身相许。

崔莺莺的叛逆主要体现在她与崔老夫人的抗争,崔老夫人多次将崔莺莺下嫁他人,但是崔莺莺都不曾妥协。

而在《莺莺传》中,崔莺莺还多了一种性格特征,那便是骨气。

元稹笔下的崔莺莺身上有着一股坚忍的骨气,这是任何一部描写崔莺莺和张生爱情小说中所不具有的。

面对着迟来的昔日爱人,崔莺莺并没有出门相见,而是婉言拒绝。

崔莺莺为什么又被叫做双文提到崔莺莺为什么又叫双文这个问题说法不一,直到现在也不能确定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关于崔莺莺为什么叫双文这个问题主要的解释有两个,其一,之所以崔莺莺叫双文,可以根据汉语知识来解释。

因为崔莺莺的后两个字莺莺是叠词,两个相同的字连在一起就是叠词,也就是说这两个文字一样,所以便可以称为双文,这是崔莺莺为什么又叫双文的第一个解释,是根据汉语知识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确实也挺符合常理。

《西厢记》崔莺莺形象分析 本科学年论文

《西厢记》崔莺莺形象分析 本科学年论文

本科学年论文论文题目:《西厢记》崔莺莺形象分析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汉语言文学1201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6年 5月 2 日《西厢记》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内容摘要《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在中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

共5本21折5楔子,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所著。

《西厢记》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当时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中剧作家王实甫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成功塑造了崔莺莺在“情与礼”矛盾挣扎中人性觉醒的美好形象。

崔莺莺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娇俏小姐,却在春天即将逝去的时刻产生了对爱情的诉求。

当崔莺莺遇到风流俊雅的张君瑞,四目交投,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

但是由于崔夫人的赖婚,崔莺莺大胆要求红娘为自己穿针引线,送去诗简,约来张君瑞,口里却说叫张君瑞“下次休是这般”。

张君瑞应约而来时,她又翻脸借故不认账赖简,把张君瑞教训了一顿。

她责怪红娘,怒斥张君瑞,则充分体现了崔莺莺的矫情与做作。

但当崔莺莺意识到爱情的甜蜜以及闭锁深闺的忧闷以后,她勇于冲出了封建的藩篱,热情的奔向了属于自己的爱情,争取自己的婚姻自由。

崔莺莺的光辉形象,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称赞崔莺莺是封建社会里反封建礼教的勇士。

【关键词】崔莺莺情与礼矛盾人性目录序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崔莺莺的“情与礼” (2)(一)崔莺莺的“礼”..............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崔莺莺的出身 (2)2、崔莺莺的教育 (2)(二)崔莺莺的“情”..............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情窦初开的少女 (3)2、陷入爱情的莺莺 (3)二、崔莺莺对于爱情的态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崔莺莺的爱情至上原则 (4)(二)崔莺莺对于爱情的恐慌........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莺莺“人性”的觉醒 (5)结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教学目标1.理解莺莺既爽直又含蓄,既秉礼又多情,既孝顺又刚直,而且颇具反抗心;既稚拙娴静,又聪慧灵变而多才多艺的性格2.理解莺莺善于考察情人,在情势变化时敢于和善于主动采取充分必要的措施和行动,追求爱情和维护幸福,打破情场中女方被动不利的格局,居高临下,靠自己的德美智勇而获取最终胜利的性格3.理解莺莺鄙视高官厚禄、名利富贵,将爱情看作高于一切4.理解莺莺性格的成因一、受封建礼教压抑的崔莺莺崔莺莺是封建社会里反封建礼教的勇士。

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崔莺莺由一位封建礼教熏陶的相国小姐,冲破重重阻力,和白衣书生张生结合的艰难过程中,对爱情的渴望和大胆追求,体现了人性的张扬和升华,寻求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身解放和人性复苏的轨迹。

闭锁深闺的她,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封建礼教泯灭了崔莺莺的人性,试图将崔莺莺培养成为封建礼教的典范。

崔莺莺她虽然长得如花似玉,容貌秀丽,感情丰富,但却长期闭锁在深闺后院,与世隔绝,接受封建礼教的教育,成为一位闭锁深闺蒙受封建礼教的毒害者。

(一)黑暗的封建社会,压抑着崔莺莺的人性崔莺莺出身于封建社会达官贵人豪门望族之家。

她父亲是当朝权重位高的丞相。

他当然也是封建礼教的守护神。

她母亲是封建门阀制度的奉行者,封建礼教的捍卫者。

她主观上十分疼爱自己女儿,希望女儿生活幸福,婚姻美满,但是她从封建礼教出发,按照封建礼教来规范女儿言行,调教女儿习性,希望将女儿培养成为循规蹈矩的封建礼教的典范,实际上她是在不断地在损害着女儿的真正幸福,压制着女儿的人性。

出生在这样一个封建势力强大,封建礼教浓郁的家庭,崔莺莺的人性早已被践踏。

(二)闭锁深闺后院,阻隔了崔莺莺人性萌芽崔府深宅后院,高墙壁垒,与世隔绝。

崔夫人常年四季将崔莺莺闭锁在深闺后院,从不让她踏出崔府大门半步。

养在深闺的崔莺莺,好象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里,避免了接受社会上所谓的“异端学说”,防止她做出离经叛道的行为,为她设定了一个真空世界。

【分析】西厢记里的人物形象之莺莺的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

【分析】西厢记里的人物形象之莺莺的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

【关键字】分析西厢记里的人物形象之莺莺的人物形象分析摘要:《西厢记》里莺莺的人物形象,是所有君子求之的东西: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的美女;含蓄、满腹才气的佳人;沉稳、冷静、“假意儿”的千金小姐;勇于反抗封建制度大胆追求自主恋爱的伊人。

Abstract: in the western warbler character image, is warbler; the object of all the gentleman of beauty; BiYueXiuHua laguna: Implicative whiny brilliant beauty, Composed the daughter of hypocrisy son calmly miss; Brave against feudal system in pursuit of the bold independent Iraqis.关键词:西厢记莺莺人物形象《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由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所作。

该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西厢记》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以“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愿望为主题,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

明初的贾仲明环顾剧坛,提出:《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评价,人物形象成功塑造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如淡泊功名、执着爱情的张生,深沉、含蓄的莺莺,机智泼辣的红娘等等,他们中的每一个无一不值得后世读者细心探索与精心研究。

有研究者称:“红娘这一人物形象是最光彩夺目的,几乎要喧宾夺主,抢走了男女主角的光华……”,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有些片面。

从爱情这个角度分析,莺莺的人物形象塑造才是最成功的。

下面,我就从《西厢记》里的爱情,谈谈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西厢记》里的莺莺带着青春的郁闷上场(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何故?这是跟她追求爱情的心是分不开的。

分析崔莺莺的形象

分析崔莺莺的形象

分析崔莺莺的形象崔莺莺是《西厢记》里是重要人物形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分析崔莺莺的形象的文章,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在我国古代文学形象中,崔莺莺作为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的代表,在文人笔下不断变化着。

长久以来,崔莺莺的外表、性格、言行举止,随着作家的个人喜好、一个时代的大众审美趋向而有所损益。

一、唐代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源起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其中的莺莺才貌双全,哀怨隐忍,对张生一往情深地付出却终遭遗弃,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文中对莺莺外貌的描写比较简略,只是概括地说其天生丽质,无需装饰——“常服晬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

颜色艳异,光辉动人。

”张生救了莺莺一家后,其母郑氏“厚张之德甚”,让莺莺“出拜尔兄”,莺莺“久之,辞疾”,直至郑氏发怒才“久之,乃至”,表现出莺莺既有封建社会女子的矜持,又有少女的腼腆羞涩。

受传统礼教的束缚,莺莺在恋爱过程中,内心的思想斗争十分激烈。

如张生赠之以《春词》,莺莺回诗,与张生订下幽会之期,见面之后却“端服严容”,数落张生,告诫他“特愿以礼自持,无及于乱”。

在张生已绝望的情况下,莺莺却又自荐枕席,一夕之后又十几日“杳不复知”,张生于是又写诗传情,“自是复容之”。

这过程显示了莺莺内心充满了犹豫与挣扎,既强烈地渴望爱情,又害怕承担为爱情放下尊严的后果。

张生将去长安,莺莺“宛无难词,然而愁怨之容动人矣”。

后张生“以文调及期,又当西去”,“崔已阴知将诀矣”,为张生鼓琴送行,却终于“哀音怨乱,不复知其是曲也”。

莺莺已经预料到被始乱终弃的命运,虽然难以割舍却自觉无力抗争,在张生未表示出离弃之意时就主动放弃了。

虽然她比张生先提出分手,实际上她的感情要比张生持久得多,她对爱情和幸福有不可遏制的眷恋、向往,所以张生的一点点没有保证的温存,都被莺莺看做可以重燃希望的鼓励,如张生走后的第二年,又寄信给莺莺,莺莺积极地回信赠物,“玉取其坚洁不渝,环取其始终不绝”,倾诉己之相思的同时也希望张生的感情坚定。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崔莺莺待⽉西厢记》(简称《西厢记》,⼜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约写于元贞、⼤德年间(1295~1307年)。

以下是⼩编精⼼整理的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崔莺莺是唐元稹传奇《莺莺传》、《莺莺六⼳》、《红娘⼦院本》、⾦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主⾓,不同年代、不同作家的创作思想、创作意图是不同的,因⽽,崔莺莺在不同的作品中刻画出来的⼈物形象也会有所不同。

⼀、唐元稹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 在唐元稹传奇《莺莺传》中塑造的崔莺莺是爱情悲剧的主⾓,她并⾮豪门⼤族,⾝份并⾮相国千⾦,也不是有权有势世家豪族之⼥,对爱情的表达坦诚、率直,⽆矫情做作。

她具有美丽、善良、纯洁、勇敢、忠贞的⼀⾯,并且有着积极丰富美好的内⼼世界,当张⽣向她表⽩的时候,她的那颗追求爱情的⼼灵被深深的打动了!但同时,崔莺莺也是⼀位受封建礼教侵害,常常不⾃觉地表现出保守与过分的矜持等等性格特点。

⽐如作品中:她的家⼈为张⽣设宴时,她先是“久之,辞疾”,在长辈发怒后,才“久之,乃⾄”。

故事的最后,崔莺莺感到⾃⼰“不能以礼定情,致有⾃献之羞,不复明侍⼱栉”,⽽张⽣也遗弃了莺莺,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总之,《莺莺传》中崔莺莺的个性是真诚的,对爱情的表达是直率坦诚的。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莺莺 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崔莺莺的形象,较之《会真记》,显得更为鲜明丰满。

⼀⽅⾯,她长于深闺,却向往外⾯的`世界;少⼥怀春,萌发对爱情、⾃由的追求。

另⼀⽅⾯,母亲“治家严肃”,从⼩就被禁锢的莺莺,也知书识礼,深深懂得应遵守礼教的规范。

张⽣的出现,及其⽉下吟诗、请兵退贼等举动,激发了莺莺对眼前的年青书⽣的情思;然⽽,她虽渐渐爱上张⽣,但内⼼却翻起了巨澜,产⽣强烈的冲突。

因为,这既要冲破⽼夫⼈的管束,更要冲破礼教对她的束缚。

本我·自我·超我——《西厢记》中崔莺莺的精神分析

本我·自我·超我——《西厢记》中崔莺莺的精神分析

本我·自我·超我——《西厢记》中崔莺莺的精神分析引言《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代表作之一,其中女主角崔莺莺一角备受关注。

崔莺莺是一位聪明漂亮的女子,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复杂心理的人物。

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崔莺莺的思想行为在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心理层面上有所表现。

本文将基于上述视角,进行崔莺莺的精神分析。

本我本我是心理学中指人类最原始、最不加修饰的欲望和冲动的部分。

其功能是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如食欲、睡眠、性欲等。

在《西厢记》中,崔莺莺在一开始就表露出了她的本我——她对张生的爱慕,以及为了和张生见面而从后门溜出去的行为,都表现出她的本我在支配着她的行为。

此外,崔莺莺在前往张生家中的路上,还遇到了一个陌生青年。

这个青年极力勾引崔莺莺,让她不得不采取变相拒绝的方式。

这种本能的拒绝行为,同样展现了崔莺莺的本我。

自我自我是人的一种经验形态,主要负责人的现实交往、规范化作用和良心的发挥。

自我是人的个性、意识和决断的实体,它具有识别和选择性,能够对本我的冲动和超我的规范进行调节。

在《西厢记》中,崔莺莺有着明显的自我。

尽管她深爱着张生,但她并没有完全放纵自己的情感。

而是选择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坚守自己的立场。

特别是在她意识到张生身份之后,更是表现出了自我意识的成熟,不再盲目地跟从自己的本我。

超我超我是人类文化、道德对人的限制和规范的代表。

它是人的良心、道德规范的实体,主要功能是通过内部化的原则控制人的行为。

在《西厢记》中,崔莺莺同样表现出了超我的特征。

她虽然深爱张生,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违背道德规范进行私奔或与高俅成婚。

相反,她深知“红颜薄命,国士无功”的道理,放弃了爱情,坚持回归现实,最终嫁给了程融。

此外,在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中,她始终坚守着高贵、美好的情操。

她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的超越与升华,而不是纯粹的个人快感。

这也恰恰表达了她超我部分的含义。

总结通过对《西厢记》中崔莺莺的精神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极其复杂的,崔莺莺不仅是一个迷人的、矛盾的人物,在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不同层面的心理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人物形象
【摘要】《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无疑是王实甫倾心塑造出来的一个完美动人且又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
作者笔下的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封建社会的人物。

【关键词】《西厢记》崔莺莺人物形象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是一部思想进步艺术精美的大型爱情喜剧作品。

这部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在于其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而且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语言描写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尤其是人物形象。

《西厢记》里的主要人物莺莺、张生是王实甫精心刻画的人物形象。

尤其是莺莺的形象 ,在作品中得到了相当精细的刻画 ,她的性格明朗而又丰富。

莺莺是大家闺秀 ,她在作品中的唱词又是节奏舒展 ,色彩华美 ,感情含蓄 ,与婉约派词风相似。

作者用写实主义的笔法 ,加以艺术的创造 ,从而把一个活脱脱的古典中的现代青年女子形象展现在舞台上。

在作者笔下 ,莺莺始终渴望着自由的爱情 ,并且一直对张生抱有好感。

只是她受着家庭的严厉压制和名门闺秀身份的约束 ,又疑惧被母亲派来监视她的红娘 ,但她有血、有肉、有情感 ,她有喜、有忧、有个性。

她情窦初开 ,渴望爱情 ,但又不肯轻易流露真情 ,不乏少女特有的羞涩;她不满包办婚姻 ,想追求自由幸福 ,但又瞻前顾后 ,顾虑重重 ,不敢彻底背叛封建礼法 ,她总是若进若退地试探获得爱情的可能 ,并常常在似乎是彼此矛盾的状态中行动:一会儿眉目传情 ,一会儿装腔作势;才寄书相约 ,随即赖个精光……因为她的这种性格特点 ,剧情变得十分复杂。

作者就是从其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下工夫 ,从各方面体现其性格特点
一、敢于追求婚姻自主的幸福爱情生活
崔莺莺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 ,带着青春的郁闷上场。

她渴望爱情 ,但又不肯露真情 ,一旦步入爱河 ,便热情奔放 ,势不可当。

正是由于她渴望爱情 ,当她遇到了风流俊雅的张生 ,四目交投 ,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

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 ,为女子者 , “非礼勿言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莺莺竟对张生一步一回头 ,把箴规抛之于脑后。

通过这一细微的却是引人注目的举动 ,作者让观众清晰地看到她性格发展的走向。

莺莺佛殿奇逢张生之后 ,心里再也没有平静过。

作者写她相当主动地希望和张生接近。

她知道那“傻角”月下吟诗 ,便去酬和联吟: “兰闺久寂寞 ,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 ,应怜长叹人。

”道出了一个青春少女对爱情的渴望。

月夜听琴:晓知张生对自己情深意长 ,不禁长叹: “你差怨我 ,这都是俺娘的机变 ,非干是妾身的脱空;若由得我呵 ,乞求得效鸾凤。

”可见她对张生是处处留情的。

而她的态度 ,张生也看在眼里他们心有灵犀 ,彼此都感受到相互的爱意。

正是由于莺莺从一开始就对爱情炽热地追求 ,才使得她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违背纲常 ,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

莺莺执著热烈地追求心中的爱恋。

她对张生的爱 ,纯洁透明 ,没有一丝杂质。

当张生被迫上京考试 ,她悔恨的是“蜗角虚名 ,蝇头小利 ,拆鸳鸯两下里” ;长亭送别 ,她给张生把盏时的感触是“但得一个并头莲 ,煞强如状元及第” ;她给张生最郑重的叮咛是“此一行得官不得官 ,疾便回来” ;她担心的是张生不像她那样爱得专一 ,一再提醒他“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在她的心中 , “情”始终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至于功名利禄 ,是非荣辱 ,统统可以不管。

二、热情而又冷静 ,聪明而狡狯
然而强烈追求爱情只是莺莺性格的一个方面。

莺莺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 ,加上对红娘有所顾忌 ,因此 ,她的性格显得热情而又冷静 ,聪明而狡狯。

例如她看见红娘送来张生的“简帖儿” ,勃然变色 ,还声称要拿简帖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

她装腔作势要红娘传言责备张生 ,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
生相会的情诗。

等到张生到后花园去赴约 ,她又忽然变卦 ,正儿八经地把张生数落一番。

这种种表现 ,把张生弄得七颠八倒 ,连红娘也昏头转向。

当观众看到莺莺“对人前巧语花言 ,没人处便想张生 ,背地里愁眉泪眼”,看到她有时一身大家闺秀 ,有时黠谲多端 ,有时又扭捏尴尬时 ,都会让读者哑然失笑。

在作品中 ,王实甫让莺莺的形象具有两种不同的内心节奏 ,展示出她对爱情的追求既是急急切切 ,又是忐忐忑忑 ,读来让人觉得鲜活、生动。

三、由追求爱情幸福走向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闪耀着鲜明的时代精神
文学作品 ,不管它使用的是历史题材 ,还是传说故事 ,它不能不打上作者生活时代的烙印 , 不能不受到时代思潮的影响 ,不能不反映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 《西厢记》自然也不例外。

作者所处的元代 ,对于妇女来说 ,封建礼教的束缚像毒蛇一样缠束着他们 ,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就是当时的婚姻礼法 ,制约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男女。

但现实青年男女不愿受到封建婚姻制度的禁锢 ,追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 ,追求幸福生活。

剧作者王实甫就是通过一个柔弱女子不堪忍受封建婚姻礼法 ,强烈追求自由婚姻来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

作品中曾不止一次地出现一个反面人物的代表崔老夫人 ,她虽然出现的场次并不多 ,但她代表了顽固而强大的封建反动势力 ,她是封建礼教的忠实卫士。

一副封建家长式的嘴脸 ,活脱脱一个老虔婆、狠毒娘的形象。

封建礼法在其手里是个魔物 ,可以尽情玩弄 ,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半点也不为包括自己亲生女儿莺莺在内的青年人的现在幸福和未来前途考虑。

作者就莺莺与老夫人的矛盾的发展来突出莺莺的反叛精神 ,体现了莺莺人物形象中的一个真实特点。

莺莺对老夫人的怨恨反抗其实在相国未死前 ,他们将莺莺许婚给侄儿郑恒那时就存在 ,只不过那时莺莺的怨恨反抗是埋在内心的。

老夫人一心维护相国门第。

“赖婚”激起了莺莺更强烈的反抗 ,并且这种反抗开始由内心转向行动。

当时莺莺愤愤埋怨: “俺娘好口不应心也呵 !”当听说张生因此而病倒时 ,内疚不已。

“这都是俺娘的机变 ,非干是妾身的脱空;若由得我呵 ,乞求得效鸾凤” ,并指责其娘: “好共歹不着你落空。

”可以说 , “赖婚”事件是莺莺与老夫人矛盾冲
突白热化的导火线 ,并且使莺莺的反抗越来越坚定 ,越来越执著。

“幽会”和“私合” ,则是莺莺向老夫人的公开挑战 ,她以实际行动宣布了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的叛逆 ,她从来就“不告而出闺门” ,频频与张生幽会 ,私合 ,并一发不可收拾。

当老夫人觉出苗头后 ,莺莺不禁埋怨: “月圆便有阴云蔽 ,花发须教急雨催。

”老夫人“拷红”问出实情后 ,莺莺只不过有点害羞罢了 ,并没有怕的表情。

整个剧情的发展 ,完全符合当时青年渴望爱情 ,大胆追求 ,永不后悔 ,誓不回头的精神风貌 ,更显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西厢记》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也是世界文艺中的瑰宝 ,在中国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它的问世 ,比世界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不朽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早三个世纪。

因此 ,即使把《西厢记》置于世界文学发展史来考察 ,它的出现也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参考文献】
王实甫著.《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0月北京第一版。

于非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