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 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谦称与尊称在古代,自谦称谓通常带有“卑、下、鄙、贱、愚、小”等语素,例如“卑人、下愚、鄙人、贱子、小可”等。

或者是带有这种意思的词语,例如“仆、臣、不肖、不才、不佞”等,表明自己地位卑微,才疏学浅。

不仅称呼自己有谦称,称呼自己的亲属也有谦称。

例如:家”常用作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例如家父、家母、家兄。

舍”常用作称比自己年幼的亲属,例如XXX、舍妹。

先”常用作称已去世的己方长者,例如先帝、先父、先母。

亡”常用作称同辈的去世者,例如亡妻、亡弟。

尊称称谓是直接向对方表达敬意。

其方法有四种:①称人之字。

例如:“故今具道所以,XXX或XXX也。

”(XXX《答司马谏议书》)“君实”是XXX的字。

②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君”“子”“公”“先生”等。

③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④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

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2.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总角:幼年泛称。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半百:五十岁。

XXX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XXX:一百岁。

3.亲属关系称谓在中国古代的宗法社会中,家族是中心,以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先解释两个概念:六亲:父母妻子兄弟。

九族:有两种解释,一是纵向的,指的是高祖、XXX、祖、父、自己、子、XXX、XXX、玄孙;一是横向的,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所谓灭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所谓诛九族,包括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

这是封建专制时代惨无人道的刑法。

再看古代的亲属称谓:父亲的父亲是祖父,父亲的母亲是祖母,祖父母的父母是曾祖父和曾祖母,XXX父母的父母是高祖父和高祖母。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构恶于前,贾余庆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主人”。

..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3)称官爵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韩愈为“韩吏部②称爵名:宁南..。

(《柳敬亭传》)..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4)称籍贯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高中语文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课件 (27张PPT)

高中语文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课件 (27张PPT)
13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
称谓来代替。 垂髫 (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敝舍、舍弟、舍妹、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
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
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
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
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7
【敬称】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
是一种“恶谥”。
4
一、人的称谓
❖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 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 孟襄阳;
❖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 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 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人为仁公等。
【敬称】(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论语》)。唐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 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 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 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 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 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 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 母。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错(是《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乐府三 绝?
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8、《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班固所著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史记》、《汉书》、《 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9、棺是古代盛放尸体的盒或柜,椁是 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30、“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 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 ,“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错(搞反了)
10、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 是吏部,主管军事的是兵部。
11、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 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土中某一块地方的财政收入或 者赋税奖励给某人,不是把国土奖励给他)
12、成语“下车伊始”中的“下车”最初是 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 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 的意思。
19、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 神;“稷”,指土地之神。社稷后来成为国 家的象征。
错(搞反了,“稷”是农业之神,“社”是 土地之神,看偏旁部首就能推断出来)
20、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 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为“少牢”。
21、斋戒,古人祭祀或做重大事情前,为表 虔诚,往往要沐浴更衣并忌荤,不喝酒,不 吃肉。
厉兵秣马(mò):厉:同“砺”,磨;兵:兵器 ;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
白云苍狗:本意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 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 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 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 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 数这六种基本技能。
科别 院试
乡试

高中语文 高考 文化常识《古代宗法制度》课件(23张PPT)

高中语文 高考 文化常识《古代宗法制度》课件(23张PPT)
2、宗庙主(昭、穆、祠)。 宗子权力的 象征是他们所主持的宗庙。在周代,大宗是
9
宗族成员共同宗庙的宗庙主。小宗也是各自 范围内近亲共同宗庙的宗庙主。普通族人祭 祀祖先,一般须在大宗或小宗所主持的各级 宗庙中进行,并由大宗或小宗主持祭祀仪式。 其他大事如冠、婚娶、盟誓等,都必须在宗 庙里进行。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 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各级宗 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 祖”和“敬宗”,这就成了维护宗法制度的基本 信条。除祭祀、盟誓外,宗子还有权掌管本
(二)家族文化的基本内容 1、族祠:同一宗族人祭祀先祖祠堂。 2、族谱:记载同一宗族每个人(一般为 男性)的姓名字号、生卒年月、辈份排列、 婚娶繁衍、迁徙移居、功德事业等的史书。 (史学上称谱谍学) 3、族规:同一家族中关于教育训诫、奖励 惩罚本族人的种种规定。(简称家法)第一 部族规是三国魏人田畴所作。唐前族谱只是 族规或家规;宋后成为国家规定、法律法的 补充。
5
《礼记.昏义》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 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妻多儿女多,财产(包括权力地位等)继 承就得立规矩,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产生的 主要原因。嫡长子继承涵盖全社会: 天子—嫡长子(二代天子)—嫡长子(三代) 诸侯—嫡长子(二代诸侯)—嫡长子(三代) 大夫—嫡长子(二代大夫)—嫡长子(三代) 士—嫡长子(二代士)—嫡长子(三代士) 家长—嫡长子(二代家长)—嫡长子(三代)
2
(二)部落酋长制(尧 舜两代) 1、少数部落发展壮大,别的部落被消灭或
沦为臣属,大部落领袖群雄 2、私有制苗头出现逐渐蔓延。 (三)奴隶社会(夏、商两代) (1)私有制苗头出现与蔓延,形成私有制。 (2)夏朝是第一个私有制国家(家天下) (3)最早和私有制国家是最野蛮的奴隶制 (4)商朝前期承夏制,后期向分封制过渡 (四)宗法分封制(西周、春秋战国)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礼俗知识》课件86张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礼俗知识》课件86张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 三牲全备为“太牢”。
少牢:古代祭品,指猪、羊各一头。其后用兵,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牺牲: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 “牺牲”。做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 体全叫“牲”。“三牲”“牛羊猪”“鸡鱼猪”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一、吉礼 吉礼就是祭祀的典礼,为五礼之冠。《左 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 戎。” 许慎的《说文解字》则曰:“礼,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履者,可行、可 作也,说明礼原本是一种可以被人重复践 行的巫术活动。
(1)祭天地、祭社稷 。 祭祀天地的仪式叫“封禅” fēng shàn ,祭天叫 封,祭地叫禅。 泰山、天坛
南宋以后,“封禅”不再单独进行, 而与在郊外举行的祭天祭祀的“郊 祀”合并,“封”与“禅”也一并 进行。到了明代,分别建成天、地、 日、月四坛,明清两代帝王分别在 各坛祭祀天、地、日、月。
打开古都北京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古都北 京内城之外的南北东西四个方位上,分别建有天 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古祭坛建筑。
二、凶礼
复、殓、殡、葬、服。 复:人死后,活人登上屋顶,面向北方呼唤 死者,为死者招魂,这叫“复”。 殓:给尸体穿衣下棺,也叫“入殓”。 殡:古代指殓而未葬。后代巴松灵柩到埋 葬的地方叫“出殡”“送殡” 为死人守孝服丧叫“服”,服丧期间在墓 旁搭小屋居住,看守坟墓叫“庐墓”或 “庐冢”。(大小功服)
在烧七时,丧家要在大门口挂白纸灯 笼,表示家有重孝。
头七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供献酒 肴祭奠,下余六七都到坟地化纸钱。 一般以一、三、五等单七祭札较隆重, 亲友皆至,孝子要哭灵;二、四、六 等双七,亲友不来。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精编版)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精编版)

必修一(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共三十五卷。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儒家十三经之一。

2. 儒家十三经——儒家十三经,是指封建统治者先后将13部儒家书籍“法定”为“经”,形成了封建社会具有特殊地位的“十三经”。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3.晋侯、秦伯围郑。

——公侯伯子男。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4.是寡人之过也。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出使的人,原写做“行吏”,后习惯写做“行李”。

(二)《荆轲刺秦王》6.荆轲刺秦王——四大刺客:①专诸、聂政、豫让、荆轲②专诸、要离、聂政、荆轲7.《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历史学著作。

它是一部国编体史书,又称《国策》。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8.则虽欲常侍足下。

——足下是旧时汉族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9.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竖子:①童仆②小子,对人的蔑称10.既祖,取道。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因此南方为阳,北方为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阴阳相辅相成,相生相克,是自然界万物的根本规律。

在阴阳学说中,五行也是不可或缺的概念。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方位、季节、器官、颜色等。

阴阳和五行的理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影响深远,不仅在天文地理方面有所应用,也渗透到了官制科举、称谓礼俗等方面。

二、官制科举中国古代的官制是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有明确的身份和地位。

官制的核心是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社会上流动性增加,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科举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真正兴盛的是宋代。

科举考试分为三个等级:乡试、会试、殿试。

通过考试的人可以获得不同的官职,从而进入官场。

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得人才得以流动,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官制和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

三、称谓礼俗中国古代的称谓和礼俗也是一套严格的体系,反映了社会等级和人际关系。

古代的称谓分为官衔、尊称、谥号等,不同的称谓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礼俗则包括了吃饭、穿衣、行走等方面的规定,也反映了社会等级和人际关系。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称谓和礼俗的遵守至关重要,是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现代社会中的称谓和礼俗已经有所改变,但中国古代的称谓礼俗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总之,天文地理、官制科举、称谓礼俗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它们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人才选拔制度和人际关系,也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和研究这些常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发展。

秦汉称“丞相”,后改称“宰相”。

其他中央官职:尚书、中书、御史、大理、太常、司徒、XXX、司马、大将军、太尉等。

科举制度:唐代开始实行科举,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科举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超全课件

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超全课件
娘”。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
(三)通过诗词学习、识记、理解。 如:1、宋代柳永不第后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 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 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科别
内容
项目
考场 主考人 参加者 中者名称
日期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院试
府、县 各省学政 童生(儒生) 生员(秀才) 三年之内两次
案首 - -
乡试(秋闱)
会试(春闱)
殿试
省城
京城贡院(礼部) 皇宫(宫殿)
朝廷特派官员
钦差大臣
皇帝
生员及监生
举人
贡士
举人
贡士
进士
子、卯、午、酉年八月, 乡试次年三月, 会试同年四月
个出上联“如夫人”,另一个就对“同进士”;一个又把上联加为“如 夫人洗脚”,另一个就对“同进士出身”;一个再加“替如夫人洗脚”, 另一个再对“赐同进士出身”……两人正对得高兴,突听屋子里一声爆 响,接着就见总督大人铁青着脸从里面出来,拂袖而去。两个幕僚莫名其 妙,去问老幕僚。老幕僚一听,忙说:“你们二人赶紧收拾行李走人吧。 哪壶不开提哪壶——你们不知曾大人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二人一 听,马上收拾家当逃之夭夭——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权倾天下的曾大 人居然也就是一个“同进士”!
(四)科举制度之前选拔官吏的相关常识
察举 汉代确立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由地方长 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拔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 官职。
如:李密《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 举孝子廉吏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 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纪年等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纪年等

黄昏、人定。

2、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
现在的两小时。从23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 配
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 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辰。 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纪时关系表。
天色计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dié 】 晡时【bū 】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计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序数计时 23-1点 三更 1-3点 四更 3-5点 五更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一更 19-21点 21-23点 二更


刻: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 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 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 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 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 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 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 余。 】
纪时法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
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
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 、日入、
百刻制:每刻14.4分钟 九十六刻制:每刻15分钟 午时三刻问斩: 大约中午11点45分问斩





古代计时工具: 圭表 、漏刻、日晷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 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 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 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 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 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花朝: 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

高中语文必修5(人教版)古代文化常识(4)

高中语文必修5(人教版)古代文化常识(4)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 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 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 瑞灾异,常常改元。
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 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 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1) 自称姓名或名。 (2) 用于介绍或作传。 (3)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庙号】
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 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 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 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 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5.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即 谥号加上母家姓。
如:武姜 文嬴 敬嬴
男子姓氏的情况
1.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 如:郑捷
2.卿大夫及其后裔则以受封的邑名为氏。 如:屈原 解狐
3.以所居的地名为氏。
如:百里孟明视
东门襄仲
4.以官名为氏。 如:司马牛 司徒帽
5.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
如:孔丘
庄辛
【称字】
基本称谓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 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 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 长,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等。
【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是由父亲或尊长取
定,号是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 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 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 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基本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基本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基本文化常识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二.地名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茺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三.官名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

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四.纪年纪年有:(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05避讳制度课件

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05避讳制度课件
▪ 唐太宗名世民,唐人行文用“代”字代替 世字,用“人”字代替民字;观世音略称 为“观音”,民部改称为“户部”。
▪ 家讳,是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作法。 凡父祖名某某,都必须在言行、作文章时避 开以此为名的事物。它其实是国讳的一种延 伸,同国讳一样是封建等级、伦理观念的体 现。又称私讳。
▪ 淮南王刘安父名长,他主持编写的《淮南 子·齐俗训》中引《老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时,改为“高下相倾,短修相形”。
▪ 有关朝廷所规定的圣人讳,最早大概是在 宋代,而且这时所说的圣人的范围大大扩 大。它包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宋代帝 王赐封的“至圣先师”孔子以及亚圣孟子, 甚至还有周公等也列入避讳之列。以“道 君皇帝”自称的宋徽宗,迷恋道教,因此 把老子也列入避讳之列。
▪ 宋大观四年,为避孔子讳,朝廷规定改瑕丘 县为瑕县,龚丘县为龚县。甚至,连孔子的 母亲的名“征在”,在列入避讳之列。从宋 代一直到清代,从皇帝表平民百姓,从和面 到口头,无不对这个“丘”字避而远之。写 起来或缺一笔成“ ”,或写作“某”,或 用朱笔圈之。读起来或读为“区”,或读作 “休”,不一而足。从宋代起,姓丘的就因 为犯了孔子的讳而被迫多挂了一个耳朵,写 作“邱” 。
▪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则因其父名序,故 所撰文章皆改“序”为“引”。其子苏轼 为他人作序时,均改称“叙”。
▪ 圣讳,即“为贤者讳”,亦即对封建社会所 推祟的圣人贤者的名讳。圣讳并不像国讳、 家讳那样严格、那样广泛。在封建时代,既 有朝廷规定的圣人讳,又有人们自发的为圣 贤避讳。圣讳各朝略有不同,一般有孔子、 孟子、老子、黄帝、周公等。汉以后皇帝之 名有时也称圣讳。
▪ 宪讳:指对上司官员的名讳。因下属官员 对上司长官称“大宪”、“宪台”,而对 他们的名字要避讳,所以称宪讳。如晋羊 祜死后,荆州人为避祜之嫌名,“户”改 为“门”。宋田登作州官,将“点灯”改 为“放火”。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之地理知识》课件30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之地理知识》课件30张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语文高考《 古代文 化常识 之地理 知识》 课件( 共30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语文高考《 古代文 化常识 之地理 知识》 课件( 共30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江” 专指长江
“河” 专指黄河。
“关” 特指函谷关
“山” 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 行山。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语文高考《 古代文 化常识 之地理 知识》 课件( 共30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语文高考《 古代文 化常识 之地理 知识》 课件( 共30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二、政区名
中国别称9个 行政区名6个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语文高考《 古代文 化常识 之地理 知识》 课件( 共30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语文高考《 古代文 化常识 之地理 知识》 课件( 共30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一)中国别称9个
1、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 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 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 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 衡,不如早与之绝。” 2、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 “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 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3、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 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粱、雍。后成为中国 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 九州。《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 哀。”也作神州,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 眼风光北固楼”

高中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晋侯、秦伯】(公侯伯子男)★【子】对人的称呼:男~。

妻~。

士~(读书人)。

舟~(船夫)。

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

先秦诸~。

古代人名中的表字:如杜甫字~美,苏轼字~瞻。

★【荆卿】1.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

卿相。

2. 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 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4. 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5. 古代夫妻互称:卿卿。

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竖子】.小子,对人的蔑称。

★【为变徵之声】古时的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

★【郎中】宫廷侍卫。

★【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事。

★【诹生】浅薄愚陋的人;小人。

古代骂人之词。

后亦小生,多作自称的谦词。

★【臣战河南】黄河以南。

★【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必修二★姓氏——我国上古时期,姓和氏有别: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可知母,只能用姓区别不同的部族;进入阶级社会后,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后来,随着分封制的覆灭,周天子也丧失了权威性,姓氏逐渐合一。

★年节风俗——【春节】古人称元日、新春、新正等。

【元宵】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是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为纪念恩人介子推而设,规定当天严禁烟火,只吃寒食。

【清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农历五月初五,相传为了纪念屈原。

殉国)【乞巧】相传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了天庭,只许他们每年在农历七月初七晚见上一面。

在当天晚,妇女们趁着牛郎织女团圆之际,摆设香案,向织女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中秋】又称团圆节。

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习俗。

【重阳】《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 (共28张PPT)PPT课件 图文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 (共28张PPT)PPT课件 图文
如:《明史·章懋传》弘治中,孝宗登用群贤。 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 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芜湖市马鞍山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四)科举制度之前选拔官吏的相关 常识
察举 汉代确立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 有考察、推举的意思。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 时考察、选拔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 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时,有一天,两个幕僚无聊时对对联玩。 一个出上联“如夫人”,另一个就对“同进士”;一个又把上 联加为“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就对“同进士出身”;一个再 加“替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再对“赐同进士出身”……两人正 对得高兴,突听屋子里一声爆响,接着就见总督大人铁青着脸从 里面出来,拂袖而去。两个幕僚莫名其妙,去问老幕僚。老幕僚 一听,忙说:“你们二人赶紧收拾行李走人吧。哪壶不开提哪壶— —你们不知曾大人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二人一听,马上收 拾家当逃之夭夭——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权倾天下的曾大人 居然也就是一个“同进士”!
※金榜题名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榜; 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名落孙山
指考试或选拔未被录取。 出自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 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 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 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二、中国文化常识之 科举制度
桂榜
杏榜
金榜
解元
会元
状元


榜眼


探花
(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
(一)院试:又称郡试、道试。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 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由朝廷所派官员主考。考中者 称秀才,才有资格“入泮”(进官办学校)学习。 (二)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 称“举人”,有做官资格。第一名称“解元”。 (三)会试: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或“会魁”)。 (四)殿试:亦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自对会试考 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

2020年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古代文化常识2--古代官职课件(共32张PPT)

2020年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古代文化常识2--古代官职课件(共32张PPT)

因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指因过失而降级。“放”有流放、放逐义,从色彩上
讲,是贬职。)
9.以下各句说法正确的有几句( B )
返回 课堂训练
√①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礼部。
①对
×②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户部。
②错(是工部)
×③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
职权,多表示皇族的信任和恩宠。
D.古代的御史原本是史官,后掌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御史有权弹
劾皇帝的过失。
【答案】D,御史无权弹劾皇帝。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训练
A.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即一切财政事宜,其长官
称尚书,下设副职称侍郎。
B.翰林院学士在唐代是皇帝的秘书、顾问,他们学识渊博,明清时期长
侍卫,唐代是侍郎手下的高级官员。
【答案】B(军机处分设满、汉员,一般由亲王,满汉大学士、 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官员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训练
A.节度使是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官员,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
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B.大司马是汉代最高一级武官,廷尉是它的副职。太尉是宋代最高一
级武官,《水浒传》中的高俅曾任此职、
C.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
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
D.都督是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
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答案】B,廷尉是掌管刑法狱讼,掌管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官 员。

高中语文课本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课本文化常识
• 2.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
• 3.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代祭祀燕烹用羊、 豕各一者,叫做“少牢”。少牢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 的牲畜。少牢在祭品的规格中低于"太牢"。
• 4. 狱中成法,质明启钥——天刚亮的时候。
• 5.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逆旅,客舍。 逆,迎接。 旅,客。 迎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
•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 2.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南斗星 ,星宿名,泛指天空。牛:牵牛星,星宿名。二十八星 宿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 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 置。
• 3. 举匏樽以相属——匏制的酒樽。亦泛指饮具。匏 :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
• 3、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对对方的尊称。“您”。
• 4、金千斤,邑万家 ——金,古人以铜为金;邑,古代诸侯分给 大夫的封地
• 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解衣袒露一臂,解衣露肉。
• 6、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小子,对人的蔑称
• 7、为变徵之声——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徵, 变宫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 •(2)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后汉书·班彪传》)
•2、举:由地方官向中央推举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3、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 士充任官员。古时写着“徵”,现简化成“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豆蔻年华: 13岁女子
龄 称 谓
及笄:
15岁女子
冠、加冠、弱冠: 20岁男子
而立:
30岁
不惑:
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 50岁
花甲、平头甲子, 耆: 60岁
古稀:
70岁。
耋:
70~80岁
耄:
80~90岁
期颐:
100岁
A
52
2.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 是一百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 (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为逼他 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 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 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 《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断魂。”
A
34
《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 个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 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 独孤、南宫、夏侯、诸葛、尉迟、皇甫、 公孙、慕容、长孙、宇文、司徒、司空、
A
35
中国100大姓氏排名,看你的姓氏排名第几?
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
A
5
1、六合: 指天地四方 (即上、下、东、南、西、北)。
2、九州: 冀州、青州、兖(yǎn)州、 徐州、豫州、荆州、 扬州、梁州、雍州。
A
6
3、 八方:
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北 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八荒: 八方荒远的地方。 (远离中原的地方。)
A
7
4、阴阳:
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
A
25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 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 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 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 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 “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 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 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 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
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
任 60姜
A
36
五柳先生 诸葛亮 孔明
青莲居士 白居易 乐天

六一居士 文天祥 宋瑞

香山居士
东坡居士

王绩
无功 易安居士
管同 异之
稼轩居士
A
37
人名称谓
(1)人名 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
谥号。 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
A
13
2、 (1)河内: 黄河以北。
河东: 黄河以东。 (2)山东: 崤山以东。 (3)河西: 黄河以西。 (4)关西: 函谷关以西。 (5)江表: 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6)淮左: 淮水东面。
A
14
3、
(1)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 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 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 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 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 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 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A
18

年甲


天 干
丁 戊





子 丑 寅
鼠 牛 虎
1911年 辛亥年
卯 辰 地巳 支午 未 申
兔 龙 蛇
2009年 己丑年
哈尔滨 广州 成都 昆明 衡阳 湖南 长沙 重庆 苏州 洛阳
A
12
P94 1.
(1)日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牛斗之间。 (苏轼《赤壁赋》 )
(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 《滕王阁序》 )
(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
(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
A
26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 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 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称为“乞巧”。和凝 《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 忙。”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 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 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阳:山南水北。
5、江河:
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6、关内、关外
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
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7、山东、山西
“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A
8
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江南: 泛指长江以南。
10、江左: 即长江以东。
11、江表: 长江以外,指江南。
A
21
天色计时 地支计时 序数计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子—— 丑—— 寅—— 卯—— 辰——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 日入—— 黄昏—— 人定——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A
27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 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 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 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
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
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
A
49
3、
(1)登东皋以舒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王勃《腾王阁序》) (4)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腾王阁序》)
A
50
A
51
襁褓:
婴儿
孩提:
2~3岁的儿童
总角: 幼年儿童
A
44
鲁迅原名 艾青原名 郭沫若原名 冰心原名 琼瑶原名 毛泽东曾用名 毛泽东之女 老舍原名
周树人 蒋海澄 郭开贞 谢婉莹 陈喆 “二十八画生” 李敏,李讷 舒庆春
A
45
立德 立功 立言
A
46
P96 1、
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 平辈间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 (1)不然,籍何以至此?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
A
22
传统节日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
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 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 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 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 “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花朝: 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
A
23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
语文必修5 疏理探究
古代文化常识
A
1
A
2
天文 地理山川 纪年 岁时历法 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人名称谓 官名
1.年龄称谓
礼仪习俗
2.避讳 3.谦辞敬辞
古代年龄称谓
文化典籍 古诗文集命名例谈
科举职官
九卿三公
A
3
A
4
二十八星宿
角、亢、氐、房、心、尾、 箕(jī)、牛、斗、女、虚、 危、室、壁、奎、娄、胃、 昴(mǎo)、毕、觜(zī)、 参、井、鬼、柳、星、张、 翼、轸
A
9
12、五岳 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13、五湖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 湖。)
A
10
14、古今地名
大都
北京
东京、汴京
开封
京口
镇江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 南京
临安
杭州
姑苏
苏州
会稽
绍兴
长安
西安
奉天
沈阳
直沽
天津
A
11
15、地名别称 冰城 花城 蓉城 春城 雁城 芙蓉国 星城 雾都 水城 牡丹城
A
41
谥号 文武明厉幽哀
范文正 欧阳文忠
司马文正 苏文忠无
A
42
花和尚
豹子头
行者
青面兽
智多星
水 及时雨 浒 母夜叉 传 一丈青
神行太保 黑旋风 拼命三郎 浪子
母大虫
鼓上蚤
矮脚虎
A
43
屈原 孟子 李白 杜甫 王维 苏轼 苏辙 岳飞 毛泽东
名平,字原 名轲,字子舆 字太白 字子美 字摩诘 字子瞻 字子由 字鹏举 字润之
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
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
董 30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