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翻译赏析
文学_高中生高考经典古诗词赏析及翻译
高中生高考经典古诗词赏析及翻译高中古诗词鉴赏翻译(一)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赏析: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9篇)
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9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9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1潼关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清代·谭嗣同《潼关》译文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
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注释潼(tóng)关:关名。
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终古:自古以来。
簇(cù):丛聚。
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
束:约束。
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解:懂得。
赏析此诗打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明;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原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诗的打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
紧接着,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原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对于久处书斋的文弱书生来说,萧瑟秋风也许是惹人伤感的凄凉之物,但对胸怀大志,亦文亦武的诗人来说,秋风中那矫健的原蹄声却更能催动豪情。
他在壮阔的天地间策原驰骋,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极大的自由。
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
在前面那种状态下,诗人极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现出新奇的姿态: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分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
宋.王九龄的诗词
宋.王九龄的诗词赏析1. 《题旅店》-出处:《千家诗》-注释:“晓觉茅檐片月低,依稀乡国梦中迷。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
”-翻译:清晨醒来看到屋椽间一弯残月低挂,在依稀的梦境中仿佛回到了家乡。
世间什么东西在催促人变老呢?一半是鸡声,一半是马蹄。
-赏析:这首诗以晓觉所见之景开篇,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氛围。
后两句通过鸡声和马蹄两种典型的声音,感慨时光的匆匆流逝,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无奈和感慨。
-作者介绍:王九龄,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宋代。
2. 《听琴》-出处:暂无明确记载-注释:“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
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
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
响馀群动息,曲罢秋夜深。
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翻译:月亮升起鸟儿都已栖息,寂静地坐在空旷的树林中。
此时心情闲适,可以弹奏素琴。
琴音的清泠源于木材的本性,恬淡的韵味随着人的心境。
心中积聚着平和之气,琴声应和着纯正的音律。
琴声响过群动皆息,一曲弹罢已是秋夜深沉。
纯正的乐声感化着天地万物,天地间一片清沉宁静。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听琴场景,通过对环境、心境和琴音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平和与宁静。
-作者介绍:王九龄,宋代诗人,其诗作风格清新,富有意境。
3. 《祠庞颍公》-出处:暂无详细记载-注释:“贤哉青史范,永矣善人邦。
德化三王并,威仪百代扛。
微言归易简,精意极丁宁。
道大心无外,功高志自膺。
”-翻译:多么贤良啊史册中的典范,永远的善人之国。
道德教化与三王并肩,威严仪态百代可扛。
精微的言论归于平易简约,精心的意旨极为殷切。
大道广大心无边界,功劳高大志向自承。
-赏析:这首诗对庞颍公进行了赞颂,从品德、教化、言行等方面予以褒扬,体现出作者对高尚人物的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王九龄,宋代文人,其作品留存较少。
4. 《早梅》-出处:暂无确切记录-注释:“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
”-翻译:经霜的梅花率先在岭头绽放枝头,众多的花卉还在沉睡不知寒冷。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
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
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
还记得吗,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我久久瞭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
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轻轻地舞动。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
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那份感伤,就象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
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
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
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注释⑴金明池:词牌名,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
⑵怅:失意,懊恼。
《江南逢李龟年》原文及翻译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原文及翻译赏析关键信息:1、诗词名称:《江南逢李龟年》2、作者:杜甫3、诗词原文4、诗词翻译5、诗词赏析要点11 诗词原文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1 诗词翻译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在这落花时节,又有幸与你重逢。
112 诗词赏析1121 历史背景与情感寄托这首诗大概作于公元 770 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
诗中蕴含着对开元盛世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时代沧桑的深沉叹息。
1122 今昔对比的艺术手法诗的前两句通过回忆往昔在岐王和崔九家中与李龟年的交往,展现出当时的繁华和欢乐。
而后两句则描绘当下在江南落花时节的重逢,形成强烈的今昔对比。
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时代的变迁,也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1123 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全诗没有直接抒发悲伤或哀怨之情,而是通过对过去的追忆和当下重逢场景的描绘,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落花时节”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消逝和人生的衰落。
1124 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杜甫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跨越时空的画面。
短短四句诗,却包含了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和思索空间。
12 作者杜甫的创作风格与特色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
其作品常常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121 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杜甫依然保持了其对现实和人生的敏锐洞察力,通过与李龟年的重逢,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兴衰。
13 诗词的文学价值与影响《江南逢李龟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131 它不仅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也为后人研究唐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敕勒歌》原文及翻译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赏析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
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
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
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
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注释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王维《渭城曲》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王维《渭城曲》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字词注释:
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浥:湿润。
客舍:旅馆。
柳色:柳象征离别。
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诗词释义如下: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诗词赏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场清晨的小雨,仿佛给元二扫清了道路,终于到了出发的时刻了。
这一刻呢,诗人端起了一杯酒,递给即将离别的朋友,说“你就再干了这杯酒吧,西出阳关了,就再见不到老朋友了”。
那阳关在哪啊?阳关在现在敦煌的西南边。
当年汉武帝开丝绸之路,在敦煌以西设立两个关。
北面的叫玉门关,是从北道出西域的必
经之路。
南边的是后设的,因为在玉门关以南,所以叫阳关,是从南道出西域的必经之路。
出了阳关啊,就算是真正出了中原内地了。
从长安到阳关是一千多公里,从阳关到龟兹还有一千多公里,西出阳关就已经没有故人了,那从阳关再往西呢?就更是绝壁大漠,荒无人烟,不用说故人,连人都少见啊。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既悲且畅,明媚之中有深情,沉重之中有力量。
诗经中经典的诗词翻译和赏析
【篇一】诗经中经典的诗词翻译和赏析国风·王风·黍离先秦:佚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译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
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赏析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
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
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
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
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以下从两方面细析之。
文学_中国古诗词翻译赏析
中国古诗词翻译赏析古诗词名言名句及翻译【经典篇】1.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翻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翻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3.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翻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4.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晋葛洪【翻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5.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翻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翻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7.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宋陆九渊【翻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8.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翻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9.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翻译】:__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10.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翻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11.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翻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1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翻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3.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翻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翻译1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园中青青的葵菜上,布满朝霞;子上颗颗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等待着阳光把自己晒干。
春天的太阳四处洒下恩泽,使万物都生机勃勃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面对美景,自己却时常担心秋天的降临,那时候花和叶子就会变黄,然后衰败凋谢了。
所有的河流都向东流入茫茫大海中,什么时候这一去不复返的水流,才能再向西方流回来呢?一个人在少壮年华不勤奋努力,那么等到岁数大了,老年将至时,就只能白白后悔和悲哀了。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精选初中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导语】古诗词以其最浓缩的情感、最醉⼈的意境在⽂学宝库中熠熠⽣辉。
欣赏前⼈留给我们的诗词瑰宝,是⼀种⽂学熏陶。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初中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精选初中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过零丁洋 ⽂天祥〔宋代〕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仕历尽千⾟万苦,如今战⽕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
国家危在旦⼣似那狂风中的柳絮,⾃⼰⼀⽣的坎坷如⾬中浮萍,漂泊⽆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陷元虏⾃此孤苦⽆依。
⾃古以来,⼈终不免⼀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赏析 这是⼀⾸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诗的开头,回顾⾝世。
意在暗⽰⾃⼰是久经磨炼,⽆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所畏惧。
接着追述战⽃⽣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我度过了四年。
把个⼈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两个⽅⾯,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联对仗⼯整,⽐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的遭遇。
国家民族的灾难,个⼈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的情怀,使其⾔辞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诗⼈因国家覆灭和⼰遭危难⽽颤栗的痛苦⼼灵。
结尾两句以磅礴的⽓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古以来,⼈⽣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照耀在史册上就⾏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是诗⼈⽤⾃⼰的鲜⾎和⽣命谱写的⼀曲理想⼈⽣的赞歌。
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贯长虹,确是⼀⾸动天地、泣⿁神的伟⼤爱国主义诗篇。
【篇⼆】精选初中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代〕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留意。
四⾯边声连⾓起,千嶂⾥,长烟落⽇孤城闭。
浊酒⼀杯家万⾥,燕然未勒归⽆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不寐,将军⽩发征夫泪。
《风·解落三秋叶》诗词翻译及赏析
《风·解落三秋叶》诗词翻译及赏析《风·解落三秋叶》诗词翻译及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风·解落三秋叶》诗词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解落三秋叶》诗词翻译及赏析《风·解落三秋叶》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前言】《风》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注释】⑴解落:解散,散落。
《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
”⑵解:分解。
⑶能:能够。
⑷二月:春季的第一个月。
农历二月,指春天。
⑸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⑹过:经过。
⑺斜:倾斜。
【翻译】诗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鉴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象“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1、诗词原文2、诗词翻译3、诗词赏析的主要角度4、诗词的艺术特色5、诗词的文化内涵6、诗词的历史背景1、诗词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1 诗词翻译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111 诗句解释“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这两句描绘了古原上野草繁茂,每年经历着枯萎与繁荣的循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无法烧尽野草,当春风吹拂时,它们又会重新生长。
展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远处的芳草蔓延到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凉的城池。
描绘了野草的繁茂和广阔。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再次送别友人远去,这繁茂的野草饱含着依依惜别的深情。
112 翻译特点翻译力求在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保持诗句的意境和美感。
通过准确的词汇选择和通顺的语句组织,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诗词的含义。
2、诗词赏析21 意境营造诗人通过对古原草的生动描绘,营造出一种辽阔、悠远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
原上草的枯荣变化,野火的焚烧与春风的催生,以及芳草与古道、荒城的交融,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和动态美的画面。
211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融入了送别之情。
以草的生命力象征友情的坚韧,以萋萋芳草表达无尽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真挚动人。
212 象征手法野草的“一岁一枯荣”和“春风吹又生”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友情的历久弥新和坚韧不拔。
22 艺术特色221 对仗工整全诗语言简练,对仗工整。
如“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远芳”对“晴翠”,“侵”对“接”,“古道”对“荒城”,不仅在形式上富有韵律美,也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雁儿落过得胜令·寻致争不致争朝代:元代作者:高克礼寻致争不致争,既言定先言定。
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海神庙见有他为证。
似王魁负桂英,碜可可海誓山盟。
绣带里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个年少书生。
译文该争辩的却不争辩,已经说定的就要言而有信。
要论至诚我最至诚,不要你薄幸无情还有谁薄幸无情。
难道不知道举头三尺就有神明,忘恩负义的都会担当罪名。
海神庙的故事可以凭证。
像王魁负桂英。
想当初他曾经在神前海誓山盟,后来他负情,终于未能在女人手中逃却生命,自杀身亡的桂英女,最终处死了这个年少书生。
注释雁儿落过得胜令:双调带过曲。
又名《鸿门凯歌》。
致争:争气。
当罪名:担罪名,承当罪责。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2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原文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里再也没有别的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苏轼临江仙全词翻译及诗词赏析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译文]人活一生,如逆水行舟般的艰难,而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行人。
[出自]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钱穆父:名勰,又称钱四。
元祐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祐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祐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都门:指汴京。
改火:本指四季以不同木材钻木取火,后多指寒食禁火三日后重新起火,故以一改指一年。
春温:如春天般温暖。
“无波〞二句:化用白居易《赠元稹》“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句。
古井无波:古井枯竭,不起波澜,比喻人心寂然不动。
节:竹节,比喻人之节操。
筠:坚韧的竹皮,引申为竹之别称。
尊:酒器。
翠眉:指送别的官妓。
颦:皱眉。
宋代官吏宴饮,多有官伎歌舞侑酒,这里外表是劝歌伎不要悲伤,实际上是劝慰友人不必哀愁。
逆旅:旅舍。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是三年了,你远涉天涯,一直奔波辗转在这人世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温暖。
你的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像秋天的竹子。
我心惆怅,因为又要离别,你要连夜扬起孤帆前行,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妓不用对着酒杯太过凄婉。
其实人生在世就好似住旅舍一般,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和你是一样的啊。
赏析:“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那么亦不用哀愁。
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那么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
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部编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古诗词翻译+赏析重点知识
部编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古诗词翻译+赏析重点知识内容有点多,建议先收藏保存。
码字不易,觉得不错可以点个赞支持一下哦!01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赏析】这首词描绘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词人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故乡的矛盾心情。
上阕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
词人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雁去”句写出了天气的寒冷;“边声”句,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有的声音。
“孤城”句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下阕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词人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建立军功、勒石燕然,表达了词人爱国、卫国的精神。
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和戍边将士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主题】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写法】①上阕着重写景,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②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③运用典故、互文。
《夏日绝句》原文及翻译赏析
《夏日绝句》原文及翻译赏析关键信息项:1、诗词原文2、作者介绍3、诗词翻译4、赏析要点11 诗词原文《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11 作者介绍《夏日绝句》的作者是李清照。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作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其诗词风格婉约细腻,又不失豪迈大气,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12 诗词翻译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12 赏析要点121 立意高远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这种生死观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122 借古讽今诗人借项羽当年垓下战败,不肯回到江东的历史典故,讽刺了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不思进取。
项羽在楚汉相争中失败,但他宁死不屈,彰显了英雄气概。
而南宋统治者在金兵入侵时一味逃窜,抛弃了中原大片土地,李清照通过歌颂项羽来批判南宋统治者的懦弱无能。
123 简洁明快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短短二十个字,却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情感。
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铺陈,直抒胸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24 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封建时代,女性往往被束缚在家庭和礼教之中,而李清照却能以豪迈的笔触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和爱国情怀,展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125 永恒的价值这首诗所传达的爱国精神和坚定的人生信念,超越了时代的局限,至今仍能激励着人们追求正义、勇敢和尊严。
总之,《夏日绝句》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爱国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古诗词带翻译赏析
1.沁园春·雪近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
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2.卜算子·咏梅近代: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赏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
“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歌颂爱国精神的古诗词
歌颂爱国精神的古诗词1.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注释:“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指将北方平定。
翻译: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赏析: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深沉悲壮,凝聚着诗人的爱国深情。
作者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注释:“捐躯”指献身。
“赴”指奔赴。
翻译: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赏析:此句展现了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爱国精神。
作者介绍:曹植,字子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
3.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注释:“位卑”指地位卑微。
“阖棺”指盖上棺材。
翻译: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理想,只有死后盖棺定论。
赏析: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即使处境艰难,仍心系国家。
作者介绍:陆游,一生主张抗金,是南宋坚定的爱国志士。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注释:“丹心”指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指史册。
翻译: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赏析:慷慨激昂,掷地有声,表现出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
作者介绍:文天祥,宋末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5.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注释:“僵卧”指直挺挺地躺着。
“戍轮台”指守卫边疆。
翻译: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赏析:展现了诗人虽年老体衰,仍心怀报国之志。
作者介绍:陆游,其爱国诗作众多,情感真挚。
6.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注释:“但使”指只要。
“龙城飞将”指李广。
翻译: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赠唐代: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作,诗中的女子,深居高楼,黄昏时分,她因百般无聊赖而思念起情人来了。
对其思念越浓,就越渴望和他相见,恨不得他立刻出现在楼前,她按耐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走到楼头前,想去眺望远处,看看他来了没有。
可是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他怎么知道自己在思念他呢?就算知道又如何能这么快就来到跟前呢?她只得止步,折回楼内,欲望还休,欲见而无法相见,这种复杂的心情折磨得她坐立难安,满楼徘徊。
此句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完全表现出来了。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
在中国古代诗词作品里,这样的环境有很强的暗示性,往往用来点染离愁与相思。
如李白的“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就是在这样一种意境中展开。
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
“休”,即停止、罢休之意。
为什么欲望还休呢?答案隐藏在下一句里。
“玉梯”,楼梯、阶梯的美称。
“横绝”,即横度。
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
“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
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原来,主人公渴望见到心上人,情不自禁地要上楼眺望;突然想到他不能前来,于是停下了脚步。
唉,不望也罢,免得再添一段新愁。
就在这迟疑进退间,天上一弯新月洒下淡淡的清辉,将她的无限思念与失望投射在孤寂的身影中。
“月如钩”,一作“月中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春风"反衬了"愁"。
愁人眼里无春色,抬头望月,新月如钩。
低头近观,只见芭蕉树的蕉心还未舒展,丁香树上尽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各自含愁不解。
这既是主人公眼前实景的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芭蕉未展、丁香未开本是客观的自然景物,无所谓愁,但在主人公眼里却是满目哀愁。
这是因为心中有愁,所以蕉叶难以舒展;满腹是恨,故而花瓣怨结难开。
人之愁极,故而触目伤情,而触目之悲更添离人之恨。
这两句诗移情入景,借景写情,设喻精巧,融比兴象征为一体。
诗人用不展的芭蕉和固结的丁香来比喻愁绪,不仅使得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见可感、具体形象,更使得这种比况具有某种象征的意味。
不展的芭蕉与固结的丁香,不仅是主人公愁绪的触发物;作为诗歌的意象,又成为其愁思的载体和象征。
这两句意境优美,音情摇曳,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两地徘徊表现得兴味悠长,多少情思尽在其中。
清人陆鸣皋说:“妙在‘同’,又妙在‘各自’,他人累言不能尽者,此以一语蔽之。
”赞叹的就是这两句诗的含韵不尽。
浣溪沙李煜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译文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文学赏析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
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
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
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
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青鸟”、“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这律诗般的俊语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
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那充满“春恨”的人事内容究竟具体何指。
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
这样看来,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对景抒情的一般闲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点绛唇·素香丁香【宋】王十朋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
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
含春雨。
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译诗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绽放。
柔美得树气味清香,优雅的正称幽人的趣味。
无意争夺高低,梅蕊别来妒忌。
含着春雨,结下愁千绪,仿佛在追忆江南的主。
此词上阕从两个方面落笔:一个方面是写丁香之形态,如“琉璃叶下琼葩吐”,另一个方面是写丁香之意趣,所谓“幽人趣”。
而扣题的只有一句“素香柔树”。
首句“落木萧萧”,本是用来描写秋天景象的,这里被移用来描写丁香尚在含葩而未吐蕊时的环境和氛围,也是一种衬托。
下阕由形而传神,写丁香之精神所在。
也从两个方面落笔,一个方面是写其无意与群芳,尤其是“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朱庆馀《早梅》),号称内修外美、玉蕊清香的梅花,争春斗艳,另一个方面是写丁香散露出的那种愁绪。
全词的精彩之处全在其“豹尾”:作者大胆悬想,丁香之所以“结愁千绪”,也许是它在思忆江南的主人吧。
至此,本无情之花卉植物,便化为了有情意之作者心志的寄托,一怀愁绪,满腔悲情,也就有了具体的着落。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节,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空阔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赏析“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
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
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
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
“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
“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
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
但“难老”并非“不老”,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
“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
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
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
“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
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
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
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
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
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
“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
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
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