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坝坝基岩体力学参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混凝土坝坝基岩体力学参数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地质处

二oo八年一月

目录

1、坝基岩体力学参数

2、SDJ21-78(试行)的补充规定送审稿的岩石工程分级

3、送审稿对于坝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抗剪参数的依据和确定。

3.1依据

3.2确定

4、设计规范与勘察规范相比较

4.1分类指标及岩体特征

4.1.1分类指标

4.1.2岩体特征

4.2混凝土与岩体面抗剪参数

5、坝体岩体抗剪强度试验值,建议值与地质规范相比较

6、岩体变形模量试验

7、小结

1、坝基岩体力学参数

混凝土坝基岩体与混凝土接触面和岩体抗剪参数表1-1。

混凝土坝设计规范提出岩体与混凝土接触面抗剪断参数是根据I、II类岩体试验值(峰值平均值)打了折扣提出的,III、IV类岩体逐级下降。岩体抗剪断参数未见说明,II~IV类围岩与公路设计规范基本一致。

2、SD21-78(试行)的补充规定送审稿的岩石工程分级

坝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抗剪断参数计算值表2-1。

表2-1

3、送审稿对于坝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抗剪断参数的依据和确定

3.1依据

1)将近年来及以往国内40个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百余组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统计,将表列f′、C′值,若基岩内无软弱夹层或软弱结构面时,中等以上岩石与150#混凝土以上接触面的抗剪断强度比较集中f′=1.0~1.5 ,C′=3.0~15 Kg/cm2。C′值较低者多数为软弱岩体,例如大化坝基的泥岩夹灰岩,八盘峡坝基的粘土质砂岩以及葛洲坝的粘土质粉砂岩等。

2)梅剑云统计56个工程148组混凝土与坚硬岩石胶结面的试验

资料,提出保证率95%时,f ′=1.25~1.52 ,C′=12.40~15.33 Kg/cm2。(I、II)

3)英国哈兰法•林克统计16个国家55组混凝土与基岩基础面的抗剪试验,除去泥灰岩、强风化岩石、岩石节理或层理等很低且分散时,大多数f ′=1.0~1.5 ,C′=4~16 Kg/cm2。

4)前苏联尤••何•菲什曼统计了23个工程30组试验成果,

f ′=1.0~1.5,C′=4~16 Kg/cm2。

5)美国垦务局77年“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准则”,认为混凝土与岩石接触面及岩石内部的凝聚力和内摩擦力,都由实验和现场试验来测定,但仍以室内试验为主,现场只做少量节理面抗剪强度试验,还认为较完整岩石与混凝土之间的抗剪强度一般不是控制面,可以采用混凝土之间的指标f ′=1.0,C′值为0.1混凝土抗压强度(一般说C′值偏大,我国提出0.065~0.070)。

6)日本相当于我国中等及以上岩石抗剪断强度f ′=0.8~1.43

C′=2.0~4 MPa,(日本混凝土强度为300#,我国为150~200#)。

总体中等以上岩石的f ′、C′比较接近。

3.2确定

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水利水电坝基岩石开挖施工规范》等规范岩块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大于600Kg/cm2,变形模量超过10×104Kg/cm2好岩石,前述坚硬岩石与混凝土胶结面的抗剪断强度指标f ′=1.25~1.52 ,C′=12.40~15.3 Kg/cm2(峰值平均值,下同)。将好

岩石以上的岩石抗剪断指标上限值定为f ′=1.5 ,C′=15 Kg/cm2,下限指标定为f ′=1.0 ,C=9 Kg/cm2,其下限分别比平均值降低20%和27%。中等岩石的抗剪断指标70~85%以上,f ′=1.0,C′=8 Kg/cm2,下限值定为f ′=0.9,C′=7 Kg/cm2。较差的岩石抗剪断指标下限值

f ′=0.7,C′=3 Kg/cm2,上限指标不超过中等岩石,这种岩体只能修中等高度中较低的坝和低坝,一般坝高40m以下的坝,即使取用较小的抗剪断和凝聚力,对坝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4、设计规范与勘察规范相比较

4.1分类指标及岩体特征

4.1.1分类指标

设计规范以岩块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b),岩体变形模量(E r)及岩体纵波速度(Vp)为依据,而Vp要求偏高。

地质规范以岩块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b),岩体变形模量(E0)为依据。把I类岩石的Rb >100 MPa,降为>60 MPa。

4.1.2岩体特征

设计规范岩体工程分类,岩性特征见表4-1。

地质规范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见勘察规范附录L(略)。

两个规范岩体分类岩体特征差别如下:

I类岩石

设计规范要求Rb>100MPa ,裂隙面间距大于100cm,为新鲜岩石。地质规范要求Rb>60MPa,结构面间距大于100cm或一般为100~50cm。

II类岩石

设计规范要求Rb=100~60MPa,裂隙面间距100~50cm,为微风化岩石。地质规范要求Rb>60MPa或Rb=60~30MPa,要求岩体结构特征同I类,具备相同力学性质,结构面间距100~50cm或50~30cm。

III类岩石

设计规范要求Rb=60~30MPa,裂隙间距50~30cm,为弱风化岩石。地质规范将III类岩石分为III1和III2。Rb>60MPa;III1类结构面间距50~30cm,岩体较完整,岩体中分布有缓倾角或倾角(坝肩)的软弱结构面或存在影响坝基或坝肩稳定的楔体或棱体;III2类结构面间距30~10cm,岩体完整性差,岩体抗滑,变形受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控制。Rb=60~30MPa:III1类岩体结构特征基本同II类;III2类结构面间距50~30cm,多闭合,岩块间嵌合力较好,贯穿性结构面不多见。Rb>15MPa:III类结构面间距大于100cm,岩体呈各向同性力学特征。

IV类岩石

设计规范要求Rb=30~15MPa,裂隙间距小于30cm,为强风化岩。地质规范将IV类岩石分为IV1和IV2。Rb>60MPa;IV1类结构面间距30~10cm或小于10cm,存在不稳定岩体,不宜作高坝地基;IV2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