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青藏地区
高二区域地理——青藏高原

一、位置范围
1.海陆位置:位于我国西部,远离海洋
青藏地区
2.经纬位置:75°E-105°E,30°N-40°N
75°E
105°E
40°N
30°N
3.区域范围: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四川、云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
4.分界线(重要山脉)
横断山脉
二、自然环境
3.植被——高寒草地为主
植被和自然景观的变化
高山荒漠 高山草原 高山草甸 山地森林
从东南向西北: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 山荒漠,以高寒草地为主。
4.河湖
雪峰连绵
河湖
概况:西北为内流区,东南为大江大河发源地。 主要河流:长江、澜沧江、黄河 补给形式: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雨水补给 水文特征:水量季节变化大,夏汛明显 青海湖:中国最大
气温(℃ )
30
2、说明青藏地区降水时 20 间分布规律及原因
夏季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 10
风的影响,降水量多,冬季
降水少,全年降水分配不均,
干湿季节明显。
0
-10
降水量(毫米) 400 300 200 100 0
2.气候——高寒气候
气温: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
降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高原递减,降水 量年内分布不均,干湿季分明。
的内陆湖、 最大的咸水湖
三、丰富的能源与矿产
1.能源: ①太阳能:“日光城”拉萨 ②地热能:羊八井地热资源丰富 ③油气资源:藏北高原 ④风能、水能丰富 2.矿产:“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钾盐) ①察尔汗:钾盐 ②锡铁山:铅锌矿 ③冷湖:石油
四、高原农牧业
区域地理复习课件青藏地区

主要山脉
河 湖
①大江大河发源地: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怒江、澜沧江.
②高原湖泊星罗棋布。主要湖泊有青海湖、纳木错 (咸水湖)
地广人稀的地区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 20
25
30
2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40
55
4
1
青藏地区的民族基本情况
民族
民族:以藏族为主,青海东 北部汉族较多。藏族多信仰 藏传佛教。
2. 三江源:①__长__江____、黄河、②__黄__河_____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
雪山和冰川融水 湿地的调蓄作用
中华水塔 形成江河之源
三、农业 1、以高寒牧区为主
2、河谷农业
高寒牧区
•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 布广泛,适合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三大牲畜
高原之舟-牦牛 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雅鲁藏布江谷地
小麦
• 雅鲁藏布江河谷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 用;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 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 品质高。这里河流流速缓慢,河谷宽阔,土地肥沃, 集中了西藏80%以上的人口。
主要农作物
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高原种植业
喜温凉农作物: 青稞、小麦、豌豆
1.以拉萨为中心公路网: 青藏公路、川藏公路、 西● 滇藏公路、新藏公路 宁 2.航空:地面交通建设难度大(高寒. 缺氧.冻土),航空可避开地表影响.
3.主要铁路:兰青线、青藏线.
以青藏铁路为例
在修建中面临的难题: 1、高原生态坏境脆弱 2、多年冻土生长 3、高原疾病(高原缺氧、鼠疫频发) 4、地质不稳定
(完整版)高中区域地理青藏地区知识点

青藏地区1.范围: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以南。
2.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
藏南地壳活跃,为两大板块碰撞处,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之最;藏北海拔超过4500米,地表波状起伏;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
农牧业主要集中在湖盆、河谷地区。
3.气候特征: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地区差异大;太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4.水文特征:冰川融水补给多,冈底斯山脉以南受来自印度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尤其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大河的发源地,雅鲁藏布江。
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青海湖为我国第一大湖,纳木错,色林错。
5.植被: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
边缘地区垂直分带明显。
6.土壤:主要为寒漠土和山地草甸土。
主导因素:地势高7.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
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农业活动特点:著名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青海、西藏)。
主要农产品:种植业-青稞(春小麦)、小麦、豌豆。
畜牧业-牦牛、藏山羊、藏绵羊8.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交通运输-陆地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有川藏、滇藏、青藏、新藏。
铁路运输在青海较为重要。
主要有兰青、青藏铁路。
交通不便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
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柴达木盆地拥有铅锌、钾盐、池盐、煤、石油等多种矿产,素有“聚宝盆”之称。
主要矿产地有:油田:冷湖。
铅锌:锡铁山。
钾盐:察尔汗盐湖。
盐池:茶卡盐湖。
高二下学期区域地理复习 课件-青藏地区

山 阴
后套平原
贺 兰 山
110°E 脉
山 吕 梁
山
脉
前套平原主要指内蒙古包头、呼 和浩特一带的平原,古称“敕勒 川”“土默川”
后套平原指乌拉山以西的平原
因地理位置重要,临近关中、中 原,河套自古为中原王朝与北方 游牧民族的兵家必争之地
(达到海拔3千多米那种氧气程度),外面还有吸氧 吧以恢复体力(达到低海拔那种氧气程度),最终 克服问题。
生态脆弱: 为保障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铁路
全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专用通道;对植被难以 生长的地段,施工时采用逐段移植,对自然条件 稍好的地段,则进行人工培植草皮。
青藏地区——人文地理环境(交通)
农业区 西 河套平原 北 宁夏平原 农 业 河西走廊 区 天山山麓
灌溉水源 引黄河水自流灌溉农田 (被誉为“塞外江南”) 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
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
农业类型
灌溉 农业
绿洲 农业
青 雅鲁藏
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环
藏
布江
境恶劣的高原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河
农
谷地
只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水热
天山北坡森林带以下的草场(山麓地区),冬季气温较上部(山腰处草场)气温 高,宜作冬季牧场,森林带以上的草场因冬季气温低,宜作夏季牧场,选 择轮流利用草场,可以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
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是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由于深处内陆,群山环绕, 湿润空气难以进入,极为干旱。盆地四周高山冰雪融水使山麓地带形成绿 洲,聚落因此呈点状或者带状分布在盆地边缘。
河湖
固体பைடு நூலகம்库: 雪山冰川广布
区域地理-中国青藏地区(公开课)

藏族歌舞具有独特的音乐和舞蹈风格,常见的有锅庄舞、 弦子舞等。歌舞不仅是娱乐方式,还是表达情感和传承文 化的重要手段。
藏族手工制品
藏族手工制品如羊毛地毯、刺绣、金属工艺品等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这些手工艺品是藏族人民智慧和 技艺的结晶。
04
青藏地区社会问题与挑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03
青藏地区文化
藏族文化
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常见的有长袍、马甲、长裤等, 通常以羊毛、牦牛毛等天然纤维
制成,色彩鲜艳。
藏族饮食
青藏地区的饮食以牛羊肉、奶制 品、青稞等为主,形成了独特的 藏族风味。酥油茶、青稞酒等是 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
藏族节日
藏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藏历新 年、雪顿节等。这些节日期间, 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赛
农业发展挑战
由于地理环境特殊,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气候变化、土 地沙化、水资源短缺等挑战。
工业发展
工业基础
青藏地区的工业发展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如采矿业、能源产业等。
工业发展布局
青藏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西宁、拉萨等城市,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
工业发展挑战
由于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青藏地区的工业发展面临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较低 等挑战。
教育发展
通过实施教育政策,青藏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教育水平 得到了提升,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05
青藏地区未来展望
经济展望
经济发展潜力
青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如矿产、水能、太 阳能等,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有力支撑。
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将进一步完善青藏地 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 通、通讯等领域的便利性。
区域地理-中国青藏地区(公开课(课堂PPT)

高原上已兴建的铁路是兰青线和青藏铁路。 拉萨建有航空港。
37
青藏公路
38
滇藏公3路9
川藏公4路0
新藏公路
41
神奇的天路——青藏铁路
42
藏族同胞喜迎青藏铁路。青藏铁路与2006年7月1日
正式通车。
43
疾驰在雪山脚下的列车
C.热量丰富 D.土壤肥沃
4、下列地理事物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
关的是( C )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52
(1)分别归纳图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
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12分)
40°
80°
47
拉萨机场48
四.青藏地区的资源: ——主要资源: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水能、矿产资源等
地热能
太阳能
49
四.青藏地区的资源:
为什么青藏地区地热资源丰富?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目前我国最大
的蒸气田——羊八井,羊八井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柴达木盆地为什么叫作“聚宝盆”? 矿产丰富,煤、石油、铅锌矿、钾盐都在开采利用。
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
有“高原之舟”之称。
8
学习目标:
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地形与气候特征,主要的自然资源。
2.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的特 点。
3.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与城市分布。
9
一、青藏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1.青藏地区的经纬度位置
50°N 80 90 100 110 120 130°E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青藏地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青藏地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近代,我国滇、藏、川之间的贸易是通过“茶马古道”进行的,它是以马帮(骡马)运输为基础,实现川、滇的茶叶和西藏马匹、药材的交易,故称“茶马古道”。
读图完成1、2题。
1.马帮运输是滇、藏、川之间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采用马帮运输的主要原因是()A.当地畜牧业发达,骡马数量多B.当地经济落后,发展马帮运输可增加就业机会和运输收入C.可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D.骡马适应性强,可满足当地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运输的需要2.在建设云南、四川通往西藏的交通线时,国家坚持了先公路后铁路的原则,其原因是()①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对地势起伏的适应性远比铁路强②沿线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运输量不大③公路运输的连续性比铁路强,运输效率更高④公路建设的工程造价远比铁路低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1选D,2选D。
第1题,滇、藏、川地形起伏大,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山高谷深,道路建设困难;当地地质灾害多发,喀斯特地貌广布,影响道路建设;骡马适应性强,可满足当地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运输的需要。
第2题,滇、藏、川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多发,喀斯特地貌广布,公路建设的工程造价远比铁路低;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对地势起伏的适应性远比铁路强。
下图甲示意青藏铁路沱沱河附近区域的地形图,图中的沙障主要由铺在地上的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建成。
图乙表示甲区域的气候要素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沙障发挥主要作用的时间及原因是 ()A.夏季气温高,冰川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B.夏季降水多,暴雨山洪及其带来的泥沙会冲毁铁路C.春季气候干燥,大风多,随风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D.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4.图中河流()A.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B.河中沙洲数量夏季多,冬季少C.水位年变化小、日变化大D.P处河流水量小于Q处【解析】3选C,4选C。
第3题,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能隔绝风与松散沙层的接触,起到减弱风沙侵蚀、防止风沙掩埋铁路的作用,但对暴雨山洪、融雪洪水没有多大阻碍;青藏铁路沱沱河段春季降水少,升温快,地面干燥,多大风,易出现严重的风沙灾害。
区域地理: 青藏地区 (66张ppt)

3.河流和湖泊
想一想,为什么青藏地区会成为这些大江大河 的发源地?
由于青藏地区海拔高,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 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使青藏地区成为许多大河的 发源地。
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
青海湖
雅鲁藏布江
黄河
澜
沧
长
江
江
怒江
三江源地区-中华水塔
昆仑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
青藏地区
横
喜马拉雅山
断
山
经纬度位置:27°N~40°N,73°E~104°E
50N
80
90 100
110 120
130E
40N
青藏地区
30N
20N
范围:包括藏、青(全部)、川、陇、滇、疆 (部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5%。
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
甘肃 省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
四川 省
活动:说出位于青藏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海拔低,气温较高 ,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等农作物生长。 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油菜
长江源头
三江源地区
澜沧江源头
黄河源头
青海省南部为什么被称为“三江源地区“,请在图中找出依据。
4.植被
(1)水平自然带:受降水分布的影响,青藏高原 水平自然带变化如下图所示
高山荒漠 高山草原 高山草甸 山地森林
(2)垂直自然带: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耕
作业;在高山带发展高寒牧业。
地势的强烈隆 升,水热状况 随高度而变化
两地(同纬度附近)气候的差别?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暖少雨, 全年降水量多。
青藏地区高中区域地理优质系列(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知识拓展
青藏铁路解决冻土问题的技 术 第一种是采用片石通风路基,在路基的 底部铺设一米五左右的块石层,冬天冷 风从石块间带走热量,夏天石块为路基 遮挡太阳辐射,同时利用高原原有的低 温和强风降低冻土温度。
知识拓展
青藏铁路解决冻土问题的技 术 第二种方法是采用热棒,青藏铁路沿 线,路基两旁有两排碗口粗细,高约两 米的铁棒,整个棒体是中控的,内部灌 有液氨,当土壤温度较高时,液态氨受 热气化上升到顶部遇冷液化释放出热 量,然后又流回到底部,如此循环往 复,降低冻土温度。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
@时光
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地形与气候特征,主要的自然资源。 2.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的特 点。 3.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与城市分 布。
目录
1 自然地理特征
2 人文地理特征
1
地理位置
青藏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横断山 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地区。包括西 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和甘 肃省小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的25%, 人口仅占全国的1%左右,是藏族人 口的主要聚居区。
丰富的资源
2.地热能 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 板块交界处。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 丰富。高原上温泉泉眼密集分布,有些 沸泉热液温度达93~172℃,热气喷射 最高达70米,拉萨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国 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汽田,已建成地热发 电站。
2
人文地理特征
粗放的农牧业
1.河谷农业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 度高,因而太阳辐射强,而且晴天多, 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和牧草的光合 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积累营 养物质。气温较低,植物生长周期长, 农作物品质较好。 受气候限制,适于喜凉的青稞、小麦生 长。
2021—2022学年高二区域地理知识梳理 第40讲 青藏地区

第40讲青藏地区一.地理位置1.经纬位置:73°E-104°E ,28°N-38°N,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的中低纬度,主要位于高寒地区。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内部,离印度洋较近。
3.相对位置: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地区。
二.范围: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新疆南部及云南北部边缘地区。
三.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世界屋脊,雪山连绵。
(1)类型:以高原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
(2)分布:北部和南部是呈东西走向的山脉,西北部是较完整的高原,东北部为柴达木盆地,而东南部是呈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
(3)地势:总地势高(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其至今仍在不断升高),但青藏高原的高原面起伏和缓。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4)特殊地貌:多冰川地貌。
2.气候:主要是高原山地气候,也有亚热带季风气候(雅鲁藏布江拐弯处)。
(1)高寒: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①日变化大: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夜晚大气返回地面的热量少,地面降温快,一年中的地面热量的变化幅度大,而近地面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近地面大气的一天中热量的变化也大,温差就大。
②年变化小:青藏高原地势高,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时候,因为海拔高,大气稀薄,保温能力差,气温不会很高,是我国夏季最凉爽的地方;冬季因为青藏高原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光照和东北地区相比要充足,而且因为其地势高,冬季风不会对它有太大影响,气温不会太低(比东北漠河气温要高)。
(2)日照充足: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日照强。
高二区域地理——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区域合作 与政策交流活动
未来合作方向和重点领域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 保护合作,推动青藏高原生态 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业合作:推动旅游产业 合作,促进青藏高原旅游资源
开发与利用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通 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 互联互通
民族文化交流:加强民族文化 交流,促进青藏高原文化多样
性的保护与传承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重点内容回顾总结
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拓展延伸:相关领域知识介绍
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
青藏高原的旅游资源开发
青藏高原的民族文化与民俗风 情
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合 作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社会进步: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藏高原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得 到了显著提高,同时当地的文化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 暖导致青藏高原冰川融 化、冻土消融,进而影 响当地生态环境
过度放牧:过度放牧 导致草场退化、土地 荒漠化,对当地生态 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高二区域地理——青藏高原”的PPT,现在准备介绍“青藏高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请 帮我生成“农业发展现状与特色产品”为标题的内容
• 农业发展现状与特色产品
• 农业发展现状:青藏高原的农业以种植青稞、小麦、豆类等作物为主,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 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
• 特色产品:青藏高原的农业特色产品包括青稞酒、青稞面、酥油茶等,这些产品具有独特的高原品质 和特色,深受消费者喜爱。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青藏地区)

读图思考:(1)指出青藏高原主要牲畜种类。 (2)分析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
答案: (1)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河曲马等。 (2)有利条件: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因素: 热量不足。
13
思考探究 1 为什么青藏高原上的农业基地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 雅鲁藏布江谷地?
图6-4-3 沿东经89°附近中国地势剖面图 读图查找:沿两剖面线找出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7
二、地高天寒、垂直分异 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为全国夏季的低温中心。 由于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以及东南部低、西北部 高的地势特征,东南部温暖湿润,西北部寒冷干燥,在高原面上形成了 山地森林—高山草原—高山草甸—高山荒漠的水平变化。同时,各高 大山脉上又存在着明显的垂直变化。
雅鲁藏布江谷地
羊八井地热电站, 我国最大的地热 电站
水能
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高原东南部降水多, 河流水量大
雅鲁藏布江、横 断山区各河流
待开发
钾盐
煤、石油、 铅锌等
内流湖众多
柴达木盆地
察尔汗钾肥厂、 万丈盐桥(盐铺 公路)
15
思考探究 2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水能丰富,为什么没有在这里建 设大型水电站?
21
图6-4-8 青藏地区交通
22
读图思考: (1)青藏铁路的修建克服了哪些制约性因素? (2)青藏铁路修建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青藏铁路的修建有什么意义? (4)修建进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计 划进藏铁路有青藏、川藏等方案,选择青藏铁路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 (1)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环境脆弱。 (2)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科学技术因素)。 (3)有利于加强青藏地区与外界的联系,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 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民族的 团结,巩固国防。 (4)地势起伏相对较小,施工难度较小,投资相对较少。
高二地理青藏高原知识点

高二地理青藏高原知识点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以下是关于青藏高原的一些重要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北起新疆喜马拉雅山脉,南至喜马拉雅山脉,东起四川盆地,西至帕米尔高原,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1. 高原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2.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高原最大的山脉,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众多。
3. 河流:青藏高原发源了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黄河等。
4. 高原湖泊:最大的高原湖泊是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三、气候特点1. 高原气候:气温低,气压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日照强烈。
2. 季风影响:青藏高原受到了南亚夏季季风和西风带的影响,季风时期降水较多,非季风时期较干燥。
四、生物资源1. 牧区特点:大面积的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区,有丰富的草场资源,适宜发展畜牧业。
2. 物种多样性: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有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
3. 保护问题: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一些物种正面临威胁,需要加强保护。
五、经济开发1. 矿产资源:青藏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铁、锌等金属矿藏。
2. 水资源: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发源的河流给中国西部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3. 能源开发:青藏高原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对中国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六、科考研究1. 地质研究:青藏高原被誉为地质学的天然实验室,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高原的地质构造来了解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
2. 气候研究: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高原的气候特点可以揭示气候变化的机制和趋势。
3. 生物研究:青藏高原的特殊生态环境对于生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高原的植物、动物适应高原环境的机制可以为生物学领域提供宝贵的资料。
总结:青藏高原是中国西南部的重要地理区域,具有丰富的地质、气候和生物资源。
区域地理-中国青藏地区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第十页,共64页。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第十一页,共64页。
二、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
A
西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青海
拉萨
第十二页,共64页。
横断山脉
二、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青藏高原的成因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使得地壳抬升隆起形成高大的高原和 山脉
第十三页,共64页。
右图为板块交界处地壳碰 撞示意图,读图回答:图示地 壳运动状况对雅鲁藏布江地区 居民生产及生活的影响。
河
较低的河谷地区,水热条件较好,适宜 发展种植业生产。
谷
(青稞、小麦)
农
业
业
区 湟水谷地
第三十六页,共64页。
即时训练
(1)分别归纳图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
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40°
80°
90°
乙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40°。
30°
80°
甲
90°
30°
第三十七页,共64页。
≥10℃积温约2000℃,适合农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
年降水量300~600毫米,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农作物种类少(以麦类为主)
光照资源充足,气温的昼夜温差大,农产品的产量高、品质 好
第四十页,共64页。
三、人文地理特征 2.交通运输
——青藏地区发展的瓶颈(限制性因素)
青藏过去的交通运输状况: 溜索
第四十一页,共64页。
的保温作用小,气温较低。
第十五页,共64页。
二、自然环境特征
2.气候
青藏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
从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地区定稿
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是青藏高原铁路两旁的热棒(一种特制的铁棒),形似“林带”,这些热棒的作用是( )
A.避雷电
B.阻止野生动物闯入铁路
C.防翻车
D.冷却路基,防止冻土融化
2.图乙为黄土高原某地的3D电脑图像,虽沟壑纵横,但植被的种类垂直差异很小,主要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小 B.纬度较高
C.降水量偏小 D.海拔较低
下图示意西藏自治区青稞(大麦)区域分布,X、Y、Z三类区域熟制不同。
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Y
弯曲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3
A.光照B.热量C.地形D.降水
4.藏北大部分地区没有种植青稞的原因是( )
A.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B.种植其他产量更高的农作物
C.水热条件不足
D.自然保护区不允许发展农
图2示意“1981-2010年西藏平均霜冻日数和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单位:天)”。
读图回答5-6题。
5.与西藏霜冻日数空间分布相关程度最大的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地势6.西藏霜冻日数变化趋势的影响是()
A.雪线下降B.积温增加C.冻害加重D.牧业衰落
图3为青藏高原隆起前后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图模拟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M地风向和N地风速变化正确的是
A.冬季,M地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
B.冬季,N地风速变大
C.夏季,M地盛行东北风变为东南风
D.夏季,N地风速变小
8. 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
A.我国冬季风变强,夏季风变弱且范围小
B.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多
C.南亚夏季风变强,但却制约其影响范围
D.板块运动活跃,地震、火山灾害增多
9.(2017浙江省十校联盟3月适应性考试)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D
A.蒸发强烈 B.降水充足 C.土壤肥沃 D.冰川广布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如下图所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
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 ℃~8 ℃,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 ℃的时期)约6.5个月。
据此完成10~11题。
10.通风管挡板( )
A.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B.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C.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
D.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
11.与江汉平原相比,该地( )
A.负温期短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大D.太阳辐射弱
12.(2017·山东德州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沿途接纳多条支流,后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向
南流(此段即雅鲁藏布大峡谷),出中国境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
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河床海拔在5 200米以上,沼泽和湖沼较多;拉孜到派乡为中游,海拔已降到4 500米以下,沿岸是西藏农业最发达地区,农产品品质好,被誉为“高原粮仓”;派乡以下为下游河段,谷底海拔从2 800米迅速降至155米。
材料二: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图
(1)描述图中1 000 mm年等降水量线所围区域内降水的分布特征,并分析A地降水最多的成因。
(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高原粮仓”农产品品质极优的条件。
(3)1998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生物物种宝库”“地质博物馆”,请说明理由。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下面示意青藏地区局部示意图和当惹雍错湖地区卫星图。
材料二当惹雍错湖,西藏第三大湖,海拔4 000多米,位于藏北地区典型的纯牧区,但在当惹雍错湖湖边却有青稞的分布,这在藏北是极其罕见的。
材料三墨脱县大部分区域内的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8~2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16℃,这也让墨脱被视作西藏最不像西藏的地方,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当惹雍错湖湖边有青稞分布的自然原因。
(2)为什么墨脱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
(3)简要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少数民族众多的原因。
可确定选D项。
2.A 解析: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异在相对高度大的条件下才会明显,黄土高原沟壑一般不会太深,故不易出现植被种类的垂直差异。
沿河谷向西弯曲,这主要与河谷地区地势低,热量3.C 4.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Y
3
条件好有关;因而地形是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
第4题,西藏地区的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藏北地区的海拔很高,气温低,同时降水也很稀少,水热条件的不足,使得藏北大部分
地区不能种植青稞。
5.D 读图,根据图中的西藏霜冻日数空间分布趋势,海拔越高,霜冻日数越大,所以相关程度最大的因素是地形地势,D对。
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的影响较小,A、B、C错。
6.B 根据图中等值线,西藏霜冻日数变化趋势呈减少趋势,霜冻日数减少,将导致积温增加,B对。
西藏霜冻日数减少,说明气温升高,雪线上升,A错。
冻害减轻,C错。
积温增加,牧草长势好,有利于牧业发展,D错。
7.A【解析】根据等压线走向确定风向,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速。
甲图高压控制陆地,为冬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N地风速变小。
乙图低压控制陆地,为夏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偏东风,N地风速变大,故选A。
8.C【解析】青藏高原隆起是板块运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它对全球气候变暖关联不大。
根据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等压线疏密变化,可判断冬夏季季风强弱变化,根据低压中心位置变化可大致得出夏季风影响范围。
南亚夏季等压线变密集,风力变强,但低压中心向西南移,其影响范围变小。
故选C。
10.C 11.C 第10题,根据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的原理,结合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夜间气温经常低于0 ℃,夜间多打开。
夏季气温高,多关闭。
负温期气温有可能高于0 ℃,正温期气温也可能低于0 ℃,不会是一直开或关的。
第11题,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日较差大于平原地区
12.解析:(1)采用先总体后局部的方式来描述即可;注意图中孟加拉湾,体现了海陆位置的影响;等降水量线弯曲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2)农产品品质优,一般从有机质积累多(生长期长、海拔高、光照充足导致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以及病虫害少、污染少等角度分析。
(3)注意要回答两个问题,生物物种多一般从热量差异大角度分析;“地质博物馆”要分析岩石和地质构造多且可见。
答案:(1)降水分布不均;总体上西南降水多于东北,中间降水多于西北、东南两侧;A地附近降水最多。
原因:距海较近;外宽内窄的山谷地形;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了大量地形雨。
(2)夏季气温不高,作物生长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病虫害较少;环境污染少等。
(3)生物物种宝库的理由:该峡谷水热充足,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生物资源种类多。
地质博物馆的理由:峡谷相对高度大,两侧垂直岩层多;位于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附近),岩石及地质构造种类多。
13.【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从热力差异、地形来分析当惹雍错湖湖边小气候成因,即湖陆差异导致的环境整体性演变。
第(2)题,植被类型丰富说明小气候类型丰富。
从地形和大气环流方面分析。
第(3)题,少数民族众多,说明区内外民族交融困难。
【答案】(1)当惹雍错湖水体(与高原山地相比)比热容较大;湖泊水体白天吸热,晚上释放这些热量(就像一个巨大的暖气片);同时地形相对闭塞,形成了沿湖地带的温暖小气候,所以适于青稞的种植。
(2)由于墨脱所属区域为山地地形(山高谷深),(西南季风携带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沿山体爬升,并形成充沛降水,在山地中营造出从热带、亚热带到寒带的气候类型,进而形成多种植被类型,垂直分异明显。
(3)①横断山区地形复杂,自然地理单元相对独立,生活在各自然单元的人们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俗;②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水急,区内各族群之间联系、沟通不便,难以融合;③横断山区对外交通困难,其他文化不易进入,其文化难被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