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和现代文精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文言文专题测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专题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哪一项是正确的文言文表达?A.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C.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D.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哉答案:C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A. 曹操B. 诸葛亮C. 刘备D. 孙权答案:B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下面自然形成小路。
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果实却能吸引人们前来。
C.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树下自然形成小路。
D.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树下自然形成小路,比喻人有德行,自然能吸引人。
答案:D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出自?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左传》答案:C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C. 谦虚的态度D. 尊师重道答案:C7.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复习旧知识,可以学到新知识B. 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问题C. 复习旧知识,可以巩固新知识D. 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知识答案:D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用尺子,不能画出方形和圆形B. 不遵守规则,就无法完成事情C. 不用尺子,就无法画出方形和圆形D. 不遵守规则,就无法成功答案:B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自私的行为B. 公平的原则C. 道德的规范D. 个人的权利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一、阅读与欣赏(54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一6题。
(16分)春望(杜甫)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2分)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隆中对(节选)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子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自董卓已.来 ( ) (2)名微而.众寡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5.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1)(2)(3)6.简答:(3分)(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1题。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
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①,莫敢违。
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之以混军声。
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
李佑、李忠义钁②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
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③,使击柝如故。
遂开门纳众。
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
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④外宅。
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
”又有告者曰:“城陷矣!”……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
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
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
进诚梯而下之,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节选自《李愬雪夜入蔡州》)【注释】①愬:李愬,带领部队夜袭的首领。
②钁(jué):钁头,一种掘土农具,这里是挖的意思。
③击柝者:打更的人。
④元济:吴元济,叛军头领。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愬令惊之以混军声(使……惊惧)B. 使击柝如故(原来)C. 民争负薪刍助之(背)D. 进诚梯而下之(梯子)(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4)参考词典解释,谈谈“相”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
《古汉语词典》“相”〈副〉的义项有:①互相;交互。
②表示行为动作偏向一方。
③递相;相继。
(5)李愬偷袭蔡州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请结合选文,分点简要概括其中的原因。
【答案】(1)D(2)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3)李愬用囚车把元济押送到京都长安。
(4)“相”,此处意为“互相”“交相”,写出了人马冻死之多,随处可见,极言气候之恶劣,正是敌人不备之时,夜袭的有利时机。
(5)风雪之夜出兵;让鹅鸭惊叫来掩盖军队行动的声响;让“击柝者”照旧打更,瞒天过海。
小学文言文精读训练题6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精读训练题60篇含答案训练题1:《静夜思》题目阅读李白的《静夜思》,并回答下列问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情景?3. 请解释“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的意思。
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2.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静坐时,看到床前的明月光,联想到故乡的景象,引发了思乡之情。
3. “疑”字在这里表示“怀疑”或“以为是”,作者看到明亮的月光,以为是地上的霜。
---训练题2:《春晓》题目阅读孟浩然的《春晓》,并回答下列问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诗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3. 请解释“春眠不觉晓”中的“春眠”是什么意思?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孟浩然。
2.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3. “春眠”指的是春天的睡意,表示春天人们容易困倦。
---训练题3:《登鹳雀楼》题目阅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并回答下列问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象?3. 请解释“欲穷千里目”中的“欲”字的意思。
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
2.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看到夕阳落在山的那一边,黄河流入大海的景象。
3. “欲”字在这里表示“想要”,表示作者想要看得更远,所以要再往高处走。
---以上是前三篇训练题的答案,如果您需要更多训练题的答案,请告诉我。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因此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因此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别变、安顿别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别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咨询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降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要紧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如此做各有啥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往后,还间或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个地方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缘故。
C好似。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别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终再依照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 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高考语文古文精读复习 题集附答案
高考语文古文精读复习题集附答案一、古文阅读1. 《观沧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解析:这句话出自元代文学家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意思是人生中会有悲伤和喜悦、离别和相聚,月亮有阴晴圆缺,都是人生中无法控制的事情。
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这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名篇。
表达了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对人生的探索永无止境。
3. 《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解析:这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作品,赞美了当时的滕王阁的建筑和华丽壮观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豫章故郡的美好称赞。
二、古文填空1.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这是出自《庄子-天地》。
其中的“得一”代表了和谐、完整的境界。
2. “然而天地有不得一者乎?”这句话出自《庄子-天地》。
意思是天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着无法得到和谐的一面。
三、古文鉴赏1. 《论语》“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
原文是“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人之云亦已远矣,而耳目益聪明矣、忠恕远矣,而辞让益辩矣。
”意思是君子学习知识是为了懂得聚集贤人,通过问答来辨别是非,善于宽容待人,行为要以仁义为准则。
相反,小人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2. 《论语》“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
意思是智者不迷惑,仁者不忧愁,勇者不害怕困难。
四、古文解读1. 《孟子-离娄上》“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是孟子的言论。
意思是我默默地体悟并加以理解,学习却不感到厌倦,教导别人也不觉得疲倦,对这种态度我有什么可疑问的呢?2. 《墨子-墨子自然》“奚美於理?理息於道。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 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1)故/ 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 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 故/ 人/名为谏果。
⑵ 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 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
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作者:————————————————————————————————日期:2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题。
(10分)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张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尘暴刷屏,这句话给人的“小清新”之感,更显强烈。
近日,河南一位女教师这封“最有情怀,没有之一”的“辞职申请”,引起无数人共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
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
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电影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叫“公路片”。
主角们走过漫长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旅程,不管是不是能抵达,都会经历精神的考验,收获心灵的成长。
“看世界”与“在路上”,其实有着一致性,不一定是逃避,也不一定要彷徨,就是为了遇到一个更好的世界,也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相信,行遍大千世界、看过人生百态,这位女教师如若再次站上讲台,应该能讲出不一样的精彩。
一个正常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有活力有机会的社会。
当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广阔,也更加刺激了“出走”的渴望。
女教师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例子。
现实中,过去鲜见的公职人员辞职,也不断见诸报端。
温州平阳原副县长周慧的辞职信,也写得很文艺,“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选择自己的生活”。
的确,有了更多的机会,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虽然每一次选择都不免纠结。
说到底,渴望远方,还是因为现实的砝码更重一些,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
黄土涵养农耕,农耕孕育家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让生存状态的“稳定性”,成为这种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诉求。
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有着“超稳定结构”,其实,从安土重迁的观念到家族聚居的方式,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或许也是一些稳定的职业有着很强吸引力的原因。
语文现代文精读专题训练
语文现代文精读专题训练姓名得分栏1【2008年元月调考现代文精读试题】班公湖边的鹰王族①几只鹰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
②第一次见到爬行的鹰,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个仔细。
他们爬过的地方,沙土被沾湿了。
回头一看,湿湿的痕迹一直从班公湖边延伸过来的,在晨光里像一条明净的布条。
我想,鹰可能在湖中游水或者洗澡了。
高原七月飞雪,湖水一夜间便可结冰;这时若是有胆下湖,顷刻间肯定叫你爬不上岸。
③班公湖是个奇迹。
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粗糙的山峰环绕起伏,幽蓝的湖泊在中间安然偃卧。
与干燥苍凉的高原相对比,这个不大的湖显得很美。
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湖面便扩散和聚拢着片片刺目的光亮。
远远地,人更被这片光亮裹住,有眩晕之感。
④而这几只鹰已经离开了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着。
平时所见的鹰都是高高在上,在蓝天中飞翔。
它们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
人不可能接近鹰,所以鹰对于人来说,则是一种精神的依靠。
据说,西藏的鹰来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它们在江水激荡的涛声里长大,在内心听惯了大峡谷的音乐,因而形成了一种要永远飞翔的习性。
它们长大以后,从故乡的音乐之中翩翩而起,向远处飞翔。
大峡谷在它们渐渐疏远,随之出现的就是无比高阔遥远的高原。
它们苦苦地飞翔,苦苦地寻觅故乡飘远的音乐……在狂风大雪和如血的夕阳中,它们获取了飞翔的自由和欢乐;它们在寻找中变得更加消瘦,思念与日俱增,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⑤而现在,几只爬行的鹰散瘫在地上,臃肿的躯体在缓慢地往前挪动,翅膀散开着,拖在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
细看,它们翅膀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积着厚厚的污垢。
羽毛的根部,半褐半赤的粗皮在堆积。
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红红的皮肤,像是被刀剃开的一样。
已经很长时间了,晨光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全都闭着,头颅缩了回去,显得麻木而沉重。
⑥几只鹰就这样缓缓地向上爬着。
这应该是几只浑身落满了岁月尘灰的鹰,只有在低处,我们才能看见它们苦难与艰辛的一面。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含答案)文言文训练1.阅读下面题目,完成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选自《_____》,是由_____(朝代)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卿言多务,孰若..孤?(3)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答案】(1) 资治通鉴北宋(2)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3)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4)表现了鲁肃敬才爱才,和吕蒙情投意合,也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
【解析】(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本文《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多务,事务繁多;孰,谁;若,像。
(3)出自本文的有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刮目相看。
用新的眼光看待。
(4)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根据“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鲁肃与吕蒙结为朋友,是因为他的才识有了很大的长进,这体现了鲁肃敬才爱才,和吕蒙情投意合,所以才结为朋友。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注】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百废具兴________②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③范文正公轻财好施________④岁衣缣一匹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3)《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说说对范仲淹和孟子“忧乐观”的理解。
【答案】(1)同“俱”,全、皆;详尽、完备;轻视、不重视;每年(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3)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分析】(1)①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八年级文言文精读课训练题(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文言文精读课训练题(含答案.人教版)21与朱元思书01 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急湍()泠泠()缥碧( )轩邈()横柯()嘤嘤() 鸢飞戾天(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猛浪若奔(2)蝉则千转不穷(3)任意东西(4)经纶世务者(5)鸢飞戾天者(6)横柯上蔽(7)水皆缥碧(8)泠泠作响3.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章首段以“”(填写文中原句)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2)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3)《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4)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
(5)《与朱元思书》中,含蓄地否定世俗社会和官场生活,表达自己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4.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1)视觉:(2)听觉:(3)表达效果:5.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书信,却不是对事物的叙述,而是述说行旅所见,描绘奇山异水。
B.“千丈见底”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的深邃澄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江水湍急、奔腾的气势。
C.文章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描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表现山中的热闹景象。
D.本文描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的沿途所见,历历如画,读来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相结合的写景方法。
02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8.写出下面句子的译文。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之也,故难。
。
4. 你同意门客的说法吗?请阐述理由。 我同意门客的说法。犬、马是客观存在的, 有具体的形象作为判断画的标准。画得稍微 不像,就会受人批评。鬼怪是人们想象的, 不存在标准,对画的判断全凭人的主观想象。 所以无论画成什么样子,别人都无法去评判 好坏。所以,画犬马难,画鬼易。
(四)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 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 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 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 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 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 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他确实是个不错的裁缝,他不仅纽扣钉得牢靠, 而且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实用主义者。他在裙腰的内 侧加了一个小口袋,让穿裙子的人有地方放BP机和零 钱。他把T恤衫的领子去掉,他把童装的口袋移到胸 前。总之,学徒期间,他把老板滞销的服装加以改造 卖光了。师傅说他是个天才。
两年以后,真有一个“天才服装店”诞生了,它 在广场的一角。那个笨男孩和师傅一样既剪又卖。顾 客起初是亲戚和邻居,由于他纽扣钉得总是很结实, 后来顾客又发展到亲戚的邻居和邻居的亲戚。
7. 笨男孩的成长经历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请你写下来。
可以从老师、父母的角度谈如何教育下一代 的问题;也可以从“笨男孩”的角度谈一个 人的成长应具备什么条件,也可以从创业的 角度谈及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
(二)盐与生活健康
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 等生理作用。钠离子在人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 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相应减少。因此盐 摄入过多时,可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 水。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嘻!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
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
③敖仓:粮仓。
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B. 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C. 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D. 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②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
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________”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_______”和“C________”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_②其名为银________③及其家穿井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________(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骈死于槽枥之间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 何陋之有D. 甚矣,汝之不惠(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4)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答案】(1)其中的;它的;他;难道(2)C(3)设问(4)①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②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解析】【分析】⑴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①其:代词,其中的;②其:代词,它的;③其:代词,他;④其:表反问语气,难道。
⑵“惟弈秋之为听” 和“ 何陋之有”都属于宾语前置句式,A、B、D三句都是倒装句,故选C。
⑶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句意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一问一答,起到强调作用,属于设问句。
⑷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①虽:虽然。
俱:一起。
若:比。
句意是: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② 其:表选择疑问,是…还是… 。
句意是: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故答案为:⑴① 其中的;② 它的;③ 他;④ 难道。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
九月,知越州赵公①,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库钱仓粟几人,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
故事②,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
使自十月朔③,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
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明年春,大疫。
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
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
(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
晚年执越州政务,政治卓著。
②故事:向来规矩。
③朔:农历每月初一。
(1)解释下列划线字意思。
①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________②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其仁足以示天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 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C. 其施虽在越其西南诸峰D. 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二处)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5)结合句子内容说说下列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
(6)古代志士仁人常“以仁为己任”,请联系本文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分别简要分析“仁”的具体内涵。
【答案】(1)谨慎;稍微(2)A(3)募僧二人 /属以视医药饮食/ 令无失所恃。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①,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有删改)(注释)①行义:行为道义。
(1)解释下列划线词①少与王安石游________ ②以吝故不及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曾巩认为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________等,而缺点在于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4)选文内容体现曾巩的为人特点是()A. 嫉恶如仇B. 左右逢源C. 春风化雨D. 客观理性【答案】(1)年轻;比得上(2)王安石为人怎样?(3)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4)D【解析】【分析】(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
如“少”不是少年的意思,这里解释为年轻。
(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何如(怎么样)”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这是考查文言文文意的理解能力,和翻译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括能力。
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敢于有所作为;而缺点在于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
宝庆二年进士,调新喻主簿,已有能名。
移浙两提点刑狱,时暂兼权浙西提举常平。
拜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
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犒军民,减租税,养鳏寡孤疾无告之人,招兵置砦,给钱助诸军昏嫁。
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
拜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去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
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建康,士女相庆。
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知无不为,蠲除前政逋负钱百余万缗,鱼利税课悉罢减予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
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
修饬武备,防拓要害,边赖以安。
其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
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可。
召赴行在,迁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
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
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
光祖厉声曰:“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粟辞;光祖探怀中文书曰:“某庄某仓若干。
”王无以辞,得粟活民甚多。
再以江安抚使知建康,郡民为建祠六所。
乞致仕,不许。
咸淳五年,拜知枢密院事兼参如政事,以监察御史曾渊子言罢。
给事中卢钺复缴奏新命,以全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马光祖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B.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C.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D.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权,官职调动词语,指兼任官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冯唐传(节选)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
父徙代。
汉兴徙.安陵。
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②,杀北地都尉卬③。
上以胡寇为意,乃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军功爵赏皆决於外,归而奏之。
此非虚言也。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於外不从中扰也。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彊秦,南支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
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其众。
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
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选自司马迁《史记·冯唐列传》有删节)〖注释〗①大父:祖父。
②朝:(zhū)那(nuó),古县名。
③卬:孙卬,西汉人。
任北地都尉。
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边,力战而死。
④阃:门槛,这里指国门。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兴徙.安陵徙:搬迁。
B.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尽:完全C.安.知尺籍伍符安:哪里D.而拜.唐为车骑都尉拜:任命【答案】B(尽:完全发挥,充分发挥。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於外不从中扰也A.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於外/不从中扰也B.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於外/不从中扰也C.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於外/不从中扰也D.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於外/不从中扰也【答案】D(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
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冯唐告诉文帝,前人遣将的经验是,国内大事由君王来控制,边关赏赐之事由将军来主断,朝廷不从中干扰。
B.冯唐认为李牧能够在边境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是赵王的信任。
后来赵王迁即位,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
C.魏尚出于私心聚敛钱财,每五天杀一头牛大宴宾客。
加上后来他又虚报战功,因此被削去爵位,判了刑。
D.冯唐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并未加罪冯唐;后来派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
【答案】C(魏尚“出私养钱”是拿出私人的俸钱,不是“私心聚敛钱财”。
)4.将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答案】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
【参考译文】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
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
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
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
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那,杀死北地都尉孙卬。
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
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
这不是虚夸之言呀。
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
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
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
因此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
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
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
他一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
因此军溃兵败,被秦人俘虏消灭。
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
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
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尺籍”、“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
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
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
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
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
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二)黄盖传(节选)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
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枝叶分离,自祖迁于零陵,遂家.焉。
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
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余间,学书疏,讲兵事。
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
孙坚举义兵,盖从之。
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
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
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①床中。
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
”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
拜武锋中郎将。
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
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
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
自春讫②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
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
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选自《三国志吴书十》)〖注释〗①厕:侧,旁边。
②讫:同“迄”,至、到。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家.焉家:安家。
B.常以负.薪余间负:辜负。
C.盖为流矢所中.中:射中。
D.皆改操易.节易:改变。
【答案】B(负:背)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A.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B.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C.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D.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答案】C(于是打开城门,蛮夷之叛贼有一半进入城门,于是攻击叛贼,杀死几百个敌人,剩余的全都四处逃奔,都回到所住之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盖年幼之时便品尝到生活的艰辛困苦,早年就失去了父亲,遭遇凶险苦难,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他胸怀大志。
B.黄盖年轻之际非常关心用兵打仗之事,在日后为东吴孙氏政权效力之时常常披甲上阵,深入惨烈的战场,可谓勇猛之将。
C.黄盖在赤壁之战中中箭落水,后被吴军韩当救起,才得以生还。
后因战功显赫,被封为武锋中郎将。
D.黄盖为武陵太守时,由于兵力不多,他用计将叛贼引入城内,打败了叛军。
后来长沙益阳县被山贼攻打,黄盖又评定讨伐。
【答案】C(“后被吴军韩当救起”错,是“被吴军士兵救起”。
)4.将文言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
【答案】黄盖容貌姿态威严刚毅,善于抚养百姓,每有征讨,士卒们都争先恐后。
【参考答案】黄盖,字公覆,是零陵郡泉陵人。
是原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人,一些黄氏后人与家族分离,从黄盖祖父辈迁徙到零陵郡,就在此地安家。
黄盖年少时成为孤儿,遭受了凶险苦难,艰辛困苦全都尝受到了。
然而他胸怀壮志,虽然处于贫困卑贱之中,不将自己等同于普通平庸之人,经常在背柴的空闲时间,学习写奏疏,谈论战事。
起初当了郡吏,被举荐为孝廉,被征调到三公官署。
孙坚率领义军,黄盖跟从着孙坚。
孙坚在南部打败山贼,在北部击退董卓,授予黄盖别部司马一职。
孙坚死后,黄盖追随孙策和孙权,穿着战甲与敌交战,踏着兵刃攻城。
黄盖容貌姿态威严刚毅,善于抚养百姓,每有征讨,士卒们都争先恐后。
建安年中,跟随周瑜到赤壁拒防曹操,建议献策进行火攻。
在赤壁之战中,黄盖被流箭射中,当时堕入寒冷的江水之中,被吴军士兵救起,没人知道他是黄盖,安置在一旁的床榻上。
黄盖自己勉强大声呼叫韩当,韩当(正好)听到了,说:“这是黄公覆的声音哪。
”向着黄盖落下了眼泪,解去换掉黄盖的外衣,黄盖于是得以生还。
后被授予武锋中郎将之职。
武陵郡的蛮夷之族造反叛乱,攻打东吴城池,于是把黄盖派为武陵太守。
当时武陵郡兵只有五百人,黄盖自认不能匹敌,于是打开城门,蛮夷之叛贼有一半进入城门,于是攻击叛贼,杀死几百个敌人,剩余的全都四处逃奔,都回到所住之地。
后来又讨伐诛杀了叛贼首领,赦免了归附者。
从春到夏,反叛乱党都平定了,那些偏远的巴、醴、由、诞等地的侯君长,全改变节操,进献礼物请求觐见,郡内于是清净稳定了。
后来长沙益阳县被山贼攻打,黄盖又评定讨伐。
被加封为偏将军,染病死于官任上。
【现代文精读专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为什么要读经典?(1)为什么要如此热衷于“经典阅读”?“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
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
(2)每个国家都有几部经典,可以说家喻户晓,渗透到一个民族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
就文学经典而言,英国的莎士比亚,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德国的歌德,等等,都是进入国民基础教育,扎根在青少年心上,成为他们民族年轻一代的精神的“底子”的。
具体到我们中国,我曾提出这样的设想,要在中学(或者大学)开设四门基本经典的选修课:《论语》、《庄子》选读,唐诗选读,《红楼梦》选读,鲁迅作品选读。
——当然,究竟哪些是我们民族“精神源泉的经典”,该在中学(大学)开设什么基本经典选读课,这都是可以讨论的;但这样的经典阅读,实在是民族精神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应该认真对待的。
(3)而且,在当下在青少年中提倡经典阅读,还有某种迫切性。
青少年时期,读不读书,读什么书,都不是小问题。
现在我们这两方面都出了问题。
(4)首先是不读书:一方面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除了课本和应考复习资料以外,没有时间、精力,也无兴趣读其他任何“与考试无关”的书,老师、家长也不允许读;另一方面,如果有一点课余时间也耗在影视和网络阅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