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机械系统相结合,进行机械效率的计算和分析。
2.掌握实验测定机械效率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准确处理实验数据。
-重点:实验步骤、仪器使用和实验数据的记录。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从实验结果中提炼出物理规律。
-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针对八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机械效率的学习将更为深入和具体。然而,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能量损失、效率优化等概念可能感到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此外,学生在数学运用、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可能会影响到对机械效率的计算和实验结果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4.教学反思
-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将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滑轮组,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使用滑轮组时,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我们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但物体移动的距离却很小?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力与距离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
-学生能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机械效率的测定,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学生能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使用适当的方法处理数据,得出可靠的实验结果。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际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能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过程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教材分析重点重点:机械效率概念难点难点: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动滑轮、铁架台、钩码若干、细绳、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多媒体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两个、铁架台、钩码若干、细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教学过程导入新授一、导入新课二、进行新课(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复习引入:(一)、提出复习内容:1、使用杠杆、滑轮各有什么好处?2、什么是功?功的计算公式?(二)在复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使用机械能够省力能否省功呢?引入课题:本节课我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在引入(使用机械能能否省功?)的基础上演示课本12.3-1实验复习回顾:1、使用杠杆、滑轮均可以省力2、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则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功的计算公式:W=FS有用功: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对人们有用的功;额外功: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使用机械时总共做的功甲乙(一)进行实验:实验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将重为1N的钩码匀速提升10cm,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算出此时所做的功;实验2: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用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的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算出此时所做的功;(二)比较实验1和实验2计算结果探究使用机械能能否省功?(三)分析使用机械不但不省功而且费功的原因:注:此时老师反复演示用滑轮提升物体给学生以暗示(四)在实验及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小试身手----巩固练习: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2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点拨:W总=W有+W额(五)在上面实验、计算及分析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总结有用功、总功的计算方法点拨:公式W有=Gh中G代表物体重力h代表物体升高的计算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提升钩码所做的功:W=Gh=1N×0.1m=0.1J计算用动滑轮提升钩码所做的功:W=FS=0.6N×0.2m=0.12J不省功;(且费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分析:使用机械时不仅对提升物体做了有用的功同时还要对动滑轮的重以及摩擦做额外的功由于目的是提水故提水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桶做的功是额外功由于目的是捞桶故提桶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做的功是额有用功的计算方法:W有=Gh;(二)机械效率 1、概念: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表达式:高度;公式W 总=FS 中F 代表施加在杠杆上的力S 代表该力移动的距离应用练习: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重为200N 的货物提到9m 高的楼上所用的拉力为80N 则总功为 ;有用功为 额外功为点拨:绳端移动的距离为27m. (六)拓展:若水平方向拉动物体有用功如何计算? 过渡语:既然使用各种机械做功时不可避免的要做额外功而人们又希望比较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因此引入了机械效率的概念 1、 组织学生看书“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表达式 点拨:(1)“机械效率”的含义:机械效率反映的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的高低而不是有用功或总功的大小并举例说明: 如: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为4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为60℅. 也就是说1、起重机做功时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40%另外的60%是额外功.抽水机做功时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60%另外的40%是额外功. 2、起重机的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小于抽水机的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但是起重机做的有用功不一定比抽水机做的有用功 少而起重机做的总功不一定比抽水机做的总功多 (2)机械效率总小于1且无单位(3)求解机械效率的思路:先求有用功:W 有=Gh 或W 有=fS 再求总功:W 总=FS;最后求机械效率: 例题:用一个动滑轮把500N 的重物 提高1m 所用的拉力是300N 在此过程中有用功为多少?总功为多少?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总功的计算方法: W 总=FSW 总=FS=80N ×27m=2160J W 有=Gh =200N ×9m=1800J. W 额= W总--W有 =2160J -1800J =360J W 有=fS ,其中f 代表物体与接触面的摩擦力S代表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表达式为: %100⨯=总有用ηW W 由于使用各种机械时不可避免的要做额外功因此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一定小于1;而功比功单位消掉故无单位GF.%100⨯=总有用ηW W %100⨯=总有用ηW W注:一个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做拓展:机械效率的变形公式:总有用W W =η动力动力物S F h G ••=η额外有用有用W W W +=η总额外总W W W -=η2、组织学生汇报、讨论、交流课前收集的常见机械的机械效率值同时老师用课件展示离心式水泵柴油机起重机汽油机60%-80%28%-37%40%-50%22%-27%求解:W 有=Gh =500N ×1m=500JW 总=FS =300N ×2m=600J=500J/600J=83.3℅展示课前准备的常见机械的机械效率值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器材:定滑轮、动滑轮各一个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刻度尺、铁架台 需测的量:钩码的重G 钩码被提升的高度h,拉力F 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100⨯=总有用ηW W(三)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四)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电动机80%-90%.燃气轮机20%-30%.1804年特雷维辛克发明的蒸汽机车.蒸汽机的效率通常只有6%-15%.空气喷气发动机50%-60%1、提出问题:要测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哪些器材?需要测哪些量?2、组织学生检查器材是否齐全3、按照步骤进行实验:(1)按照图示安装滑轮组算出钩码的重力并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2)匀速竖直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缓慢上升读出拉力F的值并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3)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4)改变钩码的数量再做两次上面的实验实验表格:次数钩码的重力G/N提升的高度h/m有用功W有/J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总功W总/J机械效率123学生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小组同学交流合作按照步骤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分析原因:同一滑轮组额外功一定所提升的重力越大有用功占总功的比越大故机械效率越高不相同因为有用功一定额外功不同并用实验验证改进结构使注:学生实验过程中将实验步骤及实验表格用大屏幕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小结:根据实验数据小结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所提升重力的增大而升高拓展:思考若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机械效率是否相同?且用实验验证(用两定、两动的滑轮组提升与上面相同的重物)过渡语:使用机械时机械效率越高越好那么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呢?组织学生从影响一个机械的机械效率高低的影响因素额外功的角度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之更合理更轻巧;并在使用中经常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所提升重力的增大而升高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机械效率是不同的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所提升重力的增大而升高作业布置(2)汽车司机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汽车从泥坑里拖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哪部分功是有用功?哪部分功是总功?2、一台起重机将重3600N的货物提高4m如果额外功是9600J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起重机在哪些方面消耗了额外功?3、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效率是多少?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来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更能使学生真正认识机械效率的含义2、让学生经历组装实验装置、测量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加实践体验3、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机械使用历史发展的资料通过汇报、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体现了“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的课程理念4、对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教学除了按照课本设计的内容进行了实验总结出了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所提升重力的增加而升高的结论同时还补充了不同的机械提升同一物体的机械效率不同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对后续处理相关习题也很有好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物理 第十二章 第三节--机械效率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物理 第十二章 第三节--机械效率 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三节机械效率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3.会测定滑轮的机械效率,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4.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以及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亲身经历测量滑轮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影响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性能的意识,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培养学生节约能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结合具体机械说出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

3.探究滑轮的机械效率。

难点:1.能结合具体机械说出什么是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

3.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两个滑轮、四个钩码、细线、木直尺支架、弹簧测力计。

学生每组:两个滑轮、四个钩码、细线、木直尺支架、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同学们这么快想出这么多办法,可以看出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效率很高,可以看出同学们学习的效率很高,学习的效率可以从一方面反映学习的好坏,刚才大家想的办法中使用了很多机械,那要想反映机械性能的优劣就可以用机械效率。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机械效率的有关知识。

这两次拉力所做的功一样吗?为什【比一比】从功的角度分析比较哪种机械性能好呢?情境一:有用功相同,额外功不同沙子重 100 N方法一 沙子重 100 N方法二 体重400 N 桶重 20 N 动滑轮重10 N 口袋重5 N 沙子重 90 N方法三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有哪些基本要表示什么意思?纽科门蒸汽机最初的瓦特蒸汽机机械效率只有1% 6%~15%汽油机22%~27% 柴油机28%~37% 起重机40%~50% 空气喷气发动机50%~60%也多,想想提高机械效率有什么意义呢?让学生学会关注生产、生活【板书设计】第三节机械效率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额外功额外功:额外负担,又不得不做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总有W W =η小于1,用百分数表示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有W W =ηFs Gh =FnG=滑轮组的机械被提升物体的重 效率的影响因素: 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教学反思】一、教案的“亮点”1、设置三种情景层层深入的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比较机械性能优劣的三种方案,从特殊过渡到一般,使机械效率概念的建立水到渠成,突破教学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 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 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3节机械效率,主要讲述了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效率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掌握了功、功率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机械效率实例认识不足,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理解不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学会计算机械效率,知道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认识机械效率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2.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实验法:进行机械效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过程。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械效率实例,加深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测力计、计时器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如起重机、自行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与机械效率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通过示例,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械效率实例,如电梯、汽车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其机械效率。

5.拓展(10分钟)讨论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引导学生从减小额外功、提高有用功等方面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一、教学内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机械效率的性质和提高方法。

3. 实例分析: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计算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提高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滑轮组、钩码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区分。

2. 知识讲解:(1)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解释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 W有用 / W总。

(2)讲解机械效率的性质,如: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3)讲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减小额外功,增加有用功。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及如何根据机械效率的计算结果分析滑轮组的工作性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分享各自的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机械效率的性质: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3.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额外功,增加有用功。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分析其工作性能。

答案:根据滑轮组的实验数据,计算出机械效率,分析滑轮组是否高效。

2. 题目二:思考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给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答案:根据讨论成果,提出改进措施,如增加滑轮的数量、减小摩擦等。

人教版八下物理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下物理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下物理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我的教学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滑轮组、测力计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如电梯、汽车等,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效率。

2. 探究式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记录实验数据。

3.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机械效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梯的机械效率。

5. 创作与展示:学生分组创作,用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关于机械效率的手工作品,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活动重难点1. 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研究机械效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人教版物理八下12.3《机械效率》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下12.3《机械效率》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12.3《机械效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3节《机械效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

2. 掌握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能运用机械效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深入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能运用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使用绞车提升重物,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概念。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介绍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关系。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计算机械效率。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板书设计:板书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关系。

7. 作业设计:布置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绞车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

(2)解释为什么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3)计算一个斜面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并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2. 答案:(1)机械效率 = (有用功 / 总功)× 100%(2)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因为总有额外的能量损失,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摩擦力、减小空气阻力、提高提升速度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一、教学内容1. 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

2.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深入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农民使用锄头耕地的场景,让学生思考:农民为什么要选择锄头而不是其他工具?锄头在使用过程中,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2. 概念讲解:解释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并给出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具体的例题,如:一个农民使用锄头耕地,锄头的重量为10N,耕地时的前进距离为5m,求锄头的机械效率。

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起重机吊起一个100kg的货物,起重机的重量为500kg,求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5.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机械效率的概念2.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3.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4.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电梯重2000kg,每次能载客10人,电梯从1楼升到10楼,求电梯的机械效率。

2. 答案:电梯的有用功为W有=G人h=10×700N×10m=70000J,电梯的总功为W总=G电梯h=2000×700N×10m=1.4×10^7J,电梯的机械效率为η=W有/W总×100%=70000J/1.4×10^7J×100%=5%。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
1.教师出示一个简单机械(如滑轮组、剪刀等)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机械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有能量的损失?
2.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简单机械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能量损失现象。
3.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衡量简单机械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效率?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机械效率。
(二)讲授新知
-选择题:要求学生辨别哪些因素会影响机械效率,哪些因素不会。
-计算题:让学生根据给定条件计算机械效率,并分析如何提高效率。
-实践题: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简单机械,估算其机械效率,并提出改进建议。
2.布置一道开放性研究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如抽油烟机、自行车等,调查其机械效率,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他们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机械效率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仍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内容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机械效率的定义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之间的关系;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把握不够,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此外,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a.生活中还有哪些简单机械?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能量损失?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机械效率》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机械效率》教案

教学过程
方法,学生讨论:哪种办法最好,哪种办法最不
好,为什么?
板书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1、有用功(W有):必须要做的功
2、额外功(W额):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W总):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5.巩固练习
小华不小心把水桶掉进井里,当他把桶从井里捞上来的时候,桶里带了一些水,下列有关三种功说法正确的是()
A.克服桶的重力做的功是总功B.克服桶内水的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C.克服桶的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D.克服桶加水的重力做的功是额外功
二、机械效率
1.学生思考:
在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额外功在总功的比例中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2.自主学习:
阅读P86机械效率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①机械效率的定义及公式:
②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③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
板书
二、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公式:
3.用百分数表示,总小于1
3.例题讲解
起重机把质量为0.5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
W
W
η=有
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理解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工科思维,注重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辆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这是否与摩擦有关?并让学生自由发言。

2. 概念解释与示意图展示教师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设备在实际工作中所做的有用功与所消耗的总能量之比。

并通过示意图展示机械效率的概念。

3. 公式推导与计算练习3.1 教师通过搭建实验装置,展示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和数据,从中推导出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3.2 让学生结合实例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4. 讨论与分析让学生结合实例,通过讨论与分析,探究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观点进行评价。

5. 实践操作与设计5.1 教师设计一个实践操作任务:利用给定的材料和设备,设计一个能够提高机械效率的简易机械装置。

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设计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效率。

5.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展示并介绍设计的装置。

其他组进行观摩和评价,以促进思维的交流与碰撞。

6. 归纳与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

强调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机械效率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7. 提问与答疑教师在课堂结束前,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和解释。

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解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示意图展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3机械效率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3机械效率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3机械效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3节机械效率,主要讲述了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效率,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功、功率、机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机械效率实例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效率的奥秘。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课堂讲解和演示。

2.准备机械效率的计算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电梯、汽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机械效率?为什么我们要关注机械效率?2.呈现(15分钟)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PPT课件,展示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机械效率 = 有用功 / 总功。

引导学生理解有用功和总功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并总结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4.巩固(10分钟)练习机械效率的计算。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5.拓展(10分钟)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提高机械效率,提出改进措施。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2.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团队合作,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能力。
4.作业批改要及时,对学生作业给予个性化评价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2.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1.基础巩固作业:
(1)完成课本第十二章第3节课后习题,重点复习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2.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探讨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3.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效率问题。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物理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3.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引发学生对机械效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了解和学习,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反思总结作业:
(1)学生撰写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2章第三讲:机械效率专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2章第三讲:机械效率专题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三讲——机械效率专题一、教学内容本讲主要讲述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掌握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并能够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1. 机械效率的概念: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2.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 W有用 / W总。

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负载的重力、摩擦力以及机械的结构设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

2. 能够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提高实际操作中的机械效率。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如电梯、起重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设备的效率问题。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机械效率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

六、板书设计1. 机械效率的概念: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2.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 W有用 / W总。

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负载的重力、摩擦力、机械结构设计等。

七、作业设计(1) 一台起重机,其起重能力为1000kg,提升高度为10m,起重机自身重力为500kg,提升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额外功为1000J,求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2) 一台电梯,载重为1000kg,电梯自身重力为500kg,提升高度为10m,电梯运行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额外功为500J,求电梯的机械效率。

2. 答案:(1)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为80%。

分析:η = W有用 / W总 = (1000kg × 10m × 9.8m/s² 1000J) / (1000kg × 10m × 9.8m/s² + 1000J) = 8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区别。

2. 掌握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以及机械效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滑轮组、钩码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提升重物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提升重物时所做的功分为哪两部分,进而引出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区别,以及机械效率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公式计算机械效率。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提升重物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公式计算机械效率,并分析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效率,并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机械效率与有用功、额外功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机械效率的概念2.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3.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情境中的机械效率,并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情境一:用滑轮组提升重物,重物重20N,滑轮组重5N,绳子段数3段,每段绳子拉力为10N。

情境二:用杠杆撬起重物,重物重30N,杠杆长度2m,阻力臂1m,动力为15N。

2. 答案:情境一:机械效率=80%,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轻滑轮组的重量、增加绳子段数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教案


第三节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知识
与技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过程
与方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
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高效做事的思想和勇于探究
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

1.理解机械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理解机械效率。

教具
准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教学
时数
1课时
补充修

板书设计
第三节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

(二)机械效率的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三)机械效率的公式:η=W

/W
总(四)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
批改辅导班级
人数
上交
人数



批改
人数
批改
反馈


不足
辅导改进姓名
内容
效果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机械效率与理论功率、实际功率之间的关系;3.能够应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机械效率与理论功率、实际功率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机械效率的定义: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提供有用功率的能力,其计算方法为机械效率 = 实际输出功率 / 输入功率;•机械效率的单位:无单位。

2. 机械效率与理论功率、实际功率之间的关系•理论功率:机械设备在完全没有能量损失的情况下获得的能量变化的功率,计算方法为理论功率 = 输入功率 = 输出功率;•实际功率: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摩擦、空气阻力等因素而损失的能量变化的功率,计算方法为实际功率 = 输出功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一台简易机械装置(如提起物体的滑轮组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机械装置的运行过程,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2. 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使用白板或投影仪展示机械效率的定义,并解释其中的概念;•带领学生计算几个简单的机械效率。

3. 分析机械效率与理论功率、实际功率之间的关系•讲解理论功率和实际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给出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机械效率与理论功率、实际功率之间的关系。

4. 案例分析•给学生几个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要求他们分析其中的机械效率,并计算相关数据;•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机械效率的提高途径。

五、教学方法1.导入新知识的活动方法;2.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3.案例分析的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评价1.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3.学生能够分析实际应用中的机械效率,并提出优化方案。

七、板书设计- 机械效率的定义:机械效率 = 实际输出功率 / 输入功率- 理论功率 = 输入功率 = 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 输出功率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机械效率展开,通过生动、实用的案例和计算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3《机械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3《机械效率》

教案:12.3《机械效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第3节《机械效率》。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以及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各种各样的机械吗?这些机械是如何工作的呢?2. 概念讲解:(1)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η = W_out / W_in。

(2)解释机械效率的意义:机械效率越高,说明机械的能量损失越少,机械的工作越有效。

3. 计算方法讲解:(1)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机械的输出功和输入功,然后代入公式η = W_out / W_in,即可计算出机械效率。

(2)举例说明:假设一个机械的输出功为 100J,输入功为 200J,那么它的机械效率为η = 100J / 200J = 0.5,即 50%。

4. 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1)减小摩擦:通过使用润滑剂、减少接触面积等方法,减小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从而降低能量损失。

(2)优化设计:合理设计机械的结构,使其运行更加顺畅,降低能量损失。

(3)定期维护:定期对机械进行维护,保持其良好状态,降低能量损失。

5. 例题讲解:(1)题目:一个斜面高为 5m,长为 10m,物体沿斜面滑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已知物体的质量为 2kg,重力加速度为 10N/kg,求斜面的机械效率。

(2)解题思路: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然后计算物体滑下斜面时的动能,计算机械效率。

(3)解题过程:W_in = mgh = 2kg × 10N/kg × 5m = 100JW_out = 0.5mv^2 = 0.5 × 2kg × (10m/s)^2 = 100Jη = W_out / W_in = 100J / 100J = 1答: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分析,形成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计算给定机械设备的机械效率。
-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效率的方法。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5.知识拓展,联系实际。
-结合现代社会对节能环保的要求,讨论提高机械效率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6.反馈评价,巩固成果。
-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7.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时,要求严谨、认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机械效率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机械效率的深入理解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尚需进一步引导和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机械效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之间的关系。
2.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分析不够全面,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较弱,需要加强指导。
针对以上情况,本节课将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讨机械效率的内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物理素养。( Nhomakorabea)总结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机械效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 理解机构效率
(2)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三)教学准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讨论回答。

(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

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六)作业
1、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2、动手动脑学物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