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超前校正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 相位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 相位超前校正

其Bode图为
采用超前网络对系统作 串联校正时,校正后系统的 开环放大倍数要下降 倍, 这就导致稳态误差的增加, 可能满足不了对系统稳态性 能的要求。
为使系统在校正前后的开环放大倍数保持不变,需由提 高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来补偿。校正后网络放大倍数衰减 倍,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就得增大 倍。 1 补偿后相当于在系统中串入

1 10lg 10lg 5.6dB 0.27
1
在原系统 L0 ( ) 曲线上查得幅值为-5.6dB时所对应的频率为 4.3rad/s,故选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 c 4.3rad/s,且有
m c 4.3rad/s
(4)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T
1
m
1 0.45s 4.3 0.27
(7)校正网络的实现。
R2 0.27 R1 R2
T R1C 0.45s
选 C 2.2 F ,可得 R1 205KΩ , 2 75.8KΩ 。 R 选用标准值 R1 200KΩ , 2 75KΩ 。 R 串联超前校正是利用超前校正装臵的相位超前特性,增大 系统的相角裕度,使系统的超调量减小;同时,还增大了系统 的截止频率,从而使系统的调节时间减小。但对提高系统的稳 态精度作用不大,而且还使系统的抗高频干扰能力有所降低。 一般地,串联超前校正适合于稳态精度已满足要求,而且噪声 信号也很小,但超调量和调节时间不能满足要求的系统。
确定开环增益K 画出未补偿系统的Bode图,并求 0 , Lg 0
稳态误差的要求
m 0

1 sin m 1 sin m
5~ 10
求未补偿系统幅值为 10 lg(1 ) 处的频率, m c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位置随动系统的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位置随动系统的超前校正

位置随动系统的超前校正1 设计任务及题目要求1.1 初始条件图1.1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框图图示为一随动系统,放大器增益为Ka=59.4,电桥增益Kτ=6.5,测速电机增益Kt=4.1,Ra=8Ω,La=15mH,J=0.06kg.m/s2JL =0.08kg.m/s2,fL=0.08,Ce=1.02,Cm=37.3,f=0.2,Kb=0.1,i=11.2 设计任务要求1、求出系统各部分传递函数,画出系统结构图、信号流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2、出开环系统的截至频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并设计超前校正装置,使得系统的相角裕度增加10度。

3、用Matlab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比较其时域相应曲线有何区别,并说明原因。

2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2.1 位置随动系统工作原理工作原理:该系统为一自整角机位置随动系统,用一对自整角机作为位置检测元件,并形成比较电路。

发送自整角机的转自与给定轴相连;接收自整角机的转子与负载轴(从动轴)相连。

TX 与TR 组成角差测量线路。

若发送自整角机的转子离开平衡位置转过一个角度1θ,则在接收自整角机转子的单相绕组上将感应出一个偏差电压e u ,它是一个振幅为em u 、频率与发送自整角机激励频率相同的交流调制电压,即sin e em u u t ω=⋅在一定范围内,em u 正比于12θθ-,即12[]em e u k θθ=-,所以可得12[]sin e e u k t θθω=-这就是随动系统中接收自整角机所产生的偏差电压的表达式,它是一个振幅随偏差(12θθ-)的改变而变化的交流电压。

因此,e u 经过交流放大器放大,放大后的交流信号作用在两相伺服电动机两端。

电动机带动负载和接收自整角机的转子旋转,实现12θθ=,以达到跟随的目的。

为了使电动机转速恒定、平稳,引入了测速负反馈。

系统的被控对象是负载轴,被控量是负载轴转角2θ,电动机施执行机构,功率放大器起信号放大作用,调制器负责将交流电调制为直流电供给直流测速发电机工作电压,测速发电机是检测反馈元件。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目录1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 (2)1.1 何谓校正为何校正 (2)1.2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 (3)1.2.1 超前校正的原理 (3)1.2.2 超前校正的应用方法 (4)2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5)2.1 初始状态的分析 (5)2.2 超前校正分析及计算 (8)2.2.1 校正装置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8)2.2.2 校正后的验证 (10)2.2.3 校正对系统性能改变的分析 (14)3 心得体会 (16)参考文献 (17)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1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1.1 何谓校正 为何校正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是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

校正的目的是为了在调整发大器增益后仍然不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的情况下,通过加入的校正装置,是系统性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

1.2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1.2.1 超前校正的原理无源超前网络的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无源超前网络电路图如果输入信号源的内阻为了零,且输出端的负载阻抗为无穷大,则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可写为1R1()1c aTsaG s Ts+=+ (2-1) 式中1221R R a R +=> , 1212R RT C R R =+ 通常a 为分度系数,T 叫时间常数,由式(2-1)可知,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a 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交易补偿。

根据式(2-1),可以得无源超前网络()c aG s 的对数频率特性,超前网络对频率在1/aT 至1/T 之间的输入信号有明显的微分作用,在该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相角超前,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

在最大超前交频率m ω处,具有最大超前角m ϕ。

超前网路(2-1)的相角为()c arctgaT arctgT ϕωωω=- (2-2) 将上式对ω求导并令其为零,得最大超前角频率m ω(2-3) 将上式代入(2-2),得最大超前角频率(2-4) 同时还易知 ''m c ωω=ϕm 仅与衰减因子a 有关。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一. 设计题目1.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方法、步骤。

2.掌握对控制系统的相角裕度、稳态误差、截止频率和动态性能分析。

3.掌握利用matlab 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

4.提高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题目任务及要求题目1: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被控制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10+=s s K s G 用串联校正的频率域方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

任务:用串联校正的频率域方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及静态性能指标:(1)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rad e ss 151<; (2)系统校正后,相位裕量 45≥γ。

(3)截止频率s rad c /5.7≥ω。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s s K s G用相应的频率域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和静态性能:(1) 相角裕度045≥γ;(2) 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1.0=sse ; (3) 系统的剪切频率wc <4.4rad/s 。

(4)模值余度h ≥10dBk=10;num1=[1];den1=conv([1 0],[1 1]); sys1=tf(k*num1,den1); figure(1);Margin(sys1);hold onfigure(2);sys=feedback(sys1,1) step(sys)Transfer function:10-------s^2 + s未校正前的Bode图未校正前的的阶跃响应曲线由图可以看出未经校正的Bode图及其性能指标,还有如图(-2)所示的未校正的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由图(-1)可以看出系统的:模值稳定余度; h=∞dB; -pi穿越频率:Wg=∞dB;相角稳定余度为γ=180剪切频率:Wc=3.08rad/s;由图(-1)可以知道,系统校正前,相角稳定余度=18<45。

为满足要求,开环系剪切频率wc=3.08rad/s<4.4rad/s。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课程设计--滞后-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课程设计--滞后-超前校正

滞后-超前校正——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1. 了解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

2. 掌握对系统进行稳定性的分析、稳态误差分析以及动态特性分析的方法。

3. 掌握利用MATLAB 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

4.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与要求:设计内容:1. 阅读有关资料。

2. 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以及动态特性分析。

3. 绘制根轨迹图、Bode 图、Nyquist 图。

4. 设计校正系统,满足工作要求。

设计条件:1、被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是m m 1m 2012mn sn 1n 2012nb s b s b s b ()a s a a s a G S ----+++⋯+=+++⋯+(n≥m)2、参数a0,a1,a2,...an和b0,b1,b2,...bm因小组而异。

设计要求:1. 能用MATLAB 解复杂的自动控制理论题目。

2. 能用MATLAB 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

3. 能灵活应用MATLAB 的CONTROL SYSTEM 工具箱和SIMULINK 仿真软件,分析系统的性能。

三、设计步骤:1、自学MATLAB软件的基本知识,包括MATLAB的基本操作命令。

控制系统工具箱的用法等,并上机实验。

2、基于MALAB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使其满足给定的领域性能指标。

要求程序执行的结果中有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和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校正装置的参数T,α等的值。

已知开环传递函数为G(S)= 0(2)(40)k s s s ++,使用频率法设计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角裕度大于等于40°,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等于20。

校正前根据上式可化简G(S)= 00.0125(0.51)(0.0251)k s s s ++,所以公式G(S)=20(0.51)(0.0251)s s s ++,所以=1,则c w = 6.1310,相角裕度γ为9.3528。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频率法的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频率法的超前校正

目录一.目的 (2)二.容 (2)三.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设计 (2)四.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及simulink框图、仿真曲线图 (5)五. 电路模拟实现原理 (7)六.思考题 (9)七.心得体会................................................. .10 八.参考文献................................................. .10题目一 连续定常系统的频率法超前校正一.目的1.了解串联超前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2.掌握用频率特性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3.掌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参数调试技术;4.掌握设计给定系统超前校正环节的方法,并用仿真技术验证校正环节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5.掌握设计给定系统超前校正环节的方法,并模拟实验验证校正环节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二.容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0()0.110.011o G s s s s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11100,50,%40%v c K s s ωσ--=≥≤三.基于频率法的超前校正设计1.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 ;0s 0100lim ()lim (0.11)(0.011)v s K s s sK s s s G →→===++=1001s -未校正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0100()(0.11)0.011G j j j j ωωωω=++2.根据所确定的开环增益K ,画出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并求出其相位裕1γ 由00()1c G j ω=得0c ω ≈30.84090arctan 0.1arctan 0.01ϕ(ω)=-ωω--又()001180+c ϕωγ=代入0c ω得1γ= 0.83o3.选取c ω=561s -,计算α的值()()()00c c c c L L L ωωω=+= ()()0110lg10lg c c c L L ωωαα=-=-=所以有 01|20lg ()|10lg c A ω=α即有 α=0.0754.确定校正网络的转折频率1ω和2ω和传递函数c G11115.34c s T-ω===21207.41Tω===α1s -所以超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15.34()207.41c s G s s +=+为了补偿因超前校正网络的引入而造成系统开环增益的衰减,必须使附加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1α=13.33 所以有115.3415.34()13.33207.41207.4113.3315.34(1)14.34207.41(1)207.41c s s G s s s s s++==⨯α++⨯+=+ 5.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13.3315.34(1)10015.34()()0.110.011207.41(1)207.41100(1)15.340.110.011(1)207.41c sG s G G s s s s s s ss s s ⨯+==++++=+++6.对验证校正后的系统1190arctan 0.1arctan 0.01arctanarctan 207.4115.34o c c c c γωωωω=----+ = 40.44又110.160.4(1)0.160.4(1)37.740%sin sin 40.44oσ%=+⨯-=+⨯-=%<γ 所以符合系统的要求7.画校正前、校正后、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在MATLAB 命令窗口键入以下命令: Go=zpk([ ],[0 -10 -100],100000); bode(Go) hold on margin(Go)求得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如图1.1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目的(1)掌握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对控制系统相角裕度、稳态误差、剪切频率、相角穿越频率以及增益裕度的求取方法。

(3)掌握利用Matlab对控制系统分析的技能。

熟悉MATLAB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

(4)提高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

(5)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校正元部件,使系统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

校正方案主要有串联校正、并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前馈校正。

确定校正装置的结构和参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分析法和综合法。

分析法是针对被校正系统的性能和给定的性能指标,首先选择合适的校正环节的结构,然后用校正方法确定校正环节的参数。

在用分析法进行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的结构通常采用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这三种类型。

超前校正通常可以改善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超调量,但增加了带宽,而滞后校正可以改善超调量及相对稳定度,但往往会因带宽减小而使快速性下降。

滞后-超前校正兼用两者优点,并在结构设计时设法限制它们的缺点。

二、设计要求(姬松)1.前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MATLAB系统要素,MATLAB语言的变量与语句,MATLAB的矩阵和矩阵元素,数值输入与输出格式,MATLAB系统工作空间信息,以及MATLAB的在线帮助功能等。

2.控制系统模型,主要包括模型建立、模型变换、模型简化,Laplace变换等等。

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的各种响应、性能指标的获取、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高阶系统的近似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求取。

4.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主要包括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零度根轨迹、纯迟延系统根轨迹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5.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Bode 图、Nyquist 图、稳定性判据和系统的频域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用MATLAB 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1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1.1 超前校正的概念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是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

校正的目的是为了在调整发大器增益后仍然不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的情况下,通过加入的校正装置,是系统性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

超前校正就是在前向通道中串联传递函数为:1(),11aTsGc s a Ts +=>+的校正装置,其中参数a ,T 为可调,如图1.1所示。

)t 图1.1 超前校正校正的目的是为了在调整放大器增益后仍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的情况下,通过加入校正装置,使系统性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1.2 超前校正的原理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超前相角补偿系统的滞后相角,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如增加相位裕度,提高系统稳定性等。

最大超前相角m ϕ 及最大超前相角时的频率m ω超前校正的频率特性:1()1c jaT G j jT ωωω+=+相频特性:()c arctgaT arctgT ϕωωω=-将上式对ω求导并令其为零,最大超前角频率:m ω=最大超前角频率:同时还易知 ''m c ωω=ϕm 仅与衰减因子a 有关。

a 值越大,超前网络的微分效应越强。

但a 的最大值受到超前网络物理结构的制约,通常取为20左右(这就意味着超前网络可以产生的最大相位超前大约为65度)如果要得大于的相位超前角,可用两个超前校正网络串联实现,并在串联的两个网络之间加一个隔离放大器,以消除它们之间的负载效应。

利用超前网络或PD 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 控制器的相角超前特性。

只要正确地将超前网络的交接频率1/aT 或1/T 选在待校正系统截止频率的两旁,并适当选择参数a 和T ,就可以使已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使校正后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低频段的增益满足稳态精度的要求;中频段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为-20db/dec ,并具有较宽的频带,使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性能;高频段要求幅值迅速衰减,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串联超前校正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串联超前校正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1、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系统;3、 理解相角裕量、稳态误差、穿越频率等参数的含义;4、 学习MATLAB 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会利用MATLAB 提供的函数求出所需要得到的实验结果;5、 从总体上把握对系统进行校正的思路,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设计内容与要求 设计内容:1、阅读有关资料。

2、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以及动态特性分析。

3、绘制根轨迹图、Bode 图。

4、设计校正系统,满足工作要求。

设计条件:⊗则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被控制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110.011S kG s s s =⨯++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任务: (1)()r t t=时,0.004ss e ≤;(2)校正后,相角裕量45r >; (3)30/c w rad s>。

sR设计要求1、能用MATLAB 解复杂的自动控制理论题目;2、能用MATLAB 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3、能灵活应用MATLAB 的SIMULINK 仿真软件,分析系统的性能。

三、设计原理校正方式的选择,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链接方式,控制系统校正方式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4种。

串联校正是最常见的一种校正方式。

串联校正方式是校正器与受控对象进行串联连接的。

可分为串联超前校正、串联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

其一般设计步骤如下:(1)根据静态性能指标,计算开环系统的增益。

之后求取校正前系统的频率特性指标,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2)确定校正后期望的穿越频率,具体值得选取与所选择的校正方式相适应; (3)根据待设计的校正环节的形式和转折频率,计算相关参数,进而确定校正环节; (4)得出校正后系统。

检验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四、设计步骤1、校正前的系统分析 时域分析: 其中已知21()R s s =---------------------------------------------------------------------------------①()1H s = ---------------------------------------------------------------------------------②()()()0.110.011kG s s s s =⨯⨯+⨯+ --------------------------------------------------------③根据稳态误差公式1lim ()1()()ss s e R s s G s H s →=⨯⨯+⨯ -------------------------------------------------------④③将①②③带入④式得()211lim1(0.11)0.011ss s e s ks s s s →=⨯⨯+⨯⨯+⨯+化简得出1ss e k =又有题目0.004ss e ≤最后得250k ≥此时取250k =进行分析。

自动控制课设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课设超前校正

1 设计目的(1) 了解串联超前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 (2) 掌握用频率特性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 (3) 掌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参数调试技术;(4) 掌握设计给定系统超前校正环节的方法,并用仿真技术验证校正环节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2 设计内容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1.0)(11.0(100)(0++=s s s s G设计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3 设计过程和步骤:(1) 确定开环增益K 。

确定开环增益K,使之满足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的要求。

10100)101.0)(11.0(100lim -→=++==s s s s sK K s v(2) 确定待校正系统的相位裕量和剪切频率。

)101.0)(11.0(100)(++=ωωωωj j j j G O幅频特性为在MATLAB 命令窗口输入程序,运行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可看出其校正 系统的剪切频率为s rad c /1.30=ω,相位裕量o 58.11=γ。

程序清单1: num=[100];den=[0.001 0.11 1 0];10001.0101.0100lg20)(22++=ωωωωL %40%,45,1001≤≥=-σωc v s Kmarging(num,den) grid on图1 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3) 确定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由于给定的45≥c ω,可以令50=c ω,由幅频特性可得出3.9)50(-=L dB所以校正装置在m ω处的幅值为3.91lg10=αdB 解得 117.0=α再由 mmφφαsin 1sin 1+-=可得 o m 47.39=φ又因为 εγγφ+-=1m 可得 o 36=γ(时o 5=ε) 然后由高阶系统的频域指标式)1(4.016.0%-+=r M σ γs i n 1=r M 将o 36=γ代入式中得 703.1=r M再将703.1=r M 代入式中得 %40%6.38%≤=σ 符合性能指标的要求,因此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Ts Tss G c αα++=11)(代入数值得 sss G c 00679.01058.01117.0)(++=为了补偿因超前校正网络的引入而造成系统开环增益的衰减,必须使附加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5.81=α。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超前校正

作者:王冠博 专业:自动化 学校:大连海洋大学一.课程设计题目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10.110.3O kG s s s s =++试设计超前校正环节,使其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6v K ≤,相角裕度为45度,并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开环Bode 图和闭环Nyquist 图。

二.课程设计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对内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关于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系统。

4.理解在校正过程中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相角裕度,截止频率,超前(滞后)角频率,分度系数,时间常数等参数。

5.学习MATLAB 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会利用MATLAB 提供的函数求出所需要得到的实验结果。

6.从总体上把握对系统进行校正的思路,能够将理论操作联系实际、运用于实际。

三.课程设计要求 1.认真查阅资料;2.遵守课程设计时间安排;3.按时上机,认真调试程序;4.认真书写报告。

四.课程设计内容 1.设计思想首先确定其K 值,调用MATLAB 函数算出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并通过MATLAB 绘制校正前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开环Bode 图和闭环Nyquist 图。

之后在Bode 图上选取新的截止频率并算出超前网络参数a 和T 并写出新的传递函数。

最后,通过MATLAB 绘制校正后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开环Bode 图和闭环Nyquist 图。

2.设计步骤(1)已知给定的系统为Ⅰ型系统,其静态速度误差系数v K K=,题目要求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6v K ≤,取6K =。

调用MATLAB 函数: num=[6];den=[0.03 0.4 1 0]; G=tf(num,den);[Gm,Pm,Wcg,Wcp]=margin(G) 求出:Gm=2.2222 幅值裕度 Pm=21.2373 相角裕度 Wcg=5.7735 相位穿越频率 Wcp=3.7373 幅值穿越频率①使用simulink 绘制校正前单位阶跃响应曲线②绘制校正前开环Bode图G=tf(6,conv(conv([1 0],[0.1 1]),[0.3 1])); bode(G);grid on-150-100-5050M a g n i t u d e (d B)10101010103-270-225-180-135-9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③绘制校正前闭环Nyquist 图num=[6];den=[0.03 0.4 1 6]; G=tf(num,den); nyquist(G); grid on-2-1.5-1-0.500.51 1.5-3-2-1123Nyquist Diagram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2)采用串联超前矫正,根据()()10lg o c c m L L a ωω-==,试在Bode 图上取剪切频率为6.86的点,此时等式=10,求出a=10,根据T =求出T=0.046097,再根据G c (s)=TsaTs ++11求出超前传递函数为G c (s)=ss 046097.0146097.01++,所以系统矫正之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c (s)G 0(s)=)046097.01)(3.01)(1.01()46097.01(6s s s s s ++++调用MATLAB 函数:G=tf(conv([0.46097 1],6),conv(conv(conv([1 0],[0.1 1]),[0.3 1]),[0.046097 1])); [Gm,Pm,Wcg,Wcp]=margin(G) 求出:Gm=4.0670 新的幅值裕度Pm=46.4901 新的相角裕度 Wcg=15.9019 新的相位穿越频率 Wcp=6.8431 新的幅值穿越频率 矫正之后的相角裕度为46.4901度,满足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第十二节频率法串联校正——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第十二节频率法串联校正——超前校正

① 由 e*ss
K
② 由 G0 (s) L0 (w ) wc0 g 0 wc0 , g 0 均不足
③ 确定 m = g * − g 0 + (5 ~ 10)
a = 1 + sinm , 10lg a 1 − sinm
④ 作图设计 A − B − C − D Gc (s)
⑤ G(s) = Gc (s) G0 (s) 验算是否满足要求
g = 180 + (wc1 )
= 180 + arctan 5.16 − 90 − arctan 5.16 − arctan 5.16
1.94
13.73
= 180 + 69.4 − 90 − 79 − 20.6 = 58.8 ( 60)
5.12 频率法串联校正——超前校正
例1
G(s) = K s(s + 1)
− +
1 1
a = 1 + sinm 1 − sinm
● 超前网络特点:相角超前,幅值增加
● 最有效的 a (4, 10)
● 一级超前网络最大超前角为60º
5.12 频率法串联校正——超前校正
2. 串联超前校正 实质 — 利用超前网络相角超前特性提高系统的相角裕度
超前校正步骤 (设给定指标 e*ss , wc* , g *)
= 1 aTs + 1 a Ts + 1
a = R1 + R2 1 R2
T = R1R2C R1 + R2
a Gc(s)
=
aTs + 1 Ts + 1
=
Gc (s)
5.12 频率法串联校正——超前校正
1. 超前网络特性

2023年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系统超前校正实验报告

2023年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系统超前校正实验报告

试验五 系统超前校正(4课时)本试验为设计性试验 一、试验目旳1. 理解和观测校正装置对系统稳定性及动态特性旳影响。

2. 学习校正装置旳设计和实现措施。

二、试验原理工程上常用旳校正措施一般是把一种高阶系统近似地简化成低阶系统, 并从中找出少数经典系统作为工程设计旳基础, 一般选用二阶、三阶经典系统作为预期经典系统。

只要掌握经典系统与性能之间旳关系, 根据设计规定, 就可以设计系统参数, 进而把工程实践确认旳参数推荐为“工程最佳参数”, 对应旳性能确定为经典系统旳性能指标。

根据经典系统选择控制器形式和工程最佳参数, 据此进行系统电路参数计算。

在工程设计中, 常常采用二阶经典系统来替代高阶系统(如采用主导极点、偶极子等概念分析问题)其动态构造图如图7-1所示。

同步还常常采用“最优”旳综合校正措施。

图7-1二阶经典系统动态构造图二阶经典系统旳开环传递函数为)2()1()(2n n s s Ts s Ks G ξωω+=+= 闭环传递函数2222)(nn ns s s ωξωω++=Φ 式中 , 或者 二阶系统旳最优模型 (1)最优模型旳条件根据控制理论, 当 时, 其闭环频带最宽, 动态品质最佳。

把 代入 得到, , 这就是进行校正旳条件。

(2)最优模型旳动态指标为%3.4%100%21/=⨯=--ξξπσe,T t ns 3.43≈=ω三、试验仪器及耗材1.EL —AT3自动控制原理试验箱一台; 2.PC 机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块 4.配套试验软件一套。

四、试验内容及规定未校正系统旳方框图如图7-2所示, 图7-3是它旳模拟电路。

图7-2未校正系统旳方框图矫正后未调整电路图图7-3未校正系统旳模拟电路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下述性能指标(1) 超调量%σ≤5% (2) 调整时间t s ≤1秒(3)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v K ≥20 1/秒 1. 测量未校正系统旳性能指标 (1)按图7-3接线;(2)加入单位阶跃电压, 观测阶跃响应曲线, 并测出超调量 和调整时间ts 。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超前串联校正设计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超前串联校正设计

一.题目004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0(4)(0+=S S S G ,试对系统进行超前串联校正设计,使之满足:(1)闭环主导极点的阻尼比ζ=0.5; (2)自然振荡角频率wn=5rad/s ; (3)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50rad/s 。

二.校正前系统分析编程绘制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根轨迹,奈氏图如下: num=4;den=conv([1,0],[1,0.5]); G0=tf(num,den); G=feedback(G0,1); figure(1); step(G); figure(2); rlocus(G0); figure(3); nyquist(G0)2.1单位阶跃响应图1..校正前单位阶跃响应由图可知上升时间tr=0.567s,峰值时间tp=1.61s,超调量σ%=67..2%,调节时间ts=14.7s( 2%的允许误差),系统稳态误差ess=0。

2.2根轨迹图图2 闭环根轨迹使系统稳定的根轨迹增益范围为k>0。

3.3奈氏图奈氏图不包括(-1,0),所以系统稳定。

应用Matlab绘制出开环系统Bode图,程序如下:4.4开环波特图num=4;den=conv([1,0],[1,0.5]);w=logspace(-2,3,100);bode(num,den,w);grid on;[mag,phase,w]=bode(num,den,w);magdB=20*log10(mag);[Gm,Pm,Wcg,Wcp]=margin(mag,phase,w) %求系统的幅值裕量、相角裕量及其所对应的频率mr=max(mag) %求谐振峰值wr=spline(mag,w,mr) %求谐振频率运行结果:幅值裕量:Gm = 1.6482e+006幅值裕量:Pm =14.2694穿越频率:Wcg =2.5676e+003剪切频率:Wcp =1.9688谐振峰值:mr = 799.8400谐振频率:wr =0.0100图3 开环波特图校正前系统的相角裕量γ=14.2694°,幅值裕量20lgkg=1.6482*10^6。

自控实验报告超前校正(3篇)

自控实验报告超前校正(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超前校正的原理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 掌握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超前校正对系统性能的改善效果。

二、实验原理超前校正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法,通过在系统的前向通道中引入一个相位超前网络,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超前校正能够提高系统的相角裕度和截止频率,从而改善系统的快速性和稳定性。

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一般形式为:\[ H(s) = \frac{1 + \frac{K}{T_{s}s}}{1 + \frac{T_{s}s}{K}} \]其中,\( K \) 为校正装置的增益,\( T_{s} \) 为校正装置的时间常数。

三、实验设备1. 控制系统实验平台2. 数据采集卡3. 计算机及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4. 待校正系统四、实验步骤1. 搭建待校正系统模型:在仿真软件中搭建待校正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系统的传递函数、输入信号等。

2. 分析系统性能:通过仿真软件分析待校正系统的性能,包括稳态误差、超调量、上升时间等。

3.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根据待校正系统的性能要求,设计合适的超前校正装置参数。

4. 仿真验证:将设计好的超前校正装置添加到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观察校正后的系统性能。

5. 实验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校正前后系统的性能差异。

五、实验内容1. 系统模型搭建:搭建一个简单的二阶系统模型,其传递函数为:\[ G(s) = \frac{1}{(s+1)(s+2)} \]2. 系统性能分析:分析该系统的稳态误差、超调量、上升时间等性能指标。

3.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根据系统性能要求,设计一个超前校正装置,其传递函数为:\[ H(s) = \frac{1 + \frac{K}{T_{s}s}}{1 + \frac{T_{s}s}{K}} \]其中,\( K = 2 \),\( T_{s} = 0.5 \)。

4. 仿真验证:将设计好的超前校正装置添加到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观察校正后的系统性能。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控制系统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控制系统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3 年 01月 11日目录控制系统超前校正 (2)1.问题描述 (2)1.1设计目的 (2)1.2设计内容 (2)1.3超前校正及其特性 (2)1.4系统参数设计步骤 (4)2.校正系统设计 (5)2.1 控制系统的任务要求 (5)2.2校正前系统分析 (5)2.3 校正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7)2.4 校正前后系统比较 (10)2.5 软件仿真 (11)2.6 硬件实验模拟电路 (13)2.7 部分分析题解答 (14)3. 课程设计总结 (15)参考文献 (16)控制系统超前校正1.问题描述1.1设计目的(1) 了解串联超前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2) 掌握用频率特性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3) 掌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参数调试技术;(4) 掌握设计给定系统超前校正环节的方法,并用仿真技术验证校正环节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5) 掌握设计给定系统超前校正环节的方法,并模拟实验验证校正环节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1.2设计内容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1o K G s s as bs =++ 设计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11,,%%v c K cs ds e ωσ--=≥≤1.3超前校正及其特性超前校正就是在前向通道中串联传递函数为:()11()()1c C s aTs G s R s a Ts +==⋅+ (1-1) 通常 a 为分度系数,T 叫时间常数,由式(1-1)可知,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 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 a 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交易补偿. 如果对无源超前网络传递函数的衰减由放大器增益所补偿,则1 ()1c aTs aG s Ts +=+ (1-2) 上式(1-2)称为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而无源超前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如图1-1。

图1-1 无源超前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超前校正RC 网络图如图1-2。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__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__武汉理工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__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__武汉理工大学

1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1.1 何谓校正 为何校正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是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

校正的目的是为了在调整发大器增益后仍然不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的情况下,通过加入的校正装置,是系统性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

1.2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1.2.1 超前校正的原理无源超前网络的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无源超前网络电路图如果输入信号源的内阻为了零,且输出端的负载阻抗为无穷大,则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可写为1()1c aTsaG s Ts+=+ (2-1) 式中1221R R a R +=> , 1212R RT C R R =+ ru cu 1R 2R C通常a 为分度系数,T 叫时间常数,由式(2-1)可知,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a 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交易补偿。

根据式(2-1),可以得无源超前网络()c aG s 的对数频率特性,超前网络对频率在1/aT 至1/T 之间的输入信号有明显的微分作用,在该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相角超前,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

在最大超前交频率m ω处,具有最大超前角m ϕ。

超前网路(2-1)的相角为()c arctgaT arctgT ϕωωω=- (2-2) 将上式对ω求导并令其为零,得最大超前角频率m ω=1/T a (2-3) 将上式代入(2-2),得最大超前角频率(2-4) 同时还易知 ''m c ωω=ϕm 仅与衰减因子a 有关。

a 值越大,超前网络的微分效应越强。

但a 的最大值受到超前网络物理结构的制约,通常取为20左右(这就意味着超前网络可以产生的最大相位超前大约为65度)如果要得大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相位超前角,可用两个超前校正网络串联实现,并在串联的两个网络之间加一个隔离放大器,以消除它们之间的负载效应。

利用超前网络或PD 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 控制器的相角超前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超前校正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超前校正课程设计

目录一.设计题目二. 设计报告正文2.1 设计思路 (2)2.2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K的值 (2)2.3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结构图 (3)2.4计算待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 (3)2.5校正后的系统传递函数 (3)2.6验证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 (4)三. 实现与验证编程 (4)3.1制出待校正系统的bode图和单位阶跃响应 (4)3.2算未校正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及伯德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算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校正前后的Bode图 (10)四. 设计总结参考文献 (10)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s s K s G用相应的频率域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和静态性能:(1) 相角裕度045≥γ;(2) (2) 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1.0=sse ; (3) 系统的剪切频率小于7.5rad/s 。

要求:(1) 分析设计要求,说明校正的设计思路(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或滞后-超前校正);(2) 详细设计(包括的图形有:校正结构图,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校正装置的Bode 图,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3) 用MATLAB 编程代码及运行结果(包括图形、运算结果);(4) 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二、设计报告正文2.1设计思路超前校正装置具有相位超前作用,它可以补偿原系统过大的滞后相角,从而增加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带宽,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超前校正通常用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在系统的稳态性能较好而动态性能较差时,采用超前校正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一. 设计题目
1.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方法、步骤。

2.掌握对控制系统的相角裕度、稳态误差、截止频率和动态性能分析。

3.掌握利用matlab 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

4.提高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题目任务及要求
题目1: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被控制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
()()
10+=s s K s G 用串联校正的频率域方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

任务:用串联校正的频率域方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
及静态性能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rad e ss 15
1<
; (2)系统校正后,相位裕量 45≥γ。

(3)截止频率s rad c /5.7≥ω。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s s K s G
用相应的频率域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和静态性能:
(1) 相角裕度045≥γ;
(2) 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1.0=ss
e ; (3) 系统的剪切频率wc <4.4rad/s 。

(4)模值余度h ≥10dB
k=10;
num1=[1];
den1=conv([1 0],[1 1]); sys1=tf(k*num1,den1); figure(1);
Margin(sys1);
hold on
figure(2);
sys=feedback(sys1,1) step(sys)
Transfer function:
10
-------
s^2 + s
未校正前的Bode图
未校正前的的阶跃响应曲线
由图可以看出未经校正的Bode图及其性能指标,还有如图(-2)所示的未校正的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由图(-1)可以看出系统的:
模值稳定余度; h=∞dB; -pi穿越频率:Wg=∞dB;
相角稳定余度为γ=180剪切频率:Wc=3.08rad/s;
由图(-1)可以知道,系统校正前,相角稳定余度=18<45。

为满足要求,开环系剪切频率wc=3.08rad/s<4.4rad/s。

也未能满足要求。

其阶跃曲线如图(-2)其超调量竟达σ%=60%,固原系统需要矫正。

Transfer function:
10
------------
s^2 + s + 10
h =
Inf
r =
17.9642
wx =
Inf
wc =
3.084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