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 病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痛经
【Dysmenorrhea Dysmenorrhoea N94.6】
【别名】
功能性痛经
【概述】
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痛经为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后者是指盆腔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痛经。
张向宁:《医师速查丛书妇产科速查》凡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称为痛经。
徐增祥:《现代妇产科治疗学》原发性痛经是青春期妇女中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发生率介于30%~50%。约有10%左右的病人,疼痛难于忍受,每月有1~3d或更长时间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必须接受治疗。原发性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
【病因】
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含量增高有关。研究表明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PGF2α和PGE2含量较正常妇女明显升高,尤其是PGF2α含量增高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因素。PGF2α和PGE2是花生四烯酸脂肪酸的衍生物,在月经周期中,分泌期子宫内膜PG浓度较增生期内膜为高。月经期由于溶酶体不稳定,释放各种溶解酶而破坏细胞膜,使子宫内膜细胞溶解,释放PGF2α和PGE2。PGF2α及PGE2含量增高,尤其PGF2α含量更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甚至痉挛性收缩而出现痛经。另外,痛经也与子宫平滑肌不协调收缩,造成子宫供血不足,导致厌氧代谢物积贮,刺激疼痛神经元有关。原发性痛经的发生还受精神、神经因素影响,疼痛的主观感受也与个体痛阈有关。无排卵性子宫内膜因无孕酮刺激,所含PG浓度甚低,一般不发生痛经。
徐增祥:《现代妇产科治疗学》原发性痛经一般均认为应归咎于以下几种原因:内膜管型脱落(膜性痛经)、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颈管狭窄、子宫收缩异常、不良体姿及体质因素、变态反应状态及精神因素等。
【发病机制】
徐增祥:《现代妇产科治疗学》近年研究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关键,是子宫肌反应性过高,继发子宫肌层缺血导致的疼痛。
(一)前列腺素(PGs)的周期性改变:子宫的PGs主要来源于内膜,子宫内膜细胞中的溶酶体受各种刺激而释出磷脂酶A2(PLA2),通过PLA2的催化作用,与细胞膜上磷脂相结合的花生四烯酸被游离出来。作为合成PGs的前体,启动了PGs的生物合成,主要是PGF2a的形成。近年有人报道,在月经周期中内膜内的PGF浓度与子宫静脉中17β-雌二醇(E2)的对数值呈线性相关,而PGE在月经周期中的浓度基本恒定。从实验得知E2能促进细胞内溶酶体的形成,尤其在孕酮(P)作用的协同下,内膜间质细胞内有大量溶酶体发育。由于PLA2在溶酶体内的积聚,一旦溶酶体退化,PLA2释放,就有更多花生四烯酸游离而促使PGs的合成。人类子宫内膜中PGs含量,在增生早期PGF2a及PGE2值接近,随着月经周期进展,两者含量渐渐增多,及至排卵后PGF2a值持续升高,月经期达峰值,为增生早期的6倍,明显大于PGE2值。因此PGF2a是黄体期及月经期内膜最主要的PGs。PGs合成虽然在内膜,可是PGs受体主要在肌细胞。体外实验提示:PGs对人体子宫肌的作用与PGs剂量有关,并随月经周期的时间而不同。PGE2使子宫肌松弛,而PGF2a促使肌肉收缩,振幅增大,频率增多,在月经前期这一作用更为显著。在体试验,给予正常非孕妇女静注或宫腔注入PGF2a,可引起下腹部轻度痉挛性疼痛。应用一根带有微型压力传感器的导管,经子宫颈放入宫腔,通过测宫腔内压力变化以记录子宫肌层的收缩,可见子宫肌基本张力(静态压力)增大,宫腔压力增高,收缩频率增多。PGs对子宫内膜血管亦有重要影响,PGF2a可引起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收缩而导致内膜月经期改变,最后内膜剥脱和排出;而PGE2却起血管扩张作用。PGI2是一强有力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和血管扩张剂,提示它可涉及子宫血流动力学的调控,并能控制妊娠子宫肌的自律性收缩,降低PGF2a诱导的肌紧张度。血栓烷(TXA2)主要来自血小板,有较强的子宫收缩作用,月经期间TXA2含量极高,以加强子宫收缩,防止月经过多。因此,月经期PGF2a与PGE2、PGI2、TXA2的平衡决定了月经量的多少和痛经的严重程度。
(二)子宫收缩异常:应用微型压力传感器测量痛经病人的子宫腔内压,同时测定局部子宫血流量,发现有四项主要异常;
1.子宫肌层静止状态时,宫腔基础压力>1.33~6.67kPa(>15~50mmHg),而正常情况1.33kPa;
2.子宫收缩时宫腔压力升高,>16~20kPa(>120~150mmHg);
3.收缩频率增多,10min内>5次;
4.收缩不协调,节律紊乱,并导致子宫血流量减少和缺氧而致痛经发生。收缩间隙血流量增加,疼痛减轻。给病人静注250mgβ2受体兴奋剂-间羟舒喘宁(间羟异丁肾上腺素),子宫收缩消失,局部血流显著改善,疼痛完全缓解。由此可见,原发性痛经的共同特点是子宫肌层活性过强,由于过度收缩引起子宫局部缺血。因而原发性痛经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近年倾向于内膜释放PGF2a过多有关的学说。原发性痛经病例中,PGs合成及释放增多之原因尚未完全了解。青春期少女无排卵,无痛经,其时PGs含量仅为排卵周期的1/5;口服避孕药后,月经血中PGs量降到正常水平以下等现象,提示卵巢自体激素的不平衡可影响内膜PGs 的合成。
(三)与原发性痛经有关的其他因素:
1. 近代研究原发性痛经的病因虽以PGs学说最为有力,但还不能解释所有病例的子宫肌活动过强过程,因为并不是所有病人血浆中PGF2a的代谢产物均升高,亦不是应用PGs合成抑制剂症状均能得到缓解。已知含精氨酸的血管加压素(AVP),能引起未孕妇女子宫肌及动脉壁平滑肌收缩加强,局部血流量显著下降。正常情况下,排卵期血浆血管加压素水平最高,黄体期下降,直至月经期。原发性痛经妇女月经周期第1天血浆AVP浓度明显升高,为对照组的1~4倍,造成子宫过度收缩及缺血。据此,AVP亦可能是原发性痛经的一个重要原因。
2. 精神因素一直被认为在原发性痛经中起重要作用。以往通过对母女痛经的流行病学调查,无痛经母亲其女儿77%无痛经发生;而其母痛经之女儿有70%患痛经,经常发生者占30%,偶尔发生者40%,有力地支持这一病因学说。但根据近年研究,痛经的发生很难归咎于精神因素,且精神因素对身体任何部位的急、慢性疼痛都可产生一定影响,它对原发性痛经的作用并无更多特异之处,因而有人认为精神因素只是影响了对疼痛的反应,而并非致病因素。
【临床表现】
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主要特点表现为:
(一)原发性痛经在青少年期常见,多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
(二)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一日疼痛最剧,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三)可伴发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四)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张向宁:《医师速查丛书妇产科速查》
(一)发病年龄:青少年期常见,多在初潮后6-12个月发病,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
(二)疼痛时间: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在经前12小时出现;行经第一日疼痛最剧,持续2-3日缓解。
(三)疼痛部位: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四)伴发症状:有时痛经伴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等,严重时面色苍白、出冷汗,是由于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平滑肌过度收缩所致。
(五)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徐增祥:《现代妇产科治疗学》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痛经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常为痉挛性绞痛,历时0.5~2h。在剧烈腹痛发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