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城市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 (二)、市区改造与重建 • 1、城市更新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更 新改造运动。在不同的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从最初 的城市重建(urban contribution)、城市振兴(urban rev italization)到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 (urban redevelopment)等。
25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二)、边缘城市 • 边缘城市特点: • ①、不存在高密度的高层建筑群。建筑是以低层宽立面的形态分散在广阔的地域范围内。 • ②、停车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办公楼分散于绿色自然环境之中。各建筑之间通常由步行走 廊或小巴士相连。 • ③、配备机场或高速公路,飞机和小汽车作为主要对外交通手段。 • ④、边缘城市的中心地带设有企业总部、大型商场、健身中心等设施。 • ⑤、大型标志性的建筑物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 • ⑥、多数居民居住在由绿色草坪环绕的别墅型住宅中。 • ⑦、没有形成一般城市的行政区划。
19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一)、城市蔓延 • 1、概念
•Ewing则按照城市蔓延的特点把其分为 三个类型:
•①插入式、跳跃式地在农田草场中的发展; •②沿主干道、高速公路建立的商业开发区; •③低密度、单一使用性质的大型开发项目
20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一)、城市蔓延 • 1、概念
15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 (二)、市区改造与重建 • 2、中产阶级化
• 对中产阶级化产生的机制
• ①、城市蔓延、能源成本上升、严重的通勤问题 等因素的作用,促进家庭接近内城工作地;
• ②、郊区住宅成本的不断上升刺激家庭,特别是 新的家庭重新注重较廉价的内城区位;
• ③、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对住房需求大量增 加,引起人们对内城利用不充分的房源的需求;
• “逆”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农村化,更不是指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农村化,而是指大城市人口 向卫星城迁移的倾向。
•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运动,而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
4
二、逆城市化的解释
• 1、“大都市区结束”论 • 这是七、八十年代欧美对逆城市化的主流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美国的城市时代行将结束,人口
10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 (一)、内城衰退 • 1、衰败主要表现 • 高失业率及人口外移; • 人均收入水平大幅下降,犯罪率偏高; • 税收锐减,财政日蹙,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区资产贬值,市政设施破败; • 废弃地增多,物质性设施老化; • 生活质量及环境质量下降。
11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6
二、逆城市化的解释
• 3、逆城市化的本质和影响 • 从1980年以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以上关于逆城市化产生的解释,“大都市区发展”的观
点更能得到充分证明。 • ①从更大的区域层面上看,人口是进一步向大城市地区和另一些大城市地区集中,例如美国 人口向西南方“阳光地带”的大城市地区转移; • ②从更普遍意义上看,城市内部人口及就业岗位的分布扩散范围更广,甚至扩散到大城市去 外的农村地区; • ③由前两者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大城市功能区进一步分散及内城的衰退。
17
• 双规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 (二)、市区改造与重建 • 2、中产阶级化
• ⑥、形成相对于郊区家庭信念的独身倾向的生 活方式,包括同性恋文化和非传统生活方式;
• ⑦、为满足不同需求,各种机构采取措施提高 内城利用不充分的区域;
• ⑧、城市经济重组,市中心白领服务活动增加, 制造业扩散后扩大了内城住宅市场。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与测度
第四节 郊区化 第五节 逆城市化
1
Baidu Nhomakorabea
第五节 逆城市化
一、逆城市化 二、逆城市化的解释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2
一、逆城市化
• 1970年代以来,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其主要特征是人口迁移的方向发生了倒 转,即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向大城市区域迁移变为向非大城市区域迁移。大城市经历了人口净迁 出,人口数量减少,而小城市和城镇以及部分农村地区人口迅速增长的过程。
图 围绕高速公路转化口的城市
21
蔓延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一)、城市蔓延 • 1、概念
图6 加利福尼亚的Hayward城市蔓延现象 22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一)、城市蔓延 • 1、概念
图 亚特兰 大城市形 态发展示
意图
23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一)、城市蔓延 • 2、城市蔓延的后果
• (三)、新规划主义 • 一方面,城市蔓延带来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并且导致城市边缘界限的模糊化, • 另一方面,郊区中私有化的城市日渐增多,传统的城市规划已无法应对新的城市发展变化。 • 于是,198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出现了新的规划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新城市主义(Ne w Urbanism)和精明增长(Smart Growth)。
• (一)、内城衰退 • 2、内城衰退的原因 • ①、经济重构与经济结构调整是造成内城衰败的主要原因。 • ②、家庭经营式地方性公司减少而跨国大公司得到发展和增加,但这些大公司与所在地 的地方城市并无太多联系,从而使地方经济衰退,且失业人口增多更加速了内城衰败。 • ③、电子、汽车、航空、生物化学等新工业的选址倾向于环境良好的郊区,工业的外迁 加剧了内城衰败。 • ④、政府开发郊区的城市发展策略,如建设新城及卫星城,限制中心区新增写字楼数量, 动员和鼓励工厂郊迁等,促进了内城衰败。
• “城市更新”运动的最初目的是为恢复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城 市,特别是解决住宅匮乏的问题。
• 1950~1960年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 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诸如金融保险业、大 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高营业额和高税收的产业来使土 地增值。
• 1970年代以来,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人口、产业的不断外流 造成市中心出现衰退,因此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更多地表现为 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造内城,以重新恢14 复 和振兴市中心。
16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 (二)、市区改造与重建 • 2、中产阶级化
• ④、存在某种社会精神和信仰,要求改变城市 中存在的偏见,拒绝郊区化景观中的社区均质 性和文化匮乏,提倡内城要具有个性鲜明的建 筑、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以及接近市区愉悦环境 和休闲机会;
• ⑤、家庭结构发生改变,子女减少,双收入家 庭比例增加,对郊区大宅和院落的需求降低, 同时可以降低住宅维护成本;
• ④加剧市中心区衰败
24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二)、边缘城市
• 城市蔓延是郊区化向纵深发展而出现的城市空间增长形式,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这就是在城市的边缘扩 散中又有相对集中,出现一些新的居民点
• 这些新出现的另类城市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居住中心,而且 已经演变为商业中心、就业中心。
12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 (二)、市区改造与重建 • 面对市区人口进一步减少而导致中心区的衰败,各个国家先后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开展市区重建
活动,主要包括重返大城市和振兴内部的旧城改造以及贫民窟的清理。 • 这些措施是大城市中心区经济得以复苏,“中产阶级化”又使市区人口回升并重新繁华起来。
13
7
二、逆城市化的解释
• 3、逆城市化的本质和影响 •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所谓“逆城市化”现象,实质上是城市分散化发展的继续, 是郊区越过大都市区的界限向更为广泛的地区的延伸,是大都市区空间规模的进一步膨胀, 是城市有机体的进一步膨胀,是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普及和扩散,而不是城市化发展 的反向运动。 • 逆城市化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郊区化的纵深发展,是人口及就业岗位的更为广阔地域扩散 的一种过程;在逆城市化阶段,大城市功能区内出现的内城分散、衰退现象,与外围边缘中 小城市的迅速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是经济发达社会中城市体系内部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反 映。
8
二、逆城市化的解释
• 3、逆城市化的本质和影响 • 逆城市化阶段,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从局部到整体都呈现出部分新的变化特征。
9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 (一)、内城衰退 • 逆城市化阶段,人口及就业的进一步广域扩散,给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及物质环境等多方面带 来了消极后果,其中一个突出后果是导致传统的工业城市出现内城衰退。
• 这类城市有不同的叫法,如外围城市(Outer City)、卫星 城市(Satellte City)、新城市(New City,Neocity)、 郊区城市(Suburban City)、城市边缘(Urban Fringe)、 技术郊区(Technoburbs)、无边界城市(Edgeless City)、 边缘城市(EdgeCity)等,但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大多是 由私人进行开发,受私人机构管理,被私人化了的公众城市。
分布模式将由城市化向逆城市化和乡村化转变,美国将进入“后都市区时代”(post-metropolit anera)。
5
二、逆城市化的解释
• 2、“大都市区发展”论 • 这种观点认为,非都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郊区化越过了大都市区的界限,或者由于小城镇的
发展达到大都市区的规模,却仍被视为非都市区的结果。由于非都市区人口的增长主要靠近大都 市区的边缘地带,应视为大都市区的进一步发展。
28
作业
•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的含义与内容? • 逆城市化的后果及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
29
感谢下 载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 (二)、市区改造与重建 • 2、中产阶级化
• 随着郊区化的深入,大城市分散程度加剧,大量中产阶级迁到郊外,导致中心区原来的生产 用地和生产用房使用率降低,出现“绅士外流”。
• 为了提升中心区的竞争力,增强其吸引力,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优惠政策,刺激了市中心地 段的再度繁荣,环境也得以改善,加上中心区中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气氛,致使富裕的阶层重 新考虑搬回市中心居住。于是出现了一些富裕的中产阶级购买中心区中贫民的住宅并对其进 行改造,而城市贫民前往郊区居住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化,又被称为绅士化(ge ntrification)。
26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二)、边缘城市 • 边缘城市是美国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人口郊区化、产业信息化、交通小汽车化等多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当今许多美国人的自然选择,是城市空间重组和功能重构的产物。 • 它反映了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结构转变的趋势,在扩散中的又出现重新集聚。
27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18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一)、城市蔓延 • 1、概念
• 逆城市化阶段,城市远郊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带 来了新的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即城市蔓延(Ur ban Sprawl)
• 城市蔓延指是城市化地区失控扩展与蔓延的现 象,它使原来主要集中在中心区的城市活动扩 散到城市外围,城市形态呈现出分散的、低密 度、区域功能单一和依赖汽车交通的特点。
• ①、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城市蔓延以高速公路 为依托,不断蚕食农田、牧场、森林,使空气、 水质量下降,破坏湿地,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其严 重
• ②降低公用服务水平。 中心城里原有的市政服 务设施空置而未能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大量社 会资源又流向新区,重复建设公路、上下水道等 市政设施。
• ③分化社会阶层
• 针对大城市发展开始趋缓的这种现象,美国地理学者布赖恩·J·L·贝里,于1976年首先提出了 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的概念。
3
一、逆城市化
• 与郊区化不同的是,逆城市化并不是指人口从城市中心向周围的郊区和农村地区的迁移,而是指 人口从大城市区域向较小的城市和城镇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