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东方言研究》

合集下载

山东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研究

山东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研究
息 的符号 系统 , 其 中人 们最早 接触 、 学 习并 掌握 的语言 被称 为 “ 母语” ( mo t h e r t o n g u e )或 者 “ 第一语言” ( t h e i f r s t l a n . g u a g e ) , 而“ 第二语 言” ( t h e s e c o n d l a n g u a g e ) 则 指一个 人除 了 母语 之外 学习而 掌握 的第 二种 语言 。在 习得第 二语言 的过
分为东 西两 区 : 东 区细分 为东 莱片 和东潍 片 , 西 区细分 为西 齐片 和西鲁 片 , 下 文所做 的分 析 , 都将 以这 一分 区方法 为基 准( 本 文如无特 殊说 明 , 注音均 采用 国际音 标 。) 。 近年来 ,已有 不少学 者注 意到 了山东 方言 在英语 学 习
二、 录 音 结 果 与分 析 ( 一) 研 究设 计
( 1 9 8 0 ) t 将 语 言 迁 移 定 义 为 第 一 语 言 的学 习 将 影 响 第 二 语
言 的学习 。 美 国应用语 言学家O d l i n ( 2 0 0 1 ) [ 3 3 认为迁移 是一种
影响, 这 种 影 响 源 于 目的 语 和 已 习 得 ( 或 未完 全 习得 ) 语 言
本次 调查 的对 象 是 山东某 大 学英 语专 业一 年 级新 生 . 由于他 们 尚未 进行 系统 的英 语语音 学 习和训 练 。其英 语发 音 中的母语痕 迹较 明显 , 具备 调查 的典型 意义 。笔者在 “ 四 片” 中分 别选 取一个 典 型 的方言 点 ( 烟 台, 威海 、 青 岛、 德州、
中 的 影 响 。如 孔 见 ( 2 0 0 1 ) 认 为 , 英语 中某些 辅音 在普 通话

山东济宁方言语音研究述评

山东济宁方言语音研究述评

山东济宁方言语音研究述评作者:张子璇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26期摘; ; 要: 1985年以来,济宁方言的语音特征描写一般作为山东方言区研究、普通话推广资料的一部分出现。

近年来出现以济宁方言为对象的专门研究,但不够充分和深入:有些声学实验只取一位被试,说服力较弱;有些语音描写不够准确,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本文梳理了济宁方言研究的情况,认为今后可以以声学实验为手段,对比不同年龄段的发音面貌,以观察地区语言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济宁方言; ; 山东方言; ; 普通话; ; 声学实验一、引言按照钱曾怡(1985)对山东省方言区“二区四片”的划分,济宁方言属于山东方言的西鲁片区。

关于济宁方言的记录,早在西晋任城(今济宁市任城区)典辞令吕忱《字林》及其弟吕静《韵集》中便有体现。

原本已散佚,但据清顾炎武《音论》提要所载,吕忱兄弟所著为“鲁卫音读”,可见济宁方言从西晋起就有明显的地区方言特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多数文献都将济宁方言作为山东方言的一部分描写,在研究山东方言面貌,整理不同地区方言语音特点时将济宁方言作为组成部分之一加以叙述。

因为研究主体范围较大,研究主体较大,这样的研究很容易让人忽视内部方言区间的细小差异,难以对包括济宁方言在内的某个方言有全面认识。

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地方进行专门化研究,才能更好地展示地区方言全貌。

济宁方言研究的空白在推广普通话政策(以下简称“推普”)下得到弥补。

1994年国家提出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推普力度进一步加大,相应地出现一批指导各方言区群众学好普通话的教材,许多都将不同方言与普通话作了对比,其中包括济宁方言。

后来,有学者专门针对济宁地区的方言,从整体语音面貌或声母、韵母、语流等角度展开研究。

虽然现有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调查不够全面、描写不够具体、方法不够科学等问题,比如有些声学实验只取一位被试,说服力较弱;有些语音描写存在偏差,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另外,早期研究是否还能反映当代方言面貌?济宁方言在推普之后受到哪些影响?已有成果能否帮助后人了解当代方言情况?方言文化多样性是否面临危机?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doc】山东方言特殊词语的分析研究

【doc】山东方言特殊词语的分析研究

山东方言特殊词语的分析研究◆2001年第1期山东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2001No.1山东方言特殊词语的分析研究傅根清(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本文从山东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和民俗以及民众心理等方面,对山东方言的特殊词语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乃至未来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山东方言;特殊词语;分析研究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o1—9839(20o1)~01—0115—06 AnAnalyticalResearchOiltheSpecialWordsinShandongDialectFUGen—qing(Chinesetangl/ageLiteratureCollegeof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100,China) Abstract:Inthisarticle,ananalyticalresearchisdoneintothespedalwordsinShandongdialec tthoughthehistory,geography,culture,livinghabitsand~tomsandthepopularmentalityof ShandongSOastoexploretheirarising,developmentandprospects.Keywords:Shandongdialect;specia1words;analyticalresearch词语差异是方言差异的重要表现之一,同一大方言区的人,虽然语音的差异比较小,但在相互沟通时,也不见得能够顺畅进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所用词语方面存在着某些差异.如天津话管蜻蜒叫"老喝","老听",重庆人叫"丁丁猫儿",山东利津话叫"蚂楞",虽然这三地都属北方官话,但在该动物的称谓上却是没有任何相同之处.即使是同--z],方言区的不同地区,在具体事物的称说上,也会表现出某些差异而成为沟通上的障碍.如"油条",荣成人叫"麻头",牟平人叫"麻糖",平度人叫"大果子",日照人叫"香油果子",临朐人叫"油炸果子",无棣人叫"果子",菏泽人叫"油馍",都是山东方言,也是千差万别.由于语音的差异是成系统的,而词语的差异相对来说比较零碎,因此,词语差异往往比语音差异更复杂.本文试图从山东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和民俗风情以及民众心理等方面,对山东方言的特殊词语,在描述的基础上探其源而溯其流,分析研究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乃至未来的发展前景.固于闻见,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方家指正.收稿日期:2000—10一O1作者简介:傅根清(1963一),男,汉族,浙江金华人,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在职博士生.115一,山东方言保留着一定量的古语词或古语素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山东方言自然也是由来已久,在西汉扬雄的《方言》中,齐,鲁,青,兖,海岱,东齐方言就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现代山东方言里,保留了不少古语词或古语素.如褥子(尿布),链懒(铁锈),攉(砸,击),蜂(尘土四起),撤(撕),药铫子(煎药用砂锅),恰(相处,结交),掇(双手平端物),待诏(旧称理发师)等.试举凡例以明其源: 妗子:舅母.此为宋代语词,在今他处方言中较罕见.《集韵?沁韵》:妗,巨禁切,"俗谓舅母日妗".宋蔡傣《铁围山丛谈》卷一:"今七夕节在近,钱三贯与娘娘充作剧钱,千五与皇后,七百与妗子充节料."章炳麟《新方言?释亲属》:"幽侵对转,舅妗双声.故山东谓舅妻日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儿少受舅妗抚育,尚无寸报."i魉:家禽,鸟类下蛋.此为先秦遗语.《说文解字?女部》:"i魉,生子齐均也."本义为生子多而素质均匀.引申为蕃殖.《广韵?愿韵》:",魄息也."而后词义周缩小,专指家禽,鸟类生蛋.元曹明善《沉醉东风?村居》曲:"i勉弹鸡,和根菜."清蒲松龄《蓬莱宴》第一回:"燕子头上去i 勉蛋."可见山东方言中的此词由来已久.窍远:遥远,偏远."窍"字由来已久,其本义为深邃.《说文解字?穴部》:"窍,窍富,深也.从穴,鸟声."引申为遥远,偏远.如宋周邦彦《倒犯?新月》词:"淮左旧游,记送行人,归来山路鸾.""鸾远"成词,当在有宋之时.宋李纲《再乞招抚曹成奏状》:"虽已具奏道依近降圣旨,踏逐军马,道路鸾远,见今阻隔,卒难办集."今山东牟平,潍坊等地方言中"鸾远"一词常用,且有"鸾脚"(不顺脚)等词.可见"鸾"作为词素,在山东方言里还很活跃.二,山东方言里有一些非常特殊的,与社会历史文化有关的词语词语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社会上出现了什么事物,就会有相应词语来反映这一事物.一般而言,事物消失了,记载该事物的词语就会消失,但有时却不然.因此,某些特殊的词语往往就成为研究某些社会现象的活化石.如:三本:在博山方言里,人们管汉奸叫"三本",外地人听了往往莫名所以.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在博山方言里,"日"字的读音跟"二"字相同,"日本"读同"二本".日本侵华期间,在博山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而那些汉奸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老百姓自然是恨之入骨,乃据"日本"之谐音"二本",称其为"三本",将其丑恶嘴脸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这倒颇具蒲松龄先生"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笔法. 识字班:在诸城,沂水,临沂等地方言里,对姑娘有一个饶有情趣的称谓,那就是"识字班".这个称谓可以说是一块活化石,记载着一段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广大民众尤其是农村大众的文化水平极低,因此,解放初期,在全国掀起了广泛的扫盲运动,组织群众学习文化,按年龄和性别成立了各种"识字班".由于女青年班坚持得最好,成绩也最突出,所以就称女青年为"识字班".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扫盲运动早已宣告结束,而"识字班"这个对姑娘的专称,则仍然记载着这段鲜活的历史.两乔,连乔:乔,亦作"桥".这是山东济南,沂水,章丘,博山,泰安,新泰,郯城,枣庄,曲阜,济宁,单县,东平,阳谷,聊城,临清(以上"两乔),胶南,日照,寿光,无棣,宁津(以上"连乔")等地对"连襟"的特殊称谓方式.从它的分布可以看出,该词在山东方言中具有广泛性.该词的历史渊源可上溯到三国时期.据《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孙策与周瑜在攻打皖城获得胜利后,"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桥,[周]瑜纳小桥".在山东方言里"连襟"还有许多别称,如"一刀剁不断"(德州),"一条绳儿"(利津),"两来拽"(临沂),"一担挑儿"(临朐),"桥梁洞"(曲阜),"一条船儿"(东明),"割不断"(诸城),"一根檩"(菏泽),"两搭桥儿"(聊城)等,名称虽异,取意则同.在聊城等地,这个"乔"字甚至还能作为语116素构成新的词语,如"乔外甥儿"(连襟的儿子),"乔外甥女儿"(连襟的女儿).三,山东方言里有许多特殊的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词语山东的地理环境很是特殊,既有广袤的陆地,又有汹涌的大海,既有无垠的平原,又有嵯峨的山区,既有挺拔的山峰,又有奔腾的大河,既有肥沃的良田,又有浇薄的碱地……反映在语词方面,也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1.特殊的地名用词夼:两山之间的大沟.为胶东地区地名常用字.如牟平有刘家夼,天齐夼,梨树夼,荣成有董家夼,柳夼,文登有窑夼,长夼,栖霞有香夼,李博士夼,马蹄夼,莱阳有徐家夼,梁家夼,崖东夼,蓬莱有遇驾夼,燕子夼,夼沟等,不胜枚举.疃:村庄,屯.作为地名用字,"疃"由来已久.唐唐彦谦《夏日访友》诗:"孤舟唤野渡,村疃入幽邃."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你和俺须同村共疃近邻庄."《水浒传》第六十三回:"前有庾家疃,列成阵势,摆开一万五千人马."而用得如此普遍,则唯有胶东地区.如牟平有黄家疃,石家疃,威海有孙家疃,万家疃,栖霞有苏家疃,孙疃,马疃,莱阳有楮家疃,姜疃,海阳有大夫疃,路疃,纪疃等,也是不一而足.峪:山谷.清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两山之间谓之峪,峪必有平地,数顷或数十顷不等."作为地名用字,"峪"在他处也偶或有之,如甘肃有嘉峪关,陕西终南山有汤峪,山西有胡家峪,沙峪,东峪,桐峪等,但用得最多,最典型的则只有鲁中山区.如泰安有彭家峪,扫帚峪,花果峪,莱芜有上豹峪,菅家峪,龙巩峪,桃峪,沂源有陡起峪,薛家峪,旋峰峪,沂水有过虎峪,狼王峪,芝麻峪,费县有陈家峪,白马峪,石老婆峪,蒙阴有对景峪,石峰峪,白虎峪等.崮:字亦作"蛔".①四周陡峭,顶上较平的山.唐李白《送族弟凝至晏蛔》诗:"鸣鸡发晏蛔,别雁惊涞沟."晏蛔即在山东.陈毅《莱芜大捷》诗:"百千万众擒群虎,七十二崮志伟功."从陈毅诗中所说的"七十二崮"就可以看出,"崮"在沂蒙山区之多,其中最着名的有蒙阴,沂南交界处的孟良崮.此外,枣庄有抱犊崮,蒙阴有南岱崮,平邑有五王崮等等.②鲁中山区常用作地名用字.如沂水有对崮峪,小崮头,大崮峪,崮前,费县有崮山前,蒙阴有板崮崖,小板崮前,大崮顶前,新泰有旋崮河.2.因独特的地理环境而产生的特殊语词黄河下游地区特别是入海口一带,长期以来因地势低洼,河水泛滥的浸淹和海水潮汐的侵蚀,致使该地区的土壤盐碱十分严重.因此,在该地区,也就出现了较多的反映这一现象的语词.如利津就有一些非盐碱地区没有的特殊语词:碱场(盐碱地),红毛碱(粘土质盐碱地),白毛碱(沙土质盐碱地),油碱场(寸草不长的碱地),二巴碱(半碱地).山东有漫长的海岸线,鱼盐蜃蛤十分丰富,山东的水产业有"海上山东"之称.因此,反映水产业的特殊语词自然也非内陆地区的方言所具备.如荣成,反映"渔业及海产"的词语,王淑霞的《荣成方言志》就记载了139条.试举其"鱼类",以明其分辨的细微程度:鲤鱼,青鱼,鲫鱼,梭鱼,乌鱼(乌贼鱼),花鱼,鱿鱼(体形较长的枪乌贼),胃增子(体形较短小的枪乌贼),刀鱼,针鱼,鲞鱼,丁鱼(沙丁鱼),蛸鱼(章鱼),鲐鲅(鲐鱼),鲅鱼,黄鱼,镜鱼(鲳鱼),加鱼(加吉鱼),鳝鱼(海鱼,类似黄鳝),黑鱼,尾鱼(辫子鱼),扁口鱼,老婆鱼(老板鱼),大口鱼,面条子(银鱼).四,与当地居民生活习惯,民俗有关的特殊语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齐鲁儿女养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也形成了独117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词汇作为反映人类生活的语言符号系统,自然也记载下了反映这些事象的特殊词语.1.特殊饮食词语煎饼:用五谷杂粮摊制的食品.最好吃的煎饼,用七分小米三分黄豆磨浆制成,但其余各色粮食,包括鲜地瓜头,青玉米粒几乎无不可作煎饼原料.青州一带的山里人把做柿饼削下的柿皮加在粮食里,混合磨浆,摊成煎饼,更是别有风味.煎饼的种类很多,从原料上说,有米面煎饼,豆面煎饼,玉米面煎饼,高粱面煎饼,地瓜煎饼,莱煎饼等;从口味上说,有成煎饼,酸煎饼,甜煎饼,五香煎饼,糖酥煎饼.煎饼在日常生活中如此重要,摊制煎饼的"鏊子"(一种下有三足的平底铁锅)与"煎饼筢子"(将料浆摊平用的"丁"字形木板)自然也就不可或缺.淄川有一个谜语:"一个鳖,三根腿,光吃干粮不喝水."说的就是鏊子.沂水有句俗语:"热鏊子待个冷饼."说即使是有嫌怨的人,也顺便热情招待他.不难看出,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甜沫儿:这是流行于鲁西地区及济南,青岛,诸城,潍坊等地的粥饭.潍坊称"油粉",阳谷称"豆沫子",济宁亦叫"粥",东平又称"呼拉汤".其正统的做法是先一日将花生仁,黄豆粉分别用水泡着,再把水泡过的小米磨成糊.做时,先用葱,姜末爆锅,放豆腐条略炒,加水,加去皮,破瓣的花生仁,加豆子,豇豆,粉条等,开锅后加进小米磨糊,烧开后加青菜末.盛入碗内后,再加胡椒面.看来,虽是一味小吃,加工起来还真够麻烦的.2.婚俗特殊词语传启:这是正式签订婚约的一种形式.各地的叫法有所不同,有"投启"(诸城),"送柬儿"(牟平),"送婚柬"(青岛),"下媒契"(胶南),"过小帖儿"(德州),"落帖"(临清),"过号儿"(宁津),"下小柬"(济南),"换帖儿"(聊城)等.传启时各地都有一些讲究.如沂蒙山区,男女双方各找一个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且比较熟悉各种礼仪的男人,同媒人一起,由男家动身传启.他们将一个里面包有红麸子(谐音鸿福),红糖(寓意甜美),香,艾(谐音相爱),一对穿着红线的针(意为美满姻缘一线牵)和启柬的包袱送到女家;女方将回启连同衣帽等礼物放在包袱内,令其带回.从这个婚俗不难看出,人们对婚姻是抱着多么美好的憧憬.上床石:这为寿光一带方言词.结婚时洞房中在床(炕)前放一块石头,新娘踏之以登床.之所以有此习俗,乃是取其谐音"上床拾".在山东方言中,"拾"是生育的意思,如分娩,长岛说"拾了",寿光,博山说"拾孩子";荣城管孕妇临产了叫"好拾了";接生婆,曲阜称为"拾娃娃的",荣城,胶南,宁津,泰安等地称为"拾孩子的",枣庄称为"拾婆婆";德州,新泰等地则管接生叫"拾小孩儿","拾孩子".舍"分娩","生育","接生"诸词语而用"拾",乃取其轻贱易养.由此可见,上床石的真正含义乃是祝愿新娘早早怀孕,多子多福.随着婚姻法的普及与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该词恐怕也要进入历史档案馆了.饿床与坐床:这是牟平一带两个相互关联的特殊婚俗词语."饿床"是女子出嫁前几天的节食,节饮行动,因为以前"坐床"(也称"坐帐")要坐三天,如果婚礼前吃喝太多,坐床时需要频频如厕,而闹洞房的人又多,那就会很难堪.后来改为一天,或象征性地坐一下午,婚前"饿床"的痛苦过程就轻许多了.五,与人们的心理有关的特殊词语1,因神灵崇拜而产生的特殊词语老爷爷儿:这是济南,泰安,曲阜,东平,聊城等地对"太阳"的称呼方式,德州称"老爷儿",无棣,宁津,临清等地称"爷爷儿",基本上都是同一个意思;单县竟称太阳为"天地".这自然是日神崇拜的结果.118■t太阳赐给大地光明和温暖,如果没有太阳,万物将无法生存,人们又怎能不对它顶礼膜拜呢!鲁西北地区的一些地方,人们常在二月一日早晨聚集野外接太阳,这天还有吃太阳糕的习俗.宁津一带甚至将六月十九日当作太阳的生日,每到六月十八日晚,各村寺庙中就锣鼓喧天,老年妇女于当晚住在庙中,念经诵佛.至黎明时分,列供燃香,向东致祭,至太阳出来始止.月奶奶:这是泰安等地对"月亮"的称呼方式,德州,济南称"月亮奶奶",章丘称"月明奶奶",诸城,临朐,寿光称"月妈妈儿"或"妈妈儿",基本上也是一个意思(该三地称奶奶为"妈妈"),郯城,枣庄,曲阜,济宁,单县,东明,东平,聊城,临清等地则称"月姥娘",东明又称"月婆婆",辈份也相当;济宁又称"月爷爷".显然,这是月神崇拜的结果.貔大哥:这是沂水方言对"黄鼠狼"的称谓方式.这是灵物崇拜的结果.旧时山东民间对黄鼠狼一般忌讳直呼其名,通常称为"黄仙","老黄家".据说黄鼠狼有灵性,能给人以祸福,年深日久还会得道成仙,变幻人形.如果它对人有什么要求,人们应该给予满足,它会给人以酬谢,否则人们就将受到报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灵物的崇拜心理已经基本消失,"貔大哥"这种称谓方式,恐怕也只在某些地区苟且残存了.}2.因避忌而产生的特殊词语避忌包含禁忌与避讳,它与崇拜可以说是一对天生的孪生子,因为趋利与避害本来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由于有了对长寿,富贵的崇拜,也就有了对夭折,贫贱的避忌;由于有了对美善,高雅的崇拜,也就有了对丑恶,卑俗的避忌.禁忌是建立在神灵崇拜和巫术信仰基础上的一种民间信仰,大多带有迷信成分,须严格遵守,一旦犯忌,就要想法破解.而日常生活中的避讳,则常常是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的反映,犯忌没有信仰上的恐惧,只有情感上的不悦与道德上的内疚.随着社会的发展,避讳逐渐增多,其中一些行之于公众场所和处理亲友关系的趋雅避俗的避讳语,甚至有从礼貌进而规范为礼仪的趋势.有些避讳语一旦产生,就会在某些特殊的阶层迅速扩散,如"一号",本来或许是在某公共场合想上厕所而被人问及时信手拈来的避免尴尬的避讳语,殊不知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于是一传再传,"一号"也就成了厕所的婉称.忌讳:山东许多地方管"醋"称作"忌讳".醋是一种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佐餐物品,特别是吃饺子的时候,如果没有醋,那将不知失去多少滋味.看来,"吃醋"本不是问题.但是,由于在嫉妒时心里酸溜溜的,就像吃了醋一般,因此,"吃醋"一词已是别有用场,比喻产生嫉妒情绪,且多用在男女关系方面.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只怕你要吃醋拈酸."《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凤姐忙下坐还礼,口内忙说:'缘因我也年轻,向来总是妇人的见识……我并不是那种吃醋调歪的人.看来是谁也不愿被人看成是"吃醋"的人,"吃醋"竟成了忌讳,于是就干脆把醋称为"忌讳".挣了:饺子煮破了.这是胶东地区在春节煮年饺子时的避忌用语.饺子煮破了,本不是好事,而聪慧的家庭主妇一句"挣了许多"的口彩,则能化忧为喜,特别是在春节这种不寻常的日子,更是如此.相沿与模仿,竟使这一口彩语成为一种风俗.过年煮饺子,家庭主妇要故意搅烂几个在锅里,家里人故意发问:"挣了吗?"回答说"挣了".又问:"挣了多少?"回答说"挣了许多."真是年味盎然,饶有情趣.如果主妇一时语拙,回答说"破了","破了许多",则是弄巧成拙,大煞风景.参考文献:[1]于克仁.平度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2]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方言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3]山曼,李万鹏等.山东民俗[M].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8.[4]王淑霞.荣成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5]杨秋泽.利津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0[6]张廷兴.沂水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7]张树铮.寿光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8]张鹤泉.聊城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119[9]罗福腾.牟平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1o]高慎贵.新泰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11]曹延杰.德州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12]钱曾怡.博山方言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济南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责任编辑:苑涛)"世纪之交杜甫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唐诗大辞典》首发式"在济南召开++—■—,{{2000年10月23日至27日,由山东大学,中国杜甫研究会,语文出版社,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世纪之交杜甫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唐诗大辞典》首发式"在济南市舜耕山庄召开.在10月24日大会开幕式上,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光林同志对前来参加这次学术盛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济南举办世纪之交杜甫国际学术研讨会对弘扬齐鲁文化意义深远.山东大学校长展涛教授致欢迎词,表示将继续注重发展山东大学传统的文史学科,努力创办文理,理工交融的多学科的学术氛围,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教授到会祝贺这次学术界的盛事,希望以举办本次世纪之交杜甫国际学术研讨会为契机,大力促进我国文教事业的发展.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霍松林教授致开幕词,他回顾了中国杜甫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先后组织的三次学术研讨会所取得的可喜成果,并对本次研讨会所要达成的目标作出期望.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教授致词指出,建国以来山东大学萧涤非先生在杜甫研究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至今对我们当代学者仍具有指导意义.他还充分肯定了山东大学张忠纲教授主编的《全唐诗大辞典》对总结唐诗研究成果所起的重要作用.语文出版社副总编顾士熙编审致词,回顾了该书在编者和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历经六年艰苦成书的经过.台湾清华大学吕正惠教授,日中友好汉诗协会理事长棚桥篁峰先生也致词祝贺.在大会召开期间,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以及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130余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在这世纪之交极目骋怀,共同回顾了新时期乃至一个世纪以来杜甫研究取得的长足进展和辉煌成就,深刻反思了二十世纪杜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走过的弯路;充满激情地展望了新世纪杜甫研究的广阔前景.大会共收到着作20部,论文60余篇,充分展现了当代杜甫研究的新水平.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同时举行,并进行了换届选举,选举出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山东大学张忠纲教授被选为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周鸿俊(常务),莫砺锋,张志烈,林继中,韩成武,林从龙,葛景春任副会长.(孙微)十'L-——一———一—一————一120斗斗斗斗一斗一一一斗一+。

山东方言的研究

山东方言的研究

西鲁小区
1.济宁枣庄等部分地区zh ch sh z c s不分( 大运河两岸 地区无zh ch sh r声母)。
2.“双书水”等字多数地区读f。
3.普通话j q x声母字部分地区 读两组(精≠经、清≠轻、修≠ 休)
4.飞肥肺”多数地区读i。
5.“责策色”等字读ei。
东潍小区
1.普通话的zh ch sh ,方 言分两类(争≠蒸、师≠ 失)
2.普通话的j q x,多数地 区分两组(精≠经、清≠ 轻、修≠休)
3.环胶州湾地区把普通话 的eng—ong、ing— iong分别合并(灯=东、 英=拥)
4.青岛、崂山、即墨、平 度莱州只有三个调类。
东莱小区
1.“对算寸”等字方言丢失u 韵头。
2.“歌科河”等字读uo。
3.烟台等地只有阴平、
上声、去声三个调类。
西齐小区
1.淄博博山,济南的 章丘等有个特
例“人”“热”等发音为“len”“le”。 2.淄博、莱芜、博兴、高青等地只有
阴平、上声、 去声三个调类
3.普通话r开头的字,多数地区读l声母, 如“如入褥软荣熔”等。
4.“街解鞋、矮、崖涯”等字方言读 【iεi】.
5.聊城、泰安、临沂市的费县、平邑县 “s”音发为“f”,例如“水”, “睡觉”“说话”“树”等发音为 “非”“费觉”佛话“富”
4.烟台、威海在发“r”这个 音时,均为“y”,例如: “人,日头,热”发音为 “银,易头,耶”
5.多数地方“南”和“男” 等字分归两个调类。
三 山东方言词汇举例
• 1.称谓

奶奶=婆

小女孩=小妮,小嫚

伯父=大爷,大爹

伯母=大娘,大妈

山东方言与地域环境的关系研究(修改)

山东方言与地域环境的关系研究(修改)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山东方言与地域环境的关系研究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作者姓名尹亮学号2011203679单位环境与规划学院指导教师刘道辰2015 年 05 月教务处编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表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摘要方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信息交际工具。

山东方言既是山东地域文化的载体,同时山东的地域环境又影响着山东方言的发展。

本文从山东方言的形成、历史发展、山东方言的特点及分区入手,结合山东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以齐国、鲁国为代表的行政区划,以龙山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沿革,还有以金元时期女真人和蒙古人迁入山东的人口迁移情况,进而综合分析山东方言与山东地域环境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山东方言;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AbstractDialec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fo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of human society.The Shandong dialect is the carrier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Shandong, and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Shandong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ndong dialect.In this paper, from the Shandong dialect formatio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artition of Shandong dialect,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the area of Shandong, represented by qi, lu,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in the history of the Longshan culture as the representative, the jurchen and Mongol and jinyuan period in Shandong population migration.The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handong dialec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Key words:Shandong diale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The social environment目录1.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1)1.1.1课题研究的意义 (1)1.1.2山东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1.1.3山东方言与地域环境关系研究现状 (2)1.2问题的提出 (3)1.3研究思路及方法 (3)1.3.1研究思路 (3)1.3.2研究方法 (3)2.山东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4)2.1山东省地理位置及人口构成 (4)2.2山东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沿革 (5)2.3本课题研究的“山东方言”界说 (6)2.4山东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7)2.5山东方言的特点与分区 (8)2.5.1山东方言的特点 (8)2.5.2山东方言的分区 (9)3.自然地域环境与山东方言的关系 (13)4.社会文化环境与山东方言的关系 (14)4.1行政区域的影响 (14)4.2历史文化的影响——龙山文化对山东方言的关系 (16)4.3人口迁移的影响 (18)5.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山东方言与地域环境的关系研究1.绪论1.1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现状1.1.1课题研究的意义山东方言既属于山东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山东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

山东方言语音特征的扩散方向和历史层次

山东方言语音特征的扩散方向和历史层次

山东方言语音特征的扩散方向和历史层次张树铮【摘要】方言各语音特征的地理分布并不平衡,根据影响扩散的语言与社会因素,可以推断扩散的方向及其反映的历史层次.总的来看,山东方言的语音特征呈现出自西向东扩散的趋势;从历史层次看,东莱片最为古老,其次为东潍片、西齐片、西鲁片.【期刊名称】《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7(000)005【总页数】7页(P35-41)【关键词】山东方言;地理分布;语音特征;扩散方向;历史层次【作者】张树铮【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方言特征在地理上的成片分布,`说明了方言特征的扩散性。

研究方言特征扩散的过程和规律,对于认识方言的形成、地点方言的特性、方言内部的历史层次、方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以及汉语史的研究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说明山东方言一些语音特征的地理分布,并由此分析这些方音特征的扩散方向及历史层次。

限于篇幅,其中所反映的一些规律另文讨论。

本文对山东方言的分区依据钱曾怡等《山东方言研究》[1](第2022页)。

山东方言共分两区四片:东区包括东莱片、东潍片,西区包括西齐片、西鲁片。

与《中国语言地图集》[2]的分区相比,东区略等于胶辽官话,东莱片相当于胶辽官话登连片的山东部分,东潍片大体相当于胶辽官话的青州片;西区的西齐片大体相当于冀鲁官话区,西鲁片相当于中原官话区。

从方言间的关系来看,冀鲁官话与中原官话更为接近,而胶辽官话的特点更为突出,所以,东西两分的总体格局更符合山东方言的实际。

本节说明山东方言中内部存在差异而又分布面较广的语音特征的地理分布。

限于篇幅,只讨论其中的13项特征。

材料主要依据钱曾怡等《山东方言研究》和《山东省志·方言志》[3]。

1.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今读。

东区读作两类(一类读100c68组或ʧ组,另一类读tɕ组或ʧ组或ts组),如“争”与“蒸”不同音;西区一般读作一类(100c68组或ts组,少数地方除外),“争”与“蒸”同音。

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研究

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研究

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研究明清时期处于近代汉语后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汉语的助词系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

本文以明清时期同属山东方言的三部语料——《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为基本研究素材,在穷尽调查三部语料助词的基础上,调理出了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事态助词、语气助词、比况助词、概数助词六大类别作为研究对象,对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的发展演变及相关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论文主体由八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介绍了助词的研究现状,研究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的意义、材料、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同时对行文中的有关体例进行了说明。

第一章对结构助词“底”、“地”、“得”字形字音、句法功能、语法地位的演变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和分析,指出这一时期三个结构助词发展演变的重点是语音的轻化、字形的更换及语法功能的丰富。

第二章对动态助词“着”、“了”、“过”、“将”从句法、语义的角度进行了描写和分析,指出这一时期它们所具有的特点及“着”、“了”、“过”在同类助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动态助词的代表词。

第三章对事态助词“了”、“来”进行了描写分析,指出事态助词“了”的语法功能已趋于成熟并成为事态助词的代表词,“来”仍处于向专表曾然的语法标记转化的过程中。

第四章对语气助词“么”、“呢”、“哩”、“呵(阿、啊)”、“呀”、“也”、“罢”、“着”、“时”、“的”、“着哩”、“哩么”、“罢了”、“也罢”、“便了”、“便是”、“就是(了)”、“不成”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和分析,指出这一时期语气助词正经历着这样几方面的变化:语法功能的调整、字音字形的变化及新成员的产生。

第五章对比况助词的两大派系“似”系比况助词、“般”系比况助词从来源、词形的变化、功能的扩展几个方面进行了描写和分析,指出这一时期的比况助词通过调整、规范,“似”系比况助词选择了“似的”,“般”系比况助词选择了“一般”作为各自的重点词来使用。

清风Get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

清风Get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目录目录 (1)摘要 (2)英文摘要 (3)前言 (4)一、山东方言概况 (5)(一)山东方言定义……………………………………………………………………………5(二)山东方言分区……………………………………………………………………………5(三)山东方言语音概况………………………………………………………………………51.西区—西齐小区 (5)2.西区—西鲁小区 (6)3.东区—东潍小区 (6)4.东区—东莱小区 (7)二、山东方言声母和韵母的特点 (8)(一)声母………………………………………………………………………………………81.古全浊声母的读音 (8)2.山东方言中的零声母现象 (8)(二)韵母………………………………………………………………………………………91.山东方言韵母的演变 (9)2.山东方言中的介音现象 (10)三、山东方言声调的特点 (11)(一)调类的分合……………………………………………………………………………11(二)声调调值的特点………………………………………………………………………12结语 (14)注释 (15)参考文献 (16)后记 (17)摘要山东方言是山东人独有的文化遗产。

所谓山东方言,是指山东境内各民族土著居民所说的汉语方言,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过程,并具有明显的齐鲁文化特征。

它虽然属于北方话,但在发音上却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以北京话和东北话为代表的北部方言差异较大,在声母、韵母、声调、变调等方面独具特色,特别是有些发音现象在整个汉语方言中都是非常少见的。

这些现象的分析整理对我们研究山东方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山东方言声母韵母声调AbstractShandong dialect is unique among the people of Shandong cultural heritage. Theso-called Shandong dialect, is refers to the territory of Shandong the National Aboriginal said Chinese dialect, has its long history process, and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Qilu culture. Although it belongs to the northern dialect in pronunciation, but it has its own distinct personality, and to the Northeastern Dialect and Beijing dialect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northern dialect differences, in the initial consonant, vowel, tone, tone sandhi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 especially some pronunciation phenomenon in the whole Chinese dialects are very rare. These phenomena analysis of our study of the Shandong dialec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 ce.Key words:Shandong dialect consonant vowel tone of voice前言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的语言。

《元明清山东方言词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元明清山东方言词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元明清山东方言词典》编纂的几个问题作者:徐复岭来源:《现代语文》2020年第11期摘要:元明清山东地区(省)的汉语方言资源充裕,词汇丰富多彩,编纂一部反映该时期山东方言的断代历史语言词典是十分必要的。

该词典将以收录元明清时期山东地区特有的方言词语为重点,兼收山东方言与其他方言或通语共有的词语。

怎么确认山东方言词语的“身份”,是本词典编写中的一大难点。

很多词语需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考察方可确认其是否为山东方言词,对于现代山东方言已不再使用的特殊词语,则要采取“比对——排除法”加以验证。

该词典的编纂也是山东省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发掘整理、传承创新工作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元明清山东方言;方言词典;词典编纂一、山东方言是指山东省境内的汉语方言所谓“山东方言”,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学或方言学术语,其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指“根植于山东地区(省)的汉语方言”。

这也正如钱曾怡先生所说的:“山东方言是指山东境内各民族土著居民所说的汉语方言”[1](P1)。

按照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标准,山东方言即山东省的汉语方言兼跨中原官话、冀鲁官话和胶辽官话三个次方言区,它们同属于官话即北方方言区[2]、[3]。

元代开始设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治济南路、益都路、般阳路、东平路、东昌路、济宁路等,是为山东设立一级行政区划的初始。

明朝改设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下辖济南、青州、登州、莱州、东昌、兖州六府,此为山东正式设立省一级行政区划。

自明季始,至清、民国以至于今,山东省的地域范围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动。

需要指出的是,元明清时期,有两个朝代是处于非汉族人的统治之下,最高统治者的母语(蒙古语、满语)对山东地区汉族人的语言生活虽然产生了影响,但只囿于十分有限的范围。

从人口构成来看,其间除明朝前期有大批山西等地的人口移入山东地区外,当地人口构成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山西等地人口的移入也曾一度给本地话带来暂时的冲击,但毕竟是势单力薄的“外来户”,加之多散居于本地居民中间,所以不久也就融入到山东土著方言中了。

读《山东方言志丛书》六种

读《山东方言志丛书》六种

作者: 岩田礼
作者机构: 日本静冈大学
出版物刊名: 中国语文
页码: 236-240页
主题词: 山东方言;方言志;潍坊方言;丛书;汉语方言学;利津;山东大学;北方方言;钱曾;山东省
摘要: <正> 《山东方言志丛书》,山东大学钱曾怡教授主编,1990年3月至1992年12月之间陆续出版了利津、即墨、德州、平度、牟平、潍坊等六种方言志,均由山东大学及山东省内的汉语方言学者执笔。

汉语方言的研究过去偏重于南方方言,这主要由于南方诸方言距北京官话甚远,语音系统复杂得多。

但这是相对而言的,北方方言无论在共时方面或在历时方面也都表现出众多饶有兴趣的语言特点。

近十几年来中国学者对晋方言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山西方言志丛书》已出版了三十几种,1993年还出版了《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侯精一、温端政主编),。

山东方言研究综述

山东方言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所说的山东方言是指山东境内各个民族土著居民所说的汉语方言,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过程并具有自己的特色。

现代山东方言是在古代及近代山东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从五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山东方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丰硕成绩及其研究成果,不仅以论文专著而且也以科研立项的形式发表,成效显著且走在全国各地方言研究的前列。

山东方言的研究不仅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所进展,在方言历史文献的研究、方言的分区研究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方言;语法;研究;趋势;山东方言的研究,目前成就最大的应该是由钱曾怡、张树铮和罗福腾教授合编的《山东方言研究》(齐鲁书社,2001年)。

全书分为概论编、现代编和历史编三卷。

概论编,论述了山东方言的产生、地位和影响,介绍了山东方言的特点、分区以及研究概况,对建国以来山东方言研究在内容的扩展、方法的更新等方面都有简略的评介,并且最后附有一九四九年以来山东方言研究的论著目录。

作者在文中归纳了山东方言研究的几个发展趋势:由以语音为主到语音、词汇、语法的全面铺开,从单点调查到成片的特点比较,从共时的方言研究出发进而探索汉语演变的历史,方言研究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现代编,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山东方言的特点和内部差异。

第一章,语音部分,包括声母、韵母、声调,还附有24幅山东方言语音地图。

在介绍各区片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两字组连调和轻声变调的特点、类型及其地域分布。

第二章,词汇部分,选择山东方言中的一些特殊词语分类说明,如“与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有关的特殊词语”、“与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的特殊词语”、“与生活习惯、民俗有关的特殊词语”等。

第三章,语法部分,扼要分析了山东方言的语法现象。

历史编,从韵文、韵图等概括探讨清代的语音系统,从山东地方作家的文学作品或笔记、地方志等著作中所记录的语料,分析清代山东方言词汇语法的使用情况,有的还和现代山东方言作了对比。

山东方言在地域上跨度很大,各个地方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差异,因此山东方言的分区研究成果也很丰富,山东方言分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分区,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先生从全国汉语方言的角度出发,按照古代入声字在今天山东方言里的演变情况,把山东话分为三区:1.冀鲁官话区:大致相当于第一种分区的西齐小区的全部区县市,再加上东潍区的寿光、潍坊、昌乐、沂源、蒙阴、沂南、日照、东港、莒县,约63个区县市。

山东济宁方言语音研究述评

山东济宁方言语音研究述评

2019年第%期(总第836期)攵敖冬科(东济宁方言语音研究述评张子璇(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100089)摘要:1985年以来,济宁方'的语音特征描写一般作为山东方'区研究、普通话推广资料的一部分出现。

近年来出现以济宁方'为对象的专门研究,但不够充分和深入:有些声学实验只取一位被试,说服力较弱;有些语音描写不够准确,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本文梳理了济宁方'研究的情况,认为今后可以以声学实验为手段,对比不同年龄段的发音面貌,以观察地区语言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济宁方'山东方'普通话声学实验—、引言按照钱曾怡(1985)对山东省方言区“二区四片”的划分,济宁方言属于山东方言的西鲁片区。

关于济宁方言的记录,早在西晋任城(今济宁市任城区)典辞令吕忱《字林》及其弟吕静《韵集》中便有体现&原本已散佚,但据清顾炎武《音论》提要所载,吕忱兄弟所著为“鲁卫音读”,可见济宁方言从西晋起就有明显的地区方言特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济宁方言为山东方言的分,在山东方言,理不同地区方言语音特点时济宁方言为组分之以&为体,体,的方言区的,以对济宁方言在的方言有&在,对具体地方,地地区方言&济宁方言的在(以“普”)+1994!提,,地现方言区的,不同方言对,其中济宁方言。

,有对济宁地区的方言,从整体语音、韵、语+现有已取定果,但仍存在调查不够、不够体、方法不够科问题,如有些实验只取一位被,说服弱;有些语音存在偏,实际情况有入。

另外,早期是否还反映当代方言?济宁方言在之受哪些影响?已有果能否帮助解当代方言情况?方言 性是否临危机?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方言区与山东方言研究早期的济宁方言为山东方言的分开,的组分之一,以实现对地区体方言的。

在类中,早的要钱曾怡、高文达、张志静(1985)的《山东方言的分区》,根据1957年调查和整理的济宁市、兖州(今济宁市兖州区)、曲阜(今济宁市曲阜市)在的九十七个方言查点的料,山东省方言区划分出“两区四片”。

山东方言词汇的地域文化发探

山东方言词汇的地域文化发探
语 翕


山 东方 言词 汇 的地域 文化 发探
。刘迪 迪
摘 要 :方言是地 方文化特 色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地方文化 的载体和展 示渠道之一。深入人们 日常生活的方言带
给人们直接的地域文化 特 色的感受 ,同时不同地域文化 的形成与发展也依赖 于一定的语言形式.方言词 汇是入手 挖掘 和考察追寻地域文化 的一个重要视角 ,也是 进行地域文化研究的一种 重要途径 ,而不 同的地域 文化也是特 色

定程 度上受到 了蒙古族 的影 响 。 《 哭存 孝》 中有 : “ 撤
因答刺 孙 ,见 了抢 着 吃 。”其 中 的 “ 撤 因 ”, 即是蒙 古
春秋 战国时期 的几 大重要学派 ,儒墨阴 阳等都在 山东 语 s a i n , 意为 “ 好 ”。元 曲 中常见有 “ 赛音 ” “ 洒银 ”
大量 用例 : “ 四爷,你要 肯拿 ,这 眼皮 子底下就 有一个卖
自己 的 兄 弟 姐 妹 为 “ 大哥 ” “ 二哥 ” “ 小 妹 ”等 。 此 外 ,
私 盐的都把势 哩 。”据 张清常和刘 铭恕 的考证 ,这个词来 在胶 东、聊城等地 ,称父 亲为 “ 爹” “ 大爸 ”,称伯父 为
关系 。李小凡等指 出:方言词汇 是特定方言 的词 的总汇 ;
中常常 以副词 “ 岗 ”与 “ 赛 ”相连 ,表达 一种异乎 寻常的
汉 语 各 方 言 所 使 用 的 词 和 普 通 话 所 使 用 的词 很 大 一 部 分 是 优 异 。在 山 东 历 史上 , 曾经 历 过 长 时 间 的 异 族 统 治 , 元 代
到 山东方 言的影响 。这 些著作论述在 相 当长 时间 内被称为 犹华言 ‘ 大好 ’云。” 《 古今 小说》卷二 六 《 沈小 官~鸟 士子求 学的必读教材 ,在汉语发展 历史上有着举 足轻重 的 害 七 命 》 中 有 “ 盛 着 个 无 比赛 的 画 眉 … … ” 。 蒲 松 龄 《 聊 地位 。根据 古知庄章三 组字今声母 的异 同 ,把 山东方言分 斋理 曲集 ・慈悲 曲》 中有 : “ 乌龟都有一 定数量 的词在 词义、词素 时北方 的民族矛盾严 重 ,长 时间的异族统 治使得汉 民族 在

中国山东省汉语方言分析

中国山东省汉语方言分析

中国山东省汉语方言分析目录:1.山东方言简介2.语音特点3. 词汇举例4.山东方言简介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李荣等主编)的最新汉语方言分区结果,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

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冀鲁官话指通行于河北省、天津市以及我省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40余县市在内的方言。

中原官话指分布在河南省、陕西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及我省鲁南、鲁西南包括菏泽、济宁、枣庄、临沂等近30个县市在内的方言。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其中我省有青岛、烟台威海等40个县,大致相当于人们常说的“胶东方言”的范围。

语音特点本章在标注山东方言语音时,尽量采用《汉语拼音方案》。

无法用汉语拼音标记的就采用国际音标,并一律加方括号【】,以示跟无括号的汉语拼音方案相区别。

山东各区方言语音特点仍按上文所述二大区四小区来分别介绍。

各地读者可以在自己所属的方言区里查考自己的方言语音跟普通话语音之间究竟有哪些不同。

西区·西齐小区1.声母(1)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的字“熬、袄、欧、呕、沤、安、俺、岸、恩、昂”等,多数市县读ng声母。

(2)普通话r拼合口呼的字,多数地区读l声母,如“如、入、褥、软、荣、熔”等。

2.韵母(1)“街、解、鞋、矮、崖、涯”等字方言读【iεi】.(2)“责、策、色”等字靠河北省的地方读ê,其他地区读ei。

3.声调(1)淄博、莱芜、博兴、高青、无棣等地只有阴平、上声、去声三个调类。

(2)利津、章丘、邹平、桓台等地“接国铁册”等字读入声。

(3)多数地区“接、国、铁、册”等字读阴平。

(4)去声多读低降调31或21。

西区·西鲁小区1.声母(1)“袄、安、恩”等字读舌根浊擦音【γ】声母。

(2)大运河两岸地区无zh,ch,sh,r声母。

(3)“双、书、水”等字多数地区读f。

山东济宁新派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

山东济宁新派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

山东济宁新派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作者:王萌翟红华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28期摘要: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山东济宁新派方言的单字调,通过Praat语音分析软件和SPSS软件分析济宁任城区4位发音人的160个语料,计算得出济宁新派方言单字调的调型和调值,与济宁老派方言和普通话进行比较。

研究得出济宁新派方言的调型和调值分别为:阴平是23的低升调,阳平是42的高降调,上声调是32的低降调,去声调是21的降调;与老派方言相比,阳平调未发生改变,其他调值和调型均发生变化;新派方言的去声向普通话靠近。

关键词:济宁新派方言实验语音学单字调1.引言济宁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称,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文化底蕴深厚,数千年文明史的沉淀,语言特点显著浓厚,属于我国七大方言区的北方方言。

钱曾怡先生(2001a:13)在《汉语官话研究》中指出济宁市及下属多个县市区(兖州区、曲阜市、汶上县、泗水县、金乡县、鱼台县、邹城县、微山县和嘉祥县)均属于中原官话的蔡鲁片区。

《中国语言地图集》指出济宁方言属于使用人口较多的中原官话,且在原鲁国方言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是济宁本地人历代使用的语言。

单字调的声调格局是静态的分析,是声调研究的基础形式,是考察各种声调变化的起点(石锋,2010)。

方言单字调数目、调层和调型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方言的个性特征。

研究一种方言单字调的变化更容易了解这门方言。

济宁方言同普通话一样,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保留古代汉语平上去入四声中的平上去声,平声分阴阳,没有入声。

在调值上的不同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济宁老派方言(吴媛媛,2017)的阴平调为曲折调,不同于普通话中的高平调;阳平调为高降调;上声调为高平调;去声调为曲折调。

四类调值的五度值与普通话的五度值有很大不同。

目前为止,使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进行济宁方言单字调的研究较少,多数从济宁方言的词汇语义差异,轻声词及疑问句调查研究,分析与普通话的差异(冀芳,2008;王珊,2010;宋胜如,2013)。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山东省方言保护研究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山东省方言保护研究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山东省方言保护研究方言传承着中国的古老历史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不仅具有社会交流价值还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

方言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它的存在对后世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研究者回溯方言持有者历史上经历的风风雨雨,帮助印证与方言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本文以济南方言为例,通过分析济南方言的价值,得出保护方言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保护方言的方法。

标签:方言;文化价值;保护方言正文1.研究内容济南方言属于汉语官话方言,官话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为了说明方言文化的重要价值。

为了更好的保护济南方言,应对济南方言做到充分的了解,要了解济南方言的语法特点、用词特色以及方言与普通话的具体区别,找到普通话渐渐取代方言的原因即问题的根源。

2.研究目的和意义2.1研究目的我们提倡研究和保护方言,不仅仅因为学术需要,更因其有很多的社会价值。

方言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具有长远意义,如同物种意义上的不可再生性。

我们今天仅用短视的眼光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实在的价值,但如果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则是不可还原的。

为了说明方言文化的重要价值。

提高人们对济南方言文化的认知度,传播传统文化,保护济南方言。

2.2研究意义第一,方言文化是地域文化的标志,济南方言属于北方官话系统,在山东西部方言中具有代表性,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济南人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是济南地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济南的很多民俗习惯都有特殊的方言来表示,展现济南的地域风情。

第二,方言文化有利于增强族群在历史、文化和心理方面的认同感,是连接族群精神和情感的纽带。

济南方言是山东快书和吕剧的艺术语言的基础系统。

通过学习济南方言,可增强人们对山东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心理归属感和文化自豪感。

第三,方言文化是古代方言文化的“活化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了解过去,成了困扰历史学家的问题。

除了已出土的历史文物和史料记载外,人们只能通过地方语言了解古代方言,从而进一步了解古代时期的人物风情。

《水浒传》山东方言词研究

《水浒传》山东方言词研究

《水浒传》山东方言词研究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它传达了许多珍贵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精髓,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水浒传》中的山东方言词,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底蕴。

众多山东方言词的出现极大地表达了当时的文化差异,进一步强化了故事情节的叙述,丰富了文学内容。

在拓宽语言文化视野,展现山东文化特色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水浒传》为主题,本文旨在深入探索山东方言词体系,分析山东方言词在《水浒传》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其对作品形成的影响。

首先,本文将对山东方言词系统进行详细分析,以及古今异同的研究,从而探讨《水浒传》中山东方言词的使用情况。

针对《水浒传》中的山东方言词,本文将重点讨论时间的变化,从语言的发展情况来探究它们的变化,以及对《水浒传》的影响。

其次,本文将探讨《水浒传》中山东方言词的使用情况,考察作者使用山东方言词的目的和意图,同时,重点介绍山东方言词在《水浒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在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山东文化特色。

此外,本文将对比《水浒传》中山东方言词与其他语言文字,观察它们对文学内容的影响,以及它们在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山东历史文化。

本文还将着重分析山东方言词在《水浒传》中的凝练语言表达和细节描述,以更好地体现山东方言词的魅力与美妙。

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我们了解中国山东文化风貌,深入探索
《水浒传》中山东方言词的研究,并为我们探讨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所涉及的文化、历史内容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的研究思路。 <研究>第一章语音部分“声母专题分析”中的第一个专题即“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今 读”,介绍了“知庄章声母的读音现状”、“知庄章声母的读音与其他声母的交叉关系”以及“知庄 章声母的读音与<中原音韵>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出“青岛方言正好也完全分甲乙两类声母,几 乎所有的常用字也都与《中原音韵>吻合”。(47页)这就说明,《中原音韵>中知庄章三组声母 分为两类确实是可能的。 二、尖团分合。尖团音合流也是近代汉语语音史上的一个重要变化。尖团分合的具体过 程,从山东方言中可以找到许多线索,也是《研究>重点讨论的一个专题。书中讨论了三项内 容:各方言点的声母读音类型,尖团音与其他声母的分合关系,团音字的文白异读。山东方言 尖团音的读音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种类型:(50页) 表二 山东方言分尖团的类型
2002年第4期
・353・
万 方数据
又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分区标准进行了改进和补充。 一、1985年的分区标准为六个语音特征,《研究》也是六个,仔细比较可以发现,有五个特 征是一致的,但把1985年“‘笔’字的韵母”,改为“三个单字调的类型”。 二、东区分片标准1985年有八条,《研究》有十条,增加了“古日母止摄字的读音”、“阴平调 值”和“上声调值”等三条,去掉了“知庄章组甲类字的音值”一条;西区分片标准1985年有五 条,<研究>有七条,增加了“古止摄以外的日母字读音”和“去声调型”等两条。 新增加的主要是声调方面的特点,反映了近几年山东方言声调研究的最新成果。这样就 使分区的语音标准在声、韵、调三个方面更为均衡,更为全面。 三、1985年的分区没有考虑用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来验证分区结果。<研究:》则用山东省 考古学界的研究成果来验证分区结果。<研究>(23页)指出,山东龙山文化的六种类型,与今 天的山东方言分区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山东方言分区与龙山文化类型的对应关系
尖 音
ts‘
S C

C‘


荣成型 烟台型 龙口型 菏泽型
日照型
ts t口
t∥


c‘

C 口
tl
ts

ts‘



C‘
t口
t口‘
tO l
tO‘0 l‘0
t! tl
垤 诣
s s
诸城型
比较来看,荣成型是最早的,其精组细音字还没有腭化,仍读[ts】组;见组细音字声母则较 中古有所发展,已不再是[k】组,而是腭化为舌面中音[c]组。菏泽型是汉语方言中尖团音读音 最普遍的一种,团音已经完全腭化,但尖音仍然没有腭化。龙口型的尖音和团音都已经开始腭 化,但尖音腭化为舌叶音,而团音腭化为舌面中音。诸城型的尖音读音比较特别。 从全国方言来看,大多数地方的见组细音腭化往往较早,精组细音字腭化较晚,最后是尖 团音合流,荣成型、菏泽型都体现了这一点。根据山东方言中尖团音的读音情况,可以把中古 以来尖、团音发展的过程概括如下: 尖音:精组细音ts—— 团音:见组细音 t,——t口
面的。
二、儿化。提到儿化,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北京话韵母的元音卷舌现象。汉语方言中的儿化 音变形式及其对前面音节的影Ⅱ向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 大体说来,儿化大致有如下类型:(1)“儿”音节附着在前一个音节的末尾,成为前一个音节 的韵尾(如吴语徽语的[D】、[n】,四Jll'f-"寿的[L】,兰州的[m】)或使前一个音节的元音带上卷舌 动作(如北京的[r】);(2)“儿”音节使前面音节的韵母发生变化,如山东平邑的“小辫儿口ia
东 区
西 西齐片 城子崖类型

东莱片 杨家圈类型
东潍片 姚官庄类型 两城镇类型
西鲁片 尹家城类型 鲁西南类型
此外,从扬雄<方言>中的有关记载也可看出,东齐、海岱的一致性很强,齐和鲁也有不少共 同点,海岱方言和鲁方言则有明显的过渡性质。(23页) 显然,考古文化类型与扬雄《方言>中的方言分布所反映的方言类型与今山东方言的区片 分布有相当强的一致性。 <研究>在地图制作方面也作了一些改进。 一是图标设计更为合理,效果更好。在山东方言的分区图中,<研究>将1985年西鲁片的 图标@改为o,虽然改动很小,但效果却很明显。在地图上,西鲁片与西齐片、东潍片的界限更 为清晰,却仍然保持了西区以白色为底色,东区主要以黑色为底色的特点。其中,西齐片用白 圈o,西鲁片用圈内加十字④,东莱片用黑圈●,东潍片用半黑半白的Q。前面曾提到,东潍片 和西鲁片都具有过渡性,这一点在图标中也得到反映,可见作者的细心和严密。 二是力求在地图中表现更多的内容。1985年的图二“争抄生蒸超声的声母”的用意在于 表现古知庄章三组是否分为两类。《研究>中改为“增争蒸”的声母,除了知庄章三组的分类,还 表现了精组与知庄章三组之间的分合,并且不只体现音类的分合,把具体的音值差异也通过地 图表现了出来。同样是表现尖团分合,1985年图六只体现尖团分、合两类,《研究:》的图五既表 现分、合,又反映出山东方言分尖团的几种类型,内容更为丰富。 三是尽量做到声、韵、调三方面的均衡。在1985年的14幅图中,1幅分区图,7幅声母图, 4幅韵母图,声调仅有2幅,声调所占比重比较小。《研究》中24幅地图,有7幅声调图,与声 母、韵母大体持平。 叁 宋元以来,官话方言发展较快,在近代汉语研究方面具有东南汉语方言无法代替的作用。 <研究>中描写分析的许多问题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变化。《中原音韵>中知庄章组声母究竟是合为一组,还是分为两 组,在汉语音韵学界有一些争议。知庄章三组在今山东方言中的读音,可以为研究这一问题提
k——
C——t口
在不同的方言中,尖团音变化的速度不完全一样,因此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读音。不过并 不是所有方言都是尖音腭化早于团音,如烟台型,精组细音已经腭化为舌面前音,见组细音还 只腭化到舌面中音。 总的来看,山东方言丰富的尖团音读音类型既能体现尖团音发展的主流,也表明语言现象 是异常复杂的,并非所有方言都向着同一方向发展变化,因此,研究语言必须充分尊重语言事 实,不能主观臆断。 三、声调的变化。山东方言大部分地区四个声调,部分方言点三个,少数方言点五个,其中 五调的方言都有入声,四调的方言个别有入声,如章丘、邹平、桓台、利津。保留入声,也是山东 方言反映早期汉语特点的一个方面。这些方言中读入声调的字都是中古的清声母入声字,而 浊入字与北京话一致,分别归阳平和去声。这说明,清入字比浊入字变化晚。 以往谈到声调的变化,主要是从调类的角度说明,比如: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但由于材料
方言2002年第4期353—361页(2002年10月24日出版于北京)
读《山东方言研究》
赵日新高晓虹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北京100083) 提要本文介绍了钱曾怡主编的<山东方言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并就一些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山东方言官话

<山东方言研究>钱曾怡主编,副主编张树铮、罗福腾,齐鲁书社2001年(以下简称<研究>)是山东汉语 方言调查研究的一次世纪性工作总结,是山东方言综合研究的里程碑式成果,是官话方言研究 的一部力作。 <研究>全书61万余字,分为概论编、现代编和历史编三卷。 概论编分为四章,论述了山东方言的产生、地位和影响,介绍了山东方言的特点、分区以及 研究概况,最后附有1949年以来山东方言研究的论著目录。在本编第四章第二节中,作者归 纳了山东方言研究的几个发展趋势:由以语音为主到语音、词汇、语法的全面铺开,从单点调查 到成片的特点比较,从共时的方言研究出发进而探索汉语演变的历史,方言研究与地域文化相 结合,以及方言研究中引入现代化研究手段。这些不仅是山东方言研究的趋势,也是全国汉语 方言研究的总体发展趋势。 现代编分为三章,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山东方言的特点和内部差异。 第一章语音部分包括声母、韵母、声调,还附有24幅山东方言语音地图。在介绍各区片基本情 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两字组连调和轻声变调的特点、类型及其地域分布。第二章词汇部分 选择山东方言中的一些特殊词语分类说明,如“与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有关的特殊词语”、“与 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的特殊词语”、“与生活习惯、民俗有关的特殊词语”等,并列出10个方言 点的1000词语对照表。第三章语法部分扼要分析了山东方言的语法现象,如丰富多样的动词 后缀,人称代词“我、俺、咱”和“你、恁、您”的异同,指示代词的音变模式,一些表示特定语义的 句法结构,可能补语,把字句,比较句、被动句,等。 历史编也分为三章,利用清代蒲松龄的<聊斋俚曲集>、周云炽的<韵略新抄便览>、张象津 的<等韵简明指掌图>、张祥晋的<七音谱>以及其他一些文献材料,描写归纳出清代山东方言的 语音、词汇、语法特点。 贰 <研究>是一部总结性的著作,重点在于对山东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并 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和改进,这一点在山东方言分区中体现得比较突出。1985年, 钱曾怡等发表<山东方言的分区>,把山东方言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下分为东莱片和东潍片,西 区下分为西齐片和西鲁片。虽然概论编第三章第二节“山东方言的分区”仍采用这一结论,但
2002年第4期
.355.
万 方数据
所限,很难说明调值上的变化,也无从了解声调是怎样发生变化的。<研究>把单字调和连读调 结合起来研究山东方言的声调,为我们了解声调的具体变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比如, 章丘方言只有老派有入声调,新派已经没有入声调,清入字改归上声。这一变化一方面是因为 上声和入声的调值十分相近,一为[]】55,一为【1]44;另一方面,二者的连读调在老派的方言中 已经合并。这就使二者在语流中难以辨别,最终单字调也发生合流。再如,山东许多方言,如 博山、莱芜、桓台等,阳平与上声已经合并,而大部分地区连读调都具有“阳平+上声”与“上声 +上声”合并的特点。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连读调值的合并是单字调合并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儿尾和儿化韵。蒲松龄的<聊斋俚曲集>中,一些韵脚字使用标有“儿”字的儿化韵脚, 如“灯儿、风儿、更儿”等,并且,还有一些韵脚字未标“儿”宇,如:“眼、款、茧、点”与“改”相押, “捆、鬼、嘴、水、本”等字相押,显然,如果没有儿化,这些字是不能押韵的,可见,当时淄川I方言 已经有儿化韵了。而且,由于部分字仍带儿尾,说明当时的儿化与今淄川I方言的儿化变韵不完 全相同。由于大部分的儿化韵不加儿尾,又说明这个“儿”并不是一个儿尾词缀,在语音上已经 融入前一字,其读音应与今北京话的儿化韵相近。张象津的<方音土字辨>中也提到了儿化现 象:“亦有因言之轻重而互讹者。如馆拐、廪里实两音,乡俗轻言之则一字。因其轻言既久而复 交还其本音,或名物互舛,有以馆为拐、以里为廪者矣”。<研究>指出,这里的“轻言”相当于现 代所说的儿化韵,即儿化时“馆拐、廪里”同音。清末民初高密人张祥晋的<七音谱>中记录了当 时高密方言中幼儿语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与现代山东方言中存在的儿化变韵正好一致。 这些都是研究山东方言从儿尾、儿化到儿化韵发展的珍贵材料。 肆 (研究>中所揭示的一些语言现象,不仅对我们深入认识现代汉语中的语言现象有重要价 值,对普通语言学的研究也很有意义。 一、尖团的概念。在一些现代汉语或语言学概论教材中,常常把尖团音定义为:[ts】组声 母拼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的为尖音,[t口】组声母拼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的为团音。从这一定义 出发,就会得出北京话只有团音没有尖音的结论。但实际上北京话尖团已合流,根本无所谓尖 音和团音。更为麻烦的问题是,这个定义难以概括汉语方言中尖团分混的各种复杂情况,如山 东方言中分尖团的读音类型有六种,上述定义只管得住一种。山东方言分尖团的情况说明,分 尖团既有特定的汉语音韵条件(限于古精、见两组),又有共时的语音条件(在今细音韵母前), 因此,尖团定义必须同时照顾古今两个方面才能说得比较圆满而周到。在汉语音韵学领域,罗 常培先生(1963)第一个从音韵学的角度区别了尖团概念,在文字表述上,以《汉语音韵讲义> (丁声树、李荣1984)“所谓‘分尖团’是说精组和见组在今细音前有分别,读音不同”的说法最 为精练。尖音和团音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没有尖音,也就无所谓团音。据此可见,“北京话 中只有团音没有尖音”的说法,从方言的古今比较或方言之间的比较的角度来看,都是比较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