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兆位设备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
PCB设计中的电源信号完整性的考虑
PCB设计中的电源信号完整性的考虑在PCB设计中,电源信号的完整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电源信号完整性主要关注信号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以下是在PCB设计中考虑电源信号完整性的几个重要方面:1.电源供电稳定性:电源信号的稳定性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在设计中,应该选择具有稳定输出的电源,以确保电压和电流在整个系统中能够保持稳定。
稳定的电源可以减少系统噪声和漂移,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2.电源噪声和滤波:电源信号中的噪声可能会对系统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在PCB设计中,应采取一些滤波措施来降低电源噪声。
可以使用滤波电容和电源滤波器来抑制高频噪声。
此外,在布局中应该将电源线和地线分离,并与信号线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减少互联干扰。
3.电源线宽度和引出:电源线的宽度和布局对电源信号的完整性有重要影响。
电源线的宽度和长度应根据所需的电流和电压降进行计算。
在高电流应用中,更宽的电源线可以减少电源线的电阻和热降,确保供电稳定。
此外,应避免将电源线与其他信号线交叉,以减少互联干扰。
4.电源平面和地面平面:为了提供一个低电阻、低阻抗的供电路径,设计中通常会使用电源平面和地面平面。
电源平面提供了一个低阻抗的供电回路,可以降低电源噪声和电源电压的波动。
地面平面则提供了一个低阻抗的地引用,减少了信号线和电源线之间的串扰和互联干扰。
5.电源分区:在复杂的PCB设计中,将电源信号按照不同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好的实践。
不同的模块或器件可能有不同的电源需求,分区设计可以简化供电布线,减少供电路径交叉,提高系统的电源完整性。
6.过热和过电流保护:为了保护系统免受过热和过电流的损害,设计中应考虑一些保护措施,如过热保险丝、过压保护器和电流限制器。
这些保护措施可以防止电源故障对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在PCB设计中,电源信号的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选择稳定的电源、合理布局、适当的滤波和保护措施,可以提高电源信号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从而改善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浅谈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分析
浅谈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分析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现代电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是将电子元器件组成的集成电路板进行布局和布线,以实现电路的连接和功能的实现。
在 PCB 的设计过程中,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SI)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其涉及的关键参数包括信号噪声、传输延迟、波形畸变等,对于高速高频率电路的设计尤为重要。
本文将浅谈 PCB 的信号完整性设计分析。
一、信号完整性设计需求在 PCB 的设计中,信号完整性的设计是为了保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高速高频率电路中,信号噪声、传输延迟和波形畸变等问题都会对电路的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信号失真、时钟抖动,甚至会导致系统的失效。
因此,对于信号完整性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电磁兼容性(EMC):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工作时,能够在不产生或接受有害的电磁干扰的情况下,正常工作的能力。
在 PCB 的设计中,EMC 是一个重要的设计需求,需要考虑 PCB 的布局、层间距离、接地方法等因素。
2. 传输延迟(Transmission Delay):传输延迟是指信号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延迟。
在高速高频率电路中,传输延迟通常是几个纳秒的时间,需要通过电路设计和仿真来保证延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信号噪声(Signal Noise):信号噪声是指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由外界干扰引起的电压或电流变动。
在 PCB 的设计中,信号噪声主要由环境干扰和电路本身产生的噪声所组成,需要通过合适的信号层、屏蔽和滤波电路等方式来减少信号噪声,保证信号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4. 波形畸变(Waveform Distortion):波形畸变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电路本身的特性,如频率响应、功率限制等,导致信号波形发生失真或变形的现象。
在 PCB 的设计中,需要通过仿真和优化等手段来降低波形畸变,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PCB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
PCB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PCB设计是现代电子产品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信号完整性是保证电子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PCB设计中常用的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
一、信号完整性的重要性信号完整性是指信号在电路板上的传输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原有的波形、速度和幅度,没有失真、噪声或者延迟。
信号完整性的不良会导致各种问题,如时钟偏移、串扰、干扰等,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二、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1. 布线规则设计在PCB设计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布线规则设计可以减少信号的串扰和耦合。
比如,避免信号线之间的交叉、保持适当的距离、分层布线等。
2. 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理论是用于分析高速信号传输的一种方法。
通过建立传输线模型,可以预测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行为。
在信号完整性分析中,可以使用传输线理论对信号的波形、传播时间和幅度进行分析。
3. 电磁仿真电磁仿真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PCB的电磁场模型,可以确定信号在电路板上的传播路径和互连耦合情况。
常用的电磁仿真软件包括HFSS、ADS等。
4. 时域分析时域分析是一种基于时间的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
通过观察信号的波形和过渡边沿,可以判断信号是否出现失真、震荡或者反射等问题。
常用的时域分析工具包括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
5. 频域分析频域分析是一种基于频率的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
通过对信号的频谱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信号是否出现带宽限制、谐振或者频率响应不平坦等问题。
常用的频域分析工具包括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等。
6. 时序分析时序分析是一种基于时钟的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信号在时钟边沿触发的时间关系,可以判断信号的稳定性和时钟偏移情况。
常用的时序分析工具包括时序分析仪、时钟提取软件等。
三、信号完整性验证流程针对PCB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问题,通常可以采用以下的验证流程:1. 设计规则检查(DRC):通过软件工具检查布线是否符合设计规则,是否存在潜在的信号完整性问题。
从PCB设计信号完整性
从PCB设计信号完整性PCB设计信号完整性是指在PCB电路板上保持信号完整性的技术要求,以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信号完整性是一项综合考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工程学科,包括信号的噪声和失真、信号传输的延迟和抖动等。
PCB设计信号完整性是高速和多层电路板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PCB设计信号完整性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和常用的技术手段。
PCB设计信号完整性的重要性如下:1.高速信号完整性:随着高速电子设备的普及,如高速计算机、高速通信系统等,高速信号的完整性的问题越来越重要。
在高频电子设计中,信号完整性是电磁兼容性(EMC)和辐射性能的关键因素。
2.减少信号中的噪声和失真: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例如在长距离传输线上或信号链中,信号会受到各种噪声和失真的干扰,例如串扰、时钟偏移、反射、散射和抖动等。
信号完整性设计能够减少这种噪声和失真,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3.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在设计中考虑信号完整性可以提高信号传输路径的稳定性,降低传输过程中的错误率。
特别是在高速电路设计中,传输线的选用、终端匹配和信号的校准对信号传输性能至关重要。
PCB设计信号完整性方面的设计原则如下:1.保持信号完整性的连续路径:在信号的传输路径上,包括传输线、连线和接插件等,应该避免信号的突变、死区和断续,以保持信号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控制信号噪声:通过适当的阻抗匹配、屏蔽和终端匹配技术,控制信号线上的噪声,降低串扰和其他干扰。
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源滤波器来消除电源噪声。
3.控制信号传输的延迟和抖动:通过适当的传输线设计和减少信号反射,控制信号传输中的延迟和抖动。
此外,可以利用布线规则和降噪技术来控制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时钟偏移。
4.优化地面和电源设计:在PCB设计中,地面和电源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地面层设计和电源规划可以降低共模噪声和电源噪声,提高信号完整性。
常用的PCB设计信号完整性技术手段如下:1.传输线和差分对:在高速设计中,使用传输线和差分对可以有效地控制信号的传播速度和噪声干扰。
PCB信号完整性分析与设计
PCB信号完整性分析与设计在电子设计领域,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简称SI)是指电路系统中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作为电子设备的基础组件,其信号完整性分析与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
本文将探讨PCB信号完整性分析的重要性以及设计策略。
在现代电子系统中,高速数字信号的传输越来越普遍,对PCB信号完整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果信号完整性得不到保障,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电磁干扰(EMI)、电源噪声、时序错误等,严重时可能导致系统崩溃。
阻抗不连续:当信号在PCB走线传输时,如果阻抗突变,会导致信号反射,从而影响信号完整性。
串扰:相邻信号线之间的电磁耦合会导致信号间的干扰,影响信号的纯净性。
电源噪声:电源的不稳定或噪声会影响数字系统的时序和稳定性。
接地问题:不合理的接地方式会导致信号间的干扰和电源噪声的引入。
合理规划信号走线:根据信号的特性和频率,选择合适的走线方式,如并行走线、差分走线等,以减小信号间的干扰。
优化阻抗匹配:通过计算和控制阻抗,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反射最小。
减少串扰:通过增加间距、使用屏蔽罩等方式,减小信号间的电磁耦合。
电源和接地设计:采用稳定的电源系统和合理的接地方式,以减小电源噪声和信号干扰。
使用去耦电容:在关键电源和接地节点处使用去耦电容,可以有效吸收电源噪声和减少信号干扰。
信号时序控制:通过合理的设计,保证信号的时序正确,避免因时序错误导致的系统不稳定。
仿真与优化:使用专业的仿真工具对设计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设计进行优化。
PCB信号完整性分析与设计是保证现代电子系统性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影响信号完整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设计策略。
在实施这些策略时,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复杂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确保设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信号完整性设计和分析的方法,以满足更高性能、更低功耗、更小体积的电子设备需求。
PCB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与电磁兼容性研究
PCB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与电磁兼容性研究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复杂化,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成为了关键因素之一。
在PCB设计中,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并介绍如何在PCB设计中考虑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
首先,信号完整性是指信号在PCB上传输过程中保持其原始形态和质量的能力。
在现代高速电子设备中,信号的传输速率越来越高,而且信号的上升时间也越来越短。
这些因素导致了信号完整性的挑战,如信号失真、串扰和时序问题。
为了保证信号的完整性,设计工程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布局与走线:良好的PCB布局与走线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信号的串扰和干扰。
在布局阶段,信号线应该避免与高功率线、高频线和地平面走线的交叉。
合理地规划信号线的走向和层次结构也能有效减少串扰。
此外,控制信号走线的长度和阻抗也非常重要。
2.终端和驱动:正确选择终端电阻和驱动器能够提高信号完整性。
终端电阻可以消除信号的反射和尖峰,而驱动器的输出特性能够减少信号的失真和噪声。
3.功耗管理:高功耗设备会产生大量的纹波电流,并对信号完整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PCB设计中,需要适当地管理和分配功耗,例如使用合适的电源平面和地平面。
其次,电磁兼容性是指在PCB设计中避免或减少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的能力。
电磁辐射和干扰会导致设备间的相互干扰,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了提高电磁兼容性,设计工程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地平面设计:良好的地平面布局能够有效地抑制电磁辐射和干扰。
地平面应该被构建成连续的平面,并与信号层相互分离。
在布线时,需要避免信号层和地平面之间有大的裂缝或孔洞。
2.层次结构:将高速信号和低速信号分布在不同的PCB层中,可以减少干扰。
高速信号层应该位于中间层,而低速信号层应该位于外层。
3.滤波和隔离:在PCB设计中添加适当的滤波器和隔离器可以抑制电磁噪声和干扰。
PCB板布线中的信号完整性设计与优化
PCB板布线中的信号完整性设计与优化一、前言在电子行业中,PCB板布线的设计以及信号完整性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信号完整性的好坏决定了整块PCB板的性能和可靠性。
现在很多高频率的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对于高频电路特别是数字信号传输,更需要优化信号完整性。
在设计中,布线的方案、PCB板的板层数、接地和电源的规划以及信号的走位决定了信号完整性的好坏。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关于PCB板布线中的信号完整性设计与优化的一些技巧和经验。
二、布线技巧1. 最短路径在PCB板的布线设计中,最短路径规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原则。
这是因为信号的传输速度是有限的,当信号需要从一个芯片到达另一个芯片时,如果路径过长,就会导致信号的传输速率变慢,从而影响整个电路的性能。
因此,在进行布线设计时,需要将芯片的相邻引脚连接到最近的点上,以求得最短的路径。
2. 差分信号对差分信号对是指由两条独立的导线组成的一对信号线,这两条导线上携带着相同的信号,但极性相反。
在布线设计中,差分信号对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抵消掉IEC的干扰信号,从而提高信号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3. 地线布线地线是信号传输中非常关键的一条线路,在布线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复杂地地线网络。
布线时最好将所有接地引脚集中在一起,减少复杂的地面网络。
如果地面网络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分支,就要合理安置分支,并保证各个分支的长度尽可能相等,以降低分支对信号的影响。
三、信号完整性优化技巧1. 噪声电源众所周知,噪声电源会对信号的传输和接收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减少电源噪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可以在电路中加入低通滤波器、磁珠等元件以滤掉噪声信号。
2. 高频抗干扰在高频电路中,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和抗干扰设计,就很容易受到周围干扰信号的影响。
因此,在高频电路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差分信号对技术,以优化信号的完整性并提高抗干扰性。
3. 电磁辐射电路中的高速信号和开关会产生较多的电磁辐射,这些辐射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会影响整个电路的性能。
浅谈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分析
浅谈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分析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分析是电子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信号完整性指的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波形和时序,不受噪声、衰减和反射等因素的影响。
设计师需要通过仿真和测试等手段来分析系统的信号完整性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优化,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1. 信号路径分析信号路径分析是指对信号的传输路径进行分析,包括传播延迟、反射、串扰等因素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
该分析需要考虑布线的拓扑结构,阻抗匹配,传输介质等因素。
2. 时序分析时序分析是指对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时间特性进行分析,包括信号的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保持时间等。
该分析需要结合时钟信号的特性进行分析和优化。
3. 电磁兼容性分析电磁兼容性分析是指对系统内各个信号线之间的干扰进行分析,包括串扰、电磁波辐射、接地问题等因素。
该分析需要结合EMI电磁兼容性设计标准和EMC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进行设计和测试。
1. 仿真分析工具仿真分析工具是进行信号完整性设计分析的主要工具之一。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仿真分析工具主要包括SPICE、IBIS、HSPICE等软件平台。
通过仿真分析工具对信号传输路径和时序进行分析和优化,能够有效降低系统中的噪声和反射等因素的影响。
调试分析工具是用于验证完整设计的有效性和性能的一种工具。
主要包括示波器、时域反射仪、频域分析仪等。
调试分析工具可以对系统中的信号进行实时检测和分析,以验证系统设计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3. PCB设计软件PCB设计软件是进行信号完整性设计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
常见的PCB设计软件有Altium Designer、PADS、Eagle、OrCAD等,在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仿真分析工具和调试分析工具对PCB板上的信号路径、阻抗匹配、电磁兼容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和优化。
三、信号完整性设计分析的关键要素与技术要点在PCB设计中尽可能缩短信号路径可以有效降低信号的传播延迟和串扰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保证信号的完整性。
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方法
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方法随着集成电路输出开关速度提高以及PCB板密度增加,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 已经成为高速数字PCB设计必须关心的问题之一,元器件和PCB板的参数、元器件在PCB板上的布局、高速信号线的布线等因素,都会引起信号完整性的问题。
对于PCB布局来说,信号完整性需要提供不影响信号时序或电压的电路板布局,而对电路布线来说,信号完整性则要求提供端接元件、布局策略和布线信息。
PCB上信号速度高、端接元件的布局不正确或高速信号的错误布线都会引起信号完整性问题,从而可能使系统输出不正确的数据、电路工作不正常甚至完全不工作。
如何在PCB板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信号完整性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已经成为当今PCB设计业界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信号完整性问题良好的信号完整性,是指信号在需要的时候能以正确的时序和电压电平数值做出响应。
反之,当信号不能正常响应时,就出现了信号完整性问题。
信号完整性问题能导致或直接带来信号失真、定时错误、不正确数据、地址和控制线以及系统误工作,甚至系统崩溃。
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方法在PCB设计的实践过程中,人们不断积累了很多电路板的设计规则。
在PCB设计时,认真参照这些设计规则,可以更好地达到PCB的信号完整性。
在设计PCB时,首先要了解整个电路板的设计信息,这主要包括:1、器件数量、器件大小、器件封装,芯片的速率、PCB是否分为低速中速高速区、哪些是接口输入输出区;2、整体布局的要求、器件布局位置、有无大功率器件、芯片器件散热的特殊要求;3、信号线的种类速率及传送方向、信号线的阻抗控制要求、总线速率走向及驱动情况、关键信号及保护措施;4、电源种类、地的种类、对电源和地的噪声容限要求、电源和地平面的设置及分割;5、时钟线的种类和速率、时钟线的来源和去向、时钟延时要求、最长走线要求。
PCB的分层设计了解电路板的基本信息后,要权衡电路板成本与信号完整性的设计要求,选择合理的布线层数。
PCB信号完整性设计和测试应用
PCB信号完整性设计和测试应用摘要:高频高速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需要PCB具有高性能的系统结构,而不仅是有支撑作用的电子元器件。
目前的电子系统设计普遍信号频率高于100MHz,用来进行信号传输的高频高速印刷电路板也越来越容易受到信号完整性问题的影响。
因此,本文就PCB信号完整性设计和测试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PCB;信号完整性;设计;测试一、PCB设计概述PCB设计环节中,整体能分成2个部分。
其一,完成原理图的绘制,构建起模型环境,这是一种逻辑设计。
在该步骤中,设计工程师需完成PCB模型逻辑,合理设置各项约束技术参数。
其二,完成PCB的物理实体,基于原型的各种物理状况,实施合理化布局与布线部分的设计。
而在该设计阶段,为确保电器特性满足使用需求,应当给IC或是网络图等内容配备约束条件,如此才能生成最后的设计方案。
IC技术逐渐成熟,不仅推动PCB设计的稳定进步,还给此项设计工作提出其他要求,例如快速接口、低压元器件等,再加上元器件配备数目增多,引起新的紧密容差电路限制条件,这些变化给PCB设计也带来很多的不确定。
二、PCB设计流程分(一)绘制原理图原理图是制作线路板的基础依据。
设计人员需先确定图纸规格、公制等,并选择合适的库元件。
根据要求的电路功能模块,形成具体图样。
原理图要保持美观、清楚,在元件管脚之间进行走线,表明此处无电器连接,并且尽可能不让两处元件管脚直接连接。
在线条绘制完成后,通常能自动编号,随即添加相应的标称值,同时要注意图纸画面上编号与标称值的显示位置,通常在设计中会选择在左侧显示编号,标称值则放在右侧,也可以根据图纸内容,改成上下标注的方法,保证清晰、遵循统一规则即可。
在绘制原理图中,要求设计师保障图中内容准确,通过电器规则检查确定无误后,进行打印核对。
除此之外,设计工程师还要进一步细化电路原理,包括高低压、电流、信号、功率等,为后期布局创建便利的条件。
(二)叠层设计PCB设计早期需结合具体项目的电源、信号数目、元器件管脚部署密度等条件,规划PCB板层数与布局顺序。
PCB设计的信号完整性解析
分析Technology AnalysisI G I T C W 技术132DIGITCW2021.04PCB 设计时我们常遇到下面情景,当PCB 上两个信号走线紧挨着且长距离平行走线时,信号之间容易互相干扰;或者走线不平滑有拐角出现,走线经过接插件、过孔时会出现振铃等信号质量问题。
上面的是我们PCB 设计人员常遇到的串扰和反射信号完整性问题。
下面我们先来看下反射问题。
当信号沿着走线传输时,它有一定的瞬态阻抗,而当其瞬态阻抗发生变化时,部分信号就会将沿着与原传播方向相反的方向回传,而另一部分将向前继续传播,但信号幅度有所改变(如图1所示)。
我们通常将瞬态阻抗发生改变的地方称为阻抗突变,阻抗突变引起了信号反射。
图1分析反射问题我们通常运用Altium Designer 软件来进行仿真工作。
用软件进行反射波形仿真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每个元件的模型必须正确。
(2)有电路作为源的驱动。
(3)设定激励源。
(4)设定电源和地网络。
(5)PCB 层叠设定。
反射问题的实质其实是传输线的阻抗发生了变化,所以解决阻抗的突变是处理反射的最好手段。
那么采取某些方法使得阻抗突变减小,从而改善反射问题是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
解决阻抗突变常用的阻抗匹配方式有以下几种,如图所示:(1)串联匹配通常是在输出端上串接一个电阻,使其与传输线的阻抗一致;比较常用是33欧姆的电阻。
(2)并联匹配是在负载端并联电阻或电容,使其阻抗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
(3)戴维南匹配是在负载端的电源端上拉电阻R1和在地端下拉电阻R2,通过R1和R2来吸收反射,其等效电阻R1/R2等于传输线阻抗,减少对输出端的驱动要求。
(4)RC 匹配是在负载端并联电容和电阻,电阻来消除反射,电容来减少功耗。
(5)二极管匹配常用于差分信号,对信号的过冲、欠冲有抑制作用,但其无法与线路特性阻抗匹配,所以反射不能消除。
从上面方法来看,串联匹配和并联匹配可能是比较有效的、实用的解决信号反射的方法,接下来用Altium Designer 仿真来看下两种匹配方式的效果。
PCB布线策略与信号完整性分析
PCB布线策略与信号完整性分析在现代电子设备中,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PCB的设计布线策略和信号完整性分析对于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PCB布线策略和信号完整性分析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技术。
首先,PCB布线策略是确保信号的正确传输和减少干扰的关键。
布线策略的主要目标是最短地连接各个元件、尽量减小电流回路的面积,以减少电磁干扰和信号损失。
其中一个重要的布线策略是保持信号线和地线的平行走向,以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干扰。
此外,还可以使用分层布线技术,在不同层次的PCB上布置信号线和电源线,以减少干扰。
其次,信号完整性分析是验证信号在PCB上的传输质量的过程。
这一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信号是否受到噪声、耦合和延迟等问题的影响。
信号完整性分析通常包括时钟和数据的延迟分析、串扰分析和阻抗匹配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信号损失、波形畸变和时序问题等。
在PCB布线策略和信号完整性分析中,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参考平面设计,即通过增加地线或功率平面来隔离信号线。
这可以减少信号的干扰和噪声。
其次是差分信号布线,即将差分信号线以对称的方式布线,以减少串扰和噪声。
此外,控制阻抗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合适的追踪宽度和间距来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进行PCB布线策略和信号完整性分析。
其中之一是电磁仿真软件,可以模拟信号在PCB上的传输过程,帮助我们识别问题并进行优化。
另一个工具是减少串扰的布线规则检查器,可以自动检查布线中的串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PCB布线策略和信号完整性分析对于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布线策略和信号完整性分析,我们可以减少信号损失和干扰,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和技术来帮助进行布线策略和信号完整性分析。
因此,对于开发人员和设计工程师来说,掌握PCB布线策略和信号完整性分析的知识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PCB布局布线中的信号完整性保障
PCB布局布线中的信号完整性保障在PCB设计中,保障信号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信号完整性涉及到信号传输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对于提高系统性能和减少故障有着重要作用。
在 PCB 布局布线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信号完整性。
首先,对于高速信号线,我们需要控制其走线长度和路径。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延迟、串扰和衰减等影响,因此需要尽量缩短信号线长度,减少信号传输时延。
此外,考虑到差分信号线的匹配性,要确保差分信号线的长度相等,以防止相位失调引起的问题。
其次,在 PCB 布局布线中要避免信号线与高频时钟信号线、电源线、地线等产生干扰。
不同类型的信号线要尽量分开布线,避免互相干扰。
同时,要避免信号线与较大电流回路交叉布线,以减小互相干扰的影响。
另外,对于信号线走线路径,要避免直角和尖锐拐点。
直角和尖锐拐点容易产生信号反射和串扰,影响信号完整性。
通常建议使用圆弧走线,减少信号线的阻抗不匹配和反射。
此外,在 PCB 布局布线中要注意地面的规划和布线。
良好的地面规划可以有效减少地回路的感应电压,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要尽量减小地回路面积,减小电流环的大小,提高地的引脚密度,确保信号的良好回归。
最后,对于高速信号线还需要考虑阻抗匹配和终端匹配的问题。
在 PCB 布局布线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匹配电阻和终端电阻来保证信号的传输完整性。
阻抗匹配可以减小信号的反射和串扰,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在PCB 布局布线中保障信号完整性需要综合考虑走线长度和路径、信号线之间的间隔、走线路径的设计、地面规划和阻抗匹配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线,可以有效提高信号的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系统的性能和工作正常。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工程师需要细心、耐心地进行布局布线,不断优化和调整,以确保信号的完整性。
浅谈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分析
浅谈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在现代电子产品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高速数字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信号完整性设计已经成为PCB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高速数字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信号完整性设计已经成为PCB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速数字电子产品中,信号传输的速度越来越快,信号完整性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信号完整性设计不仅仅涉及到信号传输线的布局和走线,还需要考虑信号的波形失真、串扰、反射等问题。
信号完整性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PCB设计中,信号完整性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要想做好信号完整性设计,需要充分理解PCB设计原则、信号完整性设计的要点,以及传输线的特性分析等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和解决在信号完整性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设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深入研究和探讨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1.2 研究意义信号完整性设计是PCB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系统性能:信号完整性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和时延,保证信号的准确传输,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减少设计错误:通过信号完整性设计,可以在设计阶段及时发现和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避免在后期出现信号干扰、串扰等问题,减少设计错误的发生。
3.节约成本和时间:信号完整性设计可以帮助设计工程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避免了在后期不断修改和优化的情况,从而节约了设计成本和时间。
4.提高产品可靠性:信号完整性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故障率,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深入研究和探讨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帮助工程师在实际项目中更好地应用相关技术,提高设计水平和产品质量。
2. 正文2.1 PCB设计原则PCB设计原则是保证信号完整性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层分布:合理的信号层分布可以减少信号线间的干扰,提高信号的传输性能。
千兆网的信号完整性设计
16.7.1 PHY Placement RecommendationsMinimizing the amount of space needed for the PHY is important because other interfaces compete for physical space on a motherboard near the connector. The PHY circuits need to be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connector.The figure below illustrates some basic placement distance guidelines. To simplify the diagram, it shows only two differential pairs, but the layout can be generalized for aGbE system with four analog pairs. The ideal placement for the PHY (LAN silicon) is approximately one inch behind the magnetics module.While it is generally a good idea to minimize lengths and distances, this figure also illustrates the need to keep the PHY away from the edge of the board and themagnetics module for best EMI performance.Figure N Device Placement: At Least One Inch from Chassis Openings or Unsheilded Connectors--Non-MobileNote: * this distance is variable and follows the general guidelines.The PHY, referred to as “LAN Device” in the above figure, must be at least one inch from the I/O back panel. To help reduce EMI,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should be followed:• Minimize the length of the MDI interface. See detail in table below: MDI Routing Summary• Place the MDI traces no closer than 0.5 inch (1.3 cm) from the board edge.• The 82579 PHY must be placed greater than 1" away from any hole to the outsideof the chassis larger than 0.125 inches (125 mils) The larger the hole the higherthe probability the EMI and ESD immunity will be negatively affected.• The 82579 PHY should be placed greater than 250mils from the board edge.• If the connector or integrated magnetics module is not shielded, the 82579 shouldbe placed at least one inch from the magnetics (if a LAN switch is not used).• Placing the 82579 closer than one inch to Unsheilded magnetics or connectors will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failed EMI and common mode noise. If the LAN switch istoo far away it will negatively affect IEEE return loss performance.• The RBIAS trace length must be less than 1"• Place the crystal less than 0.75 inch (1.9 cm) from the PHY.16.8 MDI Differential-Pair Trace Routing for LAN DesignTrace routing considerations are important to minimize the effects of crosstalk and propagation delays on sections of the board where high-speed signals exist. Signaltraces should be kept as short as possible to decrease interference from other signals, including those propagated through power and ground planes.16.9 Signal Trace Geometry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controlling trace EMI radiation are the trace length and theratio of trace-width to trace-height above the reference plane. To minimize trace inductance, high-speed signals and signal layers that are close to a reference or power plane should be as short and wide as practical. Ideally, the trace-width to trace-height above the ground plane ratio is between 1:1 and 3:1. To maintain trace impedance, the width of the trace should be modified when changing from one board layer to another if the two layers are not equidistant from the neighboring planes.Each pair of signals should have a differential impedance of 100 ±15%.A set of trace length calculation tools are available from Intel (via the Intel BusinessLink (IBL)) to aid with MDI topology design.When performing a board layout, the automatic router feature of the CAD tool must not route the differential pairs without intervention. In most cases, the differential pairs will require manual routing.Note: Measuring trace impedance for layout designs targeting 100 often results in loweractual impedance due to over-etching. Designers should verify actual trace impedanceand adjust the layout accordingly. If the actual impedance is consistently low, a targetof 105 to 110 should compensate for over-etching.It is necessary to compensate for trace-to-trace edge coupling, which can lower the differential impedance by up to 10 , when the traces within a pair are closer than 30 mils (edge-to-edge).Table 16-7. MDI Routing SummaryNotes:1. Pair-to-pair spacing ≥ 3 times the dielectric thickness for a maximum distance of 500 mils from the pin.2. Board designers should ideally target 100 Ω ±15%. If it’s not feasible (due to board stack-up) it is recommended that board designers use a 95 Ω ±10% target differential impedance for MDI with theexpectation that the center of the impedance is always targeted at 95 Ω. The ±10% tolerance is providedto allow for board manufacturing process variations and not lower target impedances. The minimum valueof impedance cannot be lower than 85 Ω.3. Simulation shows 80 Ω differential trace impedances degrade MDI return loss measurements byapproximately 1 dB from that of 90 Ω.4. Stripline is NOT recommended due to thinner more resistive signal layers.5. Use a minimum of 21 mil (0.533 mm) pair-to-pair spacing for board designs that use the CRB design stackup. Using dielectrics that are thicker than the CRB stack-up might require larger pair-to-pair spacing.Table 16-8. Maximum Trace Lengths Based on Trace Geometry and Board Stack-UpNotes:1. Longer MDI trace lengths may be achievable, but may make it more difficult to achieve IEEE conformance. Simulations have shown deviations are possible if traces are kept short. Longer traces are possible; usecost considerations and stack-up tolerance for differential pairs to determine length requirements.2. Deviations from 100 Ω nominal and/or tolerances greater than 15% decrease the maximum length for IEEE conformance.Note: Use the MDI Differential Trace Calculator to determine the maximum MDI trace length for your trace geometry and board stack-up. Contact your Intel representative for access.The following factors can limit the maximum MDI differential trace lengths for IEEE conformance:• Dielectric thickness• Dielectric constant• Nominal differential trace impedance• Trace impedance tolerance• Copper trace losses• Additional devices, such as switches, in the MDI path may impact IEEEconformance.Board geometry should also be factored in when setting trace length.Figure 16-14.MDI Trace Geometry16.10 Trace Length and SymmetryThe differential traces should be equal in total length to within 10 mils (0.254 mm) per segment within each pair and as symmetrical as possible. Asymmetrical and unequal length traces in the differential pairs contribute to common mode noise. If a choice has to be made between matching lengths and fixing symmetry, more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fixing symmetry. Common mode noise can degrade the receive circuit’s performance and contribute to radiated emissions.The intra-pair length matching on the pairs must be within 10 mils on a segment by segment basis. An MDI segment is defined as any trace within the same layer. For example, transitioning from one layer to another through a via is considered as two separate MDI segments.The end to end total trace lengths within each differential pair must match as shown in the figure titled MDI Trace Geometry. The end to end trace length is defined as the total MDI length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regardless of layer transitions.The pair to pair length matching is not as critical as the intra-pair length matching but it should be within 2 inches.When using Microstrip, the MDI traces should be at least 7x the thinnest adjacent dielectric away from the edge of an adjacent reference plane. When using stripline, the MDI traces should be at least 6x the thinnest adjacent dielectric away from the edge of an adjacent reference plane.Figure 16-15.MDI Differential Trace Geometry16.11 Impedance DiscontinuitiesImpedance discontinuities cause unwanted signal reflections. Vias (signal throughholes) and other transmission line irregularities should be minimized. If vias must be used, a reasonable budget is four or less per differential trace. Unused pads and stub traces should also be avoided.16.12 Reducing Circuit InductanceTraces should be routed over a continuous reference plane with no interruptions. If there are vacant areas on a reference or power plane, the signal conductors should not cross the vacant area. This causes impedance mismatches and associated radiated noise levels.16.13 Signal IsolationTo maintain best signal integrity, keep digital signals far away from the analog traces. Also, keep the MDI traces away from the edge of an adjacent reference plane by a distance that is at least 7x the thickness of the thinnest adjacent dielectric layer (7x when using Microstrip; 6x when using stripline). If digital signals on other board layers cannot be separated by a ground plane, they should be rou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differential pairs. If there is another LAN controller on the board, the differential pairs from that circuit must be kept away.Other rules to follow for signal isolation include:• Separate and group signals by function on separate layers if possible. If possible, maintain at least a gap of 30 mils between all differential pairs (Ethernet) and other nets, but group associated differential pairs together.• Physically group together all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one clock trace to reduce trace length and radiation.• Isolate I/O signals from high-speed signals to minimize crosstalk, which can increase EMI emission and susceptibility to EMI from other signals.• Avoid routing high-speed LAN traces near other high-frequency signals associated with a video controller, cache controller, processor, switching power supplies, orother similar devices.16.14 Power and Ground PlanesGood grounding requires minimizing inductance levels in the interconnections and keeping ground returns short, signal loop areas small, and power inputs bypassed to signal return. This will significantly reduce EMI radiation.The following guidelines help reduce circuit inductance in both backplanes and motherboards:• Route traces over a continuous plane with no interruptions. Do not route over asplit power or ground plane. If there are vacant areas on a ground or power plane, avoid routing signals over the vacant area. This will increase inductance and EMI radiation levels.• All ground vias should be connected to every ground plane; and every power via, to all power planes at equal potential. This helps reduce circuit inductance.• Physically locate grounds between a signal path and its return. This will minimizethe loop area.• Split the ground plane beneath a magnetics module. The RJ-45 connector side ofthe transformer module should have chassis ground beneath it.Caution: DO NOT do this, if the RJ-45 connector has integrated USB.Note: All impedance-controlled signals should be routed in reference to a solid plane. If there are plane splits on a reference layer and the signal traces cross those splits thenstitching capacitors should be used within 40 mils of where the crossing occurs. See Figure 1-13.If signals transition from one reference layer to another reference layer then stitching capacitors or connecting vias should be used based on the following:If the transition is from power-referenced layer to a ground-referenced layer or fromone voltage-power referenced layer to a different voltage-power referenced layer, then stitching capacitors should be used within 40 mils of the transition.If the transition is from one ground-referenced layer to another ground-referencedlayer or is from a power-referenced layer to the same net power-referenced layer, then connecting vias should be used within 40 mils of the transition.。
PCB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
PCB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在PCB设计过程中,信号完整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信号完整性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工程师确保信号在PCB板上传输时能够保持其质量和稳定性,避免出现信号失真或干扰的问题。
在实际的PCB设计中,有多种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并优化设计。
首先,时域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信号在信号线上的传输速度和波形变化情况,以及检测信号是否存在回波和反射等问题。
通过时域分析,工程师可以了解信号在PCB板上传输时的时序关系,及时发现潜在的信号完整性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另外,频域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
频域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信号在频率域上的特性和响应情况,检测信号的频谱分布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频域分析,工程师可以发现信号线上的谐波、瞬态等不稳定因素,优化设计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差分信号分析是另一种常用的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
差分信号由一对相等但反向的信号组成,通过比较这两个信号之间的差异,可以帮助工程师检测信号线上的噪声和干扰情况。
差分信号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信号的准确传输。
此外,传输线模型分析也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传输线模型,工程师可以模拟信号在线上传输时的电磁特性,评估信号的传输速度、波形变化等参数。
传输线模型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信号在PCB板上传输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优化。
总的来说,信号完整性分析是PCB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差分信号分析和传输线模型分析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应用,工程师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设计中信号的传输质量,确保PCB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的PCB设计中,工程师应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并不断优化设计以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
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策略
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策略摘要:在集成电路输出开关速度不断提升和PCB板密度不断增加的过程中,PCB的信号完整性也开始备受关注。
为实现PCB的良好应用与发展,本文特对其信号完整性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此来为其信号完整性设计提供足具科学性的参考。
关键词:PCB;信号;完整性;设计策略引言:在对PCB进行信号完整性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首先需要对电路板设计信息做到全面了解,然后通过分层设计、布局设计和布线设计等策略的合理应用来确保其设计效果。
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实现PCB信号完整性的良好设计,全面满足PCB的实际应用需求。
1.PCB信号完整性的设计意义概述PCB又叫做印制电路板,在其布局中,如果信号完整性出现了问题,便会直接导致信号失真、数据不正确、定时错误、控制线、地址和系统误工作等的各种现象产生,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系统崩溃[1]。
为有效避免此类问题,设计者就需要对PCB进行良好的信号完整性设计,这样才可以使其在应用中做出正确的电平电压数值和时序响应。
1.PCB信号完整性设计中的主要问题所谓信号完整性,指的是在信号从信号线中通过之后的质量。
对于电路而言,每一段导线都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导体,其低频段呈现出的是阻性,中频段呈现出的是容性,高频段呈现出的是感性,甚高频段的导线则变为辐射天线。
在对高速PCB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因集成电路具有非常高的切换速度,所以如果其电路的布局、布线不够合理,便会对其信号完整性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引发定时、反射、串扰以及振铃等的一系列问题。
1.定时问题集成电路的数据接收仅仅能够按照规定时序来进行,如果信号延迟过长,则可能出现功能混乱和时序违背情况。
对于低速系统而言,可将信号互联延迟以及阻尼振荡忽略不计,这是因为信号耦合的时间能够达到稳定。
但是如果系统时钟比较高,器件之间的信号传输及其同步准备时间便会缩短,无论是走线过长还是驱动过载情况都会导致延时发生。
而在高速电路中,每一种门延时需求都需要在短时间之内得以良好满足,包括延时、保持时间以及建立时间等。
PCB信号完整性设计你需要注意这两个方面
PCB 信号完整性设计你需要注意这两个方面
在PCB 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工程师们最关注的问题除了元件设计是否合理、印刷过程是否符合要求之外,再就是对PCB 信号完整性的测试效果了。
那幺,想要让设计的PCB 板具有良好的信号完整性,工程师在设计时应当注意哪些方面呢?本文将会就这一问题展开简单分析。
电路板叠层设计
在PCB 的信号完整性设计过程中,电路板叠层的设计将会对其信号传输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在PCB 的制作过程中,高速电路由于其本身具有集成度高、芯片密度大以及布线紧凑等特点,目前一般会采用多层板来降低板中的相应干扰。
在进行叠层设计时,工程师要考虑器件密度、总线的布线密度、电路功能以及电磁兼容等多方面因素,合理的叠层设计是对大多数信号完整性问题和EMC 问题的最好防范措施。
在对上文中所提及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前提下,目前国内外的系统电路板在进行叠层设计时,多数会采用4 层叠层的设计方式,分别为:顶层元件为信号层、第2 层为信号地层、第3 层为电源层、底层为元件及信号层。
采用这种设计的PCB 板,其电源层和地层紧密耦合,能够形成大电容。
补充地弹效应中需要的电荷,信号层紧靠大面积铜箔,可以为信号提供优良回路,减小反射与天线效应。
中间层地平面和电源平面,能有效降低电源阻抗与地阻抗,减小传导干扰。
电路板布局设计
除了上文中所提及的电路板叠层设计外,PCB 板的布局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良好的布局设置可以使电子电路获得最佳性能,从而有效减少信号完整性问题。
在进行PCB 的布局时,工程师需要结合结构设计的尺寸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兆位设备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
本文主要讨论在千兆位数据传输中需考虑的信号完整性设计问题,同时介绍应用PCB设计工具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如趋肤效应和介质损耗、过孔和连接器的影响、差分信号及布线考虑、电源分配及EMI控制等。
通讯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高速PCB设计进入了千兆位领域,新的高速器件应用使得如此高的速率在背板和单板上的长距离传输成为可能,但与此同时,PCB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问题(SI)、电源完整性以及电磁兼容方面的问题也更加突出。
信号完整性是指信号在信号线上传输的质量,主要问题包括反射、振荡、时序、地弹和串扰等。
信号完整性差不是由某个单一因素导致,而是板级设计中多种因素共同引起。
在千兆位设备的PCB板设计中,一个好的信号完整性设计要求工程师全面考虑器件、传输线互联方案、电源分配以及EMC方面的问题。
高速PCB设计EDA工具已经从单纯的仿真验证发展到设计和验证相结合,帮助设计者在设计早期设定规则以避免错误而不是在设计后期发现问题。
随着数据速率越来越高设计越来越复杂,高速PCB系统分析工具变得更加必要,这些工具包括时序分析、信号完整性分析、设计空间参数扫描分析、EMC设计、电源系统稳定性分析等。
这里我们将着重讨论在千兆位设备PCB设计中信号完整性分析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高速器件与器件模型
尽管千兆位发送与接收元器件供应商会提供有关芯片的设计资料,但是器件供应商对于新器件信号完整性的了解也存在一个过程,这样器件供应商给出的设计指南可能并不成熟,还有就是器件供应商给出的设计约束条件通常都是非常苛刻的,对设计工程师来说要满足所有的设计规则会非常困难。
所以就需要信号完整性工程师运用仿真分析工具对供应商的约束规则和实际设计进行分析,考察和优化元器件选择、拓扑结构、匹配方案、匹配元器件的值,并最终开发出确保信号完整性的PCB布局布线规则。
因此,千兆位信号的精确仿真分析变得十分重要,而器件模型在信号完整性分析工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元器件模型通常包括IBIS模型和Spice模型。
由于板级仿真只关心输出管脚经过互联系统到输入管脚的信号响应,同时IC厂家不希望泄漏器件内部详细的电路信息,且晶体管级Spice模型仿真时间通常难以忍受,所以IBIS模型在高速PCB设计领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器件厂家和信号完整性工程师所接受。
对于千兆位设备PCB系统的仿真,工程师经常会对IBIS模型的精确性提出质疑。
当器件工作在晶体管的饱和与截止区时,IBIS模型缺乏足够详细的信息来描述,在瞬态响应的非线性区域,用IBIS模型仿真的结果不能像晶体管级模型那样产生精确的响应信息。
然而,对于ECL类型器件,可以得到和晶体管级模型仿真结果很吻合的IBIS模型,原因很简单,ECL驱动器工作在晶体管的线性区域,输出波形更接近于理想的波形,按IBIS标准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的IBIS模型。
随着数据传输速率提高,在ECL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差分器件得到很大发展。
LVDS标准和CML等使得千兆位信号传输成为可能。
从上面的讨论可知,由于电路结构和相应的差分技术应用,IBIS标准仍然适用于千兆位系统的设计。
已发表的一些IBIS模型在2.5Gbps LVDS 和CML设计中的应用文章也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IBIS模型不适用于描述有源电路,对于许多有预加重电路进行损耗补偿的Gbps器件,IBIS模型并不合适。
因此,在千兆位系统设计中,IBIS模型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可以有效工作:
1.差分器件工作在放大区(线性V-I曲线)
2.器件没有有源预加重电路
3.器件有预加重电路但是没有启动(短的互联系统下启动预加重功能可能导致更差的结果)
4.器件有无源预加重电路,但是电路可以从器件的裸片上分离。
数据速率在10Gbps或以上时,输出的波形更像正弦波,这时Spice模型就更适用。
损耗影响
当信号频率升高,传输线上的衰减就不可忽略。
此时需要考虑由导体串连等效电阻和介质并联等效电导引起的损耗,需使用有损传输线模型进行分析。
有损传输线等效模型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表征损耗的是等效串连电阻R和等效并联电导G。
等效串连电阻R是直流电阻和趋肤效应引起的电阻,直流电阻为导体本身的电阻,由导体的物理结构和导体的电阻率决定。
当频率升高,趋肤效应开始作用,趋肤效应是当高频信号通过导体时,导体中的信号电流集中于导体表面的现象。
在导体内部,沿导体截面信号电流密度呈指数衰减,电流密度减小为原来1/e时的深度叫趋肤深度。
频率越高,趋肤深度越小,导致导体的电阻增加。
趋肤深度与频率的平方根成反比。
等效并联电导G也称为介质损耗(Dielectric Loss)。
在低频时,等效并联电导与介质的体电导率和等效电容有关,而当频率升高时,介质损耗角开始起主导作用。
此时介质电导率由介质损耗角和信号频率决定。
一般来说,当频率小于1GHz时,趋肤效应损耗起主要作用,频率在1GHz以上时,介质损耗占据主导。
在仿真软件中可以设置介电常数、介质损耗角、导体电导率以及截止频率,软件在仿真时会根据传输线的结构考虑趋肤效应与介质损耗的影响。
如果仿真衰减,一定要根据信号的带宽设置相应的截止频率,带宽由信号边沿速率决定,许多622MHz信号与2.5GHz信号边沿速率差别不大,另外在有损传输线的模型中也可以看到等效电阻和电导随频率变化而不同。
从图2中可看出,损耗使信号的上升沿变缓,即减小了信号的带宽,并且损耗减小了信号的幅度。
从另一方面讲,这对于抑制信号过冲是有好处的。
传输线的串扰也会影响损耗,串扰决定于传输线物理结构、耦合长度、信号强度和边沿速率。
在一定长度后串扰会饱和,损耗却不一定增加。
过孔和连接器的影响
过孔将信号输送到板子的另一侧,板间的垂直金属部分是不可控阻抗,而且从水平方向变为垂直方向的拐点是一个断点,会产生反射,应尽量减少它的出现(图3)。
在千兆位系统设计仿真中,要考虑过孔的影响,需要有过孔模型。
过孔的模型结构为串连电阻R、电感L和并联电容C形式。
根据具体应用和精度要求,可以采用多个RLC结构并联的形式,并考虑与其它导体间的耦合,此时过孔模型就是一个矩阵。
过孔模型的获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测试例如通过TDR来获得,另一种可以通过3D 的场提取器(Field Solver)根据过孔的物理结构来提取。
过孔模型参数与PCB的材料、叠层、厚度、焊盘/反焊盘尺寸、以及与其连接的连线的连接方式有关。
在仿真软件中,根据精度要求可以设置不同的参数,软件会依据相应的算法提取过孔的模型并在仿真时考虑其影响。
在千兆位系统PCB的设计中尤其要考虑连接器的影响,现在高速连接器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很好地保证信号传输时阻抗与地平面的连续性,设计中对连接器的仿真分析主要采用多
线模型。
连接器多线模型是在三维空间下,考虑管脚间的电感和电容耦合提取出来的模型。
连接器多线模型一般使用三维场提取器提取出RLGC矩阵,一般是Spice模型子电路形式。
由于模型结构复杂,提取和仿真分析时都需要较长的时间。
在SpecctraQuest软件中,可以把连接器的Spice模型编辑成Espice模型,赋给器件或直接调用,也可以编辑成DML格式的封装模型赋给器件使用。
差分信号及布线考虑
差分信号具有抗干扰强、传输速率高的优点,在千兆位信号传输中,可以更好降低串扰、EMI等的影响,其耦合形式有边沿耦合与上下耦合、松耦合和紧耦合等形式。
边沿耦合与上下耦合相比具有更好降低串扰、布线方便、加工简单等优点,上下耦合更经常应用于布线密度大的PCB 板。
紧耦合相对于松耦合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并能减小串扰,松耦合则可更好控制差分走线阻抗的连续性。
具体的差分走线规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考虑阻抗连续性、损耗、串扰、走线长度差异等的影响。
差分线最好用眼图来分析仿真结果。
仿真软件可以设定随机序列码产生眼图,并且可以输入抖动与偏移参数分析其对眼图的影响。
电源分配与EMC
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伴随着更快的边沿速率,需要在更宽的频带内保证电源稳定性。
一个高速系统可能会通过瞬态10A的电流,并且要求电源最大纹波50mV,也就是说要保证一定频率范围内电源分配网路的阻抗在5mΩ以内,例如信号的上升时间小于0.5ns,要考虑的频宽范围达1.0GHz。
在千兆位系统设计中,要避免同步噪声(SSN)的干扰,保证电源分配系统在带宽范围内具有较低阻抗。
一般在低频段,采用去耦电容降低阻抗,高频段主要考虑电源、地平面分布。
图4显示了电源、地平面层考虑去耦电容和没有考虑去耦电容影响时,阻抗变化的频率响应图。
SpecctraQuest软件可以分析由于封装结构造成的同步噪声的影响,其中的Power Integrity(PI)软件采用频域分析电源分配系统,可以有效地分析去耦电容数量与位置以及电源、地平面的影响效果,帮助工程师进行去耦电容选择以及放置位置、布线和平面分布分析。
EMC即电磁兼容性,产生的问题包含过量电磁辐射及对电磁辐射敏感性两方面。
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电路工作频率太高以及布局布线不合理。
目前已有进行EMC仿真的软件工具,但EMC的问题可以由许多电磁方面的原因引起,仿真参数和边界条件设置很困难,这将直接影响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最通常的做法是将控制EMC的各项设计规则应用在设计的每一环节,实现在设计各环节上的规则驱动和控制,设计完成测试验证后又可以形成新的规则应用到新的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