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伤仲永》“司马光”比较阅读答案

《伤仲永》“司马光”比较阅读答案

《伤仲永》“司马光”比较阅读答案(一)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 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__ (2) 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4)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22.翻译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分)____23.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用自己的话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用自己的话作答)。

作者运用的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3分)2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5分)____参考答案:(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21.(4分)(1)以宾客之礼相待(2)消失(3)曾经(4)等到……的时候2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伤仲永》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伤仲永》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伤仲永》对比阅读题及答案《伤仲永》对比阅读题及答案《伤仲永》对比阅读题及答案【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

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

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

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

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节选自《明史》)【注释】①外兄:表兄。

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

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

④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1.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A.借旁近/与之 B.余闻之/也久C.时取/旁舍儿书 D.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4分)(1)时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不能称前时之闻()(3)取而疾走()( 4)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文:(2)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译文:4.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

(5分)(1)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 ”;乙文中陈际泰小时虽“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后来却能“ ”。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2)方仲永与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回答。

【初中文言文阅读】《伤仲永》“司马光”比较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伤仲永》“司马光”比较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伤仲永》“司马光”比较阅读答案(一)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一)文言比较阅读(15分)【甲】金溪民方仲永,十里根。

钟永胜,,未尝识书具,突然哭了。

父亲不一样,借旁近与之,也就是说,四行书和诗,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在一个乡镇传递学者的观点。

因为它指的是事物,所以它是通过写诗建立起来的,它的艺术和科学是相当可观的。

城里的人都很惊讶,稍稍宾客其父,或者乞讨。

父亲有益于他的天性,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别逼我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我们的祖先那里回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这不能称为过去的新闻。

另外七个,还自扬州,当他回到叔叔家时,他问严说:“所有的人都走了!”【B】宋哲宗的宰相司马光曾是一位著名的大臣。

他年轻的时候①记忆不像一个人。

所有的兄弟都在背诵和游荡。

他们关着门等着②可以寓言吗③已经是了。

自我陈述: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又长,浏览古籍,博学又有强烈的志向④, 说: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注]①P:担心②等等sì:等待。

③寓言:有节奏地大声朗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一个点的意思。

(4分)(1)稍稍宾客他父亲________________(2)泯然所有人都死了________________(3)品味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4)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22翻译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李拉着钟永环向城里的人们致敬,不使学。

(3(分钟)____23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用自己的话回答)20岁时(用自己的话作答)。

作者运用的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伤仲永》《木兰诗》对比阅读及答案

《伤仲永》《木兰诗》对比阅读及答案

《伤仲永》比较阅读比较一:【甲】伤仲永【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 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__ (2) 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 (4)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22.翻译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分)23.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用自己的话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用自己的话作答)。

作者运用的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3分)2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5分)比较二: [甲]《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伤仲永》“太丘使元方、季方炊”比较阅读及答案

《伤仲永》“太丘使元方、季方炊”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箸箅①,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③。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箅:蒸锅中的竹屉。

②馏:蒸饭。

③糜:粥。

④更相易夺:互相修整缺漏。

10.“猜想联想”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请结合上下文或学过的古文,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未尝识书具()②稍稍宾客其父()③俱委而窃听()④尔颇有所识不()11.找出与乙文“乃俱窃听”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B.(曹刿)乃入见C.家祭无忘告乃翁D.奶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2.理解翻译(4分)(1)联系“瞬息可就”、“一蹴而就”等词语,翻译“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分)译文:(2)联系成语词典中“纤悉无遗”的就是,翻译“言无遗失”。

(2分)【纤悉无遗】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

意思为:一点都没有遗漏。

【言无遗失】13. “读文品人”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古文的内容。

【乙】文中,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答:14.同样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元方兄弟长大后以博学多才而天下闻名。

结合甲乙两文中两位父亲的做法,分析原因。

(3分)答:参考答案:语文网10.4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伤仲永》比较阅读

《伤仲永》比较阅读

《伤仲永》比较阅读一、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0、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2分)余闻之也久.11、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贤于材人远矣.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通人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D.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4.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2分)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译文:1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2分)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16.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2分)二、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习题答案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习题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

(16分)(甲)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③即更刮目相待更:8.翻译。

(5分)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分)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3分)对比阅读答案:1.(2分)余闻之也/久非复/吴下阿蒙2.(3分)B(A项代词/助词,提宾标志B项代词C项推托,借口/言语D项表顺承/表转折)3.(3分)相当,符合牵,拉(或“通‘攀’,牵,引”)重新4.(5分)⑴(3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

(省略句、“就”、“可观”各0.5分)⑵(2分)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答“我难道……吗”也可)(“岂”、“治”各0.5分)5.(3分)示例一:吕蒙读书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一)课内阅读理解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写一个)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3)蒙辞以军中多务 (4)及鲁肃过寻阳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二)课外阅读理解炳烛夜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恐已暮矣 B。

盲臣安敢戏君乎C。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

及鲁肅过寻阳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

(不超过五个字)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答案:1、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伤仲永》《诫子书》比较阅读答案

《伤仲永》《诫子书》比较阅读答案

《伤仲永》《诫子书》比较阅读答案第一篇:《伤仲永》《诫子书》比较阅读答案【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分)①邑人奇之()②非淡泊无以明志()20、翻译下列句子。

(2分)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21、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3分)共同观点相通之处:根据(或理由):参考答案:19、①感到惊异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20、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

21、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

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第二篇:伤仲永《伤仲永》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疏通文言句子的意思,理清文章脉路(3)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4)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1)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2)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诵法、合作交流法(5)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关于伤仲永阅读理解以及参考答案

关于伤仲永阅读理解以及参考答案

伤仲永阅读理解以及参考答案关于伤仲永阅读理解以及参考答案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粗字。

①泯然众人矣()②不能称前时之闻()③蒙辞以军中多务()④即更刮目相待()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乙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

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试比较仲永和吕蒙在学习方面的差别,并谈谈两则故事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全部消失了。

《伤仲永》阅读附答案

《伤仲永》阅读附答案

参考答案: 1.①感到惊异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评分:每小题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2.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 评分:每小题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3.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 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 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评分:观点 2 分,根据理由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4.甲文借事说理;乙文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论述观点。评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四、 [甲]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 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 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 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 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
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 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 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伤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 分) ①邑人奇之()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2.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 3.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幺?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 幺?(4 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4.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幺特点?(2 分)

《伤仲永》“司马光”比较阅读答案

《伤仲永》“司马光”比较阅读答案

《伤仲永》“司马光”比较阅读答案文言文比较阅读【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 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 (2) 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22.翻译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23.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到了二十岁时居然。

作者运用的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2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____参考答案:文言文比较阅读21.以宾客之礼相待消失曾经等到……的时候2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学习。

23.让他作诗,没有传闻的那么有才华了、完全和普通人一样了、对比。

24.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司马迁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伤仲永对比阅读答案

伤仲永对比阅读答案

伤仲永对比阅读答案【篇一:伤仲永文言文对比阅读】txt>(甲)金溪、、、、、、、、、、、、、、、、、、、、、、、、、、曰:“泯然众人矣!”(乙)初,权谓、、、、、、、、、、、、、、、、、、、结友而别。

1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220.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

(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22.援笔辄就如素构。

23.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

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

(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l一2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王子曰、、、、、、、、、、、、、、、、、、、、、、、、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卒之为众人卒: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④终无济于天下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伤仲永》《陈际泰》比较阅读及答案翻译

《伤仲永》《陈际泰》比较阅读及答案翻译

《伤仲永》《陈际泰》比较阅读及答案翻译《伤仲永》《陈际泰》比较阅读及答案翻译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

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而哦,遂毕身不忘。

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

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

经生举业之富④,无若际泰者。

(选自《明史》)【注释】①外兄:表兄。

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

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

④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9.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借旁近/与之B.余闻之/也久C.时取/旁舍儿书D.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1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4分)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⑵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⑶取而疾走(走 )⑷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名 )11.译(4分)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⑵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12.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5分)⑴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陈际泰小时虽“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后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课内阅读】初二《伤仲永》《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初二《伤仲永》《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初二《伤仲永》《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及答案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初二《伤仲永》《送东阳马生序》比较写作及答案【甲】受伤仲永(摘录)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有,忽啼求之。

父异矣,筹钱旁近与之,即为书诗四句,并无以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录一乡秀才观之。

自就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存有丰厚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滚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乙】送来东阳马生序(摘录)宋濂余幼时即为嗜学。

家贫,难以谒见以观,每冒用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对般,手指不容屈曲,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母姚氏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上并无硕师名人与游,闻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超过执经Wille。

先超过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上其室,未尝稍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只见倾耳以恳请;或突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来一言以为丛藓科扭口藓;俟其双全,则又恳请矣。

故余虽仁义,卒荣获有所言。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分割以下句子的朗诵节奏,每句减半划一处。

(2分后)⑴余闻之也久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2.表述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后)⑴即书诗四句⑵稍稍宾客其父⑶无从致书以观⑷同大义皆被绮绣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或以钱币乞之或突遇其叱咄b.未尝识书具尝趋百里外c.日滚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冒用于藏书之家d.还自扬州手自笔录14.用现代汉语译者下面的句子。

【初中文言文阅读】《伤仲永》《陈际泰》比较阅读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伤仲永》《陈际泰》比较阅读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伤仲永》《陈际泰》比较阅读及答案文言文阅读,完成20-23题。

(14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文言文阅读,完成20-23问题(14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我听了很久了。

在明朝的过程中,我从祖先那里回家,在叔叔家里看到了它。

十二点或三点。

当你写诗时,你不能说过去的新闻。

还有七个,也是从扬州来的,回我叔叔家问严。

他说:“所有人都死了。

”(摘自)王安石《伤仲永》)[b] 陈继泰,一位伟大的学者,来自临川。

贫穷的家庭,无法向老师学习,又没有书,必要时可以带上旁舍儿书,屏人窃诵。

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

久之,回到临川,和南影一代一起成名③. 它非常敏感。

一天能写二三十首歌,先后写过一万首歌。

富有生活和勤劳的人并不比吉泰强多少。

(节选自《明史》)[注]① 兄弟:表弟。

② 句子和阅读:古人说单词应该停的地方叫做“句子”或“阅读”,这相当于现在的标点符号。

③ 南影一代:指艾南影等三人。

与陈继泰一起被誉为“临川四杰”。

④ 学者的财富:学者应该参加考试的诗歌和论文的数量。

20下列句子中的一个停顿是错误的()(二分)A..借旁近/与之B.余闻之/也久C.时取/旁舍儿书D.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2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四分)(1)史兰中·永环访问了该市人民()(二)不能称前时之闻((3)快走()(四)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22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比较阅读比较一:【甲】伤仲永【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 分)(1) 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 (2) 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 ....(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 (4)及长,遍览古籍
________________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2.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

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3 分)
3.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4 分)甲文:乙文:比较三:[乙]孙权劝学 1. 解词
4.翻译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 分)23.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用自己的话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用自己的话作答)。

作者运用的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3 分)2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5 分)
(1)父异焉.(3)卿今当涂掌事..2.翻译句子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及鲁肃过寻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