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德人物介绍

一、实证社会学:含义、原则、思想三阶段

二、社会动力学: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

三、社会静力学:社会构造

四、孔德的宗教学:人道教

一、简介

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 Marie Auguste François Xavier Comte,1798年1月19日-1857年9月5日)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创始人,1798年1月孔德出生于蒙彼利埃的一个中级官吏家庭,在其著作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整个19世纪,值得一提的法国社会学家屈指可数,但作为实证主义的创始人,社会学之父的奥古斯特·孔德(AugustComte,1798-1857)却当之无愧。他创立的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代表作有:《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等著作。

二、生平

1798年1月孔德(英译Auguste Comte)出生于蒙彼利埃的一个中级官吏家庭。1817年8月,他成为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1830年,《实证哲学教程》第一卷出版,稍后其他各卷(共六卷)陆续出版。1838年出版的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1844年孔德遇到对其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德克洛蒂尔德·德沃。受德沃影响,孔德创立“人道教”,并成立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实证主义学会”,设计了一整套宗教仪式和僧侣制度。1857年9月,孔德在巴黎因癌症逝世。

三、实证社会学概念的提出

孔德认为,为了摆脱社会危机,重建社会秩序,必须创建一门新的知识与信仰体系,即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将科学的实证方法运用到社会、政治、道德以及宗教等问题上。这就是社会学。

1、实证的含义

孔德是西方社会学史上最早把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实证主义的欧洲思想家。在孔德看来,实证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是现实的,而不是虚幻的;(2)是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3)是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是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2、实证社会学原则

孔德认为,社会学实证主义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方法论上追求自然科学主义倾向。孔德认为,社会学应当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并采用其它科学方法;它主要依据自然规律去解释社会现象;

(2)认识论上追求经验主义:孔德认为,社会学可以解释经验、感觉以及其它可实验性的知识或材料;

(3)追求价值中立: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它只与“是什么”有关,而对“应该是什么”不感兴趣,因此,它是价值中立的。

3、人类思想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圣西门早就说过,一切科学都从假说开始,经过由简到繁、由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而以实证结束。孔德对此进行了系统化,认为每一种知识、人类的发展都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以及实证阶段。

第一,神学阶段,这是人类思维的起点以及初级阶段。神学占据统治地位,人们往往追求事物的本源,把自己无法认识的对象都归结为“神”,这是一种虚构的状态;

第二,形而上学阶段,这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人类乞求于抽象的实体,以抽象的概念、实体代替了神,运用形而上学解释一切;

第三,实证阶段,这是人类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类努力寻求事物或现象的客观规律性和实证性。也就是说,人类不再探求宇宙的起源、不再探求“事物的原理与原因”,而努力发现事物的实际规律。

孔德认为,一方面,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要经过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另一

方面,不同学科之间的进化和发展也体现了这三个阶段,处于最高阶段的就是社会学。

当然,孔德这样划分有其积极德因素,那就是肯定了人类思想的发展性进步性;但是他划分这三个阶段也缺乏必要的、科学的依据。

四、孔德的社会秩序理论——社会动力学

孔德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是有规律的,与人类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相对立,社会变迁也应该有三个阶段:

1、军事阶段(中世纪之前):强调君权神授,以城邦制为基础,人们对神、君主无限的崇拜;

2、过度阶段(中世纪至工业革命):由君主制逐渐走向共和制;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人类开始设法征服、掠夺自然;到了过渡阶段的晚期,实业家逐渐成为社会的精英;

3、工业社会(16世纪以来):产生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人类设法开发资源;资本家、实业家成为社会精英;劳资矛盾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五、孔德的社会秩序理论——社会静力学:关于社会内部结构的学说

1、静力学相当于解剖学;

2、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的基础。孔德认为人的本性有两种:利己心和利他心。社会之所以动乱,就在于利己心大于利他心。所以,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利己心等于利他心社会才能够稳定;

3、家庭是利己心与利他心相结合的地方,这是由于在家庭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通过家庭结成小群体;

4、家庭分工与合作就结成了社会,但是家庭的功能比较单一,而社会功能比较复杂,所以必须要进行社会控制,才能保证社会的协调发展。

六、宗教学——人道教

孔德从自然科学出发来讲哲学,并且要建立科学的哲学,但最后却跌落到宗教的境地。他为了维护已经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晚年十分热心于建立“人道教”。孔德宣称,人道教不是对天主教、基督教的完全否定,而是在天主教、基督教基础上的发展。天主教、基督教在历史上是有功绩的,肯定神的存在虽然是不科学的,但宣传爱的思想却是起了进步作用。人道教就是对基督教、天

主教爱的思想的发展,并且只有人道教才是真正的、完全的、永恒的、爱的宗教,其他宗教都是一种暂时的宗教。孔德认为,对个人来说,人类是最高的存在物,具有上帝的地位,应当对之服从和崇敬。实证时代的人们应该象基督徒崇拜上帝一样地崇拜人类,也就是要把实证主义变成一种宗教。由于这种宗教崇拜的是人类,是作为爱的化身的道德实体,所以叫做人道教。人类的存在完全取决于将人类的各个部分联结在一起的相互之间的爱,因此,爱是人道教的宗旨。对人类的崇拜可丰富人们的感情,丰富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的行为趋于高尚并充满活力,使社会保持稳定的秩序和适宜的进化速度。为了使人道教精神能够贯彻执行,孔德还制定了一套教阶制度和宗教仪式,并要求建立人道教教堂。他自己为教主,实证主义者为传教士,把人道教发扬光大。孔德努力的结果,人道教在英、法和南美的一些国家曾一度流行,但并未产生大的影响。人道教信仰的对象是“人类”,是“过去、现在、将来的人类”,是一个人类的“大我”。人道教提倡崇拜人类,崇拜人类生活于其上的地球,崇拜“万物之灵”。

七、小结

尽管孔德公开抨击形而上学、反对抽象思辨,但他自己的社会学学说中思辨色彩仍很浓、主观臆造成分还颇多,加之他喜欢作具体的社会预测,其中不少又未能如期实现,这些都大大影响了他的声誉。故而不少社会学家认为孔德只是社会学名义上而不是实际上的创始人。但我们不应因此忽略他对社会学的如下贡献:他不仅首先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还认定必须运用类似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使实证主义社会学成为社会学的主流并一直延续下来;他提倡社会研究的整体观,主张将特定社会现象放入更大的社会背景中,考察它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整体之间的关系,这一思想为社会学的重要流派结构功能论所继承;他将社会学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强调将对社会的结构分析和动态考察结合起来,这样的基本思路也为以后的许多社会学家所采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