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一)
张涛/ 执教、整理
该课获2012 年山东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一、介绍背景,谈话导入
师:曲阜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当年的鲁国国都。2700 多年前,在曲阜北部的长勺,齐鲁两国交战,史称“齐鲁长勺之战”。这场战役中,鲁国以三万兵力战胜齐国三十万大军,以弱胜强,《左传》中对此次战役有专门记述。生活在鲁国这方土地的我们,对此应该倍感自豪。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与此相关的《曹刿论战》。(师板书题目。)
二、梳理字词,理解文意(①采用齐读、自由朗读方式熟悉课文②让学生提出疑问,解决字词难点。)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对文章内容已有所理解。现在,请大家挺直腰板,捧起课本,齐读文章。
(生齐读。)
师:读得字音准确、节奏清楚,读得投入、用心。老师听出了一种胜利者的自豪感。这篇文章的注释非常详实,同学们理解起来相对会比较容易。单元学习提示中特别强
调要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并联系所学内容,说说发现或疑问。(屏显。生自由朗读,圈画字词。)
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同学一边画一边写,这就是批注读书法。它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大家读书习惯真不错。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或疑问?
生:老师,“忠之属也”中的“属”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能帮助她?
(生没人举手。)
师:学习文言文,要借助注释和《古代汉语词典》。这个词语注释中没有注解,老师查阅了词典,“属”常用的义项有这样一些———(屏显。)
①连接;②通“嘱”,嘱托;③归属;④类;⑤部属。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忠之属也”中的“属”属于哪个义项?
生:我认为是“类”的意思。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同学们再看一下我们学过的这些句子。其中的“属”如何解
释?
(屏显。)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神情与苏黄不属。
(《核舟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属引凄异。(《三峡》)
(生逐一解答。)
师:学习文言文,要注重积累,这样我们才能温故而知新。谁还有
自己的发现或疑问?
生:我发现这篇文章中的“之”字很多,它们的意思也不一样。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发现,“之”字一词多义,我们看一下“之”
的义项。
(屏显。)
①到……去;②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他们”等;③相当于“的”;
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⑤倒装句的标志;⑥补足音节,没有实义。
师:我们一起来梳理文中“之”的用法。
(屏显。)
①肉食者谋之;②小大之狱;③忠之属也;④公与之乘;⑤公将鼓之;⑥公将驰之;⑦登轼而望之;⑧故克之。
(生交流解答。)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屏显。)
1.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生逐一解答。)
师:大家很善于梳理区分文言词汇,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通过充分预习,都有独到的发现。哪位同学能用曹刿的口吻给大家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一女生熟练讲述故事,师生鼓掌。)
师:你的表现太棒了!讲得绘声绘色,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历史的场景中。三、曹刿“论”战,理解人物(①主要从“战前之论”“战时之论”“战后之论”分析人物②采用分角色朗读、文本补白法、理解背诵法。)
师:《左传》分年记事,没有题目,于是后人就以战事发生的地点长勺为文章命题,以“齐鲁长勺之战”为题,而编者却用“曹刿论战”为题。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引发学生讨论)
(生无人举手。)
师:同学们自由发表见解,要自信嘛!
(生小声交流,一生举手。)
生:我认为“曹刿论战”好,突出了曹刿这个人物形象。
生:“齐鲁长勺之战”,讲的是作战过程,而“曹刿论战”是突出“论”,突出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论述。
师:大家说得很好,曹刿论战,重点在论,通过论来突出曹刿对战争的见解。那么,曹刿在战前是如何论战的?我们齐读第 1 段。
(屏显。)
战前之“论”。
师:请大家在课本上画出曹刿战前“论”战的语句。
(屏显。)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师:大家能从曹刿论述战前准备的语言中发现什么特点?
生:前两句是否定,最后一句是肯定。
师:曹刿为什么要否定鲁庄公
的前两个方面呢?
(屏显。)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生:这些都是小惠、小信。
师:你能具体说一下这两句的意思吗?
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来报告。
师:大家认为这种小惠、小信能带来什么结果?
生:这种小惠只能照顾身边的一些人,这种小信只是寄托在神灵身上。
师:对啊。请注意这两个句子:一是庄公“必以分人”,二是曹刿“民弗从也”。人,身边的人;民,百姓。惠及身边的少数人,百姓不能普及,无关战事全局;宗教性礼仪,不是对民众的真诚许诺。因此,这两个方面都被曹刿一一否定。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读出曹刿对鲁庄公的否定。一人演鲁庄公,一人演曹刿,我们就近的两人试着读一下。(分角色朗读)
(生试读。两男生展示读,读得平淡无味。)
师:我感觉,读得味不足。你想,这些小恩小信,是不能决定战争胜利的。来,摇着头读出这种否定。
(生摇头读,读得语气坚定;听课老师笑。)
师:我们看鲁庄公提出的第三点,齐读这句话。
(屏显。生齐读。)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师:为什么曹刿对此予以肯定?
生:对老百姓尽责,实事求是。
师:尽心务实,能够惠泽百姓。国君忠事则民从矣。庄公三答,终有所悟。我们来读出这种肯定的语气。(生齐读。)
师:通过曹刿对庄公的三评,可以看出曹刿有怎样的思想?
生:“以民为本”的思想。
师: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在曹刿的引导下,庄公得到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可以看出曹刿对这次战争有深远的考虑。在他们的对话中,闪烁着思想的火花,真是言简义丰。古代文学经典应该多加背诵,老师这里有一个很好的背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