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吸收制剂.ppt
经皮吸收制剂
3. 氮酮类及其同系物:
4. 表面活性剂:阴、阳、非、卵磷脂
5. 角质保湿及软化剂:尿素、水杨酸、吡咯酮类
6. 贴烯类:薄荷醇、樟脑、柠檬酸等
可编辑课件PPT
10
二)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技术 1. 物理学方法: 2. 化学方法: 3. 生物学途径:
可编辑课件PPT
11
第二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
一、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内容 一)经皮吸收制剂的处方研究步骤 1. 处方前工作 2. 处方设计与实验室评价 3. 临床评价与生产
使用清洁方便,便于安装
供应室和接受室内都有很好的搅拌和控温装置.
挥发性的药物与介质在供应室内不会挥发
接受室有适当的容积,能在实验过程中维持漏槽条件,接 受介质与皮肤的接触界面不残存气泡和不形成屏障,易观 察与采样
皮肤夹在供应室与接受室之间,皮肤的屏障层不会受损害
可编辑课件PPT
19
体外经皮吸收的研究
经皮吸收制剂既可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身治
疗作用。
可编辑课件PPT
1
2. TDDS优点
1)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 活,提高了疗效;
2)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增强了治疗效 果,减少了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3)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善患者用药顺 应性;
4)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间差 异和个体内差异;患者可自主给药;
3. TDDS的局限性:大多数药物的皮肤透过率很低
可编辑课件PPT
2
二、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与吸收途径
一)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 1. 角质层: 2. 生长表皮: 3. 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 4. 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皮脂腺等
第八章透皮给药制剂详解
5 熔点与热力活度
熔点高的药物和水溶性或亲水性的药物,在角质层 的透过速率较低。 药物透皮吸收的速度依赖于药物热力学活度,其活 度在饱和状态下最大。
20
二、TDDS中常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能够渗透进入皮肤,降 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降低皮肤的屏障功 能,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第八章 透皮给药制剂
1
本章内容:
概述 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技术 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
2
第一节
概述
一、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
透皮给药系统或称经皮治疗系统是指经皮给药的制 剂 , 即 透 皮 制 剂 。 (TDDS: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TS: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
4 .皮下组织:皮下组织是一种脂肪组织,主要成分为 6 种脂 肪酸:肉豆蔻酸、油酸、硬脂酸、亚麻二烯酸和十六碳烯酸。 皮下组织可作为脂溶性药物的贮库。
10
药物在皮肤内的扩散过程,有两条途径: 表皮途径 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被毛 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主要途径 皮肤附属器途径 毛囊、皮脂腺、汗腺—— 次要途径 一些离子型和水溶性大分子药因难于通 过富含类脂的角质层,多通过第二条途径 进入。
优点:
可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 灭活。 维持恒定的最佳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减少胃 肠给药的副作用。 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差 异,且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也可以随时停止用 药。
6
口服给药与透皮贴剂的作用比较
7
芬太尼透皮贴剂临床应用课件
团结 和谐 健康 快乐
透皮给药系统的优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用药部位在体表, 可随时中断给药, 易被病人接受
药物吸收不受消 化 道 内 PH 、 食 物和药物在肠道 内移动时间等复 杂因素影响
避免药物在肝脏 的首过效应,提 高了生物利用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发展历史
➢1990年、储库型芬太尼透皮贴剂由强生公司上市,上市后,在国际上得到普遍应用 ➢1999年7月、储库型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由西安杨森制药引入中国,批准用于慢 性中重度癌痛的适应症 ➢2005年国产储库型芬太尼透皮贴剂(芬太克)由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上市 ➢2007年8月、骨架型芬太尼透皮皮贴剂(多瑞吉)在中国上市 ➢2002年、SFDA和卫生部批准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慢性非癌痛的适应症 ➢2013年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锐枢安® )上市
可持续给药72h 减少给药次数和 数量、避免峰谷 现象,减少药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药代动力学及临床意义
➢ 经皮肤吸收:避免口服,给吞咽困难或严重呕吐患者带来福音;吸收不受胃肠道状态影响 ➢ 不经胃肠道,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极少结合胃肠道阿片受体,降低恶心、呕吐尤其是便秘的发生;
芬太尼透皮贴适用患者类型
芬太尼透皮贴剂 适用患者类型
❖ 口服药物吸收不佳的患者 ❖ 接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 ❖ 轻中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 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的患者 ❖ 老年患者
团结 和谐 健康 快乐
透皮给药系统概论
透皮给药系统概论一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特点、发展1 概念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吸收制剂(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ransdermal thrapeutic systems,简称TDDS,TTS):指经皮肤贴敷方式用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
2 特点(1)透皮给药系统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灭活,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
(2)维持恒定有效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毒副反应。
(3)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效能,延长作用时间,避免多剂量给药,使大多数病人易于接受。
(4)使用方便,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也可以随时撤销用药。
3 发展自1981年美国上市第一个用于治疗运动病的TTS—东莨菪碱贴剂以来,现已有多种透皮吸收制剂,如:硝酸甘油、雌二醇、芬太尼、可乐定、睾酮、尼群地平、噻吗洛尔等TTS应用于临床受到普遍欢迎。
我国医药学家对经皮给药早有认识,在我国的医学典籍中收集了大量的用于局部和治疗内科疾病的膏药处方。
近几年来各种形式的中药外用治疗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等内科疾病取得了一定成绩。
目前国内正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研究使之提高,将使祖国的医药学得以发扬光大。
同时对TTS的研究也作了大量的工作。
硝酸甘油、东莨菪碱、可乐定等药物的TTS制剂已获准生产,并对多种药物如:激素类(睾酮、18一左炔诺酮)、止痛药(度冷丁、酮洛酸)、戒烟(毒)药(尼古丁)、呼吸系统(茶碱)、心血管系统(硝苯地平、噻吗洛尔)等药物的TTS进行了研究。
为了使更多的药物能经皮给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TTS研究的重要内容是:(l)对TTS的基础材料的研究;(2)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3)寻找改进药物透过皮肤屏障的有效方法。
二透皮给药系统的分类及组成1 复合膜型复合膜型透皮给药系统由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胶粘层和保护膜组成。
透皮制剂辅料及雾剂辅料
第十二章透皮制剂辅料第一节概述一、定义透皮给药系统(TDDS)或称经皮治疗系统(TTS),是指药物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
常用的剂型为贴剂,还有软膏剂、硬膏剂、涂剂和气雾剂等。
透皮吸收制剂的优势:与传统给药方式不同的是,经皮给药制剂具有控制释放药物、延长有效作用时间、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对胃肠道的副作用、避免注射给药带来的疼痛、患者可自主用药以及减少人体血药浓度出现峰谷的变化等优势。
许多抗癌药物在使用较大剂量时会产生不良副作用,如肝脏毒性等。
由于经皮给药可以避免首关效应,因此,通过经皮给药减少给药剂量的方法可降低抗癌药物对人体全身的毒性。
同时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患者可自主用药,也可随时停止用药。
但是,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原因,很多药物穿过皮肤的通透率很低,经皮到达体内的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透皮吸收促进剂(PE)的应用,为TDDS的研究与应用带来了契机。
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能够渗透进入皮肤降低药物通过皮肤阻力的材料,可以辅助药物穿过角质层、扩散通过皮肤,由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
主要应用于透皮吸收给药制剂制剂(TDDS),达到局部用药全身起效的作用,发挥全身系统治疗作用。
主要包括有机醇类、酯类、月桂氮卓酮、表面活性剂、萜烯类等。
二、药物透皮吸收的促进方法1、药物吸收途径① 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经毛细血管转移进入体循环,为主要途径(体表面积1.5-2m2)。
② 通过毛囊与皮脂腺:皮脂腺分泌物为油性,利于脂溶性药物的穿透,加表活剂可促进。
③ 汗腺:仅占皮肤面积的0.1~1%。
2、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1)皮肤的水合作用:对水溶性药物的促进>脂溶性药物,含水量达50%以上时,药物的透过性可增加5~10倍。
(2)角质层厚度:足底>手掌>腹部>背部>前额>耳后和阴囊;老人>儿童,男人>女人。
透皮给药制剂课件
-透皮给药制剂
33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页。
E-TRANS® 芬太尼透皮贴-患者 自控止痛(zhǐ tònɡ)疗法 (PCA)
静脉PCA: 必须给仪器设置程序,并需通过静 脉导管给药
E-TRANS® (芬太尼): 预置(yùzhì)程序,无 损伤给药
-透皮给药制剂
34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页。
Macroflux® 系统(xìtǒng)用于控释贴剂 的使用和药物输送
2、通过皮肤的附属器产生药物的传递透过通道 在超声波的放射压和超微束作用下形成药物的传递通
道。 影响超声波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因素:超声波的
波长 ;超声波的输出功率;药物的理化性质
-透皮给药制剂
31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页。
(三)无针注射(zhùshè)系统
-透皮给药制剂
32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页。
为脂溶性药物的贮库。
-透皮给药制剂
9
第十页,共五十页。
药物在皮肤内的扩散过程,有两条途径:
表皮途径 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被毛细 血管吸收(xīshōu)进入体循环——主要途径
皮肤附属器途径 毛囊、皮脂腺、汗腺—— 次要途径
一些离子型和水溶性大分子药因难于通过 富含类脂的角质层,多通过第二条途径进入。
本章 内容: (běn zhānɡ)
概述
(ɡài shù)
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技术
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
-透皮给药制剂
1
第二页,共五十页。
第一节 概述(ɡài shù)
一、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
透皮给药系统或称经皮治疗系统是指经皮给药的制剂,即 透皮制剂。(TDDS: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TS: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
药剂学-透皮给药制剂
用于经皮麻醉的SonoPrep的利多卡 因在42病人的临床实验中,使用 SonoPrep的部位的麻醉时间由1小时 减少到5分钟。
(三)、物理方法
3 、 无针注射系统
利用N2超高速流体通 过对固体粒子进行加速 使药物粉末穿透角质层 释放到表皮和真皮表面, 此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无 需在角质层上做功即可 将固体药物粉末通过皮 肤释放到体内。
1、二甲基亚砜 (DMSO)
(1) DMSO ? 吸收促进机理:与皮肤相互作用和对药
物增溶。 ? 缺点:具有皮肤刺激性和恶臭。 (2)癸基甲基亚砜(DCMS ) ? 用量较少,对极性药物的促进能力大于
非极性药物。
2、氮酮类化合物
? 对亲水性药物的吸收促进作用强于亲脂 性药物。
3、表面活性剂
? 表面活性剂自身可以渗入皮肤并可能与皮肤成分 相互作用,改变皮肤透过性质。
三、提高透皮吸收的方法
(一)、化学方法(Chemical method) :
1、透皮吸收促进剂 2、前体药物
(二)、药剂学方法(Pharmaceutical method) :
1、脂质体
2、醇质体 3、传递体
(三)、 物理方法(Physical method) :
1、离子导入 2、超声波 3、无针注射
药物包裹在脂体中。 只能使药物停留在角质层的表面,药物无法深入 透过皮肤,不可用作药物载体。
(二)、药剂学方法
2、 新型脂质体(传递体, transfersomes )
变形能力比普通脂质体大 5个数量级 可穿过自身大小 1/5的小孔 高度亲水,可顺水化梯度穿透皮肤 可转运各种极性及分子量的药物透过皮肤 制备脂质体材料及脂质体本身的稳定性等 仍是这项技术需要面对的问题 维生素C? 维生素C棕榈酸酯 酮洛芬? 酮洛芬异丙酯
透皮吸收制剂-药剂学课件
分类
按作用方式分类,靶向制剂大体可分为三类: 1、被动靶向制剂: 也称自然靶向或微粒靶向制剂,载药微粒在体 内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摄取,并通过 正常生理过程运送至肝、脾等器官。 其靶向性主 要取决于其微粒大小。
2、主动靶向制剂 指以经过修饰的药物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 定向地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
第十六章
透皮吸收制剂
Logo
第一节 概述
透皮吸收制剂(TDDS): • 又称透皮给药系统或透皮治疗制剂。 • 系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 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 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
优点
不经过肝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 血药浓度时间图象合理化 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 避免了多剂量给药,增加顺应性 释放药物的可撤性,允许随时移去药源 降低病人个体之间和个体内的差异 可以自己用药
3、皮肤样品 选择人体皮肤作为经皮吸收制剂药物扩散研究 的模型是最为理想的。 其次,选择动物的皮肤。
二、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控制
1、释放速率、透皮速率和释放度 (1)释放速率与透皮速率 释放速率是考察经皮吸收制剂重要的质量指标。 通常,释放速率应小于药物的透皮速率,否则,将会 出现药物的释放量大于皮肤透过量的情况,此时,药物的 吸收则更大程度受到皮肤性质的影响。 (2)释放度 释放度是用于控制生产重现性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美国药典》23版及FDA针对经皮吸收制剂,提出了供 研究其释放度测定的系列不同方法
第十七章 靶向制剂
Logo
定义
• 靶向制剂:是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 环,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 构的给药系统。 • 理想的靶向制剂应具有三个基本要素: • 定位浓度、控制释药、无毒可生物降解。
透皮给药制剂
主要包含含量测定、体外释放度检验,体外经皮 透过性测定及粘着性能检验等。
2、体内评价
主要是指生物利用度测定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透皮给药制剂
第38页
(二)其它一些质量控制
粘性是TDDS制剂主要性质之一。
1、粘附力测定
粘附力指是贴剂与皮肤或与基材充分接触后产生 抵抗力。
通常采取测定剥离力方法,普通使用剥离角度为 180°。
药品释放是先溶解在水溶性聚合物中,继而向骨 架分配,扩散经过骨架到达皮肤表面。
透皮给药制剂
第19页
三、经皮吸收制剂分类
包囊储库型:
将药品制成微型胶囊后分散在胶粘剂中,涂布在 背衬膜上,加保护膜而成。亦能够将经皮吸收促 进剂制成微型胶囊,与药品一起分散在压敏胶或 聚合物骨架中,促进剂释放速率控制药品经皮吸 收速率。
透皮给药制剂
第14页
三、经皮吸收制剂分类
充填封闭型:
与复合膜型不一样是其药品储库是液体或软膏和 凝胶等半固体充填封闭于背衬膜与控释膜之间。
透皮给药制剂
第15页
三、经皮吸收制剂分类
多储库型:
该类系统能够有经皮吸收促进剂和药品两个储库, 二者之间用控释膜隔开,控释膜用于控制经皮吸 收促进剂释放速度进而控制药品经皮吸收速度。 该类系统适合用于药品与促进剂长久接触会产生 相互作用或促进剂需控制释放情况。
透皮给药制剂
第16页
三、经皮吸收制剂分类
使用者活化型:
有些药品制成经皮给药系统在存放过程中不稳定, 为克服这个问题,有些人设计了(UATS),这种系 统含有没有渗透活性药品及活化剂,二者之间由 隔膜分隔开,无渗透活性药品在存放过程中较稳 定,应用前使用者稍施压力使隔离膜破裂,无渗 透活性药品与活化剂混合转变成具渗透活性药品。
中药镇痛透皮吸收制剂
四氢巴马停, 即延胡索乙素, 内服产生类似吗啡及可 待因的 效果, 能显著提高痛闭, 有镇静、 催眠和使肌肉 松弛、 解痉等效用, 而没有吗啡易成瘾等副作用。 ‘ 本研究室将该处方进行剂型改造, 采用现代透皮 吸收技术将其从内服改为外敷, 具有安全、 有效、 使用 方便等优点。目 前, 我们已成功制备成金铃子散的软 膏制剂和巴布制剂, 临床适用效果令人满意, 工艺达 到中试水平。 以金铃子散为处方的透皮吸收制剂及其 用途已申请国家专利。
景广阔。
工艺流程
4 0 0 公斤/ / 4 、 时( 2 0 0 0 吨/ 年) 马铃薯颗粒全粉生产 线: 原料*粗洗、 去石*精洗”蒸汽去皮。分离*切 片、护色*蒸煮。冷却*制泥*调配、气流干燥* 分离*成品
主要技术指标 ຫໍສະໝຸດ 马几 - 认扣 - ‘ ‘
香黑 页' I全 粉 生 产
方米。
公用设施
变电站、 锅炉房、 成品库、 原料库、 堆场、 办公室、 化验室等。 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东校区) 科研处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 7 号 邮编: 1 0 0 0 8 3
电话: ( 0 1 0 ) 6 2 3 3 6 2 4 8
《技 冰 薰贯 蓄、 触2 0 0 8 / 2
.
万方数据
单位: 天津大学科技处 地址: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 2号
邮编 : 3 0 0 0 7 2
电话: ( 0 2 2 ) 2 7 4 0 5 7 4 5
马铃薯颗粒全粉是将马铃薯经去石、 清洗、 去皮、 1 、 生产率: 2 0 0 0 吨 / 年。 切片、 预煮、 冷却、 蒸煮、 混合、 干燥、 分级后, 制成的颗 2 、 全粉得率: . 2 0 % . 粒粉状产品。该产品保留了马铃薯的全部营养和风 3 、 产品质量: 呈白 色或微黄色、 无异味, 符合国 味, 是当今流行快餐食品的主要原料。 家卫生标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随着快餐 4 、 生产线耗水量: 1 0 吨/ / J 、 时( 处理水) 。 业、 西餐业的发展, 人们对以马铃薯全粉为原料加工 5 、 生产线耗汽量: 1 0 吨/ i 4 、 时。 的快餐食品特别青睐, 市场的消耗量逐年增加, 由此 6 、 装机容量: 2 0 0 K V A o 对马铃薯全粉的 需求量也日 益扩大, 颗粒全粉市场前 , 厂区占 地2 0 0 亩, 生产线占 地面积1 0 0 1 ) 至1 2 0 0 平
透皮吸收制剂
材料选择
常用的透皮吸收制剂材料包 括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酯、 聚乳酸等
透皮吸收制剂的材料选择需 要考虑药物的性质、剂型、 皮肤类型等因素
材料的选择需要保证药物的 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材料的选择还需要考虑生产 工艺、成本等因素
质量控制
原料选择:选择高质量、纯度 高的原料
生产工艺:严格控制生产工艺 确保产品质量
上市后监测:在药物上市后对药物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持续监测
有效性评价:评估药物对志愿者的 病情改善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07
透皮吸收制剂的未来展 望和研究方向
未来展望
技术进步:新型透皮吸收制剂 的研发和应用
市场需求:满足不同人群和疾 病的需求
安全性和效果:提高透皮吸收 制剂的安全性和效果
法规和标准:完善透皮吸收制 剂的法规和标准体系
优点:膏剂型透皮吸收制剂可以避免口服给药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 性
应用:膏剂型透皮吸收制剂广泛应用于皮肤病、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疾 病的治疗
代表药物:膏剂型透皮吸收制剂的代表药物有阿达帕林、维酸等。
贴片型透皮吸收制剂
特点:通过皮肤吸 收无需口服
优点:使用方便易 于携带
缺点:可能引起皮 肤过敏
应用:常用于局部 治疗如止痛、止痒 等
优点:药物释放稳定持续时间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应用:常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如关节 炎、皮肤病等
04
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工 艺和材料
制备工艺
原料选择: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辅料 制备方法:包括溶解、混合、涂布、干燥等步骤 质量控制:对药物的纯度、含量、稳定性等进行检测 包装和储存: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储存条件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透皮吸收制剂
透皮技术PPT课件
采用透皮技术将药物透过眼睑皮肤, 直接作用于眼球表面,治疗角膜炎、 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关节炎治疗
通过透皮给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关 节部位,减轻关节疼痛和炎症,如类 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系统治疗应用
心血管系统治疗
通过透皮给药,将药物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达到治疗心 血管疾病的目的,如高血压、心绞痛等。
呼吸系统治疗
利用透皮技术将药物透过皮肤吸收,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肺部,治 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治疗
采用透皮给药方式,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帕金 森病、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特殊疾病治疗应用
糖尿病治疗
通过透皮技术将胰岛素等 药物直接送达皮肤,降低 血糖水平,治疗糖尿病及 其并发症。
药物在表皮细胞间的转运
药物在表皮细胞间通过细胞间隙进行转运。
03
药物在真皮中的吸收
药物在真皮中被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进入体循环。
影响药物透皮吸收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分子量、脂溶性、极性等理化性质影 响其在皮肤中的渗透能力。
皮肤状态与疾病
角质层的屏障作用
角质层的厚度、脂质组成和含水量等因素影 响药物的渗透性。
作用
透皮给药系统通过皮肤给药,能够避免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副作用,同 时能够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 果。
透皮技术优缺点分析
优点 避免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副作用;
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
透皮技术优缺点分析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如婴幼儿、老年人等)。
皮肤的水合状态、角质层完整性及皮肤疾病 等因素会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
透皮吸收
定义:外用制剂施于正常的皮肤表面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称做透皮吸收。
途径: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透皮吸入可有三个途径:一为透过毛囊、皮脂腺,脂溶性药物分子可通过毛囊壁的上皮细胞进入血管较丰富的真皮和皮下组织;二为通过汗腺脉;三为通过角质细胞和细胞间隙。
上述三个途径中,以最后一个途径最重要,一旦药物透过角质层则迅速扩散,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
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皮肤条件①应用部位。
皮肤的厚薄、毛孔的多少等与药物的穿透、吸收有关。
②皮肤的病变及受损程度。
病变破损的皮肤能加快药物的吸收,药物可自由地进入真皮,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大大增加,但可能引起疼痛、过敏及中毒等副作用。
③皮肤的温度与湿度。
皮肤温度高,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吸收增加。
潮湿的皮肤,可增强角质层的水合作用,使其疏松而增加药物的穿透。
④皮肤的清洁程度。
洁净除去毛囊、角质层、皮脂腺上的堵塞物有利于药物穿透。
药物性质虽然皮肤细胞膜是类脂性的,非极性较强,一般油溶性药物较水溶性药物更易穿透皮肤,但组织液却是极性的,因此,药物必须具有合适的油、水分配系数,即具有一定的油溶性和水溶性的药物穿透作用较理想。
药物穿透表皮后,通常相对分子质量愈大,吸收愈慢,宜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小,药理作用强的药物。
基质的组成与性质基质的组成和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释放、穿透、吸收。
软膏中药物的释放在乳剂型基质中最快(与基质具有表面活性有关),动物油脂中次之,植物油中又次之,烃类基质中最差。
基质的pH值影响弱酸性与弱碱性药物穿透吸收,当基质pH 值小于弱酸性药物的pKa或大于弱碱性药物的pKa时,这些药物的分子形式显著地增加,脂溶性增大而利于穿透。
基质中含有其他附加剂能影响药物的吸收,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油脂性基质中能增加药物的吸收,丙二醇与表面活性剂同用,能促进水溶性药物穿透毛囊。
透皮吸收制剂PPT课件
1. 皮肤损伤
屏障作用减弱,吸收增加
2. 炎症
血流加快,药物更易透入
3. 皮肤水合程度 加。
含水量增加时,膜孔直径增 大,药物的渗透吸收增
第14页/共35页
影响皮肤吸收的物理因素
1. 湿度 2. 透皮吸收促进剂
第15页/共35页
影响皮肤吸收的药剂因素
药物浓度 一般浓度越高,吸收越多。 药物剂型 o/w型乳剂:水溶性药物易吸收;
第6页/共35页
表皮层
真皮层 2
1
皮脂腺
皮下组织
毛囊
汗腺
淋巴管
汗腺
1胶原纤维 2弹性纤维
神经纤维 血管
脂肪细胞
皮肤结构彩图
第7页/共35页
表皮层
表皮内无血管,任何损伤此层的操作均不会出血, 由于表皮层内无纤维组织,凡损伤深度不超过该 层的厚度均不会留下瘢痕。
第8页/共35页
--角质层 防水、防菌,保护作用 --透明层 控制皮肤水分,管制水分流失 --颗粒层 防止异物侵入,过滤紫外线
第28页/共35页
保护膜
保护膜也称为防粘材料,是一类能够降低压敏 胶表面能的塑料薄膜,避免压敏胶的粘附。常 用的材料有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聚丙烯等。
第29页/共35页
四 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
复合膜型TDDS的制备工艺流程
贮 药物 背衬膜
涂布 贮库层
库 压敏胶
贮库层 干燥
叠合
成
切割
品
胶 黏 层
药物
压敏胶
第11页/共35页
皮肤附属器
血管 淋巴管 神经 汗腺 皮脂腺 指(趾)甲 毛囊
第12页/共35页
药物的透皮吸收过程与途径
药物的透皮吸收过程:包括释放、穿透及吸 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底层 每一个表皮细胞都起源于此,是 皮肤细胞的“发源地”。含黑色素细胞,产 生黑色素的多少决定肌肤颜色。
表皮的结构与各层的功能
真皮层
真皮的结构示意图
当皮肤划伤深及真皮时,会产生疼痛,皮 肤会出血。创伤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大 量增生,伤愈后会留瘢痕。
皮肤附属器
等。丙二醇、甘油及聚乙二醇等多元醇也常作为 促进剂作用。 ? 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 溴化胺、苯扎溴铵、吐温 80等。 ? 其他透皮促进剂:尿素、挥发油如薄荷醇、松节 油等精油及氨基酸等。
三 透皮吸收制剂的赋形剂
透皮吸收制剂常用的赋形剂包括:
? 高分子材料、 ? 压敏胶、 ? 背衬材料 ? 保护膜
透皮吸收制剂
概述 皮肤结构与药物透皮吸收 透皮吸收制剂
概述
透皮吸收制剂(TDDS):
? 又称透皮给药系统或透皮治疗制剂。 ? 系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
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 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
优点
? 不经过肝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 ? 避免了多剂量给药 ,增加患者顺应性 ? 作用时间基本可控
屏障作用减弱,吸收增加
2. 炎症
血流加快,药物更易透入
3. 皮肤水合程度 含水量增加时,膜孔直径增 大,药物的渗透吸收增加。
影响皮肤吸收的物理因素
1. 湿度 2. 透皮吸收促进剂
影响皮肤吸收的药剂因素
? 药物浓度 一般浓度越高,吸收越多。
? 药物剂型 o/w型乳剂:水溶性药物易吸收; w/o型乳剂:油溶性药物易吸收。
压 敏 胶 液
药物
含 药 胶 液
背衬 膜
脱气
保护
涂
膜
膜
干燥
切割
叠
成
合 包装 品
表皮层
真皮层
2
1
皮脂腺
皮下组织
毛囊
汗腺
淋巴管
汗腺
1胶原纤维 2弹性纤维
神经纤维 血管
脂肪细胞
皮肤结构彩图
表皮层
表皮内无血管,任何损伤此层的操作均不会出血,由 于表皮层内无纤维组织,凡损伤深度不超过该层的 厚度均不会留下瘢痕。
--角质层 防水、防菌,保护作用 --透明层 控制皮肤水分,管制水分流失 --颗粒层 防止异物侵入,过滤紫外线
黏 附 层
背衬层 控 释 膜
防黏层
骨架扩散型TDDS示意图
微储库型TDDS示意图
药物分散于水溶性聚合物中,将此混悬液均匀分散在疏 水性聚合物中形成微小的球状储库
二 透皮吸收促进剂
透皮吸收促进剂
透皮吸收促进剂 指能够促进药物更快或更多地透入皮 肤内或透过皮肤进入循环系统,从而发挥局部或全身 治疗作用的一大类物质。它通过破坏高度有序的细胞 间脂质的结构、与角质层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以及改变 药物在载体与皮肤间的分配系数等方式,促进药物透 皮吸收。
? 药物性质 脂溶性药物较水溶性药物易吸收 药物颗粒越小越易吸收
透皮吸收制剂
透皮吸收制剂的类型 透皮吸收促进剂 透皮吸收制剂的赋形剂 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
一 透皮吸收制剂的类型
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膜控释型 分类
骨架扩散型
复合膜型 充填封闭型 聚合物骨架型 胶粘剂骨架型
膜控释型TDDS示意图
药物贮库
控释 膜
充填封闭型 TDDS的制备工艺流程
药物
混悬 介质
混合
药定 物量 混注 悬射 液泵
背衬膜 控释膜
成 型 机 械
保护 膜
压敏 胶
包成
装 机
品
械
聚合物骨架型 TDDS的制备工艺流程
亲水胶、 水、
丙二醇等
药物 (加热)
浇铸
切割
含 药 胶
凝 冷却 胶
圆 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背衬 膜
保护 膜
包 装成 机品 械
胶黏剂骨架型 TDDS的制备工艺流程
透皮吸收促进剂应具备的条件
? 对皮肤无刺激性、无药理活性、无过敏反应 ? 应用后起效快,去除后皮肤能恢复正常的屏障功能 ? 理化性质稳定、与药物有良好的相容性、无反应性 ? 无色、无臭
常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 二甲基亚砜及其同系物 ? 氮酮类化合物:月桂氮卓酮 ? 醇类化合物:包括各种短链醇、脂肪醇及多元醇
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主要是用作控释膜和骨架的聚合物。 1、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
2、聚氯乙烯 3、聚丙烯
聚乙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压敏胶
压敏胶 是一类受轻微压力就能够与皮肤紧密贴合、容 易剥离的粘胶材料。
?保证释药面与皮肤紧密接触 ?作为药物的贮库 ?控制药物的释放材料
背衬材料
背衬材料有聚氯乙烯、聚乙烯和铝箔等,用它们 制成多层复合铝箔。 背衬材料应有一定强度,能 支撑给药系统(药库、压敏胶等薄膜),并有一 定的柔软性和强度,对药物不渗漏,不与药物起 化学反应,耐水、耐有机溶剂。优良的背衬材料 还应有舒适感,透气性和封闭性。
? 血管 ? 淋巴管 ? 神经 ? 汗腺 ? 皮脂腺 ? 指(趾)甲 ? 毛囊
药物的透皮吸收过程与途径
?药物的透皮吸收过程: 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
? 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 ?表皮途径:药物透过完整表皮进入真皮和皮下 脂肪组织 ?皮肤附属器途径
影响皮肤吸收的各种因素
影响皮肤吸收的病理因素
1. 皮肤损伤
保护膜
保护膜也称为防粘材料,是一类能够降低压敏胶 表面能的塑料薄膜,避免压敏胶的粘附。常用的 材料有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聚丙烯等。
四 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
复合膜型 TDDS的制备工艺流程
贮 药物 背衬膜
涂布 贮库层
库 压敏胶
贮库层 干燥
叠合
成
切割
品
胶 黏 层
药物
压敏胶
保护膜
涂布 胶黏层 胶黏层 干燥
局限性
? 皮肤的屏障作用 ? 剂量不超过5mg为宜 ? 赋形剂和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皮肤刺激作用或接触
性皮炎
皮肤结构与药物透皮吸收
皮肤结构 药物的透皮吸收过程与途径 影响皮肤吸收的各种因素
皮肤结构
皮肤是一个组成复杂 ,多功能的器官 .它与环境相互 作用并适应环境 .它是一个化学屏障 ,物理屏障,是温 度调节的部位和末端的感觉器官 ,主要功能是对环 境刺激的反应和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