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15篇)
《草原》教学反思(15篇)《草原》教学反思1《草原》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在教学本课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__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教学这一课后,我的最大感受是感动,我被课文中所表现的蒙汉情深所感动,更为课堂上学生的那份热情而感动。
我觉得本节课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风光片、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受地域所限,大部分学生对大草原的了解不多,单纯的指名读从网上了解到的草原风情,又略显枯燥乏味。
因此,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播放风光片,然后问你们谁去过草原?说出你想像中的草原?然后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美妙的歌声马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此时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愉快的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以读为本,读中悟情《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因此,教学本课我始终把朗读放在了第一位。
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草原美景。
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教学中,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本自然段写了草原的景色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语句中能够体会出?学生们边读边画,讨论非常激烈。
汇报中,同学们各抒已见,能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找出草原景色的特点:大、绿、美。
整合提升阅读效率——《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回顾中整体把握文本结构 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 中“ 疾驰、 飞” 我能读出蒙古同胞骑马非常快, 师: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 草原》 一课 , 请同学们 回顾一下 , 作者 也 能看 出他们 非常 想见 到我 们 。 是 从 哪两个 方 面来 写 的? 师: 你很会 读 书 , 能抓 住 关 键 词体 会 。从 这 句 话 其 他 地 方还
师: 现在 , 同学们你们就是蒙古族 同胞, 能通过你动情地读 , 读 出这份 发 自内心 的热 情吗 ?选择 一个 你认 为 最感 人 的场 面 , 反 复练 读 。 生: 我读 的是“ 握手” 场 面 。( 生 动情 地读 ) 师: 听出来 了 , 手 是热 乎乎 的 , 心 也 是热 乎 乎 的。此 刻 握 住 的
一
、
生: 景、 人。
师: 写 人离 不 开事 , 主要写 了一件 什么 事 ? 生: 我们去草原访问 。 蒙古族同胞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 师: 按 照 这件 事情 的发展顺 序 , 作者 写 了几 个场 面 ? 生: 远迎、 握手 、 敬酒 、 款待 、 表演 、 惜别 。 ( 师 分 别相 机板 书上 述 词语 。 ) 第一课时之后, 文 本 的 主 要 内 容、 结构, 即文 本“ 写什 么” 、 “ 按 什么顺 序 写” 一定 要 了然 于胸 。 阅 读 教学 要做 到 。 三路合 一 “ , 首 先就是 循 着文 路 展 开 , 让听 课 的人 、 学 生 明 明 白白 , 知道 自己在 学什 么 , 按 照什 么顺 序学 的 。 二、 整 合读 的感 受 课文 1 节 按照 “ 天 空— —天 底 下—— 感 受 ” 的顺 序 描 述 了草 原 的景 色 。读 中感 受草原 美 、 品味草原 美 无疑 是教 学重 点所 在 。 师: 首先让我们在读中走进草原 , 一遍读课文一遍想象画面 , 体 会一 下 : 你觉 得草原 怎样 ? ( 生 自由读 课 文 ) 生: 美、 风 景如 画… … 师: 能 够读 出草原 的这 份美 吗 ?( 一 生读 ) 师: 小 丘是 绿 的 , 羊群是 白的。颜 色 鲜 明 , 给人 以生 机 勃 勃 的 感 觉 。老 师还 没 有 感觉 得 到 , 听 老 师读 一 遍 。 ( 师读 “ 在 天 底 下 轻 轻 流人 云 际” 一段 。指名 刚才读 的学 生再 读 , 有进 步 。 ) 师: 现 在 让我 们 静 静 的 回 味 一 下 , 草原 美 , 究 竟 美 在 什 么 地 方?你 能 用 “ 草 原美, 美在 — — , 美在— — , 美 在 ” 这样 的句式 说一 说吗 ?( 生 回味片刻 ) 生: 草 原美 , 美在 明 朗 的天 空 , 美 在 清 新 的空 气 , 美 在 碧 绿 的
草原教学反思教案模板(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1. 教学年级:六年级2. 教学科目:语文3. 教学内容:《草原》4. 教学时间: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学会生字词,如“毯、陈、会心、微笑”等。
(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4)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及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通过品味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3)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2)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天堂》,引导学生进入草原的意境。
(2)介绍作者老舍,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学生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那绿色真美啊!”4. 品味美景(1)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美景,如“那绿色真美啊!”(2)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5. 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2)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6. 总结全文(1)总结课文内容,回顾教学重点。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草原,热爱大自然。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结构。
(2)学生能够品味课文美景,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学生能够激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反思《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
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
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
学习课文,就是让学生理解这些美,从中受到美的教育。
成功之处: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利用多媒体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孩子绝大多数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
导入时,通过用多媒体播放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天堂》,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
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课文,抒发美的情怀三、启发想象,联想美的画面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根据积累语言文字想象的画面,唤起学生的直观表象,教学“一碧千里”这是一个从语言到表象的体验过程,因为美的本身是悟。
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把语言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不足之处:1、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过细,以致教学中时间比较仓促,最后有些“草草收兵”的感觉。
比如对重点语句中的理解,时间用得过多。
2、由于制作水平有限,不能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调出图片,只能按照固定顺序出示图片,教学显得不够灵活。
3、教学目标落实的不实。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反思文章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反思出自如:背诵第一自然段,没有时间完成。
4、远迎部分处理的较仓促。
5、反馈时提问的面不够广,优等生,中等生提问次数多,没有照顾到后进生。
6、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有待研究。
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2024年《草原》教学反思(精选15篇)
2024年《草原》教学反思(精选15篇)《草原》教学反思1一个学生在读了《草原》这篇课文后,写下了这么一段文字。
今天,我们学了《草原》这篇课文,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真是美不胜收。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把小丘柔美翠绿的特点写了出来,把小丘比作成一幅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难怪老舍先生写道:“在这样的境界里,连老牛和骏马也静立不动”。
是啊,连老牛和骏马都被这草原美景深深的陶醉了,又怎能不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假如我是歌唱家,我要让最美的歌声回荡在辽阔的草原;假如我是摄影师,我要用最高超的技术来拍摄这如诗如画的草原;假如……草原上风景美,草原上人们的热情更感人。
“不知怎么得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
”还端来了最出名的手抓羊肉。
鄂温克姑娘们唱的唱,跳得跳,表达着他们对汉族人民的友好和欢迎。
“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
”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一首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怪不得老舍先生在__最后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我觉得,这是对老舍先生语言魅力的另一个注解。
《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不过,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的难度,再加上__含义又较深,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挑战。
在讲课之前,我就在思考,如何能指导学生把这篇__学好呢?课后,我觉得蛮成功的。
现在把成功的做法总结如下:一.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才会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某种启迪。
在第一课时,我就播放了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投影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在音乐的伴奏下,我范读了全篇课文。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1.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蒙汉情深”。
2.研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喜迎远客、主客联欢。
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3.出示课件:(图片)草原风光。
欣赏草原风光,引导学生在欣赏图片中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然后进行下文的学习。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1.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课件:课文选段。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2.指名读,并提问: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3.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可换成什么词语?(自由、无拘无束……)(2)感受“洒脱”:没有红绿灯的规则,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的翠色欲流,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令多少人向往呀!(3)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三、感受“人情美”。
1.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草原》教学反思5篇
《草原》教学反思5篇《草原》教学反思1展示课《草原》在慎重的选课、团结的备课、说课中宣告结束了。
我全身心的投入到整个过程之中,备课过程的和谐之美让我收获了几许成长。
教学过程的不和谐之音,暴露了许多教育、教学的问题。
何校长和语文组的老师针对我的课堂提出了衷肯、宝贵的意见。
他们如同庖丁解牛,精妙的指出了失误的关节点,这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但是,从教一载以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问题不能克服?始终如一块磐石沉沉地压在我的胸口,让我喘不过气来;又如一团乱麻,让我在午夜梦回之际也不能沉沉入眠。
直到读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终于找到了完整答案。
她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当然。
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必将死去,但我们总是把那一天想得极其遥远。
我们处于精神活泼、身体轻快的健康状态,死亡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我们难得想到它。
日子延伸到无穷无尽的远景之中,所以,我们总是做些无价值的工作,几乎意识不到我们对于生活懒洋洋的态度有时我认为,如果我们象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这样的态度可以尖锐的强调生命的价值,我们每天都应该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
是的,我缺乏的正是一种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友善、朝气和渴望的态度。
在我的潜意识中,我只是一个新老师,有许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慢慢成长,我对自己很宽容,总是对自己说:这堂课上不好,没关系,有许多的下一节课可供我去弥补,殊不知一句话说得好:学生是经不起实验的!我可以慢慢的成长,而学生却不能,我应竭尽所能给他们以最好的护航。
假如我每天都带着这样的态度去生活: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假如我能带着这样的态度来工作:这是我上的最后一堂课。
我想一切都会发生改变。
我会用微笑、用友善、用朝气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用愉快上扬的调子与学生对话,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发言,对他们的回答给以发自内心的赞美;对他们的羞涩给以最为宽容的鼓励;我会露出大大的微笑,让他们感受到我的阳光;我会用上好公开课的态度来上好每一节课。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草原》教学反思1《草原》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了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在教学中,我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
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我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设置情景,充分考虑增强学生的吸引力,运用声像媒体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内容生动地、具体地表现了出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学生的个性在语言感悟训练中尽情的发挥。
这种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每个人的潜能,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1、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
为此我播放了一段韵律欢快的“鄂尔多斯舞曲”。
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
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维,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挥。
当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后,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尽情的享受着蒙古人民的热情。
文本融化了成孩子们的智慧,欢快祥和的音乐中促成了孩子们语感的形成。
在本节课教学接近尾声时,伴随着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再次让学生整体读课文,感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把这节课带入了高潮,虽然话已尽,但是情未了,__的中心又一次得到提升。
2、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
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在研读“喜迎远客”时,我出示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抓住“襟飘带舞”“飞”“欢呼着”等重点语句感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通过优美的画面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到“盛情款待”的美好境界。
“奶茶、奶豆腐、奶酒,大盘的手抓羊肉”画面的出现,使孩子们不知不觉的兴奋起来。
场面隆重而热烈,感受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出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的真挚感情。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教学中,从学生的阅读欣赏—展开想象—品词析句—自主感悟等环节,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体性、探究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我认为孩子们的理解和想象是可以超越文本的。
比如说,在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这句话时,民主平等的气氛让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
我问:“为什么草原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时,有学生这样回答:“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猛然间换了一个环境,心情豁然开朗,他不但看到了明朗的天空,还看到了羊群、小丘、骏马,都是那么美丽,他的心情很愉快,所以看什么都觉得可爱。
”也有学生那喧嚣的城市天空与草原的天空作比较,来衬托草原天空的可爱,从学生精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们身上的创造潜能被挖掘出来了,教师要有一双神奇的眼睛,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从不同的方面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这节课,课堂教学很吸引学生,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图片、音乐吸引了他们、感动了他们,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给了学生说真话的机会。
但遗憾的是,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却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来肯定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信,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
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
针对这项弱势,我觉得,单纯的学习几句表扬的常用话语,是不会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的。
学生是发展的,课堂是发展的,知识是发展的,所以深入学习新课程下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个性、气质差异,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让自己的眼睛充满“神奇”的力量,能够轻易的捕捉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也可以促使学生入情入境。
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只要声音大而清脆,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
其实,并不是这样,学生并不喜欢这种一个调子下来的声音。
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越来越感觉到,语文教学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当执教者真正爱上它时,才会由内而外的透出灵气。
语言是有血有肉的,激情澎湃的语言具有更大的感召力。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2.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2.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3.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回顾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积累:师生合作背诵第1自然段。
(学生背诵写景的句子,教师背诵抒发感受的句子。
)2.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同胞的热情与友好。
【设计意图】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衔接上节课内容,又可以让学生重温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二、合作共读,体味风情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创设情境:“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听!(课件播放《赛马》中万马奔腾的视频片段)(2)引发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2.师生共读,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老舍先生是怎样描绘与蒙古族同胞见面后动人的场景的?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概括场面: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3)合作交流: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相机板书。
《草原》教学反思(优秀5篇)
《草原》教学反思(优秀5篇)《草原》教学反思篇一《草原》这篇课文,是老舍优秀的名篇。
文章语言优美,描会了引人入胜的草原风光。
在文章中,老舍用舒缓的笔调描写了第一次访问草原时的所见所闻,用洗练的文字将写出了草原美丽动人的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全文散发出“景美,人更美”的思想,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一下几点展开教学。
一.激起兴趣,描述草原概貌对文字的品味是以朗读为基础的。
因此,在教学伊始,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很重要的环节。
我利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如分组读,男女生齐读,赛读等方式进行展开。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把握,让学生对老舍笔下“草原”这一美丽的景色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朗读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心中的印象,告诉大家,你觉得草原是怎样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鼓励学生自我思索,不仅对口头表达能力起到锻炼作用,也培养了想象能力。
二.精读课文,感受“景美和人情美”(一)理顺课文中心思路。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然后提出问题,你从文章中感受到的草原时什么样的?你是怎样感受到的?学生的回答是自己对文章的自主感悟。
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对草原的美丽有了进一步体会。
交流感受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哪些文字能让人感受到草原美丽?从而深入到重点的句段或字词去品味草原的美。
重点品味文章的一二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用得很恰当,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阅读中,体会草原“一碧千里”的优美景色。
同时,也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对草原美景进行展现,使学生能直观感受草原美景。
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想象变为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训练字词句段时,需要采取寻找经典句子、想象文中美景、谈论阅读体会等方式得以实现,因此,作为教学的一种工具,其辅助教学作用便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二)佳句重点学习,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句子,并且进行背诵。
对第一自然段的叙述方式和顺序进行讲解,并且督促和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2023年《草原》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草原》教学反思15篇《草原》教学反思1《草原》是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
__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__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
作为第二个课时的教学,我将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段,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展开想象,感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美好意境。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人情美。
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迎客待客话别)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勾画出来。
这一设计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
2.开展活动,突破难点。
我设计了以下活动:A 创设情境,模拟蒙古包外见面握手的场面。
B 假如你是客人,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会说些什么?C 如果我就是蒙族同胞,我来到美丽的阳城观光旅游,你们会怎样招待我?这些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语言的练习中,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1.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
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草原》教学反思(15篇)
《草原》教学反思(15篇)《草原》教学反思1寒假熟悉新教材的时候,我再一次被《草原》这篇课文吸引住了。
它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初次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安排的是两课时,按照作者旅游的顺序学习课文。
但是,真正学习时,我花了三课时,对原有教学设计也作了一定的修改,从风景、蒙古人两方面来感受草原的美,感觉较为理想。
一、我班的孩子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导入。
通过用多媒体播放七幅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程标准提倡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默读的指导,所以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引导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上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一碧千里”,“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着白色花朵”等景色十分迷人。
在读的过程中,采取了自由读、小组读、品读……最后我又为学生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草原的美景,收到语言美的熏陶。
三、感受蒙古人们的热情好客时,我先让学生找找从哪几方面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提炼: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然后课件出示: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让学生加到适合的词语前。
学生在完成词语搭配的时候,进一步感受到了“热情好客”,因而在学习小组学习时,重点把握较准确,还能从教材想开去。
学完全文后,我觉得有一点还不够到位,那就是学生的个别朗读,情感流露未得到充分体现。
《草原》教学反思2《锡林郭勒大草原》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广阔,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草原图画,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
《草原》教学反思(15篇)_1
《草原》教学反思(15篇)《草原》教学反思1《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__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张__老师今天展示了这节课,听完以后我有以下收获:首先,张老师用一些美景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张老师学习课文很有层次性。
先总体概括全文:快速浏览课文,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再重点品读草原美景这一段,先找中心句,圈关键词,谈感受,带感受,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好。
三,多种层次读课文,自由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指名读。
四,张老师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
写作方法很自然的出现在教学过程当中,例如:在品读第一段,老师问学生有什么感受,然后出示文中作者也有这样的感受,这样就叫情景交融;在后面的试背诵环节,又有写作顺序的指导,而这些写作方法正好为最后的小练笔环节做准备。
五,张老师特别细心,“渲染”和“勾勒”这两个词不好理解,张老师用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降低了学习难度。
六,张老师特别注重学生自身素质,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抬起头说话,声音响亮,显得自信。
班里学生状态很好,精神饱满,学习习惯好,无论是坐姿,还是齐读。
七,在快速浏览课文,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和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草原特点的句子,感觉张老师讲的快了些,给学生的时间有点短。
总之,张__老师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草原》教学反思2本课程包括歌曲《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欣赏曲目《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等内容,需3-4个课时完成。
我校三位老师分别上了唱歌课《草原上》、唱歌律动课《我是草原小牧民》及欣赏课《草原放牧》。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导入《草原上》采用了听音乐律动击拍的方式导入,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后面的歌曲学唱做好了铺垫,可谓一举两得。
《我是草原小牧民》采用的是教师手风琴演奏导入,教师精彩的表演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求知的目光,可谓事半功倍。
草原教学反思_2
草原教学反思草原教学反思1《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在我个人看来,这篇课文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注定了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而老舍先生的__含义又较深,对学生来说有是一个大的挑战。
在讲课之前,我还犹豫再三,担心学生不能抓住散文的特点而理解__的“神”。
而一节课下来却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把我的担心全都打消了。
学生们那独特的见解,那入境入情的想法,有时连我这个老师都自愧不如。
回忆教学前的准备及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引发学生兴趣,为学生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草原》这篇课文是学生自己选择的课文。
当时班中有一半的学生喜欢本课,为了让另一半学生也感兴趣,在第一课时我范读了全篇课文,在范读中学生改变了看法,不由自主的也读起了课文。
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了时空__篇幅较大,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
那么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文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有关景物的描写则放在了第一课时中,这样整节课学生学习、交流的时间较充裕,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学生主体在反复读中理解,在反复说中明理读是学习理解课文的必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朗读能力强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强。
在学习《草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围绕“草原上的人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一题展开学习。
在学习中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给学生创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气氛:教师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等读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走进课文,从而真正理解课文。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桐城市东关小学何茜教材分析《草原》一课是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觉,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这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副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欢迎的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全文,文章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又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学情分析由于地域的限制,绝大数同学对大草原的了解不多,但大部分同学都向往草原,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了解,也可以在网上查看草原的风光和民族风情。
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课文,因此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朗读品味,感受大草原的美。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
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读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联系课文,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搜集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大屏幕展示草原画面)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精选篇1)老舍《草原》教案设计一、说教材《草原》这篇访问记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
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读的极好素材。
通过感情朗读的训练可以深化对*表达情感的体会。
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通过突出重点借以突破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师生一起解决了为数不少的生字,读熟了课文,理清了*的脉络是着力表现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
这里我向大家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让学生先边看录像边听诵,通过直观的画面再现场景,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之特点提供了直观的视听感受,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会美的意境,美的人情,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精选篇2)老舍《草原》教学反思老舍先生写的《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草原》教学反思(优秀8篇)
《草原》教学反思(优秀8篇)《草原》教学反思篇一《草原》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
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为了让学生领会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设计了看图片想像美景、品读优美句子、美图配佳句、看录像感受人情美、上网查资料了解草原等环节。
单纯地通过语言来想像从没见过的景色是比较枯燥的,而且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就播放了图片,加上美妙的配音,马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积极发言描述自己通过歌声仿佛看到了什么,我顺势要求他们用完整、优美的语言说说想像中的草原,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感受到文中优美的语言,这时很自然的就引用、或模仿课文的句子,很自然的达到积累优美语言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最终让学生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并得到全面发展,取得学与教的最佳效果。
所以我重点设计了美图配佳句这个教学环节,利用大量从网上搜集的草原风光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写得十分优美的、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
教学这一环节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在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描写的意境,但他们脑海中抽象的画面怎样具体地再现在其他同学面前呢?再用语言来描述的话一方面不可能超越语言大师的范本,另一方面未免枯燥,所以我利用网上大量的图片资源,让学生选出他们认为最适合所选句子。
设计这个环节有个目的:一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出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并通过图片再现在学习伙伴的面前;二是让学生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我们不是通过字典来理解什么是渲染、勾勒、一碧千里、茫茫,而是通过鲜活的、真正的草原风光让学生感受到老舍先生所感受到的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
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
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
学习课文,就是让学生理解这些美,从中受到美的教育。
成功之处:
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孩子绝大多数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
导入时,通过用多媒体播放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天堂》,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
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课文,抒发美的情怀
三、启发想象,联想美的画面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根据积累语言文字想象的画面,唤起学生的直观表象,教学“一碧千里”这是一个从语言到表象的体验过程,因为美的本身是悟。
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把语言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不足之处:
1、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过细,以致教学中时间比较仓促,最后有些“草草收兵”的感觉。
比如对重点语句中的理解,时间用得过多。
2、由于制作水平有限,不能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调出图片,只能按照固定顺序出示图片,教学显得不够灵活。
3、教学目标落实的不实。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反思文章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反思出自如:背诵第一自然段,没有时间完成。
4、远迎部分处理的较仓促。
5、反馈时提问的面不够广,优等生,中等生提问次数多,没有照顾到后进生。
6、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