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论内容
![新民主主义论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73ce3e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4.png)
新民主主义论内容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理论,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论的核心内容是要建立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论主张,在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应该联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阶级和阶层,建立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
同时,要在土地革命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关系,解放农民。
此外,新民主主义论还主张发展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通过农村革命力量逐步渗透和推翻大城市的封建统治。
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应该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民主、经济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这种国家制度对于工农阶级及其它劳动人民来说,是一个彻底摆脱剥削和压迫的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革命性国家。
新民主主义论对于中国革命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中国成功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为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同时,新民主主义论还为中国革命提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之,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涵盖了联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力量、土地改革、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以及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民主、经济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等方面。
这一理论不仅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指导,也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基本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fb2907502768e9951e738c3.png)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基本内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 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
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新民主主义- 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从根本上说,反对封建主义,就是在经济上消灭以地主土地占有制为主要特征的封建剥削制度;从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和地主买办势力的集中代表——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
反对封建主义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土地革命时期-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后,我们党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的政策。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12a27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6.png)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演变过程5个关键点:《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完全沦为)《马关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总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六大特点:第一,半封建第二,半资本主义第三,半独立第四,半殖民地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决定革命任务决定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发生了新的变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近代中国革命包括:P书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6:社会条件:中国人民斗争(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自在阶级——自为阶级)思想和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实现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423784c6aa00b52acfc7cafc.png)
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国家造成军阀割据的 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 获得存在和发展空间。中国革命的敌人虽 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队伍,并长期占据 着中心城市,但农村却是其统治的薄弱环 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根 本原因。
在经济上,当时的中国没有 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 自足的经济广泛存在,这为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曾经有过高涨的 革命群众的地方,这为农村革命 根据地的建立奠定较好的群众基 础。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内容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 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 系!
中国革命道路的意义
首先,中国革命的道路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 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其次,它不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将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发展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最后,它代表这着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是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 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 法论意义。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 路的依据。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第一阶段—党的成立初期 第二阶段—大革命失败后 第三阶段—秋收起义失败后 第四阶段—长征到达陕北
大革命失败
谢谢!!!
大革命失败 后党的工作 重心开始转 向农村
1927年大革命失败共产党人惨遭杀戮
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的开端 主 了 秋
攻 方 向 首 先 指 向 了 农 。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 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以乡村为中心在农 村建立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 的思想”。 的 村 斗 争 了 创 建 装 东 把 武 泽 , 据 地 , 毛 后 根 败 山 义 失 冈 井 收 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54dfc169a45177232f60a2f0.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历程●大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城市。
●大革命失败后党开始吧把工作重心转到农村。
●秋收起义失败后,创建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指向农村。
●1928年,初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
●1938年11月,最终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中国这样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社会里,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对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这条道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包括: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连绵不断的军阀割据与混战、革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等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可行性和必要性建立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在中国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要战胜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另外,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
在当时的中国,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这为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民族资产阶级也能够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巩固统一战线。
●内容和要求包含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要求: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在革命进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4637d3e0912a21614792902.png)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本章学习的重点1、正确理解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历史经验。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大众的革命。
首先,这种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其次,它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称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中国革命在性质上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经济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3、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特点决定着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次错误的主要代表人陈独秀李立三王明瞿秋白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921年党的一大没有认清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由于当时对中国社会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等,缺乏明确的认识,因而笼统地提出要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任务和奋斗目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线的形成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指出: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第二步是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与国民党合作以建立广泛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将如何处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882fa31bf78a6529647d53e0.png)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依据
在经济上,当时的中国没有 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 自足的经济广泛存在,这为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 了条件。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依据
在文化上,广大农村有很多受到 大革命的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 革命群众的地方,这为农村革命 根据地的建立奠定较好的群众基 础。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内容
(二)、党建的途径
思想建设方面要处理好党内无产阶级思 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 组织建设方面要坚持民主集中制。
作风建设方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 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等三大作风。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 的两个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 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 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 支柱;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 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 阵的英勇武士。
(四)、是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经验。
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 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 的独立性,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 争的策略方针。
党在统一战线中的战略方针是:发展进步
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党在统一战线中的斗争原则是有理、有利、 有节。
(五)、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 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 系!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首先,中国革命的道路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 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其次,它不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将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发展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最后,它代表这着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是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 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 法论意义。
2018版 毛概 第二章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018版 毛概 第二章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d2eb7d08866fb84ae45c8dbb.png)
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压迫,在一定 时期一定程度上可以参加革命,或保 持中立。(中间集团)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及相互关系
两个联盟
工人阶级同农民、 知识分子和其他 劳动者的联盟
工人阶级同非劳 动人民主要是民 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关 在这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基础 系 第二个联盟为革命胜利提供了完全保障。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内无民主制 度而受封建 主义压迫
(1)必要性
是由中国的具 体国情决定的。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 绝大多数,是革命 的主力军和无产阶 级可靠的同盟军;
外无民族独 立而受帝国 主义压迫
第一,中国革 命必须以长期 的武装斗争为 主要形式。
第二,中国革 命必须走农村 包围城市的道 路。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帝国主义列强支持 下的北 洋 军 阀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的国 民 党 新 军 阀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人民革命 愿望强烈,国民革 命的政治影响及良
好的群众基础(客 观条件)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
三大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武装斗争的 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城市为中心 的思维模式却注定了起义的失败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928年《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 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这条新道路就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4b41ed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3.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以目前为止,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发展民主主义运动。
发展民主主义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诉求的核心,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正义和维护公民权利的关键。
二是推动经济改革。
经济改革是新民主主义运动推动下发展中国家解决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重要方面。
三是完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一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追求的政治目标,它关系到政治发展的能力,以及人民基本权利的发展,它是保障人民权利的保障。
四是实现全民参与的政治。
全民参与的政治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发展以民主决策和民主行使政治权力的核心范畴,它必须坚持并突出民主的人民基业的精神,使民主的参与准则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和完善。
五是促进社会公正与和平。
社会平等、正义和和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追求的理想,革命进程必须面向社会正义和发展正义,确保人民尊严、平等。
促进公民际和平,制定出解决纷争和冲突的方案,落实各领域的和平处理机制,是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a7cfb52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2.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不同于欧洲革命,也不同于苏联革命道路,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的战略阵地。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第六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六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f13790f763231126edb11e1.png)
第六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内容提要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就决定了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是创造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的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地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首要对象(2)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主要对象(3)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首要对象政治上:侵占中国领土主权经济上: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文化上:实施文化侵略政策另外,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
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主要对象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是中国近代政治进步的主要障碍。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和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是近代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在中国反对封建主义,根本上就是要在政治上消灭地主阶级、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尤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https://img.taocdn.com/s3/m/8a9ae61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2.png)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年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整的科学表述。
这条总路线包含了以下方面的内容:一就是革命的目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轻易目标就是发生改变英资的封建制度的生产关系以及腐化的政治上层建筑。
它的显然目标就是革命和发展生产力。
二是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三就是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含工人、农民、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四是领导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五就是革命的具体步骤。
基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必须分后两步走:第一步,发生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并使中国沦为一个单一制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并使革命向前发展,创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党的各项工作确立了总的指导方针。
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1.近代中国的国情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毛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fd518e90029bd64783e2c57.png)
到1950年初,新中国实施新民主 主义的经济政策,共没收国民党官僚 资本的工矿和交通运输企业2858家、 金融企业2446家,征购和代管外国在 华企业1192家,建立了掌握经济命脉 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保护民族工商业
(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 官僚资本主义:落后的生产关系 民族资本主义:进步的生产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 ➢无产阶级领导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 ➢以解放生产力为革命的根本目的
问题: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旧民主主 义革命的 内在联系
革命的 对象和 任务相同
革命的基本 革命的性质
民主集中制 的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 沿用,但具体内容 逐渐发生变化。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时 期
共产党成立
大革命
土地 革命
劳农专政 革命
名 真正平民政权
民众 合作
称 工农小资 统治
产阶级的 的国
民权裁制 家
工农 民主 政权
抗日 解放战争及 战争 新中国成立
抗日 民主 政权 即 “三 三制”
毛泽东视察 上海申新九厂。
1929年1月,在红四军司令部的布告中就 有“城市商人,积铢累寸,只要服从,余皆不 论”的规定。在创建苏维埃政权的实践中,党 更明确规定要“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各革命 根据地都鼓励私人商业的发展。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 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纠正王明过“左” 的工商业政策,重新重视在经济上保护民族 工商业的存在和发展,从而使根据地遭到严 重破坏的工商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8483afc700abb68a982fb4e.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哪些内容?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
根据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再加上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逐步地建立和完善起来。
在整个理论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道路和基本经验,而这其中包含的内容相当的丰富,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毛泽东就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虽然是无产阶级领导,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一场新式的、特殊的资本主义阶级革命。
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
但又由于它的新式和特殊,使得这场资本主义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联系。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会出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原因之一。
但了解清楚它的性质之后,现在我们再来分析它的内容。
从毛泽东所表述的总路线的内容中,我们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其中,帝国主义是首要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中国无产阶级是最基本动力,农民阶级是主力军,城市小资阶级是可靠的同盟者,而民族阶级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尽可能地发挥其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也就是说,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为此,我们要保证好无产阶级在这场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
接着,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价值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1fecfc80d0d233d4b14e6985.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价值内容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包括总路线的形成阶段(1922—1948),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任务和、对象、领导力量、动力、性质和前途问题。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
包括同意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方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它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大国进行革命的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发展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关键词:总路线纲领经验成果"新民主主义"这一概念是由毛泽东于1939年12月首次提出,包含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1948 年 4 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条总路线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与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学说。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为新民民主主义的三大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纲领之一。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重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c86630dead51f01dc281f10d.png)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1919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开端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以毛泽东为主的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不同于欧洲革命,也不同于苏联革命道路,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
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原因和条件: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革命影响下的良好群众基础;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的战略阵地。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5日):在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军民日用必需品和现金的缺乏,成了极大的问题。
一年以来,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因此引起工农小资产阶级、群众和红军士兵群众的生活的不安,有时真是到了极度。
1930.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
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正确认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中国革命的斗争经验总结为“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指出只要正确认识了这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全部正确地理解了中国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61220d0240c844769eaee7f.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次把民主革命区别为新旧民主革命,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相应的基本政策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国民党顽固派在军事上进行反共摩擦的同时,在政治思想上也加紧进行了反共的步伐。
在尖锐复杂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历史环境下,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为了给中国人民指出正确的革命道路,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在政治思想上的进攻,毛泽东在科学地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文盛,这里有图片哈)等重要著作,在批驳顽固派反共谬论的同时,丰富和完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向全国人民阐明了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全部见解,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路线和纲领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一)近代中国的国情: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时代条件的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完备,经过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在“一大”时,党还没有认识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没有明确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
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揭示了民主革命的动力。
党的“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
上述问题的解决,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基本形成。
到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进程,论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完整的科学体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ee8b5ed6d15abe23482f4d1c.png)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主要形式
基本内容
战略阵 地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1. 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 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2. 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 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3.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 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 供了重要经验。
从提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到 提出土地是我党中心问题;从提出农民是中国革命 的同盟军到提出推翻地主武装;从提出组织革命军 队到最终提出上山的思想,实现革命重心的转移,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 依据及其内容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 具体国情决定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这 是 邓 小 平 作 的 八 七 会 议 的 记 录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 边界起义爆发。参加起义的部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 军第一师。起义计划分三路进攻平江、萍乡、澧陵、 浏阳,然后再攻长沙。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清
晨,在张太雷、叶挺、 、叶剑英、周文雍、聂 荣臻等领导下发动广州 起义 是中国共产党在
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3)主观条件: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第三、内容——怎样走这条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农村为中心,以 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 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依托,实行 “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地发展红色政 权,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 国政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付佑全 教授
政法与历史学院
提 要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认识与实践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2
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与认识
1、在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曾出现了三次“左”的错 误
①瞿秋白的城市中心论 ②李立三的城市中心论 ③王明的城市中心论
11
谢谢
12
3
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与认识
2、毛泽东“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
①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只有枪杆子才能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②中国革命的对象决定了只有枪杆子才能对待强大的敌人。 ③中国新民主主义前途决定了只有枪杆子才能夺取新政权。
4
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 1、关于建立红色政权的思想 ①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政权。 ②红色政权能够在中国广大农村长期保持。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 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①割据思想的提出 1927年11月15日,中央在《致两湖省委信中》第 一次提出“割据”即集中力量占据某县数县, 为此毛泽东在井冈山开始建立革命根据地。
6
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伟大创造,1928年 10月毛泽东明确指出:工农武装割据是共产党 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思 想,并选择了在罗霄山脉中段的实施,毛泽东 并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 作了系统阐述,这是割据思想形式的标志, 《井岗山的斗争》一文更进一步进行了阐述和 深化。
9
三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1、革命道路的历史意义 ①开辟了一条通向革命成功的正确道路 ②开创了敢于冲破理论禁区的新思维 ③开展了共产主义运动多元化的历史进程 ④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0
三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2、学习革命道路的现实意义 ①民主革命要从当时实际出发,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②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要从中国现实出发,走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③研究自身国情,实事求是,打破禁区,走自己的路
7
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 3、革命道路的必然性 ①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②中国革命的敌人力量决定的 ③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决定的
8
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 4、革命道路的主要内容 ①革命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 装夺取政权 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③在根据地内打土豪、分田地的 土地革命 ④毛泽东在1930年发表《星星之 火、可以燎原》,标志着革命 道路理论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