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的综合分类法
胸腰椎骨折CT扫描综合分型及临床意义探讨
![胸腰椎骨折CT扫描综合分型及临床意义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04e38267375a417866f8f81.png)
重庆 医学 20 0 2年 7月第 3 1卷 第 7期
6 O7
・
论
著 ・
胸 腰 椎 骨 折 CT 扫 描 综 合 分 型 及 临 床 意 义 探 讨
张 庭 澍 , 王 锋 。 刘 开 全 唐 洪 勇 李 康 军 。 , . , ( .四 川 省 蓬 安 县 人 民 医 院 骨 外 科 6 8 5 ;.四 川 省 蓬 安 县 人 民 医 院 影 像 科 6 8 5 ) 1 3 20 2 3 2 0
摘 要 : 的 评 价 C 扫 描 对 胸 腰 椎 骨 折 综 合 T J 盏 3例 胸 腰 椎 骨 折 C 扫 描 的 临 床 分 型 和 T 治 疗情 况 。结 果 本组 单椎 体 6 例 . 椎 体 2 3 二 6例 , 椎 体 4例 , 稳 定 骨 折 6 例 , 中 3 三 不 6 其 3例 手 术 治 疗 , 6 效 果 良好 ( 8 8 ) 2 例 7. 。
fac u e . eho R e iw i g ci i a i hor i nd 1 r t r s M t ds v e n ln cr tng Of93 t acca umba e tbr r c ur a e nd t i r a m e s Re u t T hec — r v r e a fa t e c s sa he rte t nt s ls a
( p rme t f tou g r De a t n Ose s r e y.t ePe pl ̄ Ho pi lo Pe ga u t o h o e s t f n n Co ny,S ih a 3 5 0 a hc u n68 2 ) Ab ta tObe t e To e au t l i infcn e o src : jci v v lae ci csg i a c fCT c n ig t o rh n ie r t g o h r cca d lmb rv re r n i s a nn O c mp e e sv a i fto a i n u a etb a n
胸腰椎骨折ppt课件
![胸腰椎骨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b2676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3.png)
11
A2型
12
A2
手术治疗
前路
椎体切除术
前路支撑植骨
钛网( synex) + 自体骨
内固定
ventrofix kaneda 其他
后路 复位 固定
内固定
经椎弓- 根植骨
双-节段固定并融合
13
A3型
14
A3
神经功能缺损
是
楔形变 后凸畸形
> 50 % > 20 %
否
椎管压迫
. > 50 %
手术治疗
.1 过伸-半脱位 .2 过伸-椎体分离 .3 后方脱位
17
B1型
18
B1
手术治疗
后路
复位
内固定
固定
单节- 段固定并融合
(B1.1)
或双节- 段固定并单节段融合(骨折愈合- 后去除内固定)
严重楔形变 (B1.2)
经椎弓根植骨 不足够
椎管压迫 (B1.2)
前路 - 减压 - 恢复前柱
19
B2型
20
29
胸腰椎骨折的分类及处理 胸腰椎骨折的处理
1
胸腰椎创伤的一种全面的分类方法
F. Magerl, M. Aebi, S. Gertzbein, J. Harms, S. Nazarian
European Spine Journal 3, 1994
1,545 病例
胸腰椎骨折的AO分类
2
脊柱的双柱理论 压力
.1 不完全的粉碎性骨折 .2 粉碎性的劈裂骨折 .3 完全的劈裂骨折
9
A1型
10
A1
神经结构的损伤
楔形变 > 50 % 后凸 > 20 % 是
胸腰椎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进展
![胸腰椎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023020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0.png)
胸腰椎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进展刘利;杨圣【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51)003【总页数】3页(P282-284)【关键词】骨折;胸椎;腰椎;分型【作者】刘利;杨圣【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骨外科,贵州遵义563000;遵义医学院骨外科,贵州遵义5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2胸腰椎由于其生理结构特点,常成为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且具有很高的致伤致残率。
因此,针对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的研究成为了临床医生的研究热点,以期得到一个实用的分类方法,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
1 骨折分型及发展过程1929年 Boehler[1]根据不同损伤机制下的形态学表现,结合脊柱损伤患者X 线检查,将胸腰椎骨折分为:压缩型骨折、牵拉屈曲型骨折、牵拉伸展型骨折、剪力型骨折和旋转型骨折。
尽管该分型忽视了骨折稳定性,仍为胸腰椎骨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数十年来,关于胸腰椎骨折分类的研究经过了从Watson-Jones首次提出脊柱骨折“稳定性”的概念[2]、Holdsworth 提出“二柱”理论[3]到现在使用较多的Denis分型,Magerl的AO分型、Vaccaro等提出的TLICS分型到胸腰椎损伤的AO评分。
Denis[4]在“二柱”理论的基础上,将椎体后壁、后方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界定为“中柱”,提出了自己的“三柱”理论。
他还提出胸腰椎骨折的4种分型:压缩骨折、爆裂骨折、安全带型骨折、骨折脱位;并给每1种骨折类型制定了具体定义,让人们对脊柱结构及其功能单位的认识不断深化。
同时他还将神经功能状态也加入到不稳定程度的评估标准中,将胸腰椎骨折后脊柱的不稳定性分为3度:Ⅰ度为机械性不稳定,主要指严重的压缩骨折和安全带型骨折;Ⅱ度为神经性不稳定,主要指爆裂骨折;Ⅲ度为机械性和神经性的不稳定,主要指具有神经损伤症状的压缩骨折和骨折脱位,并且强调Ⅲ度骨折不稳定的患者,在减压的同时需行内固定术。
1994年Magerl等[5]根据脊柱的损伤机制和骨折形态,提出脊柱骨折的AO分型,该分型由A到C损伤逐渐加重,其中:A型为轴向的不稳定;B型增加了矢状面的不稳定;C型为3个面的不稳定,常伴有旋转。
胸腰椎骨折诊断治疗
![胸腰椎骨折诊断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d095ad1da38376baf1fae82.png)
型:上终板骨折(more) 型:旋转爆裂骨折
III型:下终板骨折
IV
V 型:侧屈爆裂骨折
3、安全带型损伤
前柱或更前方为支点 , 中
后柱受张力,根据损伤程 度不同,稳定性也有相当
差别。
安全带型损伤
4、骨折脱位型损伤
由严重复合暴力所致,常
累及三柱,造成不同程度
的神经损伤
L4骨折脱位
压时间,可能增加恢复率;
主张择期手术:伤后1~2天难以
判断脊髓损伤程度,匆忙手术会
增加医源性危险。
矫形与固定:
矫正节段后凸畸形
提供神经组织恢复的理想环境 预防爆裂骨折侧凸畸形
后路复位内固定器械:
长节段器械:Harrington. 短节段器械:Roy-cammille. APF、RF、SF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
运 动 指 数
(Moter Index Score, MIS)
Frankel五级评定方法(1969年) A: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及运动消失; B: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仅存某些骶 区感觉),运动丧失; C: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无效运动 (即无有用功能存在),肌力小于3级; D: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有效运动,肌 力大于3级,可扶拐行走; E:感觉及运动正常,大小便功能良好, 病理反射存在。
A级(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 (鞍区)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 B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鞍区)有感觉功能保留,但无任何运动功 能保留; C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 功能保留,但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有一半以 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 D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 动 功能保留,且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至少 有一半的关键肌肌力大于、等于3级; E级(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不完全损伤定义:感觉不完全损伤,且保留有肛 门括约肌自主收缩或脊髓损伤运动平面以下三个节 段以上残存有运动功能
毕郑钢——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策略
![毕郑钢——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1ebc9a458f5f61fb7366661.png)
若总评分≥5 手术治疗
胸腰椎损伤的TLICS评分系统
骨折形态:牵张型 4分 神经损伤状态:脊髓不完全损伤(ASIA分级B级) 3分 后方韧带复合体:断裂 3分 TLICS评分=10分
胸腰椎损伤的TLICS评分系统
骨折形态:爆裂型 2分 神经损伤状态:脊髓不完全损伤 3分 后方韧带复合体:无损伤 0分 TLICS评分=5分
胸腰椎手术入路
• 侧前方入路 经胸入路(显露T4-T9) 胸腹联合入路(显露T10-L1) 腹膜后入路(显露T12-L5)
• 后路
侧前方经胸入路
头侧
尾侧
侧前方胸腹联合入路
侧前方腹膜后入路
小结
手术指征 • C型骨折 • A3型+B型:
成角超过30° 椎体压缩超过50% 椎管侵占超过30% • 有神经损伤 • TLICS总评分≥5分
Case 1
a. CT矢状位示椎体粉碎<60%,评分2分 b. CT轴位示椎体爆散<50%,评分2分 c. X线侧位片示纠正角度>9°,评分3分 McCormack评分共7分
Case 2
a. CT矢状位示椎体粉碎<60%,评分2分 b. CT轴位示椎体爆散<50%,评分2分 c. X线侧位片示纠正角度4-9°,评分2分 McCormack评分共6分
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存在争议
前路
后路
前后联合
载荷分享分类法(McCormack评分)
(load sharing classik评分)
• 胸腰椎骨折无脱位时 ≤6分选择后路 ≥7分选择前路
• 胸腰椎骨折存在脱位时 ≤6分选择后路 ≥7分选择前后路联合
胸腰椎损伤的TLICS评分系统
后方韧带复合体 (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
胸腰椎骨折分类
![胸腰椎骨折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e52172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5.png)
胸腰椎骨折分类
胸腰椎骨折是指胸部和腰部的脊椎骨折。
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可以将胸腰椎骨折分为以下几类:
1. 压缩性骨折:是最常见的一种胸腰椎骨折。
这种骨折是由于
脊椎受到压缩力而导致的。
这种骨折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可以通过休息和物理治疗来缓解疼痛和恢复运动功能。
2. 稳定性骨折:这种骨折是指脊椎受到一定力量的扭曲和变形,但骨折部位没有移位。
这种骨折也可以通过物理治疗来恢复运动功能。
3. 不稳定性骨折:这种骨折是指骨折部位已经移位,且可能对
神经或脊髓造成损伤。
这种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以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
4. 旋转性骨折:这种骨折是由于脊椎受到旋转力而导致的。
这
种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以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
总之,对于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胸腰椎骨折,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 1 -。
综合方法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临床分析
![综合方法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540927b307e87101f696dd.png)
共72例 ,均为我 院2017年1 1月至2018年7月 收治患者 , 按 随机 数字 表法分 为对 照组与 观察组 各36例 。对 照组 男 12 例 ,女 24例 ;年龄 60~75岁 ,平均 (68.2±3.7)岁 ;骨折 部位 Tl 16例 ,T。,10例 ,LI8例 ,T1。2例 。观察 组男 13例 , 女 23例 ;年 龄 60~74岁 ,平 均 (69.1±2.9)岁 ;骨 折 部 位 T :17例 ,T。 9例 ,L。9例 ,T 。1例 。两组 基本资料 比较差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具 有 可 比性 。
实 用中 医药杂 志 2O18年9月 第34卷9期 (总第3O8期 )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
垦 : !: :
·非 物疗 法 ·
综合方 法治疗 胸腰 椎 骨质 疏松压 缩性 骨折 临床 分析
赖 仁 欢 ,胡 方煜 ,梁木 荣 ,石 慧芳 ,胡婉 梅 (广东省清远连 州市人 民医院康 复科,广 东 清远 51 3400)
垫 高 ,以保 证其 腰腹 部维持 悬空 状态 ,而胸腰 椎保 持过伸 位状 态 。医者 双手重 叠在其 骨折 椎体棘 突进行 轻度 按压 , 根 据影像 学表 现直 至胸腰椎 病变 位置后 凸畸形消 失 。手 术 治 疗后 1~3天辅助 患者佩 戴胸腰 椎外 固定支 具 ,在其佩 戴 与摘 取 时 均 处 于床 上 ,佩戴 后 协 助 患者 进 行适 量 的床 下 运 动 ,除 卧 床休 息 时 间 外所 有 时 间 均佩 戴 支 具 ,持 续 佩 戴3 6个 月 。制作支具 时依 据损伤 椎体两 侧腋 中线平 面为 界 ,以脊柱 过伸 位状态 使用 石膏绷 带获 得病例模 型 ,分别 包 括俯 卧位与仰 卧位两 种体 位 。外 固定 支具 上下端 分别 为 胸 骨柄上缘 、c,下端2 4cm与髋关节 屈伸 活动无影 响 的骨 盆 处 ,侧方上 端至 其腋下 而不影 响上 肢基础 活动 ,支具 前 后 部分 材料均 为高 温塑料 板材仿 模具 ,将设 计支具 按患 者 实际情 况修整 后联 合石 膏绷带共 同制 备 ,调 节 至佩 戴适 合 后 用 固定带 固定 。通过 应用外 固定 支具使 脊柱维 持过 伸状 态 ,将 加在椎 体 上的力 转移 至椎 弓和椎 间关节 ,从而 达到 矫正并维持脊柱力线 和限制脊柱运动 的 目的。 3 观察指标
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分型与治疗
![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分型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695f94881c758f5f61f67e6.png)
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提出了著名的 Heini 分型 [8]。此分型中将 胸腰段 OVF 分为四型;1 型,椎体急性或者亚急性的压缩性骨折; 2 型,椎体发生骨折后出现持续性的不稳定,或骨折不愈合;3 型,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合并且出现脊柱序列的改变,导致躯
2 欧洲骨质疏松脊柱研究组(European vertebral osteoporosis
study group,EVOSG)分型 [7]。该分型由 Ismail 于 1999 年提出 并在 Osteoporos Int 公开发表。该分型对前者的分型进行了简化, 单纯根据骨折椎体在影像学的改变提出了三种:a. 楔形 b. 双凹 型 c. 塌陷型。该分型简单,易懂,便于普及,但是仅仅从形态 来评估,无法区分新鲜与陈旧骨折,同时亦没有结合临床症状, 无法对后续的临床治疗工作给与指导。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Fracture
GUO Rui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Shaanxi)
ABSTRACT: 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fracture is a common disease in spinal surgery,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With the advent of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its incidence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but so far, no classification of the disease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nd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daily clinical work; Each doctor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experience of the attending physician. Summarizing the various types and treatment methods can facilitate the majority of young physicians to learn and hel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work. KEY WORDS: Osteoporosis; Vertebral fracture;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Fracture treatment
胸腰椎骨折分类研究进展
![胸腰椎骨折分类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5f944235901020207409c3e.png)
2胸腰椎骨折的传统分类
Nieoll
C5]于1949年提出了第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分类
法。其在对煤矿工人胸腰椎骨折的形态学特点进行分析之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059J212004) 通信作者:黄文华,E.mail:hwhl00@163.net
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随着cT扫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胸腰椎骨折分类的
万方数据
148
蟹型堂堑壅!塑至箜≥!鲞箜!塑地!曼坠2业:Y垡:3 1:№:2
14.金大地,杨守铭,于娜沙。等.胸腰椎骨折分类及其 病理形态特点.中华外科杂志.2000.1l:81l一814. 15.李利,史亚民,王华东,等.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 骨折块cT分型及对后路减压方式的意义.创伤外科 杂志,2006。3:215-217.
度压缩分类分为3型:②爆裂骨折,其中的分型采用
Denis分类的爆裂性骨折的5种分型:③屈曲牵张性损伤。 其中的分型采用Gertzbein的屈曲牵张性骨折分类的A— C2的分型;④屈曲旋转性骨折脱位,其中有经椎间盘脱位 和“切片”骨折两型:⑤剪力型脱位。金大地等[廿t 14】采用 “类.型.亚型”的体系:①根据损伤机制及其病理形态共性 分为屈曲压缩类(A类)、垂直压缩类(B类)和牵张类(C 类)。②在每类中根据其具体的病理形态和临床出现机率 的大小分为A、B两型,A型为临床常见的损伤,B型为临 床较少见的损伤。③在每型中根据骨折不稳定性和移位的 严重程度分为3个亚型:亚型l为骨折型,符合该型骨折 最基本的病理形态特征,无移位;亚型2为半脱位型,在骨 折型基础上合并半脱位,除过伸压缩暴力所致的骨折半脱 位表现为过伸畸形和侧屈压缩暴力所致的骨折半脱位表
4展望
胸腰椎损伤分类的发展经历了初期、“双柱理论”、“三 柱理论”、客观量化期、系统分类期五个阶段,分类的性质 也由最初仅仅描述骨折的形态学特点发展到客观量化以 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最近提出的系统分类更多的注 重于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能够应用于骨折损伤的预 后。有关胸腰椎骨折分类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传统分
胸腰椎骨折的综合分类法
![胸腰椎骨折的综合分类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18d3bad15abe23482f4dff.png)
A3.1.1 上缘爆散分离型
A3.3 完全爆散骨折 (椎体完全爆散 )
A3.3.1 钳夹样爆 散
A3.3.2 完全屈曲 爆散(楔形,后 凸畸形)
A3.3.3 完全轴向 爆散(高度丢失 )
A3.3.3 完全轴向爆散
B型
牵张性前后结构损伤 前方或后方结构间距离增大
B1(后方韧带结构为主的损伤 )
B2.3.2+A3.1.3
B3(经椎间盘的前方损伤)
过伸剪切损伤 单柱或双柱骨折
B3.1 过伸半脱位 ,自动复位的 B3.1.1 不伴有 后柱损伤 B3.1.2 伴有后 柱损伤
B3.1.1
B3.2 过伸峡部裂
B3.3 后脱位
C型
轴向扭转外力造成 前方或后方结构损伤伴有旋转
C1(A型骨折伴有旋转)
损伤机制
1、压缩外力:压缩性和爆散性损伤 2、牵张外力:伴有横向结构的损伤 3、轴向扭转外力:旋转性损伤
A型
压缩力引起 可伴有屈曲外力 仅累及椎体,后
方结构完整
A1(嵌压骨折)
A1.1 终板嵌压 (楔形变<5° )
A1.2 楔形嵌压 (楔形变>5°) A1.2.1 上缘楔形 A1.2.2 下缘楔形 A1.2.3 侧方楔形
B2.1 双柱横 贯伤
B2.2 骨性结构为 主的后方损伤 伴间盘横惯性 损伤
B2.2.1 经椎弓及 间盘的损伤( 少见)
B2.2.2 经峡部及 间盘的损伤( 屈曲峡部裂)
B2.2.2
B2.3 骨性结构 为主的后方损伤 伴A型椎体骨折
B2.3.1 经椎弓骨 折伴A型椎体骨 折
B2.3.2 经峡部骨 折伴A型椎体骨 折
响
A3.1 不完全爆散(椎 体的上半部分或下 半部分爆散,其余 部分完整)
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3bef332401f69e314232943b.png)
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靳安民主任医师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主要容:一、胸腰椎骨折分类:Denis分型和Magerl改良AO分型二、胸腰椎骨折手术参考方法:LCS和TLICS三、胸腰椎骨折手术入路:前路、后路、前后路四、微创手术:PVP或PKP和MIPPSO胸腰椎骨折分类:●国外众多学者在胸腰椎骨折分类的研究领域中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各自的系统和见解。
由于分类方法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临床疗效评估困难和国外交流障碍。
鉴于短期还不可能出现被广泛接受的分类系统,因而现有的Denis分类和AO分类仍应是主流的分类方法。
●Denis分型●Magerl改良AO分型爆裂骨折Denis分型(1983)●A型:严重的完全纵向垂直应力所致的上/下终板均破裂的骨折●B型:不完全纵向垂直或略带前屈应力所致的上终板损伤●C型:下终板损伤,作用机制与B型相似,但比B型少见●D型:轴向应力伴有旋转暴力●E型:轴向应力伴有侧向屈曲Magerl改良AO分型(1994)●Magerl等以双柱概念为基础,继承AO学派长骨骨折的3-3-3制分类,将胸腰椎骨折分为3类9组27型,多大55种。
主要包括:●A类:椎体压缩类:A1:挤压性;A2:劈裂性;A3:爆裂性。
●B类:牵性双柱骨折:B1: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B2: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B3: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C1:A类骨折伴旋转;C2:B类骨折伴旋转;C3:旋转-剪切损伤。
手术适应症●Denis 等[1]认为无论有无神经损伤,爆裂骨折均应被列为不稳定性骨折。
●Mikles 等[2]认为当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椎体高度压缩>50%、后凸Cobb角>25°或椎管受压超过40%时需手术治疗。
●Shimer 等[3]认为对于合并脊髓圆锥及马尾综合征且有压迫性损害的患者,应在伤后48h 进行减压。
国有学者认为对于椎管占位>1/2 或即使椎管占位<1/2 但合并有神经症状者,即视其为不稳定性骨折,均采用后路植骨融合;对于椎管占位<1/2,无神经症状者,仅给予复位及固定即可。
胸腰椎骨折分类评分及严重度评分的可靠性评价
![胸腰椎骨折分类评分及严重度评分的可靠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cd97625eefdc8d377ee3209.png)
对自
2 0 1 0 一 o 1 —2 叭2 — 1 2诊 治 的 胸腰 椎 单 一 椎 体 骨 折 未 合 并 神经 损 伤 4 1 例, 所有 T L I C S评 分 均 ≤3分 。 但根据 D e n i s 评 分均 涉及 两 柱 骨 折 , 符 合 手 术 指征 。 随 机 分 为 手 术组 ( A组 ) 和 非 手术 组 ( B组 ) , A组 2 l例 均 采 用 后 路 切 开 复位 内 固定 术 , B
意义( P> 0 . 0 5 ) 。 结 论 对 于胸 腰 椎 爆 裂 骨 折 T UC S评 分 ≤3分 选 择 非 手 术 治 疗 亦 获 得 良好 疗 效 , 相对于 D e n i s 评分 , 该
评 分 系统 更 具 可 靠 性 和 科 学 性 。 关键词 : 脊柱骨折 ; 胸腰椎 ; D e n i s 评分 ; 胸 腰 椎 骨 折 分类 评 分 及 严重 度 评 分 中图 分类 号 : R 6 8 3 . 2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9 9 3 5 ( 2 0 1 4 ) 0 9 — 0 8 6 3 — 0 3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m a n u a l r e d u c t i o n( g r o u p B ) . R e s u l t s T h e m e a n f o l l o w - u p p e i r o d w a s 1 5 m o n t h s( 1 0 - 1 9 mo n t h s ) . T h e C u b b
we r e c l a s s i f i e d b y T L I CS a n d De n i s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 t w o c o l u mn s f r a c t u r e a c c o r d i n g De n i s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a n d ≤3 a c c o r d i n g t o
TLICS 分 类
![TLICS 分 类](https://img.taocdn.com/s3/m/d78f7720cfc789eb172dc89f.png)
TLICS 分类\2005年,Vaccaro等(Vaccaro AR, LehmanRA,John Hulbert R,et al.A new classification ofthoracolumbar injury. Spine, 2005,20: 2325)提出了一种新的胸腰椎骨折严重程度的评分方法( The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score,TLICS)。
此分类方法简明、合理、实用性很强,能直接指导临床治疗,是较理想的胸腰椎骨折分类和评价系统,只是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TLICS方法包括3个方面的评价:损伤的形态、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神经功能状态。
TLICS中3项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给予由程度最轻的1分至程度最重的4分。
将各项得分累加后为最终得分。
多发性骨折的评分取评分最高的一节的分值。
TLICS中骨折的损伤形态包括压缩、侧移/旋转和牵张(图5-14)。
其中将爆裂归为压缩的严重类型。
根据损伤机制评分时,压缩1分,如有爆裂加1分;滑移或旋转3分;牵张4分。
TLICS中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nentous complex,PLC)包括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和小关节囊,这些结构被称为“后方张力带”。
因PLC自身修复能力差,故损伤后多需手术治疗。
对PLC的完整性评价时,完整0分;可疑/不确定2分;损伤3分。
TLICS中对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时,正常0分;神经根性损伤2分;脊髓或圆锥损伤中完全损伤2分、不完全损伤3分;马尾损伤3分。
根据TLICS总分选择治疗方案:≤3分——非手术治疗;4分——非手术和手术均可;≥5分——手术治疗。
TLICS还给出了按照神经功能状态和PLC的完整性选择手术入路的建议(表5-1)。
在评估患者状况和确定整个治疗过程时,医师还必须考虑其他并未包含在上述基本参数中的临床因素,如过度后突部位正好骨折,明显的椎体塌陷,多发肋骨骨折,胸骨骨折,预计手术部位的烧伤或挫伤,严重的闭合性颅脑损伤,或多系统的多发损伤等情况可能影响治疗。
胸椎骨折分型
![胸椎骨折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469b69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5.png)
胸椎骨折分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胸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骨折,在骨折中最常见的是胸椎,即胸部部位的脊椎骨。
胸椎骨折分型不同,其治疗方法和预后也会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将对胸椎骨折的分型进行详细介绍。
1. 胸椎骨折的分类根据胸椎骨折的不同变形情况,常见的分类包括稳定型和不稳定型胸椎骨折。
稳定型胸椎骨折通常由小范围的骨折造成,椎体有轻微的移位,但脊髓和神经结构未受影响。
不稳定型胸椎骨折通常由大范围骨折造成,椎体明显移位,可能会造成脊髓和神经结构受到挤压。
根据骨折的形态和骨折线的位置,胸椎骨折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胸椎骨折类型包括横行骨折、斜行骨折、纵行骨折、压缩性骨折等。
2. 胸椎骨折的治疗对于稳定型的胸椎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包括休息、限制活动、药物治疗等。
对于不稳定型的胸椎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椎体融合术、内固定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对于伴有神经损伤的胸椎骨折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神经修复手术或康复治疗。
神经损伤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及时的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胸椎骨折的预后胸椎骨折的预后取决于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
对于稳定型胸椎骨折,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有望完全康复。
对于不稳定型胸椎骨折,预后可能较差,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定期的随访。
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和康复训练,以恢复脊柱的功能和稳定性。
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体重和体态,避免再次受伤。
胸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分型不同导致治疗方法和预后也会有所不同。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以尽快恢复健康。
【2000字】第二篇示例:胸椎骨折是指胸椎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或断裂的损伤。
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脊柱骨折,常见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军事作战等外伤性事件。
胸腰椎骨折的分类系统及后路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胸腰椎骨折的分类系统及后路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56312af0029bd64783e2cbb.png)
73 3
胸腰椎 骨折 的分类 系统及后路外科治疗 的研究进展
张 晓林 陈长 宝 马信龙
【 关键词 】 脊柱 骨折 ; 胸椎 ; 腰椎 ; 分类法 ; 综述; 后路手术
目前 , 胸腰椎 骨折 的发病 率呈上升 趋势 , 尤其是严 重胸
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认 为 尽 管 椎 体 严 重 粉 碎 且 术 后 未 使
1 . 1 胸腰椎骨折分 类系统
合理有效 地治疗胸腰椎 骨折需
要一个 可靠 的 、 重复性较佳 的、 能指导治疗 的分类 系统 。许 多胸腰椎骨折 的分类系统 , 如D e n i s 和A O骨折分类 , 在临床应 用 中均存在缺 陷; 而且有研究指出D e n i s 和A O分类 系统临床指 导的重复性及可靠性较差 , 不能普遍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 由于现有 的分类系统存在 局限性 , 美 国费城 T h o m a s J e f -
要 因素 , 因此 , L S C不能作为手术选择 的指征 , 更不能作 为手
术 人 路 选 择 的指 征 … 。
2 胸 腰 椎 骨 折 的治 疗 原 则 、 手 术 指征 及 手 术 干 预 时 机
2 . 1 胸腰椎骨折 的治疗原则及手 术干预指征
胸腰椎骨折
的治疗 主要 基于两个 原则 , 即神经 功能恢复 的“ 最优化” 和重 建 脊柱 的生 物力 学稳定性 。前 者是预 防 、 限制 以及通过减 压提供微环境 , 以达到 防止神经功 能恶化 和促进神经恢复 的 目的。不稳定性 的胸腰椎 骨折将导致 远期 的症状性 脊柱后 凸畸形 、 卧床时 间延 长 以及迟发 性神经功 能恶化等风 险 , 因 此需要手术 干预 以重建脊 柱的稳定 性。一般认 为 , 胸腰椎骨 折 的绝 对手术指 征包括合 并椎管 占位 病变 的进展性 的神经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https://img.taocdn.com/s3/m/43c27db1fd0a79563c1e7209.png)
[] 1 饶书诚 . 脊柱外科手术学 [ . M]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9 3 22 人 19 .0 .
6 4例病人经过 治疗 , x线片显示所压缩椎体高度全部恢 拍
复正常。经过 2年 的随访 , 5例 Ⅲ度椎 体压缩 骨折 患者 出现劳 累后腰背部疼痛不适 , 经休 息和用 药后 症状 缓解 , 可能与 骨折
椎体后方腰背部垫高 ( 枕疗法 ) 行治疗 。单纯 卧硬板 床休 垫 进 息疗效不佳 , 常留有腰椎 后 突 畸形 、 腰腿 疼痛 、 木 、 麻 活动 受限 等后遗症 ] 。垫枕疗法使腰背部过伸 进行骨折复位 治疗 , 该方
1 1 一般 资料 .
本组 6 4例 , 4 男 1例 , 2 女 3例 , 年龄 2 1~7 6
20 0 8年 7月 2 0 0 9年 1 我们对 6 2月 4例 屈 曲型单纯 性胸 腰 椎压缩性 骨折 采用腰 背部后 方垫 高、 腰椎 纵 向牵 引 、 合腰 配 背肌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 , 疗效 良好。报 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过去 常采取 患者 卧硬板 床休 息或 仰卧 位伤
随病人 的耐受性及 X线 片显示 椎体 复位情况 灵活加 减牵 引重
量 和腰 部 所 垫 高度 , 要 时 可 适 当 应 用 止 痛 药 , 意 及 时 指 导 必 注
腰背部按摩避免褥疮 的发生 , 导病人 四肢 肌 肉关节 主 、 指 被动
病人做腰背肌功能锻炼 。另外 , 全身支 持疗法及 并发症 的防治
S ie pn
利雪燕, 李兴娣 , 曾健 梅 (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广州 500 ) 广东 180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完整版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1df068f111f18582d05a01.png)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胸腰椎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损伤,其损伤病理机制复杂,不同类型的损伤要求不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同时,临床众多的治疗方法也各有其较强的适应症。
随着医学基础、相关学科及工业技术的发展,脊柱外科领域的许多基本概念、诊断标准、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不断完善。
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脊柱外科诊断治疗水平的进步十分令人鼓舞,如三维CT、MRI把人体视如透明体,C臂透视机、导航仪、内窥镜、各种脊柱手术工具和内置物的临床应用,使得胸腰椎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然而,在如何准确判断胸腰椎的类型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论。
胸腰椎的分型:Denis 分型:三柱概念的提出,将人们对脊柱的结构及其功能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其将胸腰椎分为4 大类:(1)A 类:压缩性;(2)B 类:爆裂性; B 类又分为5 型: (1) 上下终板型; (2) 上终板型; (3) 下终板型; (4) 爆裂旋转型; (5) 爆裂侧屈型。
(3) C 类:安全带; C 类分为线单水平型和双水平型,每型又有骨性损伤和软组织性损伤之分,合为4 型。
(4) D 类:脱位。
其中D 类则有3 型: (1) 屈曲旋转脱位; (2) 剪力性脱位; (3) 屈曲牵张性脱位。
McAfee分型:CT 的横断扫描影像使人们能更准确地评价胸腰椎的损伤程度和了解三柱损伤的状况,所以McAfee 等根据胸腰椎的CT 的表现和中柱受力的状况将胸腰椎分为6 大类:(1) 楔形压缩; (2) 稳定性爆裂性; (3) 不稳定性爆裂性; (4) Chance ; (5)屈曲牵张性损伤; 移位性损伤。
其中移位性损伤中包括“切片”( slice) 、旋转性脱位和单纯脱位。
AO分型:90 年代以来,鉴于已有的胸腰椎分类的缺陷,AO 学派和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相继推出自己的分类法。
胸腰椎骨折分类历史进程
![胸腰椎骨折分类历史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7df4861603d8ce2f00662397.png)
ⅣA型:系屈曲-旋转外力 所致。损伤可通过椎体 或间盘
ⅣB型:该型骨折可导致上位脊椎向前滑脱,而下 位脊椎向后滑脱,并导致上位脊椎小关节骨折。
ⅣC型:双侧小关节脱位,三 柱受累。
• Magerl等于1994年在Holdsworth的双柱理 论基础上,承继AO学派长骨骨折的3-3-3制 分类,将胸腰椎骨折分为3类9组27型,多 达55种。
• 并称之为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 (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
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 TLICS)
• • • • • •
1949年,Nicoll将胸腰椎骨折分类 前方楔形骨折 后方楔形骨折 骨折脱位 椎弓骨折 并认为棘间韧带的完整对脊椎稳定性最为重要。
• • • • • •
1970年,Holdsworth首次提出爆裂骨折的概念 将胸腰椎骨折分类为 前方压缩骨折 骨折脱位 旋转骨折脱位 伸展骨折脱位 楔形压缩骨折 爆裂骨折 并提出双柱理论,认为对脊柱稳定最重要的是整 个后柱体系的完整。
• • • • • • • •
Denis 前纵韧带、前半椎体和椎间盘作为前柱, 后半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作为中柱, 椎弓、关节突、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为后 柱。 McAfee 等将三柱概念修改为 前纵韧带、前2/ 3 椎体和椎间盘为前柱, 后1/ 3 椎体、椎间盘、后纵韧带为中柱, 后柱不变。
• • • •
• 以上各分类系统作为一种客观标准,能指 导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但不能完全取代临 床医师的主观判断。 • 为使该标准既准确客观又尽可能简单,患 者原有的基础疾病、其他部位伴发损伤(如 多发肋骨骨折、闭合性颅脑损伤、内脏损 伤等)、手术部位区严重擦伤、脊柱过度后 凸畸形及本身存在的骨病(如强直性脊柱炎、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骨质疏松症)等因素 均未纳入分类评分标准。 • 所以,临床医师在治疗抉择时需综合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1.2 后方韧带结构为主的损伤伴间盘损伤 伴A型椎体骨折
B1.2.1 屈曲半脱位伴A型椎体骨折
B1.2.2 前脱位伴A型椎体骨折
B1.2.3 屈曲半脱位或前脱位伴有双侧小关 节脱位及A型椎体骨折
B1.2.1+A1.2.1
B1.2.2+A1.2.1
B1.2.2+A3.3
B2(骨性结构为主的后方损伤 )
• 经椎板及椎弓或峡部的后柱横贯伤 • 棘间和/或棘上韧带撕裂 • 可合并间盘损伤或A型椎体骨折
• B2.1 双柱横 贯伤
B2.2 骨性结构为 主的后方损伤 伴间盘横惯性 损伤
B2.2.1 经椎弓 及间盘的损伤 (少见)
B2.2.2 经峡部 及间盘的损伤 (屈曲峡部裂 )
B2.2.2
• B2.3 骨性结构 为主的后方损伤 伴A型椎体骨折
• A1.3 椎体塌陷
A2(分离型骨折)
椎体在冠状面 或矢状面分离
主要骨折片不 同程度移位 A2.1 矢状面 分离骨折 A2.2 冠状面 分离骨折 A2.3 钳夹样 骨折
A2.2 冠状面分离骨折 A2.3 钳夹样骨折
A3(爆散骨折)
• 椎体完全或部分粉碎 • 骨块向周围爆散 • 椎体后壁的骨折片向后进入椎管 • 可有经椎板后棘突的纵裂,对稳定性无影
损伤机制
• 1、压缩外力:压缩性和爆散性损伤 • 2、牵张外力:伴有横向结构的损伤 • 3、轴向扭转外力:旋转性损伤
A型
• 压缩力引起 • 可伴有屈曲外力 • 仅累及椎体,后
方结构完整
A1(嵌压骨折)
A1.1 终板嵌压 (楔形变<5° )
• A1.2 楔形嵌压 (楔形变>5°) A1.2.1 上缘楔形 A1.2.2 下缘楔形 A1.2.3 侧方楔形
B2.3.1 经椎弓骨 折伴A型椎体骨 折
B2.3.2 经峡部骨 折伴A型椎体骨 折
B2.3.2+A3.1.3
B3(经椎间盘的前方损伤)
• 过伸剪切损伤 • 单柱或双柱骨折
• B3.1 过伸半脱 位,自动复位的 B3.1.1 不伴有 后柱损伤 B3.1.2 伴有后 柱损伤
B3.1.1
• B3.2 过伸峡部裂
响
A3.1 不完全爆散( 椎体的上半部分或 下半部分爆散,其 余部分完整)
A3.1.1 上缘不完全 爆散
A3.1.2 侧方不完全 爆散
A3.1.3 下缘不完全 爆散
A3.1.1 上缘不完全爆散
A3.2 爆散分离型 骨折(椎体一半 爆散,另一半分 离)
A3.1.1 上缘爆 散分离
A3.1.2 侧方爆 散分离
A3.1.3 下缘爆 散分离
A3.1.1 上缘爆散分离型
A3.3 完全爆散骨 折(椎体完全爆 散)
A3.3.1 钳夹样爆 散
A3.3.2 完全屈曲 爆散(楔形,后 凸畸形)
A3.3.3 完全轴向 爆散(高度丢失 )
A3.3.3 完全轴向爆散
B型
• 牵张性前后结构损伤 • 前方或后方结构间距离增大
C2.1.1
C2.2
C3
• 旋转剪切伤
• C3.1 切片样骨折
• C3.2 斜骨折
椎体骨折
前柱
间盘损伤
后柱 骨折 韧带撕裂
B3.1.1
旋转
A型
B型
C型
胸腰椎损伤的分类原则
谢谢 !
B1(后伤 • 伴有双侧小关节的半脱位、脱位或骨折 • 可伴有间盘损伤或A型椎体骨折
B1.1 后方韧带结构为主的损伤伴间盘损伤 B1.1.1 屈曲半脱位 B1.1.2 前脱位 B1.1.3 屈曲半脱位或前脱位伴有关节突骨 折
B1.1.1
B1.1.2
B1.1.3
• B3.3 后脱位
C型
• 轴向扭转外力造成 • 前方或后方结构损伤伴有旋转
C1(A型骨折伴有旋转)
• 包括旋转楔形、分离和爆散骨折 C1.1 旋转楔形 C1.2 旋转分离 C1.3 旋转爆散
C1.1
C1.2
C1.3
C2
• B型骨折伴有旋转 C2.1 B1型骨折伴有旋转 C2.2 B2型骨折伴有旋转 C2.2 B3型骨折伴有旋转
胸腰椎骨折的综合分类法
分类要求
• 结构简明合理 • 准确提供损伤定义及严重程度 • 指导治疗
• 双柱理论:前柱(椎体和间盘),抗压力
•
后柱(后方结构),承受张
力
• 三柱理论
• Denis分类 • McAfee分类 • Ferguson &Allen分类
AO分类基础
• 双柱理论 • 损伤机制决定类型 • 病理形态学特点 • 影像学特征 • 不包括单纯横突或棘突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