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_西方经济学(第二版)_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1.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账户、资本账户、调整项目的含义是什么?答:(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在一个时期中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所引起的货币价值流动的全面反映。

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要反映的项目包括各种产品和劳务的进出口、以各种形式从外国得到的借款和对外国的贷款、从国外得到的和对外国的馈赠和援助,以及国际储备流入流出本国的情况。

通常国际收支平衡表分为三部分: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调整项目。

(2)经常账户主要记录当期产品和劳务在外国销售的收入和从外国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换言之,经常账户主要记录当期进出口金额。

经常项目主要包括:商品项目、劳务项目和单边转移。

资本账户记录资本的国际流动,资本的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

资本流入包括外国人在本国的领土上购买的实物性资产和货币性资产等。

资本流出包括本国人在外国的领土上购买的实物性资产和货币性资产等。

资本借入或贷出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被认为是短期资本流动;在一年和一年以上的,被认为是长期资本流动。

因为资本账户反映的是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和当期的生产无关,所以,资本账户和本国的总需求没有直接的联系。

调整项目是用来说明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平衡,国际收支的盈余或赤字是如何弥补的。

如果国际收支出现盈余,那么盈余的总额就会等于本国官方储备资产的增加量与本国对外国中央银行负债的减少量的和;反之,如果国际收支出现赤字,那么赤字的总额就会等于本国官方储备资产的减少量与本国对外国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量的和。

一国的官方储备资产一般包括黄金、可兑换的外国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和特别提款权。

2.曲线的含义及影响曲线移动的机制是什么?答:(1)曲线是指国际收支保持不变时收入和利率组合的轨迹。

这条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都可以使当期的国际收支实现平衡。

(2)在假定外国价格水平为既定的情况下,国内价格水平和汇率的变化都会使曲线的位置发生变化。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4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4

第四篇 市场竞争结构一、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并说明理由)1. 企业面对的产品市场需求曲线是平均收益曲线。

[答] √。

无论完全竞争仍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产品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平均收益曲线。

因为,AR 为平均收益曲线,P (q )为市场需求曲线。

2.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提高产品价钱便能增盈或减亏。

[答] ×。

完全竞争市场的价钱由市场供求决定,具有完全弹性。

企业是市场价钱接受者,若是擅自提价,产销量将降为0,并非能增盈或减亏。

3. 某完全竞争企业的6L =MP ,15K =MP ,3=w ,5=r ,4.0=P ,为实现利润最大,企业将减少L 的投入。

[答] ×。

因为按照题中给出的数据知rMP w MP KL < ,L L MP MVP =·w P <。

两个式子中,只要适当提高MP L 和降低MP K ,让两式中的“<”变成“=”,就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所以有三个可行的途径:(1)K 不变,适当减少L 的投入(减少L 的投入使得MP L 增加,同时也降低了MP K );(2)L 不变,适当增加K 的投入(增加K 能够提高MP L ,同时使得MP K降低);(3)适当减少L 的投入和适当增加K 的投入。

4. 只要知足MR = MC ,企业一定盈利且最大。

[答] ×。

若是知足条件MR = MC ,企业的产销量是最优的——可能盈利最大,也可能亏损最小。

究竟盈利最大仍是亏损最小,取决 于的大小关系,或孰大孰小。

5. 长期均衡时一定短时间均衡,但短时间均衡时未必长期均衡。

[答] √。

长期均衡时,SMC LMC MR ==,也符合短时间均衡的条件,但短时间均衡时,LMC SMC MR ≠=,不必然符合长期均衡条件。

6. 无论完全竞争仍是不完全竞争,企业短时间均衡时生产都安排在合理阶段。

[答] ×。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短时间均衡时生产安排在合理阶段。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题目-精选.pdf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题目-精选.pdf

4. 假定需求函数为 Q=10-2P,则在价格 P=1处需求弹性系数是( ) A. 0.25 B. 0.5 C. 1 D. 1.25
二、多项选择题
5. 下面哪些因素变动会导致平板电脑的供给增加(

A. 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B. 平板电脑价格提高 C. 平板电脑价格下降 D. 芯片价格下降
6. 下面哪些因素会影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A. 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 厂商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 向变动
B. 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 厂商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 向变动
C.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 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
收入无影响 D.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 提高价格有利于厂商提高销售收入,
而降低价格不利于厂商提高销售收入
三、判断题 9. 消费者收入增加必然会导致需求量减少。原因是,收入增加, 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又使得均衡价格提高, 而价格提高必然使得需求量 下降。 10. 若两种商品之间是互补关系,那么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其 互补品的需求量会上升。 11. 由于市场均衡是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 因此在需求不变的情 况下,供给增加必然导致均衡数量增加。 12. 假设消费者收入增加了 10%,此时他对商品 Y 的需求量增加了 8%,从而可知商品 Y是低档品。
量给予粮农补贴, 得益的是谁?如果根据粮食产量仅仅给予某县某农 场粮食补贴, 得益的又是谁?全面补贴和局部补贴在效果上为什么有 差别或没有差别?
(5) 如果按人头对粮农进行补贴,其其与上面第四问有不同吗 ? 为什么?
23. 据报道, 20 世纪 80 年代,法国的香槟酒行业因为成功的营 肖舌动而收获大量订单,利润大涨,因此各酒庄主极其高兴,一些酒 庄还举行了庆典活动。 可是其中有一个酒庄的 CEO,悲观地警示大家 : 目前香槟酒价格高企, 是不利于需求的, 当人们因为价格高而减少购 买香槟酒时, 香槟酒的冬天就来了。 请用本章的理论讨论该 CEO的预 测是否正确 :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和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和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解答导论一、简答论述题1.西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行为。

具体而言,微观教学研究单个的居民户如何做出消费和劳动供给决策,研究单个的厂商如何做出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决策。

与此相对应,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消费、总的就业、总的供给。

在上述基础上,微观经济学研究某一类商品的供求均衡与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一个经济体所有商品与服务的总供求、总产量和一般物价。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结论是通过微观分析得出来的。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要点: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一般方法论包括演绎推理、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原理假设和求解均衡,这些属于根本性的方法,是基础层面的,是目前所谓主流经济学都要遵循的一种研究范式,是一种原理。

而具体研究方法则是用来实现上述研究方式的工具,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的而从各种研究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工具。

一个理论有没有采用上述一般方法论决定了这个理论是不是经济学,而上述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则不具有这个性质。

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答案要点:方法论个人主义是经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思路,不是鼓励个人主义行为。

方法论个人主义相信,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总体经济结果,都是由经济体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决策带来的。

简单来说,它认为总体是个体的加总。

因此,不管是研究一个市场或是一个行业,还是研究总体经济,都需要从分析单个经济决策者如居民户和厂商等的选择行为着手展开研究,由此推断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例如,西方经济学研究商品的需求时,它会讨论一个代表性的消费者是如何在价格与收入约束下选择各个商品的消费需求,然后由此推知所有的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是什么。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行为经济学)【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行为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行为经济学1.什么是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行为经济学是一门把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放在了学科研究中心地位的经济学,它通过可重复、可证伪的实验等方法,确认经济主体的行为,然后根据这些行为对现有的经济学假定及分析逻辑进行质疑,并试图对这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行为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的区别在于:(1)行为经济学对标准经济学的一些假定提出质疑,这些假定包括:决策者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消费者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作为理性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决策者具有不变的时间偏好,在涉及跨时期决策的情况下,决策者依据效用贴现理论进行决策;各种收入和资产是可以完全替代的,等等。

行为经济学认为在这些假定下所得出的理论不能解释所观察到的经济现象。

(2)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同时也借用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解释人的决策行为。

(3)行为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也有重要区别:行为经济学运用实验方法对人类决策行为进行研究,而标准经济学是通过对真实世界的观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研究。

2.请给出偏好反转的例子。

答:偏好反转表现为选择颠倒。

例如在赌博行为中,假定有两个不同的赌局A和B,赌局A可以提供概率较高的小额收益,而赌局B可以提供一个概率较低的大额收益。

通过实验发现,人们更愿意参与风险低的赌局A而不是风险高的赌局B。

但是,当要求受试者对这两个赌局定价时,人们却通常愿意为赌局B而不是赌局A支付更高的价格。

3.什么是框架效应?给出框架效应的例子。

答:框架效应是指人们的评价、态度、偏好等这类反应依赖于引致这类反应的情境和过程。

当一个问题以一种方式表达或设计时人们会偏爱选项A,而当同一个问题被以另一种方式表达或设计时,人们却偏爱选项B。

例如,特沃斯基和卡尼曼做的有关“亚洲病”的实验。

受试者被告知,有一种疾病威胁到600个公民的生命。

受试者需要在两个选项里作选择。

实验结果发现受试者受问题表述方式的影响。

一种表述方式是:若采用A方案,可以保证救活200人;若采用B方案,有l/3的概率救活600人。

西方经济学导学(第2版)参考答案第01章

西方经济学导学(第2版)参考答案第01章

注:本答案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敬请指正第一章 导论一、名词解释题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参见教材P3)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参见教材P4)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参见教材P4)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8226;斯密著,1776年出版。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参见教材P8)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

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参见教材P11)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参见教材P16)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参见教材P16)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解答导论一、简答论述题1.西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行为。

具体而言,微观教学研究单个的居民户如何做出消费和劳动供给决策,研究单个的厂商如何做出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决策。

与此相对应,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消费、总的就业、总的供给。

在上述基础上,微观经济学研究某一类商品的供求均衡与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一个经济体所有商品与服务的总供求、总产量和一般物价。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结论是通过微观分析得出来的。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要点: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一般方法论包括演绎推理、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原理假设和求解均衡,这些属于根本性的方法,是基础层面的,是目前所谓主流经济学都要遵循的一种研究范式,是一种原理。

而具体研究方法则是用来实现上述研究方式的工具,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的而从各种研究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工具。

一个理论有没有采用上述一般方法论决定了这个理论是不是经济学,而上述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则不具有这个性质。

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答案要点:方法论个人主义是经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思路,不是鼓励个人主义行为。

方法论个人主义相信,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总体经济结果,都是由经济体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决策带来的。

简单来说,它认为总体是个体的加总。

因此,不管是研究一个市场或是一个行业,还是研究总体经济,都需要从分析单个经济决策者如居民户和厂商等的选择行为着手展开研究,由此推断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例如,西方经济学研究商品的需求时,它会讨论一个代表性的消费者是如何在价格与收入约束下选择各个商品的消费需求,然后由此推知所有的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是什么。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1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1

(完整版)西⽅经济学第⼆版课后题答案1第三部分习题解答第⼀篇概论⼀、思考题1. 经济学是科学,但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很少完全⼀致。

这是为什么?[答]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不⼀,⾄少有以下⼏种可能的原因:(1)政治思想不同。

经济学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不同。

(2)经济思想不同。

主张⾃由放任的新⾃由主义与主张国家⼲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上也会不同。

(3)经济理论不同。

同⼀经济思想的不同经济理论,在政策主张上也会有所不同。

(4)经济信息不同。

即使同⼀学派、观点相同的经济学家,由于各⾃掌握的经济信息不同,政策主张也不会完全相同。

2. 有⼈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

”请对此试加评论。

[答]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国的经济运⾏,只是研究⽅法不同:微观经济分析从个量⼊⼿,宏观经济分析从总量⼊⼿。

这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法⽽不是研究对象来划分的。

因此,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是不确切的。

3. 某君⽈:“我这个⼈,宏观上还可以,微观上有不⾜。

“这种说法对吗?[答]这种说法不对。

某君的原意是:⾃⼰整体上还可以,局部上有不⾜。

但这不是宏观、微观的原意:宏观指总量、总体,微观指个量、个体。

从经济学上说,⽆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看,个⼈都是个体。

4. “经济⼈”都是利⼰主义者,但为什么国内外都有⼈助⼈为乐,舍⼰救⼈?[答] 这个问题可从以下⼏个⽅⾯加以分析:(1)作为假说,“经济⼈”是对⼈性的⼀种抽象,并不是现实中的具体⼈。

具体⼈多种多样,不⼀定都是利⼰的,但撇开⾮本质属性,“经济⼈”假定抽象⼈的本质属性是利⼰的。

(2)“经济⼈”追求的不仅仅是个⼈的利益,也包括个⼈的安乐。

也就是说,既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安乐。

“⼈⼈为我,我为⼈⼈”,对某些⼈来说,助⼈为乐,舍⼰为⼈,可能得到精神上的满⾜,也可以利⼰。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8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8

第八篇当代经济问题一、思考题1. 失业率 + 通胀率 = 痛苦指数。

当一国同时存在失业和通胀问题时,有人主张将失业问题放在第一位,有人主张将通胀问题放在第一位,你看呢?[答] 失业和通胀,是实现宏观经济目标面临的两大挑战。

通常,当经济过热时,容易发生通胀;当经济停滞时,往往失业严重。

但是,它们之间并不具有确定性的对应关系,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发生过失业与通胀同时并存的“滞胀”局面。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讲,都不存在永远将哪一个放在第一位的问题,只能根据具体国情、特别是两者形成的具体原因,有的放矢,有所侧重。

当经济停滞、且存在严重失业时,要采取一切措施刺激总需求,即使发生适度的通胀也在所不惜;当经济过热,发生严重通胀时,要采取一切措施控制总需求,即使失业有所增加也在所难免。

重要的是,要力争将痛苦指数控制在一定的目标范围内。

2. 菲利普斯曲线企图说明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如何理解我国这些年的“低通胀,高增长”?[答] 对于显示通胀率与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一直存在着争论,但高增长往往伴随高通胀则是事实,如果能够做到增长率在5%以上,通胀率在5%以下,就很不简单了。

正因如此,国际经济学界对于中国这种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能够在过去10年中始终保持“高增长,低通胀”这一事实,十分赞叹。

通过三年治理整顿,我们将通胀率从24.1%降到2.8%,而增长率仍然保持在7%以上。

这几年我国的增长率从7%提高到9%,而通胀率又始终未超过4%。

究其原因,乃在我国吸取过去经济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在不断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不仅注意控制总量,而且着力调整结构。

斯蒂格利茨说过:就凭这一点,中国理应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3. 投资乘数以存在闲置生产能力为前提,加速数以不存在闲置生产能力为前提,两者假设前提完全相反,为什么还会有乘数-加速数模型?[答] 从静态分析的角度来看,投资乘数以存在闲置生产能力为前提,加速数以不存在闲置生产能力为前提,两者不可能同时发挥作用。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5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5

第五篇不确定性决策一、思考题1. 我国唐诗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其中的“信息”与信息论中的信息有何区别?[答] 该诗句选自唐代诗人李中所著的《暮春怀古人》一诗,“信息”一词在该诗中指的是“音信”、“消息”的意思。

而我们在信息论中讨论的信息指的是用来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形式。

一般认为: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可以传递的知识。

因此,该诗中的“信息”,属于我们这里讨论的信息范畴,但是信息论中研究的信息远比该诗中所指的含义宽泛。

2. 对策论说明“你有决策,我有对策”,但人们经常批评“上有决策,下有对策”,为什么?[答] 对策论是研究理性的决策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决策及其均衡问题,也就是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和合作的理论。

对策论中的个人决策与传统微观经济学中的个人决策相比,都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或收益最大化,但其约束条件却不尽相同。

在传统微观经济学中,假设信息是完全的,最优决策是唯一的。

而在对策论中,信息往往是不完全、不对称、不确定的,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因此,决策并不是确定的,更不是唯一的。

“你有决策,我有对策”,这里的你、我是指市场竞争中彼此平等的经济主体,大家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因而你有决策我就有对策,这是天经地义的。

人们经常批评的“上有决策,下有对策”,是指各级政府之间的上下关系。

政府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下级理应服从上级,如果只顾自身利益,对上级的决策搞什么对策,则是完全错误的。

3. 囚犯困境表明,个体理性未必导致集体理性。

你怎么看斯密的“经济人”假说?[答] 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证,尽管在市场经济中每个参与者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是自利的,但只要竞争是充分的,就会形成一种自然秩序,它就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使竞争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当然,经济人的自利行为自动达到利他的结果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市场必须是完美的: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信息可以无代价地获得,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对称的,未来具有确定性,不存在外部性。

西方经济学厉以宁版 课后答案第九章

西方经济学厉以宁版 课后答案第九章

第九章问题:1.什么是交易的一般均衡?什么是生产的一般均衡?达到交易和生产一般均衡的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帕累托效率?为什么说在不存在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的情况下竞争的市场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3.什么是社会福利函数?它是否具有同个人效用函数同样好的性状?4.张某有8瓶汽水与2块面包,李某有2瓶汽水与4块面包。

张某用汽水替代面包的边际替代率为3,李某用汽水替代面包的边际替代率为1。

请问商品在张、李二人之间的这种分配方式是否符合帕累托效率?如果不符合帕累托效率,如果通过交易达到帕累托效率?5.某国用资本K与劳动L两种资源生产X、Y 两种产品,两种产品按照固定的贸易条件进行交易。

在均衡的条件下,生产一单位X商品需要6单位劳动与4单位资本,而生产一单位Y商品需要2单位劳动与2单位资本。

假设该国共拥有50单位的劳动与40单位的资本。

(1)如果该国的资源已经充分利用,且国内消费者消费相同数量的X 商品与Y商品,那么该国应该出口X商品还是Y商品?(2)如果该国拥有50单位的劳动与60单位的资本,均衡的特征是什么?该国应如何安排生产与贸易?答案:1.交易的一般均衡是指当社会生产状况既定、收入分配状况既定(生产要素禀赋既定)条件下,通过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交易使得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况。

生产的一般均衡是指在技术与社会生产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社会对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产量达到最大的状况。

生产与交易同时达到均衡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对于每一位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

2.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使得某些人状况变好的变化都会使得另一些人的状况变坏。

我们知道一般均衡状况下得到的均衡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点,而在没有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的竞争市场上,一般均衡总是能够达到的,所以没有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的竞争市场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

3.社会福利函数是用于描述整个社会福利状况的,它建立在个人的偏好基础之上,但又不同于个人的偏好函数,不同的经济学家对社会福利的见解不同,所使用的社会福利函数也不同。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成本理论)【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成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五章成本理论1.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有什么区别?答:(1)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与会计中的成本概念是有区别的。

会计中的成本通常是指显成本,经济学中的成本除了显成本外,还包括隐成本。

(2)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

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而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

这就是说,社会或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

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由此产生经济成本的概念,即厂商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机会成本。

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一般首先分别研究厂商所有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然后再根据各种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计算产品的经济成本。

(3)通常所说的成本大多是指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购买和使用的且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其在企业的会计账簿中会直接反映出来。

会计成本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成本的惟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2.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况下二者是一致的,在什么情况下二者不一致?答:(1)私人成本是个别厂商从事生产活动所应支付的成本,是个人活动由他本人负担的成本。

它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即厂商的生产成本。

私人经济活动往往对社会造成影响,从而产生社会成本。

(2)社会成本是从社会整体来看待的成本,是整个社会所支付的成本。

社会成本也是一种机会成本,即把社会的资源用于某一种用途就放弃了该资源最有利可图的其他机会。

(3)如果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并且私人经济活动不产生外部性,则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完全一致。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房产价格、金融危机与量化宽松)【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房产价格、金融危机与量化宽松)【圣才出品】

第二十三章房产价格、金融危机与量化宽松1.影响房价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房价的因素十分繁多,可从以下六个角度对其进行探究:(1)消费与房价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房产价格取决于房产的效用与消费者的收入。

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住房的综合评价,包括住房本身的建筑特性(如面积、房间数量、房间布局、朝向、建筑结构、附属设施、楼层等),住房所在地区的生活条件(如交通、商业网点、当地学校质量、犯罪率高低等),以及住房周围的环境(如空气质量好坏、噪音高低、周边景观等)。

(2)房租收益与房价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房产价格取决于投资收益。

NPV>0,意味着对房产的投资比其他投资更加有利可图,因而会有更多的人投资房产,房产价格相应会上涨,直到NPV=0时,房产市场恢复均衡。

换句话说,就是房价的变化与房租的变化正相关,与房产维修成本负相关。

(3)房贷与房价无论作为消费还是投资,购房者也可以用所购房产为抵押品向银行贷款。

此时购房的总开支和年度开支分别为其中,P h表示总房价,C0表示首付,C i表示在总计为t年的还贷期内每年的还贷金额,r表示贷款利率,ε表示其他影响年度还贷开支的因素(例如每年等额还款还是等额还本)。

在第二个等式中,贷款利率或总房价越高,C i越高;首付在总房价中的比例越高,或还贷年限越长,C i越低。

(4)名义收入水平的变动与房价购房之后,物价水平与购房者的名义收入水平会发生变化,但已购房产的总房价P h不会变化。

因此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尽管按照成交时的收入水平,P h偏高,购房者还贷压力很大,但随着物价水平与名义收入水平的上涨,购房者的还贷压力将会减轻。

(5)宏观经济政策与房价宏观经济政策对房价是有影响的。

萧条时期,政府会采用宽松的经济政策,降低利率r 以刺激经济。

可能会刺激居民户的消费需求与房产投资需求,从而导致房价的上涨。

如果宽松经济政策是逐步实施的,则利率逐步降低、房价逐步上涨。

繁荣时期,若政府采用偏紧的经济政策,提高利率以防止经济过热,则会对房价产生相反的影响。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九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1.什么是交易的一般均衡?什么是生产的一般均衡?达到交易和生产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是什么?答:(1)交易的一般均衡是指当社会生产状况、收入分配状况既定(生产要素禀赋既定)条件下,通过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交易使得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况。

要达到交易的一般均衡,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每一个参加交易的人来说都是相同的。

(2)生产的一般均衡是指在技术与社会生产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社会对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产量达到最大的状况。

若产品的产量没有达到最大,通过重新配置资源将会使之达到最大。

达到生产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是,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使用这两种要素而生产的商品来说都是相等的。

(3)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是指生产与交易同时达到均衡的情况。

生产与交易同时达到均衡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对于每一位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即。

2.什么是帕累托效率?为什么说在不存在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的情况下完全竞争的市场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答:(1)帕累托效率是由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任何一个人情况变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就是最有效率的。

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而使某人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一个人情况变坏的,那么说明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是缺乏效率的。

(2)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①交换的最优状态: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比率;②生产的最优状态: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③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最优状态: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如果不存在外部性与公共产品,即所有的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增长理论)【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增长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1.请简述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要点。

该模型认为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答:(1)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要点包括:①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假定:生产要素是按照固定比例组合的,即技术系数是固定的;资本产出比率是固定不变的。

②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其中,表示收入(或产出)的增长率,即经济增长;表示投资与产出增量之比,即加速数;表示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表示加速系数的倒数,即资本生产率()。

③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含义:第一,哈罗德-多马模型从凯恩斯的这一公式出发,认为要使经济均衡增长下去,那么,一个国家每一时刻的储蓄应当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由于储蓄比例与资本生产率共同决定经济增长率,因而既可以在资本生产率为既定的条件下,用改变储蓄比例或投资比例的办法来改变经济增长率,也可以在储蓄比例不变的前提下,用改变资本生产率的办法来使经济增长率发生变动;第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凯恩斯采取短期分析方法,从有效需求不足出发,只注意投资在增加总需求方面的作用,而没有注意到投资在增加总供给方面的作用。

由于投资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所以投资具有两重性,即一方面可以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具有生产能力效应,可以增加总供给。

(2)模型认为实现长期均衡的经济增长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均衡增长率=实际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即。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用什么方法衡量和计算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作用的?答: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基本公式为:其中,为国民收入增长率,为资本增长率,为劳动力增长率,表示资本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表示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加入技术进步这个因素得到:在这个新公式中讨论经济增长时,就考虑了技术因素。

将上述等式变换,则有:根据公式,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份额的数据,并且有产出、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据,则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

3.登尼森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是什么?答:根据登尼森的计算,从1909年到1929年,美国生产量的年增长率为2.82%,劳动者素质平均每年提高0.56%,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中有12%归功于劳动素质的提高。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7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7

第七篇 宏观经济分析一、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并说明理由)1. 我国的中央地方共享税分别向国税局、地税局缴纳。

[答] ×。

我国税收按照管理权限划分,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三种。

中央地方共享税统一向国税局缴纳,然后由国税局按比例划分给地方财政,包括现行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等。

2. 我国百货公司销售的商品价格中已经包括增值税。

[答] √。

增值税是对生产、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实现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收。

在百货公司销售的商品,其价格已经包含增值税。

3. 0M 、1M 、2M 属于货币存量。

[答] √。

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累计的货币数量,货币流量是指某一时期货币存量的变动量。

货币供给量通常是指货币存量,因此M 0、M 1、M 2通常列入货币存量范畴。

4.我国的1M 包括居民活期存款。

[答] ×。

我国货币供给量M 1=M 0 + 活期存款,这里的活期存款,是指可开支票的企业活期存款,不包括不能开支票的居民活期存款。

5. 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人民币升值。

[答] ×。

我国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表示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可以折算为多少单位的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可以折算的人民币增加,则人民币贬值,外币 升值。

6. 外商在我国的投资收益属于资本项目。

[答] ×。

经常项目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通常有四个主要项目:产品、劳务、收益和无偿转移。

其中投资收益还可以分为直接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和其他投资收益等,因此外商在我国 的投资收益属于经常项目。

二、选择题1. 我国公布的财政支出A .包括债务支出B .不包括债务支出C .包括还本,但不包括利息D .不包括还本,但包括利息[答] D 。

我国目前公布的财政支 出中不包括债务本金支出,但包括债务利息支出。

2. 设我国有下列货币数据:货币流通量10 178亿,各项贷款74 914亿,库存现金827亿,外汇占款13 467亿,金融债券30亿,准备金2 280亿,则当年基础货币为A.10 178亿B.11 005亿C.13 285亿D.13 315亿E.26 782亿[答] C。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2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2

第二篇 家庭经济行为一、是非题(对者打√,错者打×,并说明理由)1.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可见四川人最能吃辣椒。

[答] ×。

根据效用理论,主观效用只能自我比较,难以相互比较,也就是说,无法比较辣椒对湖南、贵州、四川等地人的不同效用。

2.若广柑每斤2元,白兰瓜每斤3元,广柑的边际效用为24utils ,白兰瓜的边际效用为36utils ,在既定收入限制下,追求效用最大的消费者将保持现有的消费量不变。

[答]√。

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Y YX X P MU P MU =,已知12=广柑广柑P MU ,12=白兰瓜白兰瓜P MU ,两者相等,因此,消费者将保持现有消费量不变。

3.某君仅消费X ,Y 两种商品,其效用函数为aa Y X U =,为求效用最大化,他总是把收入的一半花在X 上。

[答]√。

由题意可知1Y 1X --==a a a a Y X MU Y X MU αα由Y YXX P MU P MU =可得 即Y1X1αP Y X P Y X --=αααααY X P XP Y =Y P X P Y X =因为某君仅消费X ,Y 两种产品,两种产品的支出相等,所以总是把收入的一半花在X 上。

4.若某产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则可判定它必为正常品。

[答] ×。

通常,正常品符合需求法则,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但是,当劣等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总效应与价格反向变动,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1.在一定时期内,猪肉需求曲线左移的原因可能是 A .猪肉价格上涨 B .猪肉预期价格上涨 C .鸡蛋价格上涨 D .预期鸡蛋价格上涨 E .猪肉成本提高[答] D 。

猪肉价格上涨,只会使猪肉需求量下降,猪肉需求曲线不会移动;猪肉预期价格上涨,人们“买涨不买跌”,在各种价格下抢购,将使猪肉需求曲线右移;猪肉成本提高,将使猪肉供给曲线左移,但猪肉需求曲线不变;鸡蛋价格上涨,将促使人们以同样富含蛋白质的猪肉来替代鸡蛋,导致猪肉需求曲线右移。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3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3

第三篇 企业经济行为一、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并说明理由)1. 在生产函数中,只要有一种投入不变,便是短期生产函数。

[答] √。

生产函数的各种投入都有一个最优的组合。

当产量沿着最优路经扩张时,只要有一种投入不随产量而变动,就会偏离扩张线,不是长期生产函数,而是存在固定投入的短期生产函数。

2. 如果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其平均产量也递减。

[答] ×。

在达到平均产量最大值之前,虽然边际产量递减,但递减的幅度小于平均产量递增的幅度,平均产量仍然递增。

3. 如果平均变动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则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答] √。

由于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产量具有倒数关系,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具有倒数关系,当边际成本等于最低的平均变动成本时,边际产量必定等于最高的平均产量。

(参见教材图3.8.8)4. 当平均产量最高时,平均成本最低。

[答] ×。

教材中式(3.8.18)qbAP w AC +=)1(表明,由于存在平均固定成本,平均产量最高时,平均变动成本最低,而不是平均成本最低。

5. 当LMC SMC =,并且小于LAC 时,LAC 曲线处于下降阶段。

[答] √。

教材图3.8.12表明,当SMC 1= LMC ,产量为q 1时,LAC 较高,而SMC 2=LMC ,产量为q 2时,LAC 最低,可见LAC 处于下降阶段。

6. 若生产函数为K L q 94=,且L 、K 价格相同,则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应投入较多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

[答] ×。

因为 LK 3MP =L ,KL 3MP =K ,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要求r MP w MP K L =,若r w =,则MP L =MP K ,即K LL K 33=,K L =。

这说明,企业应投入等量的劳动和资本,而不是较多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

7. 拥有范围经济的企业,必定有存在规模经济。

[答] ×。

根据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定义,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问题� 1�什么是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2�讨论弹性有何意义� 3�假定某市房地产管理部门估计该市住房需求曲线是P Q d 5100���其中数量单位是万套�价格代表月租�用百元表示。

房管部门注意到�该市较低价格下的较高房屋需求量�将会吸引其他城市的居民迁入该市。

为了讨论方便�假定迁入该市的都是三口之家。

假定该市房产商的供给曲线为P Q s 550��。

�1�市场均衡价格是多少�如果住房管理部门实行租金管制�把每套住房的月租限制在最高为100元的水平上�而让无住房的家庭迁出该市�房租管制所导致的人口净变动是多少� �2�假定住房管理部门将每套住房的月租提高到900元�如果在增长的房屋供给量中有50%是新建的�那么总共新建了多少套住房� 4�如果市场对于农产品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歉收将增加还是减少农民的整体收益�为什么� 答案� 1�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决定的商品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商品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市场供求力量自发作用的结果�商品供给量和需求量不断变化直至相等�最终形成均衡价格。

影响个人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偏好、个人的资产与收入、个人所购买商品的价格、与个人所购买商品的价格有关的其他商品价格、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等等。

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还包括消费者人数的多少。

影响单个厂商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厂商打算出售的商品的价格、为生产该商品厂商所投入的生产要素成本、厂商的技术状况、厂商对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等等。

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还包括生产该商品厂商数目的多少以及市场的竞争程度。

2� 对于需求函数��P f D �或供给函数��P g S ��仅仅了解��0��P f 或��0��P g 还不足以精确地分析价格与需求量、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不同商品需求量或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也不能用��P f �或��P g �进行比较�因为不同商品的量纲是不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选择弹性方法进行比较。

我们知道�不同性质的商品其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不同�即使同一商品在不同的价格下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弹性概念是基于比较商品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性而提出的。

3�① 根据s d Q Q �得到�55505100�����P P P �百元�。

均衡情况下�房产商供给量为�7555500����s Q �万套��如果月租限制在100元�那么房产商的供给量变为5515501����s Q �万套��那么人口的净迁出应为�3×�75�55��60�万人�。

② 如果月租提高到900元�房产商的供给量9595502����s Q �万套��供给总共增加为95�75�20�万套��其中50%是新建的�那么新建房屋总数为20×50%�10�万套�。

4�歉收将会增加农民的整体收益。

原因在于�农产品歉收意味着农产品供给的减少�又因为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随着价格的变化�农产品的需求基本不变或变化很微小�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状况�农产品的价格将提高�农民的整体收益将增加。

第三章 问题� 1�消费者行为理论基础的基本假定之一是随着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你认为这个假定合理吗�它在消费者行为理论发展和结论中有什么作用� 2� 什么是收入效应�什么是替代效应�两者变化的方向相同还是不同� 3� 消费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含义是什么� 4�设某消费者效用函数为����y x y x U l n 1l n ,������消费者的收入为M �x , y 两商品的价格为y x P P ,�求消费者对于x , y 两商品的需求。

5�假定只有三种商品Z Y X ,,�考虑下列三种组合� A �x =3�y =4�z =4 B �x =2�y =1�z =4 C �x =5�y =2�z =2 假设 当价格2,2,2���z y x p p p 时�消费者选择A 组合� 当价格1,3,2���z y x p p p 时�消费者选择B 组合� 当价格3,3,1���z y x p p p 时�消费者选择C 组合。

请问�按显示偏好公理�如何排列这三种组合�这种排列是否遵从传递性� 4� 假定只有三种商品Z Y X ,,�考虑下列三种组合� 盈 利 概 率 200 0.2 100 0.6 �40 0.2 求投资者的期望盈利与方差。

答案� 1�我个人认为边际效用递减假定是比较符合普遍经济现实的�在通常情况下是适用的。

但是�它也有不完善之处�一方面�边际效用递减假设是对经济人普遍心理状态的一种界定�并不能代表现实中每一个人的消费心理�另一方面�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不适用于某些特殊商品的消费�例如�酒、毒品等上瘾商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石�是整个消费者行为理论赖以存在的基础�就如同摩天大厦的地基。

2�在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时�保持消费者名义收入不变所引起的实际消费者收入的变化�或者说引起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总量的变化�这就是收入效应。

当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时�将引起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中该商品与同该商品相近的商品之间的替代�这就称为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变化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3�在无风险的情况下�确定性收入所产生的效用是确定的�在有风险的情况下�消费者所获得的收入是不确定的�我们只能得到这些收入的期望值�再计算出效用�这就称为期望效用。

在无风险情况下�人们追求效用最大化�同理�在有风险的情况下�人们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

4�消费者最大化效用�m a x ����y x y x U l n 1l n ,����� 约束条件为�M y p x p y x �� 拉格朗日函数为���y x l n 1l n �����)(y p x p M y x ��� 对x 求偏导得到�01��x p x �� �1� 对y 求偏导得到�01)1(���y p y �� �2� 对�求偏导得到�M y p x p y x �� �3� 联合�1��2��3�得到x p M x ���y p M y )1(��� 5��1�当价格为2,2,2���z y x p p p 时�购买A 组合花费�2×3�2×4�2×4�22�购买B 组合花费�2×2�2×1�2×4�16�购买C 组合花费�2×5�2×2�2×2�18�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选择A 组合。

按照显示偏好公理说明�C A ��B A � �2�当价格为1,3,2���z y x p p p 时�购买A 组合花费�2×3�3×4�1×4�22�购买B 组合花费�2×2�3×1�1×4�11�购买C 组合花费�2×5�3×2�1×2�18�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选择B 组合。

按照显示偏好公理可知�消费者在新的预算约束下买不起A 、C 组合�这说明B A �,B C � �3�当价格为3,3,1���z y x p p p 时�购买A 组合花费�1×3�3×4�3×4�27�购买B 组合花费�1×2�3×1�3×4�17�购买C 组合花费�1×5�3×2�3×2�17�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选择C 组合。

按照显示偏好公理说明B C �。

这些偏好组合遵从传递性。

6�期望盈利922.0)40(6.01002.0200)(��������r E 盈利方差为�85652.0)9240(6.0)92100(2.0)92200()(2222�����������r �第四章 问题� 1�厂商在生产中达到了技术上的效率是否意味着达到了经济上的效率�为什么� 2�对于生产者而言�什么样的要素投入组合才是最优的�怎样实现要素投入最优组合� 3�依据表4-3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劳 动 投 入 资 1 2 3 本 1 50 70 80 投 2 70 100 120 入 3 80 120 150 �1�该表表现的是递增�递减还是常数规模报酬的生产函数� �2�哪些点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 �3�是否存在边际报酬递减� 4�证明对于C E S 生产函数���������/11������L K A q 而言�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以及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资本与劳动比率的函数。

答案� 1�厂商在生产中达到了技术上的效率并不意味着达到了经济上的效率。

技术效率强调的是生产既定产出的投入最小�而经济效率强调的是生产既定产出的成本最小�两者并不完全一致。

2�对于生产者而言�在生产的经济区域内能够实现既定成本下的产出最大或者既定产出下的成本最小�这时所对应的投入组合即为最优投入组合。

使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间的价格比率�即找到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按此投入生产�就能实现最优投入组合。

3��1�由此表得出�这是常数规模报酬的生产函数。

�2�投入1单位资本、2单位劳动与投入2单位资本、1单位劳动所对应的点在同一条产量线上。

投入1单位资本、3单位劳动与投入3单位资本、1单位劳动所对应的点在同一条产量线上。

投入2单位资本、3单位劳动与投入3单位资本、2单位劳动所对应的点在同一条产量线上。

�3�存在边际报酬递减。

4�对于C E S 生产函数����������/11������L K A q ��������������������������������������������������������������11)1()1(11K L K A K L K A M P k���������������������������������11L K A 同理可得������������������������������������������������������������1)1()1(11)1(1L K A L L K A M P L �����������������1111)(1�������������������������L K A K L K A K q A P K 同理可得�������11������������������L K A L q A P L )1(1��������������K L M P M P M R T S K L L K 它们都是资本与劳动比率的函数�命题得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