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动研究案例2
行动研究法案例
行动研究法案例行动研究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它强调研究者通过参与和观察来改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促进知识的产生和实践的改进。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说明行动研究法的应用和效果。
在某高中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一位教师决定运用行动研究法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该教师首先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动机、课堂氛围等方面的调查,以便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
通过调研,教师发现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兴趣,课堂氛围较为单一,缺乏互动和趣味性。
基于调研结果,教师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包括引入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外拓展活动等。
在实施新的教学方式后,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持续的实践和反思,教师逐渐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改进,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和积极。
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提升,成绩和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教师自身也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行动研究法的应用效果。
首先,行动研究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调整。
其次,行动研究法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创造更好的教学氛围。
最后,行动研究法也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
总之,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鼓励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尝试行动研究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浅析教育行动研究论文(2)
浅析教育行动研究论文(2)浅析教育行动研究论文篇二《教育行动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作者简介:徐可欣,女,广西平果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教育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教育界探究和实践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是教师主导的课堂研究方法,教师对课堂上的种种现象提出疑问,进行观察与反思,定期分析、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与理论,从而指导教学。
因此,将这种研究方法应用于我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行动研究;外语教学行动研究是对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干预或采取某一“行动”,然后观察其效果,以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
美国学者Mckernan(1987)在《课程行动研究手册》中给行动研究下了这样的定义:“行动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解决课程问题的系统的自我反省探究;参与者是这种批判性反省探究过程和反省探究结果的主人。
”(李静纯,2000)这里所说的“主人”以及他们的自我反省活动,显然是侧重于教师讲的。
即教师从自身做起,从课堂教学入手,研究和探求如何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
1.教育行动研究的界定在教育领域和课程改革领域中,首先提倡应用行动研究来解决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院长考瑞(S.M.Corry,1953)和课程专家塔巴(H.Taba,1957)。
(高文:1998)随着应用的深入和推广,行动研究很快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也被较好地应用于社会性研究和教师研究。
因行动研究的社会性及在多领域内广泛应用的特征,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根据研究的侧重点的不同,对行动研究的界定也有所不同。
但是,在教育领域内特别是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各国专家教师引用最多的是埃里奥特、凯米斯、麦克纳等人对行动研究下的定义:行动研究是旨在提高具体社会情景中的行动质量,对该社会情景所作的研究(Elliott,1981);或是“由社会情景(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反省研究”,再者,“行动研究可以由个人完成,但是,由行动者(当事人)与‘局外人’(如参与行动的同事、研究人员、督学、师范教育工作者以及校长、家长、学生)合作进行的行动研究最具理性的力量”(Kemmis,1985:35);为能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很好地应用行动研究,使行动研究承载更多的教育特性,教育行动研究被理解为“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解决课程问题和系统性的自我反省研究;参与者是这种批判性反省探究过程和反省探究结果的主人”(Mckernan,1987)。
行动研究法案例
行动研究法案例行动研究是一种通过实践和反思来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下面是一个行动研究的案例。
背景:某中学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低,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交流方面存在许多困难。
问题:该校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英语口语的练习不够积极,并且在课下的英语交流机会有限。
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行动研究过程:1. 第一阶段(计划):教师组织一个小组,由几位英语教师和学生组成。
小组成员讨论并制定了以下计划:1.1 增加学生的英语口语练习时间。
1.2 创造更多的英语口语交流机会。
1.3 设计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英语口语练习活动。
2. 第二阶段(实施):2.1 增加英语口语练习时间:学校安排每周一次的口语课,每节课持续30分钟。
此外,英语教师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口语练习。
2.2 创造更多的英语口语交流机会:学校开设了一个英语角,每周一次,学生可以自由参与讨论和交流。
英语教师还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辩论、演讲和戏剧表演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3 设计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英语口语练习活动:英语教师组织了一系列有趣的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游戏等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3. 第三阶段(评估):3.1 定期评估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教师使用自制的口语评估表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口语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3.2 学生反馈: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课堂活动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以及学生对口语课的学习体验的感受。
4. 第四阶段(反思和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学生反馈,教师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反思和讨论,探讨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和策略。
效果:经过一学期的行动研究,初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在口语练习中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和积极性,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
学生对于口语课程和活动的反馈也是积极的,他们表示在这个课程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英语口语表达技巧和交流技巧。
总结:通过行动研究的过程,学校的英语教师发现了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问题,并通过制定具体的计划和实施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第九章教育行动研究法
第九章教育⾏动研究法第九章教育⾏动研究法“⾏动”和“研究”,在西⽅社会科学⼯作者那⾥,是两个⽤以说明由不同的⼈从事的不同性质的活动的概念。
“⾏动”主要指实践者、实际⼯作者的实践活动和实际⼯作;“研究”则主要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作者、学者专家对⼈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科学的探索。
最早把这两个词结合起来,表述为“⾏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本世纪三四⼗年代的事情。
第⼀节教育⾏动研究法概述⼀、“⾏动研究”⼀词有两个来源⼀是1933—1945年间,柯⽴尔曾与同事共同研究如何改善印第安⼈与⾮印第安⼈之间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研究的结果必须能为实践者付诸实⽤,并利⽤⾃⼰的经验进⾏检验,因⽽它⿎励实践者参与研究。
他把这种实践者在⾏动中为解决⾃⾝问题⽽参与进⾏的研究,称为“⾏动研究”。
⼆是40年代,美国社会⼼理学家勒温曾与他的学⽣⼀道,试图深⼊地研究⼈际关系,以提⾼⼈际关系的质量。
勒温⼯作的⼀个重要⽅⾯,是关注社会冲突的实践背景,很多⼯作是与犹太⼈或⿊⼈合作进⾏的。
这些实践者以研究者的姿态,在研究中积极地反思和改变⾃⼰的境遇。
1946年,勒温把这种结合了实际⼯作者智慧和能⼒的研究称之为“⾏动研究”,并指出了⾏动研究的⼏个特征:参与、民主、对社会知识及社会变化同时具有的贡献。
它还对“⾏动研究”本⾝进⾏了思考,⽤“计划”、“发现事实”或“监察”、“实施”、“评价”等字眼,把⾏动研究描述成⼀个螺旋状逐步⾏进的过程。
后来的学者把这⼀过程明确地解释为计划——⾏动——观察——反思——计划。
⾏动研究是诞⽣于社会活动领域的,它对于社会活动具有极为独特的价值。
教育活动是⼀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因⽽⾏动研究得到教育研究的很⼤关注。
经哥伦⽐亚⼤学师范学院前院长考瑞等⼈的倡导,⾏动研究于50年代进⼊了美国教育科研领域,运⽤范围⽇益扩⼤。
考瑞在1953年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动研究》⼀书中,第⼀个系统地将⾏动研究定义到教育中来,提出“所有教育上的研究⼯作,经由应⽤研究成果的⼈来担任,其研究结果才不致⽩费。
教育进阶: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案例
教育进阶: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案例引言教师是社会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人的责任。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专业发展。
本文将分享一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案例,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启发和参考。
案例一:继续学习以增加知识深度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教师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一个实践案例是,在某位小学教师掌握了基础知识后,他决定自主学习更高级别、深入领域的知识。
他利用网络资源、参加研讨会以及与同行合作,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他不仅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也提高了自己在该领域的专业水平。
案例二:参与职业培训和研修许多学校和机构都提供专门为教师设计的职业培训和研修活动。
一个实践案例是,在某位中学教师参加了一次关于教育技术的培训班。
通过这次培训,他学习了各种教育技术工具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这不仅丰富了他的教学内容,还使他能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挑战。
案例三:进行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行动研究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通过规划、执行、评估和调整来改进自身教学实践的方法。
一个实践案例是,在某位高中教师发现他的课堂管理存在问题后,他选择进行行动研究。
他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活动,尝试不同策略并记录观察结果。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实践,他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有效课堂管理方法。
案例四:与同行合作和互助相互交流和合作对于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实践案例是,在某个小学团队中,一位老师主动与其他老师分享自己在阅读指导方面的经验,并积极参与同行互助活动。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讨论和合作,她从中获得了新的想法和方法,并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技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案例五:拓展教育领域之外的知识除了专业知识,教师还可以从其他领域获得启发和灵感。
一个实践案例是,在某位幼儿园老师工作之余,她参加了艺术展览、音乐会和文化交流活动。
这些经历丰富了她的视野,并将这些非教育领域中的元素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使幼儿们能够多元化地感知和理解世界。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案例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背景:某小学三年级班级学生平均学习成绩较低,同时班级中存在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行动研究方案:1. 设计学习任务:教师设计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 探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提供学习资源: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源等,引导学生积极获取和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4. 知识分享和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通过小组或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5. 持续评估和反馈:教师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积极改进和提高。
行动研究流程:1. 设立研究目标:明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目标。
2. 数据收集: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感受。
3. 行动实施:根据行动研究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在班级中落实相应的教学活动。
4. 结果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改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5. 调整和改进:根据结果分析,适时调整行动研究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6. 行动展示:将行动研究的成果向同行和学校领导进行展示和分享,争取更多支持和反馈。
通过不断地实施行动研究方案,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行动研究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教学发展和专业成长。
提高课堂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提高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素质的关键场所。
提高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性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教育教学规律,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提高教学效果。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从而实现专业成长。
3. 优化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有助于教师发现课程体系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课程体系的优化。
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为课程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4.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研究,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存在的问题1. 教师研究意识不足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研究的精神。
他们往往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研究。
2. 研究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时,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他们往往只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忽视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深入研究。
3. 研究成果转化率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的转化率较低,研究成果难以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
小学数学教研创新案例
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本案例以某小学数学教研组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研策略,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二、问题提出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教研组提出以下研究问题:1.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2. 如何创新教研策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3.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三、研究方法本案例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研究:1. 观察分析:对某小学数学教研组的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 确定策略:结合观察分析结果,确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3. 实施策略:将确定的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并记录实施过程。
4. 反思总结:对实施策略的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四、创新策略1. 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若干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测量一个长方体的体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授“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以实践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1)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教师应注重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十章 教育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
以“共同合作”
以“教育实践”
01
为形式
03
为依托
05
合作性
情境性
实用性
可变性
综合性
以“解决问题”
以“最佳方案”
以“多种方法”
02
04
为目标
为导向
为手段
第一节 教育行动研究法
(三)教育行动研究法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育行动研究法的作用
教育行动研究法特别适用于中、小规 模课程研究以及对具体教育结构的整 体性考察与改进,还可用于改进教学 方法和程序、行为管理和控制、教育 组织行政工作效率、教师工作态度与 价值等诸多方面的研究。
师生总动员
This is a good space for a short subtitle
二、资料的收集 针对幼儿园组织文化的特点和研究所需要的资料,研究者主要选用了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
观察法四种研究方法,运用文献法梳理了T 连锁幼儿园的办园历史、办园理念等,运用问卷法了解 幼儿园教职工、幼儿园和家长、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人际氛围…… 三、资料的分析
问题: 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在学前教育领域运用时与学前教育实践有什么关系?如何将二者 分?相信通过本章的讲解和同学们的认真学习,能很好地将这两种研究方法区分开来,以 便于顺利地开展研究工作。
知识目标:
理解教育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 的含义与特点。
掌握教育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 的实施步骤。
一、个案研究法的含义与特点
(一)个案研究法的含义
所谓个案研究法,是指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这里所谓 的“单一的研究对象”,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既可以具有特殊 性(个案本身所具有的某个独特的特点),也可以具有典型性(个案对某类总体的代 表性)。如对某个情绪障碍儿童的语言问题与早期干预的研究,或某个优秀的幼儿教 师教育能力形成过程的个案分析,对某个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等。
教师行动研究报告案例
教师行动研究报告案例引言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实践探究的一种方式。
本文以我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问题为例,介绍了我进行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问题描述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加法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
他们往往会把加法视为一种简单的“合并”操作,而没有考虑到其中的数学本质。
因此,我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的本质和运算过程?研究过程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研究目标我希望通过教学实践来改善学生对于加法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设计实施方案根据研究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包括教师讲解、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等。
在其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学生将通过操作物品和绘制图形等方式来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第三步:实施教学活动我将上述设计的教学活动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仅是一个传输知识的角色,更是一个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导师。
第四步:观察和记录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记录相关数据来了解学生们对于加法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的思考和解决策略。
第五步:分析和总结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我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和总结,我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发现。
结果和讨论通过教师行动研究的实践,我发现以下一些结果和讨论:- 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操作物品和绘制图形等方式深入理解了加法的本质。
他们不再简单地将加法视为一种“合并”操作,而是通过具象化操作抽象概念,建立起了对加法的深入认识。
- 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个别辅导等方式,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 由于学生们对于加法概念的理解程度提高,他们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
教师的行动研究与案例
教师行动研究的意义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师通过行动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 学习成果。
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 进行深入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反思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行动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自己 的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 师的专业成长。
1 2
总结词
通过行动研究,教师对学校管理体制进行反思和 改进,从而提高学校整体运行效率。
确定研究问题
如何改善学校管理体制?
3
数据收集
收集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的反 馈等。
案例三:改善学校管理体制的行动研究
分析数据
找出影响学校管理体制的因素 。
实施改进措施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付诸实践。
制定改进措施
制定改进措施
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 堂管理、增加互动环节
等。
实施改进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改进 措施。
评估效果
通过再次观察和数据分 析,评估改进措施的效
果。
案例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
总结词
通过行动研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 高自身专业水平。
确定研究问题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内部沟通 、提高决策效率等。
评估效果
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评估改 进措施的效果。
05
教师行动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教师行动研究的挑战
时间与精力的投入
专业知识的局限
行动研究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从观察、反思到实践改进,都需要教师 持续地关注和努力。
教师的行动研究往往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 ,可能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专业知识, 导致研究深度和广度有限。
教育行动研究
8 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学生课堂行为表现观摩表
学生课堂行为表现
每出现一次
记录一次
9 学生被教师点名回答问题
10 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
11 学生向学生提出问题
12 学生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交际
13 学生与学生谈论与课堂学习无关的
话题
14 学生对教师的纠错做出反应
15 学生对教师的纠错没有反应 16 学生跟教师重复
学生行为 评价与建议
大致印象与建议
小组活动中学生参与情况记录表
姓名
提问/引出 反应/回 总计
备注
话题
答
A
lllll ll lll
10
积极主动、
小组代表
B
l
l
2
自己写东
西
C
ll
lllll l 8
比较积极
主动
D
ll
lll
5
错误教多
注:关于内容分析的数据可同时录音采集
讲台
28
11
10/23
16
30
24
研究过程教师直接参与,目标是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研究需要和现有条件选择研究方法,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
教学行动研究的特点:
行动与反思
教师不断地对自己有意识或潜意识的行 为进行反思,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 行动。
行动与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观点和新方法,从而 提高和改进教学。
传统教育研究范式 行动研究
谁来做研究 大学教授,专家学者 一线教师和校长 等
在哪里做研 变量可以得到有效控 学校和课堂情境
究
制的环境
如何做研究 运用量化的方法揭示 运用质的方法来 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描述和理解教育 事件
幼儿教育行动研究案例
幼儿教育行动研究案例一、发现问题东东哭着向老师说:“小朋友们都不和我玩,我不想上幼儿园了”二、分析界定如何引导引导幼儿正确与人交往?三、计划1:措施——在游戏活动中观察东东的特质——内向型。
行动——引导鼓励东东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或设置情景活动让他参与,并个别关注,引导。
观察反思——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能参与活动,与人交往,但仍缺乏主动性。
计划2:措施——在活动中委以重任,担任角色,促使东东主动交往。
行动——例如请东东担任值日生工作,东东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主动去执行值日生工作,要求小朋友收拾玩具、喝水排队等,能与小朋友友好合作。
观察反思——教师层层递进的引到和鼓励,让他有自我认可,感到自己也能为小朋友和老师做事情,和小朋友做好玩伴,给东东了自信心,促使东东乐于主动与他人交往。
四、其他1、在每个计划行动前、行动中、行动后老师都会考虑到家园沟通,了解造成东东性格特征形成的可能因素,并在行动不同时期保持家园互通,步调一致。
2、在班级活动中,多创设情景模拟,让东东参与角色,引导启发东东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技能技巧。
3、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其他幼儿找冬冬游戏,让冬冬感到集体的温暖,与集体自然融合。
4、老师及时鼓励和表扬,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小班幼儿尚未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语言区里的图书容易破损,一些反复修补的破图书对幼儿再也没有吸引力了,放着多余,扔了又可惜。
我引导幼儿把破图书里完好的插图剪下,可小班幼儿手的精细动作还没发育完善,不会沿弯曲的边缘剪插图,做精细动作很累也不感兴趣。
于是我请大班幼儿帮忙剪下插图装在盒子里投放在语言区,看看小朋友会怎么玩,于是就衍生了“大带小”故事墙排图讲述活动。
活动目标:1。
激发排图讲述的兴趣,发展语言表达力。
2。
语言区活动中乐于合作,体验“大带小”的乐趣,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第一阶段活动观察:我将大班幼儿剪好的图片用大月饼盒盛着,投放到语言区,语言区顿时热闹起来。
孩子们争先恐后涌入语言区,都挤在月饼盒前,七手八脚地翻找自己喜欢的图片随意在地面上、桌子上、椅子上摆放。
小学语文教师行动研究报告
• 研究结果需要更多的实证支持
05
小学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推广与借鉴
行动研究成果的推广途径
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推广
• 将研究成果纳入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
• 为其他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培训和指导
学校层面的推广和实施
•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 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
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 通过教研活动和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合作
小学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对教学过程和学生表现进行观察记录
• 了解教学现状和学生需求
• 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点
访谈法:与学生、同事和家长进行访谈
• 收集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期望
文本分析:分析教材、教参和其他相关文献
• 了解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和背景
• 寻找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成果总结与反思
• 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
• 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03
小学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提高小学生
阅读理解能力的行动
研究
• 研究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
• 研究步骤:
• 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
• 文献综述
• 制定行动计划
• 数据收集与分析
• 成果总结与反思
案例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的行动研究
• 研究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 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
• 研究步骤:
• 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
• 文献综述
• 制定行动计划
• 数据收集与分析
• 成果总结与反思
案例三:提高小学生
教师成长行动研究案例
教师成长行动研究案例
谭玉梅是某职业高中的教学工作者,今年47岁,以前担任助教,后任教主任。
谭玉
梅拥有优秀的教育背景,尤其擅长管理组织,让全校的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作为一
名在职老师,谭玉梅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教师成长。
为了增进教师的成长,谭玉梅不仅致力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同时也把教育工作者的
个人成长引入到他们的专业课程中。
他要求学校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把老师们带到实践场所,让他们能够学习到具体的社会相关的实际经验,以及一些技能培训,使他们充分意识
到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谭玉梅还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一些培训班和学术会议,以
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改善教育效果。
为了更好的展示老师的学习动态,谭玉梅特别向学校组建了教师成长行动平台(TP)。
这个平台汇集了不同领域的教育学者及专家,不仅可以分享一些教育理论知识,也可以交
流彼此更具体的学习经历。
每个学期,谭玉梅会要求所有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老师本
学期参加过的课程、讲座、培训等活动情况,并“评价“自己在这个活动后所学到的知识。
这有助于勾勒出老师们的教育发展轨迹,也有利于谭玉梅和学校同志们制定出更科学有效
的教师成长计划,帮助老师得到更好的专业成长。
谭玉梅的尝试在校园内外都获得了一定的认可,成功推动了教师成长行动研究,为老
师们营造了积极的学习环境。
同时,谭玉梅也为后辈教师树立了良好的典范,表明了本着
尊重、关怀的原则,教育工作者也可以不断发展完善,把职业能力发挥到更高的层次。
行动研究案例
行动研究案例行动研究案例一研究背景:某所普通中学高中二年级的一个教学班,学生共45名。
执教者为该班的任课教师。
项目时间:2004年3月至2004年11月发现问题: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表现不积极,不太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提出假设:1. 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
2. 学生的现有语言能力有限,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
3. 学生担心答错了丢面子。
4. 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单调,学生参与机会少。
5. 课堂气氛过于严肃,没有轻松的环境,学生不敢发言。
6. 阅读材料过于陈旧、单调或远离现实生活。
初步调查: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原因。
调查结果:1) 89%的同学表示对英语阅读有兴趣。
2)在自我评价中,仅有5名同学认为自己能比较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与我们所观察和感受到的比较一致,占全班总人数的11%。
3) 认为阅读材料过于陈旧、单调或远离现实生活的有7人。
害怕答错问题丢面子的有15人。
认为自己现有的语言能力有限,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的6人。
4) 半数以上同学表示他们不主动发言的原因是阅读课堂气氛太严肃,不敢发言。
重新认识问题:大部分同学不积极参与阅读课堂活动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课堂气氛的沉闷。
教师需要调整自己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
行动方案设计:1. 改变阅读课以课堂做练习和教师讲解答案为主的教学方式。
设计具体的任务,采用合作阅读方式、先行组织方式、自选阅读方式和小组讨论方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2. 采用合作阅读方式(Collaborative Strategic Reading),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可以减少学习压力,活跃课堂气氛。
具体步骤如下:教师先提出阅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主要意思,然后检查小组活动情况,请一个小组宣读自己所总结的中心大意,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论,发表不同见解。
3. 采用先行组织方式(Head Start),即阅读前,选择与阅读材料类似的话题讨论。
(完整版)教学行动研究案例
教学行动研究案例案例1:自然课老师的行动研究某小学五年级自然课王老师,自开学以来,经过两次月考后,发现其班上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他运用行动研究法来了解问题所在,并改善学生学习情况。
其实施步骤如下:(1)发现问题----王老师发现其班上学生两次月考下来,自然科成绩的表现不佳,因此想从研究中了解问题,并加以解决。
(2)确定问题----他开始分析有关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请教同年级其他自然科老师,并经仔细观察,确定了“如何增进学生学习自然兴趣”为最重要问题。
(3)文献探讨----确定研究主题后,便开始深入和广泛地搜集与增进学生兴趣有关的文献。
(4)拟定计划----根据文献及问题分析,王老师决定以调查研究法来进行对班上学习兴趣的研究。
他想自编一套评量学生的“自然科兴趣量表”。
(5)搜集资料----王老师根据研究设计,对其学生进行测验。
最后将此资料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对自然科兴趣低落的原因,主要是上课缺乏实验、讨论、同时户外观察活动也太少。
(6)设立假设----根据研究结果,王老师推出行动假设----即每周进行两节实验,一节讨论,每二周有一次户外活动。
(7)实施行动方案----根据假设,王老师便开始进行新的自然科学教学活动。
(8)评鉴实施结果----实施新教学活动后,再实施测验,以了解实验的成效是否有增进。
(9)修正方案与再实施----如果评鉴结果有效,则继续原实施的行动方案,否则必须再分析与诊断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修正行动方案。
案例2:a、b两套教学方案的比较研究一所小学的领导认为,究竟怎样的课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课,许多教师模糊不清。
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导致素质教育教学行为的缺失,进而阻碍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
因此,开展“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他们设想,通过对一篇课文的不同教学行动的解剖,让教师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把握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轨迹,以达到澄清教师认识上的模糊性,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教师成长行动研究报告语文案例
教师成长行动研究报告语文案例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以前写文章常用这句名言,只觉得它好有文采;现在每每读到它,回想起自己从教1年的历程,对它便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真切体会。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懂得笨鸟先飞,多一份付出,多一些勤勉,经过1年的累积,便多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今天抱着学习的态度,与大家交流成长体会,收获成长快乐.回首往事,我常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忙碌了一天后,我总会拿“太累了、该放松放松”等托词来给自己业余时间的“放假”找理由;我也常陷入这样的窘境:忙了一天,忙了一个星期,或是更多,可每当回首这段时光的时候,往往是一片空白,好象什么都没做。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少了一份学习,少了一份反思,更少了一片宁静的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如此日复一日,当我蓦然回首时,已然“尘满面,鬓如霜”。
我不止一次地这样设想,不止一次地感到可怕。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忧患,所以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更多的时候还是充实,还是不断地在进步。
在我这一年的成长路上,杜小的老师们一直在引导着我,激励着我,使得我两次在区论文评比中分别获二、三等奖,我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他们的真情帮助。
杜小的五十几位教师可以说是是五十几本"人"字的教科书.五十几本能很快发挥教学功能的书;五十几位能够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为学生编写教科书的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老师的智慧才学其实是"书"的内容; 所以我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法国卢梭曾经说过“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读书让人明智,读书让人深刻。
阅读的习惯对于我的工作、我的成长,帮助是巨大的。
我希望可以自豪的站在我的学生面前敢说:我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资料书;一本让他们每天都惊奇的教科书!如果说,身边的榜样引领着我成长的话,那么自身的不断努力,则是成长的必备条件。
我喜欢这样一句话:实践出真知,磨砺育新人。
用在我们青年教师身上,又是何其的恰当。
回想自己这一年的从教经历,感触最多的是工作越忙碌内心就越充实。
亲师行动研究案例:增加晨晨早餐的食欲
第 四 ,亲师 双 方 是 平等 的合 作 者 。家 长 并 非 教 师 教 育 孩 子 的 助 手 ,教 师 也 并 非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指 导 者 ,居 高 临 下 地 对 家 庭 教 育 指
身对 于 转 变这 种 状况 的责 任 和作 用 。作 为教
师 ,我 们 应 该 积 极 地 行 动 起 来 。 第七 ,亲 师行 动 研 究 关 注 的对 象是 全体
某 周 四 下 午 , 和 晨 晨 父 母 闲 聊 了 几 句 以
后 ,我抛 出了 问题 : “ 晨 身 体 瘦 弱 是 怎样 晨 形 成 的 ? 有 没 有 采 取 过 什 么 措 施 ? ” 晨 晨 妈 妈 : “ 晨 刚 出 生 时 ,体 重 就 达 41 晨 .
去 精 神 欠佳 ,活 动 时 有 气 无 力 。 我 问她 是 不 是
意志。
第 六 , 由 于 家 长 的 情 况 各 不 相 同 ,需 要
教 师 根 据 实 际 情 况 提 出 不 同 的 要 求 ,循 序 渐
进 ,进 行 恰 切 的 合 作 。 需 要 注 意 的 是 ,不 要
埋怨 家 长 的 素质 ,也 不要 抱 怨 家 长教 育观 念 的 落 后 和 教 育 方 法 的 失 当 , 而 要 明 白 教 师 自
病 了 ,她 摇 摇 头 。 我 再 问 她 ,是 不 是 早 饭 没
公 斤 ,身体 一 直 都 不错 。 只 是 在 9个 月 大 的 时 候 ,一 次 外 出 赴 宴 ,吃 坏 了肚 子 ,拉 肚 子 持 续
了 差 不 多 一 个 月 才好 。 自那 以 后 ,晨 展 的 胃 口 就 没 有 以 前 那 么 好 了 ,体 重 也 低 于 同龄 幼 儿 的 水 平 。 为 了 让 她 的肠 胃 好 起 来 ,我 们 在 医 生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行动研究案例生命教育班级方案之实践庄丽卿(新竹师院实小教师)谢玉贞、林玲君、黄琼仪、赵雯津(新竹师院实小教师)黄碧如、江欣怡(新竹师院实小实习教师)何秀珠副教授(新竹师院初教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动机审视台湾推行生命教育的背景,是因台湾教育因过分重视理工实用、轻忽人文理想,而致伦理观念模糊、暴力猖獗、家庭功能式微、社会不正义(孙效智,民89),加上校园暴力、自杀事件,所以前教育厅于是自八十六年底推动中等学校"生命教育实施计划",八十七学年度起开始在国中及高中职校推展生命教育。
期望透过这些努力,让学生审视人本身的存在价值,自我肯定、关怀社会与生态环境。
接着,教育部于八十九年八月组成"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曾志朗教授语重心长的道出"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遗漏的一环",九十年一月二日宣布2001年为"生命教育年"。
期望教育改革除了制度面的改变之外,更能重视学生情意的教育。
虽然生命教育已从八十七学年度起在中等学校积极推展,那么"小学需要实施生命教育吗?"若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儿童早期发展将深深影响日后人格的发展;再者国小校园暴力事件、自杀事件亦时而有闻;而八十七年公布的九年一贯课程总纲中,将"生命教育"纳为综合活动领域的十大指定内涵之一。
是故,不管是儿童发展的启示、教育现场、社会现状的需求,抑或九年一贯课程的规定,生命教育都应积极向下扎根,由国民小学开始实施。
基于上述,期望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发展班级教学方案,藉以于教学现场实际教学进行行动研究,期望在生命教育课程实施之后,学生能更进一步尊重生命。
第二节、研究目的本研究乃是生命教育的班级方案教学实践与反思对话的循环历程。
透过与同辈群体的协同合作的方式,发展生命教育的行动方案、执行行动方案,并经由对话、省思及评鉴的循环历程,发展、建立生命教育之实践知识。
研究问题如下:一、发展国民小学二年级生命教育教学方案。
二、探究生命教育方案班级教学的学生生命态度的影响。
文献探讨本研究目的在于实践检讨并反省生命教育班级方案,在相关文献方面首先了解生命教育的定义、目的;接着探讨国民小学生命教育班级方案教学方法。
第一节、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内涵"生命教育"是什么?若无法对生命教育下一个定义,那么生命教育的范畴内涵、目的的定义与归纳上便会有极大的差异,故本节拟先定义生命教育的意义、内涵,接着进行探讨生命教育实施的目的,以为生命教育教学与实践时之依据及参考。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现代儿童吸收许多似真似假的影像,对真实没有反省的能力,例如对死亡的看法轻忽浅薄;而学生自杀杀人等施暴的年龄层越来越低、心态上的不在乎,令人忧心,也显示忽略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情意教育.因此生命教育是教改不能遗漏的一环.生命教育要以启发式的教学,让孩子体会文明的内涵:能体谅别人、约束自己才是个文明人。
尊重自己、同情他人、培养同理心的感受,都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他了解生命的意义,蔡会体谅别人、尊重他人(曾志朗,民88)。
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青少年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孙效智,民89)。
陈英豪(民88)在相关场合中也指出其所提倡的生命教育政策意义,在于让每个人体会到别人的生命和自己的同等重要。
未来更希望因为生命教育的落实,使我们社会每一分子,都能达到怀德海所说懂得"做人"与"尊敬他人"的目标。
吴宁远(民88)生命教育不是一种知识教育,它是要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生命。
人的生命不是在某一阶段才存在,只要是活着便长期存在,因此生命教育是要不断的面对自己的生命,是人的生涯教育。
吴武雄(民88)认为生命教育主要在于统整过去分散在各课程中有关生命的意涵,透过教学、反思与体验,使学生学会包容、接纳、欣赏别人,建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吴琼洳(民88)生命教育的阐释为在探讨整个生命的过程,以促发个体去思考生命的本质,并实际运用于人类生活之中,以解决各种生命的课题,培养积极对生命的态度。
黎建球(民89)生命教育是一种整合性的教育,关注整个教育体系的生命力,他要求在制度上、教育历程上、教者及受教者的内涵上,都必须达到受教者对一己生命的学习,从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到发展生命的意义。
兹将上述归纳为生命教育的起源及生命教育的意义如下: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的核心,它不是一种知识教育,而是透过教育历程,透过探讨的历程中让学生认识自己、实现自我;并体会到他人生命与自己的生命同等重要;促发个体思考生命的本质、探讨生命的意义及价值,培养积极面对生命的态度,建立天立人我共融共在的关系。
二、生命教育的目的生命教育它不是一种知识教育,是全人教育的核心,那么,生命教育的目的为何呢?综合多位学者的看法如下:台湾省教育厅(民87)在台湾省国民中学推广生命教育实施计划中,想要藉由生命教育的实施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包容、接纳、欣赏别人,建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并把所学回馈社会,带来真正的和谐与进步。
依据上述指出生命教育的目的有下列四项:一、辅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丰富生命的内涵。
二、辅导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信念,进而发展潜能,实现自我。
三、增进人际关系技巧,提升对人的关怀。
四、协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陶冶健全的人格。
陈芳玲(民87)对台湾省国民中学推广生命教育实施计划的总目标内容进行探讨,将目标修改为:一、辅导学生体验与建构生命的意义,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二、辅导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尊与自信,并学习充实生活的方式,促进潜能发展与实现。
三、辅导学生反省与确立人生观及价值观。
四、提升对人的关怀,增进学生人际互动能力。
钱永镇(民87)描述学校生命教育的四个目的在于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期许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爱惜生命。
台北市教育局(民88)推广生命教育目标略述如下:一、辅导学生能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实现自我。
二、增进学生人际沟通技巧,加强接纳他人、与人和谐相处能力。
三、鼓励学生接触大自然体验多元生命型态。
四、协助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孙效智(民89)提出生命教育的目标如下:一、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二、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三、热爱并发展个人独特的生命四、实践活出天地人我共融共在的和谐关系黄德祥(民89)生命教育主要是希望达到下列四个目的:一、帮助学生主动去认识自我,建立自尊与自信,进而实现自我。
二、培养社会能力,提升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三、认识生存环境,了解人与环境共融共存的关系。
四、协助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黄义良(民89)国小生命教育目的,基本上能让学童认识真实的自我,珍惜自己的生命,能尊重他人的生命,进一步尊重周遭生物的生命。
教育部(民90)推动生命教育中程计划中指出,希望透过全国性校园生命教育之推动,落实全人教育与终身学习社会的教育远景。
具体目标如下:一、鼓励学生探讨生命的意义、目的与理想二、落实"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的教育目标三、培养学生道德判断的能力四、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道德伦理五、提升学生情绪智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六、开展多元学习环境,协助学生发展各种智能与潜能综合上述可归纳生命教育除涵盖生的教育之外,同时也涵盖死之教育,其内涵概括了自己、他人、环境、自然与宇宙五大范畴。
可归纳生命教育目的为下列诸端: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尊重、珍惜生命,进而实现自我。
二、人际和谐相处,提升对人的关怀三、认识生命多元型态,了解人与环境共融关系四、协助学生探索生命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终极关怀。
第二节国民小学生命教育教学法生命教育有哪些教学方式呢?分析各学者对生命教育教学法的见解如下:林思伶(民87)认为生命教育的教学法,可以使用团体讨论与录像带教学。
钱永镇、冯珍芝(民87)则提出晓明女中实施多年的方法:一、实践教学法在我们的教育哲学里,都希望学生能知行合一,目前"知"的部份,教师都很重视,"行"部份很少教。
因此强调"实践"的教学是"知"的延伸,希望学生"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希望学生先去实践自己要说的话,做到以后再说出来。
这就是实践教学法的目标。
杜威博士特别强调:"从做中学」,实践教学法的教育精神就在这里。
二、思考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来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作为定、判断的依据。
思考法中的推理思考能协助学生分析问题,批判思考用来反省问题,创造思考用解决问题。
三、反省教学法期望学生能择善固执,需要帮助学生养成每天反省的习惯。
反省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才会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就是道德坚持。
同时也明白我可以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知道选择权在自己,而不是环境或他人做我的主人。
反省自己的行为、情绪、价值观和自由度,学生才能够有强的意志力坚持行善。
四、体验教学法没有经验的认知,可能只是脑海中的概念,有时不能成为行为的动力。
我们如何设计让学生看到、听到、摸到、甚至饿到,身体有感受,掉下眼泪的体验活动,才能松动学生的心,激励学生改变。
黄德祥(民89)认为生命教育并不是固定学科,而是属于随机的、科际整合的,应采单一主题深入教学或多主题普遍化的方式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时老师应掌握"随机教学"的契机;藉由游戏、体验活动、影片欣赏、角色扮演、参观等活动,也可以运用电视、计算机、演示文稿、幻灯等活动交互进行教学。
另外也可运用童书为媒材进行生命教育教学(张湘君、葛琦霞,民89)。
刘明松(民86)综合多位学者看法,认为生死教育实施方式有下列几种:讲授法、欣赏讨论法、随机教学法、仿真法、阅读指导法、亲身体验法、活动教学法、作业/自我教学法。
综合上述,兹将生命教育教学整理如下:一、生命教育教学时机:随机式的融入式教学。
二、生命教育教学资源:教学时可以运用电视、计算机、演示文稿、幻灯及童书为媒材。
三、生命教育教学法适宜实施生命教育的教学法:思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反省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价值教学法、团体讨论、有录像带教学、游戏、角色扮演、参观等活动、讲授法、欣赏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及作业/自我教学法等方法。
第三章研究方法本章第一节研究流程;第二节阐明研究参与人员;第三节资料整理与分析。
第一节、研究流程本研究历程是"观察à规划à行动à反省"的循环历程,整个研究历程乃发现问题、共同拟定行动方案、执行行动方案、评鉴修正行动方案的循环模式,在行动历程中搜集资料,并进一步分析资料,最后提出报告,在研究流程中,因应研究需要随时进出文献中,兹将研究流程图示如下:第二节研究现场与参与人员一、研究现场:二年级微笑里二年级微笑里,共有学生33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6人,我们将邀请他们参与这个属于我们的生命故事,他们将是这个生命故事中的主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