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 虚劳病与慢性疲劳综合征

合集下载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以长期体力和心理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也有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施治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中医通常会根据以下几种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1. 脾虚证脾虚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最常见的证候之一。

患者常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身体沉重等症状。

中医治疗脾虚证常采用补益脾气的方法,如服用健脾补气的中药方剂、调整饮食结构以及进行适当的运动。

2. 肝郁脾虚证肝郁脾虚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另一种常见证候。

患者常伴有情绪低落、脾气易怒等症状。

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常采用疏肝解郁、调理脾胃的方法,如针灸、按摩、心理疏导等。

3. 肺脾不和证肺脾不和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一种内外因共同作用的证候。

患者常出现气短、心慌、脾气急躁等症状。

中医治疗肺脾不和常采用调补肺脾、舒缓情绪的方法,如服用滋阴润燥的中药、进行舒缓身心的练习等。

二、中药治疗中药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

1. 养血安神患者常伴有失眠、头晕等症状,中医常采用养血安神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枸杞子等,可通过调理血气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2. 补益脾胃脾胃虚弱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要病机之一,中医常采用补益脾胃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等,可增强体质、改善消化功能。

3. 调理肝气肝气郁结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之一,中医常采用调理肝气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枳壳等,可疏肝解郁、舒缓情绪。

三、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身体的功能状态。

金匮要略注(8)虚劳病

金匮要略注(8)虚劳病

金匮要略注(8)虚劳病8.1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平人,谓外形无病之男人。

若脉大,即脉病人不病。

因男女分工有别,男子干体力活,谓劳,劳则体疲于外,气耗于内,故脉大非气盛,必大而无力,脉大为劳。

极虚者,内损肾阴精也,精气内耗严重,即内劳损精,亦为劳。

8.2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古人五六十岁已属老年,气血已虚,若脉大,痹侠背行,身上出现马刀、侠瘿等硬块,皆为劳得之。

8.3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虚精自出,痠削不能行。

因劳而病者,其脉浮大,其证为手足烦,遗精,膝痠骨软不能行。

肾藏精,肾虚则不能藏精,故阴虚精自出;肾主骨,肾气虚则骨酸不能行,痠削不能行则手足烦。

春夏,自然之阳气盛,外阳传入人体,使人阳胜阴更甚,阴更不堪任阳,故病剧;秋冬,自然之阴胜阳,传入人体之阴弥补阴之不足,故病瘥。

8.4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暝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男子脉虚沉弦,是阴阳俱不足;无寒热,是阴阳虽都不足,但仍平衡,阴阳弱平衡,即能级低;气血不荣于上焦,故短气、面色白;时暝兼衄,少阴肾气虚,有时阴胜阳则暝,有时阳胜阴则衄;下焦气血虚,故里急、小便不利,少腹满。

此脉证,是劳之后果。

8.5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

面色薄,谓浅淡不华,不红润,亦不足之色。

男子面色薄,为气血不足,气血不足则津液不足,故曰主渴及亡血,气不足,动辄喘,血不足,动则悸。

8.6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此为脉病人不病者,男子外形无病,但脉浮弱而沉涩,浮弱为阳虚,沉涩为阴虚,肾虚则精气清冷,精子稀少,活力不足,故为无子,不能生子也。

8.7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失精家,谓肾阳不固精者。

肾主藏精,肝主藏血。

肝肾两亏,阳竭而寒,少腹肾之所居,故少腹弦急,阴头(龟头)寒。

肝开窍于目,肝虚故目眩。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是一种以长期体力和心理疲劳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中医学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的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引起的。

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以从调理脏腑功能、调和气血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等多个方面着手。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方法和技术。

一、脉诊与辨证施治脉诊是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师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一步分析病情并作出相应的辨证施治。

常见的辨证类型主要有气虚、血虚、脾胃不健等,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师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比如,对于气虚型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可以采用补气养脾的中药方剂;对于血虚型的患者,则可以采用补血活血的中药治疗。

二、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也有良好的效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

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常用的针灸穴位有百会穴、足三里穴等。

通过针刺或艾灸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平衡,改善疲劳症状。

三、中药调理中药丰富而独特的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经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根据患者的辨证症状,中医师会采用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的形式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当归等。

比如,黄芪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帮助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当归则有益血、活血的作用,对血虚引起的疲劳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四、中医调养中医强调身心合一的调养原则,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时也不例外。

中医认为,饮食、作息、心理状态等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因此,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中医师会建议他们调整饮食结构,增强营养摄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

五、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按压、揉捏等手法来刺激患者的经络、穴位,改善气血运行状况,促进身体的康复。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辨治_杨家林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辨治_杨家林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辨治杨家林(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摘要: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应归属于中医“虚劳”范畴。

其病因与禀赋素弱、烦劳过度、情志不畅、饮食房劳不节复感外邪等因素有关,造成各种劳损“伤脏致病”、损及心肝脾肾多脏,辨证以虚为主,或虚实兼夹。

提出中医辨治方法及推荐方药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辨治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1)01-0017-02收稿日期:2010-05-11作者简介:杨家林(1937-)女,四川乐山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月经不调及调经系列方的研究,子宫肌瘤的中医治疗及新药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新药研究等。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以不明原因引起的极度疲劳,伴健忘、注意力不集中、低热或自觉发热、咽喉痛、肌肉关节痛、颈部或腋窝淋巴结触痛、睡眠障碍和劳累后不适等症状持续半年以上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及日常生活。

本病好发于30 50岁中青年,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ʒ4,且教育程度高者比普通人群易患,发病涉及多种因素。

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感染、内分泌代谢紊乱、精神神经疾病、应激等多因素有关,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的结果,其中病毒感染,精神应激等改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为本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劳动强度的增加,工作压力及各种心理压力、生活放纵等易使人感到疲劳,如不及时调整易导致CFS 发生。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预测,CFS 将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病是新认识的疾病、国外研究只有20多年历史,国内近10余年才研究。

西医因本病病因不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虽为时较短,但发挥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优势,从整体入手,调整全身机能,对治疗CFS 有广阔的前景。

因此深入研究CFS ,寻求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是众多中医工作者探索的方向。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现代社会疾病,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中医养生作为一种综合的保健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如何调理慢性疲劳综合征,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健康建议。

1.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认识慢性疲劳综合征在中医中被称为“虚劳”,多与精、气、血等方面的虚损有关。

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期劳累、情绪不稳、脾胃功能失调等。

因此,中医的调理主要是通过调整内外环境,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上医治未病”,即通过平衡饮食摄入,预防疾病的发生。

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调理,中医推荐以下几个方面的饮食调理方法:(1)养血调理:食物中富含铁、维生素B12等营养素,如红枣、黑芝麻、黑木耳等,有助于补充体内的血液营养,改善疲劳状况。

(2)益气调理:食用蜂蜜、枸杞、黄芪等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轻疲劳感。

(3)健脾益胃:多食用易消化的食材,如米、面、青菜等,有助于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体力。

(4)合理搭配:饮食应均衡搭配,不宜过饱或过饥,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3. 适度运动中医认为,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人体的阳气活动。

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缓解疲劳感。

但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不宜过度劳累,以避免消耗更多的精气。

4. 心理调节中医注重人体的整体调节,包括身体和心理。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心理压力大、情绪波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强调心理的平衡和调节,可以通过中医的养生方法,如冥想、气功等来缓解心理压力,舒缓情绪,减轻疲劳。

5. 中药调理中医认为,中药具有温补、益气等功能,可以改善体质,缓解疲劳感。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等,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调理。

但要注意,在服用中药之前,最好向专业的中医师咨询,以确保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又称慢性疲劳免疫功能障碍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Immune Dysfunction Syndrome, CFIDS),是一种以持续性疲劳和体力、认知功能等多系统症状为特征的复杂疾病。

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是脾胃失调、气虚血瘀、肾虚等多元因素引起的,因此在中医诊疗方面,主要采取调理脾胃、益气补血、滋养肝肾等方法,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中医诊疗方案。

1.中医诊断:中医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依靠四诊合参:望、闻、问、切。

其中,望诊主要观察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腻等;闻诊主要听取患者的自述症状,如疲乏无力、记忆力下降等;问诊则包括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日常生活习惯等;切诊主要通过脉象判断患者的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状态等。

2.中医治疗方法:(1)调理脾胃:脾胃失调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常常采用健脾理气的方法,通过调节饮食、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增加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机体的气血状况。

常见的健脾食疗方案包括糯米红枣粥、薏米粥、山药粥等。

(2)益气补血:气虚血瘀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另一主要病机。

中医常常采用益气补血的方法,通过药物调理,提高机体的气血水平,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熟地黄、当归等。

(3)滋养肝肾:肝肾虚弱也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常见病机。

中医常常采用滋养肝肾的方法,通过调理生活作息,减少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因素对肝肾的伤害,同时使用滋肾安神的中药,如枸杞子、山药、龙眼肉等。

(4)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常采用埋针、腕针、温针等方法,通过调整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

(5)中药汤剂:中药汤剂在中医诊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常被使用。

中药汤剂常常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病情程度等来调配,常用中药有六味地黄丸、四物汤等。

3.中医养生建议:(1)合理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重要的。

中医怎么缓解慢性的疲劳综合征.doc

中医怎么缓解慢性的疲劳综合征.doc

中医怎么缓解慢性的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病情错综复杂,临床易误诊为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神经症等。

中药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对于上班族面临的慢性疲劳综合症,可以采用中药和按摩疗法进行防治。

中药
慢性疲劳综合征属于中医“虚证疲劳”范畴。

中药方剂中的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小柴胡汤都是很好的辨证方剂。

六味地黄丸可用于治疗肾阴虚患者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遗精盗汗,是滋阴补肾的经典方剂。

但补中益气汤联合小柴胡汤不仅能疏肝理气,还能健脾和胃。

可用于治疗肝郁脾虚患者,如肢体疲劳、精神疲劳、易怒、厌食。

按摩
按摩头部穴位,如百会、四神聪、风池等。

具有清头益脑的功效、安神;同时,结合背部经络穴位按摩,如舒菲、脾俞、命门等。

,能起到调节和补充全身杨琪的作用,持续时间长,疲劳、失眠、乏力的症状自动消失。

中医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医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医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为现代一个病名;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主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乏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四肢肌肉失养故见四肢酸痛无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

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必须重视的新病种,归于亚健康范畴,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以脾、肝、肾为主。

可以通过中医辨证组方调治,以达到预防、治疗、控制的目的。

概述疲劳为元气耗伤之虚证与心理变化(或不畅)双重因素所致。

治疗仍然以辨证施治为前提,不仅要补虚扶正,也应祛疲安神。

一方面补虚固元,滋养机体,虚得补,正则旺,疲劳自除;另一方面,调畅心志,舒心畅意,神得安,心则宁,疲劳可消。

脾伤疲劳证从脾治用归脾丸、健脾丸,益气健脾,祛疲养神。

脾伤疲劳证多因饥饱失常,酒食过度,或忧愁思虑过多,或工作繁重杂乱,应酬频繁,形体劳役所致。

青少年则可因用脑过度,思虑伤脾所致。

本证因脾伤中亏,肢体乏养。

可见怠惰嗜卧,四肢乏力不收,大便泄泻,懒于言语,恶食纳少,舌苔薄白腻,或厚腻,或舌质偏淡,脉缓而大或浮,或细,或濡诸症。

① 处方:西洋参或党参、炒白术、茯苓、炙黄芪、山药、砂仁、青皮、陈皮、木香、鸡内金、莱菔子、紫苏梗、藿香、甘草等。

②方解:方中西洋参或党参、炒白术、茯苓、炙黄芪、山药益气健脾,砂仁、青皮、陈皮、木香行气调中运脾,紫苏梗、藿香化湿醒脾,鸡内金、莱菔子消食理脾,甘草益气和中。

诸药共奏益气健脾、祛疲养神之功。

肝伤疲劳证从肝治用一贯煎、逍遥丸、舒肝丸,养阴柔肝,祛疲醒神。

肝伤疲劳证多因酒食应酬过多,或工作压力大,或喜怒不节,谋虑过度,或疲劳过度,情绪心理的改变超过肝的调节能力所致。

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肝者罢极之本”,明确指出肝脏功能失调是产生疲劳的重要原因。

肝藏血,主疏泄,肝能藏魂,魂与神密切相关,可影响心理活动,神经活动过度会影响肝,从而降低肌肉活动能力。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张伯礼、薛博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和《中国推拿百科全书》(骆仲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的相关内容及其他相关文献研究。

(1)无明显脏器器质性病变,以虚损性疲劳为主;(2)多以懈怠、劳倦、失眠健忘等为主要表现;(3)多伴有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相关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

(1)通过临床评定的无法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者有明确的发病时间,非先天性的,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经过休息不能得到缓解,且患者的职业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

(2)下述的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4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但不应该早于疲劳:①短期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的明显下降;②咽痛;③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压痛;④肌肉疼痛;⑤没有红肿的多关节的疼痛;⑥头痛,但其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前不同;⑦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⑧运动后的疲劳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二)证候诊断1.肝郁脾虚证:神疲乏力,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头部及周身窜通不适,抑郁寡欢,悲伤欲哭,或急躁易怒,情绪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胸胁满闷,喜出长气,头晕,低热,睡眠不实,纳食不香,腹部胀满,大便溏软或干稀不调,月经不调。

舌胖苔白,脉弦缓无力等。

2.心脾两虚证:精神疲倦,四肢无力,劳则加重,神情忧郁,不耐思虑,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心悸健忘,胸闷气短,多梦易醒,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身痛肢麻,面色不华。

舌质淡,脉细弱等。

3.脾肾阳虚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肢软无力,腰膝冷痛,困倦嗜睡,懒言易汗,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或遗精阳痿,性欲减退。

《金匮》虚劳病五大著名经方临证应用要点

《金匮》虚劳病五大著名经方临证应用要点

《金匮》虚劳病五大著名经方临证应用要点西岐王氏济世堂《医论医案医方集要》(连载2)《金匮》虚劳病五大著名经方临证应用要点王校指导王周兴王珂整理· 封面·· 一·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云: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注: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桂枝,白芍,生姜各三两,甘草=两,大栆十二枚,龙牡各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 胡希恕注解:失精家,指频繁失精之人,里虚寒,腹肌失和则腹壁拘急特甚,前阴寒冷,虚阳上亢则目眩,热亢于上则发落,脉极虚无力,浮大中空,缓迟,皆是虚劳之脉,当为下利清谷,除失精外,亡血亦可见此脉,若常常情欲妄动,心神不宁,心气浮动而脉亦动,芤,微皆为津血不足之脉。

紧为有寒,统观脉芤,动,微,紧,必失精,梦交,而非亡血所能见到,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2. 自注:本方即桂枝汤原方外协营卫,内调气血,另加龙骨牡蛎。

后世据此妄言龙牡固精,实误也。

龙牡二药于《伤寒》中用于治疗惊狂,癫痫等精神不宁之症,为强壮性镇静药。

二加龙骨牡蛎汤,即本方桂加白薇,附子,药用量3一6克,临床上可以此条作脉证要点,两方合用效果更为显著。

后世注家认为: 失精家肾阳大泄,而精失血亡,阴阳俱尽矣,凡遇本方证,独大补肾之阴阳,必罔而无效。

本方桂枝汤调和营卫,重在化气调阴阳,生龙牡乃血肉有情之品,敛其浮越,亦是治疗虚劳病之关键。

· 二·小建中汤《金匮》云: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金匮》云: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白芍六两,饴糖一升。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且无法通过休息缓解的体力和精神疲劳症状。

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的方法和原理。

一、辨证论治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首先注重辨证论治。

中医将慢性疲劳综合征归为虚劳类疾病,常见的证型有气虚、阳虚、阴虚等。

1. 气虚型气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以乏力、气短、肢倦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治疗气虚型患者,通常采用益气固表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等。

2. 阳虚型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倦怠、肢冷、畏寒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治疗阳虚型患者,常用温补阳气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

3. 阴虚型阴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以烦躁不安、口干、失眠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治疗阴虚型患者,常用滋阴养血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六味地黄丸、清热解毒汤等。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病人的疲劳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百会、神门等,针刺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选取。

针灸疗法一般需要持续数次或数周以上的治疗,疗程因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定。

三、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法,促进血液循环,调整气血平衡,缓解疲劳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拇指推、揉脊、擦腰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推拿按摩通常需要专业医师进行,每次治疗时间约为30分钟至1小时。

四、中药汤剂中药汤剂在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汤剂通过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滋养脏腑,改善疲劳症状。

常用的中药汤剂包括四君子汤、十全大补汤等,具体的方剂选择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论治结果而定。

中药汤剂通常需要连续服用数周或数月,并且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症大家好,我是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医生盖云,今天要讲的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整个社会的健康状况,大型的流行病学调研结论指出,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常见的健康状态,75%的人群,所谓“亚”,我们知道,所有的比赛最后要有冠军、亚军、季军,所谓“亚健康”,就是低于健康标准的状态,但是还没有到疾病状态。

这时侯大家会觉的,呀,4个人里只有一个人是健康的!错!另外的25%是什么群体呢?是疾病群体,和,健康群体。

最新的ICD-10编码病种是22320个,这还不一定是全球总数。

并且,不同的民族医学,对疾病的命名不完全一致,所以,病种还会更多。

所以说,我们可能目前都在亚健康状态。

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2一般来说,人体从健康到疾病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体是一个高级自制,灵敏度高的整体,有抵抗外来因素干扰、保持自身稳态、自我修复的功能,我们把这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叫正气。

同时我们的正气也需要正确的方法来保持,就如同我们的军队,是我们的钢铁长城,但是我们要对我们的军队给予最真的爱,爱护他们,它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

如果随意消耗正气,损伤正气,受损的正气将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状态,出现各种失调,临床就逐渐出现一系列症状。

失调出现就说明正气的自稳功能下降,不能支撑现有的生活或工作模式,就需要我们自已作出外在的调整,慢下来,给机体时间修复,或者帮助它修复。

我们生病的过程就是正气不能维持机体正常状态的过程。

原因很多,可能是内在原因,也可能是外在原因,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慢性疲劳,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慢性疲劳综合征,也会进展到各种疾病,同时很多时候会被误诊为很多其它疾病,这在后面我们会提及,所以,需要我们正确的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3我们先看看它的概念:CFS:chronic failure syndrome是近代医学新认识的一种疾病,以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机体出现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突出表现,以无力、疲劳、睡眠质量差、认知功能下降及一些躯体症状,如反复咽痛、肌肉酸痛、关节痛、头疼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中医辨证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医辨证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医辨证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作者:杨玺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41期慢性疲劳综合征属于中医的“虚劳”、“不寐”、“心悸”、“郁病”等范畴。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三者与疲劳的产生有密切联系。

肝脏可通過疏泄作用调节脾胃运化,调畅气机与情志,因此与体力的疲乏、精神的疲惫关系最为密切,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异常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长期极度疲乏无力,精神疲惫,工作效率降低,并可伴有咽痛,抑郁或烦躁易怒等精神情志症状。

治疗:以健脾理气补肾为主以躯体疲劳、体力下降为主者,可以健脾调肝为主,兼以补肾、可选用人参、黄芪、白术、甘草、柴胡等。

也可以用黄芪鸡(黄芪、陈皮、肉桂等炖鸡)、补中益气粥(人参、黄芪、当归、甘草、陈皮、柴胡、白术、薏苡仁等熬粥)进行食疗。

以精神疲劳、工作效率降低为主者,则以舒肝益肾为主,兼以补脾。

以抑郁为主者,可选用当归、柴胡、甘草、大枣、生地、熟地等。

也可以用甘麦大枣汤熬粥·食疗,或口服逍遥丸。

以烦躁为主者,可选用柴胡、甘草、芍药、枳壳、生地、龟板等。

如兼有身体虚弱、反复外感者,则辅以益气壮元法,食用冬虫鸭(冬虫夏草炖老鸭)、八珍鸡(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灵芝等炖鸡)。

兼有咽痛、低热者,可予柴胡、黄芪等。

失眠多梦者,可养心安神,予酸枣仁。

此外,研究还发现,可适当采用一些传统中医食疗用品如蜂蜜、花粉、阿胶、蚂蚁等,也具有抗疲劳效果,可适当采用这些保健食品。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非处方中成药应用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是因工作生活负荷太重、精神過度紧张等引起,临床常表现为精神不振、容易疲劳、失眠、食欲减退、应激能力下降等,属于中医学虚劳、郁证、脏躁、不寐等范畴。

如能合理选用一些非处方中成药进行调治可收良效。

现介绍几种药物以供选择应用。

逍遥丸组成: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

6g/次,2次/日。

本品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作用,适用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症见精疲力竭、失眠、烦躁易怒、唉声叹气、郁郁寡欢、胸胁胀痛、饮食量少等。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长期的疲劳感,伴随着体力和智力的衰竭,以及一系列的身体不适症状。

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由于人体的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首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一般来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包括疲乏无力、失眠多梦、头晕目眩等。

根据这些症状,中医可以判断出患者体内的气血不足、脾胃功能失调等问题。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中医会采用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方法,以调整患者的体质,增强其抵抗力。

其次,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时,也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帮助他们恢复体力,增加免疫力。

中医建议患者多食用一些具有益气养血、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红枣、莲子等。

同时,还要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此外,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疗法。

例如,中医常常会使用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来调理患者的气血,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此外,中药熏蒸、中药泡脚等疗法也可以帮助患者舒缓疲劳,改善睡眠质量。

这些辅助疗法可以与中药内服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体系,包括辨证施治、饮食调理和辅助疗法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治疗需要个体化,因此,在进行治疗前,患者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便得到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总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改善饮食习惯,以及辅助疗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疲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辨证治疗需要个体化,因此,在进行治疗前,患者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便得到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辨证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长期持续的体力和精神疲劳,常伴有体力活动明显减低、睡眠障碍、关节痛、乏力等症状。

目前,尚无明确的病因和病理机制,西医常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则注重辨证施治,追求疾病的根本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辨证与治疗方法。

一、中医辨证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辨证主要包括病因辨证和病证辨证两个方面。

1. 病因辨证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密切相关。

常见病因包括情志失调、劳累过度、不良饮食习惯等。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史和临床表现,中医可以辨证分型,如气虚型、阴虚型、湿热蕴结型等,以指导后续治疗。

2. 病证辨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中医可以判断病证的类型。

常见病证包括气虚体倦、肝郁脾虚、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

通过辨证施治,中医可以针对不同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结合具体病证进行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四海”、“三阴交”等。

通过调理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改善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等症状。

2.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等,通过益气补血、健脾养胃、清热解毒等作用,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轻疲劳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也有积极的疗效。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疲劳和乏力感,改善睡眠质量。

除了以上方法,中医还可以结合艾灸、拔罐、中药浴等疗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中医预防与调理除了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进行辨证施治外,中医还注重个体的预防与调理。

名医名方: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肾不交)方

名医名方: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肾不交)方

名医名方: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肾不交)方名医名方: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肾不交)方处方:黄连、阿胶各10克,黄芩、龟甲、磁石各15克,生地、白芍、鸡子黄、麦冬各20克,牡蛎3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辨证属心肾不交型。

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烦躁不宁,健忘多梦,心悸怔忡,腰膝酸软,或遗精,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弱或细数。

专家点评:方中黄连、黄芩除热坚阴,生地、白芍、阿胶、鸡子黄滋肾阴而养血。

其中自芍佐阿胶补肾阴敛阴气,鸡子黄佐黄芩、黄连泻火补阴血,牡蛎、龟甲、磁石重镇潜阳。

饮食调养:在中医看来,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是肝脾肾的功能失调,加之长时间的精神紧张,身心劳累,内外相因,导致人体气血阴阳失衡所致。

因此,用药粥来调治能获得满意疗效。

鸡归粳米粥:取乌骨鸡一只,糯米50克,黄芪45克,当归、大枣各15克,肉桂3克,食盐适量。

先将乌骨鸡宰杀去毛和内脏;再将黄芪、大枣、肉桂加水煎煮2次,每次煮沸后30分钟,取药汁2000毫升,与乌骨鸡、粳米共同煮粥,加入食盐,吃鸡饮粥。

每周2-3次。

鳗鱼山米粥:取鳗鱼1条,剖开去内脏,山药、粳米各50克,各种调料适量。

先将鳗鱼切片放入碗中,加入料酒、姜、葱、食盐调匀,与山药、粳米共同煮粥食服。

每天1次。

消疲灵粥;取消疲灵颗粒l0克,调稀粥食服,每天3次。

该药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消除疲劳的功效,对虚性慢性疲劳综合征有满意疗效。

党参糯米粥:取党参30克,山药粉、糯米各50克,红糖适量。

先将党参切成薄片,与糯米、山药共同煮粥,待粥熟时加入红糖,趁温食服。

每天1次。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防治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防治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也被称为“自身感觉疲劳综合征”,是一种难以解释的长期疲劳和疲劳引起的一系列体征和症状的疾病。

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机体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和体质失调所导致的疾病。

通过中医的综合防治,可以有效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辨证施治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首先要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和体质类型,中医将慢性疲劳综合征分为气虚血瘀型、肝胆湿热型、脾胃气滞型等不同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1. 气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患者常表现出乏力、气短、心慌、头晕等症状,舌质淡红或暗红,脉象细弱。

此时,中医会采用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补气药物如人参、党参、黄芪等,以及活血化瘀药物如桃仁、赤芍等,以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病情。

2. 肝胆湿热型肝胆湿热型患者常表现出疲劳困倦、口苦黏腻、头昏头痛等症状,舌质偏红,苔厚腻,脉象弦数。

中医治疗此型患者会采用清热燥湿的方法,常用的草药有黄芩、黄连、石膏等,以及清热解毒药物如金银花、连翘等,以清除体内湿热病邪,调整体内环境。

3. 脾胃气滞型脾胃气滞型患者常表现出疲劳乏力、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舌质淡、苔厚,脉象弦滑。

中医治疗此型患者会采用健脾和胃、调理气滞的方法,常用的草药有陈皮、白术、山楂等,以及理气药物如柴胡、枳实等,以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缓解症状。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增强机体功能,改善病情。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大椎、神门、关元等。

此外,中药熏蒸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热气和草药的挥发物刺激人体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活化气血的作用。

三、调整饮食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还需要通过调整饮食来缓解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慢性疲劳综合征与饮食习惯有关,因此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类型和症状特点,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从《金匮要略》对虚劳病的认识浅谈重症肌无力

从《金匮要略》对虚劳病的认识浅谈重症肌无力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7), 1921-1925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7283从《金匮要略》对虚劳病的认识浅谈重症肌无力杜 妙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6月7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20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31日摘要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较难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据《金匮要略》记载,前人对“虚劳”的认识与重症肌无力疾病有紧密联系。

近代医家认为凡是慢性虚衰性的病证,临床表现为脏腑元气亏损、阴阳失调为主的,皆可归属于虚劳,比如骨结核、重症肌无力等。

本文基于文献分析,谈谈中医对虚劳病的认识与神经内科疾病重症肌无力的联系。

关键词虚劳,重症肌无力,中西医Discussion on Myasthenia Gravis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sumptive Disease in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Miao Du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Received: Jun. 7th , 2023; accepted: Jul. 20th , 2023; published: Jul. 31st , 2023AbstractMyasthenia gravis is an autoimmune disease that is difficult to treat. According to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 there wa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yasthenia gravis and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consumptive disease” in the past. Modern doctors believe that all chronic asthenia syndrome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Qi loss of viscera, Yin and Yang imbalance, can be attributed to asthenia,杜妙such as bone tuberculosis, myasthenia gravis and so on.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neurological disease myasthenia gravis.KeywordsConsumptive Disease, Myasthenia Gravis,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重症肌无力是由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和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近五年的国内外文献和2020版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显示,MG的全球患病率为(150~250)/百万。

你的疲劳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吗

你的疲劳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吗

龙源期刊网
你的疲劳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吗
作者:韦云
来源:《幸福家庭》2017年第05期
人们对疲劳有三大误会:第一,认为疲劳了,休息休息就好了;第二,认为疲劳时多吃点好的;第三,认为疲劳不是病,甚至觉得就是懒。

疲劳分为生理性疲劳和病理性疲劳,生理性疲劳就是真的累了,经过休息可以缓解;病理性疲劳是真的病了,经过休息不容易缓解。

生理性疲劳一般与劳累、剧烈运动、睡眠不足、不科学的减肥有关。

病理性疲劳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消耗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甚至癌症,还有一种就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慢性疲劳综合征”既然是一种病,就有明确的诊断,首先就是疲劳症状,而且是持续5~6个月不缓解。

第二是伴随低热或淋巴结肿大,免疫功能下降,或者是其他系统的紊乱或损害,比如脱发、体重增加或减少、厌食、腹泻、睡眠障碍、头痛、记忆力减退,涉及到两个系统以上,还有一些人会伴随着全身其他多部位的疼痛和不适,符合以上特点的,才能被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除此之外“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器质性病变。

不疲劳的“慢性疲劳综合征”。

虚劳病不同于虚证--试论虚劳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

虚劳病不同于虚证--试论虚劳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

虚劳病不同于虚证--试论虚劳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
徐云生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06(027)001
【摘要】在<金匮要略>虚劳病篇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提出虚劳病作为一个病不能等同于虚证,虚证是一种病理变化,多数疾病发展到后期都可出现虚证,虚证是多因多证的,而虚劳病则是一种由于思欲过度,导致失精而引起的以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七情是病因,失精是关键,病变由心到肾,由肾及肝,由肝及脾,由脾及肺,在治疗上,应结合各脏腑的特性,阴阳并补,气血并调.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徐云生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广州,5106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5
【相关文献】
1.百合病,虚劳病与慢性疲劳综合征证治探讨 [J], 喻方亭
2.浅析《理虚元鉴》对虚劳病因的认识 [J], 侯江淇;夏洁楠;张琰琨;王国为;徐世杰
3.浅析虚劳病因病机 [J], 王宏玲
4.由《金匮要略·虚劳病篇》解读“虚不受补” [J], 肖智慧;修丽梅;张琪;王亚娜;王晓旭;施萍
5.浅析《理虚元鉴》对虚劳病的独特贡献 [J], 陈义娇;陈思达;林丽霞;单利娜;刘步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虚劳与慢性疲劳综合征血痹(一)血痹成因及轻证的证治[原文]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1)[提要] 本条论述血痹的病因及轻证的治法。

1.病因病机:气血不足,外感风邪,阳气痹阻,血行涩滞。

2.治则:通阳行痹。

3.治法:针引阳气,通阳行痹。

(二)血痹重证的证治[原文]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2)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提要] 本条论述血痹重证的证治。

①.病机:气血营卫不足,外感风邪,阳气痹阻,血行涩滞,肌肤失养。

②.主症:身体麻木不仁。

③.治则:益气和营,通阳行痹。

④.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

⑤.血痹与风痹的鉴别:血痹以麻木为主,风痹以疼痛为主。

虚劳虚劳病是由于过度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患的总称,其范围相当广泛,本篇所论包括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以及虚劳兼风和虚劳挟瘀等证型,但重点是阴阳两虚;治法方面虽有补气、益血、温阳、滋阴之别,而重点在于调补脾肾。

一、虚劳辨证1.阴血亏虚证[原文]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4)[提要] 本条论述阴血亏虚的虚劳脉证。

阴血亏虚的虚劳脉证:面色淡白无华,口渴,气喘,心悸,脉浮大无力。

2.气血亏虚证[原文]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暝,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提要] 本条论述气血两虚的虚劳脉证。

气血两虚的虚劳脉证:短气,里急,少腹满,小便不利,面白,目瞑,衄血,脉沉弦无力。

3.虚劳与季节的关系[原文]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6)[提要] 本条论述虚劳脉证及虚劳与季节的关系。

虚劳的脉证:手足烦热,前阴寒冷,滑精,两腿酸软消瘦,不能行动,脉浮大。

虚劳与季节的关系:虚劳阴虚内热症状往往春夏加重,秋冬减轻。

4.肾虚无子证[原文]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7)[提要] 本条论述虚劳无子的脉证。

虚劳无子脉证:精清如水,冰冷如铁,脉浮弱而涩。

5.虚劳盗汗证[原文]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9)[提要] 本条论述虚劳盗汗的脉象。

虚劳盗汗的脉象为脉细弱。

6.辨三种不同的虚劳证[原文]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10)[提要] 本条论述三种虚劳病的辨证。

精气内衰证:其特点是脉大无力而脊柱两旁有麻木感。

虚寒证:其特点是脉大无力而肠鸣。

虚热证:其特点是脉大无力而见瘰疬。

7.脾肾阳虚证[原文]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11)[提要] 本条论述脾肾阳气虚衰的虚劳脉证。

脾肾阳衰的虚劳脉证:疾行则喝喝而喘,手足逆冷,腹满便溏,饮食不化,脉沉迟无力。

8.精血亏损证[原文]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12)[提要] 本条论述精血亏损虚劳的脉象。

精血亏损的虚劳脉象为革脉。

二、虚劳脉象[原文]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3)[提要] 本条论述虚劳病的脉象纲要。

虚劳的主脉:脉大和脉极虚。

分别代表阴虚(阴虚阳浮,脉大无力)、阳虚(精气内伤,阳气亏虚,无力推动)两种虚劳病的基本类型。

三、虚劳证型1.阴阳两虚证(1)阴损及阳证[原文]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8)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提要] 本条论述阴阳两虚的遗精证治。

[原文]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12)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提要] 本条论述阴阳两虚的虚劳腹痛证治。

[原文]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馀依上法。

(14)[提要] 本条论述阴阳两虚,气虚偏甚的虚劳腹痛证治。

2.阳虚证[原文]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15)肾气丸方: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提要] 本条论述肾阳不足的虚劳证治。

3.阴虚证[原文]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17)酸枣仁汤方: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芎窮二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提要] 本条论述虚劳阴虚失眠的证治。

4.虚劳兼风证[原文]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16)薯蓣丸方: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芎窮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敛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提要] 本条论述虚劳兼风证的证治。

1.病因病机:气血阴阳不足,外感风邪。

2.主症:分两类:一为气血两虚症状,如面色苍白、食少纳呆、气短喘急、头晕目眩、腰背酸痛、妇女不孕;一为风邪为患所表现的症状,如骨节疼烦、腰背强痛、头痛等症。

3.治则:补益气血,祛风散邪。

4.方剂:薯蓣丸。

(四物、四君子;山药、大枣、阿胶、干姜、神曲、豆卷;麦冬、杏仁;柴胡、桔梗、白蔹、防风、桂枝)5.虚劳挟瘀证[原文]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

(18)大黄蜇虫丸方:大黄十分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蜇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虻虫半升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合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提要] 本条论述虚劳干血的证治。

四、仲景治疗虚劳病特点从脏腑而言,仲景尤其重视脾肾两脏,这是因为肾为先天之本,是真阴真阳所寄之处;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营卫生化之源,故补益脾肾,是虚劳的治本之法。

所谓“先天之治法阴阳,后天之治本血气”。

从证型上,重视阴阳两虚。

治疗虚劳病的方剂共七首,有三首是论阴阳两虚证。

从性味上,侧重甘温扶阳本篇除附方外,治疗虚劳病的方剂共七首。

虚劳阳虚者,症见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治宜八味肾气丸温补肾阳;虚劳阴虚者,症见心烦、失眠,治宜酸枣仁汤养阴清热,除烦安神;虚劳阴阳两虚者,可分别选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治疗。

其中肾阴亏虚,阴损及阳的失精,宜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固涩精液;脾胃阳虚,阳损及阴的腹痛,宜用小建中汤甘温健中,调和阴阳;若气虚明显者,宜用黄芪建中汤健中益气;虚劳兼风者,治宜薯蓣丸扶正祛邪;虚劳挟瘀者,治宜大黄蛰虫丸去瘀生新。

上述诸方,多数属甘温之剂,可见仲景治疗虚劳侧重甘温扶阳。

总结: 病因病机——营卫气血不足,复感外邪,阳气痹阻,血行涩滞主症——肌肤麻木不仁轻证——针引阳气重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脉象总纲——脉大、脉极虚阳虚腰痛——肾气丸阴虚失眠——酸枣仁汤 阴损及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阴阳两虚 中焦阳虚,阳损及阴——小建中汤 阴阳两虚,气虚偏甚——黄芪建中汤虚劳兼风——薯蓣丸虚劳挟瘀——大黄 虫丸其他1、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5)百合地黄汤方: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一升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中病,勿更服。

大便當如漆。

[提要] 本条论述百合病的正治法。

1.病机:阴虚内热。

2.症状: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3.治则:润养心肺,凉血清热。

4.方剂:百合地黄汤。

2、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

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5)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提要]本条论述虚寒肺痿证治。

1.病机:肺气虚寒。

2.主症:多唾涎沫,头目眩晕遗尿,小便频数。

3.治则:温肺复气。

4.方剂:甘草干姜汤。

证治 证治 虚劳 血痹3、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10)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提要]本条论述虚热咳喘证治。

1.病机:阴虚内热,虚火灼肺,肺气上逆。

2.症状:咳嗽,咽干不利,舌红少津,脉细数。

3.治则:养饮清肺,化痰降逆。

4.方剂:麦门冬汤。

4、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5)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蒌一枚(捣)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提要] 本条论述胸痹虚、实证的不同治法。

1.病机:实证为胸阳不振,气逆饮阻;虚证为中焦阳虚,虚寒上逆,痹阻胸阳。

2.主症: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心中痞,胸满,胁下之气上逆冲心。

此外,枳实薤白桂枝汤证兼有腹部胀满,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弦紧;人参汤证兼有四肢不温,倦怠乏力,胃脘冷痛,语声低微,大便溏薄,舌淡,脉迟无力。

3.治则:实证治宜通阳散结,泄满降逆;虚证治宜温中散寒,益气健脾。

4.方剂:实证用枳实薤白桂枝汤;虚证用人参汤。

5、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18)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取七合,日三服。

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

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提要] 本条论述血虚内寒的寒疝证治。

1.病机:血虚里寒。

2.主症:胁腹拘挛疼痛,其痛绵绵,喜温喜按。

3.治则:养血补虚,散寒止痛。

4.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

6、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5)当归芍药散方: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芎穹半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提要] 本调论述肝脾不和的妊娠腹痛证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