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泰山日出
泰山也在运动 变化之中。100 万年以来,它已 经长高了几百米。
什么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 的哲学范畴。
“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 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 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 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 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 起直到思维。”
产生于生产和科学不发达的时代, 缺乏科学性
中国古代的“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
火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金生水,水生木”, “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 木胜土,土胜水” 。
木
土
水
金
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2、近代唯物主义物质观
把原子理解为 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克服了直观性和朴素性
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又 是方法论。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
第一性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 同一性问题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关于世界的本原 是物质的哲学学说
混淆哲学的物质范畴 与具体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局限性
机械性
人是机器
人
钟
霍
关节
布
心脏
斯
神经
齿轮 发条 游丝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
第03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工程ppt课件
最新课件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最新课件
2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
最新课件
3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物 质概念
二、运 动、时 间和空
间
最新课件
三、自 然存在 与社会
存在
4
一、物质概念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人们自然 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杂多与变化的现象中 是否有某种本原性的实在作为其统一的基础。 这就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或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形成了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两种基本观点。
最新课件
8
评价:
(1)就其坚持从物质存在出发去说明世界的统一性, 而不是到精神性东西中寻求世界本原而言, 古代唯物主 义在理论上有其合理性, 而且其原子论还达到了很高的 抽象水平。
(2)但就其把物质混同于某些具体的物质存在形态, 因而对世界的物质性本原的理解带有直观和朴素的色彩 而言, 它又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难以抵挡唯心主义的 攻击。
(2)总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最新课件
17
时间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 本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间隔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 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
空间是指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伸 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最新课件
空间
18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是同物 质运动不可分离的:
最新课件
9
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
近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第二 种形态。这种物质观与近代科学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第三讲 神奇物质世界——世界的物质性 (1)
第三讲 神奇物质世界——世界的物质性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退 化 方
社会运动
生物运动 化学运动
进 化
向
物理运动
机械运动
方 向
第三讲 神奇物质世界——世界的物质性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 惜时: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
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 • 屠格涅夫:“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掉时间相比”。 • 鲁迅: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
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第三讲 神奇物质世界——世界的物质性
2、意识的本质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第三讲 神奇物质世界——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的本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观念的东西不外 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 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 物质的东西而已。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 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 象的钥匙。
第三讲 神奇物质世界——世界的物质性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
1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马原ppt 物质存在及其形式
• 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 在广延性方面的无限性, 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 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
• 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 个具体事物的广延性是有 穷有尽、有边有际的。
RED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关于有限无限关系的疑问
天问
天有极乎?
极之外何物也!
天无极乎?
凡有形必有极!
—— 杨慎
RED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举例子谈谈物质运动的时空问题(如相对论)
RED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运动、时间和空间 1、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方式。 2、运动:标志物质根本属性的哲学范畴, 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运动,就它被理解为 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 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 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 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 思维。”
加拿大科幻小说家吉布森在20世纪80年代所写的一部名为《新浪漫者》 的科幻小说里提出来的。他在书中描写了电脑网络把全球的人、机器、 文化交往 信息资源都联结起来的新时代。他把这种新空间称为“赛博空间”。 空间
• 赛博空间
•
RED
时空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
但它们都 是客观的,是 不依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
<180度 >180度
适用范围 狭小范围空间 广大宇宙空间 非固体物质形 态空间
RED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RED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RED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t 2 t V 2 l l 1 2 V 1 2 C C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 重要结论,即著名的尺 缩钟慢效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1
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
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设想超时空的存在,只能导致唯心主义;设想无物质、无运动的时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主体选择讲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不否认人在可能的空间内的选择。
主体选择是在既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在这当中,社会生活未来发展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之所以强调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是为了实现主体的正确选择,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物质都不可能离开运动而存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事物在本质上是不运动、不变化的,即使有运动和变化,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同时,形而上学还认为,运动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一切运动变化都是由于外力推动的结果。
第四,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在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的对物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实现,还要受物质条件的制约。片面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对世界有一个总体的看法和把握,这就是人的世界观问题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的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一)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路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三)实践是自然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从实际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一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时间是15至19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有事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时在新的自然基础。
仍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一下和制约证件,不断改变自然界。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一是世人闹的技能和属性,是客观实际的主观印象二,一是对物质的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一是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是活动区有目的性和句话训,第二也是活动需要创造性,第三一是具有知道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一十句我知道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一门具有深厚内涵和广泛应用的学科,下面为您总结其各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二、物质的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三、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2、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四、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有影响。
五、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六、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否定实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中介构成了实践的基本结构。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道之大出于 天,天不变,道 亦不变。
董仲舒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形而上学不变论 有不运动的物质 动者恒动, 静者恒静。外力, 只有外力才是改 变事物运动状态 的唯一原因。
牛顿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运动总有物质载体
唯心主义时空观: 否认时空的绝对性,认 为时空是主观规定 形而上学绝对时空观: 否认时空的相对性,把 时空与物质运动分割开 来,认为时空是绝对不 变的东西
时间的特性
——一维性
古人云:“时乎时 乎不再来”,“机不可 失,时不再来”,“一 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这些都是 时间一维性的生动写照。
运动不能离开物质 载体单独存在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运动主体
宏观物体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社会运动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原子、离子、原子团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物运动 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唯心主义运动观 有无物质的运动
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旗动! 风动!
以偏概全以偏概全可以说同样可以说物质无非是物质无非是各各种实物种实物的的总和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个总和中个总和中抽象抽象出来出来物质无非是物质无非是各各种实物种实物的的总和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个总和中个总和中抽象抽象出来出来物质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能被人的意识反映标志客观实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的哲学范畴10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巨大飞跃使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严整性和彻底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1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2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4形而上学不变论有不运动的物质董仲舒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5形而上学不变论有不运动的物质牛顿静者恒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第一章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1.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2.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构成了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4.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 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6.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一)物质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5.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6.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7.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很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错误的。
8.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9.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0.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
11.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即空间具有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性。
12.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13.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14.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 了什么样的错误
物质
运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 动的主体.(运动离不开物质)设 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运动形式
运动主体
机械运动
宏观物体
物理运动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于证实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重大意义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同运 动着的物质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揭示了 时间和空间的特性为物质运动的特性所制 约,是随着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的. 否定了把物质和时空分裂开来的机械时空 观,推翻了不受物质制约的“绝对时间”、 “绝对空间”的理论.
(一)静止的含义
❖没有发生质变
静止的表现形式
❖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移动
•
在标准大气压下,
100
C
汽
水保持其自己液体的 物理性质的度就是
0℃—100℃.这个度的
50 C
水
两端,即0℃和100℃就 是关节点或临界点.
0
C
冰
欣赏革命歌曲并思考:歌词包含什么哲理
小
小
小
小
竹
竹
排
排
江
江
中
中
游
游
滔
巍
滔
巍
江
青
水
山
向
两
物质
相对的 有条件的
三、时空观
A. 什么是时间和空间
时间指的是物质运动
的持续性、顺序性.
特点是一维性,即 一去不复返.
持续性 是指物 质运动 经历的 或长或 短的过 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章重点内容
总结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三章要点复习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一)哲学的物质范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客观实在性的意义:1.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2.坚持能动的反映论(意识的反作用)和可知论3.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4.自然论与历史观的统一(二)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基本存在形式。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从起源来看:1.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4.意识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四)意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其表现为: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3.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第一章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马克思:实践物质概念恩格斯:物的总和列宁:客观实在——客观实在的意义物及其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与人工智能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4.条件性(二)事物的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1.新事物适应了环境变化2.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消极腐朽的因素,保留了旧事物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二、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第03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工程
时间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 本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间隔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 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
空间是指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伸 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空间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是同物 质运动不可分离的:
二、意识的构成与功能
意识是一个由多方面要素构成的复杂整体。对于这 一整体, 可以从不同方面加以认识。 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体。 从意识对自身的意识程度来看:意识可划分为潜意识
和显意识。 从意识的指向性来看: 意识可划分为对象意识与自我
意识。
意识又是一个有着整体功能的统一体, 这个整体功能的 一个基本表现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本章关键词
物质 运动 时间 空间 自然存在 社会存在 意识 社会意识 物质统一性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物质 意识 社会意识 物质统一性
二、简答题 1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 2 .怎样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3 .试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其哲学意义。
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是对一切可从感觉 上直接或借助中介间接地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 象; 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 能为我们的意 识所反映, 并能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所改变和确证。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表明:
第一,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第二, 物质概念是对各种实物、具体物质存在形态的共同本 质的高度抽象。 第三, 把物质理解为“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客观实在, 表明 物质是一种可感觉的存在。
马原ppt 物质存在及其形式
RED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在同一平面上,通过 线外一点能否作已知直 线的平行线?
不止一条 无
罗巴切夫斯基
一条
黎曼
欧几里德
RED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180度
欧几里德几何学
〈180度
〉180度
黎曼几何学
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
RED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欧氏几何、罗氏几何、黎氏几何对比表
几何名称 欧氏几何 罗氏几何 黎氏几何 几何性质 平面几何 双曲几何 椭圆几何 可作平行线 1条 无数条 0条 内角之和 =180度
RED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 原子钟试验
数字化信 息流动的 空间
• 1971年,美国科学家设计了一个环球飞行的原子钟试验。用两只极为 精确的同步的原子钟,一只留在地面,一只放在飞机上绕地球飞行。 飞行一圈后对钟,结果飞行的钟比地面的钟慢了59×10-9(即100亿分 之5.9秒)
• 光速飞行
•
如果飞船接近光速在天上飞行,飞船上的1米,只相当于地面上的 0.02米;飞船上的一秒钟,相当于地面上的50秒。
• 主体论(康德、毕尔生、黑格尔)
• 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精神、观念和意识的产物,否认时间、 空间的客观实在性。
• 统一论(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
•
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运动的 时间和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RED
德谟克利特
•“空间”是无物的虚空。 •“空间”是原子运动的场 所。
事物本质的联系 事物内在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RED
运动与静止: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 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在运动和物质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如果割裂了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势必导致维 系主义和形而上学。
否认“物质离不开运动”,也就是主张存 在静止不动的物质,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运动观。
否认“运动离不开物质”,也就是主张存 在着不以物质为承担者的纯粹的运动形式, 强调精神之动,这是唯心主义运动观。
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形而上学不变论
董仲舒: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义不变 芝诺:古希腊哲学家、逻辑学家。他认为所谓运
动不过是我们感官的种种感觉,而唯一可信的是 我们理性的思考和逻辑的推导。据此,芝诺提出 了四个逻辑证明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 飞矢不动; 二分法; 运动场;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对运 性动 的的 关相 系对 。性
和 相
称的动静运 又(的的动都运运 为稳过止动 能运、物之处动动 相定程,的 打动无质中在,的 对或中是相 破既条。,永是绝 静平,指对 条受件运没不指对 止衡处物性 件条的动有停任性 。状于质即 制件。是不息何即
态暂在相 约限 绝运的物绝 ,时运对 )制 对动运质对
科学的物质观
哲学意义上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现象高度抽象的 概括,是最高意义上的哲学概括。以往的物质定义 都未能摆脱具体物质现象的束缚,只能就物质来定 义物质,最终陷入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陷阱。对于物 质范畴的界定,恩格斯曾经做过积极探讨,列宁在 此基础上给出了科学的物质定义。
科学的物质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 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 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 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的定义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的本质
我们将总结物质及其存在形态的本质,并探讨物质对于人类的意义和实践的 意义。
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及辩证法
我们将深入了解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并探讨辩证法在物质世界中的作用。
如何实践改变物质世界
最后,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实践改变物质世界,以及实践的重要性。
物质的存在形态
物质以多种形式存在。我们将探索物质的存在形式,并探讨物质对于人类的意义。
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物质世界中的辩证法。
实践与物质世界
实践在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我们将探讨实践的重要性,并 了解如何通过实践改变物质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物 质及其存在形态
本课程将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物质及其存在形态的重要概念。从物质 的基本属性到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我们将一起深入了解。
物质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物质是存在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总称,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性。通过 自然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及其存在形态共80页文档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物质的存在形式哲学
物质的存在形式哲学物质的存在形式哲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存在的哲学学科,探讨了物质的本质、形式和作用。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中,物质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基础,也是我们思考和理解世界的依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物质的存在形式哲学的一些重要观点和理论。
一、物质的本质物质的本质是物质存在的基础和特征。
哲学家们对物质的本质有不同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影子,是精神世界的阴影。
笛卡尔认为物质是延展的、无意识的实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这些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物质的本质,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物质的形式物质的形式指的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表现形式。
物质可以以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形式存在。
固态物质具有明确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排列有序。
液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分子之间的排列相对有序。
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分子之间的排列无序。
此外,物质还可以以能量的形式存在,如光、声音等。
三、物质的作用物质存在的形式决定了其作用方式。
物质对我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物质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基础。
我们通过感官对物质进行感知和认识,从而理解世界。
其次,物质是我们生活的基础。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依赖于物质的存在。
再次,物质是我们科学研究的对象。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规律。
最后,物质也是我们创造的基础。
人类通过改变物质的形态和性质来创造出各种实用的工具和产品。
物质的存在形式哲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本质和形式,深入思考物质对我们的作用和影响。
同时,物质的存在形式哲学也提醒我们要正确对待物质,合理利用物质资源,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物质的存在形式哲学是一门涉及物质本质、形式和作用的哲学学科。
物质的本质是物质存在的基础和特征,不同哲学家对其有不同的观点。
物质的形式包括固态、液态、气态和能量等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客观实 在性,是物质 的具体形态的
共性.
物质=物质 的具体形态
物质=原子
物质概念的立体审视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4、物质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义: A、体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实践的客观实在性,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
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 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要求人们在认 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想问题和办事 情的过程中,不应该从主观的想象出发, 而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即要从物质及其 具体形态和属性的全部总和出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的观点出发, 坚持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继承了以往唯 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将其提高到了全新的 水平——物质观与实践观的高度统一。
第二、是对各种实物、具体物质存在形态的共同本 质的高度抽象;将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 具体物质结构理论区分开来,唯物主义贯穿到历 史领域奠定基础)
第三、物质是一种可感觉的存在;(从可感觉性规 定,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不可知论)
第四、这一物质概念是建立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的。 (在实践中形成)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一元论
本节内容
世界的存在方式 不同哲学派别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具体形态说 结构层次说 马克思主义物质一元论
物质概念的立体审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第二章 回顾
主要内容:
马 主题: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
克
思
主 义
核心:科学实践观
哲
学
意义: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
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
B、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扬弃: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与互动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 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 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 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的革命性变革。
世界的存在方式
世界的本质是什 么?世界是怎样存 在的?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 系和永恒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世 界联系和发展的根 本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 厦的基石,唯物辩 证法思想是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
世界的存在方式
物质世界
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什么是物质和意识?它们的特性是什么? 一、物质(Matter)概念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试图从某些物质形态去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是
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第一种形态); 缺点:直观 朴素
具体形态说
水是万物的“始基”
泰勒斯
具体形态说
万物的始基是“气”
阿那克西美尼
具体形态说
3、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存在于意识之外并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必须“把它们当 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54页。
“对象、物、物体是在我们之外、不依赖于 我们而存在着的,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 的映象。这个结论是由一切人在生动的人 类实践中作出来的。”
——《列宁选集》第2卷,1995年,78页。
马克思主义物质一元论
物质是一个哲学 概念,用于指称
所有的事物。
恩格斯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
抽象出来的。
物质的客
“物质”和“运动”观这实样在性的词
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
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
事物按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
对立统一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石,根本方法
不同哲学派别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世界有无共同本 质、本原
一元论
多元论
唯物主义一元论
具体形态说
唯心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
唯心主义
神定秩序论
反本质论
结构层次说
马克思主义 物质一元论
精神创设论 物质性
星云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导入:哲学的基本问题: 存在/物质——思维/意识;
化学和 物理实验 中可以观 察到的原 子是物质 世界的共 同本质。
结构层次说
机 械 性
人是机器
霍布斯
人 关节 心脏 神经
钟表 齿轮 发条 游丝
结构层次说
形
盲人摸象
而
上
学
性
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结构层次说
不
自然观
彻 近代形而上 底 学唯物主义 性
历史观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赫拉克利特
具体形态说
具体形态说
“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 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具体形态说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2、近代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第二种形态)
“一切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
物质——广延性与可感性的存在 广延性:理解为抽象的广延性,原则上能够适用于说明 任何事物,超越了朴素唯物主义,增强了说服力, 可感性:刺激我们感官的存在,与将精神性存在视为世 界本原的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来。
事物的统一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 质性。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一元论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
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
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
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列宁选集》第2卷,1995年,78页。
列宁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形态表明:
第一、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超越感觉论,在实践中理解和确证)
性统
高 一多 可 唯
度 样知一
抽 性性特
象的
性
列宁
唯一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 不依赖意识而存在,这与唯心主义划 清界限。
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一性
可知性
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 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反映论 可知论
先验论
不可知论
多样性的统一与高度抽象性
坚持了辩证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 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
缺点:
感觉论 将物质本身归结为物质结构的某些层次 人与世界割裂
机械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认为世界上除了物 质实体之外不存在其他任何东西,一切物体都受着力学规 律的支配,具有机械运动的属性。
结构层次说
原子是世 界的本原, 物质是由原 子构成的, 原子的特性 就是物质的 特性。
原
子 世界之砖
结构层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