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的案例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厘米》的案例与反思

片段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阿福的新衣。

师:(课件出示)师讲解故事:过节了,阿福想做一件新衣服。他找到一家裁缝店……徒弟在一旁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啊?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生:师傅的一拃长,徒弟的一拃短。

生:师傅的一拃比徒弟的长,徒弟的一拃比师傅的短

生:……

这时,我做师傅,学生是徒弟,我和学生比一拃的长短,学生一下子就看得很清楚了

教师顺势接着问:“那怎样做能避免这个问题呢?”

生:师傅量,师傅做。

生:徒弟量,徒弟做。

生:师傅量好布之后徒弟再做。

生:用尺子量

生:……

反思: 一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为此,我在课的开始就以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的进行做好铺垫,故事中徒弟抛出:“这是怎么回事?”的问题,引起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师傅与徒弟的一拃不一样,同样是3拃,师傅的大徒弟的小,而在下一个环节中,我和学生比一拃的长短,学生很直观的知道师父的一拃大徒弟的一拃小。而怎样能避免这个问题呢?学生的动脑思考,积极发言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自然地进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自己觉得处理不够好,学生的回答:师傅量师傅做,徒弟量徒弟做时,我没有及时的评价,师傅量师傅做,徒弟量徒弟做,其实就是统一标准,只因为标准的不同才会出现阿福的衣服太小这一事实,要想测量的准确,测量的标准必须一致,在这里我应明确的点出这一点,而不是很快的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之中。

片段二:认识2厘米,3厘米,5厘米和任意几厘米

师:从0到2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其他的2厘米吗?

生:从2到4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

生:从3到5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

生:……

生:从1到5是2厘米(这个学生说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

师:从1到5之间的长度不是2厘米,是几厘米呢?我们一会再来解决好吗?

反思: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错误答案是一个多好的生成资源呀,而我却没有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却没有耐心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却没有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为了尽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将这一宝贵资源白白浪费了。如果让孩子说说为什么从刻度1到刻度5是2厘米,可能就会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刻度1

到刻度5里面包含了4个大格,1个大格是1厘米,4个大格也就是4厘米。我在另一个班教学时,注意了这个教学点,让学生多说说为什么是几厘米?学生不但说出了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还总结出了用大刻度减去小刻度是几就是几厘米。我不禁惊叹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往往老师就会认为很多的知识学生自己理解不了,其实只要我们做老师的适时的引导学生是会很容易的理解的。

教学反思:

我自己上完这节课,我感触很深,使我体会到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挖教材,备好课

课本是很好的教材,每个知识点教材中都会有所体现,作为教师我觉得应该吃透教材,深挖教材,理解教材的意图,现在的数学教材多以情境图的形式呈现,我们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的图意,挖掘出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

我们每天都在备课,通过上课之后才会发现课堂上的许多的问题,我觉得在备课时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提前要预想好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师应如何处理。

二、有效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课堂上,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会怎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老师是无法预料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观点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就如在上面的片段二中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有效地利用,就会使学生不但知道了2厘米,而且还学习了4厘米,我们在课堂上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并能独具慧眼,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使错误巧妙地服务于教学活动。

三、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自己的表现他们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评价。而作为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对于老师的评价特别的在乎,有的孩子特别的胆小,上课不敢回答问题,我就鼓励他,经过几次之后这样的孩子就大胆的发言了;有的孩子回答问题不完整,课上我就及时的给他提示,慢慢的孩子回答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在上学期教学《认识左右》时,学生自己找身体上的左右,汇报时,有个学生说:“左mm,右mm”当时我也蒙了,孩子怎么会想到这呢?不知如何评价,可是我转而一想不能笑孩子,也不能说孩子,不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童言无忌,这正是孩子的天真啊!我看到孩子一脸的正经等待老师的评价,就说:“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继续努力”。孩子很高兴的坐下来。

老师的评价,或者是鼓励,或者是点拨,都使学生在这样的互动中得到多方面的满足,作为教师我们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敏锐地给予评价。

四、课堂生活化、游戏化、趣味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课堂上,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出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我们生活在农村,很多的农村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让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学习,学生易于接受。

数学课堂中如果单纯的和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就会感到疲倦,也会感到厌烦,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在课堂上单纯的学习课本知识,一部分孩子就会做小动作,身体晃动,或者手不停的玩弄铅笔之类,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能够以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会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学习了知识,教师也乐在其中,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