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中心内容

合集下载

经济学: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五

经济学: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五

经济学: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五1、单选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商品使用价值;B.商品价值;C.品种、质量及其相关问题;D.微观、宏观管理正确答案:A2、单选国外最早涉及商品学领域的著作是((江南博哥))。

A.《完美商人》;B.《商业之美》;C.《商品学导论》正确答案:C3、名词解释出入境动植物检疫正确答案:出入境动植物检疫是为了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人为地传入,传出国境而由政府部门采取的综合措施。

4、单选商品体抵抗外力作用而保持其体态完整的能力称为()。

A.弹性B.强度C.塑性正确答案:B5、问答题商品具有哪些不同于物品、劳动产品的特征?正确答案:商品具有有同于一般物品、产品的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2、商品是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或经营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

3、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且必须通过交换到达用户手中的劳动产品。

6、问答题感官检验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正确答案:感官检验法是利用人的眼、鼻、口、耳、手等感觉器官,通过眼看、鼻闻、口尝、耳听、手触等方式,对商品的外形、色泽、气味、透明度、滋味、硬度、弹性、回声、外观疵点等感官特性以及包装的结构和装潢等的检查,据此判断商品的质量。

感官检验的方法主要有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听觉检验、触觉检验等几种方法。

7、单选丝织品有绫罗绸缎等14大类,这是按照()进行分类的结果。

A.商品的加工制造方法B.商品的性质C.商品的外观形态8、单选按照《标准化法》的规定,中国的商品标准分为()。

A.3个等级B.4个等级C.5个等级正确答案:B9、单选塑料、橡胶制品在日光、氧气以及温度等外因的作用下,极易发生的现象是()。

A.萌发B.酸败C.老化正确答案:C10、单选对原油品质极为不利的有害物质主要是()。

A.硫B.磷C.硫和磷正确答案:A11、单选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

A.18世纪末;B.19世纪末;C.300年前;D.400年前正确答案:A12、单选“过分包装”是指()。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1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商品的基本特征
作为特殊产品的商品应该具有以下三个基 本特征:
1.商品是能够满足人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2.商品是供别人消费及社会消费的劳动产
品。 3.商品是通过交换的劳动产品。
§1-2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科学。
二、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商品学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商品使 用价值的具体体现为商品质量,商品质 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高低的尺度,因 此,商品质量就成为商品学研究的中心 内容。
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商品原材料与生 产工艺 决定和 影响
衡量与 评价
商品标准与商品 检验
商品属性
构 成
商品质量
商品分类与信息 编码 区别
保护与 实现
商品包装与商品 养护
商品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商品概述 第二节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1商品概述
一、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பைடு நூலகம்价值二因素。
§1-1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
品的有用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二)商品的交换价值
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 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 系或比例。 (三)商品的价值
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人类劳 动。
§1-1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既统一又矛盾。
其统一性主要表现为两者相互依赖、 互为条件、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彼此矛盾的,两 者互相排斥、互相对立。

商品学期末复习资料.

商品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1.商品整体概念(实体化理解):指由商品的实体性、实质性和服务性三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系。

商品整体的内涵:商品体,附加物(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商品的无形附加物)2.商品的无形附加物:是人们在购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销售服务、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和附加利益。

3.商品学: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实现规律的科学。

4.研究目的核心:认识和解决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问题;主要内容:①如何创造出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使用价值②如何维护、确证商品的使用价值③如何正常地发挥出商品的使用价值5.商品与环境污染:①商品对社会环境的污染②商品对自然环境的污染③商品对生态环境的污染6.商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现场调查、调查表、直接面谈、定点统计调查);现场实验法(专家发、消费者体验法、演示法);分析实验方法;技术指标方法;对比分析方法(纵向分析;横向分析)7.商品学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①商品学的理论化:公元780年,中国的陆羽出版《茶经》(世界第一部商品学著作)②商品学的学科化:公元1793年,德国哥丁堡大学的约翰*贝克曼出版《商品学导论》,明确建立了商品学的学科体系(现代意义商品学的创始人)③商品学的国际化:1976年10月,在奥地利的萨尔斯堡成立国际商品学会第二章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核心章节)1.商品质量:商品质量和商品品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评价商品使用价值优劣程度的各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商品有形质量和无形质量、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商品满足明确需要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

2.商品质量观的三大变革:①单纯的商品技术质量观演变到全面的商品质量观②静态商品质量观演变到动态的商品质量观③重内轻外的商品质量观演变到内外并重的商品质量观对商品认知的变化过程:物质商品——社会商品——绿色商品3.商品质量特性:凡是反映商品使用目的的各种技术经济参数都可以叫做质量特性。

4.商品质量特性的主要内容:①适用性②商品寿命(商品本身的寿命周期[使用寿命/储存寿命]),商品的市场寿命周期③可靠性④安全性⑤经济性:总成本=购置成本+使用成本⑥信息性和可溯性(如:各种标识/日期)⑦维修性⑧环保性5.商品质量特性分为:真实质量特性(使用中体现),代用质量特性(质量指标反映)6.商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与质量环图7.商品质量形成过程的简化①设计质量②制造质量③检验质量④使用质量8.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①科学技术的发展②科学管理和员工素质③科研与设计④原料⑤工艺和设备⑥质量检验⑦包装⑧运输与储存⑨销售服务⑩使用与保养⑾商品的废弃处理9.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总体要求①内在特性的满足(商品的功能、可靠性、适应性、安全性、寿命周期、可维修性等)②外观特性的满足(商品的外观造型、颜色、质地、气味、包装、美观)③经济型的满足(消费质量成本=总成本&购置成本&使用成本、生产经营质量成本、外部保证成本)④服务质量的满足(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信息服务:认证、警示、生产许可、使用说明、生产时间及地点、检验标识等)⑤环保质量的满足(对社会、自然、生态;废弃物处理)10.食品质量的主要要求①食品的营养价值(评价指标:食品营养成分;可消化率;发热量)②食品的色香味形(功能:鉴别作用;影响食用兴趣)③食品的卫生性11.食品卫生性的含义:ppt无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来源:自身产生毒素、有害微生物的污染、加工中混入有害物质、保管不善产生有害物质、环境或化学药品造成污染12.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为一个循环。

商品学第1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商品学第1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3 商品学研究的内容
商品品种是指按某种相同特征划分的商品群体,或者 是指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属性的和特征的商品群体。 商品学研究商品品种的重点是研究商品品种发展变化 的规律。
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围绕商品质量和品种,商品学研究的具体内容还包括 商品成分、结构、性质、生产工艺、功能、质量要求、检 验评价、包装、储运与养护、使用和维护等,
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供他人和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 商品必须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并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1.1 现代商品整体概念的构成 根据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商品可分为:便利品、选购
品、特殊品和非渴求商品。 便利品
便利品是指消费
者经常购买或即刻购
买,并几乎不作购买 比较和购买努力的商
以无形的服务产品为主
以标准化商品为主
1.1 现代商品整体概念的构成
4.现代商品的整体概念
商品是任何能提供给
市场以满足需要的和欲望 的任何东西。
有形商品 核心商品
实物商品的整体一般
是由核心商品、有形商品 和无形商品三部分构成。 如图1-2所示。
图1 -2
无形商品
实物商品的整体构成
1.1 现代商品整体概念的构成 (1)核心商品

1.1 现代商品整体概念的构成 根据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商品可分为:便利品、选购
品、特殊品和非渴求商品。 选购品
消费者在购买过
程中,对产品的适用
性、质量、价格和式 样等基本方面要作有
针对性比较的产品。
1.1 现代商品整体概念的构成 根据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商品可分为:便利品、选购
品、特殊品和非渴求商品。 特殊品
运输

第1章_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1章_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1.1 商品的特征
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或经营者自己消
费的劳动产品
必须通过交换,是为交换而产生的劳动产品
1.1.2 现代的商品概念
质量保证 送 货 安 装 、 售 后 维 修 商品名称与商标 商 品 包 装 与 标 识 特性 材 料 功能 效用 结 构 标 签 、 说 明 书
商品学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研究商品的质量其目的就 是解决商品经营中的质量问题。
1.1 商品及其本质
什么是商品 商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用于 交换的劳动产品。 (1)交换:是指人们相互交换活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 社会分工和产品私有是交换产生的两个条件。
(2)劳动产品:是指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社会产品,包 括用于生产消耗和生活消费的全部物质资料。 《大英百科全书》--凡具有满足人类欲望效用之物,均为 商品。
9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以商品人环境为系统以商品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上的表现形式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以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商品使用价值的研究在质的方面其内容主要通过商品质量来体现商品使用价值的研究在量的方面其内容主要是通过商品品种来体现116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117133133商品学的任务商品学的任务商品学最早产生于德国德国的约翰贝克曼教授在其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于年编著出任务
1. 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 2. 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
3. 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
4. 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1
17
1.4
商品学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学最早产生于德国 德国的约翰· 贝克曼教授在其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于1

商品学概论第01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

商品学概论第01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

1.1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许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商品学课程,商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 作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极大重视和关怀,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1951年中国人民大学由苏联 专家执教,招收了商品学研究生班,培养了一批商品学的师资骨干队伍。1958年之后国内 许多高等商业、财经院校创办了商品学系、商品学专业或开设商品学课程,编写了许多商 品学教材,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商品学总论》及分论共计五册,黑龙江商学院出版的 《日用工业品商品学》、《食品商品学》、《五金商品学》,由院校与商业部门共同编写 的《纺织品商品学》、《针织品商品学》、《百货商品学》、《棉花商品学》、《茶叶 商品学》等多种专业商品学。
这个阶段,我国商品学的商品质量观。
1.1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3)我国商品学的现状——商品学的全面质量观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中心工作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商品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现 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近年来,国内商品学界广泛开展了商品学学术讨论和交流活 动。1983年以来,相继成立了若干个地方商品学会,1995年10月中国商品学会在北京 成立,同年加入国际商品学会,总部设在中国人民大学。 在这期间,涌现了一大批热心商品学研究的优秀人才,从事着商品学教学实践和 理论研究工作。有不少学者编写了教材,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在拓宽商品 学研究领域方面取得了共识。他们普遍认为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商品质量应包含 商品的明确质量与隐含质量,商品的有形质量与无形质量,商品的内在质量与外在质 量,商品质量应是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和商品质量的社会属性的总和,从而使商品学 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商品学进入全面质量观阶段。这个阶 段还将不断深化完善。

第1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

第1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

商品学的 产发展概况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在西安、洛 阳两地之间的商业很繁盛,农业、冶炼业、陶瓷业、印刷
业和其他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广州、泉州、扬州等
地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1.商品学的萌芽阶段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商品学专著---《茶经》 我国历史上较早的一部药物商品学专著---《本草纲目》
日本的水野良象主张:“商品学既不是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也不是研究经 济的社会科学,而是这两者融合起来的一门科学。”
德国的费尔认为:“现代商品学应把商品作为经济物,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 学及经济科学方面研究和探讨商品形成全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及变化规律。”
奥地利的加瑟勒认为:“传统的商品学中应保留自然科学的内容,但还要增 加市场学、销售学、市场情报、质量管理等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内容。”
二、商品的宏观分类
《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ISO/TC176》指出:“产品是指活动或加工的结果。产品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 ,叫做通用产品,产品包括硬件产品、软件产品、流程 性产品、服务活动四大类,或称四类产品类型。”
1.按商品的形态分类
(1)有形商品
2.商品学的创立和发展阶段
19 世纪以来,商品学由德国传入我国,使我国商品学得到迅速发展。 1902 年我国商业教育中把商品学作为一门必修课,商品学教育和研究从 此也就不断发展起来。 这期间,有1917 年方嘉东编著的《商品研究通论》,1925 年戤在珣编著 的《商品学》,1932 年刘冠英编著的《现代商品学》,1934年潘吟阁编 著的《分类商品学》和王博仁编著的《商品学》等。 这个阶段,我国商品学的研究范畴,还只限于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研究, 还不是全面的商品质量观。

商品学重点整理

商品学重点整理

商品学重点整理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商品的特征1. 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2. 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或经营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3. 为交换而生产,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达到用户手中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通过市场交换,进而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一种特指范畴的产品? 使用价值一般是指物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价值。

? 使用价值的本质:表示物和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实际上表示物为人而存在。

? 物及其属性本身还不是物的使用价值,物和它的属性只是物的使用价值的载体和客观基础。

二、商品使用价值? 广义概念(商品学研究对象)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 狭义概念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的结构系统(*)1、静态系统满足需求的性质:物质、精神(文化)使用价值;主体的社会层次:个人、社会使用价值;客体的层次:个体、群体使用价值;客体发生作用的地位:主要、次要使用价值;实现的客观依据:现实、潜在使用价值2、动态系统首先在交换过程中实现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最后在消费过程中实现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三、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1、研究对象? 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2、研究内容? 在质的方面,其内容主要通过商品质量来体现。

? 在量的方面,其内容主要是通过商品品种来体现。

? 中心内容是商品品种和商品质量及其系统的微观、宏观管理3、任务a) b) c) d)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四、学习商品学作用和意义一是对于自身消费的有用性,二是对于企业就业的有用性第二章商品质量一、质量定义: 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

1、商品质量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核心内容,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商品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质量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商品学中所研究的商品质量是一个全面的商品质量2、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重要意义“同样的产品比质量,同样质量比价格,同样的价格比服务。

商品学知识第一章

商品学知识第一章
物及其属性本身还不是物的使用价值,物和它的属性只是物的使用价 值的载体和客观基础。
7
第七页,共17页。
【观念应用 1—1】讨论
【观念应用1—1】 猪肉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类食物,而
对有些人来说,却无食用价值;中山服原 来为我国的国服,而现在流行的是休服、 西服等;灯具已大大突破了照明这一效用, 成为美化生活的一部分。 问题: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对企业“惟一正确”的目标有 了重新认识,回过头来再回答本文开头那两个问题, 答案就可能大相径庭了。
第十七页,共17页。
一、商品的概念
商品: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需求而进行交换劳动产 品。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特征:
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或经营者自己 消费的劳动产品
为交换而生产且必须通过交换到达用户手中的劳动 产品
商品的类型:实物商品和无形商品
4
第四页,共17页。
商品
第十四页,共17页。
第1章 延伸阅读资料
《生产什么与卖什么》 “请问厂长,贵厂生产什么? 大多数厂长都会据实回答,如:“电视机”、 “自行车”、“化妆品”…… “请问厂长,你们卖的是什么?” “这还用说,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嘛!”回答的话语里 ,含着讥讽和鄙夷,有些厌恶提问者的浅薄。 且慢!朋友,请不要窃笑这些提问,正是这些 貌似简单实则大有考究的问题,不同的答案显示 出人们天壤之别的商品生产经营的理念。
1
第一页,共17页。
第1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1 商品的概念及构成 1.2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3 商品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1.4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绪论部分)
第二页,共17页。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一般意义上的价值概念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2大多数人所说的价值主要是指客体所具有的满足主体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性质和能力,是指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面价值。

特别提示:价值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价值都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动态的。

2.使用价值使用价值表示物和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实际上是表示物为人而存在。

物之所以对人或社会有使用价值,恰恰在于物本身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的需要的属性,或者说物具有满足人或社会某种需要的能力。

如果去掉使葡萄成为葡萄的那些属性,那么它作为葡萄对人的使用价值就消失了。

物的使用价值是由人的需要和物的属性两者之间的作用而形成的。

从量的方面,将商品使用价值分为商品的个别使用价值和商品的社会规模使用价值(商品的群体使用价值)。

●商品的个别使用价值——是指个别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或社会某种需要的能力。

●商品的社会规模使用价值——是指社会商品总量能够满足社会对每种特殊商品的特定数量的需要的能力。

特别思考——这种划分的意义是什么?P73.商品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的二重性,是指商品具有交换使用价值和消费使用价值。

●马克思把商品对其生产者、经营者所具有的间接的使用价值称为形式使用价值。

这里把这种使用价值称为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它反映了商品有关属性与人们的交换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

●马克思把商品对其消费者、用户所具有的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称为实际使用价值。

这里把这种使用价值称为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它反映出商品有关属性与人们的消费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

广义的商品使用价值的概念包含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和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狭义的商品使用价值的概念仅指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通常人们所说的商品使用价值就是指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特别思考——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二重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P8商品使用价值的结构系统商品使用价值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系统,包括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要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商品学商品学是一门研究商品使用价值与使用价值实现规律的应用科学。

商品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实现涉及商品的生产和开发,与自然科学关系密切,同时又涉及商品的流通和消费,与社会科学关系密切。

商品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商品学是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经济管理科学相交叉、相结合的角度,系统地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开发、形成、维护、评价和实现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

因此,商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应用学科,它不仅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电子学、工艺学、农艺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而且与营销学、物流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社会学和法学等社会科学也有着交叉渗透与互补的关系。

因此,商品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二、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研究的客体是商品。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实现规律的一门科学。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其消费(使用)者的有用性或效用,是由商品本身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决定的,如粮食可充饥,衣服可御寒,钢铁可制造器械等。

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要研究商品的外形、结构、成分、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和物理学性质等商品的自然属性,还要研究商品的流行性、时代感、地区性、民族性和经济性等社会经济属性,满足人和社会在商品方面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商品的使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经验的不断丰富而陆续被发现。

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同一种商品也会出现不同的使用价值。

例如:我国食品由单纯要求营养卫生、色香味形,变为既要讲究营养卫生、色香味形,又要追求强身健体和饮食文化;服装衣料由厚实保暖,转变为重视款式品牌等。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性的概念。

准确而全面地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运用商品的使用价值学说指导商品的生产、经营和消费,对发展我国商品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

三、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商品学研究内容是由商品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

商品学概论

商品学概论

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2: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的规律。

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用商品质量来衡定的。

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3: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具体内容是与商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质,生产工艺,工作原理,功能用途,分类品种,质量要求,检验评价,使用维护等。

4:与商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质、生产工艺、工作原理、功能用途、分类品种、质量要求、检验评价、使用维护等。

5:商品质量:商品满足规定或者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6:食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1),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包括食品的营养成分,可消化率,发热量。

(2),食品卫生无害性,不应有或不能含有超过允许限量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等。

(3),色香味形俱佳。

7:商品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检验质量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

8: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9:PDCA循环——戴明循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

PADC循环基本工作:(1),计划阶段。

(2)执行阶段。

(3)检查阶段。

(4)处理阶段特点:(1)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

(2)爬楼梯。

(3)关键在“处理”阶段。

10:商品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1)排列图法,用与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问题(2)因果分析图,用于分析各种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3)直方图法,确定什么地方进行质量改进(4)控制图法,区分质量波动是由偶然还是系统原因(5)散布图法,商品的质量与影响质量的关系(6)调查图法,进行数据整理和粗略分析事故原因。

11:商品检验的形式:a.根据检验有无破坏性,分为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两种形式。

商品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讲解全集

商品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讲解全集

商品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讲解全集第1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关键概念(1)商品学:商品学以商品客体为研究对象,以商品质量为中心内容,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科学。

(2)商品:商品是指用来交换,并能满足人们和社会某种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一种特指范畴的产品。

(3)商品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和社会需要的效用,即有用性。

(4)通用商品:通用商品是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结合,具有广义商品的概念,是现代商品的整体概念,即商品是由商品体、有形附加物和无形附加物构成的完整商品。

(5)硬件商品:硬件商品一般是指有形的商品体,例如,微机的主机。

简答题1.我国商品学的发展过程历经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观点和学术主张是什么?答:(1)我国商品学的发展过程历经了三个阶段:1)商品学的萌芽阶段;2)商品学的创立和发展阶段;3)商品学的全面质量观阶段(2)每个阶段的基本观点和学术主张是:1)萌芽阶段:这些学科商品学从内容看趋近于商品学体系,但并未系统化、理论化,只是处在商品学的萌芽阶段;2)创立和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我国商品学的研究范畴,还只限于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研究,还不是全面的商品质量观;3)全面质量观阶段:不少学者普遍认为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商品质量应包含商品的明确质量和隐含质量,商品的有形质量与无形质量,商品的内在质量与外在质量,商品质量应是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从而使商品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商品学进入全面质量观阶段。

这个阶段还将不断深化完善。

2.国际商品学界的主要学派及我国商品界属于哪个学派?其基本学术主张是什么?答:(1)当今世界商品学界存在着三大学派,即技术学派、经济学派和融合学派。

1)技术学派:主张从自然科学方面研究商品学;2)经济学派:主张从社会科学方面研究商品学;3)融合学派:主张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来研究和评价商品的使用价值。

(2)我国商品界属于融合学派,进入全面质量观阶段。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中心内容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中心内容

1.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中心内容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科学。

商品学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为商品质量,商品质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高低的尺度。

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2.举例说明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综合题)一、生产过程中的诸因素(一)市场调研与开发设计(二)原材料质量(三)生产工艺和设备(四)成品检验与质量控制(五)商品包装二、流通过程中的诸因素(一)运输(二)仓储(三)销售服务三、使用过程中的诸因素(一)商品的安装(二)商品的使用(三)商品的保养3.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4.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三全一多样)1.全过程的质量管理2.全员的质量管理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5.PDCA法的意义和特点(1)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2)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一个PDCA循环一般都要经历:4个阶段、8个步骤。

①周而复始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

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

②大环带小环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

③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

④统计的工具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

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典型的模式被称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七种工具"。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引言
一、课程介绍 二、课程定位与内容体系 三、教学与考核方法
本门课的研究思路
商品
商品的质量
商品的品种
商品的分类与编码
商品的检验
商品的包装与商标
商品标准化
商品质量监督、认证和质量管理
一、课程介绍
《商品学》课程是国际贸 易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 一门基础课程。讲授这门课, 要向学生完整介绍商品的知识 体系与研究方法,由浅入深, 使学生能够掌握足够的现代商 品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从而 在实践中能发掘商品的多种用 途,科学客观地介绍商品,准 确评价商品质量,实现对商品 的科学分类管理,促进企业现 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知识与能力方面:
1.通过本课程知识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 能力和解决管理和经济活动中涉及商品科学的实际问题 的能力。 2.通过本课程方法论的学习,如PDCA循环方法等,使 学生具备在不同场合选用不同方法处理流通领域中商品 经营和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典型品种、质量评价 和保管维护的讲授,培养学生从过程的基本原理出发、 观察、分析、综合、归纳众多影响因素,从中找出问题 的主要方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流通领域中商品经营和 管理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容。
上一页 下一页
教学重点、难点
1.商品的含义和商品的构成; 2.商品学的产生和发展; 3.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内容; 4.商品学研究的任务和方法。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1.理解并能解释商品的概念、特点; 2.结合实例解释商品的构成; 3.在实践中,能认识不同类型的商品。
1.1 商品及其本质
1.1.1 商品的特征
在量的方面,其内容主要是通过商品品种来 体现的。商品品种一般是指群体商品满足人或社会需 要的特征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中心内容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科学。

商品学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为商品质量,商品质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高低的尺度。

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2.举例说明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综合题)
一、生产过程中的诸因素
(一)市场调研与开发设计
(二)原材料质量
(三)生产工艺和设备
(四)成品检验与质量控制
(五)商品包装
二、流通过程中的诸因素
(一)运输
(二)仓储
(三)销售服务
三、使用过程中的诸因素
(一)商品的安装
(二)商品的使用
(三)商品的保养
3.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三全一多样)
1.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全员的质量管理
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5.PDCA法的意义和特点
(1)P(PLAN)--计划;D(Do)--执行;
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2)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一个PDCA循环一般都要经历:4个阶段、8个步骤。

①周而复始
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

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

②大环带小环
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

③阶梯式上升
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

④统计的工具
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

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典型的模式被称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七种工具"。

6.“同位类、上位类、下位类”、线分类法的特点
表:线分类体系中各种类目之间的关系
线分类法特点:1.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清楚,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既适用于手工操作,又便于计算机处理;2.缺点:弹性较差。

一旦分类完成,其分类体系结构便不再能改动。

7.主要的商品分类标志
商品分类标志主要有商品的用途、原料、生产方法、化学成分、使用状态等最基本的属性和特征。

8.商品目录的级别、常用的商品目录
国际商品目录
国家商品目录
部门商品目录
地区及企业商品目录
常用的商品目录指的就是《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
9.《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的编制方法,
《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7635—87)1987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编码方法:
1 、为层次代码结构,共分四层(不包括门类),每层均以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 、每层的代码一般从“01”开始,按升序排列,最多编至“99”。

3 、各层中数字为“99”的代码均表示收容类目。

4 、各层均留有适当空码,以备增加或调整类目用。

10.商品条码的优点、作用
能够快速、准确地输入,并由计算机自动存储、分类排序、统计、打印或显示;实现售货、订货的自动化管理,而且通过产、供、销信息系统将销售信息及时提供给生产厂家,实现了产、供、销之间的现代化管理。

11.EAN-13码的结构、意义,校验码的计算
1、符号结构:由13位数字码及对应的条码符号组成。

2、字符结构:
项目左侧空白
区起始符左侧数据

中间分隔

右侧数据

校验符终止符右测空白

模块数11 3 42 5 35 7 3 9
EAN条形码与UPC条形码可以兼容。

3、13位数字码的意义:前缀码:由前二、三位数字组成;制造厂商代码:由四、五位数字组成,用来标识商品
的制造厂家;商品代码(或商品项目代码):五位数字组成,用来标识商品特征及属性或具体的商品项目。

校验码:是最后一位数字,用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校验数据输入的正确性。

一般由承接条码胶片制做单位根据一定的运算规则由以上三部分数学计算得出。

4、校验码的计算
先按由右至左的顺序将包括校验码在内的号码编号(校验码的代码位置序号为1);
计算步骤:
1.将所有偶数位的数字代码求和并乘以3 ;
2.从代码位置序号3开始,所有奇数位的数字代码求和;
3.将步骤1与步骤2的结果相加;
4. 用大于或等于步骤3所得结果且为10最小整数倍的数减去步骤3所得结果,
其差即为所求校验码的值。

12.标准的级别及常见标准
按照标准发生作用的范围或审批权限,可以分为:
1、国际标准
2、区域标准
3、国家标准
4、行业标准
5、地方标准
6、企业(公司)标准。

13.按标准的约束程度分类法
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